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 西汉盛衰

西汉盛衰(1/1)

大事记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位后召田横进京,田横自杀,跟随他的死士五百余人皆自杀,是为田横五百士。

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一个比秦朝更强大的汉王朝。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正式做了皇帝,这就是汉高祖。汉高祖定都洛阳,后来迁都到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汉初年,刘邦大封功臣,异姓王有7人,史称“异姓诸王”。这些王侯据有关东广大区域,势力强大,朝廷奈何不得。异姓王的存在为汉朝的长久稳定留下无穷隐患。

大事记

刘邦称帝后,大封同姓王,叔孙通为汉朝制定了朝仪。

公元前202年七月,距离刘邦称帝不到半年,燕王臧荼首先叛乱,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两个月以后,臧荼成为阶下囚,刘邦又立长安侯卢绾为燕王。九月,颍川的原项羽部将利几谋反,没多久即被刘邦平定。一时举国上下,谈兵色变,有人告发楚王韩信意图谋反,刘邦决定采纳陈平的建议,采取智取的办法。他假装巡游云梦(古大泽,在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北部),命令各路诸侯于十二月在陈县会集。韩信见到诏令后,虽然有点儿疑惧,但自认为没有什么过失,便前往会见刘邦。武士当即将韩信逮捕押往洛阳,刘邦废其王号,改封他为淮阴侯。韩信因此非常忧郁。他经常称病不上朝,还常常发牢骚:“果真像别人所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经安定,我固当亡。”

公元前197年,有人说韩信与陈豨谋反。陈是刘邦子赵王如意的部下,如意年幼,长期留居长安,加上代地无主,陈豨独自掌握两地大权。据说,陈豨与韩信商定反汉,以韩信为内应,陈豨带将守边,内外呼应。公元前197年的秋天,刘邦借“太上皇驾崩”的名义召见陈豨,陈豨称身体不适,不应召见,并与王黄、曼丘臣一同造反,自立为代王。刘邦亲自赴邯郸坐镇,派周勃等率军北征。当时陈豨部将侯敞、王黄、张春四处招兵买马,号召反叛,叛乱几乎波及华北全境。而刘邦则处于劣势,他多次以羽檄征集彭越、英布等人,但无人应召。最后刘邦采用重金收买陈豨手下部将的计谋,方得以将陈豨打败。到了公元前195年,樊哙斩陈豨于灵丘(今属山西)。

争功图

此图描绘汉初天下始定,各位将领争功的场面,最后叔孙通奏议立礼仪规范,使高祖体会到做皇帝的高贵。

刘邦亲自征讨陈豨时,要求韩信随军出征,韩信以身体有病为借口,没有一同前往。后来有人检举韩信想利用刘邦出征的机会,策划在长安动手,与陈豨里应外合。皇后吕后与丞相萧何设计将韩信骗入宫中处死,并诛灭了其亲人家属。至此,在反楚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韩信不复存在了。

大事记

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顿自立为单于,大举进攻燕、代等地,秦朝蒙恬所得匈奴故地尽失。

公元前196年三月,梁王彭越的部下告发他谋反,刘邦不动声色地遣使前往梁王王都定陶,乘其不备,一举将彭越逮捕,押往洛阳。刘邦念其战功,没有将其处死,只是将其贬职为民,发放蜀地。恰巧在去流放地的途中,彭越偶遇从长安去洛阳的吕后。彭越自以为遇见了大救星,恳求吕后向刘邦求情,殊不知吕后为人刚毅,心肠狠毒。她假装答应了彭越的要求,将彭越带回了洛阳。她不但没有践约为彭越求情,反而对刘邦说让彭越这种有才能、有威望的人去蜀地是自留祸患,不如斩草除根。刘邦认为其妻言之有理,改判彭越死刑,并灭其全族。

韩信与彭越的死对英布震动很大,同病相怜的处境使得他不得不首先防范。他暗中部署兵力,小心刺探周围各郡的动静。后来有人将英布的活动报告给刘邦,刘邦派遣使者到淮南国查明情况。英布得知此事,如惊弓之鸟,只好于公元前195年七月宣布反叛。叛乱之初,英布气焰很高,他认为刘邦已61岁高龄,又身患疾病,无法也不会再带兵出征了,他信心十足地东进击杀了荆王刘贾,占据了大片的土地。刘邦深知年老体衰,意图让太子刘盈率兵出征。但太子宾客认为英布是善于用兵的猛将,诸将曾经与高祖一同打江山,平起平坐,威望较高,恐怕未必肯听太子的调遣,因此太子的出征,前景令人担忧。于是他们策划让吕后去请求皇帝亲自出征。刘邦思前想后,觉得别无选择,只好不顾年老体衰,于十月亲率大军东征,连连打败英布的队伍。十月,刘邦与英布在蕲西短兵相接,英布不敌,逃往江南,被当地人杀死于乡民田舍。英布所发动的叛乱是刘邦在位期间最大的一次叛乱,这次叛乱的平定,对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的作用。

大事记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北击匈奴,被围白登山,史称“白登之围”。

匈奴的饰品

匈奴人很注重装饰,车有装饰,马也有装饰,而且匈奴人一身从上到下,都有一系列的装饰品。其中最重要的要数带饰了。在匈奴人中,腰带及带饰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腰带称为“具带”,带上饰物有饰板、联珠状或兽头形饰物等。其他装饰品类目繁多,如项链、冠饰、项圈、耳坠等,不胜枚举。

汉高祖平定了英布叛乱后,在凯旋的路上,回故乡沛县住了几天。他邀集了故乡的父老子弟和以前的熟人,举行了一次宴会。他在与父老乡亲团聚畅饮当中,想起过去自己战胜项羽的经历,又想到以后要治理好国家,可真不容易。想到这里,汉高祖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秦王朝时期,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黄河以南的土地,并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南下入寇。秦末农民大起义以来,中原地区战乱连年,原秦朝流放到边地的戍守人员相继离开边境,于是匈奴的势力逐渐南下,渡过黄河,来到南岸与秦王朝以前的中国边塞为界。当汉军与楚军于荥阳相持不下的时候,匈奴却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北方草原大地,设官分职,势力逐渐强大,拥有能够弯弓射箭的战士30多万人。

吕后像

汉高祖做了皇帝后,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了40万人马向汉朝攻来,并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人)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州)。韩王信抵挡不了,便向冒顿求和。汉高祖得知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汉高祖办他的罪,就投降了匈奴。

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汉高祖亲自带兵赶到晋阳,和匈奴对峙。

大事记

公元前198年,汉以宫女冒充公主嫁与冒顿单于,与匈奴第一次“和亲”。直到汉武帝之时,汉对匈奴一直实行和亲政策以换取和平。

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寒风刺骨。中原的士兵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得受不了,战斗力明显减弱。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交战,匈奴兵就败走。一连打了几回,匈奴兵都败下阵去。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今属山西)。

汉高祖进晋阳后,派出兵士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瘦得皮包骨头,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赢。汉高祖担心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刘敬到匈奴营地看看虚实。

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把精兵埋伏起来了,陛下千万不能上他们的当。”

汉高祖听罢大怒,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是想阻拦我进军吗?”说完,命令士兵把刘敬关押起来。

汉高祖率领一队人马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就被四下里涌出的匈奴兵包围起来。这些匈奴兵个个身强体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汉高祖在部下的掩护下,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北面的白登山。

大事记

公元前196年,汉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于秦末占据南海、桂林等郡,自立为王,汉初内附。

冒顿单于的40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周围的汉军无法救援,汉高祖的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困了7天,脱不了身。

后来,高祖身边的谋士陈平打发了一个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阏氏(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阏氏一见汉朝使者给她送来这么多贵重礼物,心里挺高兴。

当天晚上,阏氏便向冒顿进言说:“两个国家的君主,不应当相互围困逼迫。如今得到汉朝的土地,单于归终也不能居住在那里;况且汉王也有神灵庇佑,望单于明察定夺。”冒顿与韩王信的部将王黄、赵利约定会合日期,然而王、赵的军队未能按期到来。冒顿怀疑他们与汉军有什么密谋,便听信了阏氏的话,将包围圈解开一角。于是,汉高祖命令士兵全部拉满弓,搭上箭,面朝外,从解围的一角冲了出去,与外面的汉朝大军会合。冒顿率领40万精锐骑兵离去,汉高祖也率领大军撤回。汉王朝建国后同匈奴大军的第一次全面的交锋,便以汉高祖的白登被围和用计脱险而告终。

大事记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葬于长陵,汉惠帝继位,吕后掌权。

经过这一次险情,汉高祖知道汉朝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长安。以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使汉高祖大伤脑筋。他问刘敬该怎么办,刘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大家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汉高祖同意了刘敬的建议,派刘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当即同意了。汉高祖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少女,假称做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冒顿把她立为阏氏。

从那时候起,汉朝开始采用“和亲”的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武帝以前的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期间,在同匈奴的关系上,一直是奉行刘敬为汉高祖所制定的“和亲”政策,以妥协的方式来减缓匈奴在北部边境上所造成的危害。

汉高祖晚年时宠爱戚夫人。戚夫人生了个孩子,名叫如意,被封为赵王。汉高祖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性格软弱,担心他成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很合自己的心意。因此,想废掉太子刘盈,立如意为太子。

他为这件事召集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都反对,连他一向敬重的张良也不同意。大臣们还把当时很有名望的四个隐士——“商山四皓”(就是白发老人的意思)请了来,帮助辅佐太子刘盈。这样一来汉高祖就没法废掉太子了。

汉高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便把大臣召集在他跟前,吩咐侍从宰了一匹白马,要大臣们歃血为盟。大臣们当着高祖的面,歃了血,发誓说:“从今以后,不是姓刘的不可以封王,不是功臣不可以封侯。谁违背这个盟约,大家就共同讨伐他。”汉高祖病情越来越重了,便叫吕后进去,嘱咐后事。

