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辽.西夏.金(话说中国历史系列 4) > 辽朝

辽朝(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韩志远教授

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辽南国)是,中其国创历建史者上为以耶契律丹阿族保为机主。体建立的王朝,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民族。历史文献上有关契丹族的确实记载,始于北魏登国四年(389)。其主要活动地区是在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一带,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狩猎。该族不断地发展壮大,唐朝初年,契丹八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有兵四万,接受唐朝统辖。唐朝衰落后,契丹族不断向外扩张,俘掠外族人口,实力大增。后梁贞明二年(916),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内蒙古通辽八仙筒附近)称天皇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神册三年(918),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潢河以北正式建都城,称为皇都(后改称上京)。随后,降服甘州回鹘,攻灭渤海国。会同元年(947),辽太宗灭亡后晋,改国号大辽。统和元年(983),辽圣宗耶律隆绪曾改国号契丹。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又恢复大辽国号。

辽国共历九帝,前后凡210年。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辽国采用“因俗而治”的统治制度,其特点是根据不同地域,各民族不同的发展水平,而制定独特的统治制度。其内容包括有部族制、奴隶制、渤海制和汉族封建制,采用南、北两套官制进行管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百官志》)。“国制”是指契丹官制,统称北面官,汉制官职统称南面官。南、北面官的称谓,与契丹习俗有密切关系。“辽俗东向而尚左”,因此,辽朝皇帝的宫帐都坐西朝东,文武百官的牙帐(官署)分列宫帐两旁。辽朝尚左,皇帝的左面即北面官署。因此,北面官地位优于南面官。北、南两面官的区别还在于管理的范围不同。“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史·百官志》)。北面官主要管理北面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南面官主管南面从事农业经济的汉族等。北面官制是在契丹氏族部落制基础上发展来的一套官制。因此,北面官职多保留部落联盟制的痕迹。如大于越府、北南大王院、北南宣徽院、大内惕隐司、大国舅司、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等机构。辽南面官制实际上是从中原王朝移植过来的制度。最初,辽太祖仿唐制在中央设立三省,但是当时还未完全具备后来南面官三省的职能。朝中另设汉儿司,主管汉人事务,官员为总知汉儿司事,由汉族大臣担任。辽朝得燕云十六州后,对中原制度进一步吸收,汉制逐渐完备。

辽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前期由于国力主要用于向外扩张,采取奴隶制的掠夺式经济,使辽初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对某些地区经济造成破坏。直到辽圣宗时期,辽朝的经济才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无疑是封建化改革的结果。辽朝统治者管理经济的办法与政治制度相同,也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由于这一方针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北方社会经济在这一时期处于上升阶段。从生产性质划分,辽代经济大体可划分为三大区域:渔猎区、牧区和农区。以渔猎为基本生产方式的是居住在潢河、土河之间的契丹族以及东北部女真等族;以畜牧业为基本生产方式的是北方草原各民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是南部地区的汉族以及东部渤海人。三个地区的社会组织形态被纳入一个统一的政体之内,加速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推动了辽代经济向高层次的发展。早已进入封建门坎的南部汉族地区经济,在辽代起主导作用,带动着北边地区,使牧区、渔猎区在不同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步伐向封建经济过渡。

辽国的文化发展及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历法、医学和建筑方面。辽国历法不仅吸收了中原汉族历法的优点,而且在许多方面体现了契丹民族特色。辽国的医学成就也很显著,其针灸、切脉诊法、妇产医科、尸体防腐等技术都具有较高水平。辽国名医直鲁古所著《针灸脉诀书》,在当时很有影响。辽代的建筑受唐代建筑的影响,并糅合契丹尚东之俗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辽代主要通行的文字是契丹文和汉文。

保大五年(1125),辽天祚帝被金军俘虏,辽亡。金天会九年(1131),原辽国大臣耶律大石在楚河流域重建国家,仍沿用辽国号,史称西辽。

时间:4世纪末~9世纪中

契丹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它源出于鲜卑,是鲜卑宇文部的一支。早在4世纪,中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契丹历史的记载。契丹人当时过着渔猎和畜牧的氏族部落生活,分散在潢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一带,即今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广大地区。

契丹的发展壮大

契丹人居住在帐篷里,居无定所,逐水草往来迁徙,过着游牧生活。从南北朝到隋朝,契丹先后受柔然、突厥等族的控制,但是他们同中原的汉族封建王朝,一直有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契丹各部以名马和毛皮奉献给中原王朝,通过朝贡,发生经济上的往来,为各部落的成长造成有利的条件。

在4世纪末的北魏时期,契丹就有8个部落,各部独立地进行生产活动,互不联系。到了隋初,北方的突厥奴隶主贵族,在东起幽州、西达河西一带的广大地区,不断地进行扰乱。隋朝发重兵打败突厥,突厥分裂为东西两个系统。东突厥仍然控制着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等广大地区。隋末唐初,东突厥奴隶主贵族在奴役契丹、奚、室韦等族的同时,还不断掠夺汉族人民为奴隶。出于自卫的需要,契丹各部逐渐在军事上联合在一起。唐初,契丹各部推举共同的军事首领,称为“夷离堇”。每遇战斗,就召集各部首领共同商议,协同作战。契丹族开始出现了部落联盟的组织。

鎏金龙纹马笼头饰·辽

在契丹早期墓葬中,常见以马为殉葬品。到了后来,出于对战马的爱惜,逐渐用马具来代替马殉葬。这幅马笼头饰,上饰行龙戏珠,纹饰精美。

契丹人引马图·辽·壁画

内蒙古昭盟敖汉旗出土,牵马者披髡发,执棍,棍上有铁环,着长袍,长毡靴,马扬后右蹄。右一人戴黑色帽,着长袍,长靴,尖头朝上,两足同时向左,似在移步,击长鼓而舞。整个画面构图丰富,形态逼真,技法娴熟,是研究辽代风俗、服饰和马具的珍贵资料。

7世纪唐太宗贞观年间,东突厥衰落下去,契丹摆脱了它的控制,转向南方的唐朝。这时,契丹八部开始组成新的部落联盟——大贺氏联盟。大贺氏联盟与唐朝建立了隶属关系。648年,唐朝在契丹人居住的地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叫做松漠都督府,以契丹部落联盟的首领窟哥为都督,并赐姓李,下设10个州,都用契丹各部落的首领担任各州的刺史。从此,契丹和中原汉族人民的关系也就更加密切。唐太宗又在奚人居住的地区,设置饶乐都督府,也任用奚族首领为都督。以上两个都督府,都受营州都督府节制。

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契丹族部落联盟有了较快的发展。契丹和唐朝之间,时常发生矛盾。唐朝曾派28将,率领大军袭击契丹,大败而归,说明契丹已有足够的力量保卫他们自己。但是契丹族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失活统率各部归附唐朝。当时唐朝的国势强大,北边突厥的势力日益衰落。唐玄宗依照先例,封失活为松漠都督。开元五年(717),失活到长安朝见唐玄宗,唐朝把永乐公主嫁给失活。这说明唐朝积极地要同契丹和好相处,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这就大大有利于契丹族和汉族友好关系的发展。开元十八年(730),大贺联盟的首领邵固被杀,联盟瓦解。百余年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先祖雅里重建部落联盟,首领从遥辇氏中产生,故称遥辇氏联盟。

契丹迭剌部的兴起

在契丹族的发展史上,虽然长时期地受到突厥和后来回纥的统治,但与南方中原地区的联系始终没有间断。安史之乱以后,从757年~839年的80多年中间,契丹首领经常到唐朝来“朝贡”,这就是契丹和汉族保持经济和政治联系的一种形式。一直到840年回纥汗国被推翻之后,契丹部落联盟才重新归附于唐朝。此后的60年间,契丹族由于摆脱了回纥的统治,使他们在与中原联系的不断加强中,得到较为顺利的发展。唐末,由于中原地区的封建割据斗争,北方汉族军民为了逃避战乱,成群结队移居到契丹人生活的地区,每次迁移,多达几千人。汉人把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带到北方和东北边疆,与契丹人民共同进行艰苦的生产劳动。到了契丹迭剌部耶律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担任夷离堇时,已经开始“教民稼穑,善畜牧,国以殷富”。契丹人民除了畜牧以外,已从事农业生产。匀德实的儿子撒剌的担任夷离堇时,契丹人民已学会冶铁,铸造铁器。撒剌的的兄弟述澜,引导契丹人民栽种桑麻,从事纺织;并修造房舍,建筑城邑。这些情况表明,在耶律阿保机的祖父和父亲一辈,契丹人民在生产方面,不但开始有农业,还有冶铁和纺织等手工业,有房舍和城寨。契丹社会从4世纪到10世纪初,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才从氏族制进入奴隶占有制,使契丹社会有了新的飞跃。

鹿纹鎏金银座 ·辽

契丹早期墓葬中,以杀马殉葬为多。为了保护战马,辽圣宗下诏禁止,契丹贵族逐渐以马具代替杀马殉葬。赤峰市大营子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该墓出土马具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华丽精美的程度,都是极其罕见的。

鸣镝·辽

据《史记》记载,鸣镝为匈奴冒顿单于发明。鸣镝就是响箭,它射出时箭头能发出响声,具有攻击和报警的作用。

唐末五代时期,勤劳的契丹族人民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强大起来了。契丹八部之一的迭剌部接近中原地区,汉族人民流入契丹地区的,多数也是进入迭剌部,使迭剌部成为契丹部落联盟中生产最先进的一部。9世纪时,契丹各部还在氏族制阶段,迭剌部已经出现阶级分化。加上汉族的影响,使迭剌部最先产生奴隶占有制。

正是在这个历史大变动时期,迭剌部造就了一位英雄人物,名叫耶律阿保机。他于872年出生在迭剌部属下的耶律氏,是撒剌的的儿子。当时迭剌部是契丹部落联盟中最强大的一部。

延伸

契丹的部族

契丹人的始祖奇首可汗共有八子,形成了契丹的古八部,它们分别是: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 部、黎部和吐六于部。到了隋代,随着契丹部族的发展壮大,分为十部。唐太宗时,形成了大贺氏八部,分别为:达稽部、纥便部、独活部、芬问部、突便部、芮奚部、坠斤部和伏部。唐开元、天宝年间,大贺氏开始衰微,遥辇氏登上了契丹的舞台,逐渐形成了遥辇氏八部:旦利皆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纳会鸡部、集解部和奚部。到辽太祖时,契丹实有部族十八部: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品部、楮特部、无隗部、涅剌部、突率不部、突举部、奚王府六部无帐分、突吕不室韦部、涅剌拿古部、迭剌迭达部、乙室奥隗部、楮特奥隗部、品达鲁虢部、乌古涅剌部和图鲁部。到了辽圣宗时,其间部族的发展壮大到了顶峰,户口蕃息,共有三十部之多,分别为:撒里葛部、窈爪部、耨碗爪部、讹仆括部、特里特勉部、稍瓦部、曷术部、遥里部、德伯部、楚里部、奥里部、南克部、北克部、隗衍突厥部、奥衍突厥部等部。

时间:872~926

阿保机全名是耶律阿保机,也就是辽太祖,小名啜里只,汉名为亿。阿保机对于契丹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视为契丹族的民族英雄。他以超群的谋略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完成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统一,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少年勇将

阿保机被称为迭剌部耶律氏家族的英雄。在他出生时,契丹的贵族阶层正在为争夺联盟首领之位而打得不可开交。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被杀,父亲和叔叔伯伯们也逃离出去,躲了起来。祖母对于这时出生的阿保机非常喜爱,但又担心他被仇人加害,因此常将他藏在别处的帐内,不让他见外人。

阿保机长大成人后,身体魁梧健壮,胸怀大志,而且武功高强,《辽史》上说他“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他带领侍卫亲军曾多次立下战功,显露出过人的才干。

功绩卓著

在遥辇氏联盟后期,阿保机被推为迭剌部的夷离堇时,遥辇氏的最后一个可汗痕德堇也同时成为联盟的可汗。这时的阿保机只有30岁,手中掌握了联盟的军事大权,专门负责四处征战。这又为阿保机建立军功树立威信和权威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充分利用本部落的实力四处征伐,接连攻破室韦和奚人等部落,同时南下进攻掠夺汉族聚居地区,俘获一些汉人和大量的牲畜和粮食,使本部落的实力大增。阿保机的伯父被杀后,阿保机继承了伯父的于越(地位仅次于可汗,史称“总知军国事”,高于夷离堇,掌握联盟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的职位,独掌部落联盟的军政大权,地位仅次于可汗。到朱温灭唐建立后梁的那一年(907),阿保机也取代了遥辇氏,当上了联盟的可汗。

由于汉人谋士经常说,中原的帝王从来不改选,这使阿保机不再愿意遵从旧的制度,所以从他就任可汗之日起,阿保机就把目标瞄准了在契丹建立帝制。为此,他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内加强权力控制,二是对外进行扩张,进一步增强本部落的实力,树立更大的权威。

错金银铁矛·辽

矛长39厘米,宽6.2厘米。

高翅鎏金银冠·辽

在对内方面,阿保机首先建立了自己的侍卫亲军,即“腹心部”,从武力方面保护自己的权力,并派亲信族兄弟耶律曷鲁、妻族的萧敌鲁等人任侍卫亲军的首领。其次,为使自己取代遥辇氏做可汗的事实合法化,阿保机让本族成为第十帐,位于遥辇九可汗族人之后。阿保机还设立了专门管理皇族事务的宗正官,即惕隐,以稳定家族的内部团结。除了重用本族人之外,阿保机还重用妻子述律氏家族的人,因为他们对他的地位稳固起了很大作用。

为取得更多的财富,扩张势力,树立权威,阿保机积极地四处征讨。他连续出兵,先后征服了吐谷浑、室韦、乌古等部落,而且向南边的幽州和东边的辽东进攻。当上可汗的第二年,他率领40万军队大举南下,越过长城,掠夺河东等地,攻下九郡,俘获汉人九万五千多,还有无数的牛马牲畜。然后他又出兵讨伐女真,俘其300户。阿保机还曾领兵七万与李克用在云州(今山西大同)会盟,和李克用互换战袍和战马,并互赠马匹、金缯等物,结为兄弟,约好一同进攻幽州的刘仁恭。随后,阿保机又在讨伐刘仁恭时攻陷数州,尽掠其民而归。这些通过战争掠夺来的财物,被视为阿保机耶律家族的财产,因而其家族的经济实力大大超过了其他家族。

阿保机掠夺来的这些人中包括一些汉族知识分子,他们当中的代表如韩延徽、卢文进、韩知古等对阿保机的政权巩固,特别是对他称帝建立契丹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还帮助阿保机建立了各种政治制度,教他如何利用汉人从事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原帝王的世袭制度对阿保机吸引力很大,再加上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阿保机又升为于越,兼夷离堇,权势仅次于可汗,离他称帝建国只有一步之遥了。各部落对痕德堇非常不满,他平庸无能,治理无方,马被饿死,领兵出征经常失利,满足不了贵族们征战掠夺财富的欲望。相比之下阿保机就要强很多了。于是,阿保机利用这个大好时机,遵照合法的传统制度举行可汗的改选仪式,终于凭借自己的威望得到了可汗的宝座。此后,他继续领兵四处征伐,使契丹的领土扩张到现在中国长城以北的大部地区。

金链白玉竹节盒·辽

辽中京遗址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铁匠营乡。辽宋澶渊之盟后,契丹为便于与中原交往,遂利用北宋每年所纳岁币,征集燕云地区迁来的汉族工匠,在1007年兴筑规模宏大的陪都——中京大定府城。城址遗迹除东南角被老哈河冲毁外,部分城墙残高仍达4米。城址现存大塔、小塔、半截塔、石狮、龟趺等文物。

