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春秋:争霸300年 > 拾玖 赵氏神剧

拾玖 赵氏神剧(1/1)

1755年,法国凡尔赛宫内的宫廷剧场正在上演一出叫《中国孤儿》的戏剧,编剧正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

国王路易十五与法国贵族们,被这出戏剧深深地吸引。观众们被剧中人物的侠义情怀所震撼,有的人还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从此,戏剧《中国孤儿》一炮打响,成为西方戏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演出剧目,也成为当时中国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

伏尔泰没来过中国,当时能来中国的除了商人,就是传福音的传教士。伏尔泰创作的戏剧《中国孤儿》的蓝本,就是法国传教士带回去的中国经典戏剧《赵氏孤儿》。

戏剧《赵氏孤儿》的故事来源于《史记》,所以司马迁才是第一创作者。我们来看看《史记·赵世家》是怎么讲述《赵氏孤儿》故事的:

赵盾死后,他的儿子赵朔继承了赵氏族长的位子。晋景公看赵朔这小伙子才华横溢,一表人才,就把晋国的公主赵庄姬嫁给了他。

晋国朝中有个大奸臣叫屠岸贾,特别善于对国君阿谀奉承,晋灵公死的时候,他被赵盾贬职。赵盾死后,到了晋景公在位的第三年,屠岸贾再次被起用,担任司寇(国家最高法官)。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奸臣屠岸贾恨死了赵氏家族,天天都在筹划如何将老赵家彻底消灭掉。为了能将罪恶计划付诸实施,他使出老办法,对晋景公溜须拍马,把晋景公哄得很开心。获得晋景公的信任后,屠岸贾利用司寇的身份,向晋景公进行普法宣传。

屠岸贾:“国君,当年赵盾弑杀灵公,这是滔天大罪,若不加以严惩,以后必有人效仿,国家迟早要出乱子的。”

晋景公:“你说得很有道理。”

屠岸贾:“灵公当时被弑杀,赵盾虽然不在现场,但他是叛乱的领袖。做臣子的弑杀国君,赵氏的家族子孙却还在朝中做官,定是一股黑恶势力。不能让罪犯一家逍遥法外,请国君诛杀赵氏!”

听完屠岸贾的普法教育,晋景公觉得必须对朝堂“扫黑除恶”,不能再让类似事件继续上演,必须以儆效尤:“就依你所言,诛杀赵氏!”

韩厥听说屠岸贾奉国君之命要诛杀赵氏,立刻向好友赵朔告知此事。

赵朔听后却不肯逃跑,他认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赵朔对韩厥说:“有你在,我们赵家香火就不会断绝。所以我死而无憾!”

于是,韩厥听完,假装有病,足不出户。

很快,屠岸贾率领大军突袭赵家府邸下宫。族长赵朔和自己的三个叔叔赵括、赵同、赵婴齐全被杀死,赵氏惨遭灭族,封地被晋景公剥夺。屠岸贾对赵家毁灭性的打击,史称“下宫之难”。

当赵家被屠岸贾当作黑恶势力一网打尽时,有一条漏网之鱼逃了出来。这条鱼可不一般,她正是赵庄姬。此时赵庄姬身怀六甲,马上就要生了,她逃到弟弟晋景公的王宫内,躲藏了起来。

赵家虽灭,却有两个死党活在人间,一位是赵家的门客公孙杵臼,另一位是赵朔的朋友程婴。公孙杵臼受到赵家太多的恩惠,赵家遭此大难,他打算自杀殉葬。

公孙杵臼找到了程婴,劈头盖脸就问:“你怎么还不死啊?我打算马上自杀,为赵氏殉葬!”

换一般人被这样问,肯定要暴跳如雷,程婴却没有生气。这并不是因为他涵养高,而是他知道赵庄姬即将临盆的好消息。

程婴说:“赵朔的妻子即将生产,如果生下来是男孩,那我就好好奉养这孩子。如果生的是女孩,赵家断了香火,那我就去死!”

