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归一(1/1)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背过一篇课文,是汉代贾谊写的《过秦论》,文章读起来恢宏大气,让人仿佛置身于秦统一天下的壮丽时代中。
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这句话说直白一点,就是秦国六代君王给秦始皇留下了丰厚的家底,秦始皇在此基础之上统一了六国。
其实秦王政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很少有什么惊艳世人的战役,穿插、迂回、分割、包围、突袭这些战术很少能看见,远不如白起打的那几场漂亮的歼灭战。此时的秦国不光在战役上不显眼,在战略上也存在问题。
统一战争前期,秦国在是先灭韩还是先灭赵之间摇摆不定。统一战争后期,秦灭楚时,抠门的秦王政只给二十万人,还错用将领,结果二十万人惨遭团灭,最后出动六十万人才摆平。
反观秦昭襄王,他屠宰东方诸侯是有先后顺序的,先是征讨韩魏的伊阙之战,接着是伐楚的拔郢之战,最后是狠击赵国的长平之战。
一旦秦昭襄王确定暴击对象,可以什么都不顾,直接一把梭。
长平之战决战时刻,秦昭襄王孤注一掷,征调河内十五岁以上男子去前线,每人爵位升一级。要知道在秦国十六周岁才傅籍(上户口),才有服兵役的义务。
所以整个秦国灭六国的战争,给人的感觉就是战略太模糊,方法不对路。
只能怪嬴政一生太顺了,22岁就把所有政敌全部铲除,国家权力汇集到自己一人手中,使他有种迷之自信。
周边诸侯都被太爷爷秦昭襄王打成高位截瘫,就等着自己收拾残局。所以豪横的秦国灭六国时,也不需要技战术,它的打法就是“一屁股坐死你”。秦国如同满肚肥肠的五百斤的大胖子,东方诸侯就像骨瘦如柴的几十斤的小瘦子,直接一屁股坐死你。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在位第十年,嬴政刚罢免吕不韦,就着手统一战争。
这一年李斯对秦王政说了一句十分重要的话:“先取韩以恐他国。”这句话一直缠绕在嬴政心头。
韩国就堵在秦国的大门口,首都新郑如同天下之咽喉。秦惠文王时期,张仪就主张东出中原,一定要拿下韩国。
嬴政也想用最低的成本拿下濒临灭亡的韩国,他于是派李斯游说韩王安,让他来秦国进行友好访问。韩王安也不傻,知道秦国是著名的诈骗集团,去了就会被绑票。
骗不行,那就来硬的。
问题来了,韩国已经被秦国打成七雄中国土面积最小的,秦灭韩如同掐死一只蚂蚁。虽然东方诸侯都是散装的,但是它们也是有底线的,决不能让其中一国灭亡。因为死一个少一个,下一个说不定就轮到自己了。灭韩国容易,却会招来多国援助。
既然灭最弱的会招来救兵,那就先打大国。打大国时,其他小国不会来救,因为你实力比我强,连你都扛不住了,我救有啥用?
秦国看来看去,还能跟自己对打的就剩赵国、楚国了。赵国首都邯郸位于中原,只要攻下邯郸,秦国将在中原无敌手。而楚国首都现在是寿春,远离秦国,对秦国统一战争不构成威胁。
先灭赵国,后灭楚国,其他小国顺手灭了就行。
按照这个思路,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嬴政24岁,秦国正式对赵国宣战,统一战争拉开大幕。
令嬴政自己都没想到的是,灭赵战争竟然持续了九年,历经五次大战,两次惨败。最后因为赵国临阵换将、国力不支,秦国才获得胜利。
第一次秦攻赵战争,秦国占了一个大便宜。正好赵国攻打燕国,赵军主力全在燕国境内。秦国兵分南北两路,南路由桓齮(yǐ)率领,攻占安阳、邺城。北路由王翦率领,攻占阙与,两路大军攻占赵国九座城池。
此时赵悼襄王突然病死,赵王迁继位。就在赵国生死存亡之际,魏国无意中帮了赵国一把。
魏国主动找秦国当大哥,希望大哥和自己一起攻打楚国,掠夺来的土地,哥俩一起分。年轻的秦王政缺乏经验,经常想一出是一出,缺乏定力。觉得与魏国一起干掉楚国,可以省不少事,于是秦王政派人与魏国进行磋商。可是最后不了了之,耽误了整整一年,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发动第二次攻赵战争。
桓齮率领秦军在平阳大战赵军,斩首十万!