诸弟之乱

阿保机兄弟们的叛乱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在911年,这年的五月,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策划谋反,安端的妻子得知后就报告了阿保机。阿保机不忍心杀掉这些兄弟,就和他们登山杀牲对天盟誓,然后赦免了他们。兄弟们并没有领情,第二年,又在于越辖底的带领下,再次反叛。除了原来的几个人外,新任命的惕隐滑哥也参加了。这年的七月,阿保机征伐术不姑部,让剌葛领兵攻打平州(今河北卢龙)。到十月时,剌葛攻陷了平州,领兵阻挡阿保机的归路,想强迫他参加可汗的改选大会。阿保机没有硬拼,而是领兵南下,按照传统习惯赶在他们的前面举行了烧柴告天的仪式,即“燔柴礼”,再次任可汗。这样就证明他已经合法地连选连任,使众兄弟没有了反叛的根据。阿保机兵不血刃地平息了一场叛乱,体现了他超群的智谋。第二天,诸兄弟便纷纷派人来向阿保机请罪,阿保机也不再追究,只令他们悔过自新。但是,可汗宝座的诱惑究竟比兄弟之情要大很多,兄弟们在不到半年之后,于913年的三月,又一次反叛。这次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他们先商议好拥立剌葛为新可汗,然后派迭剌和安端假装去朝见阿保机,想伺机劫持阿保机去参加他们已经准备好的可汗改选大会。除了本部落外,乙室部落的贵族也参加进来。阿保机发觉了他们的阴谋,解决了迭剌和安端,并收编了他们的1000名骑兵,然后亲自率领部队追剿剌葛。剌葛派的另一支部队在寅底石的率领下直扑阿保机的行宫,焚毁了辎重、庐帐,还夺走了可汗权力的象征旗鼓和祖先的神帐。阿保机的妻子看守大帐,领兵拼死抵抗,等到援军来后又派人追赶,但仅追回旗鼓。四月,阿保机领兵北上追击剌葛,他先派人分别在前面埋伏堵截,前后夹攻。这一次,侍卫亲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将剌葛打败,剌葛将夺去的神帐丢在了路上。阿保机没有立即追击,而是先休整部队,因为他知道剌葛的部下不久便会思念家乡,等到士气低落无心恋战时再出兵,就会不战而胜。到五月,阿保机领兵进击,终于擒获剌葛。经过三次平叛,阿保机基本消灭了本家族的反对势力,但对部落的经济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民间原有马上万匹,现在百姓出门都要步行了。

女仆托盘铜烛台·辽

这件铜烛台构思奇特而别致:在叶形三足上顶一镂空铜球,其上为水波中升起的龙柱,上托仰莲,内半跪一女仆,高发髻,身穿圆领长袍,双手托起一盘,内有烛托,这是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辽代生活用品。

历史词典

辽上京

辽上京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始筑于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天显十三年(938)定名上京,设立临潢府。按《辽史》记载,上京山环水绕,土地便于耕植,水草适合畜牧。上京城高两丈,不设敌楼,周围27里,城东有迎春门、雁儿门;城南有顺阳门、南福门;城西有金凤门、西雁儿门。城北为皇城,城高三丈,有楼橹。皇城共四门,东为安东,西为乾德,南为大顺,北为拱辰。中间是大内,有楼阁。南城称为汉城,是汉、渤海、回鹘等民族居住的地方,也是上京的商业区所在。《辽史》称:“(临潢府)户三万六千五百,辖军、府、州、城二十五。”此外,临潢府又辖临潢、长泰、定霸、保和、潞县、易俗、迁辽等七县,佛寺、道观林立,人烟繁华,是当时的一个大都市。

辽太祖陵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为辽代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陵墓借鉴了唐代帝陵的风格,依山而凿。陵前山谷两侧山峰如阙,称黑龙门。山间谷道幽深,风景优美,气势雄浑。

平定诸部

本部落的反对势力消除后,契丹其他七个部落的反对势力仍旧存在,他们以恢复旧的可汗选举制度为旗号,强迫阿保机退让可汗之位。阿保机只好先交出旗鼓,答应退位,然后以退为进,设下了计谋。他对众人说:“我在可汗之位九年,下属有很多汉人,我想自己领一部治理汉城,可以吗?”众人都同意了。到了那里,阿保机率领汉人耕种,当地有盐铁,经济也很发达,阿保机采纳了妻子述律后的计策,派人转告诸部落的首领:“我有盐池,经常供给各部落,但大家只知道吃盐方便,却不知盐池也有主人,你们应该来犒劳我和部下。”众人觉得有理,便带着牛和酒来了,没想到中了阿保机的诡计。阿保机布下伏兵,等大家喝得烂醉时,将各部落的首领全部杀死。

阿保机称帝改制

916年,阿保机在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当了皇帝,称为“大圣大明天皇帝”,他的妻子称为“应天大明地皇后”,他的儿子耶律倍被立为太子。年号叫“神册”。一个新的奴隶制王朝诞生了。

阿保机在这个新成立的王朝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派人创造了契丹文字,制定了法律;对那些在契丹统治下的汉族人民,仍旧依照汉族的法律治理。他还模仿汉族的城市,在潢河(今西拉木伦河)沿岸建造京城,称为上京。此外,阿保机还采取了一些发展农业和商业的措施。这些做法在当时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阿保机称帝建制,是契丹历史上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从此,契丹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契丹建立政权以后,阿保机不断向周围各族进行大规模的侵略。那时候,中原地区正处于五代十国统治时期,群雄割据,不断混战。阿保机利用这个机会,侵入河北东北部,攻占了许多州县。接着,他又消灭了辽河流域一带的渤海政权,统一了大漠南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他领导的契丹,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

后来,到了辽太宗大同元年(947),契丹改国号为辽,就是历史上的辽王朝,阿保机就是辽太祖。阿保机建元称帝,对契丹族,他虽然仍旧以游牧部族首领身份出现,但在契丹族之外,他却要施展自己作为封建帝王的政治抱负。修建一个汉化的都城——皇都,与其说是为了统治契丹部族的需要,还不如说是为了征服渤海并进而把他的势力一直扩展到中原。为此,他非常需要有这样一个都城。没有都城,没有一个汉化的统治中心,怎么实现对这些地方的统治呢?

神册三年(918)二月,他下令修建皇都——即后来的辽上京,以汉臣、礼部尚书康默记充“版筑使”,工程经百余日而告竣。于是,一座宏伟的都城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方出现了。天显元年(926)平渤海,又进一步扩展皇都郛郭,并修建了开皇、安德、五鸾三大殿。其中供奉历代帝王画像,每月朔、望及节辰、忌日,在京文武百官皆致祭奠。契丹王朝正是以此表明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继承者。城内东南隅建天雄寺一座,内有阿保机之父(后被追尊为德祖宣简皇帝)的遗像。

延伸

佐命功臣韩延徽

韩延徽(882~959),字藏明,辽幽州安次(今属河北)人。早年为后唐节度使刘守光幕僚,奉命出使契丹,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留用,任参军事,为阿保机进攻党项、室韦,征服诸部落进行了筹划。他还建议阿保机筑城郭,发展农业,以稳定其对所属汉人的统治。久居契丹,他思乡心切,就逃归后唐省亲。不久又返回契丹,阿保机赐给他匣列(辽语“复来”之意)的名字。随即任命他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内外大事都让他参与决策。阿保机天赞四年(925),韩延徽随驾征讨渤海,因军功被任为左仆射。辽太宗耶律德光时,被封为鲁国公,仍任守政事令。辽世宗耶律阮时,升任南府宰相。辽穆宗耶律时辞官。辽穆宗应历九年(959)卒,赐尚书令。除韩延徽之外,尚有韩知古,是较早进入草原的汉人之一,后来受到阿保机的重用。契丹建国之初,对汉地礼仪所知甚少,韩知古参酌汉礼,因俗制仪,可以说他是将汉地礼仪介绍到草原和制定辽朝礼制的第一人,因此也成为辽太祖佐命功臣之一。

时间:904~926

唐时,在契丹的西北边居住着室韦。该族最西一部即呼伦湖西南的乌素固部,与回鹘接界。由此向东,依次为移塞没部、塞曷支部、黑车子室韦部、乌罗护部,再往东即是“那礼部”。“那礼”即阿保机的祖先泥礼。契丹人同室韦人在语言、风俗等方面十分相近。

攻灭室韦

回鹘强大时,黑车子室韦与达靼一同受其役属,是其左厢。唐末,回鹘散亡,黑车子室韦则南徙至幽、并近塞地区,依靠当地的割据势力抗衡契丹。天复四年(904)九月,尚未即汗位的阿保机曾率军讨黑车子室韦,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发兵数万,派其养子赵霸率领前来救援。赵霸至武州(今河北宣化),为阿保机伏兵擒获,其众则大半被歼。次年七月,阿保机再讨黑车子室韦,与河东军阀李克用在云州会盟,易袍马,约为兄弟。及即位,又在907年二月、十月及次年五月、十月多次征伐黑车子室韦。

契丹因伐黑车子室韦而同刘仁恭交兵,同时完全征服了另外一些同它语言、风俗相近的部族。这样,它的势力范围就大大向西南扩展了一步。神册元年(916)阿保机称帝后,又继续向西南方向发展。这一年的七月,他亲征突阙、吐浑、党项、小蕃及沙陀诸部,皆平之。神册四年(919)征乌古部,俘获人口一万四千二百多,牛马、车乘、庐帐、器物二十余万,乌古被迫举部来降。次年八月,阿保机又亲征党项诸部。天赞三年(924)六月,他又大举征吐浑、党项、阻卜等部,率军至古回鹘城,获甘州回鹘都督毕离遏,遣使诏谕其主乌母主可汗,可汗遣使贡谢。这样,契丹的势力就达到了西北广大地区。这不仅使他们免除了以后东征、南下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契丹王朝的疆域,获得西北许多部族首领长时期的效忠,直至辽末,契丹还能够依靠这些部族抗衡女真,建立西辽政权。

平定渤海

唐代武后时,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乘契丹李尽忠反唐,率部东迁,在今东北东部地区建立了一个地方二千里、户十余万、兵数万人的震国,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开元元年(713),唐以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故这一政权又称渤海国。

阿保机的契丹王朝崛起之后,东北西部诸部族先后被征服,于是,其东即以渤海为邻。渤海毕竟与那些小部族不同,它是一个比较强大的政权,契丹初曾与之通聘。天赞三年(924),渤海攻掠契丹辽州,杀刺史张秀实,并掠走居民。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渤海国似乎并未认识到它在与新兴的契丹王朝的力量对比中已处于劣势。他们既然主动挑起了冲突,于是,阿保机正好以此作为进攻的口实。然而,他必欲灭亡渤海的原因却更为深刻得多:当时,他的主要目标是南下中原,但惧渤海从背后发动攻击,故必欲灭之而后已。在西讨与东征问题上,他显然是选择了先易后难的策略。渤海攻辽州之时,他正准备出师西讨。他命长子耶律倍留守皇都,耶律倍向他陈述了攻灭渤海的主张,于是,灭亡渤海的方针就确定下来了。但是,他的全盘计划丝毫不受渤海寻衅滋事的干扰,仍按既定部署率部西讨。

西征获胜后,天赞四年(925)十二月,阿保机下诏称,他耿耿于怀的两件事,其中之一——西征已经完毕,“惟渤海世仇未雪”,使他寝不安席。于是以青牛白马祭天地,率部征渤海。从征的有其长子耶律倍及次子大元帅耶律德光,还有赵思温、康默记、韩知古、韩延徽等汉臣及他们统领的汉军。天显元年(926)正月,阿保机指挥大军攻克渤海都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渤海国国王出降。阿保机接受他投降后,仍放他回到城内,然后诏谕各郡县。但是,渤海国国王被放回后,却又负隅顽抗。当契丹将领康末怛等入城收缴兵器时,竟被渤海巡逻士卒杀害,而渤海国国王本人则躲在宫中任其下属所为。在这种情况下,契丹军再度攻城。

城破后,渤海国国王向阿保机请罪,被扣留在军中。在征服渤海之后,阿保机选择了耶律倍作为这一地区的统治者:改渤海为东丹(即东契丹),以耶律倍为东丹王,仍以渤海王都为东丹国都城,改名“天福”。赐耶律倍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称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分别由契丹及渤海权贵担任。耶律倍在这里继续维持渤海国原来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变,仍用“汉法”治理这一地区。

辽太祖陵门——黑龙门

时间:872~918

耶律曷鲁(872~918),字控温,又字洪隐,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族兄弟,在阿保机的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和阿保机同岁,两人自幼便形影不离,交情极好。阿保机对耶律曷鲁十分器重,军机大事都向他请教。耶律曷鲁谋略过人,也很有军事指挥才能,他在阿保机的东征西伐中,屡建战功。

辅佐得力

901年,阿保机当时是迭剌部的夷离堇,领兵征讨奚部,久攻不下,很是着急,于是派耶律曷鲁带箭前去劝降。耶律曷鲁到了之后却被抓了起来,他毫不畏惧,劝首领道:“契丹和你们奚人的语言相同,实际如同一个国家,我们对你们怎么会有凌辱欺侮之心呢?汉人杀了你们的首领,我们的首领夷离堇也很痛恨汉人,日夜不忘为你们复仇,但又担心势单力薄,无法取胜,这才派我来你们这里求援,怕你们不信,才让我带箭来。我们的夷离堇受命于天,以恩德领导百姓,所以能有今天的强大势力。如果你们今天杀了我,便违背了天意,那将有大祸临头了。刀兵相向,战火连绵,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奚部首领听了,相信了耶律曷鲁的话,率众归顺了阿保机。

903年,契丹族的于越被反对派杀死,阿保机的处境也很危险,耶律曷鲁不离左右地保护他,以防意外。后来,阿保机当上了于越,独揽军政权力。阿保机想让耶律曷鲁做迭剌部的夷离堇,被他谢绝,他想留在阿保机身边继续做他的侍卫。907年,痕德堇可汗病故,阿保机的部下们都一致推举他做联盟的可汗,耶律曷鲁便是这些人的中坚,最为积极。他为了使阿保机能达到目的,想尽各种办法,如人心、天意、祖宗等方面,都找充足的理由说服阿保机付诸行动,阿保机终于如愿以偿。

玉雕孔雀·辽

长5.5厘米,器物雕琢孔雀开屏,雕工精湛,神态逼真生动,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辽代工艺品。

劝进有功

阿保机做了可汗,又开始向帝制迈进。阿保机为了加强自己心腹力量,组织了属于他个人私有的军队,即腹心部,共有2000人,腹心部的统帅便是他极为信任的耶律曷鲁。从911年到913年,阿保机的兄弟们为了权位,和他之间发生了几次战争。耶律曷鲁和其他人一道竭尽全力来支持阿保机,为阿保机战胜其兄弟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阿保机在和其兄弟们的争斗过程中认识到迭剌部的关键作用,这也是他以后称帝的最大障碍。为了充分地控制迭剌部,阿保机便让耶律曷鲁去做迭剌部的首领,耶律曷鲁很痛快地答应了,没有像以前那样拒绝,因为他和阿保机一样,也认识到了迭剌部的重要作用。

到了916年,耶律曷鲁认为阿保机称帝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了,于是,联合其他人劝说阿保机称帝建制。阿保机称帝后,封给耶律曷鲁于越之职,尊号“阿鲁敦于越”,即盛名的于越,有这种称号的只有他一个人。

契丹建国后,耶律曷鲁知道政权巩固的关键仍然是迭剌部,在辅佐阿保机的过程中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建议阿保机将迭剌部分成两个,削弱其力量。在耶律曷鲁病重时,还不忘向前来探望他的阿保机说及此事,在他死后不久,阿保机便采纳了他的意见,将迭剌部分成了五院和六院。

在阿保机四处征战和称帝建国的过程中,耶律曷鲁的作用是很难有其他人可以代替的,他是阿保机的重臣和忠臣,但在阿保机建成都城宴请群臣时,47岁的他却不幸病故。

阿保机听到噩耗,伤心地说:“他如果能再辅佐我三五年,我还能有更大的建树。”耶律曷鲁下葬后,阿保机又给他的墓赐名“宴答”,意思是盟友,或者义兄弟。

《辽史》对整个辽代的功臣做过统计和比较,说得到于越这种极高荣誉的只有三人,即耶律曷鲁、耶律屋质和耶律仁先,而耶律曷鲁是第一个。

契丹大字银币·辽

这枚银币的契丹文字上下左右顺读,其意思并不一致,一般解释为“天朝万顺”、“天禄通宝”或“千钱直万”等。

时间:879~953

述律后即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名月理朵,汉名平。阿保机称帝时封她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到辽太宗时又尊为应天皇太后,死于辽穆宗应历三年(953),终年75岁。阿保机死后,她利用契丹殉葬的民俗,打击异己大臣,自己也被迫搭进去一只手,所以历史上又称她为断腕太后。

