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 梦蝶(1/1)
庄子的精神很自由,可是他的肚子却不自由,因为饿。
俗话说“秦琼卖马,杨志卖刀”,英雄好汉也有周转不灵的时候,可庄子是一直周转不灵。
砸了铁饭碗一时爽,可是没有稳定收入就一直惨!
无业游民的庄子饿得面黄肌瘦,两腿直打哆嗦。跟庄子一同挨饿的一家老小,每个人都以恶狠狠的眼神看着他,恨不得把他生吞活剥了。
全家发出了怒吼:“那么好的工作上哪去找,你竟然辞了,脑子有病吧!一个大男人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赶紧给我们弄点米来!”
庄子害怕了,他知道自己连累了家人,搞不来米,自己就要被家人吃了,那可就真正实现了肉体解脱、灵魂自由。
嘴巴再毒再硬的庄子,终于放下身段出去找吃的了。
庄子辞官后,认识的都是平民老百姓,他们的饭都不够吃,哪还有余粮借给庄子。
无奈的庄子,想起了住在附近的一位监河侯(监管河道的官吏),他有国君赏赐的封地,可以享受封地上的赋税,找他借米兴许能给点。
监河侯看到前来的庄子,一脸嫌弃。他心想:“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庄子把公务员的工作辞了,又有盖世的学问不去做官,从不找份正经工作。又穷又懒,这样的人绝对不能借米。即使借给他,他也还不了。”
监河侯用嘲弄的口气说:“庄周,你可是大才子。借米那是亏待你,我要借给你黄金!”
庄子傻了,监河侯竟然如此豪爽!就在庄子感激不尽的时候,监河侯说了下半句:
“不过你要等一等,等我收到封地的赋税后,我就给你三百金!”
刷的一下,庄子的脸变色了,从来都是他嘲弄别人,没想到自己竟被人嘲弄。毒舌庄子立刻开启了嘲讽模式:
“我在来的路上,听见了求救声,竟然在车辙里发现一条鲤鱼,这鲤鱼竟然成精了,会发出求救声。”
监河侯面带冷笑,他知道庄子开始嘲讽自己了,自己在官场混迹那么多年,什么人没见过。
庄子接着说:“我去问鲤鱼:‘鱼儿,你从哪里来?’鲤鱼说:‘我是东海龙王的大臣,我现在没有水,快死了,赶紧给我弄点水!’我说:‘没问题!等我去找吴王和越王,让他俩掘开江水来救你。’鲤鱼急了:‘我失去水,将会死。我只需要不多的水就能活下去,你讲的都是屁话呀!’”
话说完了,庄子拂袖而去。监河侯望着庄子远去的背影喊道:“你就过过嘴瘾,我依然富有,你始终贫困,等着饿死吧!”
回到家的庄子伸出空空的两手,全家气得无话可说了。
庄子的老婆彻底暴发了,怒吼道:“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当年瞎了眼嫁给你这个穷光蛋!你把漆园吏辞了就算了,楚王请你去当大官,你又推辞了。全天下就你清高,就你牛,牛得让一家都没饭吃!”