过了没多久,赵庄姬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小孩取名叫赵武。

屠岸贾听说赵庄姬在宫内生了个男孩,为了斩草除根,亲自率兵闯入宫中,搜查男婴。

赵庄姬把儿子放在裙子里,并对孩子说:“如果赵家要绝嗣,那就让孩子大声哭吧;如果赵家能躲过一劫,你就不要哭。”当士兵搜查时,孩子真的没哭。

听说此事的程婴却急了,他找到公孙杵臼,商议以后怎么办:“虽然屠岸贾这次没有搜查到,万一下次搜查到,怎么办?”

公孙杵臼说:“扶立幼主和去死,哪件事简单?”

又是关于死亡的问题,这让程婴很无语。报答赵家有很多种方法,为啥老要死呢?看着眼前这位毅然决然的义士,程婴内心既赞叹,又无奈。赞叹的是,公孙杵臼就是顶天立地的义士;无奈的是,无论自己怎么回答,公孙杵臼都会选择以死报答赵家。

程婴最后回答:“扶立幼主难,去死简单!”

公孙杵臼要的就是这句话,他说:“赵家对你不薄,困难的事你去做吧。你去扶立幼主,让我去死。”说完他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程婴,程婴同意了。

两人从别人手里买了一个婴儿,给这个婴儿包上贵族用的小被子,然后公孙杵臼抱着这个小婴儿躲进深山里。

而程婴假装是赵家的叛徒,向屠岸贾告密,声称只要屠岸贾给他千金,他就告诉屠岸贾赵氏孤儿藏在哪里。

屠岸贾付款后,程婴带着士兵进山找到公孙杵臼。公孙杵臼看到程婴带着屠岸贾的士兵来了,就开始表演。他大骂程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而他宁愿自己死,也不愿让赵氏孤儿去死。士兵也不多废话,直接就杀了公孙杵臼与婴儿。

而真正的赵氏孤儿早已被程婴从宫里接了出来,程婴带着孩子隐居在深山里。

下宫之难结束后十五年,晋景公生病了,总是治不好,于是他就找人来占卜。占卜的结果显示:“因为赵氏当年冤屈太重,只有复立赵氏,国君的病才能好。”

晋景公心想:“可能是当年把赵氏灭族这件事做得太过分了,所以自己遭受了老天爷的诅咒。自己的治病良药是赵家人。”

这时韩厥说话了:“赵氏还有一个孤儿在世,这个孩子叫赵武,正是您的姐姐所生!”

晋景公为了病情早日好转,要求马上复立赵氏,于是韩厥让程婴带着赵武进宫。

为了试探朝中大臣对复立赵氏的态度,有一次,群臣来探望晋景公病情时,晋景公故意让赵武出现,并对大家说,这是赵氏的子孙。

群臣看到赵武,对国君的意思立马心领神会,集体表示赞成赵氏复立。

在赵武拜谢群臣后,朝堂上的大臣们就带着赵武去屠岸贾家复仇。

到了赵武二十岁的时候,晋景公为他举行了加冠礼。这时,程婴来了。他不是向赵武表示祝贺的,而是来道别的:“当年赵氏惨遭灭族,我的好友赵朔被杀。为了救你,公孙杵臼也牺牲了,如今只剩我一个人苟活在人间。现在你已成人,我的使命完成了,是我去黄泉与他们见面的时候了。”

无论赵武如何苦劝,程婴依旧要赴死。

年轻的赵武内心无比悲痛,程婴与他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程婴却如父如母地抚养着他,看着世界上最亲的人要离自己而去,赵武发出了哀号。

任何人都阻止不了一心赴死的人。程婴自杀后,赵武为他守孝三年。

《史记》里的故事讲完了,“赵氏孤儿”的故事却并未就此结束。程婴和公孙杵臼取义成仁的壮举,成为后世道德的楷模。很多伟大的人物在死后都会被追授一些响亮的名号,而程婴和公孙杵臼一直到一千六百年后的宋朝又被追封。

