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禁烟会”与公共租界禁烟(1/1)
“万国禁烟会”与公共租界禁烟
正在沈杏山因为迭遭杜月笙所率领的“小八股党”的沉重打击之时,又发生了一件对他来说非常不利的事情,那就是公共租界宣布禁烟。
其实,上海租界关于禁烟这个话题的议论早已有之,早在1909年,就在上海外滩的汇中饭店召开过“万国禁烟会”。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吸食鸦片烟的人已达到了200万人之多,并且其人数处于急剧增加的状态。深受烟毒之害的中国,自雍正皇帝开始就曾多次下令禁烟,但是效果都不尽理想,直至1839年林则徐所率领的“虎门销烟”才真正地打出了一记重拳。然而,以英国为代表的所谓“文明国家”则看重鸦片的“经济价值”,力图通过鸦片贸易掠夺中国的财富,进而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接受一系列屈辱条约,放弃禁烟政策,在西方列强的炮舰外交下,鸦片成了“合法化”的“洋烟”。到1906年,中国土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58万石,价值2.2亿两白银,进口洋烟价值达3000万两白银,中国一年吸食鸦片合计耗费2.5亿两白银。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多达2500万,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国和消费国。
随着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相继惨败,面对日益严重的烟毒,身受鸦片毒害的中国人知耻奋发,社会各界纷纷发出禁烟的呼声。海外华人也积极创办禁烟团体,募捐禁烟资金,召开禁烟会议,并借助报刊强化舆论氛围,呼吁同胞尽快戒除烟毒。海外的维新派和革命党人更是大力主张和支持禁烟。在朝野舆论的一再呼吁下,清政府于“新政”之时,被迫改弦更张,重新开始禁烟。从1906年9月起,清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禁烟上谕和法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
当时,禁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国际运动,英国虽然凭借鸦片获利甚巨,但是对于国际舆论也不能全然不顾而一意孤行,另外,当时美国在禁烟运动中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美国虽然也从事鸦片贸易,也向中国输入鸦片,但是其规模比英国的鸦片生意要小得多。再有,更为重要的是,那时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英国,相对英国来讲更需要广大的海外市场来支撑自己强势的经济发展,因此担心烟毒在中国的流行会严重削弱中国人的购买力,所以美国更加赞同中国政府推行禁烟政策。此外,鸦片在当时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也成为一大公害,而这严重危害着美国政府的利益,这也促使美国对于禁烟的态度更加积极。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清政府的请求,美国觉得很有必要在远东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共同商讨禁烟问题,而这时英国政府也深深为鸦片问题所困扰,在其向海外大量输出鸦片的同时,国内也出现了很多吸食鸦片的人,这使得英国国会内部也出现了强烈的禁烟呼声。因此,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倡议,各国经过进一步的磋商,最后确定于1909年2月1日在中国上海的汇中饭店召开一次国际禁烟会议。
是时,共有来自中、美、英、法、德、俄、日、意、荷、葡、土耳其、暹罗(今泰国)和波斯(今伊朗)等13个国家的41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因与会国家众多,所以这次会议通常被称作“万国禁烟会”。大会从2月1日到26日,共举行了14次正式会议,最后通过了力行禁烟的9款决议。
就这样,在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整整70年之后,中国再一次推行了禁烟政策。不过,“万国禁烟会”虽然最终达成了与会各国一致认同的协议,可是会后协议执行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而且各国推行禁烟的力度也参差不齐。因为向中国推行鸦片贸易的最主要国家就是英国,所以清政府认为英国应当在禁烟方面做出表率,为了更好地履行禁烟协议,1911年5月8日,中国与英国又单独签署了一份《禁烟条约》,这一条约规定,此后英国要逐步关闭在中国境内开设的烟馆,并且到1917年的时候,英国向中国出口的鸦片应削减为零。
当黄金荣、杜月笙与沈杏山激烈地争夺上海的烟土生意时,正值英国履行中英《禁烟条约》的最后日期,也就是说,到了那个时候,上海英美公共租界内的烟馆都将关闭,而英国也将停止对中国鸦片的出口。我们知道,上海法租界是黄金荣的势力范围,而沈杏山的势力范围则限于公共租界,公共租界一禁烟,他的生意就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尽管实际上公共租界的禁烟政策推行得并不彻底,很多烟馆仅仅是没收了执照而已,但是这依然造成了公共租界境内烟土业的严重萧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法租界却趁着英美公共租界推行禁烟之际,对法租界内的烟土业有意地推行放任政策,以期将公共租界内的烟土业大规模地转移到法租界境内,这样,法租界当局就可以通过规模增加的烟土业来获取更为丰厚的财源了。显然,这样的情形对于立足于公共租界的沈杏山是相当不利的,而对据点设在法租界的黄金荣、杜月笙一伙却是相当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