赵王迁彻底崩溃了,自从长平之战后,赵国已不再是可与秦国正面硬刚的北方雄狮,全国精壮将士早已全部埋入长平黄土。被桓齮歼灭的十万赵军,已是赵国砸锅卖铁、掘地三尺拼凑出来的军队。
眼看秦军即将进逼邯郸时,赵王迁决定动用撒手锏。
它就是赵武灵王一手打造的王牌军团,统领这支军团的战神即将闪亮登场!
自从赵武灵王在北方修建赵长城,以应对凶悍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一手打造的胡服骑射骑兵军团就一直驻扎在长城沿线。由于承担着巨大的防务压力,这支骑兵军团一直镇守长城,保卫华夏文明。
随着赵武灵王的离去,为了更好地进行防御,驻守在长城沿线的骑兵军团不断增加附属兵种,如车兵、步兵、弓弩手。此时的它已经变成汇集多兵种的复合军团,我们称它为长城军团。
统领这支长城军团的将领叫李牧,他驻扎在雁门郡。长城的北面则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匈奴骑兵。
作为前线总司令,李牧权力很大,可以设置官吏,征收当地赋税用作军费。作为骑兵出生的他,教授官兵骑射,每天杀牛给官兵吃,经常下基层视察前线烽火台。这样的将领,深受官兵们喜爱。
对经常来骚扰的匈奴骑兵,李牧并不主动攻击。他让守军用烽火报警,立刻收拢将士固守堡垒。匈奴骑兵也拿龟缩在堡垒后的赵军没有办法,几年下来,赵国百姓没有遭到任何损伤。
老是躲起来,给人感觉很胆小。赵国大臣开始向赵王弹劾李牧。正所谓众口铄金,人言可畏,李牧很快就被罢官。
李牧前脚刚走,匈奴骑兵就来进犯赵国边境。赵军主动出击,多次失利,损失惨重,边境附近的赵国百姓深受其害。
赵王决定请李牧出山,李牧说,“出山可以,但是国君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赵王:“什么条件都可以。”
李牧:“我在前方指挥,后方不得干预!”
赵王:“好的,没问题。”
李牧来到雁门郡后,还是不主动出击,决定把匈奴骑兵放进来。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主动出击,反而要把匈奴人放进来呢?
这就不得不提匈奴骑兵的打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意思是,战局对自己有利,则进攻;如果对自己不利,则撤退;如果打不过,就撤走,他们并不因此感到羞耻。
如果赵军主动出击,未必能擒住匈奴主力,大多是徒劳无获。还不如把敌人放进来,打一场伏击战。
李牧所在的雁门郡有险峻的雁门山,一旦匈奴骑兵进入雁门山就得走山谷,哪怕再强的骑兵一旦进入山谷,都无法展开机动作战。
为了全歼匈奴骑兵,李牧调集了骑兵一万三千名,战车一千三百乘,步兵五万人,弓弩兵十万人!注意,弓弩手十万人,这是要把匈奴兵射成马蜂窝啊!
为了引诱匈奴骑兵,李牧故意放大量的牲畜在边境,匈奴骑兵一看有大肥肉送到嘴边,哪有不抢的道理。赵国部队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就撤走了。
匈奴骑兵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众多的牲畜,立刻呼朋唤友,于是匈奴主力闻风而来。他们发现自己在抢的时候,竟然没有赵军阻挠,于是放开胆子,迈开步子,十万匈奴骑兵越过赵长城,深入雁门山。
匈奴大军抱着打劫致富的目的来到赵国腹地,可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都上了死亡黑名单。
无论你之前骑术多高超,多么灵活机动,只要进入山谷,连掉个头都费劲。
当十万匈奴大军进入雁门山后,李牧下令收起包围圈的口袋,弓弩兵站在山头朝山谷里射箭,以致无数匈奴骑兵成了活靶子,没死且负隅顽抗的被步兵拉下马来砍死。侥幸冲出包围圈的匈奴骑兵,等待他们的则是赵国战车与骑兵!
就这样十万匈奴骑兵被李牧全歼,匈奴被吓破胆了。自己本来人就不多,再和李牧对打,恐怕就要种族灭绝了。从此,匈奴十年不敢骚扰赵国边境。
秦国第二次攻赵势如破竹,远在赵长城的李牧立刻抽调长城兵团回师救援邯郸。
正在向邯郸方向前进的桓齮原本以为拿下邯郸指日可待,没想到当秦军走到肥下时,与李牧的南下长城兵团遭遇,一场大战爆发!
这支雄踞赵国北方的长城兵团曾是秦昭襄王惧怕的对象,无论长平之战还是邯郸之战,这支部队始终没有南下。因为此次赵国已经无兵可用,也没有外国援军,生死全靠长城兵团!