大事记

公元前194年,吕后掌权后,杀死赵王如意及其母戚夫人,手段之残忍使惠帝受到刺激,从此不理朝政。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死了。吕后封锁了消息,秘密地跟他的一个心腹大臣审食其说:“大将们和先帝都是一起起兵的,这些人很难控制。如今先帝去世,他们就更靠不住了,不如把他们都杀了。”

审食其觉得这事不好办,就约吕后的哥哥吕释之做帮手。吕释之的儿子吕禄偷偷地把这个秘密消息泄露给他的好朋友郦寄,郦寄又把这件事告诉他父亲郦商。

郦商听到这消息,马上去找审食其,对他说:“听说皇上去世4天了。皇后不发丧,反倒打算杀害大臣。这样做,一定会激起大臣和将军们的反抗,不仅天下会大乱,只怕您的性命也难保。”

审食其害怕了,忙去找吕后。吕后也觉得杀大臣这件事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下了发丧的命令。

大臣们安葬了汉高祖,太子刘盈即位,就是汉惠帝。吕后做上了太后。

皇后之玺西汉前期

玺面阴刻篆文“皇后之玺”四字,四侧阴刻云纹,顶雕蟠虎为钮。此玺发现于汉高祖长陵附近,应是吕后生前的御用之宝。

汉惠帝仁弱孝顺,高祖死后,国家大权落入吕后手中。吕后怨恨戚姬和赵王如意,高祖一死,吕太后命永巷令将戚姬囚禁在宫内幽禁犯罪嫔妃的永巷之中,同时派使者召赵王如意入京。赵王的相国周昌认为这次召见是凶多吉少,使让赵王声称有病而不前往。为敦促赵王来京,使者往返再三,周昌仍是坚持不让赵王入京,并对派来的使者说:“高帝把赵王嘱托给我,赵王又年少,私下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要征召赵王入京,一起杀害,我因此不敢放赵王前往。况且赵王也真是有病在身,不能奉诏前往。”

使者返京后,把周昌说过的话如实向太后汇报,太后大怒,认为只要有周昌在赵王身边,就难以把赵王召到京来。她决定首先征召周昌,周昌不得不奉诏入京。到达长安后,周昌拜见吕太后,太后骂周昌:“你不知道我最怨恨戚氏吗?你不放赵王来京,是何道理?”

周昌沉默不言,从此便推托有病而不肯入朝,3年后悲愤而死。

周昌到达长安后,吕太后又再次派使者召赵王来京,赵王动身离开赵都邯郸。

汉惠帝知道太后要加害弟弟如意,便亲自把如意接到宫里,他俩吃饭睡觉都在一起,使吕太后没法下手。

有一天早晨,汉惠帝起床出外练射箭。他想叫如意一起去,一看如意睡得很香,不忍叫醒他,便自己出去了。等惠帝回宫,看到如意已经死在床上了。惠帝知道弟弟是被毒死的,抱着尸首大哭了一场。

吕太后杀了如意,还残酷地把戚夫人的手脚都砍去,挖出她的两眼,给她吃了哑药,把她扔在厕所里。

汉初休养生息

秦末的连年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汉初君臣所面临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局面十分艰难:农民大量脱离户籍流亡,人口锐减,市场混乱,物价奇高,国家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同时国内异姓王对中央政权形成很大威胁,北方匈奴也时时威胁着边境的安宁。针对这种种矛盾,刘邦在铲除了异姓诸王、稳定边疆之后,把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一、兵士罢归家乡,免除一段时间的徭役。二、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故爵和田宅。三、由于饥荒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还为庶人。四、抑制商人,限制他们对农民土地的兼并。五、减轻田租,十五税一。这些政策的实行,使封建经济逐步得以恢复,汉初政权逐步地稳固下来了。

后来,汉惠帝看见戚夫人被太后折磨成这个样子,不禁放声大哭,然后生了一场大病。他派人对太后说:“这种事不是人能干得出来的。我是太后生的,但没有治理天下的能力。”从那以后,汉惠帝很少过问朝廷的事务。

汉惠帝即位第二年,相国萧何年纪大了,身患重病。汉惠帝亲自去慰问他,就将来谁来接替相位的人选一事,向萧何请教。

萧何不愿意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只说:“陛下是最了解臣下的。”

汉惠帝问他:“你看曹参这个人怎么样?”

萧何说:“陛下的主意太好了。有曹参接替,我可以放心地走了。”

大事记

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病逝,以曹参为相,有“萧规曹随”之称。

曹参文武全才,先做了将军,后做了丞相。在灭秦、击楚以及平定叛军的诸多战役中,他披荆斩棘,立下赫赫战功,计攻占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县,俘二诸侯王、三个诸侯相、六个将军,另大莫敖、郡守、司马、军侯、御史各一人。刘邦论功行赏,他功居第二。韩信被诛杀后,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曹参出任齐国相国。

萧何死后,汉惠帝马上命令曹参进长安,继任相国。萧何在世时制定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九章律》,这是以秦朝《六律》为蓝本,增加《户律》、《擅律》、《厩律》,合为九章;田赋、口赋、献费三种构成赋役;徭役制度,有正卒、戍卒、更卒三种。还有许多其他制度。曹参对这些规章制度不做任何变动,而是全盘执行。在他出任相国的3年内,没提出任何建议和措施。

一些大臣见曹参这种无所作为的样子,有点着急,也有人去找他,想帮他出点主意。但是他们一到曹参家里,曹参就请他们一起喝酒。有些人想借机向他说起朝廷政务,他总是岔开话头,让人开不了口。

大事记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死后,吕后正式临朝称制,这以后的史书以吕后纪年。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种做法,认为他瞧不起自己,心里挺不舒服。于是,他把在皇宫里侍候他的曹参之子曹窋叫来,对他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高祖归了天,皇上年轻没有经验,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处理。可他天天喝酒,不管政事,这么下去,能治理好天下吗?看你父亲怎么说。”

曹窋回去的时候,就照惠帝的话对曹参说了。曹参一听,马上火了,他骂道:“你这个毛孩子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也轮到你来啰嗦。”说着,竟叫仆人拿板子打了曹窋一顿。

曹窋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顿打,非常委屈,回宫的时候就一五一十地向汉惠帝说了。汉惠帝听了很不高兴。

第二天,在朝堂上,惠帝就对曹参说:“曹窋跟你说的话,是我让他说的,你打他干什么?”曹参向惠帝谢过罪,接着说:“请问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我比不上高皇帝。”

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较,哪一个能力强?”

汉惠帝禁不住微微一笑,说:“好像萧相国强一些。”

曹参说:“陛下说得对。陛下比不上高皇帝,我又比不上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订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照着他们的规定办,不要失职就行了。”

汉惠帝这才明白了过来。

曹参采用黄老无为而治的学说,做了3年相国。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战国时期,到处是万户大邑,汉初万户大邑存留不过二三千户。汉惠帝两次筑长安城,征发京畿附近600里内男女夫役,每次都只有十来万人。偏远地区更是一片荒凉景象。从经济和人口的恢复来看,中国的确需要休养生息的政策来修补战争创伤。曹参那套办法没有加重百姓的负担,国家也得以休养生息。

彩绘骑马俑西汉

马昂首嘶鸣,骑俑肃穆端庄,整个造型大胆概括,体现了汉人激越昂扬的精神风貌。

汉惠帝一直没有儿子,吕太后作主从外面找来一个婴儿,对外说是惠帝生的,立为太子。公元前188年,惠帝一死,这个婴儿接替了皇位。小皇帝不能处理朝政,吕太后便名正言顺地临朝执政。

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要立吕家人为王,向大臣们征求意见。右丞相王陵提起汉高祖临终前与大臣们立下白马盟约的事,不赞成吕太后的想法。吕太后大为不满。

陈平、周勃说:“高祖平定天下,分封刘家的子弟为王,这当然是对的;现在太后临朝,封自己的子弟为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散朝以后,王陵批评陈平和周勃违背了誓言。

陈平、周勃说:“您别着急。当面在朝廷上和太后争论,我们比不上您;将来保全刘家天下,可就要靠我们了。”

从这以后,吕太后就陆续把她的娘家人,像吕台、吕产、吕禄等一个个都封了王,还让他们掌握了军权。朝廷大权几乎控制在吕家的手里了。

大事记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周勃、陈平、刘章等平定诸吕之乱,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吕太后临朝的第八个年头,患了重病。临死前封吕产为相国掌管南军;赵王吕禄为上将军,掌管北军,并且叮嘱他们说:“现在吕氏掌权,朝廷里有很多大臣不服。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带领军队保卫宫廷,不要出去送殡,提防被人暗算。”

吕太后死后,兵权都在吕产、吕禄手里,他们便策划发动叛乱。

朱虚侯刘章得知了吕家的阴谋,就派人去通知哥哥齐王刘襄,约他出兵攻打长安。

齐王刘襄起兵,吕产得到了这个消息,立刻派将军灌英带领兵马去征讨。灌英一到荥阳,就跟部将们商量说:“吕氏想夺取刘家天下。如果我们向齐王进攻,这不等于帮助吕氏叛乱吗?”

