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辽.西夏.金(话说中国历史系列 4) > 金朝

金朝(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韩志远教授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金国是中国历史上以女真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其创建者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女真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五代时,女真之名始见于史籍,并受契丹所统治。女真完颜部为首的部落联盟建立后,很快统一了女真各部。此后,女真族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辽天庆四年(1114)九月,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率部誓师于涞流河(今黑龙江与吉林省间拉林河)畔,向辽朝的契丹统治者宣战。他在取得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胜利后,于辽天庆五年(1115)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年号收国。金朝建国后,在护步答冈会战中大败辽军,随后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攻取五京的前后步骤是东京(今辽宁辽阳)、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北京)。五京一下,辽朝随即灭亡。金灭辽后,与北宋遂成敌国。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挟灭辽之威,很快席卷而南,于天会五年(1127)灭亡北宋。以后,金与南宋多次交兵,南攻与北伐,均无力改变南北对峙的局面。

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但是,随着蒙古的兴起,金的强国地位受到了威胁。金蒙世仇,结怨甚深,蒙古人对金“怨入骨髓”。金西北邻蒙古,西邻西夏,南邻南宋,处于西、西北、南三战之地,战略地位有明显的弱势。对待三国的战略,金的正确选择是结夏联宋,对抗蒙古。团结西夏,可以从西面牵制蒙古南下。成吉思汗于建国后对金“乃定议致讨,然未敢轻动”,其重要原因是担心攻金时西夏可能构成的侧面威胁。联合南宋,可以免除后顾之忧,避免两面作战,全力对付蒙古。然而,金朝统治者却错误地选择了绝夏、攻宋、抗蒙的战略,结果三面树敌,自我孤立,致使形势急转直下。蒙古攻西夏,西夏求援于金,金坐视不救,西夏投附于蒙古,与蒙古联手攻金,金处于西、北两面受敌窘境。金为减轻压力,从中都迁都汴京,采取弃北图南的战略,进攻南宋,于是“南开宋衅,西启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补患”。结果,金北方尽失于蒙,南方受挫于宋,国土日蹙,国力日衰,在蒙宋夹击之下,“遂至失国”。

金共历九帝,前后一百二十年。疆域盛时北达今外兴安岭,南抵淮河,东临于海,西至陕西,人口4470余万。

金国的政治、军事及经济制度前后有所变化。女真部落联盟时采用国相制,国相与部落联盟长都勃极烈分治诸部。金朝建立之后,废除国相制,建立勃极烈辅政制,初设四勃极烈(原意为官长):谙班勃极烈、国论忽鲁勃极烈、国论阿买勃极烈、国论昃勃极烈,以后又增设国论乙室勃极烈,组成皇帝以下的最高统治机构。金太宗时,占领辽、宋之地后,开始采用许多辽、宋制度。金熙宗时,对各项制度做了改革。金海陵王迁都中都(今北京),统一制度,又做了进一步的改革。金世宗时,各项制度大体确立。中央设尚书省综理政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政务。地方设路、府、州、县四级。

金朝的军事制度是一种多成分的结合体,在原女真军制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契丹、渤海、奚、汉等民族的军事制度,而有其自身的特点。金朝军事机构较为简化,重视骑兵的作用,也逐步建立和发展其他兵种,军队中民族成分复杂,实行签军(征兵)和募兵兵役制度,军事职官的地位较高。金朝的军制对后世的军制有一定的影响。

金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主要社会经济部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

金代文化虽然保留和吸收了女真族的某些文化传统,但基本上是继承辽、宋的汉族文化。

金国于天兴二年(1234)在蒙古军与宋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时间:7世纪~11世纪

女真族是中国东北部少数民族中历久悠久的一个民族。女真先世称为肃慎,以后又称挹娄、勿吉、。他们很早就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和长白山麓一带,与中原地区的汉封建王朝保持着联系。

粟末与黑水

公元7世纪初,有几十个互不统属的部落。其中,以黑水和粟末最为强盛。

黑水部落活动于长白山和黑龙江下游两岸,位于粟末北部。

唐贞观五年(631),黑水部落向唐朝纳贡,开始增加与中原汉族的友好往来。开元十四年(726),唐政府在其地设立行政机构。陆续设置了勃利州(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水都督府,任命黑水首领担任刺史和都督。

粟末部落活动于粟末水(今松花江流域)以南地区。7世纪末,粟末首领大祚荣统一各个部落。

开元元年(713),唐玄宗李隆基在此设立渤海都督府。粟末首领大祚荣被封为渤海郡王,掌管渤海地区政权。渤海地方至此划归唐朝藩属,与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渤海地区幅员辽阔,北起黑水(今黑龙江),南达新罗,东到海滨,西临契丹,辖区人口有10余万。人们种植稻、粟、豆、麦等。手工业也比较发达,能够制陶、纺织、酿酒等。渤海地区居住着大量的汉人,女真族用特产貂皮、海豹皮、海东青(猎鹰)、麝香、人参、马匹等和其进行物资上的交流。中原长安的汉文图籍、典章制度在这里生根发芽,渐渐融合,影响着女真族。

契丹的兴起与女真

唐末五代时期,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兴起并走向壮大,对周边的邻国开始不断觊觎、垂涎。

926年,唐建立的渤海地方政权被契丹吞并,黑水也归属契丹统治。“女真”的名称开始在书籍中出现。

契丹统治者对女真人采取分化、瓦解的管理政策。

他们强迫一部分与契丹毗邻的女真人,南迁到辽东半岛等地,编入契丹人的户籍之中。这一部分迁徙的女真人被称做“熟女真”,同当地的汉人、契丹人聚居,在生活和生产上受其经济与文化的熏陶,逐渐融合;另外大部分的女真人,仍留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因未入契丹籍,称做“生女真”,他们与外界接触较少,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缓慢。

11世纪初,契丹统治下的生女真族崛起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完颜部落。

完颜部落在首领绥可的领导下,生产有了一定发展。虽然仍旧以捕鱼狩猎为主,但已经开始从事农业活动,能够种植粟、麦等一些作物。随着农耕的不断进步,完颜部落还发展起畜牧业。他们用麻和猪毛织成布,外出劳作时围在腰间。

习惯狩猎游牧的生女真逐渐开始定居。

他们集中居住在按出虎水东南的阿什河流域沿岸:那里依山傍水,有森林峡谷,还有肥沃富饶的土地。当天气暖和的时候,他们就用树皮、树枝搭造住房;天气转冷的时候,就依山挖坑,在上面覆盖树枝和泥土御寒。

除了种植作物,建造房屋,女真人还学会了冶铁。完颜部落渐渐脱颖而出,很多的邻近部落开始加入和归附,众部落纷纷以之为核心。一个崭新庞大的部落联盟渐渐有了雏形。

11世纪中叶,完颜部落的首领乌古开始发展武装力量。他一边和族人制造铁犁,一边打造兵器。他们既用自己的产品和邻近部落交换,又用武力掠夺更多的财富,掠夺来的人口悉数被充作了奴隶。完颜部落的强大促使贵族和奴隶有了明显的阶级分化,私有财产和剥削也开始悄然出现。

生女真的崛起,让统治者契丹开始不安。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渐激化,他们之间的决裂、分崩离析已经在所难免。

金代贵族服饰复原图

延伸

金人的始祖——函普

据《金史》记载,金人的始祖名叫函普,六十岁时从高丽来到“白山黑水”之间,居住在完颜部仆干河的岸边。函普在完颜部住了很久之后,完颜部里有人曾经杀了其他族的人,因此两个部族之间仇杀不断。完颜部的人便对函普说:“如果你能够为部族解决相互仇杀的问题,使大家和睦相处,我们便把部中已经六十岁的尚未婚嫁的贤女嫁给你,并把你作为我们的族人。”函普答应了,便到另一个部族去谈判,函普说:“杀害一个人而不能解决仇杀,损伤不断增加,不如只杀掉为首作乱的那个人,部族拿财物来赔偿你们,这样一来便不用仇杀而能获得利益了。”另一个部族的人答应了,并且定下盟誓:“凡有杀伤人的,便从他家征取一口人、二十匹马、十头母牛、六两黄金给受害人家,两家的矛盾便解除了,不准进行私下仇杀。”两个部族和解以后,部族中的人很信服他,并用一头青牛来答谢他。函普用青牛作为聘礼娶了那位六十岁的女子,后来生下了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而函普所定下的盟誓也就成为了后来金人如果杀人必须用三十只牛马赔偿的风俗。

时间:1112

11世纪末,女真族中的完颜部落逐渐强大。完颜家族凭借部族武装,发起了统一各部落的斗争。从首领乌古、劾里钵到颇剌叔、盈歌,经过两世几代首领的共同努力,终于建立起了以完颜氏为核心的女真军事部落联盟。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生女真自身经济文化一直比较落后,社会发展缓慢。其所居住地亦与辽国辖境相邻,这造成了辽国贵族长期欺压、役使邻近的女真族。契丹从建国之初,一直对女真横征暴敛,引起了女真族人极大的愤恨。

