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历史的沸点(全五卷) > 第十三章 皇家悲剧

第十三章 皇家悲剧(1/1)

太子杨勇被废黜,并非隋文帝家庭悲剧的开始,就在同一年的早些时候,他和独孤皇后的第三个儿子秦王杨俊病死了,只活了三十岁。

杨俊的死和父亲隋文帝有直接关系。起初隋文帝对这个儿子很看重,他刚刚登基,便加封杨俊为秦王,转过年来,任命杨俊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此时杨俊才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后来又提拔他担任秦州、扬州和并州总管,都是非常重要的职位,看得出隋文帝对他寄予厚望。

遗憾的是,杨俊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这或许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虔诚到什么程度呢?他请求隋文帝让他做和尚。隋文帝当然不会答应,在灭陈战役时,任命杨俊为山阳道行军元帅,管辖三十个总管,统率水军、陆军十几万人马,驻扎在汉口,是隋军在长江中上游的最高指挥者。

当时,陈军将领周法尚率军驻守对岸的鹦鹉洲,总管崔弘度请求杨俊发动攻击,但杨俊考虑到只要开战就会死人,于是没有同意。所幸陈朝都城建康被隋军攻克,周法尚被迫放下武器,杨俊对此很不好意思地说:“稀里糊涂成为主帅,没有建寸尺之功,因此感到惭愧。”

不过,由于结果很好,隋文帝对这个儿子的表现感到很满意,授他为扬州总管,都督四十四州诸军事。开皇十年(590年),转任为并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地位的提升,杨俊不再像以前那般清心寡欲,而是开始享受人间乐趣。这其实不难理解,天下太平,国力上升,作为皇子的杨俊没有像二哥杨广那样的野心,只想耽于享乐,做一个太平王爷。史书上说“其后俊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大兴奢靡之风,放高利贷收利息,搞得他管辖地区的官吏和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杨俊搜刮来的钱财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修建楼堂馆所;二是花费在女人身上。“盛治宫室,穷极侈丽。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工巧之器,饰以珠玉。……又为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每与宾客妓女弦歌于其上。”大兴土木建造水上宫殿,涂香粉刷,玉墙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全都装上明镜、装饰宝珠,极尽装饰之美,常常与宾客、妓女在上面唱歌。

杨俊特别喜欢女色,有很多姬妾,这使得王妃崔氏极为恼火。这位王妃是崔弘度的妹妹,崔弘度以严酷著称,论火暴脾气,崔氏一点也不亚于哥哥。她一怒之下在杨俊吃的瓜中放了毒,不知是剂量不足,还是手下留情,总之杨俊没有被毒死,但从此卧床不起,地方医疗条件有限,只能将他送到京城医治。

一回到大兴城,所有的事情都露馅了,杨俊原来是因为好色才落了这样的结局。与此同时,他奢靡不堪的生活,以及欺压当地百姓的事情都让父母知道了。隋文帝最反感奢侈,独孤皇后最痛恨男人好色,这两点杨俊皆有之,不由使得隋文帝大怒,下诏“免官,以王就第”,把所有职务都免掉了,只以王爷的身份被赶回王府。至于下毒的崔氏,被废掉了王妃名号并赐死。

杨俊被媳妇投了毒,又被父亲撸了官,一些朝臣同情他的遭遇,站出来为他说情。左武卫将军刘升进谏说:“杨俊并无别的过错,只是花费官府的钱物,营造自己的府第宫室罢了,应该可以原谅。”隋文帝态度很坚决,认为法律不可违反。刘升坚持劝谏,隋文帝愤然变色,刘升才作罢。杨素也觉得杨俊有些可怜,为此求情道:“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言外之意,毕竟是皇子,差不多行了。隋文帝对此慷慨陈词道:“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我是五个儿子的父亲,如按你的意思,何不另外制定一个天子之子的法律?想当年以周公的为人,都可以诛杀管叔与蔡叔。我和周公相比,还差得很远,怎能有损法律的尊严呢?

