第443章 拜师和结干亲(1/1)
听到这,宋玉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一众书生对魏夫人这般敬重,就是因为先前他们都曾想过拜入魏先生门下,或者说到现在还有这样的想法。
魏夫人则应该也不是刚到,而是已经在门边站了一程子,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内容。
这才抬出了魏先生,为自己和弟弟做脸,让那假清高的郑书生不敢再把自家小看了去。
果然,在这之后,那姓郑的书生嘀咕归嘀咕,却不敢再摆出那倨傲的嘴脸,末了也只道:“难怪先生对这宋小哥格外看重,他竟是连魏先生都想招揽的学生,想来必定有常人难以企及的优秀之处 !也难怪……也难怪宋小娘子会看不上普通的学堂。”
听得宋玉枝一阵失笑。
她是真没有看不上普通学堂的意思!
这郑书生也不知道怎么读的书,把脑子读傻了、耳朵读聋了一般,愣是一点不信她的话!
宋玉枝也懒得再同他掰扯,一边让伙计送客,一边请了魏夫人去后院的休息室说话。
在休息室内坐定之后,宋玉枝亲自为她添了一盏热茶。
魏夫人开口道:“你莫要同那书生一般见识,他那样的酸儒整日就知道‘之乎者也’的,说好听点就是清高,说难听些就是目中无人,不通人情世故。我看不惯这样的人很久了。”
宋玉枝在心里猛猛点头表示赞同,但面上她可不会附和——
魏家就是文人之家,魏夫人作为文人家眷,说这样的话还成。
她若是贸然附和,很容易就冒犯到魏家。
眼见宋玉枝只笑不说话,魏夫人心里更爱她的妥帖细致。
二人寒暄了一番,说了说各自的近况,宋玉枝又问候了魏老太太一番后,魏夫人不再兜圈子,直接道:“又过了两刻钟了,小娘子可考虑好了?”
“您这是又让我考虑什……”话未说完,宋玉枝反应过来,“您刚才不是为我解围,才那样说的吗?”
“是也不是。一半一半吧。”魏夫人冲着宋玉枝眨了眨眼。
商宴结束的当晚,魏夫人和魏老太太便有了关于结干亲的初步想法。
后头她们又问询了魏先生的意思。
魏先生孝顺又尊重的妻子的意愿,加上几次接触下来,他也对宋玉枝这晚辈的感观很好。
他并没有反对,只是犹豫道:“咱家同宋小娘子打交道之初,便多亏了宋小娘子的精妙厨艺,唤回了母亲的胃口。同样也是她一语惊醒梦中人,让母亲转愁为喜……
今遭办宴,更是幸得宋小娘子替咱家周全颜面。如今宋小娘子再无困局,所开设的食府更是前途坦荡,咱家现下才提出想结干亲,会不会晚了些?她会不会把咱家当成那种见人得势,就紧赶着往上贴的人家?”
魏老太太和魏夫人齐齐啐他想太多。
魏夫人说:“正是几次相处,我们见识了宋小娘子的品性,发自内心的对她生出了喜爱。人心肉做,只要我们如实相告,宋小娘子哪儿会那么想我们?”
魏老太太也道:“宋丫头就不是那样会胡思乱想的人。她娘我虽然没见过,但能教养出那样的女孩,她娘自也不是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
魏先生被怼得不敢再开口,后头还吃了魏老太太一顿挂落。
去年初次相见,魏老太太就打从心底里喜欢上了宋玉枝,又知道她们一家三口境况艰难,提出过想把人留在身边。
是魏先生说两家都见恶于圣前,宋家又才被流放过来,当下不好牵扯过深,来日方长云云。
若是那会儿按着魏老太太的意思办,现下也就不用大费周章了——
如魏先生所言,宋家的日子好起来了,宋玉枝已经不需要一门得力的干亲扶持了,人家凭啥来给他们魏家当干闺女/孙女呢?
魏老太太逼着魏先生想一个万全之策。
这些日子魏先生思来想去,总算有了点头绪。
宋玉枝确实不缺长辈,但还不到八岁的宋知远不正是读书的年纪吗?
虽说宋家人不能再科举入仕,但读书使人明智,宋家又不是目不识丁的人家,自是明白读书的好处。
从前没那么安排,可能是受条件所限,亦或者未寻到合适的先生。
时下的师徒关系之紧密,仅次于父子。
姐弟俩一个辈分,若是让宋知远拜入魏先生的名下,还怕宋玉枝同魏家远了去吗?
眼下,魏夫人把这桩事当成一桩笑谈,讲给宋玉枝听,又道:“老太太骂人骂多了,便有些上火。我夫君呢,现下看到老太太就觉得理亏,头都抬不起来,跟耗子见了猫似的……今儿个总算是论出个章程,我便急巴巴地过来寻小娘子了。”
一边说,魏夫人一边打量宋玉枝的神色。
宋玉枝先是有些惊愕,随即又有些犹豫道:“魏先生先前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咱们两家走得太近会不会……”
魏夫人摆手说不碍事,“历来朝廷忌惮的,都是盘根错杂的姻亲关系。哪里会想着去打听,谁家收了谁人当干闺女了呢?当然门生倒不是小事儿,但你魏伯父已经致仕,你家知远又不准备科考,何况……”
何况现在的风雨飘摇的朝廷,还不知道能支撑多久。
说不定一年半载之后,就要改朝换代。
那时候谁会去管魏家和宋家呢?
新皇登基之后,为了拉拢人心,很有可能还会起复两家人。
届时更是没有什么好忧心的了。
这些话魏夫人现下不好多说,只恰好到处地止住了话头,顿了顿后,又道:“小娘子不必想那么多,只要发自本心去考虑这件事。”
说罢,魏夫人还同宋玉枝道这其实是两件事,一是结干亲,二是拜师,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随意择其一,即便宋玉枝两桩都不愿意也不碍事,千万不要因为今日的事儿,影响了两家的情谊。
都说清楚了,魏夫人起身告辞,没说非要逼着宋玉枝当场表态,给她留足了空间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