女真臣服辽国后,一边积极巩固自身的发展规模,一边不断和辽国进行种种斡旋与反抗。

部落联盟的新首领

完颜阿骨打是生女真部落联盟的嗣位首领。

完颜阿骨打生于咸雍四年(1068)七月初一。小时候和一群孩子游戏,他的力气比同龄的孩子都大,举止端庄稳重,深得父亲的疼爱。阿骨打亲历了族人长期在辽国契丹贵族的统治下,所遭受的奴役之苦。在执掌了女真部落联盟最高权力后,即不断巩固和加强联盟自身的实力,与部族内部的敌对势力做斗争,并利用女真人民的反辽情绪,积极调动整个部族的力量,暗中筹备反辽的军事准备。只待时机成熟,与辽分庭抗礼。

金太祖阿骨打陵址

位于阿城市南郊2千米,东距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西垣约420米。为阿骨打的初葬地,素有“金源故地第一陵”之称。

此时的辽国,无论政治、经济均已大不如前。“上下穷困,府库无余财”是它的现状。其统治集团内部更是倾轧角逐,争权夺利,如火如荼。辽的统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危机四伏。

虽然辽已是日薄西山,但它对臣邦女真的压榨、剥削却丝毫没有减弱。

辽对阿骨打的嗣位,踌躇满志没有产生多大的戒心。在辽看来,阿骨打仅是一名即位的酋长,和其他部落的首领毫无二致,因此,从没有将其放在眼里。

头鱼宴,崭露头角

天庆二年(1112)春,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到东北春州(即长春州,位于今黑龙江肇源县西)巡游,在混同江(今松花江)捕鱼,令当地的女真各部酋长都到春州朝见。

按照当地的风俗,每年春季最早捕到的鱼,要先给死去的先祖上供,并且摆酒宴庆祝。因此,天祚帝在春州举办了头鱼宴,请酋长喝酒。

宴席中,天祚帝兴致很高,带着几分醉意,让在座的酋长们给他跳舞助兴。

酋长都是女真人,无不对辽心怀痛恨。然而,即使不情愿,谁也不敢违抗命令,大家还是陆续离开座位,跳起舞来。契丹、女真,均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酋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是当时大家跳舞的心境可想而知。

在一片热闹喧嚣的氛围中,唯独一个年轻人没有起身和大家一同载歌载舞。他神情冷漠,一动不动。这个人就是女真部落联盟的完颜阿骨打。

天祚帝认出他就是部落联盟大酋长乌雅束的弟弟。

见他没有和大家一起跳,天祚帝很不高兴,一再催促他。其他的酋长担心阿骨打得罪了辽国,也从旁劝他。可是无论大家怎么劝说,阿骨打只是“辞以不能”,仍旧岿然不动。

头鱼宴最终因阿骨打不欢而散。

历史词典

勃极烈制度

1115年元月,阿骨打建国称帝,标志着生女真社会奴隶制的正式确立。为适应奴隶制国家的需要,于是年七月将存在于生女真大军事联盟下的都、国相、议事会,改组为参主朝政、共议国事的最高权力机构——勃极烈制度。它保有古老联盟议事会制度的痕迹,以合议制形式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虽是一种辅佐皇帝的政治制度,但皇帝的权力受到诸勃极烈的牵制。这一制度施行凡20年,中经太宗,至熙宗时才被废除。勃极烈议事会的成员,前后有增减变化。初,阿骨打以其弟吴乞买为谙班勃极烈,国相撒改为国论勃极烈,辞不失为阿买勃极烈,弟斜也()为国论昊(又作)勃极烈。由于都勃极烈改称皇帝后不复再用,故勃极烈成员初为4人。两个月后,改国论勃极烈撒改为国论忽鲁勃极烈,增阿离合懑为国论乙室勃极烈。次年五月,又有斡鲁为迭勃极烈之事。

时间:1115

天庆三年(1113),女真部落联盟首领乌雅束亡故。完颜阿骨打继任都勃极烈成为了女真新的统帅。他是一位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家,在女真抗击辽国的征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契丹辽国的统治,他一直充满着怨恨与仇视。

女真已经被辽国统治了上百年,奴役与压迫必然带来反抗。摆脱异族的奴役即成了女真的人心所向。

突破牢笼,谋求自立

阿骨打继位后,向辽国表示强硬态度。不仅如此,他还率领日渐强大的女真族向外进行大规模的掳掠和扩张,为突破藩篱、谋求更大的利益奠定基石。

女真加强了一种叫做猛安谋克的政治、军事组织,用以壮大自身,同时与契丹抗衡。

天庆四年(1114)六月,辽国天祚帝封阿骨打为节度使。阿骨打接受辽朝授予的官职,将其作为开展反辽斗争的身份掩护,为反辽进行积极的筹划。女真的崛起,令辽有所警觉。辽国统治者一方面以名利官职进行收抚,一方面更加干涉女真的内部事务。

为了抑制阻挠女真联盟的继续扩张,辽国收留了因不服从阿骨打约束而叛逃的部落首领阿疏。阿骨打多次派使者到辽国索要未果,遂与辽国产生了纷争。

辽从叛逃的阿疏口中获悉了完颜氏密谋伐辽活动后,立即派使者前去责问。阿骨打对辽使态度鲜明:“我们是附属小国,遵从大国不敢缺少礼节。而大国不但不施加恩惠,反而包庇罪人,用这样的办法来安抚小国,小国能不心怀不满吗?如果把阿疏交还我们,我们就进行朝贡。如果不能满足我们的条件,我们难道能束手就擒?”这样的回答,既维护了女真统一大业的尊严,又借机窥测了辽朝的虚实——“辽主骄肆废弛”是阿骨打获得的重要信息。这为阿骨打兴兵阿疏部落提供了主动权:不久,辽国派兵阻止阿骨打攻击阿疏城,阿骨打佯装退兵,后来又设计攻克该城。

女真对辽国的强硬态度,已经昭示:女真部族的尊严不容践踏,如果辽国横加干预,那么即使与其决裂也在所不惜。对辽国的挑战已初见端倪。

揭竿而起,建国大金

此时的辽国仍然进行着对女真的残酷掠夺,变本加厉。捕捉海东青,纳贡珍珠,敲诈勒索,压得百姓不堪重负。

阿骨打准备正式起兵。在起兵前,他仍旧与辽国在表面进行交涉,暗地里则紧锣密鼓地统一各部落首领的思想:阿骨打亲自上门,征询石土门、迪古乃兄弟的意见,并将起兵的计划告之于女真部族中资深的“官僚耆旧”,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辽国对阿骨打的异常动向已经察觉,并着手调动军队。

天庆四年(1114)九月,阿骨打集合女真军队2500人在来流水畔誓师起兵:“我们世代侍奉辽国,诚心诚意地进行贡献,安守本分,帮助辽国平定了乌眷、窝谋罕的叛乱,打破了萧海里,有这样的功劳而辽国并不尊重,反而变本加厉地对我们进行压迫和侮辱。我们屡次委求交还罪人阿疏而辽国不肯遣返。现在我们将要向辽兴师问罪,苍天在上,愿见我们的诚心而加以护佑。”

这次战役,在宁江州城外进行,女真军队首先与辽将耶律谢十遭遇。阿骨打沉着指挥,身先士卒,适时出击,亲自射杀了主将耶律谢十,士气大振。辽军不敌,弃城而逃,被女真军追击歼灭。十月,宁州城破,阿骨打获得了起兵反辽后的第一场重大胜利。

辽国天祚帝得知宁州失守的消息后,并没有重视,仍旧在庆州射鹿取乐。

不久,辽国大将再次战败的消息传来,天祚帝才惶惶聚集群臣商讨对策。商讨的结果是,派部分军队前去镇压。这个并不高明的决策注定了辽军将一败涂地。

这一年十月,辽国以萧嗣先为都统,率领10万大军迎敌,企图一举歼灭女真部族。

阿骨打闻讯后,主动出击,抢渡到辽军即将屯军的鸭子河,迎敌于出河店。当时正值十一月,天气寒冷,狂风大作,阿骨打见辽军尚未列成阵势,便乘风从三面包抄发起进攻。辽军大乱,未战而溃。阿骨打掠得车马辎重不计其数,取得了出河店战役的全面胜利。至此,女真军队已从最初的2500人发展到超过1万人,士气高涨,军威大振。

1115年正月,阿骨打正式称帝,国号大金,改元收国,定都会宁。

番骑图卷·金·佚名

时间:1115~1125

金国建立后,阿骨打清醒地认识到,苟延残喘的辽国仍然是它的劲敌。若想新建立的政权能够生存下去,必须乘胜追击,将辽引向战争的深渊,直至将其推翻。

护步 冈之役

宁江州、出河店等战役后,辽军又屡屡战败,惨淡的战绩使得辽国的东方重镇达鲁古城、黄龙府相继失守。黄龙府被占,让辽国惊恐万分。在对阿骨打诱降和遣使议和都未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辽主天祚帝准备御驾亲征。在黄龙府被占的当日,他即下诏发兵,号称70万,实际只有10万。以萧奉先为御营都统,耶律张奴为副,由骆驼口、宁江州分道而进。