隋文帝这样做,是想着为天下人树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榜样,本身没有错,但接下来他做的一件事显得过于绝情了,直接导致了杨俊的早亡。

杨俊病情不断加重,已经到了无法起床的地步,派人替自己向隋文帝请罪。按说无论杨俊有什么过失,但毕竟是父子,儿子都这样了,父亲多少应该有些许怜悯之心。但隋文帝是个另类父亲,他非但没有派人安慰杨俊,反而对杨俊派来的使者说:“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我努力奋斗才创此大业,就是要作为传世的典范,想让臣下遵守它而无过失。你是我的儿子,居然带头败坏法律,我不知道怎样责备你!隋文帝不仅没有任何迁就的意思,言辞之间满满的斥责和失望,感觉还要继续追究杨俊的责任。

杨俊本来病情就很重,听到父皇这样的话,急火攻心,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了。作为父亲,儿子去世,隋文帝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痛之意,哭了几声意思一下便算完事。他下令将杨俊所有华丽奢侈的遗物一把火烧毁,送终的用具必须节俭。

更为冷酷的是,秦王府的幕僚请求为杨俊立一块碑,也被隋文帝断然拒绝,他给出的理由是“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如果想要留名,只要一卷史书就够了,哪还需要用到石碑?如果子孙不能保存家业,那碑石不过是白白地送给人家做盖房子的基石罢了。隋文帝作为帝王,说出这样的话,尚能理解,但作为一个父亲,难免让人觉得过于冷酷无情。

下一个家庭悲剧人物是第四个儿子杨秀。史书上记载这位皇子“秀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惮”。是个美男子,而且武艺不错,能比画两下,朝廷百官对他非常敬畏。或许因为杨秀霸气侧泄,连隋文帝对他也有所忌惮,因此对独孤皇后说:“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杨秀一定不会善终,我活着的时候,不用太过担心。我死后,杨秀必然造反。

不过,隋文帝虽然这样说,但对杨秀还是委以重任。杨秀先被封为越王,后改封蜀王,授任上柱国,益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开皇十二年(592年),离京前往蜀地,成为一方诸侯。

隋文帝对这个儿子始终不放心,但杨秀缺乏政治敏感性,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次隋文帝派兵部侍郎元衡出使蜀地,杨秀和元衡私交不错,请求他奏请朝廷给自己扩大部属,增加官佐。元衡回京后代杨秀上奏,隋文帝听后很不高兴,当场予以拒绝。

隋文帝命大将军刘哙率兵征讨南方蛮族,令上开府杨武通统兵做前锋。杨秀借机请求委派自己宠爱狎昵的万智光到军中,担任杨武通的行军司马。隋文帝不仅没有同意,反而严肃斥责了杨秀,这次话说得比较重:“坏我法者,必在子孙乎?譬如猛兽,物不能害,反为毛间虫所损食耳。”违反我所制定的法律的人,必然出现在我的子孙当中。这就像猛兽一样,强有力的外敌都无法伤害,但却会被毛间小虫叮咬、吸食。从此,隋文帝开始逐步削夺杨秀的权力。

杨秀看到政治上已无上升空间,便走上了三哥杨俊的旧路,不过他比杨俊走得更远,“秀渐奢侈,违犯制度,车马被服,拟于天子”。杨秀变得奢侈浮华,追求享乐。他违反制度,超越规格,车马服饰,均比照天子所用样式添置。

杨秀觉得天高皇帝远,自己的地盘自己说了算。但他的所作所为,却被另一个“危险人物”盯上了,此人便是已经成功夺得太子之位的杨广。杨秀对废立太子很有意见,发了不少牢骚,这些话传到了杨广的耳中,他担心将来登基后,杨秀会起兵反抗自己。而杨秀独占蜀地,是个实力派人物,况且连父皇对此都很忌惮,如果将来自己继承大统,杨秀造反的可能性很大,后果会很严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时候将除掉杨秀提上议事日程了。

杨广做这种事非常拿手,他首先找到杨素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杨素心领神会,立即上书举报杨秀,罪名有两个:一是奢侈;二是僭越。打蛇打七寸,这两个罪名非常有针对性,第一个是隋文帝最反感的,第二个问题则更为严重。隋文帝怒不可遏,立即下诏召杨秀回京。