宋朝皇室姓赵,因此自认为是赵氏孤儿的后人。宋朝皇帝对于老祖宗的两位恩人,那是大封特封,分别封程婴为忠节成信侯,封公孙杵臼为通勇忠智侯。后来宋朝皇帝觉得封侯还是太低了,直接封公,并且名字又长又霸气,封程婴为忠翼强济孚佑广利公,封公孙杵臼为忠果英略孚应博济公。如果程婴和公孙杵臼姓赵的话,没准宋朝皇帝直接给他俩封王了。在宋朝,程婴和公孙杵臼成为感动大宋的著名人物,上至朝廷大员,下到黎民百姓,都把他俩当作学习榜样。

到了元代,由于戏剧行业发达,《赵氏孤儿》这么好的素材肯定要继续改编。编剧在改编悲剧情节时,总喜欢把主人公往死里虐,让他越惨越好,这样剧情才更好看。编剧把程婴买来的婴儿改成程婴自己的儿子,让他为了救赵氏孤儿,亲自献出自己的儿子,并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杀死!

通过元代文艺工作者的改编,《赵氏孤儿》登上了中国古代文艺的巅峰,成为中国四大悲剧之一。

讲完《赵氏孤儿》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笔者想对大家说的是:一个历史故事,剧情越是跌宕起伏,人物越是鲜活饱满,那它虚假的可能性就越高。

所以,《赵氏孤儿》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而只是一部“神剧”,大部分内容都是虚构的。

现实世界都是讲逻辑的,有因才有果,而“神剧”里只讲戏剧性。我们在这里做个简单的推敲。

神奇之处一:赵朔托孤给韩厥

韩厥告诉赵朔,屠岸贾要杀赵家。赵朔对韩厥说,有你在赵家香火就不会断绝。

神奇之处来了,春秋时可没有B超,赵朔怎么知道老婆生的就是儿子呢?万一生的是女儿呢?

神奇之处二:屠岸贾搜查王宫

赵庄姬躲入宫内,那是得到了晋景公的庇护,毕竟她是国君的亲人。屠岸贾竟然敢带兵入宫搜查,这是拿晋景公当空气啊?

晋景公在晋国历史上好歹也是有作为的国君,这样一个国君是不可能让一个臣子在自己的地盘上随意撒野的。

神奇之处三:韩厥得知赵家有后

晋景公生病,占卜结果说要复立赵家病才能好,韩厥立马就说赵家有后。

而下宫之难后,程婴躲了起来,生怕别人知道赵家还有后人。韩厥是怎么知道赵氏孤儿的存在,还能准确找到程婴的呢?

这些问题不是不能解答,但是当一条史料有如此多疑点时,它的可信度是很成问题的。

其实,《赵氏孤儿》就是被人编出来的“神剧”。

左丘明就是因为拿到赵国的史料,被严重忽悠,把赵国老祖宗奸雄赵盾描写成大忠臣,把晋灵公描写成荒淫无道的昏君。

忽悠只要一开始就不会结束,战国中前期的左丘明就这样被忽悠了。等战国结束,完整的赵国史料迷惑性更强,接着中招的就是“史圣”司马迁。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也需要参考资料。他担任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手里掌握着全国最全的文献资料。

司马迁写的《史记》主要有三大块内容,分别是讲述帝王的《本纪》,叙述王侯的《世家》和描写名人的《列传》。而《世家》里,《赵世家》是所有《世家》里文字量最多的。

司马迁在写《赵世家》的时候,一定用了赵国的史料。由于赵国遗留的史料最丰富,所以在《史记》里呈现得最翔实,而娱乐性也最高。

民国学者李景星先生对《史记·赵世家》有过精辟的概述:“通篇如长江大河,一波未平,一波复起。令览之者应接不暇,故不觉其长,用笔节节变化,有移步换形之妙。”

可见,赵国史官编写赵国史料是极其用心的,然而越是费尽心力去编写的史料,就越容易反映出史官背后赵国王室的心虚。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祖上杀过国君,更重要的是,让赵家灭族的下宫之难爆发的真正原因是赵家内部的性丑闻。