长城军团的将士可是天天与魔鬼般的匈奴骑兵过招,战斗力逆天的他们打得匈奴不敢南下,这支劲旅即将告诉秦军,谁才是战国最强兵团!
让桓齮万万没想到的是,虎狼般的秦军与赵国长城军团一交手,就立刻败下阵来,被打得溃不成军。桓齮收拢完败军之后,原本以为逃出生天了,没想到很快长城军团就如幽灵一般出现在自己眼前,已无战斗意志的秦军,惨遭赵军屠戮。
挽救赵国一命的李牧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赵王迁封李牧为“武安君”。武安君可以说是战国最晦气的称号,苏秦是武安君,白起是武安君,谁用谁倒霉,没一个好死的。
此次秦国大败,让秦王政彻底震惊了,没想到战无不胜的秦军会遭受如此惨败。嬴政自己也做出深刻反省,第一次大战胜利是南北两路夹攻赵国,而这一次自己只出动了南路大军。
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那就三次,反正我体胖腰圆!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发动第三次攻赵之战。桓齮依然是主帅,而他的内心无比痛苦,之前李牧的出现让他患上了恐赵症。
老天还是眷顾桓齮的!
李牧上次与桓齮交手后,打退了秦军,就立刻率军赶回赵长城驻守,毕竟北方有可怕的匈奴人!
此次桓齮发挥还是不错的,顺利地拿下了武城、平阳、宜安。
就在桓齮超常发挥的时候,韩非子正好来到秦国。他鼓吹秦国主攻赵国,李斯向秦王政揭露韩非子是间谍,故意让秦国避开韩国而去进攻赵国。
年轻的嬴政觉得越是敌人期望的,就越不能做,否则就便宜了敌人,韩非子越是希望秦国攻赵,秦国越是不能攻。于是秦国暂缓攻赵。
后来韩非子死了,秦王政转念一想,攻打赵国的决策还是对的。
公元前232年,秦国南北两路大军,第四次攻赵。
赵王迁要跪下了,“这还有完没完啊!怎么又来了啊!李牧,长城兵团火速给我南下。”
李牧作为赵国的救星,再次大发神威,一举攻破秦国北路军,接着直扑秦国南路军。桓齮一看克星李牧来了,自己跟他打就是送人头,直接当了逃兵,潜逃去了燕国。
两次挽救赵国于水火的李牧,被世人奉为战神!
虽然秦国灭赵四次失利,可是作为超级大国的秦国,这点损失对它来说算不上什么。反倒是赵国被打得快支撑不住了,死伤数十万将士,就靠北方长城兵团续命。
公元前231年,韩王安看见旁边的赵国被打得几近休克,自己随时也有亡国的危险。为了保命,看来只能送土地了。
韩王安向秦国献出南阳的土地。秦王政命令内史腾以接受南阳为幌子,顺手灭了韩国。韩王安原本以为秦军是来接受土地的,没想到竟是来灭国的,毫无招架之力的韩国一瞬间被秦国一屁股坐死了。
作为灭赵绊脚石的韩国,现在没有了,东方六国已灭一国,秦王政可以放手进攻赵国了。
公元前229年,老天爷不断加害行将就木的赵国,这一年赵国发生了大地震、干旱、饥荒。连连的战争加上一连串的天灾,不用秦国打,赵国自己都要崩盘了。
秦王政见到天赐良机,第五次出兵赵国,依旧是南北两路打法。李牧的北方长城兵团再次南下,解救赵国。
这一次李牧的对手是王翦,王翦与李牧同为战国晚期四大名将。
可是王翦的打法偏保守,与廉颇很像,在不处于绝对优势前,绝不主动攻击敌人,通过消耗战,来耗死敌人,反正秦国不差钱!
王翦仗着秦国强大的国力与李牧搞起了对峙,这一对峙就是一年。此时的赵国已经无法支撑战争的长期消耗,赵王迁希望李牧速战速决。可是无论赵王迁怎么催,李牧就是不听,因为王翦始终龟缩不出,贸然冲向秦军壁垒,无异于送死。
“李牧啊,也许在你打败秦军之前,赵国就先崩盘了!”
赵王迁动起了临阵换将的念头。这一幕和长平之战赵孝成王换将的场景是多么的相似啊!