天才与疯子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在外人眼里庄子是个天才,可在家人眼里庄子是个疯子。说句公道话,庄子老婆真是个好妻子,她嫁给了思维方式异于常人的庄子,让她这辈子吃尽了苦头。虽然抱怨,但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这个疯子。换作其他女人,早就与庄子离婚,能躲多远躲多远了。心气再高,也要败给生活。
难得向现实低头的庄子打算找工作。
想在宋国找工作?洗洗睡吧。庄子没少写宋康王的讽刺文章,没被宋康王砍死就不错了。
去楚国?算了,丢不起这个人。之前楚王主动派人上门去请庄子,没想到楚王的热脸贴了庄子的冷屁股。庄子实在没脸去楚国。
对,就去魏国,那里有铁哥们惠施。听说惠施在魏国混到相国,在魏国如日中天。作为曾经的同学与挚友,庄子相信他会帮自己一把,把他推荐给魏惠王。
庄子打好行囊,准备奔赴魏国。家里人要笑抽过去了,庄周终于开窍了,楚国的大官当不了,去魏国当大官也不错呀,正好靠家也近,回家也方便。
“清高的庄周要去魏国找工作啦!”这一消息如同爆炸性新闻在宋国传开了。在大家眼中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傲天才,竟然为了世俗的功名去魏国。
爆炸性新闻一般跑得比人腿快,庄子还没有到达魏国,他来魏国找工作的消息就先到达了大梁。
惠施收到庄子要来的消息,顿时慌乱了!他十分清楚这位老同学的实力,虽然庄周看上去不着调,但是他的智商才学远在自己之上。
“万一庄周来到大梁后,受到国君的赏识,把我取而代之……”
越想越害怕的惠施,赶紧命人在交通要道与旅馆查找庄子的踪迹,一旦碰到庄子,赶紧把他抓起来。
走在路上的庄子发现惠施派人来抓他,他愤怒了。
“我把你当兄弟,你把我当敌人。”
一路上,庄子避开了搜捕,直奔大梁城惠施的府邸。
“相国,大门口有位叫庄周的人,说是你的好朋友,想见你!”仆人一路小跑到惠施身边。
满脸黑线地惠施,勉强地挤出一丝微笑,“赶紧让庄周进来,他是我的铁哥们!”
惠施见到多年不见的老友庄子时,故作热情,摆出一桌好酒好菜来招待他。庄子现场编了一个寓言故事说给惠施听:
“南方有只凤凰,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树不休息,非竹子果实不吃,非甘泉不饮。一只猫头鹰在野地里啃食死老鼠,抬头看见凤凰从头顶飞过,立马发出凄厉的叫声,吓唬对方。”
讲到这里,惠施面露难色,他听得出庄子不想与他争夺名利。
“你就安安心心地在魏国干你的相国,何必吓唬我呢?”
这一句话让惠施想挖个地洞钻进去,他不是像庞涓一样的狠毒之人。此时惠施良心发现,决定将庄子推荐给魏惠王。
惠施在魏惠王面前大肆称赞庄子的才能,魏惠王听得心动了。
“世间竟有如此奇才,赶紧给我招来。”
当庄子出现在魏惠王面前时,魏惠王惊讶地眼珠子都快掉了。
庄子穿着打满补丁的破衣烂衫,脚蹬一双破草鞋。魏惠王觉得如果再给庄子一根打狗棒,活脱脱一位丐帮长老。
魏惠王笑问道:“先生,我看你的打扮,像是在外风餐露宿,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庄子:“是穷!不是疲惫不堪。衣服鞋子坏了,这是贫穷。而有识之士的道德理想没有得到推行,这是疲惫。对于有才华的人来说这是生不逢时。”
魏惠王听完后,心中有些不快,庄子竟然把他怼了。
“既然先生觉得生不逢时,那为何来我魏国。我听说了坊间关于先生的一些传闻,说您恃才傲物。纵使先生有盖世的才华,也得学有所用,不然辜负了自己。”
“唉……”庄子仰天长叹了一声,向魏惠王告辞走了。
庄子明白魏惠王的一番好意,得到权势既能满足家人的期望,又能摆脱贫困的生活。
可是庄子犹豫了,世间万物都遵循着等价交换的原则。魏惠王给我荣华富贵,可是我得受制于人,就像一只囚在笼中的小鸟一样。为了自己的自由,庄子最终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功名。
离开大梁后,庄子就近去赵国邯郸旅游了一趟。
穷游的庄子到达邯郸后,看到邯郸人走路特别好看,就像模特走T台一样。此时一个燕国的少年引起了庄子的注意,这位少年四肢健全,可他不用两条走路,却靠四肢在地面上爬行着,吓得周围人都跑开了。
毫不惧怕的庄子,与这位爬行的少年攀谈了起来。
少年说,自己来自燕国,看见邯郸人的走路特别好看,于是照着学走路。结果没学好,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都忘记了。
听完后,庄子哈哈大笑了起来。
多少人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丢弃了自己本来的面目。
离开赵国后,庄子来到了儒学的大本营鲁国。儒家思想是鲁国的官方思想,孔子更是鲁国人心目中的文化明星。
当时儒道两家能够和谐共处,友好往来。毕竟儒道两家的开山老祖,孔子与老子相传是好朋友,并且孔子非常崇拜老子。
然而来到鲁国的庄子,却把儒家的场子给砸了。
庄子作为当时的文化明星,刚到鲁国首都曲阜就受到鲁国国君地热情接待。
可能鲁君以前没与庄子接触过,根本不知道千万不能在庄子面前嘚瑟。
鲁君一脸骄傲地说道:“孔子是我国人,全天下儒学属鲁国最正宗,儒士遍地都是。先生您远道而来是来学习儒学的吗?”