要不是赵武是个不世出的人才,赵家也不可能东山再起,更不可能在后来瓜分晋国。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不需要抽丝剥茧,因为《左传》明明白白写着来龙去脉,如果给这个真实的故事取个名字的话,就叫“赵氏性丑闻”。

不过,这场看似由性丑闻引发的灭族,其实是晋景公蓄谋已久的灭赵计划。

为了鼓励大夫不断进取,更好地争霸天下,公元前588年,晋景公将国内三军扩建为六军,打破了周天子给诸侯划定的军队编制。

虽然东迁洛邑后周王室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各个大国均未突破周天子定下的军队编制,直到晋景公扩建六军(周天子划定的军队编制为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任命十二卿,俨然把自己当作天子了,做出要号令天下的姿态。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内部也会有矛盾。这十二卿的任职名单里,藏着晋景公的小心思。

晋景公想打击赵、郤、栾组成的三家帮。其中,赵氏在国内实力雄厚,关系盘根错节,晋景公不敢轻易得罪赵氏,于是在十二卿里给了赵氏三个指标。而对于相对较弱的郤、栾两家,晋景公就打起了他们的主意。郤氏虽然有郤克担任中军将,但是也只有他一人入选十二卿,栾氏同样只有栾书一人入选。所以三家帮总共只有五个人的指标。

剩下的七个指标,被士氏和荀氏占了五个,这两家虽然势力没有赵、郤、栾三家大,但是晋景公着重提拔士、荀两家,目的就是借力打力,压制三家帮。

韩氏有两人入选十二卿。韩氏与赵氏关系很暧昧,但是韩氏善于见风使舵,风刮向哪边,他们就倒向哪边。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韩氏也是不敢公开支持赵氏的。

当晋景公期望士、荀两家处处给三家帮使坏时,却突然发现栾书竟然是三家帮里的异类。确切地说,栾书是一个忠君分子。

栾书虽然出身栾氏,但是心向国君,极其痛恨不尊重国君的人,坚决要与郤氏、栾氏划清界限。与其外部攻破,不如内部瓦解,于是晋景公就让栾书在三家帮内部斗争。

公元前587年,发生了一件令晋景公大喜的事,这就是是赵家内部爆出了通奸丑闻。通奸这种性丑闻,对于普通人来说顶多算是道德问题,但是对于政治人物来说,这就是会引发政治地震的丑闻。

赵家性丑闻,是叔叔赵婴齐与侄媳妇赵庄姬发生了奸情。

赵庄姬是赵朔的妻子。赵朔是个短命鬼,在邲之战后没多久就死了,不过死之前已经与赵庄姬生下赵武。历史上,赵武真正的出生时间要早于下宫之难。

赵庄姬在赵朔死后就搬到弟弟晋景公的王宫里住,那是相当孤独寂寞,只能和儿子赵武相依为命。寡妇门前是非多,就在这对孤儿寡母孤独寂寞的时候,叔叔赵婴齐经常跑到宫里给赵庄姬送温暖。一来二去,赵庄姬与赵婴齐就悄悄好上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宫内人多口杂,奸情迅速传了出去。晋景公可乐坏了,虽然女主角是他姐姐,但只要是能抹黑赵家的机会,他绝不会轻易放过。晋景公让栾书赶紧在全国宣传,栾书化身大喇叭,很快就让赵家性丑闻成为晋国头条新闻,成为晋国百姓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

赵婴齐不光被外人消遣,赵家内部也要拿他开刀,主刀人正是赵婴齐的亲兄弟赵同与赵括。

这两个人其实早就想动手了。邲之战的时候,赵婴齐提前在黄河岸边准备好逃跑用的渡船,结果竟然不告诉赵同与赵括。要不是楚庄王手下留情,赵同与赵括早就殉国了。

赵同与赵括决定将赵婴齐逐出家门。赵婴齐哀求这两位兄弟,说只要他没被赶走就说明赵家团结,否则栾书就会乘虚而入。但是赵同与赵括不听,赵婴齐被迫流亡齐国。

赵庄姬看到自己的情人被赶走后非常愤怒,但是她隐忍了下来,暗中寻找报仇的机会。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做出了一个天大的决定——迁都!