据史书记载,秦国收买赵王迁身边的宠臣郭开,郭开造谣李牧谋反,赵王迁便杀害了李牧。如果靠造谣就能换一员大将,全天下诸侯都别打仗了,都去造谣吧。
如果仔细思考,赵王迁杀李牧的背后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第一是赵国已不是当年能在长平与秦国对耗三年的赵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赵国已无法支持李牧与秦军对耗的打法,这无疑是在不停地放血。
第二是李牧触怒了赵王迁的逆鳞。
赵王迁要求李牧交出兵权等待发落,李牧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拒绝交出。这一点就让赵王迁动了杀意。
当年长平之战,也是大敌当前,赵孝成王让廉颇交出兵权,廉颇立刻交出。李牧你拒绝交出兵权,难道想谋反?毕竟赵武灵王被困死在沙丘宫里的惨案对每一个赵王都有前车之鉴的警示作用。
李牧被处死,王翦立刻向赵国长城兵团发出凌厉攻势。李牧是长城兵团的灵魂,他死了,兵团的魂也就没了。从未失败过的赵国长城兵团彻底被打垮。
赵国虽是北方大国,可是架不住被秦国巨人连续用屁股坐五次啊,最后终于被坐死了。
即使李牧不死,也难以挽救赵国灭亡的命运,死了也算是保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公元前228年,邯郸城陷,赵国灭亡,赵王迁被俘。赵国公子嘉率领残存势力逃亡代郡,自称代王。数年后被秦国灭掉。
李牧死,赵国灭。
李牧是一个性格耿直的职业军人,他眼里只有国家的安危。他并没有败在战场上,而是败在了赵国远不及秦国的国力上。
战国后期有四大名将,“起、翦、颇、牧”。
如果要给这四个人做个排序,李牧能排第二。白起作为杀神,歼敌一百多万的战绩,无人能敌。廉颇长平之战始终不与秦军正面交锋,而秦军主帅王翦不敢与李牧正面交锋,只等李牧被杀后,才攻破赵军。作为敢全歼秦军大兵团的李牧绝对排得上战国后期四大名将第二名。
秦军攻入邯郸后,秦王政没有忘记复仇的事。邯郸保卫战时,很多赵人想杀掉嬴政和他母亲。现在是秦王的嬴政,下令把那些曾经欺负自己的赵人全部处死。
作为北方强国的赵国,已经被秦国所灭,此时的秦国在北方毫无对手了,燕、魏、齐在秦国面前都是垃圾。然而为了保命,实力最弱的燕国,干了一件疯狂的事。
燕国作为战国七雄里实力最弱的国家,虽然在燕昭王时期雄起了一回,但是很快回归到老末位置。
之前赵国历经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国力消耗巨大,大部分青壮年战死。燕国想趁机抢占赵国土地,出兵二十万。结果被廉颇率领残存的赵军打得大败,廉颇打顺手了一直深入燕国内部,包围燕都。燕国只好割让五座城市给赵国,赵国才退兵。
燕国再次扛起了“七雄之耻”的称号!燕国连元气大伤的赵国都打不过,更何况虎狼的秦国。燕国上下一想到即将被秦国吞并,所有人都失眠焦虑。
此时太子丹决定豪赌一把,干票大的,来个斩首行动,直接干掉秦王政,这就是荆轲刺秦王的由来。值得注意的是,嬴政与太子丹二人曾经熟识,是好朋友。
嬴政早年在赵国当人质时,碰巧太子丹也在燕国当人质。两人都是人质,很快就玩到了一起。后来嬴政成为秦王,太子丹到了秦国做人质。
太子丹没想到成为秦王后的嬴政对自己的态度来了个180°大转弯。对曾经的好友爱搭不理,太子丹十分气愤,决定逃回燕国。从此秦燕两国正式绝交。
要执行斩首行动,就要找到合适的刺客。
首先,这个刺客要有必死的决心,因为刺杀秦王的行动,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要被秦人剁成肉酱。
上哪儿去找不要命的刺客呢?
燕国有一个叫田光的人,他结交各路豪杰,人脉极广。于是太子丹想找田光,看他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田光想了想,身边还真有这样一位剑客,他叫荆轲。
荆轲是卫国人,他平时爱读书、击剑。作为一个武侠爱好者的他,就想找人比画比画。于是荆轲找了两位名震武林的剑客,没想到自己被两位高手弄得十分难堪。
有一次荆轲路过榆次,碰巧闻名天下的剑客盖聂在此。荆轲慕名而来,与盖聂讨论剑术。
盖聂可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一开始以为荆轲是位剑术高手,可是越聊越不对劲。怎么荆轲对剑术的见解乱七八糟啊,分明是野路子啊!