杨秀有种不祥之兆,接到诏书后以身体有恙没有动身。副手师源劝他听从诏命,否则后果很严重,杨秀不听,反而说:“这是我家里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隋文帝看到杨秀迟迟没有动静,便下令让原州(今宁夏固原)总管独孤楷调任益州总管,接替杨秀,这样杨秀就没有继续留在益州的理由了。独孤楷到任后,苦口婆心劝说杨秀回京,再不回去,激怒皇帝,后果不堪设想,杨秀这才不情愿地动身。独孤楷害怕杨秀反悔,他前脚刚走,便下令紧闭城门,杨秀走了不远,果然心生悔意,但无奈进不了城,只好继续返京。

杨秀回到大兴城后,隋文帝却又故意不搭理他,然后派使者狠狠训斥了杨秀。杨秀感到问题的严重性,磕头谢罪说:“忝荷国恩,出临藩岳,不能奉法,罪当万死。”我承受国恩,出京当藩王,不能遵守法令,真是罪该万死!

又到了杨广的表演时间,他带着诸王在朝廷上流泪,代杨秀谢罪。这更加激发了隋文帝的怒气,他说:“往日秦王杨俊浪费财物,我用为父之道训导他。杨秀祸害百姓,我要用为君之道惩处他。”这样说来,杨秀的罪过比杨俊更大,隋文帝下令将杨秀交与执法人员审讯。

开府庆整见到隋文帝儿子一个个被整肃,实在看不下去,站出来为杨秀求情道:“庶人勇既废,秦王已薨,陛下儿子无多,何至如是?然蜀王性甚耿介,今被重责,恐不自全。”杨勇已被废黜,杨俊已经去世。陛下儿子不多,何必如此处治?而且蜀王生性耿直,被严肃处理,恐怕不能自我保全。

庆整说的是大实话,直指隋文帝的痛处,他有五个儿子,一个被软禁,一个早亡,如果再将杨秀下狱,三分之二的子嗣遭遇厄运,于国于家都是悲剧。隋文帝作为一个帝王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父亲却是完全失败的。

隋文帝闻言大怒,想要割掉庆整的舌头。他对大臣们说:“应当将杨秀推到街市斩首,以便向天下人谢罪。”下令让杨素、苏威、牛弘、柳述、赵绰等人组成专案组,详细审问,严肃处理。

杨素作为主审,很快就审出了结果。查出的罪证有两项:一个是在华山脚下发现两块木偶,上面分别写有隋文帝和第五个儿子杨谅的名字,木偶丝绳束手,铁钉穿心,还刻有一段话:“请西岳慈父圣母神兵收杨坚、杨谅神魂,如此形状,勿令散荡。”这在古代是极为恶劣的诅咒人的方法,称为巫蛊魇镇之术。另一个是一份檄文,上面说“逆臣贼子,专弄威柄,陛下唯守虚器,一无所知”,说当今皇上被奸臣围绕,早被架空了,然后陈述自己兵甲如何强大,要“指期问罪”,准备从益州起兵,讨伐奸臣,来个清君侧。这个檄文是先在杨秀的文集中发现的,然后顺藤摸瓜在华山脚下找到了两个木偶。

不用说,这些都是新太子杨广搞的鬼,“太子阴作偶人,书上及汉王姓字,缚手钉心,令人埋之华山下,令杨素发之”。只是人赃俱获,杨秀百口难辩,两个罪状性质都非常严重。用巫蛊之术诅咒父皇和弟弟,然后又要兴兵作乱,无论哪一件都够得上杀头的级别。隋文帝对此更加忍无可忍,大怒道:“天下宁有是耶!”天下怎么会有这样歹毒的逆子,对杨秀彻底断了念想,下诏将杨秀废为庶民,软禁在内侍省,不得与妻子儿女相见。

这一切显然是杨广联手杨素搞的鬼,完全克隆了当年汉武帝时江充陷害太子刘据的伎俩。杨秀蒙受不白之冤而被囚禁,心里愤恨但却不知道怎么办,于是上书谢罪说:“臣以多幸,联庆皇枝,蒙天慈鞠养,九岁荣贵,唯知富乐,未尝忧惧。轻恣愚心,陷兹刑网,负深山岳,甘心九泉。不谓天恩尚假余漏,至如今者,方知愚心不可纵,国法不可犯,抚膺念咎,自新莫及。犹望分身竭命,少答慈造,但以灵祇不祜,福禄消尽,夫妇抱思,不相胜致。只恐长辞明世,永归泉壤,伏愿慈恩,赐垂矜愍,残息未尽之间,希与爪子相见。请赐一穴,令骸骨有所。”