与阿保机的亲上亲

述律氏家族本来起源于回鹘,述律后的曾祖魏宁做过舍利,即一种为契丹贵族中勇猛但没有官职的子弟设的称号,祖父是慎思,做过皇家总管梅里,父亲月也做过梅里。他和阿保机的姑姑结婚,生下断腕太后月理朵。在当时的契丹社会中,和中国古代社会汉族人一样盛行姑表通婚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更进一步拉近亲属关系,但对于优生却很不利,所以现在婚姻法都禁止了这种通婚的方式。

月理朵长大之后,她便和舅舅撒剌的儿子阿保机结了婚。她对于阿保机的事业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她本人就非常有智谋,而且还能领兵作战。在阿保机遇事时常能帮他果断应变,处理大事。在民间传说中也有关于她的故事:有一次,她见到了地神站在辽水和土河的交汇处,但一看见她,地神却赶忙躲开了,为此还有一句童谣:“青牛妪,曾避路。”神话故事和童谣传开以后,月理朵便成了地神的化身,这使她在当时信仰神灵的契丹社会中更充满了神秘感,无形中增加了她的个人威信。

鼎力助夫

对于阿保机的事业,她倾注了全部精力。其中之一就是为阿保机尽力发现保举人才,汉人韩延徽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正是由于她的极力推荐,才使阿保机有了一个很得力的谋士、助手。在阿保机领兵四处征讨的时候,述律后便主持后方的工作,坚守大本营,使阿保机在前线能集中精力,不致分心。在平定诸弟叛乱的过程中她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正是她派兵追击攻打大帐掠走神帐和旗鼓的叛军,并夺回了象征可汗权力的旗鼓。在她的影响下,她的族兄弟们也大力支持阿保机,她的兄长敌鲁和弟弟阿古只等一些人对阿保机全力支持,在阿保机对其他人的政治斗争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佐助有功,阿保机也提高了妻子述律家族的地位和权力。阿保机妻族的地位仅次于皇族。

錾花金针筒·辽

此金针筒出土于辽陈国公主墓。打制、焊接成型,花纹系錾刻。

等到阿保机终于战胜所有的对手顺利登上皇位时,月理朵也自然地当上了皇后。为了扩充疆土,阿保机又积极地四处用兵,后方的事务也就落到了能干的述律后的身上。为进一步巩固后方,看守大本营,述律后征得阿保机的同意,建立了直接归自己统辖的宫廷卫队。她确实有些先见之明,在阿保机又一次出兵走了之后,室韦部落的黄头和臭泊两个家族便想趁机偷袭,述律后得知后,派兵埋伏等候,等他们到了之后,领兵大破室韦人,这一仗使述律后名声大振。除了实际作战外,述律后对于阿保机的一些重要的战争计划也经常参与谋划,还曾阻止了阿保机的一次毫辽世宗“天禄通宝”铜币

无意义的出征。这一年,南方的吴国向契丹进献了一种猛火油,说是遇到水后火不但不会灭,反而会烧得更旺。阿保机一听动了心,马上就想领兵去攻打幽州城试一试这种猛火油的威力。述律后得知后,赶忙去阻止,她并没有单纯地阻止,而是策略地提出了骚扰幽州的战略。她说:“我们用三千骑兵埋伏在幽州一侧,然后再掠其四野,这样就使城中粮食没有了来源,不用几年,幽州便会守不住了。如果我们冒险地用兵,万一不能速胜,不但会被中原的人耻笑,而且我们部落内部也有解体的可能。”阿保机开始并没有把她的话放在心上,但后来经过仔细考虑,认为皇后的话很有道理,便不再一时冲动去打幽州了。以后阿保机曾在神册二年(917)和神册六年(921)两次率兵南下中原,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时,阿保机才认识到妻子述律后骚扰幽州这种策略的正确性,实施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述律后的谋略在阿保机出兵渤海时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偏心幼子

后来,述律后跟随阿保机一起出征,征讨东面的渤海国。渤海国被攻下后,阿保机建立了东丹国,任命长子耶律倍做东丹王,自己返回途中死于扶余城。从阿保机死后到新君主选出,这段时间按照游牧民族的传统习惯,要由皇后主持政务,继承人也要由皇后主持召开大会选举产生。述律后的权威就很大了,暂时掌握军政大权。等阿保机安葬之后,她主持了契丹贵族参加的推荐继承人的大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耶律德光。当初阿保机曾立长子耶律倍为太子,这说明阿保机是想让他继承皇位的,这也符合中原王朝嫡长子继承制的做法。但在灭渤海国后,却册封耶律倍为人皇王管理渤海地区。这大概是述律后影响的结果,让耶律倍留在东边,而让自己比较喜欢的次子耶律德光继位,最后将耶律倍逼得只好逃奔后唐,耶律倍后来被后唐李从珂派人杀死。

金花银奁·辽

阿保机在世时曾对三个儿子做了一次有意的测试,他让他们一起去砍柴,看谁先回来。耶律德光最先回来,他砍了一些就马上往回走,根本没有选择柴的好坏。耶律倍选择了一些干柴砍下,然后又捆成一束带回来。老三砍了很多,但又扔掉了不少,回来后,袖手而立,有些惭愧的样子。以后的事实说明这次测验的结果还是非常准确的:耶律倍仁义但没有大的谋略,没有斗过二弟,耶律德光以机巧巩固了帝位,老三李胡则残暴不得人心,述律后想立他为帝,遭到了众人的反对。阿保机对这次测验说:“长巧而次成,少不及也。”说明他对老大、老二两个儿子都是很欣赏的。但耶律倍不会讨母亲喜欢,他虽然才学过人,精通音律和医药,也擅长写契丹和汉文章,但他的母亲述律后不喜欢,尤其他推崇孔子的思想,建议以儒家学说来治理国家,更使守旧的母亲倾向于二弟。

狠心断腕

在正式选举皇位继承人之前,述律后就未雨绸缪,充分利用主持阿保机葬礼的机会清除政敌,而且表现得既果断又狠毒。因为大臣当中支持长子和次子的势均力敌,为了扫除以后次子耶律德光政治上的敌对势力,她以传统的殉葬制度为借口,让一些和她做对的人为阿保机殉葬,说是让他们为她传话给阿保机。单这一个借口就总共杀掉了100名大臣。但述律后也付出了代价,失掉了一只手。在她让汉人赵思温为阿保机殉葬时,赵思温不听。述律后就责问他:“你和先帝不是很亲近吗,为什么不去?”赵思温反驳道:“和先帝亲近,谁也比不上皇后,如果皇后去,那我就马上来。”述律后狡辩说:“几个儿子还年幼,现在国家没有君主,我暂时不能去。”最后,述律后为了除掉赵思温这个难对付的大臣,竟狠下心来,将自己的一只手从手腕处砍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后断腕”的故事。

阿保机死后,述律后的权势并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一来她是太后,而且耶律德光又是由于她的坚持才得以继位当上了皇帝。还有她自己由于那个地神见了也躲避的传说而具有的神秘色彩,使得一般人不敢对她有所不敬。耶律德光对母亲也是非常孝敬的,母亲得病不吃饭的时候,他也守在一旁不吃饭。耶律德光对母亲还有一些敬畏,在母亲面前有时说话让述律后不高兴时,述律后便横眉怒视他,耶律德光就吓得赶忙退出来,如果母亲不召他进去,便不敢再去见述律后。耶律德光的智勇与谋略大概继承了他母亲很多,但也许是从小被母亲管教较严,所以成人之后依然对母亲有所敬畏。

反对南征

因为述律后重视牧业而轻视农业,所以她对于向中原用兵不太热心,只希望在草原地区建立稳固的统治。在阿保机又一次出兵幽州时,她反对说:“我们有这么广阔的地方,羊马无数,在这里享受无人可比,又何必兴师动众地远征得那么点利益呢!我听说晋王用兵天下无敌,假如出兵作战不利,后悔就来不及了,到时又有谁去相救呢?”因此,她的策略就是用少量骑兵骚扰,然后掠夺一些财物和人口就达到目的了。耶律德光继位之后,继承了父亲念念不忘用兵中原、扩疆土至黄河以北的志向,屡次南下,但述律后总是拦阻。就是耶律德光在接到石敬瑭的书信准备南下时,述律后仍然不愿他出征,虽然这次把握性很大。述律后对儿子说:“我儿将行,记住我一句话,如果有人乘虚引兵北上攻打我们,你就赶快回来,不要再去救太原了。”作为母亲,述律后对这个比较宠爱的儿子也是很担心的,后来,耶律德光果然在灭后晋回兵时病死在栾城。耶律德光的灵柩运回上京时,太后没有哭,也没有立即发丧,说是要等到各部落安定没有发生变乱时再行丧礼。

被囚至死

在耶律德光死后,述律后还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让三儿子李胡继位称帝,但这个老三为人极为残忍,没有什么威望。以前述律后因为偏袒耶律德光不让耶律倍继位,得罪了一大批人,而且也杀掉了很多大臣,到这时,被杀大臣的儿子们也已经成人,这些人联合起来,共同对述律后发动攻击。他们在南院大王耶律吼和北院大王耶律洼以及直宿卫耶律安抟等人的率领下,拥立东丹王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称帝。述律后接到报告,异常恼怒:“我儿南征东讨,功业卓著,当立者应该是在我身边的孙子,耶律阮的父亲弃我而奔后唐,是大逆不道之人,怎么能立这种人的儿子为帝呢?”于是派第三子李胡领兵阻击,和耶律阮隔湟水对峙,大有决战之势。但与李胡同行的后晋降将李彦韬却投降了,结果李胡败退而回。大臣耶律屋质趁机劝说述律后罢兵言和,述律后见无力左右局势,只好承认了既成事实。但内心里仍留恋昔日的权势,所以又寻机暗中谋划废耶律阮而立李胡为帝。最后事泄被幽禁到阿保机的陵墓旁,直到75岁死去。

青玉松鹤人物山子·辽

高11.9厘米。青白玉质地,山形奇异,孔洞交织,山上猢狲姿态百出,山中瀑布穿石而出,直流而下。

时间:926~947

辽太宗即耶律德光,耶律阿保机的次子。在阿保机的三个儿子当中,他和长子耶律倍都很受阿保机的喜爱,但耶律德光更像他的父亲,在阿保机四处征战的时候,耶律德光都跟着出征,因此立功甚多,一直到后来平定渤海国,都有所建树。所以同样有勇有谋的母亲述律后才对他另眼相看,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全力支持他,反对喜欢汉族文化的长子耶律倍继位。

处心积虑保皇位

耶律德光在即位之初,就花了大量的精力来巩固他的帝位。由于他是在母亲的支持下才得以即位的,而有些大臣却不太支持他,特别是他的哥哥耶律倍更是不服,因为阿保机当初是将耶律倍立为太子的。所以耶律德光一直将哥哥当成他最大的政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帝位,直到耶律倍逃到了后唐。

首先,辽太宗耶律德光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他经常检阅侍卫亲兵、各部族及各帐军队,以此来充分控制军权,防止异己势力在其中渗透,从而在根本上巩固自己的权势。

其次,对于耶律倍管辖的渤海国也严加防范,为了削弱渤海国的力量,他趁耶律倍离开属地到京城的有利时机,将渤海国大量的居民迁移到其他地方,渤海国土地面积大大缩小了,而政治中心迁到离契丹很近的地方也利于监视控制。

为进一步防范哥哥,辽太宗又两次去耶律倍的府上,表面上做出兄弟和好的样子,实际上是进一步了解情况。当耶律倍住在京城的时候,辽太宗又趁机去渤海国,目的是为了拉拢耶律倍的属下,为他充当耳目,对付耶律倍。等耶律倍和他的属下们要回渤海国时,辽太宗又抓住时机把他的属下们召进宫里设宴招待,其实也是为了进一步拉拢他们,分化耶律倍的力量。不久,在母亲的支持下,辽太宗又使出狠命的一招,将弟弟李胡立为皇太弟,作为皇位的继承人。耶律倍在弟弟的一次次明里暗里的进攻下,终于无法再忍受下去,也为了避免以后有什么不测,就渡渤海投奔了后唐。辽太宗费尽心机,终于达到了目的。或许契丹人的政治经验还没有汉族人那么多,心也没有那么狠毒,毕竟是将哥哥逼走了,没有直接设阴谋将他杀死。阿保机当初也是如此,没有在兄弟们第一次反叛时将他们杀死,而是赦免了他们,直到后来才杀了一些人,但对于首犯也没有斩首,而是处以杖刑。

龙凤鱼形玉佩·辽

历史词典

洗妆台

洗妆台,据说是辽道宗皇后萧观音的梳妆场所。萧观音为奸臣耶律乙辛所害,悬梁自尽。洗妆台也就成为了缅怀这位才女皇后的遗迹,许多诗人都曾以洗妆台为对象,发述古之幽思。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台城路·洗妆台怀古》:“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露脚斜飞,虹腰欲断,荷叶未收残雨。添妆何处。试问取雕笼,雪衣分付。一镜空蒙,鸳鸯拂破白去。相传内家结束,有帕装孤稳,靴缝女古。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人间朝暮。看胭粉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虽然有人说这首词是纳兰性德对妻子的怀念,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纳兰性德对于萧观音是十分钦敬的,词的哀婉缠绵,恰恰是对这位才女皇后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

承父业争霸中原

在巩固了自己的帝位之后,辽太宗开始继续父亲阿保机的事业,向南用兵,争霸中原。契丹从阿保机开始就想把疆土扩展到黄河岸边,进而拥有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但中原的势力一直抵制契丹的入侵,所以,契丹用兵时总是趁中原几派势力相争时打着支援一方的旗号的。在后唐统治时期,尤其是后唐明宗时期,中原比较稳定,再加上后唐的军队号称鸦军,都穿黑衣,战斗力也很强,而契丹是以民为兵的,没有专门的野战军,所以在和中原兵作战时总是吃亏。因此,辽太宗的势力再大,也要等到中原出了变故时乘虚而入,收渔人之利,单纯的宣战和正式决战很难取得成功。所以,辽太宗南下中原一直等到了李嗣源死后,而且是石敬瑭主动求救时才敢出兵,后来灭后晋也是由于后晋将领投降捡了个便宜。

白釉黑花虎形枕·辽

高14厘米,长32厘米,宽14厘米。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西大营子乡郭家村。枕呈伏虎形,白釉黑花,虎目圆睁,颇具气势。此枕为辽代枕中动物造型枕的代表。

鱼形玉佩·辽

此玉佩由鱼形盒玉坠、雕玉饰、珍珠、琥珀珠、绿松石珠、水晶珠用金丝穿系而成。鱼形盒玉饰,白玉质、表面略有灰白沁痕,纹饰细腻,造型生动。反映了契丹人精湛的玉雕工艺技术。

石敬瑭和后唐末帝李从珂发生矛盾之后,石敬瑭为保住自己的势力,称帝登基,只得向辽太宗求救。等待已久的辽太宗喜出望外,看到石敬瑭诱人的条件,赶忙亲自出兵相救。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自己则得到了一大块肥肉,不费吹灰之力将早就渴望的燕云十六州收入契丹的统治范围,而且每年还接受大批的布帛贡献。但辽太宗这块意外的肥肉也只品尝了十来年的时间,最后他还把命丢在了中原。

三战灭后晋

不管以后怎样,辽太宗毕竟将燕云十六州弄到了手,下一个目标就是继续南下,将边界推进到黄河岸边。石敬瑭死后,石重贵继位,后晋态度的变化给辽太宗用兵提供了良机和充分的借口。同时,幽州的赵延寿也想像当年石敬瑭那样当个皇帝,劝辽太宗乘机进攻。后晋将领杨光远也暗通契丹,说后晋违背盟约,正好借机出兵,而且后晋境内发生了大的灾害,军队死亡过半,只要出兵,就能一举成功。

辽太宗禁不住心动了,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便发动了对后晋的讨伐战争,而且连续打了三次,直到灭了后晋。在灭后晋长达三年的战争中,辽太宗超人的意志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说明他用兵中原是经过了长期准备和长久等待的,一遇到有利时机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后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虽然得胜由于后晋军队的投降,但辽太宗的意志力之强确实令人佩服。

在用兵的过程中,辽太宗的过人谋略也运用得很充分。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汉族官吏的称帝野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这和辽太宗多年了解掌握中原的各种政治和军事情报有很大的关系。