这次亲征,辽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面对辽国此次的倾巢出动,阿骨打并不惧怕。

为了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他执刀仰天痛哭,说:“当初和你们起兵反辽,只是因为无法忍受契丹的残酷迫害剥削,想要自己建国独立。现在辽主亲自来征讨我们,怎么办呢?除了与他们殊死一战,再没有其他办法了。不如你们杀了我一族人,你们去投降,便可以转祸为福。”众兵士见状,皆摩拳擦掌说:“事已至此,唯命是从。”于是,阿骨打再次率众出征。

金国众将领认为,辽军有70万,锋芒势不可挡。为了避免疲劳迎战,应筑深沟高壑,严加防守。阿骨打采纳了建议,在关隘爻剌依地势防御部署。然而,8天之后仍没有辽军的动静。经过侦察得知,辽内部发生了耶律张奴政变,亲征的天祚帝已经匆忙西去平定叛乱了。得知这一情况后,阿骨打当机立断,从防御改为主动出击,派轻骑兵赶往护步冈追赶天祚帝。

耳环·金

长5.5厘米,器物雕琢孔雀开屏,雕工精湛,神态逼真生动,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辽代工艺品。

耀州窑荷莲印盒·金

直径9.1厘米,盒呈椭圆形,子母口,盖、盒大小相若,上下结合紧密。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白光润,盖面刻画两朵硕大荷花,枝叶缠绕,以篦划纹刻画纹饰细部,线条流畅,形象逼真。

钧窑天青釉紫斑双系罐·金

直径14厘米,敞口,直颈,丰肩,鼓腹,圈足略外撇。肩颈部对称置桥形系各一,通体施天青釉,足无釉露胎,口沿至腹部有一不规则玫瑰紫釉,十分醒目。此罐以釉彩的对比变化,弥补了造型的单一。

当时,金军骑兵只有2万人。和辽相比,处于劣势,不宜全线出击,否则势必被辽军分割包围。阿骨打决定集中兵力,围歼中军。阿骨打说:“他们人多势众而我们兵力少,我们不能分兵作战。看辽人的中军最为雄壮,辽国皇帝肯定在其中,如果打败了辽国中军,就可以取胜了。”金军先出动右翼,再出左翼合击辽军,辽军大败。

护步冈之役,是阿骨打指挥反辽战争以来最关键的一次战役,是金辽之战的转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前,辽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因内部的政变,进一步加深了辽朝统治集团的分裂,辽朝政局陷入混乱之中,其优势不复存在,已无力组织起对阿骨打的有效防御,损兵折将,丢城失地,而金军则越战越勇。护步冈取胜后,金国更从根本上扭转了己弱敌强的局势。

攻心为上,土崩瓦解

护步冈之役后,金国的领地更加辽阔,从前的辽北、辽南,全部划归境下。为了加速灭亡辽国的进程,阿骨打开始利用辽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不断加深和民族矛盾尖锐激化的形势,从政治上分化瓦解辽国。

渤海本是粟末建立的政权,其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被辽国灭亡后,其居民被迫迁徙或流散逃亡,被称为渤海遗民。渤海遗民中的大部分人是女真人。他们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在乱世中,被辽征用,与金为敌。阿骨打在宁江州战役结束后,就开始招抚渤海人。他派军中的渤海族将士回去招谕其同乡:“女真、渤海本来是一家,我兴师伐罪,不会滥及无辜的。”

金代彩绘砖雕武士图

阿骨打这一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很多渤海人先后投入了阿骨打阵营,为他效力。他也从这些人中物色好的将帅之才留为己用。

阿骨打曾收留培养了一名渤海干将,后来派其潜回渤海到反辽的高永昌军中做内应。

高永昌是阿骨打潜在的敌人,属于渤海上层人物。在辽的统治下,高永昌逐渐和契丹族产生了裂痕。他伺机杀了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立,自称大渤海皇帝。高永昌控制辽东50余州,势力庞大。这在客观上起到了牵制辽国,动摇其统治的作用,但也形成了对阿骨打潜在的威胁。

辽国视高永昌为眼中钉,曾发兵围剿高永昌部。

高永昌初战失利,向阿骨打求援,提出了“愿并力以取辽”的合作方式。

阿骨打对这一建议未置可否——他更希望能够借助辽国之力来镇压高永昌起义,使其两败俱伤,这样对金国有利。于是,阿骨打拥兵作壁上观,对高永昌的请求置之不理。当高永昌转败为胜时,阿骨打乘高永昌军休整之时,发动突袭,大获全胜。随即派安插在渤海军中的内应杀死高永昌家小,然后临阵捕获高永昌,在辽阳将其杀害。

为了彻底孤立和打击辽国统治者,阿骨打对于主动投降金国或作战中被俘的契丹将领,均采取“服者安抚之”的策略。只要他们肯为金朝效力,悉数委以官职。

随着两国战事连绵不断,辽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分歧亦越来越大。

天辅四年(1120)三月,辽国派遣使者向金求和。阿骨打认为是辽国的缓兵之计,没有响应。同年五月,阿骨打亲率大军攻占了辽国的上京临潢府,取得了继攻占黄龙府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辽国朝野震惊。军中不断生变,厌战和起义事件不断发生。

玉雕秋山山子·金

高12.8厘米。青黄玉质,局部有褐色玉皮,玉工巧妙运用玉色琢成老虎和枫叶,形象自然、风格朴实。

白地黑花牡丹纹吐鲁瓶·金

高23厘米,瓶形为半个梅瓶,又称“吐鲁瓶”,瓶口为圆锥形,底露灰胎,上有残留化妆土及透明釉。瓶身以流畅的手法描绘牡丹纹,黑白对比明显,予人强烈的印象,效果极佳,此种风格在当时极为流行,为磁州窑的典型作品。

此时,天祚帝又做出了令辽国前途堪忧的举措:他听信奸佞之言,对一部分主将失去了应有的信任。不久,辽国大将耶律余睹率部降归金国。

耶律余睹是辽国皇室宗亲,颇有才干。在同金军作战中,屡立战功。他的军队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对金军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阿骨打在占领辽国上京临潢府之后,曾亲自写信向耶律余睹招降,但遭其拒绝。

天辅六年(1122)正月,耶律余睹被萧奉先诬为谋反,天祚帝决定处死他。耶律余睹在军中听说后,担心枉自被诛,立即率领家人及千余亲兵叛离天祚帝,投奔了金国。

阿骨打对耶律余睹的到来相当重视,尽其所能对他及部下进行妥善的安置。他亲自接见耶律余睹和他的官属,以宰相的礼遇为其接风洗尘。

阿骨打对耶律余睹不计前嫌,委以重任,封其官职,并令其立功受奖。

阿骨打的高瞻远瞩及博大襟怀,进一步提高了他在当时的威望,吸引了更多人投到了金国的大旗之下,参加反辽斗争。

辽国的大业在金国的旁敲侧击之下,已然摇摇欲坠。随着其统治愈加腐朽和没落,金的大举攻势也拉开了帷幕。

天辅六年(1122)六月,阿骨打在耶律余睹的引导下,攻克了辽国的中京,不久又攻下了辽国的西京大同

府。同年十二月,阿骨打亲自带兵攻下了辽国首府燕京,天祚帝逃亡。天辅七年(1123),在辽国灭亡的前夕,阿骨打去世。其弟完颜晟继位,继续对辽作战。

天会三年(1125),辽主天祚帝被俘,辽国灭亡。

官印·金

延伸

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服饰颇有讲究,男子的常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脚着乌皮鞋。它们的形制(包括样式、色彩、纹样),都有一些特点。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上绣以“鹘捕鹅”“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纹样,同样有麻痹猎物、保护自己的作用。

时间:1126

金国建立后,其周围先后并立着宋、辽、西夏等政权。多民族政权的盘根错节让当时的局势错综复杂。天会三年(1125),辽国灭亡。女真族长期遭受的奴役、盘剥从此结束。金国在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也重新确立了统治地位。然而,这对于金的统治者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为了谋求更多的财富,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又把铁骑踏向了中原地区。

耳环·金

耳环以金丝编成圆形托底,内镶宝石,底托外围附一卷曲形金突;另有穿耳的金丝柄缀连,显示了金代高超的工艺技术。

曾经是盟友

北宋是中原大国。当金全力打击、攻克辽国的时候,就已留意宋廷的一举一动。为了能够尽快消灭辽国,金对北宋采取结盟的方式,以清除南顾之忧。

“海上之盟”即是金与宋订立的盟约。

北宋从建立之初,即与辽国有宿怨,其主要的矛盾是“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向来是中原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侵的屏障。

五代十国中的后晋石敬瑭将其献给了辽国,使得中原政权的北大门洞开,无险可守。为此北宋王朝一直想收复该地区,以解除来自辽国的威胁。然而,多次武力征讨,均未能如愿。

随着金的崛起,辽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北宋徽宗采纳了辽国降官马植的建议,决定与金共同抗击辽国,以期夺回“燕云十六州”。

金太祖天辅二年(1118),徽宗派使者出使金国。

此时的金国,国势蒸蒸日上,已经攻占了辽国东京道50多个州的土地。但辽毕竟是大国,仅凭金的力量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灭辽的目的。在与辽国几年的角逐中,阿骨打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欣然接受了北宋缔结盟约的提议。