庄子听完,冷笑一下,毒舌模式正式开启:
“我来的路上,感觉鲁国街头都是假冒伪劣的儒士,正品很稀缺呀!”
鲁君脸拉得老长了,“你看我们鲁国人,喜欢穿儒服,谈论儒学,怎么说我们国家缺儒士呢?”
庄子冷笑道:“穿儒服,说儒学的,未必是真儒士。我们不妨来做个试验!”
鲁君好奇地问:“啥试验?”
“请您发布一道命令,内容是,国内只有精通儒学的人才能穿儒服,否则一律处死!”
不服气的鲁君发布了这道命令后,全国穿儒服的人为了自己的小命,以闪电般的速度回家换了身衣服。他们纷纷表明,自己之前只是一名肤浅的儒学爱好者,根本不了解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即使熟读儒家经典的儒士也换了衣服,他们生怕国君考自己,万一有答不上来的地方,搞不好人头落地。
数日之后,街上没有一个穿儒服的人了。就在鲁君感到难堪的时候,有一位穿儒服的儒士,冒着生命危险,为了捍卫心中的儒家思想,敲开了鲁国宫殿的大门。
鲁君当着庄子的面召见了这位儒士,向他提问了数个儒学问题,这位儒士都能娓娓道来。
在一旁的庄子笑道:“我说的吧,鲁国真正的儒士很少,目前只有这一个!”
说完庄子起身告别了鲁君,返回宋国。
魏惠王与鲁君都是尊贵的一国之君,他们却被庄子无情地嘲讽。庄子如果活在现在,在企业招聘面试里,绝对是面试官第一个要赶走的人。
在离开曲阜后,庄子向东望去,看到了无穷无尽的大海。庄子没有见过大海,可是他却十分喜欢大海。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庄子曾经读过一本叫《齐谐》的神怪书籍。书里说大海里有鲲鹏,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宇宙之中!
传说北海有一条叫作“鲲”的大鱼。这条鲲实在是太大了,不知道有几千里!它会变化成鸟,名叫“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奋而起飞时,它展开的翅膀就像天上的云朵。这只鸟在海里翻腾时,可以借势飞翔到南海,南海是一座天池。
大鹏向南迁徙时,拍打翅膀能将水击打至三千里远的地方,然后扶摇而上可达九万里的高空,顺着六月的大风而去。
地上有两只小动物,分别是蜩(tiáo蝉)与学鸠(小鸟),它俩看见大鹏飞向远方的场景,开始嘲笑大鹏:
“我们想高飞时,有时候连树梢都飞不到。既然飞不到,落到地面便是了。何必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又飞向南海呢?”
庄子觉得这两只小动物既可爱又可笑,心想:“这两只小动物怎么能理解鲲鹏的志向呢?这就像小智慧不能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能理解寿命长的。”
尘世中的人在庄子眼中就像蜩与学鸠一样,他们无法理解作为鲲鹏的庄子。庄子虽然过得苦,但是他一直在塑造自己庞大而自由的精神世界,在这世界里,他在追寻自己的“道”,在追逐“道”的过程中享受着逍遥。
在回宋国的路上,庄子回想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
此时想透彻的庄子,越走越轻快,他忽然想到了列子。列子生于老子之后、庄子之前,虽然没有老庄的名气大,按辈分也算得上道家长老之一。
列子不得了,传说他可以在没有任何动力,违反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情况下御风而行!在不加油的情况下,可以持续飞十五天,堪比无限巡航的核动力。
列子的特异功能在庄子看来简直弱爆了,因为列子飞行靠的只是空气。
庄子则认为一个凡人只要忘却自我、功利、名利,品德修炼到最高境界,然后顺应万物,掌握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的变化,就可以冲破大气层,摆脱地心引力,遨游在宇宙之间。
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往往会被冠以至人、神人、圣人的称呼,其实这三种人都一样。他们遇到森林大火时不会被烧伤,江河冻结时不会感到寒冷,打雷山摇时不会受到伤害,大海的巨浪不能让他们惊恐。他们可以驾着云气,乘着日月,遨游四海之外!