契丹狩猎图·辽·佚名

他先利用了赵延寿想当中原皇帝的野心,让他充当了同后晋作战的先锋。许诺赵延寿在灭后晋之后做皇帝,所以赵延寿作战很是卖力。第一次发兵,只有赵延寿的一路兵马取得了一点战果。等最后灭了后晋,辽太宗却闭口不提当初的诺言,赵延寿不知羞耻地提出立自己为太子,辽太宗却说太子应该由他的儿子当,他当不合适。就是任赵延寿官职时大臣也提议将给他的“都督中外诸军事”给划掉了。狡诈善变的辽太宗将赵延寿大大耍弄了一番。对于另一个人物杜重威,辽太宗也同样许诺给皇帝之位,等杜重威投降后,让他穿上皇帝穿的赭黄袍,和之前让赵延寿穿赭黄袍去抚慰后晋将士一样,将这两个一心要当皇帝的败类像耍猴一样耍了个够。皇帝这个位子最后还是辽太宗自己坐上了,不过他的代价也很大,把老命都搭进去了,死前还受了不少罪。

穹庐式鹿纹灰陶骨灰罐·辽

对后晋的战争由于后晋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辽太宗也打得很艰苦,第二次发兵时,被后晋的皇甫遇、慕容彦超、李守贞等将领打得大败而归,契丹国内当时也发生了灾害,人和牲畜大量死亡,各部落也有了厌战情绪,而且母亲述律后了解到后晋派使者议和时,也极力劝说辽太宗罢兵讲和。述律后对儿子说:“如果汉人做契丹王,行吗?”辽太宗说:“不行。”述律后又说:“那你为什么非要当汉王呢?”辽太宗说:“石氏忘恩负义不能容忍。”述律后又劝他:“你就是得了汉地也不能久留,万一有什么意外,后悔就来不及了。”后来的事实说明述律后还是有先见之明的,辽太宗最终命丧中原。辽太宗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坚持要后晋割让镇州和定州,才肯息兵,其实他是不愿意就此轻易丧失这个机会。虽然一时失利,但辽太宗还是第二年又出兵进攻,结果抓住了时机,利用杜重威怯懦和想当皇帝的弱点,劝降成功,不久后晋也被灭掉了。

历史词典

辽代石窟——真寂之寺

真寂之寺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西镇西南20千米,始建于辽乾统九年(1109),是辽上京三寺中保存得较好的一座寺庙。真寂之寺的名胜之处在于辽代石窟。石窟门楣上方有阴刻“真寂之寺”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系辽代开凿石窟时所题。石窟分中窟、南窟和北窟。中窟正中雕释迦牟尼卧像,两旁侍立着菩萨两尊,15名弟子跪伏在地,南、北、西三面墙壁为半浮雕的千佛像。南窟为方形的窟室,窟内两侧各有半圆雕天王像一尊,脚穿长靴,面目狰狞。中间雕刻释迦牟尼坐像。右面雕有普贤菩萨骑象像,左面雕有文殊菩萨骑狮像。北窟分内外两室,外室造型与南窟基本相似。内室全为浮雕像,这些浮雕像刀法遒劲,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居中趺坐着释迦牟尼像,两旁有佛弟子、菩萨、供养人及天王像各一尊。其中供养人跪在弟子像前,双手捧供物、衣饰,其容貌为典型的契丹人。真寂之寺的石窟是目前全国现存唯一的辽代石窟。

会同十年(947),辽太宗用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了后晋都城开封,在崇元殿他又穿上汉族皇帝的装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把投降的石重贵封为负义侯,除了讽刺,这个官职没有任何别的含义。后晋因为契丹而建立,最后又因为契丹而灭亡,真是兴也耶律德光,亡也耶律德光。靠别人的力量建立的王朝很难长久存在下去。在称帝之前,辽太宗耶律德光又做了做表面文章,让了让帝位,但后晋的大臣们被赦免已经很感激他了,谁还敢说别的,于是都说“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辽太宗也不再让,欣欣然坐上了父亲阿保机早就想坐的皇帝宝座。在举行仪式时,汉人穿汉服,契丹人穿他们的民族服装,辽太宗则穿汉服。此后,辽朝的官服制度也就以此为标准,契丹和汉人分别穿本民族的服装。辽太宗在做了中原皇帝的同时还将契丹国号改为“大辽”,年号也改成“大同”。有的书中为了叙述简便,就将这之前的契丹也称为辽。

天宁寺塔·辽

天宁寺塔建成于辽末(1100~1120),塔在北京市广安门外。

时间:926~947

除开拓疆土之外,辽太宗对辽朝的贡献要数对政治制度的完善了。辽太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

北面官制

随着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辽太宗为了更好地治理不同民族的事务,就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形成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北面官制,即辽朝契丹族的官制,官吏一律用契丹族人,掌握契丹的一切军政事务,也是辽朝的最高权力机关。之所以称为北面官,是因为辽国有崇拜太阳的习俗,喜欢向东,而且以左为上。这样,辽王的大帐就面向东方,而北面就是左,也就是契丹族官吏的办公地点,所以叫北面官。在北面官中,又分为几种类型: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以及北面诸帐官和北面宫官。

北面朝官,这是辽朝官制的主要机构,在北面朝官中又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部门,如北枢密院管兵部,南枢密院管吏部。这和总的南北面官制很容易混淆,应该分清。在北面朝官中,南北枢密院是辽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掌管军政和民政,也通称为北衙和南衙。北面朝官中还有北南枢密院中丞司,掌管纠察检举百官。北南宰相府也参与军国大事,类似于汉族官制中的参知政事。另外,还有大惕隐司,掌管皇族的政教事务。设置夷离毕院,掌管断案、刑狱。敌烈麻都司掌管礼仪。最后在百官之上还设置了一个没有实际职务的大于越府,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和汉族太师的称号差不多。但一般人很难得到大于越的称号,整个辽朝也只有三个人得到过。

契丹文字·辽

契丹大字笔画比汉字简单,但字数仍有3000之多,很难掌握。并且用以记录多音节词汇比较多,语法中有黏着词尾的契丹语时,效果也不理想,后来,迭剌参照回鹘字对大字加以重新改造,又创制了契丹小字。契丹小字是拼音文字,拼音方法受回鹘字的启发和汉字反切注音的影响,有300多个表音符号,称做原字。将若干原字拼在一起来记录契丹语,使用起来比大字更为方便。

北面御帐官,它也有许多下属机构。例如侍卫司,负责御帐的护卫。北南护卫府,负责北南两个枢密院的护卫工作。

北面皇族帐官,阿保机的后裔、阿保机伯父的后裔、阿保机叔父的后裔、阿保机兄弟们的后裔共四个系统的皇族,分别设立有职权的营帐,叫做四帐皇族,地位很高。北面皇族帐官也有分支机构,大内惕隐司就专门掌管四帐的政教事务。

北面诸帐官,这是为阿保机部落之外,即皇族之外的其他有地位的部族设立的机构,如遥辇氏,渤海王族等,一方面是表示恩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

北面宫官,主要掌管宫廷一些日常事务。

南面官制

和北面官制相对应的就是南面官制,在辽太宗得到十六州之后,进一步完善了汉族的官制,仿效唐朝的官制,设立三省六部等一整套治理机构,以此来招徕汉族人,管理汉族人的事务。南面官主要由汉人来担任,契丹人也有在南面官中任职的,他们被称为汉官,也穿汉服。南面官由于办公的营帐在辽国王大帐的南面,所以称为南面官。

南面官中的分支机构有:汉人枢密院,阿保机的时候叫“汉儿司”,其他有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翰林院等。

在地方官制当中,辽朝也是两套制度并存,就是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用部族制,而汉人和渤海人则使用唐朝时用的州县制。在耶律倍投奔后唐之后,辽太宗又趁机整顿了东丹也就是原来渤海国的行政制度。先让耶律倍的妃子主持东丹政务,然后采取措施加强了对东丹的控制。东丹国在原先并不是辽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地区,东丹是个亲王的封国,东丹王对于本地的事务可以全权管理。他可以自己建立年号和国号,而且有权直接和外国交往。对于宰相以下的官员可以自己任免。在耶律倍走后,辽太宗就在东丹国设立了中台省,派遣官吏到那里参与政务管理,从而加强了对东丹的控制。

契丹大字银币

时间:889~936

耶律倍,后世被追封为辽义宗,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母亲是述律氏,与后来继承辽太祖皇位的辽太宗耶律德光是亲兄弟。耶律倍自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辽神册元年春,被耶律阿保机立为皇太子。

倾心儒家

阿保机曾问侍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我想祭奠,那先祭奠谁呢?”众人都以佛陀应答。耶律阿保机说:“佛陀不是中国的宗教。”耶律倍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应当率先祭拜。”耶律阿保机听后大悦,随即下诏修建孔庙,由耶律倍主持春秋的祭祀活动。

耶律倍曾跟随阿保机征伐乌谷、党项各个部族,在军中担任先锋都统的职务,显示出了军事才能。耶律阿保机西征,由耶律倍留守京师。天显元年,耶律阿保机出兵攻打渤海国。攻下扶余城后,阿保机打算在扶余城休整一番,登记、核对人口。耶律倍劝说道:“我们刚打下这座城池,马上进行人口登记,会引起城里居民的不安。如果乘着破竹之势,直接杀向忽汗城,一定能够顺利攻下。”阿保机听从了耶律倍的建议,由耶律倍与耶律德光担任前锋,夜围忽汗城。渤海国国王大惊惶失措,只好请降。过了不久,大发动叛乱,阿保机对此早有防范,很快把叛乱镇压了下去。阿保机把渤海国改名为东丹,把忽汗城改名为天福城,并把耶律倍封为人皇王,由他统治东丹国。耶律倍身穿天子的冠服,建元甘露,设立官职,一切都循汉制。阿保机对把东丹国交给耶律倍统治这件事非常放心,他对耶律倍说:“此地濒海,并非久居之地。留你在此抚治,我一点也不担心。”

被迫出走

耶律德光继承帝位后,对耶律倍这个潜在的帝位争夺者十分猜忌。他把东平(今辽阳市)设为南京,令耶律倍离开东丹国,迁到东平居住。耶律德光又布置了许多卫士监视耶律倍的日常起居,把耶律倍变相软禁了起来。耶律倍为了表明自己无意争夺帝位的心志,让随从王继远撰文《建南京碑》,并在自己居住的西宫建起了一座藏书楼,整日读书作画,以闲散姿态度日。在此期间,耶律倍为了避祸,还数次将王妃和长子耶律阮留在东平,只带宠妃高美人来到辽宁锦州的闾山,过了一段时间的隐居生活。

后唐明宗李嗣源得知耶律倍不见容于耶律德光,便派遣密使跨海会见耶律倍,劝耶律倍前往后唐。天显五年(930)十一月,耶律倍决定投奔后唐。他率随从离开辽南京,到达后唐境内的登州(今山东蓬莱)。

后唐明宗为耶律倍的到来深感得意。他对耶律倍以天子仪卫迎接,厚待有加。他赐耶律倍姓东丹,名慕华,任命为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瑞、慎两州都在辽东,观察使不过是送给耶律倍的虚衔。不久,唐明宗又赐耶律倍姓名为李赞华。唐明宗长兴三年(辽天显七年,932),又封李赞华(耶律倍)为义成节度使。

长兴四年十一月(辽天显八年,933),唐明宗病死,其第五子李从厚即位。没过数月,唐明宗养子李从珂谋反,登上王位,建年号清泰。当时居住在洛阳的耶律倍向契丹密报李从珂弑君自立,建议派兵讨伐。

契丹获得后唐发生内乱的情报后,开始在后唐边境上发动试探性进攻。后唐河东节度使兼北面都总管石敬瑭久蓄异志,虽然身负防御契丹南下的重任,却暗中与契丹勾结,准备发动叛乱。清泰三年(辽天显十一年,936),石敬瑭上表指责清泰帝不当立,要求让位于明宗之子李从益。石敬瑭随即与耶律德光结成同盟,对耶律德光“以父礼事之”。同年九月,耶律德光率军南下,消灭后唐军主力于晋阳城外,并随同石敬瑭军进攻洛阳。正在城中的耶律倍没有躲过死劫,后唐清泰帝见洛阳城破、自己末日已到,强迫耶律倍一同投火而死。

耶律倍在长期的背国离家之后,走完了令人唏嘘的一生。

东丹王出行图·辽·李赞华

纵27.8厘米,横125.1厘米。李赞华绘。辽东丹王李赞华自投后唐明宗后,长期居住中原,其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从文献著录来看,此卷是李赞华所画的一件精品。人物形象似胡人,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戴亦各有不同;马匹矫健、丰肥;东丹王神情忧郁,若有所思,正合其弃辽投唐后的处境。

时间:930~969

辽应历元年(951)九月,辽平息察割之乱后,群臣拥立辽太宗长子耶律,是为辽穆宗。穆宗好游戏,厌国事,每夜酣饮,达旦乃寐,日中方起,国人称之为“睡王”。

镇压内乱

在辽世宗耶律阮被弑之后,大臣合力诛杀逆臣察割,拥立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子耶律为帝,是为辽穆宗。穆宗因为耶律安抟、耶律何鲁不等大臣曾拥立世宗的缘故,对他们不加任用,因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应历二年(952)正月,太尉忽古质谋逆未成被诛。四月,羽林部署辛霸卿等32人南奔后周。国舅政事令萧眉古得和宣政殿学士李密谋投奔后周。六月,事情泄露,萧眉古得于同年八月被杀,李受杖刑而获释。此前一个月,即七月,政事令耶律娄国见穆宗昏庸,产生觊觎之心。在诛除察割时立有大功的林牙耶律敌烈因未被重用而心怀不满。于是,两人互相结纳,并勾结侍中神都和郎君海里,谋立耶律娄国为帝。事情泄露后,穆宗缢杀娄国,以凌迟处死耶律敌烈,并惩办了两人的党羽。应历三年(953)十月,李胡之子卫王耶律宛与郎君嵇干、敌烈谋反,牵连到太宗次子太平王罨撒葛和林牙华割、郎君新罗等。穆宗将他们一并逮捕,并处死华割、嵇干,释放耶律宛和罨撒葛。耶律安抟则被指控参与太平王罨撒葛谋乱,死于狱中。

应历十年(960)七月,政事令耶律寿远、太保楚阿不等谋反,皆被处死。不久,李胡之子赵王耶律喜隐谋反,牵连到李胡。李胡被监禁,死于狱中。耶律喜隐供出了当时任太祖庙详稳的韩匡嗣,穆宗却置之不问。次年二月,耶律喜隐获释。

穆宗镇压了上述谋叛,但反对他的大有人在。世宗次子耶律贤在藩邸秘密结纳韩匡嗣、耶律贤适和女里等人,伺机推翻穆宗。

乳钉纹高颈玻璃瓶·辽

瓶高17厘米。无色透明,含有气泡,表面有风化层。双唇,侈口,漏斗形细高颈,宽扁把,球形腹,喇叭形高圈足。把用10层玻璃堆成花式镂空状,口沿有一周淡蓝色颜料,腹壁饰五周小乳钉纹。

穆宗的失政也引起部族的叛离。应历十四年(964)秋,黄室韦掠走马牛叛逃而去。同年冬,统军库古只击败黄室韦,降伏他的部下。这时乌古部也开始叛乱,大掠居民财畜。详稳(官名)僧隐战败,死于战场。次年二月,穆宗派枢密使雅里斯为行军都统,虎军详稳楚思为行军都监,合诸部兵讨伐乌古。乌古部众杀其长离底,投降契丹,但不久又发动了叛乱。与此同时,大黄室韦酋长寅尼吉也宣告叛乱。五坊人四十户叛逃入乌古部。四月,小黄室韦叛乱,雅里斯、楚思等出兵击之,为室韦所败。穆宗以秃里和女古伐雅里斯和楚思主持军务,同时下诏招抚,遭到拒绝。七月,乌古劫掠上京北榆林峪居民,穆宗派遣林牙萧讨伐。雅里斯等与乌古作战再次失利。十月,常思率兵进讨,大破乌古部。历时一年多的室韦、乌古叛乱才告平息。

残忍嗜杀

昏庸的穆宗十分残暴。早在即位之初,听信女巫肖古用男子胆配制延年药方的妄语,为取胆而杀人无数。直到应历七年(957)才发觉上当,处死了女巫。应历十年(960),以镇茵石狻猊击杀近侍古哥。应历十三年(963)春,曾一连九天昼夜酣饮。同年,以小过甚至无故杀死侍从官员多人。此后,经常不理朝政,昼寝夜饮,滥杀无辜,愈演愈烈。