阿骨打亲自接见来使,给予热情款待,并明确表达了愿与宋朝联手灭辽的愿望。天辅四年(1120),北宋派使者马植再次出使金国。此次,徽宗提出,双方联合灭辽后,宋朝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此刻的金国,对辽作战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战事的告捷,令其对宋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面对宋朝的提议,阿骨打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回应,包括要给金国大批的岁币。徽宗收复燕云失地心切,全盘接受。其中这一盟约的签订,为北宋赢得了短暂的和平。金也从中受益,扫除了南顾之忧。

汴京之役

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二月,金军俘辽天祚帝,辽国灭亡。

金国灭辽后,即将进攻矛头指向中原,宋金之战拉开序幕。

天会三年(1125)冬,金国兵分两路,南下汴京: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统帅,从西京(今山西大同)直攻太原;东路由完颜宗望统领,由平州(今河北卢龙)进攻燕京。

金军南下过程中,西路军遭到太原军民顽强抵抗,一时无法向南推进。东路军则迅速向南行进,一路上攻掠了邢州、相州、浚州等地。黄河北岸的宋军,闻风而逃,不战溃败。守河的士兵甚至烧毁了桥梁,弃甲奔逃。

历史词典

海上之盟

中国宋、金联合攻打辽的盟约,因为双方使节都由海上往返谈判,故名。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随后屡败辽兵。宋徽宗等认为辽有必亡之势,决定联金攻辽,乘机收复燕云。重和元年(1118),徽宗派马政自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与金谈判攻辽。此后双方来往频繁。宣和二年(1120),北宋派马植赴金约盟,双方商定:宋金各按商定的进军路线攻打辽朝,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境),宋军攻取辽的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答应将燕云还于宋。双方均不得单独与辽讲和。结果宋攻辽失败,遂要求金军攻辽南京,金军取胜。双方几经交涉,宋允30万匹绢、20万两银给金,并纳燕京租税100万贯,金才答应交还燕云六州(蓟、景、涿、顺、檀、易)及燕京。金军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掳掠一空而去,宋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改燕京为燕山府。

由于黄河北岸无人把守,金军从容用小船渡过了黄河。南岸的宋朝守军亦不敢抵抗。金军扬长入境。汴京危急。

此时的北宋统治者得知金军渡河,立即陷入空前的恐慌之中。群臣急忙聚集商议对策:一部分人主张放弃汴京,向金屈膝求和;另一部分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则坚持抗金,保护北宋的都城。徽宗立即接受了求和派的建议,遣使向金媾和。同时,惊慌失措的他又匆匆将皇位传给儿子赵桓。自己则带着宠臣蔡京、童贯一行,连夜向南方逃奔。

此时,金军已经包围了汴京。

面对抗敌情绪高涨的军民,一心想

文姬归汉图·金·张该卷描写蔡文姬在汉、匈侍从护卫下返回汉朝途中风尘仆仆的情状,作者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求和的北宋王朝,不得不顺从民意组织抗金。主战派大臣李纲被提拔任用,主持汴京防务。

金军向汴京西侧的西水门发起了攻击。他们采取火攻,点燃几十只火船顺流而下。宋兵顽强抵御,击退了金军,接连的几次攻城,都被宋兵用弓弩、炮石打退,金军伤亡惨重。长驱南下的金军,遭遇了开战的首度失利。

不久,宋境各地的援军近20万陆续赶到了汴京。金军立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这时,腐朽的北宋王朝却派出了使者前来求和。

金军利用求和之机,向北宋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地方给金国;每年给金国进贡黄金500万两,白银5000万两,帛绢100万匹,牛马1万头;宋朝派亲王和宰相到金做人质,护送金兵安全渡河北还。

北宋为了休战,对于屈辱的条约全部接纳,并派康王赵构、少宰张邦昌前往金营。北宋政府的倒行逆施,立即激起了一片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汴京军民群起响应,纷纷表达抗金、反对求和的意愿。

天会四年(1126)初,北宋政府迫于形势,再次组织抵抗,重新部署了都城的防御力量。未能顺利撤离的金军,亦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势。他们多次集中兵力攻打西城门,均被击退。当攻打万胜门时,被炮石破坏的城墙也被军民用木石迅速补好,无隙可入。

汴京之战,金宋相持了近一个月。北宋军民在李纲的带领下,越战越勇,随着援军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金兵被迫撤军。

靖康耻

金军撤退后,经过了半年的休整。

天会四年(1126)八月,金兵再次兵分两路南下: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兵,攻取太原;东路由完颜宗望率领,从保州(今河北保定)进军直逼真定(今河北正定)。同年九月,完颜宗翰攻破太原,宋朝守将王禀战死。真定亦很快陷落,知府李邈被俘,不屈而死。

这样,金兵顺利攻占了庆源府(今河北赵县)、经恩州(今河北清河)、大名府,并在李固渡过黄河。随即抵达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县)。黄河南岸的12万宋军,被金兵吓倒,连夜溃逃。金兵再次顺利渡过黄河,直扑汴京。

此时的北宋统治集团仍然沉浸在醉生梦死、荒淫无度的腐朽生活中。

当得知金军二次进攻汴京后,统治者竟把祸事归罪于李纲等人的身上,以打击主战派,幻想能够继续求和。

天会四年(1126)十一月,完颜宗望的部队抵达汴京城东北的陈桥驿,完颜宗翰也抵达汴京,两路成功会师。汴京再次告急。由于北宋当权者倾向割地求和,京城百姓义愤填膺,汴京城内军民自发组织起来抗击金军。金军围困汴京近一个月。闰十一月初,金兵乘大雪攻破汴京。钦宗皇帝到金营投降。

天会五年(1127)四月,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宋廷嫔妃、宗室等3000人,在将宋廷库藏金银、绢帛、图籍、珍宝古玩等劫掠一空后,撤出汴京,班师北还。北宋灭亡。

介休窑白釉画花瓷枕·金

时间:1073~1146

刘豫(1073~1146),字彦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人,北宋徽宗元符年间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一职。后因多次参奏有关礼制局的事务,引起徽宗不满,于1124年被降为河北西路提刑。金军大举南侵时,刘豫畏敌,弃官逃跑。宋高宗即位后,他出任济南知府。由于战事频繁,山东局势不稳,他要求改到江南任职,被拒,无奈上任。

叛变投敌,刘豫建齐

天会六年(1128),金将完颜挞懒率兵攻打济南。

济南城守将关胜,骁勇善战,金军每每来犯,总能杀败金军。刘豫受金军诱惑,杀害关胜,出城投降。金军大为满意,封他为京东东、京东西、淮南安抚使,知东平府兼诸路马步军都总管等要职。其子刘麟也被封为济南知府。金将挞懒屯兵要地,对其进行镇抚。

金国灭北宋之初,由于领土迅速扩张,自身没有能力全权掌控,加上宋境百姓反抗此起彼伏,所以曾立张邦昌为楚国皇帝,以宋制宋,减少金国的压力,待时机成熟,再归自己直接统治。然而,不久张邦昌就将玉玺交还康王赵构。赵构继位后即将其贬官赐死,这一傀儡政权倒塌。

此时,金国仍不具备统治全部华北的能力。因此,在得来的土地上仍然需要一个代理皇帝进行统治维持。天会八年(1130)三月,完颜宗弼在完成对南宋小朝廷的追击回师后,金廷即开始商议确立傀儡的事宜。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刘豫,一个是折可求,他们都是降金的宋人。其中折可求是于天会七年(1129),以麟、府、丰三州及九堡寨之地投降了金军。

由于刘豫自己对做皇帝非常热衷,加之完颜挞懒为之保奏,九月,刘豫被册立为大齐皇帝,定都大名府(今河北大名)。齐国建立后,刘豫称金太宗为父,与金国以父子之礼相事。齐国成了宋金相持的军事缓冲地带。

刘豫当了皇帝后,封张孝纯、郑亿年等为宰相,其弟刘益为北京(即大名)留守,儿子刘麟为尚书左丞相兼诸路兵马大总管,正式开始了对“齐国”的统治。

双鲤镜·金

白玉透雕鹭鸶穿莲炉顶·金

白玉质地,有褐色沁。造型为一莲蓬,下琢两只鹭鸶,悠闲自得。刻琢细腻,颇具时代特征。

天会十年(1132),刘豫从大名迁都汴京。不久,金国又把刚刚占领的陕西地区交给了刘豫——实际上,金国已将所攻克的黄河以南的所有地域都交给了刘氏父子掌管。

无德无能,得过且过

由于大齐是金国对宋的特殊地带,因此宋廷对之又恨又怕,不但将其看做敌国,每递国书还必称之为“大齐皇帝”。刘豫的宰相张孝纯、郑亿年等人的家眷都在宋境,宋朝对其也优待有加。

金国将齐看做一着棋子,经常以之为攻宋的桥头堡。齐国便开始了与宋长达8年的战争。

天会十一年(1133)正月,宋襄阳镇抚使李横率军北攻齐国,攻占颍昌府,直逼汴京。刘豫急忙向金求救,完颜宗弼亲自率军支援,金齐联军反击。李横不敌,连连败退。齐国乘势“收复”了旧地,还一路攻占了襄阳六郡等兵家要地。齐国的势力在这时达到了顶峰,随时可以西攻巴蜀,顺流直取吴越,对南宋朝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历史词典