于是盖聂朝荆轲怒目而视,荆轲感到有一股剑气冲向他,见势不对,赶紧走了。
在一旁听盖聂与荆轲谈论剑术的人,觉得聂盖做得有点过分。
“盖聂,毕竟人家是客人,你把客人吓走了多不好。”
“我刚才和那人谈论剑术,净听他瞎扯,所以我用眼睛瞪他。你去找他吧,他应该逃走了。”
劝盖聂的人去找荆轲,荆轲果然逃走了。
既然理论不行,那就实践吧。荆轲路过邯郸,听说著名剑客鲁勾践在此,决定找他切磋武艺。
切磋武艺嘛,本来就是相互交流,两人可以比画比画。鲁勾践发现荆轲的剑术底子太差,不讲究路数。
鲁勾践:“你的招式不对呀!谁教你的啊?”
荆轲:“关你什么事?”
鲁勾践:“我让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剑术!”
说完荆轲见不对劲,二话不说,赶紧跑了,再晚点脑袋恐怕就要搬家了。
荆轲把两位剑术大师都得罪了,要不是跑得快,真要领教剑术的终极奥义。
后来荆轲来到了燕国,在街头与一个叫高渐离的人成了死党。两人经常在一起喝酒,酒喝多了,高渐离就开始击筑唱歌,两人唱着唱着就放声大哭。
田光看荆轲不是喝得酩酊大醉,就是在探讨剑术,这样的人要么是在装样子,要么就是世外高人。于是田文把荆轲当作自己的好友,荆轲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
终于有一天,田光来找荆轲,对他说:“太子有一份重要的事情托付我,可是我老了,干不了。我找到你,希望你来完成,这涉及国家机密。为了保密,我马上自杀。你见到太子后,就说我已经死了。”
说完田光自刎而死。
虽然荆轲剑术不咋的,但是行走江湖多年,行侠仗义是他的基本信条。
于是荆轲带着田光的嘱托求见太子丹。太子丹听闻田文死了,立刻跪倒下来,痛哭流涕,没想到田光会牺牲自己。
太子丹哭完后,看着眼前站着的荆轲,心想这是田光推荐的武林高手,一定有盖世武功。刺杀秦王的事,就靠他了。
扑通一声,太子丹跪在荆轲面前,磕头如捣蒜。荆轲大吃一惊,没想到一个诸侯国的太子会向他行如此大礼。
太子丹的大礼可不是白行的,是要你送命的!
“秦国攻打赵国,赵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下一个就轮到我们燕国了。我们燕国实力弱小,无法与强秦对抗。只能铤而走险,派一位壮士假扮使者,在秦国大殿上劫持秦王,逼他归还侵吞的土地。如果他不同意,就趁机杀了他。那时秦国内部一定大乱,东方诸侯联合起来就能打败秦国!”
荆轲听完后,心里彻底凉了,这是有去无回的刺杀行动啊!
“我荆轲能力有限,这是国家大事,恐怕我无法胜任。请太子另找他人吧。”
太子丹又开启了磕头模式,荆轲转念一想,算了吧,既然太子如此器重我,作为一位大侠,我不能见死不救。
荆轲在没有经过任何武功考核的情况下,成了一名刺客。
对于这位不怕死的大侠,太子丹拜他为上卿,天天好酒好肉伺候着,美女侍奉着。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荆轲人都胖了,也没见到他有刺杀秦王的意思。
此时,赵国已被秦国攻灭,秦国大军兵锋直指燕国。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太子丹:“该行动了,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荆轲:“太子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去秦国,想要接近秦王,一定要有让秦王感兴趣的东西。”
太子丹:“什么东西?”
荆轲:“樊於期(据考证樊於期就是桓齮,两个名称在古代读音接近)的人头,燕国督亢之地的地图!樊於期是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秦王重金悬赏要他的人头,而且秦国对燕国督亢之地垂涎三尺。”
太子丹:“要地图不难,可是要让樊於期献出自己的人头,难啊!”
荆轲:“让我去说服樊於期。”
很快荆轲来到樊於期的住所,开门见山地对他说。
“樊将军,秦王对你太狠了。你逃到燕国后。杀了你全家,还重金悬赏你。你打算咋办?”
樊於期一边流泪,一边说:“没办法啊!”
荆轲:“我有一个办法。太子命我刺杀秦王,我想借将军的人头一用。届时,秦王一看到将军的人头就想就近看一看。那时,我抓住秦王的衣袖,直刺秦王。那时将军的大仇就报了!”