穆宗嗜酒好杀,近侍往往因微不足道的缘故,遭受炮烙、铁梳等酷刑。穆宗或亲手刺杀,或命人斩击射燎,断手足,折腰胫,划口破齿,弃尸于荒野。应历十五年(965)以后,年年都有近侍无辜遇害,死者达百余人之多。应历十九年(969)二月,穆宗在怀州(今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附近)打猎,醉于行宫,为近侍小哥、舆人花哥、庖人辛古等所杀。

穆宗死后,侍中萧思温与南院枢密使高勋等奉辽世宗次子耶律贤之命,率甲士千骑火速赶到行宫,拥立耶律贤,是为辽景宗。小哥等人五年之后才被捕处决。

仕女出游图·辽·壁画

具有晚唐至五代宫廷绘画的风格,画中仕女颇有中原仕女风姿。此画对研究中国唐末至五代的绘画艺术,及契丹与中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时间:969~982

辽景宗耶律贤是世宗第二子,生于天禄二年(948)。穆宗即位后,将他养在永兴宫。这是穆宗生父太宗的宫卫(即行宫)。太宗死后,永兴宫由穆宗继承,穆宗即位后,在该宫成长起来的耶律贤就成了这个宫卫的新主人。穆宗无子,视贤如己出。

继承皇位

耶律贤一直受到穆宗的钟爱,但成年之后,他对穆宗却非常不满,主要是不满意穆宗酗酒怠政。他经常向身边的两个亲信女里和韩匡嗣流露这种情绪。这两人原是积庆宫的宫分人(即宫里当差者),该宫原属耶律贤生父辽世宗,穆宗即位后,他俩随耶律贤一起转入永兴宫,因此,与耶律贤的关系格外亲密。李胡之子喜隐早就发现了耶律贤对穆宗的不满,并试图加以利用。应历十年(960),韩匡嗣出任太祖庙详稳,这一年十月“赵王喜隐谋叛,辞引匡嗣,上置不问”。本来,辽穆宗不惜为任何一点小事就可以对宫分人大开杀戒,但这一次却放过了韩匡嗣。匡嗣幸免于一死,并不是因为穆宗与他有什么特殊关系。穆宗不再深究此事,他不愿此事涉及耶律贤。

尽管这样,耶律贤和韩匡嗣等人还是受到了震动,他们更加小心谨慎了。耶律贤在并未明确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随时准备应付各种事变,以便时机到来,参与争夺皇位的斗争。应历十九年(969)二月,穆宗遇弑,由于事先耶律贤早就做了应变的准备,所以事情发生后,他能马上召来女里帮他集结五百禁兵以自卫。这时,他又召来另外两个亲信:侍中萧思温和南院枢密使高勋,他们率甲骑千人,连夜奔赴行在。黎明时分,这一队人马赶到,耶律贤为穆宗痛哭一场,经群臣“劝进”,在柩前即位,改元“保宁”。

谋反不断

景宗即位的经过几乎就是穆宗即位过程的再现。只是由于景宗事先有备,且掌握了较强大的武力,所以才比较顺利地继承了皇位。但即位之后不久,拥立他的几个主要人物之间很快又爆发了权力之争,并且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当时高勋由于拥立之功,已经当上了大丞相,同样,女里也据有契丹行宫都部署的高位,他们自以为受到景宗宠爱,于是就恣意妄为,与景宗姨母、保母结成一伙,权势炙手可热,贿赂公行,门庭若市。景宗心腹耶律贤适认为这种情况很值得忧虑,提醒景宗注意,但无可奈何。首先,高勋与女里联合反对萧思温。思温是景宗睿智皇后的父亲,因皇后的关系,景宗即位后地位迅速跃居高勋、女里之上,成为掌握兵权的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而且获准世预其选。这种情况,使高勋和女里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因此,保宁二年(970)五月,他们合谋将萧思温杀害了。思温是在跟随景宗出猎时遇害的,案发后,直至八年后的保宁十年(978)才查清。当时由于女里私藏甲胄被发觉,按问过程中竟从其衣袖中搜出了当年与谋杀萧思温有关的一封密信,于是真相大白,女里和高勋均被处死。

鎏金海东青铜饰片·辽

女里、高勋被杀后不久,乾亨二年(980),又发生李胡之子喜隐谋反事件。喜隐在穆宗之世曾一再谋反,后被囚禁。景宗即位后,喜隐听说有赦免令,便自去刑具前往朝见,景宗怒曰:“汝罪人,何得擅离禁所。”为此,下诏杀了不负责任的看守,并重新把喜隐囚禁起来。但是,改元保宁之后,景宗很快就饶恕了这个罪犯,不仅放他出狱,并且为他娶皇后之姐姐为妻,恢复爵位,仍封宋王。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显然是有原因的。景宗即位之初,需要有更多的亲信帮助他巩固统治地位,因此用尽一切办法拉拢喜隐。然而,喜隐却是个稍一得志即忘乎所以的狂妄之徒,就连景宗召见,亦敢怠慢,结果被鞭打一顿,他由此对景宗心怀不满,伺机谋反。保宁六年(974)四月“宋王喜隐(喜隐于969年改封宋王)坐谋反废”。但是,鉴于女里、高勋事件的教训,景宗除宗室、外戚以外,很少有信得过的人,故喜隐在保宁九年(977)又被起用为西南面招讨使,并被派遣去向河东的北汉政权索还逃户。乾亨二年(980)六月,喜隐再次引诱一群小人谋叛,事发后,景宗下令将其手足戴械,囚禁于祖州。

延伸

萧思温

萧思温(?~970),小字寅古。契丹族国舅部人。太宗女燕国公主驸马,宰相萧敌鲁之侄。通书史。穆宗时,任南京(今北京)留守。应历九年(959)后周世宗攻辽易(今河北易县)、瀛(今河北河间)等地,萧思温畏惧不敢出战。十九年(969),穆宗射中一熊,思温与牙里思等进酒上寿,穆宗醉卧,为庖厨所弑。思温与大臣定策立景宗。保宁元年(969)任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因其女册为皇后,加尚书令,封魏王。旋因勋臣贵戚不满,从帝猎于闾山(今辽宁北镇西北),被刺身亡。

时间:953~1009

辽朝历史上掌握最大权力的太后不是述律太后,而是萧燕燕(953~1009),萧燕燕时代,达到官位顶峰的大臣是汉臣韩德让(941~1011),后世常传说他们两人的爱情故事,虽然或许子虚乌有,但君臣相得,共同缔造了契丹族的盛世,却是不争的事实。

助夫秉政

萧燕燕,汉名叫绰,燕燕是她的契丹名,或说是小字。其父萧思温是相当汉化的契丹贵族,学问很深,历任高官要职。萧燕燕自幼聪明过人,是位喜爱读书、性格执拗的姑娘。有一次,萧思温颇有兴致地观察几个女儿扫地,有几个马马虎虎,仅洒扫一遍,就草草了事,只有萧燕燕非常认真,打扫得干干净净,他禁不住高兴地说:“看来燕燕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传说萧思温曾将燕燕许配给韩德让。韩德让是阿保机时代著名汉臣韩知古的孙子,自幼喜读汉文典籍,文化修养深厚,文韬武略,名冠一时。但是969年,辽穆宗耶律(931~969)被刺,萧思温等拥立世宗次子耶律贤为帝(948~982),为了报答拥立之功,耶律贤提出选萧燕燕为贵妃。这年,燕燕才17岁。

耶律贤就是辽景宗,他从小患病,多年不愈,身体虚弱,经常不能临朝断事,朝政大权逐渐转移到不久就被册封为皇后的萧燕燕手中。萧燕燕励精图治,日夜操劳,从善如流,深得朝廷上下的拥戴。辽景宗对此并不嫉恨,相反,他为能找到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皇后作为自己政治上的代理人而感到庆幸。976年,辽景宗特意下诏给史馆学士,决定自此以后,记录皇后之言亦当称“朕”,把燕燕摆到和自己相同的位置上来。

射骑图·辽·佚名

纵27.1厘米,横49.5厘米。画中武夫腰弓持箭,立于马前,正在校正箭杆,似在做出猎前的准备。人马刻画最见功夫,活灵活现,实为佳品。

979年,宋太宗灭亡北汉后继续北上,进攻辽国,包围了南京(今北京市),韩德让代父韩匡嗣守城,与援军内外夹击,在高梁河大败宋军,从此扬名天下。982年,辽景宗病死,临终传位给他和燕燕所生的儿子耶律隆绪,并且颁诏说:“军国大事听皇后命。”据说燕燕请来已经升任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对他说:“我曾许嫁于你,现在皇上归天,愿与你相谐旧好。如今我子年幼当国,愿你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

辽朝设南北两院,北院处理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事务,南院处理汉族事务,身兼两院枢密使的,只有韩德让一人,并且韩德让还受拜大丞相,总理朝政,这是辽朝历史上所仅有的。1001年,萧太后赐韩德让名德昌,三年后又赐他改姓耶律,称耶律隆运,封晋王。韩德让权势熏天,引起很多契丹贵族的不满,他们说:“非我契丹族,怎能委以如此重任!”萧太后下诏说:“选官贵在得人,当以贤能与否为尺度,怎能把种族界限当成不可逾越的障碍呢?”

韩德让没有辜负萧太后的期望,他和耶律休哥等大将通力合作,弥合民族矛盾,劝农桑,修武备,使辽朝达到前所未有的盛世。但是宋人却传说他和萧太后通奸,为此萧太后还毒死了韩德让的妻子,以便与奸夫日夜相会,此事引发辽朝内部的重重矛盾。宋朝以为有机可乘,遂于986年再度大举北伐。

宋辽之盟

萧太后临危不乱,沉着应战,她派驻扎南京的耶律休哥抵挡宋东路军,命大将耶律斜轸率兵抵挡宋西路军,自己带着儿子亲临前线,指挥作战。随即她纵观全局,毅然决定以主力对付宋军东路,在涿州西南的岐沟关将其击败。东路一败,宋中路军难以支持,很快溃退。萧太后又全力对付宋西路军,设伏在陈家谷口,活擒号称“杨无敌”的宋将杨业。

1004年,萧太后亲自率军南攻宋朝,双方对峙于澶州(今河南濮阳)。因为宋真宗亲临前线,宋军士气高昂,再加上辽先锋大将萧挞凛不慎中床弩而死,最终议和退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1009年12月,萧太后去世,史称“承天太后”,其子耶律隆绪亲政,依旧礼敬韩德让,把他当成自己叔父一般看待,但韩德让不久也去世了。耶律隆绪统治时期,辽朝的政治经济再上一个高峰,耶律隆绪就是辽圣宗。

时间:1029~1030

渤海人自辽太宗即位初期迁徙到辽东地区以来,当地官府对他们一直免征盐、酒等税。圣宗即位后,冯延休、韩绍勋等大臣不顾辽东地区与燕京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相继将燕京地区的征税办法强行推广到辽东,致使百姓生计遭到严重威胁。

大延琳造反

韩绍勋是韩延徽曾孙,官至东京户部使。征税引起的风波还未平息,太平九年(1029),燕京地区因连年受灾发生饥荒,东京户部副使王嘉又献计造船,令辽东百姓能出海者漕运粮食,赈济燕民。由于海路艰险,东京派出的船只往往沉没。船民们屡次向官府报告此事,韩绍勋等不但不相信,且以种种手段相驱逼,强制船民继续出海。在这种情况下,东京地区的人民群众除起来造反,已经没有其他出路可供选择了。当时,渤海人大延琳为东京舍利军详稳,他针对这种情况与副留守王道平商量对策,劝其一同造反,道平表面上表示同意,实际上是欺骗大延琳。他在夜间丢下家属,只身逃出东京城。这时,大延琳派去黄龙府联络黄翩一同举兵的信使也背叛了,王道平与此人一同至行在向圣宗告变。在此紧急情况下,大延琳被迫仓促举事,囚禁了东京留守驸马都尉萧孝先及南阳公主,同时将万民痛恨的韩绍勋、王嘉及四捷军指挥使萧颇得一齐斩首,然后宣告即皇帝位,建立兴辽国,年号天庆。这时,圣宗正在庆州东北举行一年一度的秋猎,他在捺钵闻讯后立即向诸道征兵,刻期进讨。国舅详稳萧匹敌治所距东京最近,故得以首先率所部及家丁据守要害,堵住了大延琳西进的道路,从而保证了朝廷的安全。然而,大延琳迅速致败的关键还不在于此,而在于他轻易相信一辽军将领渤海人夏行美,并对他寄以希望,结果却被此人出卖。当大延琳起事时,夏行美正统军驻守在距东京不远的保州,其部众多是渤海人。大延琳派人劝说夏行美与他一同造反,杀掉统帅耶律蒲古。夏行美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将这一阴谋实告耶律蒲古,于是耶律蒲古立即杀掉了军中的八百渤海士兵,截断了大延琳向东的退路。

金铜弥勒菩萨坐像·辽

通高20.2厘米。大英博物馆藏。由造像左手所持军棒可知这是一尊弥勒造像。头绾高髻,肩披天衣,莲花状佛座,所有特征都体现了辽代同类造像的典型特征,堪称辽代金铜造像中的断代标准器。

辽圣宗平叛

大延琳领导的这次反抗斗争,在辽东地区得到广泛响应,南、北女真都归附他,高丽也趁机不向辽朝如期纳贡。如果大延琳能抓紧时机搞好联合女真和高丽的工作,必能迅速壮大自己。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一开始就寄希望于辽军中的渤海将领,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他们策反上,以致贻误了战机。及至各路辽军来攻,只好固守东京这座孤城,十分被动。

加彩灰陶罗汉卧像·辽

通长69.2厘米。此加彩灰陶罗汉像与传世辽代舍利容器上所雕刻者相类似,可断定为辽代作品。

沈州节度副使张杰守城有功,辽圣宗擢升他为节度使,夏行美也因功授以平章事。当年十月,以南京留守萧孝穆为都统,国舅详稳萧匹敌为副统,奚六部大王萧蒲奴为都监,率军进讨大延琳。第二年三月,据萧匹敌亲至行在向圣宗报告,萧孝穆的大军已在东京四周距城五里许处筑起堡寨,将东京围了个水泄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女真、高丽的援助全都无法到达城内,城内军民只能拆毁房屋以供烧柴,困难已极。这时,萧孝穆又进行瓦解城中斗志的宣传,城中先后有七百多户出降。八月,大延琳部将杨详世暗中与辽军勾结,于一天夜里打开城门放辽军入城,城陷,大延琳被擒,渤海人这次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遂告失败。

太平十年(1030)十一月,萧孝穆凯旋,圣宗大加宴劳,封他为东平王、东京留守,封萧匹敌为兰陵郡王、奚王萧蒲奴加侍中、奚王府都监萧阿古轸为东京统军使。经过这次动乱,辽圣宗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渤海人的防范,对渤海旧贵族进一步实行分化瓦解,“诏渤海旧族有勋劳材力者叙用,余分居来、隰、迁、润等州”。东京地区渤海人的力量再次被削弱了。

时间:1015~1054

从来母子同心,然而如果生在帝王家,权力欲却能扭曲甚至彻底毁灭这种人伦亲情,辽兴宗(1016~1055)和其生母法天太后之间所发生的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齐天后抚养兴宗

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皇后是平州节度使隗因的女儿,韩德让的外甥女,小名叫菩萨哥,生得既聪明又美丽,12岁被选入宫中,不久就由萧太后做主,册封她为辽圣宗的皇后,称齐天皇后。

辽圣宗允许自己的皇后参与政事,齐天后因此权势熏天,经常可以不通过皇帝就自己任命朝廷官员。她的生日被称为“顺天节”,国内官民都必须庆祝,宋朝也必须遣使祝贺,送上礼物。然而美中不足,齐天后连生两个儿子都夭折了,这就给了宫女耨斤以可乘之机。

耨斤也出自萧氏,据说肤色黝黑,目光凶狠。她的母亲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根黄金柱子直通云天,几个儿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都爬不上去,耨斤一到,却连带着仆人们全都爬到了天上。

耨斤侍奉萧太后非常尽心,传说她某次帮萧太后整理床铺,捡到一枚金蛋,吃了以后肤色变得异常光润,萧太后感到惊异,说:“你一定能生下尊贵的儿子!”后来耨斤果然为辽圣宗生下两子两女,两个儿子一名耶律宗真,一名耶律重元。耨斤因此受封顺圣元妃。

齐天后因为没有儿子,就把宗真领来收养,对他关怀备至,这引起了生母耨斤的极度不满。耨斤时常在辽圣宗面前说皇后的坏话,因为皇后擅长弹奏琵琶,经常召见琵琶乐工燕文显和李睦文,她就污蔑皇后行为不检,私通乐工。然而圣宗极为宠爱齐天后,根本就不相信。

太平十一年(1031)六月,辽圣宗病重,即将不久于人世,耨斤在圣宗病榻前服侍,竟然破口大骂皇后说:“老家伙,皇帝对你的宠爱也终有完结的一天!”辽圣宗遗命让宗真继位,让齐天后做皇太后,顺圣元妃为皇太妃,耨斤把遗嘱私藏起来,以新皇帝生母的身份,自己登上了太后宝座,称法天太后。耶律宗真就是辽兴宗。

法天太后弄权

法天太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都安插在要职上,随即掌控了朝政,辽兴宗不过是傀儡而已。既然权力在握,她就开始残忍地报复齐天后,派人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谋反,事情牵涉到齐天后,准备将其下狱治罪。辽兴宗前往求情,说:“皇后侍奉先帝四十年,从小养育我长大,理当成为太后。现在不让她当太后也就罢了,怎能再加罪于她呢?”