如何修炼到这一高深的境界,庄子总结了一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当一个人无己、无功、无名,他就如同鲲鹏一样,翱翔在自己宏大的精神世界里。
每当悟到如此玄妙的奥义,庄子都会写下来,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先秦时,很多著名思想家都有个坏习惯,那就是“述而不著”,给学生上课讲的内容,自己从来不写下来,全靠学生把课堂上记的笔记收集起来变成著作。最典型的就是儒家开山老祖——孔子。孔子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经书作为儒家教科书。然而手下有着三千弟子的孔子,竟然从未编写过一本教材,于是孔子的学生们把课堂笔记,编成了著名的《论语》。
庄子性格孤傲,可他也收徒弟。虽然徒弟不多,学费不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开销,但是他却认认真真地写了教材。在庄子死后,他的弟子也在增补教材。庄子和弟子共同创作的传世作品《庄子》,读起来荡气回肠,文辞优美。
而老子的《道德经》与《庄子》相比,感觉老子就像一名老教师在对学生谆谆教导,而庄子却像朋友间促膝长谈。
《庄子》原版本有五十二篇,多达十万余字。先秦时,大家都是在竹简上书写的,一支竹简长二十多厘米,可以写二十个字左右,十万余字的书需要五千多支竹简。一本《庄子》得好几辆板车来拉。后来晋代的郭象删除了十九篇,现在我们看到的《庄子》就是郭象删完后的版本。
现在我们把一本教材分成几个单元,郭象也干了类似的事,他把《庄子》分成三个单元,分别是内篇、外篇、杂篇。内篇含有七篇文章,是庄子自己创作的。外篇含有十五篇,杂篇含有十一篇,有的可能是庄子写的,有的可能是庄子的弟子写的。
从国外回来后的庄子,一边写书,一边编草鞋、钓鱼维持生计。直到庄子的一个尊贵的朋友前来,才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就是惠施!
惠施原是魏国相国,可惜魏惠王任命从秦国来的张仪为相,惠施就此下野。下野后的惠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找庄子,好好聊聊学术。
从魏国回来的惠施直接奔向庄子的家。上门的惠施看到庄子坐在地上,一边敲盆一边即兴欢唱,气氛搞得十分活跃!惠施以为庄子家里有什么大喜事。
惠施好奇地问道:“庄周,我的好兄弟啊,好久不见,今天你显得好开心啊,家有啥大喜事呀?”
庄子满脸笑容回答道:“我老婆死了。”
惠施无语。
庄子的老婆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对这个看似疯子般的天才,一生都不离不弃。换作一位好丈夫,对妻子的离去,都会发出痛彻心扉的哭嚎。
可是,庄子不是凡人,他对老婆的离去表现得兴高采烈,搞起了个人演唱会。庄子的老婆要是泉下有知,一定会气得活过来。
惠施气愤地说道:“庄周啊!年轻的时候你不着调也就算了,毕竟年少轻狂。可是你都人至中年了,怎么还是不着调呀!你的妻子跟你过了一辈子苦日子,什么福都没享到。现在她死了,你不哭泣却唱起歌来。你简直是畜生啊!”
庄子长叹一声:“老婆死的时候,我是非常伤心。可是我想了一下,在她出生之前,这个世界上没有她的,她死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人活着是因为气聚,人死了是因为气散了。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没必要纠结于它。”
惠施听完后,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我和你谈生死,你和我谈哲学。双方的境界完全不一样呀!”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哲学就是预习死亡。”
庄子作为一个哲学家,不但早预习了,还参透了生死。
事后,惠施与庄子又一起愉快地玩耍起来。
能入庄子法眼的人不多,惠施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战国名家的代表人物,逻辑思维极其严谨。两人经常互为对手展开激烈辩论,这世上最懂你的人,往往是你的对手。对手与你相爱相杀,共同成长,他了解你每一个长处,每一个短处。然而才学极高的庄子与惠施辩论,占不到半点便宜,只能靠诡辩取胜。
这哥俩最有名的一次辩论,史称“濠梁之辩”。
有一天,庄子与惠施俩人在濠水上的桥梁游玩,俩人看见桥下河里的鱼很多。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鲦鱼在河里游得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呀!)”