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按兵不动,暗地里通知齐王,要他联络诸侯,等时机成熟,一起起兵讨伐吕氏。齐王接到通知,马上就地安营扎寨,停止前进。

大事记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派陆贾出使南越,南越王赵佗去帝号,向汉朝称臣入贡。

周勃、陈平知道吕氏要发动叛乱,便想先发制人,但是兵权掌握在吕氏手里,必须想办法夺回兵权。他们想出个主意,派人鼓动郦寄去劝说吕禄道:“太后死了,皇帝年纪又小,您身为赵王,却留在长安带兵,大臣诸侯都怀疑您。如果您能把兵权交给太尉,回到自己的封地,齐国的兵就会撤退,叛乱也就会平息。”吕禄相信了郦寄的话,把北军交给太尉周勃掌管。

周勃拿到了将军的大印,马上赶到北军军营中去,向将士下了一道命令:“现在吕氏想夺刘家的天下,你们看怎么办?支持吕家的把右臂袒露出来,帮助刘家的把左臂袒露出来。”

北军中的将士本来都是向着刘家的。命令一传下去,军中士卒纷纷袒露左肩,呼声震天。周勃很顺利地将北军控制,成为反吕的一支主要部队。接着,周勃命令朱虚侯刘章率兵千人以进宫护卫皇帝为名,伺机捕杀了统率南军的相国吕产,后又捕杀吕禄,并分派人手去捕杀诸吕,不论老少全部处死。至此,吕氏集团被剿灭,统治大权又回到刘氏集团手中。

“文帝行玺”金印出土于广州象岗南越王墓。

诸吕之乱平定后,周勃、陈平等大臣密商选立皇帝。大臣们一致认为,代王刘恒适合即帝位。因为现即帝位的少帝和各位王子都不是惠帝亲生,代王却是汉高祖的儿子,而且为人宽厚,待人仁慈,其母薄氏也很善良,不会出现拥尊自立的现象。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代王年龄最大,全国上下无可争议。于是,周勃、陈平等人亲迎代王入长安而即帝位。闰九月,代王刘恒一行由代到长安,在群臣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孝文皇帝。文帝即位后,大赦天下,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创了汉朝盛世。

汉文帝即位之后,匈奴单于中断了与汉朝的交往。

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带领6万士兵,侵犯上郡(治所在今山西榆林东南)和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烧杀抢掠,一时间战火又起。

大事记

公元前169年,晁错上书汉文帝,对如何对抗匈奴发表意见,得到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的倚重。

汉文帝连忙派三位将军兵分三路去抵抗。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三位将军带兵守卫在长安近郊,将军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

周亚夫是绛侯周勃的儿子。几年前,周亚夫的哥哥犯了罪,废除侯位。汉文帝要选拔周勃儿子中最贤能的人,大家都推举周亚夫。于是文帝封周亚夫为条侯,继承绛侯周勃的爵位。

周亚夫带兵驻守细柳后,有一天,汉文帝亲自到长安附近三个军营去慰劳,顺便也去视察一下。

他先到灞上,刘礼和他的部下将士接到皇帝来视察的消息,都纷纷骑着马来迎接。汉文帝的车马驶进军营,如入无人之境。汉文帝慰劳了一阵走了,将士们列队欢送。接着,他们又来到棘门,受到的迎送仪式同样隆重。

最后,汉文帝来到细柳。周亚夫军营的前哨看见远远有一队人马过来,立刻向周亚夫报告。将士们披盔带甲,弓上弦,刀出鞘,做好了战斗准备。

汉文帝的先遣队到达了营门,守营的岗哨立刻拦住。先遣的官员吆喝道:“皇上马上驾到,打开营门!”营门的守将镇定地回答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军令,将军没有命令,不能开营门放你们进去。”官员正要同守将争执,文帝的军驾已经到了。守营的将士照样挡住不让进。汉文帝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符节,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皇帝来军营劳军。”周亚夫下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的车马进来。

护送文帝的人马一进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诉他们:“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允许车马奔驰。”汉文帝马上吩咐侍从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

到了中军大营,只见周亚夫披盔戴甲,拿着武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手施礼道:“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按照军中的礼节朝见。”汉文帝听了,很受震动,也扶着车前的横木欠身答礼。接着,又派人向全军将士传达了他的慰问。

大事记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慰问结束后,汉文帝离开细柳。在回长安的路上,汉文帝的侍从人员都心怀不满,认为周亚夫对皇帝太无礼了。但是,汉文帝却赞叹地说:“周亚夫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棘门两个地方的军队,防备松懈,如果敌人来偷袭,一定会失败。如果将军们都能像周亚夫这样治军,敌人就不敢侵犯了。”

通过这次视察,汉文帝认定周亚夫是个军事人才,就把他提升为中尉。第二年,汉文帝一病不起。临死之前,他对太子说:“如果将来国家发生动乱,叫周亚夫率军队去平乱,准错不了。”文帝死后,景帝刘启即位,任命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大事记

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诸侯王以“清君侧”之名发动叛乱,建议削藩的晁错被景帝腰斩。景帝后派周亚夫等率军平定“七国之乱”。

汉景帝即位后,也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治理国家。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挺有才能,大家都称他“智囊”。后来,汉景帝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汉高祖打下天下后,分封了22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到了汉景帝时,诸侯的势力变得强大起来,土地又多,像齐国就有70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简直成了独立王国。

晁错见各诸侯国的发展态势很有可能造成国家分裂的危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取盐,招兵买马,动机不纯,不如趁早削减诸侯国的封地。”

汉景帝有点犹豫,说:“削地只怕会引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想造反的话,削地会反,不削地将来也会反。现在造反,祸患小;将来他们势力大了,再反起来,祸患就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便下定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过了不久,朝廷找了些理由,削减了诸侯的封地。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正当晁错与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时,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他打着“惩办奸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旗号,煽动其他诸侯一同起兵造反。

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79~前141年),推行轻徭薄赋、减省刑罚等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被后世史家誉为盛世,称“文景之治”。但在此期间,外有匈奴骚扰,内有诸侯王叛乱,仍有许多不稳定因素。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7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惊恐之余,想起汉文帝临终时的嘱咐:国家有变乱,就让周亚夫带兵出征。于是,他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尉,统率36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那时候,朝廷中有人妒忌晁错,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的过错,如果杀了他,七国就会退兵。接着,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杀头。汉景帝看了这个奏章,竟昧着良心,批准了。

这样,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莫名其妙地被杀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几座城池。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拜受别人的诏书?”

这时,汉军营里有个叫邓公的官员,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情。汉景帝问他:“你从军营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吴楚答应退兵了吗?”

邓公说:“吴王一直有造反的野心。这次借削地的借口发兵,哪里是为了晁错呢?陛下把晁错杀了,恐怕以后没人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错杀了晁错,悔恨之余,决定以武力平叛,于是派遣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周亚夫以坚壁固守的战术,多次挫败吴楚联军的进攻。吴楚联军的士卒饿死、投降、失散的很多,只得败退。三月,吴王刘濞残部数千人退守丹徒(今江苏镇江),被东越人所杀。其他诸王也战败自杀、被杀,历经3个月的“七国之乱”遂被平定。

大事记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立夫人王氏为皇后,胶东王刘彻为皇太子,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

“七国之乱”的平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同姓王所引起的矛盾,巩固了汉王朝中央的统治,并为日后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诸侯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汉景帝平定了叛乱,仍旧封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是从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税,取消了他们干预地方行政的资格,大大削弱了他们的权力,汉朝的中央集权才得以巩固。

公元前156年的一天深夜,汉景帝忽得一梦:一头红色的猪从天而降,只见这头猪身裹祥云,从太虚幻境来到宫中。紧接着,高祖刘邦也飘然而至,对景帝说:“王夫人生子,应取名为彘。”汉景帝猛然惊醒,才发现是一场梦。

这王夫人本名,母亲臧儿,本是项羽所封燕王臧荼的孙女,因家道衰落,嫁给同乡的王仲为妻,生下王。王聪明伶俐,容貌俊美清雅。据传,有一相面术士见到王后,大惊失色地称赞道“:此女贵不可言,当匹配天子,生天子,母仪天下!”这时王嫁人,并生有一女。后来赶上官中选秀,其母想方设法将她混成秀女送入宫中。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汉景帝见她貌美,遂纳入自己宫中。汉景帝即位后封王为“美人”,宫中都称她为“王夫人”。

汉武帝刘彻像

说来也奇怪,第二天临近午夜,王夫人果然产下一男婴,婴儿的啼哭声从王夫人住处传出,消息立刻传到汉景帝那里。汉景帝听说后兴奋异常,急忙乘驾赶到王夫人住处。新生儿被裹在襁褓里,发出响亮的啼哭声。景帝满脸喜色地走上前去,端详着自己的第九个儿子。儿子在父亲充满慈爱的注视下,竟然停止了哭声。王夫人欠身榻上,温柔地对景帝说:“请皇上给皇儿赐名吧!”汉景帝这时又想起了昨夜梦中的情景,于是给他起名彘。刘彘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武帝。

刘彘自幼聪明,三岁能背典籍,无遗漏,汉景帝大为惊异,于是大为宠爱。一天,景帝把刘彘抱在膝头上,问道:“我儿愿意当皇帝吗?”刘彘用稚嫩的声音答道:“做皇帝不由儿臣,我愿天天在父皇膝前嬉戏,不失为子之道。”景帝暗暗惊叹:“三岁小儿竟如此口齿伶俐,真是天资聪颖啊!”于是就有了立刘彘为太子的打算。

汉武帝的童年和少年的宫廷生活,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并给他54年的皇帝生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汉武帝虽然也是汉景帝的儿子,但是按照当时的继承顺序,皇帝的位子根本轮不到他。汉景帝在公元前153年就立皇子刘荣为太子,与此同时封刘彘为“胶东王”。但是刘荣的母亲栗姬和刘彘的母亲王美人都不是皇后,和栗姬相比,王美人并不怎么得宠。公元前151年,汉景帝废薄皇后,眼看皇后之位就要落到栗姬手中。但是,栗姬自从亲生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就目空一切,专横跋扈,脾气越来越乖戾。汉景帝终于忍无可忍,公元前150年正月,他不顾朝臣反对,下诏废皇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将栗姬打入冷宫。

征辟制与察举制

征辟制,即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可以直接征召一些人才到自己的官衙里做属僚。察举制,是由地方州郡以“贤良”、“孝廉”、“秀才”等名目,选拔德才兼备者举荐给朝廷,经国家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征辟、察举制,对士家大族集团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后来被九品中正制取代。