法天太后说:“如果留下皇后,一定会变成后患。”辽兴宗哭着说:“她年纪已经老了,又没有儿子,就囚禁在宫中吧,有什么后患?”法天太后根本听不进去,将齐天后囚禁在上京,后又派人给齐天后送去毒药。齐天后叹息说:“我的无辜,天下共知。且待我整理一下仪容再死吧。”于是沐浴更衣,然后饮药而死。

法天太后不但专横跋扈,对皇帝也很苛刻。某次辽兴宗赏赐乐工孟五哥银带,高庆郎密报给法天太后,法天太后认为不合礼法,就把孟五哥抓来,狠狠地鞭打了一顿。辽兴宗大怒,让左右侍卫杀死了高庆郎。法天太后派人调查此事,最终牵扯到辽兴宗头上,兴宗恼怒地说:“我贵为天子,难道也要像囚徒一样去写供状吗?!”

法天太后越来越看不惯辽兴宗,认为他被齐天后教坏了,就和兄弟们商议,想要废黜兴宗,立次子重元为帝。重元素来尊敬兄长,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辽兴宗知道,兴宗极为惊恐,就在重熙二年(1033)和耶律喜孙等人合谋,率兵包围了太后寝宫,把法天太后送到庆州去居住。

次年,辽兴宗狩猎经过祖州白马山,看到齐天后坟墓荒芜,杂草丛生,不禁哭泣说:“我如果早点下手,你就不会死了呀。”派人选择好地方,把齐天后迁葬过去。

然而法天太后终究是辽兴宗的生母,群臣每每劝说皇帝将其迎回,甚至这样说:“从来皇帝和皇太后的生辰,宋朝都会派遣使节前来,送上重礼。现在齐天后已死,法天太后被赶走,宋朝不再送太后生日礼来,咱们可亏了很大一笔啊。”辽兴宗无奈,只得于重熙八年(1039)将法天太后迎回,但母子两人始终不和。

重熙二十四年(1055),辽兴宗去世,法天太后毫无戚容,甚至还对哀哭的兴宗皇后说:“你年纪还小,何苦如此悲伤呢?”

包银木马鞍·辽

鞍长56厘米。胎为木质,外镶包贴金银饰。前桥银饰略呈拱形,是辽代马具的代表作。

辽代的佛塔遍布于五京所属的许多地区。常见的辽塔是八角十三层的砖塔,塔为实体,不能入内攀登。辽塔的这种形制后来也为金代所继承,在中国建塔史上,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辽金塔。

万部华严经塔

万部华严经塔又称白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南方,在辽代丰州故城西北角,约建于辽圣宗时,历代都曾维修。塔身外侧有精美的砖雕,经塔各层有金、元、明、清各代游人题记,其中有些还墨迹如新,题记除使用汉字外,还有契丹文字、女真文字、蒙古文字、古叙利亚文字及古波斯文字等,是研究该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白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角七层,通高50米。塔内还有设计精巧的旋转式阶梯走道。塔座大部分埋入地下,上部砌作仰莲瓣。塔身外表是仿木结构形式,每层开有两个半圆形拱门和砌有两个方形假门,各层之间真门与假门交错排列。外壁有天王、力士、菩萨等砖雕,造像精美生动,线条流畅,为辽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辽中京大明塔

大明塔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辽中京城遗址内。约建于辽圣宗重熙四年(1035),是中国现存辽塔中最大的一座。大明塔筑于高约6米的夯土台基上,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74米,底座每边长14米。塔座呈须弥形,分两层。塔身分八面,每个棱面上都附有佛龛,龛内雕饰着凸起的8尊神像,分别坐于仰莲宝台之上。每两面相交的棱面上,写着佛经上的警句和神像各自的尊名。雕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正南面的观音像特别引人注目,她体形丰满、姿态端庄、飘带卷风,端坐于云烟浩渺的莲花台上。观音头上有华丽的宝盖,两旁各有一个体态轻盈,手持荷花,脚踏浮云的飞天。塔刹是小型藏式喇嘛塔,南北各有一小门,上面宝珠、相轮、宝瓶都是红铜铸造。塔共13层,每层塔檐椽头均挂有铜铃,计1350只,微风吹拂,千铃共鸣,如宫廷雅乐。塔身第一层南面存有清咸丰四年(1854)重修时的蒙古文题记。

辽上京南塔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郊,是辽代最早建立的都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上京城南北各有砖塔一座,俗称南塔、北塔。南塔属八角七层檐式宝塔,位于城外南10里的山坡上,高25米,台座每边宽3.8米,塔身嵌有佛、飞天、菩萨、小塔等浮雕,很有契丹族文化的特色。

辽释迦佛舍利塔

辽释迦佛舍利塔,俗称辽庆州白塔,当地蒙古族牧民们称“金金察罕索布尔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驻地东北查干沐沦河的冲积平原上,辽代鼎盛时期的重要州城——庆州城西北部。辽庆州白塔造型玲珑秀美,浮雕精湛细腻,规模宏伟壮观,为八角七级的砖木结构塔。始建于重熙十六年(1047)二月,竣工于重熙十八年(1049)七月十五日,是为辽兴宗耶律宗真之生母“章圣皇太后”特建的。塔上7层共设假门28个,每门两旁都有天王浮雕一尊,全塔共有天王浮雕56尊。塔体浮雕将儒、佛、道及萨满的宗教思想表现得水乳交融,隐隐透出辽代佛教“星密圆通”的特色。1989年维修时从塔刹相轮樘等处发现了按辽代佛教仪轨秘藏的一批辽代圣经、雕版印刷佛经及形制多样、造型优美、彩绘华丽的内藏雕牌印刷陀罗尼经卷的木质法舍利塔108座。史学界、文博界称庆州白塔的浮雕为“辽代塔寺艺术的精华”、“契丹民族建筑之瑰宝”。

时间:1063

耶律重元是辽圣宗次子,兴宗同母弟。清宁九年(1063)七月,重元父子发动叛乱,重元自立为皇帝,并派兵进攻道宗行宫。由于南院枢密使耶律仁、耶律乙辛等率宿卫士卒反击,政变被粉碎。重元被迫自杀。

兴宗重臣

兴宗即位初期,法天太后专政,曾谋废兴宗而立重元。重元因向兴宗揭露这一阴谋,获得信任。兴宗并因此得以采取果断措施,一举夺回政权。兴宗亲政后,封重元为“皇太弟”,对他恩宠无比。一次在酒席宴上,兴宗竟微带醉意地许诺,待“千秋万岁”之后就将皇位传给他。从此以后,重元更加骄纵不法,兴宗对此也并无反感。一日,兴宗与重元进行“双陆”博戏。兴宗和重元都以居民城邑为赌注。兴宗手气不佳,连输数城,一旁观战的满朝文武,对这场荒唐的赌博都无可奈何,他们都害怕得罪这位皇太弟。后来,当赌局又要重开时,一个机智的小人物——伶官罗衣轻上前把兴宗制止了,他装腔作势地喝道:“双陆休痴,和你都输去也!”他是提醒兴宗,如果再这样如醉如痴地赌下去,保不准连皇位都得输掉。这时,兴宗才如梦初醒,结束了这场荒唐的游戏。

延伸

辽代刑法的类别

辽代刑法之类别有死、流、徒、杖四等。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又有籍没之法。流刑量罪轻重,分为三等。一是“置之边城部族之地”,如黄龙府、乌隗部;二是“投之境外”,指辽政权直接统治区以外的各属部所在地,如于厥拔离弭河;三是“罚使绝域”,如使回鹘、辖戛斯、吐蕃等。徒刑根据刑期长短分三等:终身、五年、一年半(圣宗时,三犯盗窃者徒三年)。凡判徒刑者,还要施杖刑、黥刑。黥刑主要处置犯窃盗罪和犯奸淫罪者。杖刑,与木剑、大棒、铁骨朵、沙袋、笞、挝是同类的刑罚。木剑、大棒是太宗时制。木剑面平背隆,大臣犯重罪,欲宽宥则击之。沙袋是穆宗时制,用熟皮缝合而成,长六寸,宽二寸,柄长一尺多。有重罪者,以沙袋决之。此外,还有宫刑、拷刑之法,赎铜之法和八议八纵之法。

释迦涅 石雕像·辽

像为汉白玉圆雕作品,刻工精美,释迦佛神态安详,是辽代造像艺术的杰作。

兴宗对重元虽然格外恩宠,但却并没有正式确立他为皇位继承人。这主要是因为他自己有儿子,他要将皇位传给儿子,但是,如果其母法天太后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不是多次试图施加影响,以致促使他产生逆反心理,传位重元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兴宗是受汉文化教养成长起来的封建帝王,自然会有传子思想。他为抵制重元,极力提高和加强其子洪基的地位,直至重熙二十四年(1055)当他寿终正寝时,洪基得以奉遗诏顺利继位。道宗洪基即位仅两天,就下诏以从前的皇太弟为“皇太叔”。

未立太子,先立“太叔”,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绝无先例的。重元并没有打消有朝一日自己南面称孤的念头,他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反叛亡身

清宁七年(1061),重元之子涅鲁古奉调回朝知南院枢密使事,于是他立即抓紧时机鼓动其父重元造反,他向重元献计:诈称患病,待道宗前来探视时,则可抓住机会行弑。但重元当时顾虑尚多,所以未采取这项计谋。九年(1063)七月,重元父子终于等来了一个更方便的时机:道宗要到太子山行猎。重元父子获悉这一消息后,当即就进行了谋反的部署。但是,这一阴谋尚未付诸实施就被敦睦宫使耶律良发现了。他未敢直接向道宗奏报,因为他知道皇帝对重元父子正深信不疑呢。他首先向皇太后秘密报告了此事。太后对此事极为重视,怕走露了风声,坏了大事,于是假称自己生病,召道宗前来探视。这样,她才有机会将这一消息告知道宗。道宗乍一听说,根本不相信会有这等事,怀疑耶律良奏报不实。太后劝他说:“此社稷大事,宜早为计。”但他想不通,如此受他尊宠的皇太叔怎么会与他刀兵相见。他甚至怀疑耶律良是有意要离间他们叔侄之间的骨肉之情。耶律良焦急万分,但毫无办法,他只好在道宗面前发誓,以性命担保自己所言非妄,他劝道宗及早设防,以免坠入重元父子的诡计之中。同时他还建议设计进行验证:召涅鲁古前来,如其不应召,即“可卜其事”。于是,道宗根据这一建议,派使者前往,结果当即被涅鲁古拘禁于帐下,并欲加害。幸好契丹人随身都佩带着割肉用的餐具刀,该使者趁看守不备,割断捆绳得以逃出。及至使者赶回行宫奏报了全部经过,道宗对耶律良的情报始确信不疑。这时,他赶忙召来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告以情况紧急,命其设法捕贼。仁先接受命令,嘱咐道宗要谨防敌人来袭,随后,刚要翻身上马,重元即已前来进犯行帐了。

耶律道宗在这突如其来的危急情况面前六神无主了,打算逃往北、南大王院,仁先以为不妥,他认为皇帝此时若舍弃扈从,叛乱分子必尾随其后,这样,很可能就坠入他们的掌握之中了。而且“南、北大王心未可知”,投奔他们,亦未必靠得住。仁先这种担心并非没有根据。这是一次空前严重的危机,跟随重元父子一同谋叛的达官贵人大有人在,其余未反者亦多居心叵测。但是,有数千人之多的宿卫士卒并未发生动摇,他们在许王仁先、知北院枢密使事赵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萧唐古、北院枢密使事萧韩家奴、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及敦睦宫使耶律良等率领下,奋力抵御叛军的进犯。叛军数量虽然不算少,但多是些乌合之众,其中有不少是被重元诱骗来的奚族猎夫,萧韩家奴为使他们了解事实真相,不顾个人安危,只身来到阵前对这些奚人说:“汝曹去顺效逆,徒取族灭。何若悔过,转祸为福!”这些受蒙蔽的猎夫听到这番话之后,很快都放下了武器。这时,叛乱头子涅鲁古急了,立刻跃马前来向朝廷方面挑战,企图稳住叛军的阵脚,结果当即为渤海近侍详稳耶律阿思及护卫苏所射杀。算起来,前后只经过一天多的时间,叛乱即被平定,逆党皆遭族诛。首恶分子重元亡入大漠,走投无路,自杀身亡。临死前他哀叹说:“涅鲁古使我至此!”

三彩刻花鹭莲纹盘·辽

二龙戏珠鎏金银冠·辽

银冠周边压印如意云纹。冠面纹饰浮凸,中央是在云朵上承托一颗大火焰宝珠,左右两侧各有一龙,后肢蹲踞,前肢直立,全身呈蹲坐姿态,翘尾昂首,张口扬鬣,面向宝珠,互相对视,形态生动,庄重而华美。应为辽代契丹贵族的头饰。

时间:1055~1101

耶律乙辛字胡睹衮,契丹五院部人,是辽代名声最坏的奸臣。他性格阴毒,为了一己之私,设计害死了辽道宗的皇后和皇太子。

惟有知情一片月

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是个有名的才女。她姿容冠绝,工诗善文,尤其擅长音乐,会谱曲作词,弹得一手好琵琶。辽道宗同其他的辽代皇帝一样,善于骑马射箭,喜欢围猎,常驰骋山林,追猎猛兽,有时连贴身扈从也跟不上。皇后萧观音怕出意外,数次劝阻,道宗对此十分反感。当时已当上枢密使的耶律乙辛正与萧后娘家争权,便刻意谋害萧观音。

萧后曾作《回心院》词十首,谱成曲,让她赏识的伶官赵惟一演奏。宫中还有一个叫单登的婢女,也擅长弹琵琶,为了争宠,表示要与赵惟一比比高下。萧后就让两人对弹二十八调,单登比不上赵惟一,十分恼恨。单登有一个妹妹叫清子,虽已嫁人,却与乙辛私通,便将皇后宠幸赵惟一的事告知乙辛。乙辛心生一计,嘱人作了十首内容狎昵的爱情诗,名为《十香词》,谎称是宋国皇后所作,交单登陷害萧后。单登假意向萧后求墨宝,请萧后将《十香词》抄录一遍。萧后不知是计,抄毕意犹未尽,执笔赋诗一首:“宫中只数赵家妆,败云残雨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乙辛得到萧后亲自书写的这些诗篇后,迫不及待地跑到道宗那里诬告皇后,说《十香词》是萧后为赵惟一所作,并以七绝中含有“赵惟一”三字为证,指控萧后与赵惟一私通。道宗听后大怒,命令耶律乙辛负责审理这件事。最后,赵惟一被灭九族,萧后被赐自尽。萧后深感冤屈,临死求见道宗一面,道宗不允。萧后作《绝命词》一首,悬梁自尽,年仅36岁。

害死皇太子

乙辛害死萧观音,又有后怕,怕一旦太子耶律继位,自己将不得好死,因此他处心积虑,阴谋除掉萧后的儿子耶律。乙辛先是向皇帝上书,说什么:“皇帝与皇后如日月并位,中宫不可久旷。”然后将他亲信的妹妹推荐给道宗为皇后。乙辛的所作所为也引起一些正直大臣的愤慨。护卫萧忽古曾准备刺死乙辛。乙辛得知后更是加快了谋害皇太子的步伐。