樊於期听完,自刎而死。荆轲趴在樊於期的尸体上痛哭一阵,然后取下了他的首级。
有了人头、地图,就要准备合适的武器。
暗杀最好使的就是匕首!小巧便于隐藏,一旦扎中人体,非死即伤。
赵国有一位著名的武器铸造大师,她叫徐夫人。太子丹派人花重金,在徐夫人那里专门定制了一把全天下最锋利的匕首。买回来后,太子丹专门找人用毒药淬在匕首上。只要匕首在人身上划上一道,哪怕破点皮,也会瞬间死亡。
同时太子丹给荆轲配了一个副使,叫秦舞阳。秦舞阳曾经十三岁杀人,没人敢正面看他。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荆轲就该上路了,太子丹率领自己的宾客来到易水送行。高渐离也随同一起前来,他一边击筑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送行的人很多流下了眼泪。
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地图来到秦国。秦王政身穿隆重的华服,举行盛大的九宾仪式,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者。
荆轲捧着樊於期的人头,秦舞阳抱着地图,按照主、副使的顺序依次朝见秦王。
秦舞阳从未见过世面,见到秦王宫如此大的阵仗,脸色变得煞白,浑身直哆嗦。大殿上的秦国大臣问荆轲,这是怎么一回事。
荆轲笑嘻嘻地说:“秦舞阳从未见过世面,请大王多包涵!”
大殿上的秦国大臣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荆轲对秦王说。
“我给大王带来两份礼物,一份是樊於期的人头,一份是督亢之地的地图。”
秦王政看到后极其开心,让荆轲赶紧把地图呈上来,荆轲接过秦舞阳手中的地图,在秦王面前缓缓展开。
荆轲一边介绍,一边手指着地图。就在秦王政聚精会神地观看地图时,荆轲把地图全部展开完毕,此时露出了一把锃亮的匕首。
图穷匕见,秦王政大惊失色,荆轲抓住嬴政的衣袖,拿起匕首直刺他的胸膛。嬴政立刻挣脱,荆轲只拽断了秦王的衣袖,于是荆轲手里拿着匕首追着秦王跑。
惊慌失措的嬴政想拔出剑自卫,可惜剑太长拔不出来。拔不出剑的秦王政只能绕着柱子跑,后面的荆轲在拼命追。
大殿上的大臣们都吓傻了,根据秦国刑罚,大臣上殿不得佩带武器,所有侍卫武官只能在殿外守候。此时喊殿外侍卫,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秦王政命悬一线的时候,大殿上的医官夏无且用药袋击中荆轲的脸,满脸药粉的荆轲根本看不清路。
此时有人大喊:“大王,把剑转到身后。”
秦王政经人这么一提醒,立刻将剑转到身后,然后一把抽出。一剑刺中荆轲,一剑砍断荆轲的左腿。
荆轲受重伤瘫倒在地,将匕首扔出,可惜没有击中秦王政。
秦王政看见荆轲没了武器,拼命地击砍荆轲,荆轲身负八处剑伤。
浑身是血的荆轲用尽全身力气靠在柱子上,两腿张开朝着秦王,这种坐姿叫“箕坐”,在当时是很不礼貌的。
荆轲朝着秦王大笑:“大事没成,就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让你签订和平条约。”
其实这是荆轲对自己行刺失败的一种说辞,他当初一手抓住秦王政的袖子,一手直刺,而直刺就是要人性命的刺法。
此时殿外的侍卫冲了进来,乱刀结果了荆轲。
事后秦王政奖赏了夏无且,赏赐他黄金二百镒。
鲁勾践听说荆轲刺杀秦王的消息后,感叹道:“可惜啊,荆轲的剑术不讲路数,我之前对他也不是很了解。过去我训斥他,以为我和他不是一路人。但没想到他竟然做出刺杀秦王的壮举。”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讲完了,故事里有一处关键点,它差点要了秦王政的命,那就是他的剑为什么拔不出来。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战国时,人是怎么佩剑的。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仔细看看兵马俑里“一号铜马车上的御官俑”。你看他的佩剑方式就明白了,这种佩剑方式叫“璏(zhì)式佩剑法”。
璏是专门用来系刀剑的玉质剑鼻,剑柄装上璏后,用腰带穿过,系于腰间。你如果看到御官俑,会发现他的剑长占到了他身高的一半。由于他是负责驾车的,为了不妨碍驾驶马车,他把剑放置于腰后。
璏式佩剑法
很多先秦出土的文物,人的剑通常都是放置于腰的左侧。而兵马俑出土的很多铜剑,长度接近一米。想直接拔出来,是很难的。由于剑是可以在腰间活动的,拔剑时就需要将剑往后引,增加手臂活动范围,才能拔出来。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还是得敬佩荆轲慷慨赴死之决心。
公元前226年,大难不死的秦王政命令王翦攻打燕国,十月攻下燕国首都蓟。
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燕王喜迫于秦国压力,杀了太子丹首级送到了咸阳。