皇太子之位暂时空缺,诸子为争夺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激烈斗争。刘彘被立为太子,他的姑母长公主刘嫖起了关键的作用。刘嫖是窦太后的女儿,汉景帝的姐姐,她不仅受到窦太后的宠爱,与汉景帝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长公主生有一个女儿,名阿娇。长公主一心想让阿娇当皇后,她本来想把阿娇许配给太子刘荣,可遭到栗姬的回绝,长公主由此和栗姬结仇。王美人抓住这一机会,极力讨好长公主。碰巧一天年仅五六岁的刘彘到长公主家玩耍,长公主见他聪明可爱,于是抱在膝上问道:“我儿想要娶个媳妇吗?”刘彘答道:“想。”长公主指着左右侍女问刘彘:“她们之中你喜欢哪一个呀?”刘彘摇摇头,表示一个也不喜欢,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问他:“阿娇好不好?”刘彘这才高兴地说:“好!我要是能娶阿娇做媳妇,一定要给她盖一座金屋,让她住在里面。”长公主听了非常高兴,后来在征得汉景帝同意后,便把阿娇许配给了刘彘。这样,长公主和刘彘的关系更近了一层,看到刘荣的太子之位被废,长公主和王美人乘机活动,终于说服汉景帝。公元前150年四月,汉景帝立王美人为皇后,接着立7岁的胶东王刘彘为皇太子,改名彻。

大事记

公元前140年,董仲舒三次上书,献“天人三策”,提出以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

刘彻从公元前150年被立为太子,到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继承皇位,其间做了9年太子。在这9年中,聪颖过人的皇太子深得汉景帝的宠爱。他一方面协助汉景帝处理政务;另一方面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琴棋书画、诗歌辞赋,这为他以后五十余年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为已年满16岁的皇太子举行了隆重的冠礼。不料冠礼大典之后,汉景帝突然患病,医治无效,正月二十七日驾崩于未央宫。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太子当日在汉景帝灵前继承皇帝大位,君临天下,一代名君汉武帝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大事记

公元前139年,窦婴等因尊儒而被崇尚黄老之学的窦太后罢官。

汉武帝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转变。他统治下的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处于鼎盛之中的大帝国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在政治上,武帝颁行推恩令,制订左官律、附益法,实施“酎金夺爵”,基本上改变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强大难治的局面;实行一系列打击地方豪强的有效措施;创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监督;同时,汉武帝削弱了丞相权力,任用酷吏,严格刑法,设立太学、建立察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在经济上,将冶铁、铸钱、煮盐收归官营;设立均输、平准官,运输和贸易由国家垄断,将物价平衡;实行算缗告缗,打击富商大贾;治理黄河,大力兴修水利,广开灌溉;实行代田法,改进农具,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君主集权,使大一统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在民族关系上,多次派兵攻打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前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实现和发展了与西域地区的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又遣使至夜郎、邛、笮等地宣慰,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和开发;还统一了南越地区,设立南海、苍梧等9郡。

太学

汉武帝时,汉政府在长安设立太学,标志着中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汉朝掌管文化教育的官员为太常,总负责太学的管理。皇帝也亲自到太学视察。太学的教授称博士,传播儒家经书。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东汉时简称“太学生”,每年考一次,合格的授予官职。后来各郡也设立学校传授儒家经书。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西汉一直到清朝,太学(有时叫国子学)一直都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汉武帝在位54年,为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武帝时期,西汉成为亚洲最富强繁荣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的盛世之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尊崇儒术,将百家学说排斥于官学之外的思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不仅巩固了汉朝政权,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凝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西汉初年,汉高祖继续实行秦代的挟书律,禁止私人收藏《诗经》、《尚书》等,儒家学术活动几乎灭绝,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被统治者大力提倡。这些政策短期内适应了长期战争后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的要求。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造就了文景时期的社会安定、政治开明、文化复兴的繁荣局面。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黄老学说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汉武帝时期,王国势力强大并凌驾于朝廷之上,商人豪强大力兼并土地,匈奴不断骚扰边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成了统治者的迫切需要。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神化皇权的观念以及仁义学说,恰好适应了这种要求。年轻力壮的汉武帝要大有作为,建立千秋帝业,也需要这种新的思想武器。

推恩令

自从汉景帝削藩之后,西汉诸侯王的势力虽受到沉重打击,但与中央的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进一步分封给其他子弟为列候,建立候国,但候国隶属于郡。这样一来,王国封地也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了。

汉武帝即位后,首先举行的一件大事是召集天下文士,亲自出题考试。大儒董仲舒提出,诸子学说使国家不能保持一贯的政策,法令制度常常改变不利于封建的专制统治,建议政府只用讲儒学的人为官。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各地举荐来的非儒学的诸子百家一概罢斥,同时任用考试优秀的儒家学者。这样一来,只有学习儒家学术才有做官的机会。武帝又改组领导班子,起用了一大批好儒学的人,如用好儒术的田蚡做丞相等,以此来褒扬儒学,贬斥道家等诸子学说。

汉武帝的改革激怒了黄老学说的首要代表窦太后。窦太后大力打击儒家,并找借口把鼓吹儒学的人投入监狱。窦太后去世后,武帝重用儒生,把官府里非儒家的博士一律免职,排斥黄老刑名等百家学术于官学之外,这就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提倡的儒学,是在原来孔子仁义学说的基础上吸收了阴阳五行家神化皇权、鼓吹王权神授的思想,又接受法家君王独尊、增设刑法、任用酷吏的学说,成为一种儒家王道与法家霸道杂合的思想。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目的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统治,只是他们采用的手段不一样。秦始皇烧掉诸子百家书籍,企图用暴力手段来达到目的,结果失败了。汉武帝则采用引导的办法,提倡儒家学说,确立儒学为官学,从而开创了两千多年来儒家学说独盛的局面,儒家由此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大事记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以图夹击匈奴。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汉武帝从投降过来的匈奴人那里,得知了有关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被匈奴打败的月氏国,向西迁移到西域一带。

汉武帝想,月氏在匈奴西边,如果汉朝能跟月氏联合起来,断绝匈奴跟西域各国的交往,这不是等于断了匈奴的右臂吗?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到月氏去联络的人。

有个年轻的郎中(官名)张骞,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便自告奋勇去应征。随后又有100多名勇士应征,其中有个叫堂邑父的匈奴族人,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张骞像

字子文,西汉成固人。汉武帝时,张骞以军功受封为博望侯,后又拜为中郎将。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应征的100多个人出发了。但是要到月氏,中途必须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给发现了,全都做了俘虏。

他们被匈奴扣押了10多年。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了。张骞偷偷找到堂邑父,两人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走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历尽千辛万苦,逃出了匈奴地界,进入了一个叫大宛的国家。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能听懂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便用匈奴话与大宛人交谈起来。大宛人给他们引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听说汉朝的使者到了,非常高兴,后来,又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在那里建立了大月氏国。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来意,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想再跟匈奴结仇。但是张骞毕竟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了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返回长安。在回国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扣留了一年。这样,直到公元前126年,张骞等人才回到长安,见到汉武帝。

张骞在外面整整过了13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为太中大夫。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去结交西域诸国。

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300个勇士,还有1万多头牛羊和黄金、绸缎、布帛等礼物去西域建立友好关系。张骞到了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亲自出来迎接。张骞送给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抵御匈奴。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大致可分为两条。一条为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时期,即自长安西行穿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越葱岭,至西亚地区;另一条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宋代。时因陆上丝绸之路为西夏所断,宋朝只好从海上与西亚,以及南亚等地区的诸国进行联系与交往,而形成了中外海上交通的“丝绸之路”。两条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中外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

过了几天,张骞又派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国。乌孙王派了几个翻译作他们的助手。

这些副手去了好久还没回来。张骞决定不再等下去了,乌孙王便派了几十个人护送张骞回国,顺便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皇帝。

大事记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听从王恢的建议,在马邑设谋,诱击匈奴,失败后王恢自杀。

汉武帝见乌孙人来了,很是高兴,又瞧见乌孙王送的大马,就格外优待乌孙使者。一年后,张骞生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来一算,总共到过36个国家。

从那以后,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的关系。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做“丝绸之路”。

大事记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大臣出使夜郎、邛等地,置都尉,称为通西南夷。

公元前129年,匈奴侵犯汉朝边境。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位将军带兵抵抗。在这四名将军中,李广的年纪最大,立下了无数战功。

李广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他的先祖叫李信,在秦始皇时当过将军。李广能骑善射,武艺高强。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今甘肃东南)时,李广应征入伍,参加抗击匈奴。

到了汉景帝做皇帝时,李广担任陇西都尉,不久,又调任骑郎将。李广每到一地,都以和匈奴奋力拼杀出名,他的战略战术更让匈奴谈虎色变。

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匈奴骑兵入侵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雁门(今山西原平北),掠夺汉皇室狩猎场的马匹。汉吏卒与之交战,死亡2000余人。当时李广任上郡太守,率领百余骑兵外出巡视,归途中遇匈奴数千骑兵。李广随从都害怕,想逃走,他忙阻止。李广认为大军离此数十里,如果以百骑逃走,匈奴骑兵勒马追赶,马上就会被斩杀;如果原地不动,匈奴兵会认为是大军的诱饵,必定不敢攻击。于是,李广命令部下前进至距匈奴阵2里左右,下马解鞍,表示并不忙着离去。

李广射石图清任颐

唐代诗人卢纶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即讲李广射石这件事,极力称赞李将军的高超箭术和神勇。

匈奴军中有一位骑着白马的监军到阵前观望,李广率十余骑将他射杀,后回到军中便解鞍纵马,卧地休息。时近黄昏,匈奴骑兵对李广的举止迷惑不解,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不敢轻易攻击。入夜,匈奴军担心遭受汉大军袭击,向北撤退。天亮后,李广率军平安返回大营。