听完这句话的惠施立马抓住了庄子的逻辑漏洞,问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听完微微一笑,他来了兴致,说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听完后,皱了皱眉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的内心活动;同样,你不是鱼,所以你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这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哈哈大笑道:“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又回到你开始提的问题,你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是已经明白我知道鱼的快乐之后再问我,只不过是问我在哪里知道的而已。我就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了鱼的快乐?)”
讲到这里,聪明的惠施无话可说了。
按照惠施的理解,人与人之间都无法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更何况人与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双方无法正常交流,作为一个人是不可能了解鱼的想法。
可庄子才不管你的狗屁逻辑,在我的世界中,可以变成各种生物,有时我是大鹏,有时我是巨鲲。濠水桥下的鱼就是我,我就是鱼,我俩属于一体。
聪明的惠施不再与庄子纠缠了,他明白庄子早已脱离了物质的世界,在他自己营造的精神世界里,任何生灵都是彼此相通的,毫无隔阂。
看着眼前嬉笑地像个孩子的庄子,惠施说道:“辩论可以明辨是非,一决高下,其结果必然有胜负。庄周,你却用看似不符合逻辑的诡辩,瓦解了我的世界观!”
庄子笑道:“惠施呀,你们这些名家,非要辩论出个对错、成败。就像你我比身高一样,比出个谁高谁低,有意义吗?秋天动物毛发的末端是无比得渺小,和它相比,泰山是无比得巨大,可是泰山与天地相比,又会显得无比得渺小。夭折的婴儿是短命的,和他相比,活了几百岁的彭祖是无比得长寿,可是彭祖的岁数只是宇宙的一瞬间。天地与我同时存在,万物与我浑然一体。”
惠施听完也笑了。
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惠施只与庄子相处了短短几年。
一封从魏国大梁寄来的信件,让惠施立马收拾行李,赶往大梁。临行前,一脸兴奋的惠施对庄子说:“魏王把张仪赶走了,召我和公孙衍回国,商议如何对付秦国。”
望着惠施远去的背影,庄子再次陷入孤寂之中。
“你是一个入世的人,我是一个出世的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然而,庄子下一次见到惠施时,已是阴阳两隔。
晚年的庄子,虽然很穷,但是活得很惬意,写写书,教教几个学生。
有一天,一位叫东郭子的人前来拜访庄子,见有人前来唠嗑,庄子也很高兴地接待了。
然而东郭子一坐下来,就问了一个终极问题:
“所谓的‘道’,它到底在哪里?”
庄子听后,沉思了片刻。
世人都知道老子对于道的解释太玄乎,他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如果能用语言说出来,那就不是道。”老子的道,给人的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很空灵的感觉。
而庄子作为当时的道家明星,很多人也想从他身上获得新的解释。
庄子认真地说:“无处不在!”
东郭子:“能更具体点吗?道到底在哪里?”
庄子:“在蝼蚁之中。”
东郭子愣住了,“道这么玄乎的东西,怎么会在蝼蚁这种低贱的动物中呢?”
庄子:“道在杂草之中。”
东郭子:“先生,道怎么又跑到杂草里啊!”
庄子看着东郭子一脸惊骇的表情,接着说:“道在砖瓦之中。”
东郭子无语。
庄子:“道在屎尿之中。”
听到这句后,东郭子气愤了,“先生,你这是在玩我啊!我大老远过来求教,你却拿我开涮呀!”
看到生气的东郭子,庄子连连摆摆手,示意让他不要激动。
庄子:“哎呀,是你问的问题没有问到根上。管理市场的监市,他如果要检查猪的肥瘦,他会摸猪的脊背、看肚子、抓后腿,往下看才能切中要害。”
“先生说得好有道理。”东郭子不生气,认真地看着庄子。
庄子:“道就存在自然万物之中!”