五年后,燕国被秦所灭,燕王喜被俘。
就在秦军攻下蓟后,秦国瞄准了魏国。
就在秦国灭了韩赵,灭燕的同时,发动了对魏国的吞并战争。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领大军攻打魏国,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魏国无险可守,只能集中兵力守卫大梁城。
大梁城可是当年魏惠王建造的天子之都,城坚粮足,要想攻下大梁城必然要死伤很多。
既然人力不行,反正秦国国力雄厚,直接搞个水利大工程,那就借助大自然的神秘力量。
秦国最不差水利专家,什么修建郑国渠的郑国,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就连秦将白起也是用大水淹死过楚军的。王贲作为秦国将领,自然也会用水攻。
大梁城旁边有黄河,王贲命人掘开堤坝,汹涌的黄河水直奔大梁而来,形成了规模恐怖的黄泛区,整个大梁城被泡在水里。大梁城的百姓被泡在水里长达三个月,很多人只能抱在树上、趴在屋顶上求生。城里瘟疫流行,病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长期被水浸泡的大梁城出现了垮塌,秦军划着小船,荡起双桨,杀入大梁城中。魏王假被杀,魏国灭亡。
秦国要灭的国家只剩下楚、齐。
用两个词分别形容这两个国家:一个是牛人,一个是死猪。
楚国实力不及秦国,可它的大国地位从春秋到战国一直没有动摇,作为牛人的它,什么风浪没见过。
齐国自从再次复国后,抱着不结盟的政策,对于其他诸侯国的相继覆灭,全当没看见,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死猪已经生无可恋,它不存在任何威胁。重点对象当然要“重点照顾”,作为牛人的楚国成为秦国下一步的重点打击目标。
结果,灭楚战争打了整整五年,楚军爆发出强大的小宇宙,一反之前被秦军反复蹂躏的常态。在战争前期,楚军可以说是超常发挥,放了一颗大卫星!
公元前226年秦国轻松地攻占楚国十座城池,秦王政感到好顺手呀!于是准备大举灭楚,秦王政想低成本地拿下楚国,他知道王翦与王贲这对父子的打法是一屁股坐扁法,需要强大的兵力,成本太高。
于是秦王政想到一个冉冉升起的将星,他叫李信。
李信曾经在灭燕战争中崭露头角,秦军攻占燕国首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李信只率几千人骑兵部队,一路狂飙突进,抢先赶到衍水将燕王喜与太子丹截住。
燕王喜万万没想到秦军会追上自己,为了活命,燕王喜命人斩杀了太子丹,将人头送给了李信,自己则逃之夭夭。
一个人敢带几千骑兵深入敌人腹地,李信胆大敢闯的性格深受秦王政的喜爱。
秦王政制定灭楚的计划时,专门把李信与王翦喊了过来。
秦王政:“李信,你觉得灭亡楚国要多少人?”
李信不假思索地说道:“二十万!”
秦王政:“王翦,你觉得灭亡楚国要多少人?”
王翦沉思了良久:“六十万!”
秦王暗自吃了一惊,心想:“六十万啊!那可是长平之战秦军动用的兵力,这么多人得花费多少啊?虽然秦国很有钱,但也得省着花呀!”
于是秦王大手一挥,二十万交给了李信灭楚。
可是问题来了,如果李信灭的是个普通小国,二十万绰绰有余,如果是灭楚国,显然是不够的。
楚国虽然已不是当年的南天一极,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歹也是个大国,凑个几十万兵力没问题。而且楚国的将领段位也比李信高,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爷爷——项燕!
项燕有一个牛气哄哄的孙子,他的实力也非同凡响。他们一家世世代代在楚国为将,各个能打。
公元前225年,李信作为主力与蒙武作为策应兵分两路攻打楚国。
项燕作为楚国统帅,并没有与秦军硬碰硬,他选择进攻秦国后方。
就在李信与蒙武在楚国左突右杀的时候,秦国传来紧急军情,南郡被楚国围攻。南郡可是秦军进攻楚国的后勤基地,向深入楚国的秦军源源不断地输送补给。
李信作为秦军主力立刻回师救援,他哪里知道,项燕攻打南郡是假,真正目的是捕捉秦军主力,伺机歼灭。
由于项燕主场作战,关于李信行动踪迹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他那儿。李信就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被项燕尾随了三天三夜。
到了夜晚,秦军全部进入梦乡,楚军发动突袭。当晚楚军攻破秦军两个堡垒,杀死七个都尉。李信大败而归。
蒙武见李信大败,孤军深入的他决定立刻撤军回国。
李信的大败让秦王政异常震怒,撤了李信的职位。看来年轻人靠不住,还得老将出马。
秦王政放下身段,主动前往王翦的家里,主动承认错误,满足老将军六十万大军的要求。
手握六十万重兵的王翦,在出征前向秦王政要了很多田宅,说自己打了一辈子的仗,想给子孙留点产业。秦王政大手一挥,要多少给多少,只要你能帮我吞并楚国!
