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恒社势力日益增长(1/1)
第十八章恒社势力日益增长
恒社应运而生
20世纪30年代,杜月笙的势力发展到了巅峰,门下弟子不光人数众多,而且涵盖了帮派、新闻、文艺、工商、军政等各个阶层。尤其在“一·二八”事变前后,杜月笙更是在抗日救亡、斡旋中日关系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能量。杜月笙的声望和权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靠。然而,旧时那种帮派拜“老头子”的做法,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杜月笙于是决定创立社团,扩展权势。
成立社团这个念头肇始于杜月笙,具体的策划和实施则有赖于陆京士。进入20世纪30年代,上海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旧式的帮派虽然还在发挥着作用,但无疑一日日没落了下去。在普通民众的眼里,无论是青帮、红帮,还是斧头帮,都不过是遭人唾弃、鄙夷的流氓组织而已。杜月笙虽然号称门客三千,弟子千万,但身边围绕的无非是一些江湖上的草莽而已。譬如顾嘉棠、芮庆荣等人,虽然都是跟随着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但都未能脱去“匪气”,终究难登大雅之堂。要真正的成为社会上的领袖,光有顾嘉棠这样的一支武班子可不行,还得笼络地方上的俊彦,组成文班子。有文武两套班子相辅相成,才真正不负“社会领袖”的称谓。
构想虽好,但真正到了做的时候,杜月笙却觉得无从着手。接连几天,杜月笙谢绝一切的客人,只一门心思地谋划着自己的“大业”。就在杜月笙一筹莫展的时候,陆京士来了。这个陆京士办事机灵,足智多谋,倒是一个可用的人才。
陆京士很懂得察言观色,隐藏锋芒。他见到这些天杜月笙闭门不出,已经猜到了几分杜月笙的心思,于是决定紧紧抓住这一机会,为师门立上一功。
他对杜月笙说,先生现在有顾嘉棠这一班“武”兄弟,在帮会里自然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可是,光有这些可不够,还必须设法笼络住工商学各界的心,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所以,不如组建一个社团,把党、政、军、工、商各界的势力人物都笼络进来,成为真正的社会领袖。这话正合杜月笙心意。两人于是详细商议了组建社团的方案。在社团名字的问题上,陆京士原本建议从杜月笙名字中取一个字作为社团的名字,但杜月笙觉得这样太露了,就拒绝了。陆京士沉思了一会儿,给社团取名为恒社。“恒”取自《诗经·小雅》中“如月之恒,如日之生”之句,还是契合了杜月笙的名字。在社员的资格问题上,杜月笙主张宁缺毋滥,必须都是各界的骨干分子。他提出了4个入社的条件:文职人员必须是科长级别以上的;武职限于少校以上军衔;工商界需要是主任职以上;年龄不得低于30岁。恒社的社章中还规定了入社“须经社员二人以上之介绍,经理事会审查通过,填发社证”。有了这些条件的限制,确保了恒社为一个上流人物的组织。
1932年11月,陆京士等人在上海西爱威斯路举行了恒社的筹备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共有19人参加,他们都是初期恒社的代表理事。这19人无一例外都是由杜月笙亲自指定的,每个人都声名显赫,莫不是上海工商阶层的精英、骄子。如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候选委员陆京士、汇丰银行经理徐懋堂、上海吴淞商会负责人唐承宗、《新闻报》主笔唐世昌、招商局船务科长洪雁宾、名律师周孝伯等。杜月笙早年的拜把兄弟顾嘉棠、芮庆荣、高鑫宝等流氓都未能参加。只有其开山的大徒弟,大世界总经理江肇铭经过杜月笙特批得以加入。
首届的理事会上,共选出了9名常务理事,负责恒社的日常工作。杜月笙为恒社的名誉理事长,虽然很少亲临恒社指导工作,但恒社的大权其实仍然牢牢地操控在他的手中。管家万墨林是他在恒社的传声筒,而门徒陆京士则是他管理、操纵恒社的代理人。