金代书法

在北宋灭亡后,取而代替政权的是金朝,金人入主中原逐渐吸收汉族文化,同时也占领宋朝一半的土地,由于金代政治经济较稳定,于是继承宋代之文风,书法亦是效法苏、黄为主,或追求晋唐书风,而无所谓开创性的特色产生。但值得一提的是金代统治者之一金章宗(完颜)对艺术极为喜爱,以擅书画著名,他的书法学的是宋徽宗瘦金体,但成就却无法超越宋徽宗,不过也象征他重视汉族文化的地位。金代书法家除章宗较突出外,遵循宋代书风,著名人物有蔡松年、党怀英、吴激、赵秉文、王庭筠、任询等人,尤其党怀英,以擅长篆书在金代被称为第一高手,在行书方面以王庭筠最有名气,他是米芾的外甥,书法学自米芾,可以说是金代书坛继承米芾书风的代表人物。

倚仗金国,齐的势力如日中天。然后,“伪齐”的吏治却并不尽如人意。自从掌管了“齐国”,刘豫即严刑峻法,横征暴敛,百姓积怨颇深。

金国想向华北各地迁徙屯田军,刘豫为了配合,即在各地强征民夫10余万作为“皇子府十三军”;为了能多盘剥民脂民膏,他下令征收什一税,由于赋税繁多、沉重,民间怨声此起彼伏。齐国很多大臣纷纷上谏,要求停止什一税,以宽民力。刘豫不以为然,并将进言的侍郎范巽贬官。后终因反对者太多,什一税制度才不得不取消。齐国在刘豫的统治下,百姓负担一直很重,直到伪齐政权被废,金另设立行台省事才有所减缓。

六骏图·赵霖·金

此图有金赵秉文书写太宗赞辞并跋,称制图者为赵霖,然赵氏生卒里籍画史均无记载,据此一跋,得以传名。所谓“昭陵六骏”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战马。在唐开国战争中,它们先后为主人乘骑出战,陷阵摧敌立下了功劳。它们的名字分别是:飒露紫、拳毛、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李世民登基后,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园,于贞观十年下诏,将六骏的英姿琢刻于石屏之上,镶嵌在昭陵北阙同时亲制赞辞,记载马名、肤色、乘用时间、所负箭疮和气格秉赋,以示对六骏的表彰和怀念。此图从摹画刻石而来。六马形象有的巍然屹立,有的延脯缓步,有的奋蹄疾驰,都画得凝重有力,颇具石刻风味。

天会十二年(1134)九月,刘豫发兵南犯宋境。金国派完颜宗弼及讹里朵、挞懒等大将率军5万支援。结果在大仪镇遭遇韩世忠埋伏,损兵折将。金兵转向淮西,又被岳飞大败。不久,金太宗病危,金军无功而返,孤掌难鸣的伪军亦只得退却。

齐国的存在是为了对抗宋廷,为金的发展、壮大起到缓冲的作用。对这一点,刘豫非常清楚。因此,他于天会十四年(1136)十月,再次征发大军南下攻宋。这一次,他没有得到金国的支持。刚刚继位的金熙宗令其自行抵御,仅派完颜宗弼率军屯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作为声援。刘豫为挽回败局,发兵30万,号称70万,分三路南下:其侄儿刘猊统领东路军,出涡口,渡淮河攻定远;其子刘麟统领中路军,由寿春攻庐州;下属孔彦舟则率西路军,由光州攻六安。十月初四,刘麟率领的中路军,在霍丘、正阳与宋军遭遇,被遏制;初八,刘猊的东路军在越家坊被宋将杨沂中击退,次日,在转向藕塘镇打算与刘麟合兵时,再次遭遇杨沂中军。激战中,仅有数人逃脱,数万人投降。丢下的舟船、车辆不计其数。其余二部闻得东路军溃败,纷纷撤退北去。此次攻宋,以失败告终。

刘豫在齐国的统治,遭受的反抗日益激烈,加之对南宋作战频频失利,他所统治的地区不但没有起到缓冲屏障的作用,反而成了金国的累赘。金国对刘豫已基本丧失了信心。刘豫亦因连番的失利而忐忑不安,于是上书金熙宗,请求立儿子刘麟为储嗣,以此来试探金国的态度。果不出所料,金主淡然回之:“若与我伐宋有功则立之。”

为了能够延续其统治,此后刘豫连年派刘麟出征南伐。然而,皆无功而还。已经预感到未来命运的刘豫,试图向南宋示好,然而想到曾经权倾一时的太师张邦昌,也未能逃脱被赐死的命运,于是作罢,从此听天由命。

天会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熙宗派完颜宗弼、挞懒来到汴京,下诏废刘豫为蜀王,并将其囚禁到金明池。伪齐政权仅存在8年。

伪齐政权被废后,金国在汴京设立了行台尚书省,直接进行统管。伪齐原宰相张孝纯权任行台左丞相辅弼。随后,刘豫的家属悉数被安置到临潢府,直到刘麟再次被起用。

套马图·金·佚名

时间:1119~1149

金太宗完颜晟晚年时,一改兄弟继承制的惯例,立太祖孙完颜 为皇位继承人。天会十三年(1135),太宗去世,完颜 嗣位,即为金熙宗。

金国灭辽和北宋后,占领的区域不断扩大,其中混居着契丹、渤海以及大批的汉人。为了巩固金国的统治,金熙宗顺应形势的要求,对统治制度一再进行了改革。

采用新官制

金熙宗首先废除了女真旧制,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勃极烈制度,由三省制度取而代之。

金朝初期,朝廷的中枢机构是在皇帝之下,由出身宗室近亲、地位显赫并具有终身职务的几名勃极烈组成的会议。它是带有氏族残余的贵族议事机构,皇帝依赖它来裁决国家事务。由于勃极烈贵族会议的职能十分有限,而且任勃极烈的宗室大臣职责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很容易造成国家机器的低效率和无序运转。在勃极烈制度之下,国家大事更多地取决于参加勃极烈会议的宗室贵族的共同意见,而皇帝的个人意见,有时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熙宗决定加以改革。事实上,在太宗在位的最后一年,就已颁布了“初改定制度”的诏书,准备废除原有的勃极烈制度。它的存在,已然大大影响了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天会十三年(1135),金熙宗参照唐、宋及辽的模式,首先在中央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在皇帝之下设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三师位高而无实权,专用来安置位尊权重的大臣;在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之上,又设置领三省事一职,仍无实权。熙宗通过这样的改革,把军权和行政权进行了分离:一些势力庞大的军事贵族被安插在此,军权被剥夺。这样一来,军事大权悉数收归中央,旧贵族的能量被最大限度地削减。

白玉大雁春水纹带饰·金

在三省制度中,以尚书省为新的行政中枢机构,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均由尚书省官员兼任。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为尚书令,其下设左、右丞相及平章政事。天眷元年(1138)八月,朝廷正式颁行新官制。原来的女真和辽、宋的旧有官职,均按照新规定进行统一换授。

这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加强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威,亦提高了行政机构的运作效率。它分工明确,直接对皇帝负责,完全成为了皇帝实行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制定礼仪

新的官职颁布后,熙宗又着手对朝廷的礼仪制度进行改革。天眷二年(1139)三月,熙宗命百官制定详尽周密的礼制,开始着重改革。

这次革新,前后用了近10年的时间,但凡宗庙、社稷、祭祀、尊号、朝参、车服、仪卫及宫禁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如:宫廷禁地,亲王以下者不能佩刀入内;新的朝参礼仪启用后,每月朔望日为朝参日,余下为常朝。不论朝参还是常朝,臣子都必身着汉式朝服,依照复杂的仪式行礼,然后才能奏事等。

继承方式的转变

君位继承方式的改革,也是金熙宗改制的重要内容。

从前女真的传统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从金景祖乌古到金太祖阿骨打,全部都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在家族中传承。即使太宗完颜晟在世时,仍然是立弟弟完颜杲为储嗣。后来完颜杲病逝早夭,作为嫡长孙的熙宗才得以继承皇位。皇统二年(1142)三月,熙宗将儿子济安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父子相传的皇位世袭权。

这一革新,对皇权的加强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熙宗时期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对金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熙宗以后,直至金国灭亡,这套制度基本上没有变更,成为了金代的定制。

行书七绝诗碑·金·王庭筠

时间:?~1166

所谓宁当太平犬,不为离乱人,在祸乱纷起的年代,个人在大局的裹挟下,往往身不由己。张中彦虽然官至节度使,也难以有坚定的立场,反而受局势所左右,既受南宋俸禄,又为金朝效忠。但他一生,勤政爱民,在乱世中,给治下百姓以一隅乐土,虽于大事无补,却也不失“父母官”的本色。

一生动荡

张中彦(?~1166)字才甫,原籍安定州(今甘肃宁县),后徙旅义堡(今宁夏固原西南)。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宋朝为官,历任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