对于君王来说,迁都就是搬家。原来的都城住得好好的,忽然要搬家换房子,一般都是为了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晋景公住的地方绛都是老祖宗晋武公建的祖宅,可是从晋武公后,绛都不断上演骨肉相残、弑君夺权的命案,搞得祖宅变成了凶宅。

凶宅待久了,会使人感觉不精神,容易半夜做噩梦。更可怕的是,晋景公的邻居个个都不是善茬儿。很多大贵族在绛都里都有自己的府邸,如果他们想造反,在绛都的府邸就是他们的进攻基地。

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晋景公决定搬家到新田,新田因此又被称为新绛。

摆脱大贵族的束缚后,晋景公在新绛看着自己独门独院的新家,内心充满了喜悦。他要拿赵氏开刀,作为贺自己乔迁之喜的礼物。

公元前583年的周历六月,赵庄姬向晋景公实名举报:“赵同、赵括要起兵造反。”

赵庄姬自从赵朔死后,一直住在宫里,怎么可能知道赵家要造反的事?分明就是诬告。但是晋景公作为一国之君,对这一实名举报,立马优先处理。晋景公把栾书和郤锜(郤克的儿子,郤氏的族长)叫来,询问处理意见:“我姐姐向我实名举报赵同、赵括要起兵造反,你们俩怎么看?”

栾书心里明白,赵庄姬的举报是真是假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君要找个由头收拾赵家。国君招自己前来,就是让自己站队,看自己是站在国君这边,还是像祖先那样继续与赵家结盟。

“我也听闻赵氏有谋反的企图!”栾书斩钉截铁地说。

郤锜一听,这明显是要剿灭赵氏的节奏啊!他立马也向晋景公表示,听说赵氏有造反的企图。

于是晋景公派兵剿灭赵氏,大军浩浩荡荡杀向赵氏的府邸下宫。叱咤春秋时期四十余年的赵氏,瞬间灰飞烟灭。

赵氏虽然被灭,但是仍有两位幸免于难。

一位就是赵武,他母亲是晋景公的姐姐,他作为景公的外甥一直生活在宫里,从而平安躲过了下宫之难。

另一位是赵旃,赵旃的父亲就是曾亲手弑杀晋灵公的赵穿。赵旃是赵氏的小宗,和赵同、赵括大宗血缘关系不是很近。另外,赵旃一家的封地在邯郸,远离晋国政治核心。作为煞星的赵旃运气特别好,总能克死别人,自己却总是安然无恙,不受任何牵连。

就在下宫之难之后没多久,韩厥进宫求见晋景公。他虽然在下宫之难时保持中立,但是内心始终记得当年赵盾提拔他的恩情。韩厥此次入宫,就是请求晋景公复立赵氏。

韩厥说:“赵氏虽然有罪,但是赵武没有。《周书》说不要欺负孤儿寡母,我请求复立赵氏!”

晋景公听完觉得也有道理,毕竟他要剿灭的只是不听话的赵氏大宗,而赵武是自己的外甥,又在自己身边抚养,自然感情深厚。

于是,晋景公复立赵氏,让小朋友赵武担任赵氏族长,并把赵氏的土地还给了他。赵氏虽然复立,但实力大不如前。邯郸的赵氏小宗嘴上不说,但心里始终不服,内部不和的种子也就此埋下。

根据《左传》记载,下宫之难发生的真正时间是公元前583年,即晋景公在位第十六年,而不是《史记》所说的晋景公在位第三年。下宫之难中被诛杀的也只有赵同与赵括,赵朔早就病死,赵婴齐也逃亡齐国,赵武则一直在晋景公身边养得好好的。

《左传》是战国中前期写的,里面写下宫之难的内容也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司马迁在《史记》里写下宫之难时,为什么偏偏选用充满了戏剧性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呢?司马迁难道不知道所谓的“赵氏孤儿”是假的吗?