杨秀的这份悔过书极为恳切,说自己因为幸运成为皇上的儿子,承蒙父母抚养长大,九岁就得到了荣华富贵,只知富贵享乐,从未忧惧过。但轻易地放纵了自己,落到这个地步,辜负父皇山岳一样高的大恩,心甘情愿地去死。如今到了这样的地步,自己才知道愚心不可放纵,国法不可触犯,扪心问罪,真是来不及改过自新。自己还想分身有术,竭尽余生,稍稍报答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但因神灵不保佑,自己的福分爵禄完了,夫妻团聚,不可能了。只怕自己长辞人间,永归地府,伏请父皇,赐我怜悯,在死之前,让我与儿子见上一面。然后请赐自己一个墓穴,让尸骨有个去处。

正在气头上的隋文帝不为所动,不仅不肯原谅杨秀,还说:“你从地位上说,是臣又是子;从感情上说,与家又与国相关。庸、蜀是重要的地方,我让你去镇守。你却触犯纲纪,心怀恶意,幸祸乐灾。”接着历数了杨秀的十宗罪,将杨秀对父亲兄弟的不满上升到了谋逆的高度,当然杨广诬陷的巫蛊之罪是其中的重点内容。最后隋文帝愤然说道:“凡此十罪,灭天理,逆人伦,你都做了,坏到了极点。你还想免除祸患,长守富贵,怎么可能呢?”杨秀就此失去了皇子身份,一直被囚禁到杨广死后,最终被宇文化及所杀。

作为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之主,隋文帝在子女教育上却成为失败的典型,几个儿子都劣迹斑斑,奢靡纵欲。令人感到诡异的是,隋文帝却是节俭的典范,遗憾的是,几个儿子都没有继承他的优良传统,这或许是隋文帝震怒的原因所在。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父亲,孩子成了这个样子,他是难辞其咎的,隋文帝以为自己以身作则,就可以让儿子成为和自己一样的人。但是面对没有监督的权力和没有边界的欲望,他们最终走向了隋文帝所期望的反面,唯一让隋文帝感到欣慰的杨广,也完全靠着压抑欲望走了下来,到最后变得更为变本加厉。

就在杨秀被罢黜的同一年,隋文帝家里发生了更大的变故,那便是独孤皇后去世了。这一年的八月二十四日,独孤皇后在永安宫与世长辞,活了五十九岁。她与隋文帝做了整整四十五年的夫妻,如果说对隋文帝一生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这位老妻。

独孤皇后嫁给隋文帝杨坚时只有十四岁,婚后几个月,她的父亲独孤信就被权臣宇文护逼迫自尽,从此家道中落。杨坚因为不肯投靠宇文护,仕途上不得志,甚至一度有生命危险。但是政治上的残酷,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夫妻感情,两人相互依靠和扶持,最终等到了宇文护倒台的一天。

宇文赟登基后,他们的女儿杨丽华成为皇后,但这个女婿对老丈人杨坚猜忌日深,竟然要逼杨丽华自尽。在决定家族命运的关键时刻,又是独孤伽罗只身闯宫,向宇文赟求情,使得事情有了转机,挽救了女儿和家族的命运。宇文赟暴亡后,杨坚对于是否出山犹豫不决时,独孤伽罗派使者向丈夫带话,让杨坚吃了定心丸。

可以说,在杨坚成为隋文帝之前,关键时刻总能看到独孤伽罗的身影,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而是具有非凡勇气和胆识的女政治家。