武帝即位后,朝廷里的大臣们都夸奖李广是员猛将,武帝便把李广从上郡太守的任上调往京师,担任未央宫的警卫。

大事记

公元前129年,匈奴进攻上谷,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李广、公孙贺等人率军出击,除卫青外,余皆失利。

这一次李广和卫青、公孙贺、公孙敖四路人马去抵抗匈奴,匈奴的军臣单于早已得到了消息。匈奴人最害怕的就是李广,军臣单于便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并设了埋伏,要活捉李广。匈奴人事先挖下陷阱,再和李广对阵,假装被打败了,引诱李广去追赶他们。李广看到前面是平展的草地,没有想到匈奴人挖好了陷阱,就等他中计了。李广追着追着,只听“呼啦”一声,李广连人带马都掉进了陷阱,被匈奴人活捉了。

匈奴人捉住了李广,生怕他跑了,就把李广装在用绳子结成的网兜里,用两匹马吊着。

李广躺在网兜里,一动不动,像死了一样。走着走着,他微睁眼睛,偷偷地瞧见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便使出全身力气,一跃跳上马,夺了那个匈奴的弓箭,将那个匈奴兵打翻在地,拼命地往回跑。几百个匈奴骑兵在后面追,李广一连射死了前面的几个追兵,终于逃了回来。

大事记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启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称其为“飞将军”,数年不敢侵犯右北平。

李广虽然跑了回来,但是打了败仗,按军法应当斩首。后来李广花钱赎罪,回家做了平民。过了不久,匈奴又来进犯汉朝边境,李广被重新起用,到右北平做了太守。

李广有多年的防守经验,他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敌军总是摸不清他的打法,所以匈奴人称他为“飞将军”。在他驻守右北平期间,匈奴人不敢来犯。

李广闲暇无事时,便带上一些将士外出打猎。当时右北平山里有不少老虎,李广一连射死了好几只。有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突然瞧见迎面的乱草丛中蹲着一只斑斓猛虎,正准备向他扑过来。李广急忙拈弓搭箭,用足全身力气,一箭射去,凭他百发百中的箭法,射个正着。将士们赶快提着剑跑过去捉老虎,可是跑近一看,都愣住了,原来草丛中并没有老虎,只有一块奇形怪状的大石头,李广的那支箭,竟然射进了石头里!

大事记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六军出击塞外,大败匈奴,因功封卫青为大将军。

飞将军李广一箭射进石头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匈奴人听了,更加害怕李广,急急忙忙地往西迁移,再也不敢来侵扰右北平一带的边境地区了。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跟随卫青征战漠北,因奉命绕道东线,不幸迷失方向,贻误战机。卫青命长史追究治罪于李广。当时,李广已是60多岁的高龄,不愿受辱,慨然自杀。李广平日爱恤士卒,深受部下敬重。李广死后,士卒失声痛哭,悲痛不已。

武帝时国力鼎盛,为巩固边防开始反击匈奴。关内侯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寿家里的差役。卫青长大后,当了平阳侯家的骑奴。后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在宫里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从18岁开始就在皇帝左右担任侍卫,他擅长骑马射箭。公元前123年,匈奴又来进犯,霍去病也跟着卫青一起去抗击匈奴。

匈奴听说汉军大批人马杀来,立即往后逃走。卫青派4路人马分头去追赶匈奴兵,决定歼灭匈奴主力。卫青自己坐镇大营,等候消息。可是到了晚上,4路兵马回来了,谁都没有找到匈奴的主力,有的杀了几百个匈奴兵,有的连一个敌人也没找到,无功而返。

大事记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匈奴,俘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匈奴浑邪王降汉。

这次出击,霍去病是以校尉的职务带领800名壮士组成的一个小队,这是他第一次带兵打仗。他们一直向北追赶了几百里路,才远远望见匈奴兵的营帐。他带手下兵士偷偷地绕道抄过去,瞅准最大的一个帐篷,猛然冲了进去。霍去病眼疾手快,一刀杀了一个匈奴贵族。他手下的壮士又活捉了两个,而后乘乱杀了2000多匈奴兵。

卫青正在大营等得焦急,只见霍去病提了一个人头回来,后面的兵士还押来了两个俘虏。经过审问,原来这两个俘虏,一个是单于的叔叔,一个是单于的相国,被霍去病杀了的那个,是单于爷爷一辈的王。霍去病因此被封为冠军侯。

大事记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兵两次出击匈奴,第一次大获全胜,第二次除霍去病一部外,皆失利。

公元前121年,匈奴骑兵万余攻入上谷。同年三月,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地区的匈奴。霍去病采用先突然袭击而后连续进击的战术,长驱直入,驰进匈奴脩濮部落;又渡过狐奴河,转战6天,连破匈奴5小王国,降服者赦之,反抗者杀之。匈奴军措不及防,向北退走。

霍去病知道大军长途跋涉,宜速战速决。于是不敢逗留,即刻率军翻越焉支山(今属甘肃),向西北急驰千余里以寻匈奴主力决战。在皋兰山下遭遇匈奴浑邪王、休屠王军队,两军展开一场恶战,汉军挟胜余威,猛烈冲杀。浑邪王、休屠王却是仓促应战,部署并未完善,就遭到霍去病军暴风雨般的打击,自然难以招架。二王自知不敌,便下令匈奴军后撤,汉朝军队的紧逼使匈奴军队无法有秩序地退走。匈奴士兵前面跑得慢的被后赶上来的撞倒后就再也爬不起来,后面跑得慢的被汉军赶上,都做了刀下之鬼。这一战匈奴大败,被霍去病军斩首8900余人,浑邪王子、相国、都尉等多人被俘,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也被汉军缴获。霍去病凯旋回到长安,汉武帝亲自出城迎接,加封2200户。是年,霍去病仅20岁。

匈奴武士复原像

汉武帝此次派霍去病征匈奴的初衷本是试探霍去病的军事潜能,不曾想霍去病竟是如此骁勇善战,一举击溃河西匈奴。武帝感谢上苍又赐给他一个比卫青还优秀的大将,抗匈雄心更受鼓舞。同年夏天,武帝再命令霍去病统军北击匈奴,为了防止东北方向的匈奴左贤王乘机进攻,他又派李广、张骞率偏师出右北平,攻打左贤王以策应霍去病主力军的行动。

匈奴伊稚斜单于闻知亦不甘示弱,他亲率大军侵入代郡、雁门。霍去病自宁武渡河,翻越贺兰山后至居延海,然后转兵南下至小月氏(今酒泉)陈兵张掖,挺进2000里至祁连山一带,迂回到河西走廊北面敌人后方,而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率部对匈奴发起迅猛攻势,大破匈奴主力军。同时西逐诺羌,打通了河西走廊之路。

是役,霍去病军共杀敌3万余人,俘匈奴王5名及王母、王子、将相百余人,收降浑邪王部众4万,全部占领河西走廊。

大事记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为漠北之战,汉军大胜。

东线右北平方面,李广率4000骑先行,不料被左贤王4万骑包围。危难时刻,李广尽显“飞将军”本色:他令部下结为圆阵,士兵持弩向外。匈奴连续发起冲击,汉军箭如雨下,阵始终未破;战罢多时,弓箭将尽,李广令军士持弩不发,自己以大黄连弩射匈奴裨将数人,匈奴军惊恐,于是攻势稍缓。战至日暮,汉军兵士都面无人色,独李广依然意气风发,众将无不叹服。第二天双方又展开激战,李广军危急,幸好博望侯张骞及时赶到,匈奴军见不能取胜,撤兵而去。

河西之战夺回了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使匈奴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至年降水量很少的苦寒之地。

西汉初,北方匈奴多次南犯。汉武帝为消除北方边患,在主动出击匈奴的同时,大规模重筑长城、复缮秦长城、增筑河西长城和塞外列城。汉长城的总长度约1万千米,是中国古代最长的长城。烽火台,遇险报警,平时传信,紧急时烽烟传千里,为汉朝统治西域三十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漠南、河西两大战役打击,匈奴势力遭受重创,但仍未停止南下骚扰汉边。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匈奴又从右北平、定襄攻汉,杀掠千余人;还用汉降将赵信计谋,欲把汉军引至漠北歼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震怒于匈奴两次战败仍贼心不改,遂决定来一次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经过充分准备后,武帝命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统骑兵5万、四万随军私人马匹、几十万步兵及转运者,分别从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代郡(今河北蔚县)出发,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予以打击。

匈奴单于听说汉兵远来扫荡,不敢怠慢,“远其辎重,以精兵待于漠北”。卫青率精兵出塞,寻歼单于本部,同时令李广、赵食其从东面迂回策应。抵达漠北后,“见单于兵陈而待”,卫青当机立断,创造性地运用车骑协同的新战术,命令部队以武刚车“自环为营”,以防匈奴骑兵突袭,而令5000骑兵进击匈奴。伊稚斜单于乃以万骑迎战。两军从黎明激战至黄昏,杀得难分难解,临近日落时,突然刮起大风,飞沙走石,两军不辨敌我,卫青乘势分轻骑从左右两翼迂回包抄匈奴。伊稚斜单于见汉军人马尚强,情知再打下去会吃亏,遂趁夜幕降临时,跨上一匹千里马,率数百壮骑杀出重围向西北方逃走。匈奴军溃散,卫青乘势追击,斩杀和俘虏敌人1.9万余名。

与此同时,“飞将军”李广和赵食其肩负着迂回截击匈奴单于的任务,他们日夜兼程行军,然而大漠深处一眼望去全是茫无涯际的荒沙,找不到一个当地人。李广军因没有向导,走迷了路,李广焦急却无可奈何,怕再往前走与卫青主力军队更会不上面,下令回军南还。