后经众人讨论,杜月笙点头同意,恒社还确定了社团成立的宗旨,并设计了社徽。恒社会徽为圆形,正中间为一大笙,旁边则是一弯斜月,在弯月的周围,则有十九颗星星环绕。这当中的意蕴显而易见。“笙”者声之源,“月”者光之源,两者和在一起,自然有发光发热、声名远播之意了。别外,也暗含杜大亨“月笙”的名字。而那19颗星星,代表了恒社成立之初的19名理事。其众星拱月的设计,明眼人一看便知,这自然是为了突出杜月笙在恒社中的崇高地位了。
1933年2月25日,法租界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息庐门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恒社正式宣告成立。社会各界的名流纷纷前来道贺,金融界的有徐懋堂、唐寿民、陈光甫等人,工商界的有虞洽卿、王晓籁、王延松等人,军政界的则有朱绍良、杨虎,陈群等人,法租界也特意派了总监前来道喜,至于杜月笙旧日的帮派兄弟,青皮、流氓,徒子徒孙更是全员出动,忙着张罗,招待客人。而看热闹的群众更是多得不计其数。杜月笙作为恒社的名誉理事长,在众人的熙熙攘攘中,亲临现场,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在发言中,宣布了恒社成立的20字宗旨:“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
恒社成立之初,按照杜月笙的设想,原本是想把它组建为一个政党型的社团。但后来考虑到南京蒋介石政府向来视别的政党组织为洪水猛兽,于是,就把恒社发展成了一个俱乐部性质的组织,主要用来联络社员之间的感情,巩固其在工商、金融等社会各界的地位。
这恰是杜月笙的处世圆滑之处。事实上,自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来,蒋介石对于其他派系的政党组织,就非常排斥,真可以说是谈“党”色变。所以,在恒社在成立之初,由于恒社群英荟萃,多是党国要员、各界名流,蒋介石对此非常的担心,生怕恒社会成为政党型的组织,于是,就派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严密监视恒社的一举一动。
戴笠是杜月笙的知交好友,他不愿意老友身陷囹圄,就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告诉了他蒋介石的担心。杜月笙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立时打消了将恒社发展成为政党型组织的想法。陆京士秉承杜月笙的意思,规划了恒社主要活动。每一年,恒社举行春秋两季社员大会,此外还有彩排、聚餐,为杜月笙祝寿等。而在平时,每逢晚上,恒社内要开一饭桌,桌上酒菜供应不断,社团内的同人可以随意聚餐,当人多的时候,可以再叫。晚饭后,就到了众人娱乐时间。厅内灯火辉煌,设有赌局、戏台、烟馆、厢房等,可供人任意选择,尽情享受开心。
为了方便管理,陆京士等人还在杜月笙的支持下,在最高权力机关理事会之下设3科12组,分门别类,设立娱乐、京剧、宴会、经济、旅行、交际、法律等下属机构。每一机构都设有一名组长,科长,下属数人,专门负责日常事务。到了1934年的时候,更增加到18组。
蒋介石接到戴笠的汇报,对恒社的戒心渐消。杜月笙为了彻底地打消蒋介石的顾虑,表现出自己对国民政府的忠诚,还在蒋介石五十大寿的时候,以恒社名义送了架飞机给蒋介石。蒋介石对这样的礼物自然是格外满意。事后,蒋介石派遣戴笠亲往上海向杜月笙致谢。杜月笙则要戴笠传话给蒋介石:恒社全体成员愿意随时为委员长服务。
有了这样的保证,蒋介石省心不少,对恒社的监管也就放松了。这也给恒社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之后在杜月笙、陆京士等人的积极活动下,恒社的人数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增加到数百人,势力之大,声名之响,远远超过同一时期上海其他的社团。有了恒社这个文班子,再加上顾嘉棠、芮庆荣等“大小八股党”的武班子,杜月笙在上海的权势达到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