金睿宗进军陕西时,张中彦投降,被金任命为招抚使。跟从睿宗攻下熙、河、阶、成等州,升任彰武军承宣使,兼本路兵马钤辖,后又升任本路兵马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攻巩州时,中彦与驻守于秦凤的李彦琦部联合进攻宋军。金兵攻破饶风关,取得金、洋等州。朝廷派中彦为兴元(今陕西汉中一带)尹,安抚新归附的各州。后金兵撤回北方,中彦代李彦琦任秦凤经略使,驻秦州(今甘肃天水)。

秦州地处交通要冲,但城池易攻难守。中彦将治所迁移到北山,就地势险要处建筑城堡,极大增强了秦州的防御力,又建造腊家等城,扼守进入四川的通道。中彦担任秦凤部队的统帅10年,此后调任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宋朝,张中孚作为地方官,照例留守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反,拟叛逃西夏,并伺机侵犯关中、陕西,中彦与怀庆的赵彬部会合,共同讨伐,慕洧兵战败逃入西夏。

幽竹枯槎图卷跋·金·王庭筠

中彦与兄中孚到临安后,被宋朝留下。中彦被任命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靖远军承宣使、佑神观提举、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年,金兵恢复河南,金朝下诏书命中彦兄弟北归,并任命中彦为靖难军节度使,后改任彰化军节度使、凤翔尹,又调任庆阳尹,兼任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

不久,中彦调任平阳。其时,海陵王将进攻宋朝,派使者乘驿马急驰召中彦进京,授予西蜀道行营副都统制官职,令中彦先攻取散关,再等候命令决定进止。

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后,大赦天下的诏书送到凤翔,众将官都十分惶惑,不能决定动向,中彦多方晓谕,诸将方始领悟,决定接受诏书。

中彦受命入朝见世宗时,世宗将其佩戴的通犀带赐给中彦,并进封为宗国公。不久,任命他为吏部尚书。

此后中彦又曾出任南京(今开封)留守、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等职。

通晓物理的能吏

《金史》记载,张中彦为人多智慧,在船舶、运输、桥梁等方面,都有建树,堪称专家。他曾为正隆年间金朝的汴京营建新宫,负责采运关中木材。巨大的木材以青峰山为最,但山高壑深,道路阻绝,一直以来都无法采运。中彦命人在崖边凿出道路,深谷上架设桥梁,建造了十几里长的道路直通深山,使得用车运送木材,如同在平地一般安全、迅速。

他又开辟了六盘山航道,由水路通到洛阳,使西北山区的航运贯通汴京。

随后,中彦又主持在黄河上建设浮桥工程。开始造船时,工匠不能掌握制造桥船的办法,中彦亲手制作船舶模型。其模型非常精巧,只有几寸大,不用胶漆粘连,用“鼓子卯”,构件头尾即自相连接,其聪明智巧令工匠们惊骇叹服。

砖雕击鼓舞蹈童俑·金

砖雕孝子故事·金

架设浮桥用的大船建造完成后,需要拖船下水。这时,中彦又安排人就地势整修河岸,使其成为斜坡直达水面,然后用新秫禾密密地排在地面上,再用大木从旁边压住,建起实用的滑道。督率众工匠乘凌晨霜滑,拖船滑行,费力不多,就使船舶顺利下水了。

刚正不阿的清官

张中彦任宁州刺史时,金朝的宗室宗渊打死了部属梁郁,梁郁是穷苦人,没有人为他上告;中彦秉公力争,终于将宗渊定罪,并依法予以惩处。

其后调任彰德军节度使,在任上实施有利于平均赋调的征收制度,使土豪劣绅都不能逃避赋税,人们都很佩服他的公正廉明。

中彦任金朝吏部尚书时,就曾上书:“以前关市只查察而不收税;现在却让掌管关市的人征收税而不查察。这些人对过往行旅、客商都苛求刁难,甚至打开行囊箱箧,任意搜刮,这有伤国体,破坏法度,请圣上明令予以禁止。”世宗批准所请。

北京房山金代陵墓栏杆雕刻

一年以后,朝廷派中彦任南京(今开封)留守。当时淮楚地区正在筹备军事行动,土民和戍守的兵卒混杂居住,下面送上来的诉讼状纸头绪纷繁,经管的官员都不知对这些状纸如何处理。

中彦查得戍兵有偷盗行为的,一概依法判处。当地的地区指挥官怪他专断,上奏章进行弹劾,朝廷也留中不发,不加追问。

朝廷起用中彦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时,巩州刘海作乱失败以后,民众从乱被拘留的达几千人,中彦仅杀为首的人。

西羌的吹折、密藏、陇逋、拜四族依仗着当地地势奇险,不服从金人的管辖,朝廷命侍御史沙醇之与中彦讨论处置方略,中彦道:“这些羌人服叛无常,中彦须得亲自去,否则难以妥善处理。”当即,中彦到积石达南寺,到达以后,四名酋长来求见,中彦立刻与他们约定招降办法,很快平定此事。可见张中彦在处理民族事务上,向来比较公允,因此具有较高威信。

其后因病在任上逝世,享年七十五岁。逝世以后,当地百姓罢市哀悼,并立像祭祀。

张中彦一生,在宋朝和金朝都担任高官,其任上往往竭忠尽智,不乏救民于倒悬之举,也算是尽忠职守。而且他创制架空道路以运输巨木、开通关洛水道、建浮桥、创“鼓子卯”结构制作船模、创制简易的船舶下水滑道等,都表现了出高超的智慧,在中国科技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砖雕孝子故事·金

延伸

词人张中孚

张中孚(生卒年不详)字信甫,号长谷老人。世居安定(今甘肃宁县),后徙张义堡(今宁夏固原西南)。父张达仕宋至太师,封庆国公。宋徽宗朝,以父荫补承节郎。弟为张中彦。天会九年(1131)入金,为镇洮军节度使兼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诸路节制使。天德二年(1150),拜参知政事。贞元初,迁尚书左丞,封南阳郡王。三年(1151)以疾告老。移南京留守,进封崇王。年五十九卒。《金史》卷七九有传。词存《蓦山溪》一首:“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况周颐谓其“以清遒之笔,写慷慨之怀,冷烟残照,老马频嘶,何其情之一往而深也。昔人评诗有云:‘刚健含婀娜。’余于此词亦云”(《蕙风词话》卷三)。

时间:1150~1161

海陵王完颜亮是金太祖的庶长子完颜宗的儿子。为人缜密,极有城府。与之同为皇族的完颜是其父完颜宗收养的义子,后来继承皇位。对此,完颜亮一直心怀不满。

10余人,皇后裴满氏亦未能逃脱。

弑君夺位

金熙宗当政之初,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对宗室贵族也比较重用。完颜亮是宗之子,又自幼和其一起长大,因此格外受到重视。

皇统七年(1147)五月,熙宗封其为同判大宗正事,加特进。十一月,升任尚书左丞相。次年六月,完颜亮改任平章政事,十一月,又晋升为右丞相,在仕途上平步青云。

朝中宗、宗弼等重臣相继去世后,皇后裴满氏干预朝政,操控一切。完颜亮顺势依附了皇后裴满氏。由于受她赏识,不久即升任都元帅,掌握了金国兵权。熙宗对完颜亮的依附心存不满,但因是皇后的亲信,无可奈何。皇统九年(1149)三月,再次擢其为太保、领三省事。

由于皇后擅政,金熙宗大权旁落,加上太子夭折,变得日益暴虐,猜忌多疑。心情抑郁时即借酒消愁,醉后常滥杀无辜。与执政初期的熙宗判若两人。

皇统八年(1148)冬,熙宗先后杀死了亲王、大臣、嫔妃等熙宗的举动,令朝野震惊、骇然,一时间人人自危。熙宗人心尽失,逐渐孤立。朝政愈发混乱。

皇统九年(1149)四月,翰林学士张钧在起草诏书时因用词不当,被熙宗处死。完颜亮由于依附皇后,攀结权贵,在朝中颇不得人心,随即被左丞相宗贤参奏张钧之所为乃完颜亮主使。熙宗盛怒,将其贬为领行台尚书省事。

完颜亮在出京赴任的途中,路过中京。

早有谋划的他,即与中京留守萧裕约定,如果他在河南起兵举事,萧裕则结纳猛安军接应。

完颜亮行至燕京南良乡时,被熙宗皇帝一纸诏书召还上京。完颜亮惊惧不已,以为事情败露。回京后,熙宗授其平章政事之职,让其继续留京供职。一直处于惶恐中的完颜亮,不久即召集了曾被熙宗杖打过的右丞相秉德、尚书左丞相唐括辩、大理卿乌带等人,密谋废掉金熙宗。

十二月初九晚,密谋的三人串通好给事寝殿小底大兴国、近侍护卫十人长仆散忽土等,于寝殿刺杀了金熙宗。

左副元帅印·金

金熙宗死后,完颜亮自立为帝,改元天德,降封金熙宗为东昏王。

初承大统,血腥杀戮

由于完颜亮是通过发动宫廷政变取得的帝位,因此一直心有顾虑:他担心有朝一日,别人也会效仿他的行径弑君。因此,他继位后即大肆杀戮,把所有他认为能够威胁到他帝位的人悉数赶尽杀绝。