卫青经过殊死血战,击溃匈奴单于主力,本期望李广能在单于后方截断伊稚斜的退路,然后汉军前后夹击,围歼单于,但北追200余里却不见李广军,伊稚斜单于最终逃脱。卫青继续挥师挺进,兵至赵信城,缴获了匈奴屯集的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并在其地休整一天,然后放火烧毁赵信城后班师回国。到达漠南以后与李广、赵食其会合,卫青差人往李广军营询问迷路经过,并说要上报天子。卫青派去的人劝李广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赵食其,以避惩罚,但李广为人正直,并不答应。卫青闻讯恼怒,又遣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受审,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他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来人走后,李广慨然叹道:“我自年少从军,与匈奴大小70余战,想不到今天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怎能再受这样的侮辱?”说罢拔剑自刎而死。左右无不泪如雨下。

大事记

公元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归来,汉朝与西域文化与商业交流开始,“丝绸之路”形成。

率兵从东路出代郡的霍去病却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足以使他彪炳史册。他深入2000余里,凭借兵精马壮的优势,对匈奴左贤王发起猛烈攻击。霍去病少年英雄,身先士卒,左贤王垂垂老矣,怎是他的对手?战不多时,左贤王就率亲信弃军而逃,匈奴兵大溃。霍去病即率众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歼其精锐,斩杀北车耆王,俘屯头王、韩王等3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俘虏70443人;并封狼居胥,登临翰海,祭告天地后班师凯旋。

大事记

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在匈奴旧地置酒泉郡、武威郡,迁移民众居住,以断绝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漠北之战重创了匈奴势力,从此“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危害汉朝百余年的边患基本得到解决。

霍去病从此威名远扬,汉武帝十分喜欢他,并下令给他建造府第,被他拒绝。他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句,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年仅24岁的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去世,武帝在自己的陵墓旁为他修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武帝战胜匈奴,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亚的商路,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归属于汉朝。从此,在从中原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上,西汉的外交使节和商人往来不断,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西交流的一座桥梁。

阳关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70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

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以后,双方停战了几年。这时,匈奴已经失去大规模进犯中原的实力,于是表示要和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想借机进犯中原。

公元前100年,匈奴觉察出汉朝又有出兵的迹象,便派使者来求和,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了。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派中郎将苏武持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太初历》

《太初历》是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测定出了135个月的日食周期。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汉朝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献上礼物。在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儿。

原来,以前有个汉人使者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器重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虞常,对卫律很不满,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是故友。虞常和张胜见了面,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再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由于虞常办事不够严密,泄露了计划,被单于抓起来,交给卫律去审问。

事情发生后,张胜害怕了,才把虞常跟他密谋的经过告诉了苏武。卫律审问虞常,用尽了各种酷刑。虞常经受不住折磨,把和张胜密谋的事供了出来。因为张胜是苏武的副使,单于命令卫律去叫苏武来受审。苏武对常惠等人说:“我们这次出使匈奴,是为了汉朝与匈奴和好。如今我出庭去受审,使汉朝受到侮辱,我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呢?”说着,拔出佩刀向自己身上砍去。卫律急忙把他抱住,可是苏武已经把自己砍成了重伤,血流如注,晕过去了。

单于暗暗佩服苏武是个有骨气的人,他希望苏武能够投降,像卫律一样为他效劳。他每天都派人来问候苏武,想要软化苏武,劝他投降。

后来,卫律奉单于之命,用尽了威胁利诱的手段,都不能使苏武投降,就只好回报单于。单于听说苏武这样坚定,便更希望苏武投降。他下令把苏武关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饭吃,不给水喝,想用饥饿来迫使苏武投降。但是,意志坚强的苏武却毫不动摇。

苏武牧羊图清任颐

匈奴单于实在拿苏武没有办法,就只好命令把苏武送到北海边上(今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单于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单于的意思很明白,他是决意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北海这个地方,终年白雪皑皑,荒无人烟,连鸟兽也很稀少。苏武饿了,就掘取野鼠洞里的草籽来充饥。过了不久,单于又派人来劝苏武投降,苏武依旧坚决地予以拒绝。每天,苏武一面牧羊,一面抚摸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旌节。日子长了,旌节上的毛都脱落了,苏武还是紧紧地抱着那根光秃秃的旌节,艰苦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单于死了,匈奴发生了内乱,分成三个国家。这时候,汉武帝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打听苏武的消息,匈奴谎称苏武死了,汉朝使者也就相信了。

后来,汉使者又去匈奴,苏武的随从常惠当时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了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又惊又喜,他想出一个主意,见了单于,他严厉地责备说:“匈奴既然有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里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而且在北海牧羊,你怎么说死了呢?”

大事记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汉灭南越国,设交趾、九真、日南(均在今越南境内)、张掖、敦煌等九郡。

单于听了,吓了一跳,他还真的以为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都代他传达消息呢。他向使者边道歉边说:“苏武确实还活着,我们马上就放他回去。”

苏武到匈奴的时候才40岁,在匈奴遭受了19年的摧残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百姓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看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还拿着光秃秃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大事记

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力战之后投降匈奴,司马迁为其向汉武帝求情,被处宫刑。

司马迁,字子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约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和散文家,自幼深受父亲司马谈的学术思想熏陶。司马谈,是汉武帝时的太史令,崇尚道家,曾以黄老学说为主,著有《论六家要旨》,对儒、墨、名、法、阴阳、道等各家学说,进行过批判和总结。这种家学传统,对司马迁影响很大。司马迁自幼好学,博闻强记,10岁的时候便通读《左传》、《国语》等史籍。青少年时,曾师从古文学家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今文学家董仲舒学过《春秋》、《公羊》学。他涉猎的范围很广,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精通天文历法、史学、儒学等各家学说。20岁时,开始到各地游历,足迹遍及名山大川。此次远游,使他开阔了眼界,认识了社会,累积了知识,并对其进步历史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长安以后,入仕郎中,其间随武帝巡游了很多地方。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奉命“西征巴蜀”,到达邛、笮、昆明一带,从而进行了第二次大游历。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马谈病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即继任父职做了太史令,时年38岁。这样,使他有机会宫廷收藏的大量文献典籍。此时,在他的主持下,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冬制成新历——《太初历》。同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巨著《史记》。

《史记》书影

苏武被匈奴扣押的第二年,汉武帝派“二师将军”李广利带领3万人进攻匈奴,打了败仗,几乎全军覆没。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在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5000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后来,寡不敌众,又没救兵,李陵被匈奴俘虏,投降了。

彩绘骑马俑西汉

此群俑充分显示了汉军的威武阵容。

消息传来,大臣们都谴责李陵贪生怕死。汉武帝也收押了李陵的妻儿老母,但司马迁却为李陵辩护。他说:“李陵带领5000步兵,深入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很多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想马上死,自有他的打算。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开脱罪责,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不禁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辩解,我看是存心反对朝廷。”他命令侍从把司马迁送进监狱,交给廷尉审问,最后被判为宫刑(一种阉割性器官的肉刑)。

大事记

公元前91年,发生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江充陷害,起兵失败后,被迫自杀。

司马迁在身心上受到极大摧残,痛苦之中,数欲“引决自裁”,但恨《史记》未能成稿,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忍辱发愤地过了8年。出狱之后,任中书令,继续笔耕。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历经18年终于完成《史记》的写作。这部巨著问世之后,当时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叫《太史公》。

全书130篇,由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组成,计52.65万字。它记载了上起黄帝轩辕氏,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近3000年的历史。

“本纪”是全书的提纲,专取历代帝王为纲,以编年的形式,提纲挈领地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迄汉武这一历史阶段的国家大事。

巫蛊之祸

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武帝大兴“巫蛊之祸”,太子被杀。所谓巫蛊,是指巫师利用邪毒之术,设法诅咒人的统称。武帝晚年迷信神仙、巫师和方士,为求通达,他们纷纷聚集在京城寻求机遇。他们求得武帝赏识的途径之一,就是与宫中后妃结交。后妃之间本来彼此嫉妒,此时便利用巫蛊,相互诅咒攻讦。随后,她们又向武帝彼此告发对方诅咒皇帝。武帝大怒,后宫及大臣被杀者,共计有数百人。

“表”以年表形式,按年月先后的顺序,以清晰的表格,概括地排列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事,或年经国纬,或年纬国经,旁行斜上,纵横有致。分世表、年表、月表三类,以汉代年表为详。

“书”记载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演变,以及天文历法等,以叙述社会制度和自然现象为主体,对礼乐、天文、历法、经济、水利等制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记述,具有文化史性质。

“世家”记载了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迹,其中主要包括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国君、汉代被封的刘姓诸侯子侄以及汉朝所封的开国功臣。此外,还有《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和《外戚世家》。

“列传”记载了社会各阶层代表人物的事迹,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另外还包含了儒林、酷吏、游侠、刺客、名医、日者、龟策、商人的传记。该部分以“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为标准。一部《史记》,就是一条五光十色的历史人物画廊。天才画家司马迁,以其天纵之才,把3000年风起云涌的历史中的风流人物,活灵活现地驱于笔端,魅力无穷,常读常新,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一部血泪凝成的《史记》,不仅是历代正史的开山之作,而且也成为了以后2000多年中国叙事文学的渊薮。它是古代散文的典范,其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对“唐宋八大家”、明代的“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它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特点,也对后代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于那些活跃在历史浪花里的人物,则成为明清戏曲里的鲜活的舞台形象。

《史记》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虽然在形式上是历史,但它也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的抒情篇章。在司马迁的身后,有着无数的异代知音,有着无数的风云人物,他们在追随着那一个浪漫的时代,在追随着浪漫时代里的那位为着渺茫命运奋斗不息的悲剧英雄司马迁。