母亲被害后,太子悲愤交集。乙辛的亲信副检点萧十三对乙辛说:“太子为人深得臣民之心,一旦登基,我辈必死无葬身之地。”乙辛指使萧十三等人出面诬告都宫使耶律查剌和萧忽古阴谋废道宗,立太子为帝。因拿不出有力的证据,道宗未予理睬。乙辛又生一计。他让萧讹都斡以自诬的方法再次上奏称:“我也参与了反对皇上的阴谋,我们准备杀死乙辛,然后立太子。我若不说出来,恐怕事发受牵连,所以冒死上奏,乞求宽恕。”这回道宗相信了。他将太子软禁起来,派耶律燕哥主持鞫讯。太子不服,对燕哥申诉:“我本来就已当上了太子,早晚能继承皇位,何苦要谋求废立呢?请您在父皇面前为我申辩。”可是他不知燕哥也已为乙辛买通,反向皇上谎报太子已认罪。道宗大怒,废太子为庶人,流放到边城。太子临行仰天长叹道:“我有什么罪?竟落到这种地步。”萧十三叱令速速上车,将耶律押住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不久就被乙辛派来的人暗杀了。乙辛向道宗谎称太子因病而死。道宗不无伤感,打算召回耶律的妻子。乙辛恐怕真相败露,又遣人将太子的妻子杀死。道宗糊涂,中了奸臣的计谋,害死了自己的皇后和太子夫妇。

荷花形银杯·辽

乙辛在朝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就更加肆无忌惮,结党营私,打击忠良,无所不为,甚至企图陷害皇孙。有一次道宗准备外出打猎,乙辛奏请留下皇孙,道宗刚想答应,同知点检官萧兀纳上前谏道:“陛下如照乙辛所言,留下皇孙,请让臣也留下保护皇孙,皇孙年纪尚幼,应防不测。”言下之意正是暗示皇帝须防乙辛三分。道宗亲眼看到许多朝官对乙辛唯唯诺诺,前呼后拥,心里也十分不高兴。终于将乙辛削官流放。乙辛企图投奔宋朝,事情败露,被勒死。

卓歇图(局部)·辽·胡

《卓歇图》长卷,基本上由两组情景组成,画卷前半段,表现的是狩猎归来的骑士正在休息的场面。画卷后半段,是贵族宴饮的场面。

时间:1075~1128

辽道宗曾因奸臣乙辛的挑拨杀害了皇后和太子。无独有偶,辽末帝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又重蹈他祖父的覆辙,在奸臣萧奉先的欺骗下,害死了自己的爱妃萧瑟瑟和亲生骨肉敖卢斡。

文妃失宠

萧瑟瑟出身于渤海王族,姿色出众,多才多艺。天祚帝初次见到萧瑟瑟便神魂颠倒,不能自已。他将萧瑟瑟带入宫中,藏匿数月。皇太叔和鲁斡知道后,就劝天祚帝明媒正娶,公开纳萧瑟瑟为妃,封为文妃。文妃不久便生子敖卢斡。文妃聪慧娴雅,深得皇帝宠幸。她的儿子被封为晋王。

天祚帝当政时期,辽国内忧外患日趋严重,天祚帝却游猎无度,直言劝谏的忠臣多被疏斥。文妃眼看国势颓危,金国的威胁日益严重,便作歌讽谏:“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又作诗抨击朝政的黑暗:“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畜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平。”

晋王遭殃

天祚帝看到这些讽喻诗,不仅没有丝毫悔悟,反而对文妃心生忌恨。文妃姐妹三人,姐姐所嫁耶律挞曷里,妹妹所嫁耶律余睹,都是朝廷重臣。文妃之子晋王武艺高强,对人十分宽厚,在诸皇子中更显得鹤立鸡群,十分能干。当时辽宫中不准内侍读书,一经发现,严加训斥。一次,天祚帝召见王子,晋王到皇宫时看到一个叫茶剌的内侍正在看书,就拿过书来翻了翻。正巧其他王子也来了,晋王便把书藏入袖中带回家,后来悄悄地还给茶剌,关照他小心不要再让人看见。晋王年纪轻轻就懂得隐恶扬善,具有长者风度,在朝廷内外很得人心。文妃自然也希望晋王能继承皇位。

三彩摩羯壶·辽

整体造型为摩羯遨游状,仰卧莲花底座,昂首摆尾,背部中空为流口,鳞翅纹理清楚,釉色黄绿相间,造型优美,线条流畅,为辽三彩的上品。

天祚帝的元妃贵哥也生有一子,封为秦王。贵哥的兄长萧奉先为枢密使,封兰陵王。此人外宽内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偏偏受到了天祚帝的赏识。萧奉先想立贵哥所生之子秦王继承皇位,处心积虑要除掉晋王。他诬告文妃勾结其姐夫和妹夫欲立晋王为帝,尊天祚帝为太上皇。天祚帝信以为真,立即诛杀耶律挞曷里及其妻,逼文妃自尽,以晋王未参与谋立阴谋而不加追究。

当时为辽南军都统的耶律余睹听到消息后,率军投奔女真,借来金兵,杀回辽京。天祚帝十分惊慌。萧奉先对他说:“余睹也是辽皇室苗裔,实无亡辽之心。他率兵攻辽,无非是想立晋王为帝。为了国家的命运,皇上还是不惜一子,杀了晋王,让余睹希望成空,他自然也就不战而退了。”天祚帝以为言之有理,就令晋王自缢。有人劝晋王快逃,晋王仰天长叹道:“我怎能为了蕞尔之躯而违背父皇的意旨呢?我不能做有失臣子之节的事。”言毕慨然就死。

天祚命夭

耶律余睹得知晋王自尽后,更为愤怒,加紧进攻,直逼天祚行宫。天祚被迫退入深山。金兵未至时,萧奉先曾宽慰皇帝,说金兵不会远离故土,深入辽境。如今落到这种地步,天祚方悟奉先误国。他对萧奉先说:“正是你们父子害得我国亡家破,现在就是杀了你们,又有什么用?你们快离开吧!免得军队哗变,祸及我身。”奉先父子大哭一场,只得离去。没走多远,被手下亲兵拘押起来,送往金营。金人杀了萧奉先的长子,把奉先和次子萧昱枷往金国。半途遇辽兵,萧奉先父子又被夺回,押送给天祚帝。天祚怕留下奉先引起兵变,令奉先父子自尽了事。

然而此时辽国的溃败已势所难免,1125年,天祚帝在山西应州被金兵包围。他自知难逃,干脆挺身向前,对金兵说:“我就是辽天祚帝!”金兵要用绳索捆他,天祚大声喝道“放肆!你们敢绑天子吗?”金将完颜娄室驱马来到天祚面前,翻身下马,跪地作揖,称:“奴婢不才,乃以甲胄冒犯天威。请陛下下马!”

天祚帝凄然一笑,下马。二百年前由辽太祖打下的基业就这样从马鞍上滚了下来。

凤纹织金锦袍·辽

这件完整的右衽长袍是罕见的辽代服饰。图案为织金对凤和褐色对凤。这件古袍的出土,为后人了解辽初的织锦工艺、印染技术和服装款式等都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

时间:1087~1143

西辽是辽朝在12世纪30年代被金朝击败之后,由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创建的强大王朝。西辽疆域广阔,部属众多,历时近90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耶律大石(1087~1143)作为西辽的创建者,在中国历史上足以和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人齐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出走西征

耶律大石,契丹族人,学识丰富,通契丹文、汉文,自幼善骑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五年(1115)中进士,出任翰林承旨,契丹语翰林称“林牙”,故亦名“大石林牙”。历任泰、祥州刺史和辽兴军节度使。女真族完颜阿骨打起兵灭辽,天祚帝于保大二年(1122)自鸳鸯泺败走夹山(今内蒙古萨拉齐西北大青山)。皇族耶律淳留守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耶律大石与宰相李处温等在南京拥立耶律淳为帝,号天锡皇帝,这个小朝廷史称北辽。耶律淳称帝3个月病死,妻萧德妃权主朝政。不久,金兵攻陷南京,萧德妃西奔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谒天祚帝,被杀。耶律大石在居庸关抗金之役中为金军俘获,保大三年(1123)九月逃至夹山见天祚帝。天祚帝虽赦其擅立之罪,但耶律大石心不自安。保大四年(1124)七月,天祚帝自夹山率师东伐,打算收复燕、云。耶律大石劝阻,天祚帝不从,于是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二百骑北走,过黑水,得到白达达部(汪古部)长的资助,驰至辽西北重镇可敦城。这一带本是漠北辽朝治下广大游牧部族之地,未受金兵侵扰。他便在可敦城召集边境内威武等七州和大黄室韦、乌古里、敌剌、达密里、阻卜、密儿纪等十八部部众,组成新军,得精兵万余,有战马万匹,设官置吏,建立了新政权,策划复兴辽朝。许多突厥部族前来归顺,势力逐渐增至四万户。不久,他决定西征,行前致书给西州(高昌)回鹘王毕勒哥,说要借道西行赴大食(这里说的大食不是指阿拉伯,而是指塔吉克,泛指中亚地区),毕勒哥款待三日,赠送马600匹,骆驼100头,羊3000只,送他出境。沿途经过的地方,抵挡者就消灭,投降者就安抚,归附者竟有数国。

建立西辽

保大四年(1124)二月五日,耶律大石在新建的叶密立称帝,改元“延庆”,同时采用突厥族称号曰“古儿汗”或译“葛儿汗”,这就是中国史上所称“西辽”,阿拉伯史家称为“哈剌契丹”或译“喀剌契丹”。不久耶律大石使高昌回鹘成为他的附庸。

这时统治八剌沙衮的东哈剌汗王朝衰弱,属下割录(葛逻禄)部和康里部叛乱,于是便向耶律大石请求援助,并答应将他的整个版图置于耶律大石的统治之下。

耶律大石乘机取代了他的统治。延庆三年(1126),耶律大石以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玛克东南)为都城,称虎思斡耳朵(意为强有力的宫帐)。封易卜拉欣为“伊利克·伊·土曼”,意为土库曼王,并保留其对喀什噶尔及和田的统治。东哈剌汗所辖地区,原有很多屯田的契丹人居住,这使耶律大石得以顺利地拓地立国。耶律大石讨平康里部的叛乱,北向击败了黠戛斯。康国元年(1134)三月,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萧查剌阿不为副元帅,耶律燕山为都部署,耶律铁哥为都监,率骑兵七万东征金朝,准备洗雪前仇,至喀什噶尔、和阗后,行程万里,途中牛马多死,被迫还师。

康国四年(1137)五月,耶律大石挥师进攻统治寻思干(撒马尔罕)的西哈剌汗算端(苏丹)马合木汗,败之于忽毡。马合木汗退到寻思干后,重整武备,并求援于其舅父呼罗珊的塞尔柱算端桑贾尔。康国八年(1141)夏,桑贾尔渡过阿姆河,举兵10万来攻,耶律大石率契丹、突厥、汉军迎战于寻思干以北的卡特万。九月九日,桑贾尔大败,全军覆没,遗尸数十里,桑贾尔与马合木汗仅以身免。耶律大石乘胜北攻不哈剌(布哈拉),不哈剌和寻思干的宗主权从桑贾尔手中转到耶律大石手中,耶律大石封马合木汗之弟易卜拉欣为“桃花石汗”,并留下一名“沙黑那”,监督其统治,于是,西哈剌汗王朝也成为西辽的附庸。同年,耶律大石命其将军额儿布思进攻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沙赫阿即思也降服做了西辽的藩属,进贡大量金币、畜产。至此,西辽的疆域已相当辽阔:东起哈密,西至咸海,北达叶尼塞河上游,南抵阿姆河,一时成为中亚地区的一个强大帝国。

舍利金塔·辽

时间:1141

宋辽对峙时期,西域地区最大的王国共有三个,即佛教国高昌和突厥化的伊斯兰国哈剌汗(即黑汗)、花剌子模。其后哈剌汗分裂为东西两部,西哈剌汗国和花剌子模国臣服于称霸西亚的塞尔柱突厥国。

耶律大石西征

1137年,西哈剌汗马合木向塞尔柱苏丹桑贾尔写信说,有一支来自东方的异教徒军队突然侵入他的国土,穆斯林遇上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请桑贾尔务必发兵救援。

当时正是塞尔柱最为强盛的时期,苏丹桑贾尔当然不会坐视西哈剌汗国所遭遇的危机,收到求援信后,他立刻召集呼罗珊、西吉斯坦等地的国王们,聚集10万骑兵,浩浩荡荡向东开拔。据说仅整合和检阅这些部队,桑贾尔就花了整整六个月的时间。

1141年7月,联军渡过阿姆河,进入河中地区。马合木汗禀报说,来自东方的异教徒并未继续进攻,但国内葛逻禄突厥人发动叛乱,请求联军协助进剿。

桑贾尔答应了马合木汗的要求,向葛逻禄人发起进攻,葛逻禄人无力单独对抗如此强盛的大军,只得向统治东哈剌汗国的菊尔汗求救——这位菊尔汗,就是马合木汗所提的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他是一个契丹人,名叫耶律大石。

1124年二月,已经聚集了数万兵马的大石在叶密立(今新疆额敏)登基,称天 皇帝,年号延庆,同时按照西域的传统,也称葛尔汗,意为汗中之汗。

此后,大石先后征服高昌国和东哈剌汗国,领土向西扩展万余里,终于和塞尔柱王朝发生了冲突。在收到葛逻禄人的求救信后,他写信给正在西哈剌汗首都萨末犍(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桑贾尔,好言请他原谅葛逻禄人,退兵回国。然而桑贾尔正沉醉在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中,不但不接受说情,反而叫大石归附伊斯兰教,否则就要发起进攻。他为了证明自己军队能使用各种武器,这样比喻:“须知他们都能用自己的箭截断须发!”

大石听使者读完回信,下令拔下使者的一绺胡须,并且给他一根针,要他截断来看看。使者不知所措,大石就说:“如果你不能用针截断胡须,另一个人怎么能用箭来截断胡须呢?”于是亲率混合了汉人、契丹人和突厥人的部队,向西开入西哈剌汗境内。

卡特万之战

双方大军如同两道湍急的巨流般在萨末犍以北的卡特万相撞。大石所部较少,部下看到敌军有十万之众,武器精良,全都面有惧色。大石亲自察看了地形后训话说:“敌军虽多,但勇而无谋,只要找准一点进攻,他们首尾不能兼顾,一定会败退的。”于是在地势险要的达尔加姆峡谷布阵,派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领兵2500人攻打联军右翼,枢密副使萧查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领兵2500人攻敌左翼,大石本人则攻击敌军中军。

中亚联军的右翼是名将库马吉,左翼是西吉斯坦国王,中军由桑贾尔亲率,有经验的老兵殿后。战斗在1141年九月九日正式展开,大石的军队越战越勇,尤其刚归附的葛逻禄人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破敌中军,逼使桑贾尔驳马逃走。主帅一走,联军立刻崩溃,大石于后追击,杀敌三万人,伏尸数十里,桑贾尔的妻子、左右翼指挥官,以及著名的伊斯兰法学家胡萨德·奥马尔等全部被俘。

时人都说卡特万之战,“在伊斯兰教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会战,在呼罗珊也没有比这更多的死亡”。战后,塞尔柱王朝势力退出河中地区,迅速衰弱。大石征服了西哈剌汗和花剌子模,定都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建立起一个疆域超过已经灭亡的辽朝和正在兴盛的金朝的庞大帝国,中亚史上称为哈剌契丹,中国史上叫做西辽。

鎏金银面具·辽

契丹贵族死葬,面部往往覆罩一件面具样的金属片,躯体则用锦彩络缠或用银铜丝网络络住,以为饰终之仪。此面具应是公主所用。

时间:907~1125

契丹人“随阳迁徙,岁无宁居”,生产生活方式与农耕民族大不相同。

衣食住行

游牧的契丹人“随阳迁徙,岁无宁居”,生产生活方式与农耕民族大不相同。他们居住的是便于迁徙的穹庐式毡帐,类似现在牧区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这种毡帐便于迁徙,适合于逐水草游牧的契丹等游牧民族。契丹族拜日,又由于北方草原多西北风、北风,所以契丹族毡帐多面向东南。辽朝皇帝和王公、大臣的四时迁徙与普通牧民相似。大约在唐末,契丹族开始有居室建筑。辽朝建立后,城邑越来越多。