同他一起发动政变的右丞相秉德、左丞相唐括辩等首先被杀。

完颜亮即位以前,秉德及唐括辩首先进行了密谋造反。由于完颜亮即皇帝位主要受护卫十人仆散忽土等人的拥戴,而不是秉德等人的本意。因此,一旦登基执政,必除之而后快。

天德二年(1150)四月,乌带奏告秉德等人有谋反之意。完颜亮遂将其贬为领行台尚书省事。不久,派使臣将其杀害,秉德的弟弟特里、里也全被诛杀。随后,大臣萧裕等又奏告太傅宗本、唐括辩等人参与谋反,有改立太傅宗本之意。完颜亮得知后,借召请宗本打球,将其处死,随即杀唐括辩。为了斩草除根,完颜亮再兴杀戮,开始打击皇室宗亲:杀完颜宗翰子孙30余人,杀太宗子孙70余人以及宗室50余人。

掌控大权的将士及众多女真贵族,也让完颜亮心有余悸。于是,他先将大权在握的左副元帅撒离喝调离原职,改任行台左丞相,驻军在外;命挞不野为右副元帅去往汴京,分夺军权。撒离喝父子随后被诬告谋反,完颜亮借机杀之。

在削夺了诸多实权者后,完颜亮开始镇压大批不服从管理的女真贵族,进一步巩固其地位。

海陵王完颜亮的残暴嗜杀,令朝野谈之色变。这种极端的做法,虽然为他扫清了登基即位后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障碍,也让曾经繁盛一时的金室宗族,凋零殆尽。

大同华严寺壁画·金

双鱼纹铜镜·金

铜镜直径18厘米,背面铸有海水双鱼,绕镜钮游泳。女真人的发祥地河流众多,双鱼铜镜是深受女真人喜爱而具有地方特色的用品。金朝宫廷内的“镜舞”就是由舞者执鱼纹铜镜起舞。

满腹经纶,革新政治

完颜亮自幼博览经史,满腹才学。由于深受汉学影响,因此,在施政方针上,他和熙宗一脉相承。

用人方面,他大胆起用汉人、契丹人及渤海人。即使在三师、宰执、尚书令等重要职位上,也不例外。完颜亮在大杀女真贵族的同时,更多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人才加入其统治行列中来。这样的做法,打破了自阿骨打建国以来,朝廷大权皆为女真宗室贵族所垄断的局面,也对促进女真族的汉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完颜亮继位的第二年,即着手废除了熙宗时的行台尚书省的设置。他把原来汴京行台尚书省所管辖的河南、山东地区划归中央直辖,让政令统一于朝廷。同年,完颜亮又废除了都元帅府,改置枢密院主管军事。由于枢密院受制于尚书省,枢密使不直接统兵,因此权力大大削减。

与此同时,完颜亮还对军制进行了整改。

熙宗时期曾把猛安谋克分成上中下三等,以宗室贵族为上等。完颜亮执政后,取消了这一划分的等次,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宗族猛安谋克的地位。随后,他还诏令罢废女真贵族的世袭万户之职,进一步限制宗亲显贵的权势。

弃女真故地,迁都燕京

完颜亮在位期间,采取的一项最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迁都燕京。

金国当时的都城上京会宁府,是女真族帝业肇始的基地。完颜亮认为,金国日渐强大,早已今非昔比,是一个有着横跨长城南北,拥有北方无数地区的大王朝,仍旧蜷缩在祖业旧地中非常不合时宜。因此,在镇压了女真旧势力之后,就颁布了求言诏书——内外公卿,庶民百姓都可上书建策。于是,许多人都上书提议,上京远在一隅,作为都城、王朝的统治中心多有不便,以迁都燕京(今北京)为宜。

得知皇帝有迁都意向后,许多朝中大臣,尤其女真旧贵族纷纷表示反对。在他们看来,上京有旺盛的“帝气”支撑国家长盛不衰,况且,上京是祖宗的根基所在,故土难离,不能轻言放弃。

对于扑面而来的异议,完颜亮没有理会。

天德三年(1151)四月,完颜亮下诏迁都,并选派尚书右丞相张浩主持新燕京都城的修建工作。上京的现有都城十分陈旧、简陋,很不合完颜亮的心意,因此他打算在燕京重新修建。

张浩仿照汉人的都城宫室修建新都:宫殿九重,内外三十六殿,楼阁规模宏大,皇帝居中,皇后居后,内省在东,妃嫔在西。

新的都城用了三年完工。天德五年(1153)三月二十六日,金正式迁都。由于燕京中的“燕”曾是先秦列国的名号。因此迁都后被改名为中都。同时,辽中京大定府改为北京,汴京改为南京。这样,加上辽阳府的东京和大同府的西京,五京之制齐备。

都城南迁之后,金国的政治中心从女真族的故地转移到了中原汉人居住的地区,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原地区的文化、生产水平较高,因此对金的发展,尤其是对女真的汉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彻底断绝女真贵族的故土之恋,完颜亮迁都后即在中都营建陵墓,把太祖、太宗的灵柩从上京迁到这里安葬。并于10月间,将上京的旧宫殿、女真贵族的旧宅邸、寺院等处夷为平地。

这些举措既沉重打击了守旧的女真贵族,同时也表明了完颜亮誓同女真旧制决裂的决心。迁都后的完颜亮,仍在熙宗改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改革的步伐。对中央官制、科举制度等都陆续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完颜亮的改革,为金国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他之后,金国进入了极盛阶段。

白瓷小口黑花罐·金

罐高31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1厘米。器形优美,釉色莹润,在白瓷地上以黑点点缀花草,图案多样,极富情趣,为金代瓷器中的佳品。

延伸

金代的后妃制度

金制基本沿用唐制: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曰九嫔,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九员,曰二十七世妇。宝林,正六品;御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员,曰八十一御妻。按《金格》,贞后之制,贵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丽妃、柔妃,而无德妃、贤妃。九嫔同。婕妤下有丽人、才人为正三品。顺仪、淑华、淑仪为正四品。尚宫夫人,尚宫左夫人、尚宫右夫人、宫正夫人、宝华夫人、尚仪夫人、尚服夫人、尚寝夫人、钦圣夫人、资明夫人为正五品。尚仪御侍、尚服御侍、尚寝御侍、尚正御侍、宝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为正六品,司正御侍、宝符御侍、司仪御侍、司符御侍,司寝御侍、司饰御侍、司设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药御侍、仙韶使、光训良侍、明训良侍、遵训良侍、从训良侍为正七品。典仪御侍、典膳御侍、典寝御侍、典饰御侍、典设御侍、典衣御侍、典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为正八品。

时间:1161

海陵王完颜亮自登基之初,就打算有朝一日南下江南,进而统一海内,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正隆四年(1159)冬,完颜亮派遣翰林侍讲学士施宜生出使宋朝,随派一名画工跟随前往。回朝后,画工将所绘的临安图献给了他。面对风光如画的江南美景,完颜亮无限向往,并题诗云:“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充分显示了完颜亮一统南北的夙愿。

南下伐宋,劳民伤财

金国在当时,还不具备一统中国的条件。

因此,完颜亮南侵的主张一经提及,便立即招来朝廷内外的一片反对之声。

尚书令耨碗温都思忠再三劝谏,完颜亮十分气恼,本想杀之,因念其为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勉强作罢。左丞相张浩婉言进谏规劝,被完颜亮施以杖刑。太医使祁宰得知完颜亮准备用兵后,也上疏谏奏,并详细地分析了当时的南北形势以及金国的内部状况,说明宋不可伐,若伐必败无疑。完颜亮看后震怒,下令杀之于市,并没收全部家产。皇太后徒单氏也不赞成南伐,认为连年开战,国力受损,需要休养生息。暴怒的完颜亮竟杀死太后,并焚烧尸骨,弃之水中。

此举令朝野震动,从此再无人敢劝谏上疏。

发动战争,需要大量的兵力。金国的兵力不足。于是完颜亮下令,在全国调集。诸路猛安谋克军,凡在20岁以上、50岁以下者,悉数编充入伍。有的兵士家里有年迈体衰的双亲,请求留下一人,也未获许。

猛安谋克部上交的兵士,主要为女真、契丹人,一共征发了24万人。按照体力强弱一分为二:壮者为正军,弱者为随从士卒。一个正军配备一个士卒。此外,还大量征集汉军。

在征兵的同时,完颜亮又下令收编骡马。此令一出,民间牲畜几乎被搜刮一空。由于收来的骡马过多,没有充足的饲料,完颜亮就命放养在民间尚未收割的田地中,完全不顾民间的生计。

为了进一步充盈军资,给南侵作准备,完颜亮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预征五年的租赋,百姓怨声载道,社会危机日益深重。

完颜亮为南侵所作的另一项重要准备,是营建新都南京(汴京)。为了便于南侵,完颜亮打算把都城从中都迁到南京。为此,早在正隆三年(1158)冬,他就命左丞相张浩和参知政事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张浩认为,中都刚刚建完,民力尚未恢复,不宜再大规模动工。完颜亮不以为然。张浩和敬嗣晖只得从命,并按照旨意,将南京现存的原宋室宫殿全部拆除,再行动工。正隆六年(1161)初,南京营建完毕。新建的南京宫室极其华丽,所耗费的民力,无法计数。