大事记

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后悔征伐之事,下诏不复出兵,与民休息。

汉武帝晚年时,误信谗言逼死了太子刘据,后来十分后悔,准备立钩弋夫人生的刘弗陵为新太子。当时,弗陵才7岁,而其母却正年轻,武帝恐怕弗陵即帝位后重演前朝吕后专权的故事,于是就想托付大臣辅佐少子弗陵。

武帝通过仔细考察,认为已故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霍光忠厚可靠,可当此重任,就命黄门画一幅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赐予霍光。当感觉自己去日无多时,武帝又赐弗陵的母亲(即钩弋夫人)一死,以绝后患。后元二年(公元前187年)二月,武帝于五柞宫病危。霍光前往询问后事。武帝说:“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就是让霍光学习西周时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样,辅佐少子弗陵执政。同时,又诏立弗陵为太子,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共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御史大夫桑弘羊也一起受命。很快,武帝死于五柞宫,时年71岁。

昭宣中兴

汉昭帝在位期间,曾多次下诏减免徭役,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宣帝后,继续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公元前5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臣服汉朝,汉朝的声威震于海内,出现了“中兴”局面,史称“昭宣中兴”。

汉武帝死后,即位的汉昭帝刘弗陵年仅8岁,朝中政事都由霍光决定。

当时,上官桀与霍光同为汉武帝托孤的辅政大臣,现在看到霍光独揽大权,不留情面,就与汉昭帝的大姐盖长公主密谋排挤霍光,并勾结燕王刘旦,想方设法要陷害霍光。

公元前81年,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检阅之后,把一个校尉调到他的府里来。上官桀等人趁机冒充燕王刘旦上书,告发霍光阴谋造反。

汉昭帝接信后看了又看,然后就搁在一边。第二天,霍光等人上朝。霍光事前听说了这件事,不敢进金銮殿。汉昭帝临朝,不见了霍光,就问:“大将军在哪儿?”上官桀暗自得意,嘴上说道:“大将军听说燕王告发他的罪行,躲在偏殿里不敢来。”

汉昭帝吩咐内侍传霍光进殿,霍光摘掉官帽,伏在地上请罪。昭帝说:“大将军请起!”一边指着信笺道:“这封信是假造的,我知道有人成心要害你。”霍光高兴地问:“皇上怎么知道的?”汉昭帝说:“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临近地方,调用校尉也是最近的事,一共不到10天的时间。燕王远在燕京,离长安这么远,他怎么知道这件事?即便知道了,马上派人送信来,也来不及赶到这儿。再说,大将军如果真的要叛乱,也用不着靠一个校尉。这明明是有人谋害大将军,燕王的信是假造的。我虽然年轻,也不见得这么容易受人愚弄。”

上官桀见一计不成,就准备铤而走险。他们偷偷商量好由盖长公主出面邀请霍光赴宴,然后布置下刀斧手,准备趁酒酣耳热之际,行刺霍光。

大事记

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降汉,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对内地的威胁基本解除。

谏议大夫杜延年得到这个消息,连忙告诉了霍光。霍光立即向昭帝报告,于是昭帝通知丞相田千秋火速带兵,把上官桀一伙统统抓起来处死。

聪慧的昭帝在公元前74年病死,年仅21岁。昭帝没有儿子,霍光等大臣与皇后议定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使者到达昌邑已经是深夜,刘贺已睡下,赶紧起身接诏书。他得知是让自己去当皇帝,就高兴得手舞足蹈。

刘贺被拥立为天子后,日益骄横,荒淫无道,失帝王礼仪,我行我素,对大臣进谏不闻不问。于是霍光与大司马田延年、车骑将军张安世密谋,废黜刘贺;后又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大夫、博士在未央宫会合,商议废黜事。大臣们见霍光主意已定,纷纷附和。霍光立即与群臣上报太后。太后下诏送刘贺回昌邑,而刘贺带入朝的昌邑群臣200余人被诛杀,罪名是不能辅佐君王,将皇帝引向歧途。刘贺仅当天子27天。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七月,前廷尉监丙吉上书霍光说:武帝有曾孙名刘询,年纪18岁,聪明贤德,通晓经书,可立为皇帝。刘询,字次卿,是原太子刘据的孙子。出生数月时,适逢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原太子巫蛊事件,被关押于狱中,后遇大赦,得以恢复皇族身份。霍光以为可立为帝,于是召集丞相以下百官商议此事,共同上奏皇太后,请求立刘询为皇帝,皇太后表示同意。刘询便在霍光的引导下,入未央宫见太后,并被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宣帝。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春,霍光病逝。其霍氏子弟更加骄奢无度,终于引起宣帝的不满。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七月,霍氏密议谋反,结果阴谋败露,被宣帝灭三族。至此富贵至极的霍氏家族覆灭了。

西域都护府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行使对西域的全面管理。这一年九月,匈奴日逐王率其众投朝,骑都尉郑吉率西域诸国5万人迎之。封日逐王为归德侯。郑吉在西域,破车师归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号称都护。郑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置都护府,督察乌孙、康居等36国,使汉朝的号令更好地在西域得到执行。

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便改变了对匈奴的政策,展开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争。匈奴在汉朝的重击下,希望停止战争,重新建立和亲关系,武帝同意和亲,但条件是匈奴必须嫁女、称臣、纳贡。匈奴无法接受,汉匈关系没有什么进展。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由于有霍光等大臣辅助,国家渐渐强大起来。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内部争权夺利,国势渐渐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自治,互相攻打不休。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了,丢掉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后,决心跟汉朝和好。呼韩邪还亲自带着部下来见汉宣帝。

昭君出塞清

呼韩邪是第一个来中原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呼韩邪临行时,与汉朝使者订立了此后“汉朝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代代不相侵犯”的友好盟约。

公元前49年,汉宣帝死去,汉元帝即位。呼韩邪第三次到长安,提出愿意做汉家的女婿,结为亲戚,加强汉匈友好。汉朝经历了近百年的战火侵扰,也希望内外和平安宁。汉元帝答应了呼韩邪的要求,决定从后宫的宫女中挑选出合适的人选,嫁给单于。

后宫中有个叫王昭君的宫女,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有空谷幽兰般的姿色和才情。元帝时,昭君正值青春年华,因容貌秀丽、聪慧可人、琴棋书画俱精而被选入宫。汉宫中宫女众多,元帝便让画工为宫女画像,自己凭像选人。宫女于是无不巴结、贿赂画工。昭君拒绝贿赂画工,她不相信自己的美丽会因为画工的笔而被埋没,但贪婪的画工把她画得平平庸庸,致使艳如桃李的她在后宫呆了10年之久。而匈奴单于向汉朝求婚给了昭君一个机会,她自愿前往匈奴。在临别大会上,昭君服饰华丽、容貌丰美,呼韩邪无限喜欢。元帝则惊叹后宫藏有如此惊艳绝伦的美女,想挽留住昭君,可是君无戏言,只有眼睁睁地忍痛割爱。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又是高兴又是感激。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王昭君离开了长安,千里迢迢地来到了匈奴单于的领地。

到了匈奴后,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王后),意思是说王昭君嫁给匈奴,会带来和平安宁。呼韩邪单于娶了王昭君很满意,他上书向汉元帝表示愿意为汉朝守卫边疆,让汉天子和百姓永享和平、幸福。

大事记

公元1年,汉平帝即位,王莽的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王莽掌握朝廷实权。

王昭君出塞的时候带去很多礼物,她在塞外同匈奴人民和睦相处,爱护百姓,教给当地妇女织布、缝衣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人民的爱戴。

王昭君在匈奴生一子,取名伊屠智牙师,长大后被封为右日逐王。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依匈奴风俗,昭君下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单于与大阏氏之子),又生二女。

昭君出塞后,匈奴与汉朝得以长期和睦相处,汉匈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有所沟通并相互发展,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为了让人们记住王昭君的功勋,元帝下诏将昭君出塞这一年改元竟宁。

大事记

公元6年,王莽立孺子婴为皇太子,自称“假皇帝”。

大事记

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王昭君离开长安不久,汉元帝就死去了。他的儿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他当了皇帝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被外戚掌握了。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8个兄弟,除了一个死去的以外,其他人都封了侯。其中要数王凤的地位最显赫,他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王凤掌了大权,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只有一个侄儿王莽与众不同,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中,王莽是最好的一个。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先后接替他的职位,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名前来投奔他。

汉成帝死后,在10年之内,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登基时才9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做主。很多大臣都吹捧王莽,说他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

《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该书是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多达48万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使王莽的威望越来越高。

渐渐长大的汉平帝越来越觉得王莽的行为可怕、可恨,免不了背地里说些抱怨的话,这些话被传到了王莽的耳中。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过生日,王莽借机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想到王莽胆敢做出这种事,接过来喝了。

没过几天,汉平帝就得了重病,死去了。王莽假惺惺地哭了一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14岁,没有儿子,于是由王莽摄政,第二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只有两岁的刘婴(宣帝玄孙)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篡汉自立作准备。居摄三年(公元8年),梓潼(今属四川)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假说是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

王莽自立为帝后,为了巩固政权,在全国实行改革,推行新制。

从居摄二年(公元7年)到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先后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居摄二年(公元前7年),他下令铸造大钱、契刀、错刀,与汉五铢钱共为四品,一齐流通于市。两年后,又改币制,将错刀、契刀、五铢钱废除,另铸一铢小钱和十二铢大钱并行。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三改币制,把货币总称“宝货”,分为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布货,总称“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天凤元年(公元14年),四改币制,又实行金、银、龟、贝等货币,废除大、小钱,改行货布、货泉二品。

大事记

公元17年,新市(今属湖北)人王匡率饥民起义,据绿林山,后称“绿林军”。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下令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奴婢改名为私属,都不能自由买卖。还规定一家男子不超过8人而种田数额超过一井(九百亩)的,应把多出来的田分给九族乡邻中没有田或少田的人;本身无土地的亦按一夫一妇授田百亩的制度授予田地。