庄子的“道”融于自然万物之中,看上去普普通通,不怎么高大上,却是非常地接地气。而老子的“道”是先天地生的玄妙之物,超出于自然之外。庄子继承了“道”,又发展了“道”。
人近黄昏的庄子,身边认识的人也一个个离他而去。曾经离开他再次去魏国的惠施死了。惠施的遗体运回了宋国,庄子去哀悼自己的老友。
庄子是一个看穿生死、脱离物质世界的人。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然而,站在惠施坟前的庄子,突然难过了起来。
“你死后,我再也找不到对手了。”
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庄子是逍遥自在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庄子是无比孤独的,唯一懂他的人只有惠施。
告别了老友,生活还得继续。
有一天晚上,庄子做了一个有趣的梦。
在梦里,庄子化成了蝴蝶,翩翩起舞,感觉自己快乐极了,早已忘记自己是庄周了。就在庄子快乐的时候,忽然醒了,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庄周。此时庄子想了一个问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
其实是谁变成了谁,已不重要,蝴蝶就是庄周,庄周就是蝴蝶。
再美的蝴蝶也有消逝的一天。
终于有一天,老年的庄子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庄子的弟子打算把老师厚葬了。
“为什么要把我埋入土里,为什么要厚葬我?”
弟子们:“老师,您的意思?”
“我死后,就把我的尸首扔到野外。让天地做我的棺椁,日月做双壁,星辰大海做珠玑,世间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庄子用力地说道。
“老师,把你尸首扔到野外去,老鹰乌鸦会吃呀!”
庄子听完后,看着弟子笑了一下,“在地上有老鹰与乌鸦吃,在地下有蝼蚁吃,这有什么区别呀!”
说完没多久,庄子就死了。
然而庄子真的死了吗?
答案是没有,死的只是他的肉体,他的灵魂化成了大鹏,化成了巨鲲,化成了蝴蝶,化成了世间万物。
起初庄子修道只是为己,求得心灵的解脱,摆脱精神的束缚;可是最终庄子达到了无己,他自己的肉体与精神幻化成万事万物。
正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当一个生命诞生了出来,同时也就走向死亡;当一个生命死亡时,同时也意味着另一个生命开始诞生)。”
后世很多人爱庄子,爱得要死;也有很多人恨庄子,恨得要死。争议的焦点无非是那超脱尘世、逍遥自得的出世思想。作为积极入世的儒家,对庄子思想批判得最多,他们觉得庄子是在逃避责任、逃避社会,他那万物平等的思想,破坏了儒家的礼制。
可是后世之中,有多少人在人生失意的关头,是庄子抚慰了他们的心灵;有多少儒家士大夫在丢官之后,是庄子让他们放下了心中的功名利禄。
后世之中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庄子?
庄子处在一个惨无人道的乱世之中,战争、苛政、私欲、名利扭曲着每一个人的内心。好人变成坏人,双手沾满鲜血的人站在权力的最高处,多少王侯将相吃着沾着人血的馒头。
面对这样的世道,有的人选择卷入其中,而良心尚在的庄子选择了逃离,躲入屠夫、工匠、渔夫、船夫、农民之中。
作为穷苦百姓中的一员,庄子在用看似疯癫、痴傻的行为来诉说宇宙万物的真理。
一个人要看《庄子》这本书,是需要岁月的沉淀的。随着年纪与阅历的增长,每次读《庄子》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做人要精进,无论是工作、科研、学习,毕竟每个人所处的时代是不同的,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当岁数渐长时,体会了人间百态后,再去读《庄子》,会发现它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一剂解药。
如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木心所说:“伟大的思想都是有毒的,你能抗毒,就能收益!”
此时,战国时代已经走了一半。
一位对东方诸侯开启了屠杀模式的秦王,将在母亲芈八子的扶持下,隆重登场。
从此秦国有了新的称号——诸侯粉碎机。
战国时期,一个国家通常无法同时对抗两个诸侯国的联手攻击。然而,有一个国家除外,它就是恐怖的秦国。来一个揍一个,来一对揍一双,来一群让你团灭。不把你打得满脸血,你都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秦国将在战国的后半段时光,踏上吞并六国的辉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