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人言可畏(一)(1/1)
随着世家们不断的宴会,不断的夸赞自己家的后辈有多么的优秀。终于有人在自我催眠下信了自己的鬼话。他们进入了一种蜜汁自信的状态,开始口不择言,抱怨起汉灵帝不识贤才,以至于无数优秀的后辈报国无门。
这样一来,他们讨论的话题的性质可就变了。
本来只是关乎自家后辈的一件小事,好与不好都可以关起门来内部消化。
但是随着矛盾的升级,牵扯到了和皇帝相关的问题,这种话题可就是国家大事了。
最初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自己口嗨一下有没有什么影响。
直到这些过激的言论随着他们的嘴,传到了舞姬的耳朵中、传到了街边的小贩耳朵中,接着又传到了洛阳所有的百姓耳朵中。
局面终于控制不住了,诋毁汉灵帝的流言满天飞。
百姓们大多没有判断力,他们只知道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在哀叹当朝皇帝不公。
愚昧的群众们只会跟着舆论走,受到他们刚刚听到的消息影响,很多人都扼腕叹息,昏君无道。
整个洛阳陷入了十分消极的情绪中,一些商人借机宣扬洛阳即将大乱的言论,引导百姓囤积物资,一时间供不应求,洛阳物价瞬间爆炸。
连锁反应之下,群众们对汉灵帝偏见更加严重。
等汉灵帝察觉到这个情况的时候,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他气的又一次大摔特摔,砸碎了无数的珍贵物件,才平息心中的怒火。上一次生这么大的气还是在上次。
上一次无数人联名逼宫,让他解除党锢禁令,皇宫前跪了一片,他就杀了一片,这一次他依然想如法炮制。
本来汉灵帝是想直接派人在城中巡逻,但凡敢有私下议论的人,直接处死。
在这个时候,张让他们好像觉醒了良心一样,开始极力的劝阻汉灵帝。
这种大规模、无差别的杀戮命令,会激发出士兵的凶性。他们有可能为了利益或者一些私欲煽动刀兵,从而牵连无辜。最后一定会大规模的激起民愤。
张让他们阻止汉灵帝的时候,说是不想让更多的百姓受苦。其实也是担心洛阳百姓直接造反,推翻了汉灵帝,他们就没了靠山。毕竟前辈们的处境历历在目,他们可不想还没有消灭王甫等人,就要加入对方了。
几人手忙脚乱的安慰了汉灵帝半天,才使汉灵帝的情绪平稳下来。又分析了半天利害,才让汉灵帝思路转变到正常模式。
当务之急是立刻阻止流言的传播,降低流言的危害。
这帮太监们搞阴的,散播谣言有一手,但是平息谣言他们可就没干过了,因此他们的做法与,大多数人相同。就是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到处解释。
解释的内容也很苍白无力。就是一个劲的说他们并非不任用贤能。只不过选拔是有周期性的,如今还没有到选拔截止的时候,并未公布真正的名单。如果对方真的有才能一定会任用。
这种解释在百姓耳朵,中显得是那样的没有可信度。
因为所有人都喜欢听别人哪里不好,因此他们会选择性的接受信息。
再加上有先入为主的因素掺杂着以及洛阳乱局的衬托,除了少数理智的人,剩下的人依然相信是汉灵帝的锅,是因为他不愿任用贤能的问题导致了如今局面的产生。
解释的效果虽然一般,但是好歹抑制住了流言向外继续扩散的趋势,把影响控制在了洛阳城的范围内。
起初,刘辩也不是非常在意这件事情。可是当他的粉丝们加入了战局之后,局势就不一样了。
竟然有不少人开始打起了拥立新帝的口号。讨论着如何才能够把刘辩推上皇位。
这种消息虽然说还没有扩散开,但是他手下有不少人混迹在粉丝群体中,自然最先得到了第一手的情报。
王越知道兹事体大,于是匆匆进宫中来汇报。刘辩本来在张俭的监督下认真的练字。结果听到王越的汇报,笔都直接扔了起来,随之就冒出了一句国粹,“卧槽。”
奈何鄙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这个时候,刘辩发现自己学了那么多的文章,背了那么多诗词歌赋,竟然一下子全都想不起来,脑海中闪过的评价这群人的形容词,只剩下了一个“卧槽”。
“0.0这些人真是拥护我的吗?恐怕全都是小黑子吧!而且还是高级黑粉的那种,能直接置我于死地呀!”
“再说了,我才两岁唉。你们仁心吗?黑心老板雇佣童工都不要我这么小的。”
躺着也中枪的刘辩,终于坐不住了。
如果事情再激化下去,他没准真的会被迫造反。
哪怕这种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十万万分之一、百万万分之一,他也要将之扼杀在摇篮中。
因此,刘辩出手了。
尽管他以前没有玩过舆论战。但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很多理论上的东西他还是清楚的。
比如说对付这种舆论,首先就需要更加劲爆的消息来冲击他们。使得百姓们的视野中出现更有吸引力的东西。
有了这些消息之后,再去平息以前的谣言会变得更加的轻松。
然而,如何设计出更加劲爆的谣言呢?
面对这个问题,刘辩就有些捉鸡了。他又不是干这行的,当然,第一时间脑子里没货呀!
刘辩不禁感慨道:“手边的人还是少呀!”
如今,他身边的人基本都是正人君子。
适合参与这件事的只有:一个闷骚的千军(但是在修建监狱。)和一个猥琐的万马(但是在管理军队。)
他们都没有办法抽开身来帮自己运作这些谣言。而且这两个人性格上虽然够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文化又不够。也没有办法帮他想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