同年,王莽下令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颁行天下,作为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标准。

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诏令在全国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筦法。政府在长安、洛阳等大城市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工商业经营和市场物价,收取工商税。赊贷规定由政府办理,年利息为十分之一。五均赊贷和政府经营的盐、铁、酒、铸钱及收山泽税,合称为“六筦”。

大事记

公元18年,琅邪人樊崇起义于莒(今山东莒县),后称“赤眉军”。

除此以外,王莽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名、官制、郡县地名、行政区划,也多次改变。

王莽大规模的改革,并没有起到维护新莽政权的作用,相反,改制后的结果触及到大地主商人的利益,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制度本身的弊病,也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因此很快导致了王莽政权的覆灭。

公元17年,荆州发生饥荒,老百姓到沼泽地区挖野荸荠充饥,野荸荠越挖越少,便引起了争斗。新市(今属湖北)有两个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出来调解,受到农民的拥护。王匡、王凤就把这批饥民组织起来举行起义。南阳人马武、颍川人王常、成丹等率众参加。他们的根据地在绿林山中,故称为“绿林军”。

地皇二年(公元21年),绿林军在云杜(今湖北河沔)击败荆州两万官军,乘胜占取竟陵(今湖北钟祥)、安陆(今湖北安陆)等地,起义队伍日益增大。

玉虎队全出图版画

这是一幅表现王莽年间,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军传奇故事的版画。

王莽派了两万官兵去围剿绿林军,被绿林军打得溃不成军。投奔绿林山的穷人越来越多,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5万多人。

这时候,另一个起义领袖樊崇带领几百个人占领了泰山。不到一年工夫,就发展到1万多人,在青州和徐州之间来往打击官府、地主。

樊崇的起义军纪律严明,规定谁杀死老百姓就处死谁,谁伤害老百姓就要受惩罚。这样一来,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

大事记

公元23年,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刘秀于昆阳大战中取得胜利。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师王匡(和绿林军中的王匡是两个人)和将军廉丹率领10万大军去镇压樊崇起义军。樊崇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叫他的部下把自己的眉毛涂成红色,作为识别的记号。这样,人们都称樊崇的起义军为“赤眉军”。

赤眉军于成昌与王莽10万军队展开激战。少不更事的王匡根本没有作战能力,两军刚一交锋就败下阵来。见太师夺路而逃,部下也纷纷调转马头,紧随其后的廉丹部队也被冲散了。廉丹眼看败局已定,无力回天,便将帅印交予王匡,最后战死。

成昌一役,是赤眉军与王莽军队的第一次大交锋,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南阳一带的反莽运动已经兴起,王莽只能龟缩在洛阳一带防守、再也无力出重兵与赤眉军决战了。

大事记

公元25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投降,更始政权灭亡。

成昌大捷后,赤眉军乘胜向西发展,人数已多达10万人。

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分别在南方和东方打败王莽军的消息一传开,其他地方的农民也纷纷起义。另外,还有一批没落的贵族和地主、豪强也乘机起兵造反。

南阳郡舂陵乡(今湖南宁远北)的汉宗室刘、刘秀两人,怨恨王莽废除汉朝宗室的封号、不许刘姓人做官的做法,发动族人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乡起兵。他们和绿林军三路人马联合起来,接连打败了王莽的几名大将,声势越来越强大。

绿林军将士们认为人马多了,必须推选出一个负责统一指挥的首领,这样才能统一号令。一些贵族地主出身的将军,利用当时有些人的正统观念,主张找一个姓刘的人当首领,这样才能符合人心。

于是,舂陵兵推举刘

,可是其他各路的将领都不同意。经过商议,众人立了破落的贵族刘玄做皇帝。

公元23年,刘玄正式做了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所以刘玄又称更始帝。更始帝拜王匡、王凤为上公,刘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又封了其他的将领。从此,绿林军又称为汉军。

刘秀起兵

公元22年,南阳的豪族刘、刘秀兄弟为了恢复汉室,率领七八千人发动起义。后来他们与绿林军联合作战,屡次大败王莽军,更始帝刘玄怕刘功高震主,就找个借口把他杀了。公元23年,更始帝迁都洛阳,刘秀被派到河北,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两年后,刘秀统一了河北,正式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

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顿时感到坐立不安。后来又听说起义军打下了昆阳(今河南叶县),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立即派大将王寻、王邑率领43万兵马,从洛阳出发,直奔昆阳。

驻守在昆阳的起义军只有八九千人。有些起义军看见王莽的军队人马众多,担心抵抗不住,主张放弃昆阳,退到原来的据点去。刘秀对大家说:“现在我们兵马和粮草都很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全靠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战胜敌人;如果放弃昆阳,起义军各部也会被敌军各个击破,那就什么都完了。”

大家认为刘秀说得有道理,可是王莽军兵力实在太强大,死守在昆阳终究不是个办法。于是派刘秀带一支人马突围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调救兵。当天晚上,刘秀带着12个勇士,骑着快马,趁黑夜偷偷出了昆阳城。王莽军没有防备,刘秀等人就冲出了重围。

王莽军不久将昆阳围得水泄不通。大将严尤向王邑进言:“昆阳虽小,但易守难攻。敌人主力在宛城,我们不如绕过昆阳赶往宛城寻歼其主力,到那时昆阳敌人受震动,城可不战而下。”但王邑拒绝说:“非也非也!我军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岂不快哉?”于是陈营百余座,挖地道,造云车,猛攻昆阳不已。王凤、王常率全城军民顽强抵挡,多次挫败敌人的进攻,敌军消耗很大。

严尤见昆阳久攻不下,再次向王邑进言:“围城应该网开一面,使城中一部分守军逃出至宛城,散布兵危消息,以使敌人情绪消沉,军心动摇,其士气低落下来后,城必可破!”但又为刚愎自用的王邑拒绝,他认为不久昆阳就会告破。

刘秀到了定陵,把定陵和郾城的人马全部带到昆阳去解围。但是有些起义军将领舍不得丢掉得到的财产,不愿去昆阳。后来,刘秀说服了众人,带着全部人马赶赴昆阳。到了昆阳,刘秀见昆阳仍未失守,而莽军队形不整,显得士气低落,疲惫不堪,心下大喜。他立即投入战斗,他亲率1000轻骑为前锋,冲到王邑军阵前挑战。王邑以其人少不足畏惧,就派了3000人迎战。刘秀急忙挥军疾冲猛杀,转眼间莽军百余人被砍死,剩下的败退回去了。初战告捷,城内城外的起义军士气都为之一振,斗志立时高涨了许多。

光武帝涉水图明仇英

刘秀为了更进一步振奋士气,同时动摇敌人军心,便假造宛城已为起义军攻克的战报,用箭射入昆阳城中;又故意遗失战报,让王莽军拾去传播。这一消息顿时一传十,十传百,城内军民守城意志更加昂扬,而城外莽军情绪则更加沮丧。胜利的天平已开始向起义军这边倾斜了。刘秀见效果已经达到,便精选勇士3000人迂回到敌军侧后偷渡昆水,而后猛攻王邑大本营。

此时,王邑仍不把刘秀放在眼里,他担心州郡兵主动出击会失去控制,就令他们守营勿动;自己和王寻率万人迎战刘秀的3000义勇。然而王邑的轻敌应战怎奈得住刘秀部署严密的进攻?万余兵马很快被冲得阵势大乱,而州郡兵诸将却因王邑有令不得擅自出兵,谁也不敢去救援。于是王邑所部大溃,王寻也被杀死。王莽军余部见主帅都溃退了,也纷纷逃命。刘秀乘势掩杀,城中王凤、王常见王莽军崩溃,即从城内杀出,与刘秀部内外夹攻王邑。王邑军互相践踏,死伤无数,狼狈向洛阳方向逃去。昆阳大战消灭了王莽主力的消息传到各地,百姓纷纷起来响应起义军。

更始帝派大将申屠建、李松率领起义军乘胜向长安进攻。王莽集团内部一片混乱。王莽的心腹刘歆、王涉和董忠等准备发动政变,清除王莽。事情败露后,刘歆自杀,董忠被诛。大臣内叛,军事外破,王莽开始陷入完全被动的局面。起义军则趁机大举进攻:王匡率兵直捣洛阳;李松、申屠健等进逼武关。各地也都纷纷响应,杀掉他们的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诏命。王莽仍在负隅顽抗,招集囚徒为兵,企图阻挡起义军。但囚徒兵很快背叛王莽,掘王莽祖坟,烧王莽祖庙。析县人邓晔、于匡也支持起义军,迫使析县宰和武关都尉投降,攻杀王莽军右队大夫。王莽走投无路,便带领群臣到南郊哭天,祈求苍天保佑。但王莽越哭,起义军越近,长安很快便被起义军包围得严严实实。九月,起义军占据长安,长安人张鱼、朱弟率众起义响应,冲入宫廷,将宫室焚毁。王莽抱头鼠窜,逃到未央宫中的渐台,妄图借台周围的池水将起义军阻挡,但起义军已经把宫室团团围住,一时乱箭四射,不久就攻占了渐台。王莽已毫无退路,被商人杜吴所杀。起义军将王莽的头传到南阳,挂在南阳市示众,“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大事记

公元25年,刘秀假托谶纬之术,在鄗称帝,后来定都洛阳,他所建立的朝代被称为东汉。

王莽新朝共历经15年,在礼义、职官、货币、土地、税贷等方面多次进行改制,导致了经济混乱,社会矛盾激化,最后终于葬送在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中。

激荡岁月:1976年的中国杨家将三国说说三国之名将风云副队十级社恐!抠地破案两不误如懿传:我成了进卫的头号CP粉她,夜场野玫瑰,疯批大佬撩红眼红楼之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