对于转徙随时的契丹人,出行多骑马或乘车。由于用途不同,契丹人的车种类不一。辽人的绘画和辽墓壁画中,契丹车多有出现,其形制与当时人的记载一致。契丹人虽为游牧民族,但其故地有潢河、土河,渔猎生活和洪水泛滥,致使早期契丹族也离不开舟船。

契丹人的食物以乳肉为主,除家畜牛、羊外,野猪、狍、鹿、兔、鹅、雁、鱼等猎获物也是食物来源。辽朝不产茶,茶叶是通过贸易和宋朝的赠礼传入的,契丹贵族也颇好饮茶。契丹在举行礼仪、欢庆、游乐、接待使节和恩赐下属时,往往饮酒,中京的酿酒业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契丹的传统服饰有“胡服”、“国服”、“番服”等不同称谓,其中包括冠帽、衣裤、靴袜和带饰。契丹贵族的服装依其所任官职而有所不同,皇帝和南面官着汉服,皇后和北面官着胡服。又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田猎服之别。契丹人男女皆佩戴耳环。他们同乌桓、鲜卑人一样,也有髡发的习惯。

婚丧习俗

辽朝建立之前,契丹实行群婚与族外婚。辽朝建立后,太祖及其后继者就婚姻问题颁布过一系列法令,最重要的是确立了王族、后族两姓世婚制;严格执行“族外婚”制度,大多数人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但长期以来耶律氏和萧姓之间互相通婚,所以不计辈分,以致表亲联姻、辈分混乱的现象较严重。

绿釉刻花凤首瓶·辽

唐时,契丹人行树葬、火葬。将尸体置于山树上,三年收骨焚化。当时虽无坟墓,但把火化后的遗骨集中埋葬于黑山。此外,契丹还始终保存“拜山礼”,即“祀木叶山仪”,人们面向此山,祭拜祖先亡灵。辽建国后渐行土葬,无坟墓的习俗逐渐被废除。早期多为单室墓,石棺;中期以多角形为主,石木、砖木混合结构,室内多筑有尸床、尸台,并有多室墓和装饰性结构出现。辽朝晚期,多室墓普遍,结构更复杂。贵族墓葬多有墓志。圣宗之前尚有人殉遗风。

受佛教影响,辽朝的汉人和契丹人死后,有的用柏木雕成人形(真容木雕像),中空,尸体焚化后,将骨灰储入真容胸腔中。追念死者有烧饭之俗。烧饭多于既死、七夕、周年、忌日、节辰、朔望诸日举行。筑土为台,或掘地为坎,上置大盘,盛以酒食并焚化,以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享用。凡死者生前所用衣物、弓矢、车马、珍玩等物皆可奉祭。

礼仪娱乐

再生仪和祭山仪是契丹独具特色的仪式,终辽一代不辍。遥辇氏联盟的首领,辽朝的皇帝、执政的皇后和皇储可行再生礼,于本命前一年季冬之月择吉日举行。先于御帐禁门北设再生室、母后室、先帝神主舆。行礼时,将童子和接生老妇置于室中,老叟持箭囊立于门外。先从神舆中取出先帝神主,祭奠。皇帝入再生室,除去朝服,与童子徒跣(脚)俱出,模仿初生时的情景。然后,拜先帝御容,宴饮群臣。这一礼仪创于遥辇阻午可汗时期,目的是使人重温初生时的情景,追念“母氏劬劳”,“起其孝心”。

延伸

辽代服饰

辽代服饰有南班和北班之分。辽代北班服饰,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袍带于胸前系结,然后下垂至膝。长袍的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绣花纹。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服饰上出现,反映了两民族的相互影响。辽代南班服饰,即“汉服”。它与契丹族的“国服”(或称“北班服饰”)有所不同。这种服饰不仅百姓可穿,汉族的官吏也同样可以穿。腰带有蹀躞带,本为胡制。带间有环,用作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物件,如弓、箭、算囊、刀、砺石等之类。在其他民族也有用蹀躞带的。

时间:907~1125

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与中原在经济方面相互交流,在文化方面相互吸收。辽自耶律阿保机即位后,学习汉族文化,祭孔子,制文字,加速了文明化的进程。其后,景帝、圣宗、道宗几代,都尚文雅,对于汉文著作,多有翻译。文学亦随之得到了一些发展。辽代文学既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又具有本民族刚健质朴的特色。

辽代宫廷文学

契丹人在语言运用上有其独特的技巧,他们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评论事物和品评人物。如用“空车走峻坂”形容人说话随便,不加收敛;用“着靴行旷野射鸨”评论人说话言不及义;用“连毡裘上附着的苍耳子都要收取”,来比喻人之贪婪。辽朝文人既用契丹语言文字创作,也大量用汉语文写作。他们的作品有诗、词、歌、赋、文、章奏、书简等各种体裁,有述怀、戒喻、讽谏、叙事等各种题材。作者包括帝后、宗室、群臣、诸部人和诸帐郎君子弟。

辽圣宗十岁能诗,一生作诗五百余首,常出题目诏宰相以下赋诗,并一一审阅。兴宗也善为诗文,他不但与诗友唱和,还亲自出题,以诗赋试进士于廷。道宗在辽朝诸帝中文学修养最高,善诗赋,作品清新雅丽,意境深远。有《题李俨黄菊赋》:“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添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其诗文集名《清宁集》。

宗室东丹王耶律倍有《乐田园诗》、《海上诗》。耶律国留、耶律资宗、耶律昭兄弟三人皆善属文、工辞章,国留有《兔赋》、《寤寐歌》;资宗出使高丽被留期间,“每怀君亲,辄有著述”,后编为《西亭集》;昭因事被流放西北部,致书招讨使萧挞凛,陈安边之策,词旨皆可称。

道宗皇后萧观音《谏猎疏》、《回心院》和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天祚文妃的讽谏歌,太师适鲁之妹耶律常哥的述时政文等,不但反映了她们的文学修养,而且表达了她们关心社稷安危、致主泽民的政治理想。此外,平王耶律隆先有《阆苑集》,枢密使萧孝穆有《宝老集》,北女真详稳萧柳有《岁寒集》,萧韩家奴有《六义集》,敦睦宫使耶律良有《庆会集》等诗文集。耶律庶箴有《戒喻诗》,耶律韩留有《述怀诗》等,惜皆不传,现已无从知道他们是用哪种语言文字创作的。辽朝境内的汉人如杨佶、李瀚等也分别有诗文集《登瀛集》、《丁年集》。流传至今的辽人作品除王鼎的《焚椒录》外,还有寺公大师的《醉义歌》。《醉义歌》系用契丹语创作,有金人耶律履的译文,契丹文原作和耶律履译文已失传。今有履子耶律楚材的汉译本传世。

辽人颇喜宋人的诗文,对三苏的作品多能道其详。有的诗文集,在宋朝境内尚未广泛流传,却已为辽人所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契丹使人至宋,“言本国喜诵魏野诗,但得上帙,愿求全部,真宗始知其名。将召之,死已数年。搜其诗,果得《草堂集》十卷,诏赐之”。

辽代民间文学

辽代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和歌谣、俗讲等口头文学也很丰富,然而几乎全部失传,较著名的青牛和白马的传说、黄龙的传说等也只知其故事梗概。从尚能见到的几首民歌中可以看出朴质活泼的特色,如天祚末年的《国人谚》:“五个翁翁四百岁,南面北面顿瞌睡。自己精神管不得,有甚心情管女直。”辛辣形象地讽刺了昏庸无能的最高统治集团。亡国后遗民的《投坑伎诗》、《臻篷篷歌》等也极富意趣,新颖别致。

现在可知的辽代文学的作者多为契丹贵族、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作品多反映贵族社会生活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些作品表达了希望南北两朝友好相处的诚挚愿望,描绘出北国人民的生活图景,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民族情调。契丹文学扩大了写作题材,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宝库。辽代文学总的成就虽然在历代文学中显得逊色,但它仍然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环节,对金、元乃至清代,甚至外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白瓷迦叶像·辽

迦叶像左手投膝,右手作讲论姿势,神情沧桑而凝重,穿右衽斜领长衫,通体施白釉,釉质细腻,色彩光泽,栩栩如生,是辽代定窑白瓷的代表作。

鸡冠而壶得是名辽,瓷契的丹特民有族形马制上,为因家早。期需器随形时上携部带有水鸡、冠乳状等装饰饮物,为方便和安全起见,以皮革缝囊盛装,只留小口,以防倾漏。鸡冠壶即是仿这类革囊形制做成的随葬用品,多是瓷器,腹部下垂仍如容水之囊,在边角处还仿制出缝制皮革的针脚。辽代200余年间鸡冠壶的形制也有显著的变化。大抵早期壶形更接近于皮囊,上为单孔(备系绳之用),单鸡冠状耳;稍后又在口边增一小孔。中期壶身变扁变长,鸡冠耳变为双孔方耳,晚期壶腹变圆,已不似皮囊,方耳和系孔均消失,上部成为一个提梁。早期壶多素面,白釉或单色釉;中晚期则有贴塑、刻划花等加工手法,做出动物、花草、流苏绶带等花饰,造型生动,丰富多彩。

褐釉皮囊式鸡冠壶

壶高25.6厘米,腹径23厘米,底径10.4厘米。鸡冠壶造型别致,是契丹特有器物,因置耳于器顶,状似鸡冠,故名。

绿釉双猴皮囊壶

高27.5厘米,壶一侧为管状小口,上附盖,盖顶置宝珠形纽。另一侧置两个桥形系,系旁各雕一蹲状小猴,形象逼真。壶身两侧满刻卷草纹。壶通体施绿釉,色莹润光亮。皮囊壶又称马蹬壶,因其形似马蹬而得名,是辽代契丹族特有的生活用具。

绿釉挂银鸡冠壶

此鸡冠壶口径5.2厘米,高24.5厘米。扁体,作皮囊状,边缘突起,为仿缝合棱。

绿釉鸡冠壶

壶高28厘米,最大腹径20厘米,足径9厘米。小直口,口后突起处有二穿孔,腹为下垂皮囊状,上有线刻纹饰,是中期鸡冠壶的代表造型。

白执提梁壶

壶高28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9.5厘米。直立小口,提梁呈三股绞索状,长鼓腹,腹体下垂呈皮囊状,圈足。颈部饰乳钉一周,上下各有两周凸棱,为仿皮绳装饰,口的下部及两侧有仿皮绳装饰三条。

白釉皮囊式鸡冠壶

壶高29厘米。扁圆形腹,平底,弧形提梁,小直口,口与壶腹连接处印有一周圆圈纹,腹身有仿皮革线凸棱,壶身满施白釉,釉色洁净明亮,开细片。

契丹猎民游族牧不民仅族是,一他个们渔在手工艺技术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契丹人继承唐五代和北宋工艺美术传统,创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民族工艺美术。辽代工艺美术可分前、后两期,以兴宗重熙(1032~1055)为界。前期具有鲜明的契丹族特色,是辽朝工艺美术的代表。后期受汉文化影响,本民族特色减弱,汉文化成分加强,并且逐步汉化。

螺形玉佩

此玉佩由扁桃形玉环、深蓝色玻璃珠、绿松石珠和螺形玉坠以银丝穿系而成。螺形玉坠,白玉质,表面有沁痕。腹空有盖,盖身均有钻孔,以便穿银丝。

用具形玉佩

此玉组件佩由一件莲花形玉饰以金链下系六件用具形玉坠组成,通长18.2厘米,均白玉制成,形状有剪、、锉、刀、锥、勺。莲花形玉饰为白色,表面有灰白色沁。镂孔,线刻花瓣纹,花茎有孔,系金链,可用于佩戴。其余工具玉件皆为白色,雕琢细腻,是辽代玉组佩的代表作之一。

系链水晶杯

水晶杯通高3.5厘米,共三件,形制大小相同,可能是用于佩戴的玩赏物。杯无色透明,圆唇,桶形腹,平底。表面抛光,口沿边有两个对称的小孔、孔内各系一条金链,金链末端系一鎏金银环,可以佩戴。杯口附鎏金银盖,盖呈斗笠形,盖顶有一环形小纽。

八棱錾花银温碗

温碗为锤而成,整体为八棱形。圆唇、直口、直壁,下部折收,平底接外展八棱形圈足。此温碗与八棱錾花银执壶为一套温酒器,图案纹饰皆相同。

七佛彩绘贴金舍利塔

通高23厘米,底径8.8厘米。木雕彩绘,塔身外壁雕刻七佛立像,形象逼真,衣着线条简洁流畅,七佛全身贴金并绘胡须。塔身绘彩绘以平涂勾勒为主,塔刹宝珠贴金,色彩明快典雅。

胡人驯狮琥珀佩饰

佩饰长8.4厘米,宽6厘米,厚3.4厘米。红色,略呈长方形。正面雕刻胡人驯狮。胡人头缠巾,袒胸,下着短裙,腰束长带坐于脚上,手执驯狮棒,狮子伏于侧,作驯服状。

契丹女神金像

这尊金像高11.2厘米,是用金片锤而成,四周用金线饰绕。女神端坐于莲台上,头戴花冠,身后饰有三个背光。这尊像是契丹人融合“萨满教”与佛教,并运用西方金银加工手法制作而成,神秘而富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宝贵实物。

仰莲纹银杯

杯口呈海棠形,唇外卷,内外皆錾刻花纹,腹底为仰莲纹,高撇足,工艺精湛,是辽代银器皿的杰作之一。

话 说 中 国 历 史

琥珀璎珞(公主)

璎珞周长173厘米,由416颗琥珀珠、5件浮雕饰件用细银丝穿系而成。浮雕饰件有橘红色、红褐色、橘黄色三种。所雕纹饰有对鸟、荷叶、蟠龙、双龙戏珠、行龙等。

鎏金錾花银马鞍饰件

鞍饰通体鎏金,前桥为拱形,凸面,凹背,正面捶有40只凸起的小鸟,周围錾刻卷草纹,以鱼子纹为地。小鸟均尖喙长尾,展翅飞翔,有的向上飞翔,有的回首相望。造型生动,活泼有趣,西侧花纹相互对称,正面边缘向背面弯卷。其余部分纹饰、布局与前桥相同。

琥珀璎珞(驸马)

璎珞周长159厘米,与5串259颗琥珀珠、5件琥珀浮雕饰件、2件素面琥珀料用细银丝穿系而成。琥珀珠为红褐色,形状多为不规则椭圆形和枣核形。浮雕饰件所雕纹饰有行龙纹、莲花纹、蟠龙纹、行龙戏珠纹等。

鎏金银刀锥鞘等

银刀均配有鎏金银鞘,刀柄有玉制和琥珀制两种,刀柄和刀鞘做工精致,外表装饰美观大方。银锥为玉柄,鎏金银鞘,锥柄白色,圆头,圆柱形。据考证此锥应为契丹贵族“捺钵”时所用的刺鹅之锥。

龙纹铜镜

此镜铸造精良,虽历经千年仍光可照人。镜背铸有戏珠蟠龙,龙口含珠,龙珠即是镜纽,艺术构思奇巧。而龙团身飞腾,气势磅礴,又表现出整体造型的和谐,是独到的辽代实用艺术品。

鎏金银壶

壶用锤法成形。壶为直口、直颈,上腹近圆形,下腹内收,至底部外展成椭圆形,平底。壶盖为直口折沿,顶部隆起,上有宝珠状盖纽。此壶原有提梁,出土时脱落。壶腹在鱼子纹地上锤出对称的两条鱼龙,两龙口之间有一颗宝珠。鱼龙鳞鳍刻划入微,清晰可辨。纹饰部鎏金。

錾花银靴

银靴由靴、靴底、靴面三部分缝缀而成。靴口略呈椭圆形,卷边,靴上宽下窄,外侧略呈弧形。靴下口套入靴面上口内。靴面前部略尖,微上翘。底细长微凹,周边折成凹形,套入靴面下口内,周边均用细银丝缀合。靴两侧各錾飞凤,首有翠毛,长尾下垂、展翅飞翔。凤鸟上下两侧各饰如意云纹。靴面两侧也各錾飞凤,昂首展翅鸟侧饰如意云纹,纹样上鎏金。

张良演义古灵萌穿越记净边行动姚广孝演义抱歉!美强惨男配他换剧本了我就喜欢背锅白仙缘我欲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