杨坚登基称帝后,第一时间册立独孤伽罗为皇后,但她并不满足于在后宫生活,而是努力成为隋文帝的贤内助,史书上说:“上(文帝)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每次隋文帝上朝,独孤皇后必与之辇车同行。“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寝,相顾欣然”,等到隋文帝下朝,她早已等候,两人一起回宫。从这些记载看得出,即使做了皇帝,隋文帝也不愿按照礼仪规矩和爱妻分居,他们夫妻像从前一样,同寝共食。帝后像平常夫妇一样常年相顾欣然、同起同居、形影不离,这在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史书上明确记载的只有两对,除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另外一对是明朝时的明孝宗和张皇后。

独孤皇后经常对隋文帝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对这些意见,隋文帝基本都能采纳,“后每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因此,当时将两人尊称为“二圣”,开皇年间的许多政策,独孤皇后都参与其中。所以,隋朝的许多政治决策,其实很难分清到底是隋文帝的主意还是独孤皇后的主意,应该讲,“开皇之治”的军功章中有独孤皇后的一份。

尽管受到隋文帝如此的恩宠和信任,但独孤皇后却非常自律。严以律己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活节俭,这是隋文帝夫妇共同的优点。《隋书》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开皇初年,突厥和隋朝互市,有人出售一筐价值八百万钱的珍珠,有些人劝独孤皇后买下来,独孤皇后说:“非我所须也,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珍珠并非必需品,如今我们和突厥打仗,将士们都已经非常疲惫,如果国库有八百万钱,不如拿出来犒劳有功的将士。

二是管束外戚。外戚专政是不少王朝垮掉的重要原因,独孤皇后少女时代便父母双亡,隋文帝称帝后,为了弥补独孤皇后内心的遗憾,给予了岳父独孤信家族和岳母崔氏家族很高的礼遇。独孤皇后虽然对娘家人的感情很深,但尺寸却很分明,她对外戚的态度是“贵而不用”,生活上可以给予很多关照,但却不让他们身居高位,染指权力。正是由于独孤皇后严格的管束,隋文帝一朝,几乎没有受到外戚干政的困扰。

有一次,大都督崔长仁犯法当斩,一向执法甚严的隋文帝考虑到崔长仁是皇后娘舅家的表兄弟,想赦免他。独孤皇后闻知,对丈夫说:“国家之事,焉可顾私?”我怎能因亲私之情而置国法于不顾呢?大义灭亲阻止了丈夫的徇私之举,最后“长仁竟坐死”。

独孤皇后虽然经常给隋文帝提建议,贡献自己的政治才华,但是却能始终把握好尺寸,绝不干权乱政。有人为了讨好独孤皇后,上奏说:“根据《周礼》,百官之妻的命妇头衔都应由皇后授予,请求恢复古制。”独孤皇后认为如果这样做,便开了后宫公开参与政务的先河,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发展到干扰朝政的地步,所以她坚决予以拒绝。

隋文帝脾气暴躁易怒,陪在身边的独孤皇后也常常充当他与大臣之间的缓和剂。大理少卿赵绰正直刚毅,屡次纠正隋文帝违法量刑的错误行为,有人曾诬告赵绰,隋文帝查明真相后,勃然大怒,要将诬告之人问斩。赵绰认为其按律不当死,隋文帝很不高兴,拂袖退往内宫。赵绰追入宫中又谏。恰好独孤皇后在座,她很赏识赵绰的品性,命人赐给他金杯酒,饮完后又把金杯一并赐给了他。隋文帝这时也转怒为喜,接受赵绰意见,同意赦免罪犯死刑,改判革职流放。

按说以独孤皇后这样的表现,堪称“一代贤后”。但在后世中,她却总是以悍妇的形象出现,特别是杀掉了隋文帝所宠爱的尉迟迥的孙女,逼得隋文帝离宫出走,更让独孤皇后背上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

独孤皇后这样做,是因为她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拥护者,即使皇帝也不能例外。事实上,早在两人成亲时,对此就做过约定。隋文帝登上帝位后,两人继续信守彼此的誓言,长年六宫虚设,儿女皆为皇后所生,隋文帝好像对此并不在意,史书上都是对两人恩爱甜蜜夫妻生活的记载,如“帝未登庸,早俪宸极,恩隆好合,始终不渝”“恩礼绸缪,始终不易”“高祖与后相得”“高祖与独孤后甚相爱重”,等等,五十岁的隋文帝曾经得意地宣称自己“旁无姬侍,五子同母”。而且还拒绝吐谷浑进献美女填充后宫的外交示好举动,并且一并禁止隋朝藩国向他进女。

