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之恨——齐桓公姜小白的生前身后事(1/1)
齐国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的封地(山东北部),向来为东方大国。 公元前686年,著名的齐桓公姜小白即位,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
管仲执政后认为,齐国要想强盛,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大关键。于是他发布了三条政令,第一、全国实行城乡统筹规划,让百姓各安其地,各守其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使大家都变成忠于革命工作的螺丝钉;第二,扩大兵源,实行寓兵于农,兵民合一的政策,这样一来,别看齐国田间地头上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其实人家都是身怀绝技的特种战士;第三,靠海吃海,鼓励发展制盐业,向各诸侯国出口精盐,不但赚取了大量外汇,而且谁要不老实,就对谁进行精盐禁运,直到把他嘴里淡出个鸟来求饶为止。这样随着以上诸条政策的提出和落实,齐国的国力就像是孕妇的肚子一样,一天天的膨胀了起来。
齐桓公就是凭借着管仲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未来的四十年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早期威名素著的一代霸主。
可惜的是,功成名就的桓公到了晚年,开始贪图起享受来,这时候他最宠爱的,已经不是栋梁之才管仲,而是三个具有拍马屁高级职称的阿谀谄媚之臣——易牙、开方、竖刁。他们三人投其所好,每天把桓公哄的是心花怒放,喜笑颜开。
公元前645年,成就齐国霸业的灵魂人物管仲病重,齐桓公亲自去探望,并询问后事。桓公沉痛的对瘦骨嶙峋的管仲说:“仲父啊,你可要多吃饭,现在可不是节约粮食的时候啊。”管仲咳嗽几声,没好气的说:“我都快死了,什么也吃不下。”桓公说:“要不叫咱们的宫廷金牌厨师易牙给你做点好吃的?”管仲听了忽然来了精神,说道:“国君啊,易牙这个人你可要当心。”桓公说:“这个人的忠心我知道,他厨艺高超,而且为了改善我的口味,都把自己儿子杀了做成肉羹孝敬我,真是德才兼备的绝世好功臣啊。”管仲不以为然的说道:“一个人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残杀,他又怎么会真正的爱您呢。”
桓公想了一会,说道:“那开方肯定是忠臣,他为了我,连父母死了都不奔丧,笑嘻嘻的留在宫里给我端屎端尿,伺候的无微不至。” 管仲摇摇头,说道:“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他又怎么会真正的爱您呢。”
桓公又列举道:“这样看来,竖刁肯定是忠臣,他把自己给阉割了,放弃了上天赋予的神圣的繁殖事业,只是为了专心照顾我。” 管仲继续泼凉水道:“这个人更狠,他连自己的小弟弟都不爱护,又怎么会真正的爱您呢。”
管仲病中说的那些真知灼见,被桓公当作梦呓胡话丢到了脑后。就在那一年,管仲挥手和齐国人民拜拜了,齐桓公任用易牙、开方、竖刁执掌国政。三人有了权力之后凶相毕露,大肆排斥异己,结党营私,不几年就把齐国搞得乌烟瘴气,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三人看机会到了,便以加强治安为名,把桓公用高墙圈禁起来,挂上了“寡人病中,请勿打扰”的大木牌子,然后他们便开始在外面各自拥立桓公的儿子们互相攻杀起来。
齐桓公病中迷迷糊糊的醒来,发现宫殿的安保措施一夜之间升了规格,不但大门被封死,连窗户都堵住了。桓公正纳闷的时候,发现一个宫女笨拙的翻墙进入了宫殿,来到了自己的跟前。桓公吃力的对宫女说道:“有吃的吗?”宫女答道:“我弄不来。”桓公又问:“有喝的吗?”宫女还是答道:“我弄不来。”单调的回答使一代霸主终于生气了,桓公以最后的气势大声诘问:“这是怎么回事?”宫女如实的把情况告诉了他。桓公知道真相后痛哭流涕,悔不当初。几天后,他活活的饿死在了床上,那名宫女也以身殉主,以头触墙自杀而亡。桓公饿死后,无人理睬的尸首成了蛆虫的乐园。齐国的霸业从此也像他的遗体一样不可救药的衰败下去,终春秋之世,再也没有重塑全盛时期的辉煌。
齐桓公在历史上一直以知人善任而著称,他手下的管仲、鲍叔牙、宁戚等俱是国家栋梁。不过他到了晚年,竟然不听忠言,不辨忠奸,一意孤行的任用奸邪,前后判若两人,实在令人扼腕叹息。相传桓公死时,衣袖蒙脸,想必也是心中悔恨,无颜见管仲于地下了。齐桓公的教训表明,一个人只有保住了晚节,才能算是圆满的人生。
本文史料来源于《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
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適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適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蛆出于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