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五军团两战两捷(1/1)
红十五军团两战两捷
1935年的夏天,陕西省长安县显得格外炎热,路边的白杨树卷起了叶子,鸣蝉在浓密的树叶之间,声嘶力竭地叫着。此时,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躲在阴凉的地方乘凉,他们光着膀子,依然还感到不解气,甚至还想把皮都拔下来凉快凉快。但就在长安县的洋峪口,一群人正聚在一起紧张地商议着什么,汗水打湿了衣服,他们也丝毫不在意。这些人就是从鄂豫皖根据地撤离出来,经过长征刚刚抵达陕西的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日寇进一步入侵华北,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卖国政策,华北主权逐步丧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党的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党中央、毛泽东的率领下,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继续北上。
得知这一消息后,红二十五军才在长安县洋峪口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形势,研究我军的行动方向。会议指出,配合主力红军行动是当前最紧迫的战斗任务。为此,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西征,牵制打击敌人,配合一、四方面军北上。但经过18天之久的转战之后,因当时不知第一、第四方面军行动的准确消息,而敌军又日益集中,为避免陷入被动,红二十五军立即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合。
9月7日,在徐海东、程子华的率领下,部队进至陕北根据地的合水县豹子川,不久进到永宁山,和陕北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同地方领导同志见了面。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在陕北党组织、红军和人民的一片热烈欢迎声中,胜利抵达延川县永坪镇。
毛泽东到达延安(油画)
红二十五军的到来,大大增强了红军在陕甘宁地区的实力。因此,两军会师后,于9月18日在永坪举行了联欢大会。周围几十千米的赤卫军和群众纷纷赶来参加。
联欢大会上,刘志丹和徐海东先后讲了话,号召两军亲密团结、携手并肩,为共同粉碎敌人“围剿”、巩固和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配合主力红军行动而战。
会后,在党的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合组的陕甘晋省委主持下,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全军团共7000余人。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军团设立司令部、政治部、经理处、卫生部、交通队和手枪团,下辖3个师:第七十五师由红二十五军改编,第七十八师由陕北的红二十六军改编,第八十一师由陕北的红二十七军改编。
就在红十五军团组建前后,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为实现消灭我最后一块根据地和红军,使北上红军主力无立足之地,进而达到全歼红军企图,调集10余万兵力,采用南进北堵、东西配合、逐步向北压缩方针,于7月开始对陕甘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
当时,敌人以南线的第六十七军由中部北进,其军部率第一零七师进驻洛川,其第六一九团一个营进占羊泉;第一一零师、第一二九师沿洛川至延安公路推进至延安;第六八五团驻甘泉,维护南北交通。
面对敌人优势兵力的进犯,陕甘红军在以刘志丹为主席的西北军委领导下,采取集中主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先在东线的绥德、吴堡地区击溃晋绥军,接着又转移兵力打击北线敌人。
就在这时,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从而大大增强了反“围剿”的力量。但当时的东北军对此作了错误的估计,妄图以优势兵力迅速取胜,当即就由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指挥3个师由中部经洛川向北进攻。
延安颂
很快,东北军第一一零师、第一二九师进占了延安,第一一零师一个营留在甘泉,王以哲率军部和一个师驻守洛川、解县。与此同时,第五十七军董英斌部、骑兵军何柱国指挥第一零六师、第一零九师、第一二零师3个步兵师和骑兵第一师、第二师,由陇东庆阳、合水向陕北进攻。
根据这种形势,新组建第十五军团领导对我军反“围剿”出击方向进行了研究。经过讨论,大家决定采用“围点打援”战法,派第八十一师对第三团围攻甘泉之敌,调动延安敌人,中途进行伏击。经过3天急行军,红十五军团主力绕过延安,进到甘泉附近。在甘泉以北15千米的劳山附近,有一条通向延安的公路,公路两旁是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一条天然口袋,山上林木茂密,对伏击敌人非常有利。
随后,军团首长徐海东、刘志丹,带领团以上干部到现场看了地形,对参加伏击的部队进行了严密的部署。接着,军团首长分头带领部队进入了伏击地区,具体部署:第八十一师第一团于甘泉以北地区,担任断敌退路和阻击援敌任务;第七十五师埋伏在劳山东西两侧;第七十八师埋伏在小劳山东西两侧。部队到达预定地区后,随即进行战斗准备工作。
10月1日晨,国民党军第一一零师从延安出发南下,行至四十里铺时,留一个团在该地守备,师部率两个团直奔附近甘泉。当时,敌师长何立中错误估计了红军可能设伏地区。正在这时,埋伏的红军从四面八方发起进攻,敌人顿时乱作一团。一股敌军企图夺占山头,很快被打了下去;有的企图向前突围,又被手枪团堵住了去路;许多敌军纷纷缴械投降。
经过6小时激战,我军全歼敌第一一零师两个团,击毙其师长何立中和参谋长范驭州,俘敌3700余人,缴获战马300多匹及大量武器弹药。战后,我军以第七十八师骑兵团一个连为基础,将手枪团配备战马,组建了军团部骑兵团。
劳山战役是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会师后取得的第一场胜仗。此战胜利,不仅使远征千里的红二十五军部队得以喘息;战役中的大量缴获也使新组建的红十五军团武器装备得到改善,服装给养得到补充。
此战取胜的主要经验是:陕北红军准确掌握敌情,巧妙调动敌人;作战方针正确,战场选择适当,兵力部署严密,作战指挥统一;两支红军部队团结一致,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劳山战役之后,敌东北军采用构筑碉堡、步步为营战术,对苏区实行严密封锁,企图逐步缩小我根据地,最后围歼我军。为粉碎敌人的堡垒推进政策,军团决定乘胜发起进攻,首先拔除正在修筑碉堡的榆林桥据点。
但红军攻打榆林桥的战斗,最初并不顺利。就在一天前,高福源刚送走了讲武堂的老同学,来榆林桥视察的第一零七师代参谋长李树桂。两人临别的时候,高福源似乎已经有了大战在即的预感,他对李树桂说:“就我这一个团,够呛啊,听天由命吧,但愿不要白白牺牲在这里。”
战斗打响后,第七十八师遇到高福源部顽强抵抗,被迫后退。但是,由于红十五军团将大部分重武器都集中给了第七十五师,第七十八师凭借低劣装备根本压不住守军的火力。
后来,原第七十八师出身的一名老将军在回忆中这样写道:“强攻榆林桥,虽取得胜利,但付出很大代价,特别是第七十八师,布置在洛河对岸,伤亡大,战功微。”
后来,由于红军战士的发明和创造,从房上的烟囱向里投掷爆炸物,才迅速地歼灭了敌人。这次战斗,红军共歼敌4个营,俘敌团长高福源以下1800余人,在攻坚器材和经验缺乏的条件下,取得了对敌设防据点攻坚战的胜利,对我军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战后,我军以第二二三团、第二二五团之两个特务连和陕北一个新兵营及留队俘虏,重新组建了第二二四团。
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役,是红十五军团组建之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陕北,发起的两场著名战役。通过这两场战役,陕北红军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从而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这两场战役也被看做是,红十五军团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到来,而准备的最好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