王翦身边的心腹将领问他,出征前向国君要不动产,这样做是否过分?王翦说:“大王生性多疑,现在秦国六十万大军交到我手中,他万一对我不放心,那我的下场可就惨了。为了打消大王顾虑,我故意多要些不动产,让他以为我是贪恋财物、没有志向的人。”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发动灭楚战争。
楚国也毫不示弱,进行全国总动员,出动四十万大军迎战秦军,由项燕统帅。
王翦先是攻占楚国陈至平舆一线,立刻停止进攻,就地驻扎修筑堡垒。项燕最擅长的就是打运动战,尤其后来的项羽,将爷爷的风格发挥到极致。可是项燕最不擅长的就是打攻坚战。
六十万秦军躲在修好的防御工事后,四十万楚军只能干瞪眼。王翦的战术很明显,就是不与你硬碰硬,我秦国财力雄厚,耗上个一年半载没问题,可是楚国国力弱于秦国,耗上一段时间,四十万人的后勤补给,绝对要拖垮楚国。
急于速战速决的项燕,不停地挑衅秦军,可是秦军就是坚守不出。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吃好喝好的秦军日夜操练。楚国的后勤补给越来越困难。此时的四十万楚军的处境像极了长平之战中的赵军。
两军僵持很久之后,四十万楚军的补给已经开始吃紧,项燕决定在后勤崩盘之前,率楚军赶紧撤离战场。
当项燕下令撤军的时候,与楚军对峙多日的王翦瞅准时机,下令全军追击。
正处于撤军途中的楚军连阵型都没有展开,直接被秦军冲散。项燕在乱军之中战死。
楚军主力被击溃,秦军兵锋直指楚国首都——寿春(安徽淮南市寿春县)。
说来楚国也挺惨的,自从拔郢之战,老家郢都丢失后,楚国将首都迁到了陈,可是感觉还是离秦国近,又把首都迁到了寿春。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
可是楚国也算是一个地盘仅次于秦国的大国,秦国虽然攻下寿春,但是有一位秦王政的老朋友,来到楚国被楚人拥立为楚王,他就是昌平君!
昌平君曾在秦王政平定嫪毐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秦国外戚的他原本可以在秦王政身边过着富贵生活,可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体里流淌着楚人的血。他决定回到楚国,为了自己的祖国而战。
可惜势单力薄的昌平君哪里是秦军的对手,王翦像掐死一只蚂蚁一样,灭了昌平君的抵抗势力。
楚国亡了,天下只剩下秦国和齐国。
齐国一直不想也不敢参与对抗秦国的合纵活动,面对秦国一个一个灭掉诸侯国时,齐国就像一只鸵鸟,把头塞进土地,全当看不见。
齐国:“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秦国一脚把齐国踹倒在地上,说:“把头露出来,我要宰了你!”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命王贲攻打齐国。
齐王建知道大国楚国都被灭了,自己被秦国灭掉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为了活命,齐王建开了一个脑洞,决定主动前往秦国,向秦王政诉说自己的一片真心,齐国愿意甘当秦国的属国。
齐王建决定前往秦国,结果半道被大臣们劝阻,所有人都觉得齐王建想法不靠谱,去了秦国,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算了,还是拼老命吧。
齐国自从复国后,国力孱弱,动员出的兵力不多,只能集中使用。齐国是四面漏风,敌人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攻击齐国。在哪里抵抗进攻的秦军,齐国高层决定赌一把。
秦国在西边,齐国在东面。那么秦国进攻齐国,一定会从西往东走。于是齐国把主力部队部署在西边。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军竟然从北面突入齐国,齐国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天下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诸侯。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六国,四海归一。
我们看古代战争片,总是看到君王将领大手一挥,就攻城略地,体现他们多么的英明神武。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统一战争背后,却是无数秦人战死沙场,也没人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冒死杀敌立功,无非是想让家人过得更好一些。
普通秦人才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人。可是在宏大的历史面前,他们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也正是这些毫不起眼的尘埃,造就了当时蓝星上最强大的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