答案是,他知道这个故事是假的,仍然故意这么写。

中国人做事总喜欢讲“道”,写文章的时候讲究“文以载道”。因此,中国古代很多历史书籍,不光是记载历史,还承担着教育功能。对司马迁来说,如果写的文章没有教育意义,那还不如不写。

《史记》里经常出现“太史公曰”的一段话,就是司马迁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要评论主人公是好人还是坏人,做得正确与否,有什么教育意义。这和我们上思想品德课一样,老师讲完一个道德故事后,就会分析故事里的主人公具有什么优秀品德值得大家学习。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就像是把它当作德育教材来写。现在学校用的教材,都是根据教育部的课程标准编写的,而司马迁编写《史记》时也是有标准的,标准的制定人就是孔子。

司马迁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弟子,儒家的优秀毕业生,他在编写《史记》时,选取史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意思是以六艺作为判断历史真实性的依据,以孔子的言行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司马迁在写《史记》里的《赵世家》时,其实知晓《左传》虽然存在一些记载的错误,但是对于下宫之难的记载还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他在版本的选取上,仍然放弃了可信度较高的《左传》版本,而选择了曲折离奇的赵国史料版本。因为赵国史料版本里面的人物有血有肉,爱憎分明,完全够得上儒家核心价值观里的“仁义”二字。

换作你是司马迁,手里有两个版本的故事,一个版本尽是通奸、权谋、争权夺利,另一个版本满是积极向上、舍生取义的人物,为了传播正能量,你肯定也会选择后者。

故事虽然可能是假的,但是劝人向善,总归是好的。

讲到这里,《赵氏孤儿》的故事该结束了,但笔者还想提一下整个故事里最可怜的人——屠岸贾。

《赵氏孤儿》虽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是也有人物原型的,故事里的屠岸贾是真实存在的。屠岸贾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官员,始终是晋景公用来打击大贵族的工具,用完又随手就扔了。屠岸贾的角色设定,完全符合真实历史上国君利用平民官员的惯用手法。

我们怎么知道屠岸贾是平民出身呢?因为“屠岸贾”压根不是他的真名,而只是一个称呼,他其实是一个连姓氏名字都没留下的人。“屠岸”是指专门宰杀牲畜的人,“贾”是指卑微的小吏。“屠岸贾”的意思是,这个人原本是个屠夫,后来到政府当了一个小吏。

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被晋景公看中,一路平步青云当上了司寇一职。幸运吗?

不幸运。

屠岸贾在国君眼中只是一个打击贵族的工具而已,因为他在晋国朝堂无门无派,要在众多贵族的夹缝中求生存,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国君。所以屠岸贾这种人,只会对国君无比忠诚。

当晋景公打击赵氏时,一定是屠岸贾充当马前卒,替晋景公干杀人的脏活。而他替晋景公干的脏活越多,就越遭人恨。当哪天国君觉得屠岸贾没有用处时,也预示着他的死期到了。

《赵氏孤儿》故事的结尾,一群贵族把屠岸贾全家杀光,很有可能是真实发生的。贵族们实在太恨一个平民出身的人进入朝堂,太害怕自己手中的权力被平民夺走了。

难道屠岸贾不知道这样很危险吗?也许他知道,但是平民出身的他终究舍不得那一生的荣华富贵。

春秋是贵族社会,想进入国家政权体系里当官,最低也得是个士,平民几乎没有上升的通道。屠岸贾在春秋时代算是平民里的励志人物,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知道国君拿他当工具使,但是他认了。都说富贵如浮云,但是平凡落魄却是一辈子的事。一个人没有获得过功名利禄,何谈“放下”二字。

权倾朝野四十年的赵氏家族被搞定之后,世家大族在晋景公面前都吓得瑟瑟发抖。国内太平后,晋景公收回手中的权力,将六军十二卿改为四军八卿,同时将目光转向南方的楚国。他不想再与楚国死缠烂打,而是想走和平路线。

吾皇巴扎黑漫画大中华史宋氏三姐妹之间的恩怨纠葛穿越:从杀手夫妻到开国帝后老北京的传说桃源小村医欺我华夏军弱?反手南天门计划!夏商周(王朝风云)唐史并不如烟·第六部:元和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