史书中一个无意记录的生活片段,从侧面可以窥见两人的感情,“元德太子昭……三岁时,于玄武门弄石师子,高祖与文献后至其所。高祖适患腰痛,举手凭后。昭因避去,如此者再三。”元德太子杨昭是杨广的嫡长孙,一直生活在隋文帝夫妇身边,这个场景说的是隋文帝腰疼不便时,不假思索地抱着妻子,完全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看着祖父祖母这么亲热,守礼的小孙子不好意思回避了三四次。

直到开皇末年,隋文帝和皇后都近花甲之年时,他才动了一点绮念,于是发生了尉迟迥孙女被杀的事件。虽然有这样的风波,但从整体上看,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生活非常和谐,两人互助互爱,相扶相持走过了四十多年。在隋文帝一生风云诡谲的岁月中,独孤皇后始终是他最亲密的爱人、知己、智囊和精神支柱。

另外一件让独孤皇后被吐槽的事情便是改立太子。从后世之人的角度看,这实在是一个大败笔,也是隋朝早亡的关键所在。但放在当时,独孤皇后力主废黜杨勇而改立杨广,并非是一个愚蠢至极的决定。因为杨广无论才干和道德都远胜于杨勇,不仅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这样认为,在群臣的眼中杨广也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一位皇子,如果说立贤不立长,杨广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因此可以说,独孤皇后和隋文帝选择杨广,完全是从巩固江山社稷的出发点来考虑的,而不是一己之私。事实上,杨广登基后,确实做了一些大事,建立了相当的功业,他的失败不是因为荒淫无道,而是好大喜功、用力过猛,想在短时间追求丰功伟业,而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最终导致众叛亲离。《隋书》中将独孤皇后力主易储说成“德异鸤鸠,心非均一,擅宠移嫡,倾覆宗社”,好像完全是出于儿女私情,最后导致社稷倾覆,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颇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思。

独孤皇后的去世,对隋文帝的打击相当巨大,但人死不能复生,他能做的就是把葬礼办得更加隆重一些。皇后丧事由尚书左仆射杨素亲自负责。杨素不仅要统筹安排丧葬各项事宜,身为宰相的他居然带着人马日晒雨淋,亲自到荒郊野外为皇后寻找福地。选好地址为皇后建设山陵时,杨素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凡事亲力亲为,连隋文帝都被他感动了。

隋文帝后来在表彰杨素的诏书中称,“杨素经营葬事,勤求吉地,论素此心,事极诚孝,岂与夫平戎定寇比其功业!”杨素为皇后寻访山陵办后事的功劳,比他南征北战平戎定寇的功绩还重要,要知道杨素是平陈统一全国的一支主力,之后又转战江南各地两年多平叛,而且数次出击突厥获得大胜。由此看出,隋文帝对独孤皇后后事的重视程度。

隋文帝为独孤皇后确定的谥号为“献”,根据谥法的解释:聪明睿智曰献、贤德有成曰献、智能翼君曰献,评价很高,准确概括了独孤皇后的一生。同年闰十月,已经六十二岁的他,决定亲自为妻送葬,术士萧吉劝谏和告诫道:“根据阴阳书,皇帝今年送葬对自身是不利的。”晚年迷信的隋文帝却对此置之不理,冒着严寒亲自奔波了数百里把独孤皇后送到泰陵陵园,亲眼看着陪伴了自己四十五年的爱妻下葬,陪着心爱的独孤皇后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一年多后,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隋文帝对负责营建山陵的大臣何稠嘱托道:“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属此何益,但不能忘怀耳。魂其有知,当相见于地下!”你曾经安葬了皇后,如今我也要死了,你同样要用心安置。嘱咐这么多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忘怀不了皇后啊!如果灵魂真的有知觉,一定要让我们夫妻在黄泉之下团聚。

失忆后拿下死敌在阴霾里找到光浮生世界里的一粒微尘大秦:最强天道系统匿名夏季未解谜题寻找美男的路上我富养了苦命男主被鬼缠身的那一年雍正皇帝·恨水东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