此时,为南侵所作的各种准备也基本就绪,完颜亮准备动身前往南京。为了不引起宋朝的怀疑,他特别告诉宋使徐度说,他准备于近期巡幸南京,此行别无他意。正隆六年(1161)二月,完颜亮将尚书省、枢密院等朝廷主要机构迁往南京,只剩下少数官员留守中都。

挥师南下,万劫不复

正隆六年(1161)九月,金军分兵四路南下,水陆并进,企图一举灭宋。

四路大军,一路从海上直取临安,一路从亳州、宿州取淮泗,另外两路则分别取荆襄和四川。同年十月,完颜亮率金军进攻寿春(今安徽寿县),逼近淮河北岸。

善化寺

始建于唐。辽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

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自天会六年(1128)至皇统三年(1143)凡十五年始成。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颇具规模。元史记载,曾有四万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会,作佛事活动。明代又予修缮,正统十年(1445)始更称今名善化寺。寺亦为官吏习仪之所。全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个布局唐风犹存。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叠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

宋高宗起用老将刘为淮浙西制置使,领兵抵御。刘已经年迈,身患重病。副帅王权则怯懦畏敌,不敢迎击敌人。

十月初九,完颜亮率大军强渡淮河,王权连夜逃往昭关避难。由于守将的不战自退,金军如入无人之境,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攻占了真、庐、扬、和等州,直达长江北岸,与淮东方面的刘军隔岸相持。由于刘有淮西金军的牵制,加上退守大江的诏令,他不得不一退再退,先后退出淮阴、扬州,撤守长江南岸的镇江。

宋廷为了挽救危局,解除了王权的副帅职务,改任李显忠为都统制,并派中书舍人虞允文为随军参谋,前往长江采石犒慰驻军。到达采石后,虞允文立即和众将士研究了长江的军事部署,并根据双方兵力的差异,进行了一次调整:命步兵和骑兵列阵隐蔽在岸边滩头高地的后面,命江面水军分成五队,一队作为主力停泊在大江中流,两队分作东西两翼配合主力,另外两队隐蔽在附近的港湾内,作袭击和援助之用。

十一月初八,完颜亮亲自指挥大军强渡长江。

他先派部分水军做试探性进攻,见宋军没有动静,便以为可以长驱直入。于是他亲自挥动红旗,顶着江风,率几百艘战船从杨林渡口出发。

战船快到岸边时,金军意外发现,岸边高地之后竟隐藏着宋军阵势整齐的队伍,惊讶不已。前70余艘战船勉强靠岸,部分金兵登陆。后面大部分战船由于船体行动不便,又不熟悉水道,一直在江中飘摇。

登陆的金兵全部被宋军消灭,停泊于江中的其他战船被宋军水师截断。金军大败,退回杨林河口。

次日,金军卷土重来,被虞允文抢先封锁了渡口。虞允文引弓箭手向金军放箭,金兵被射杀无数。随后,宋兵到渡口放火,烧毁金军战船300余艘。金军受重创,被迫向淮东转移,打算与扬州、瓜洲的军队会合。宋军有备,先于长江布控。金军无隙可乘,准备撤军北还。

就在完颜亮领兵南侵的途中,留守东京的完颜雍即已被兵变的将士拥立为帝。完颜雍继位后,立即发布檄文,公告完颜亮的种种罪行,并废其为海陵庶人,同时派兵阻断了他的归路。

完颜亮无路可退,于是继续出兵,打算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集中兵力,勒令将士们在第二天从瓜洲强渡长江。后退者斩。对岸宋军士气高涨,布防严密,强渡希望渺茫,金军进退两难。

当得知完颜雍已在辽阳称帝,并废完颜亮为庶人后,军中人心思变,开始成群逃亡。兵部尚书兼浙西道兵马都统制完颜元宜等乘机发动兵变。

二十七日清晨,完颜元宜率领众将士呐喊着对完颜亮营帐发起攻击。完颜亮被乱箭射死。

完颜亮死后,金世宗完颜雍下旨谥他为“炀”,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的墓地间。由于罪孽深重,朝臣反对将其葬于诸王墓地,于是改迁离墓地西南40里处的平民坟茔下葬。

历史词典

金界壕

金界壕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兴安盟全境,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又称金长城或兀术长城,是金朝为防御逐渐强盛起来的蒙古族部落而修筑的防御工事体系。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1123~1135),金章宗承安年间(1196~1200)完成。起于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嫩江右岸,止于巴彦淖尔盟河套平原,全长数千公里。其构筑别具一格,壕墙相辅、就地取材,挖取土方翻于内侧,夯实筑墙,墙高5米~6米。界壕由外壕、主墙、内壕、副墙组成,宽30米~60米,主墙每60米~80米筑有马面,每5千米~10千米筑一边堡。现残墙一般高1.5米~2.5米,壕墙和与之相辅的边堡旧址清晰可见。长城又分旧长城和新长城,旧长城建于太宗天会年间,全长700千米,新长城动工于世宗大定年间,竣工于承安三年,全长近5000千米。兴安盟境内有内、外线与支线等四条。

时间:1128~1219

金国建立后,频频向外发动战争。继辽国灭亡后,又发起了对宋的攻击。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北宋灭亡。随后,金为进一步掠取中原,从1127年起先后数次南下,向宋发起大举进攻。

天会六年(1128),金军发兵直逼扬州。南宋高宗逃往江南,金军占领建康府。天会八年(1130),金军撤兵时,遭遇宋将韩世忠堵截,在黄天荡被围困40余天后才得以解围。建康随即被南宋收复。天会八年(1130),宋金发生川陕之争,宋军不敌,在富平惨败——金的作战方针自此发生了转变:由全面进攻,改为东守西攻,集中力量进攻川陕。这样能够控制长江上游,为从西北进军,迂回包围南宋创造有利的条件。

兵败仙人关

金军在攻克了陕西后,打算进兵四川。

宋军失利后退守和尚原等地,凭险设防,阻止金军入川。

天会八年(1130)冬,宋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鉴于和尚原与后方距离遥远,担心军粮不继,难以持久,便亲率守军主力退屯仙人关,控制入川的隘口。吴在仙人关右依山据险修筑了堡垒“杀金坪”,与仙人关互为依托。

次年冬,金军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率军攻占和尚原,守将吴(吴之弟)率军退屯阶州。吴又在仙人关险峻之处设置第二道防线。

天会十二年(1134)二月,完颜宗弼与陕西经略使完颜杲(即撒离喝)、伪齐四川招抚使刘夔在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宝鸡等地,集结10万大军,进攻仙人关,决定以此为突破口,进军四川。

金军在仙人关以北的铁山凿崖开道,顺岭东下直奔“杀金坪”。在“杀金坪”,金军扎营40余座,与宋军展开对垒。退守阶州的吴闻讯后,立即率部赶来增援。二月二十七日,金军开始进攻仙人关,被吴军击退。随后,金军架炮数十座攻击宋军,并架起300座云梯攻“杀金坪”营垒。宋军在吴的率领下,用炮石、长枪、撞杆对抗。双方展开激战。

褐釉黑彩虎形枕·金

枕作伏虎状,背为枕面,上施白釉绘黑彩花鸟图案,纯然一幅传统水墨画。此枕与具有“大定”款的虎形枕极为相似,可定为金代产品。

完颜宗弼久攻不下,于是将军队一分为二,亲率精兵进攻东侧,骁将韩常则率另路袭击西侧。轮番与宋军厮杀。宋军退守第二道防线。金军接踵而至,精兵身披重甲,铁钩相连,鱼贯而上。宋军以强弓劲弩进行还击,金军被击退。

三月,完颜杲集结兵力攻营垒西北楼,纵火焚烧楼柱。宋军持长刀、大斧,左右冲杀,再次将其击退。夜里,吴乘金军疲惫,在四面山头燃起火把,鼓声震天,率精锐部队分兵两路冲入金营。金大将韩常受伤,金军死伤数万。次日,金军打算改道七方关、白水关入川,被宋军识破。吴暗派精兵迂回敌后偷袭,金军溃败,伤亡惨重。

吹笛童俑

完颜宗弼在仙人关接连遭失败后,被迫撤军。宋将吴乘胜追击,收回了凤州、陇州以及秦州失地。

同年五月,宋廷派大将岳飞率军反击,成功收复襄阳府等地。九月,完颜宗弼与伪齐政权合兵进犯西淮,遭遇岳飞、韩世忠军抗击。不久,金太宗病危。金军再次撤退。

顺昌失利

天眷二年(1139)秋,完颜宗弼发动政变。他撕毁了刚刚订立的宋金和约,杀死了主持和议的大臣,执掌军政大权。次年五月,他发动大军,向南宋发动全面进攻:完颜杲率军进陕西,孔彦州取开封,王伯龙进军陈州,李成下洛阳,他自己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直奔亳州、顺昌府。

此时,南宋新任东京副留守刘,正率领八字军和殿军卒3万余人在赴任的途中。经水路到达顺昌(今安徽阜阳)时,刘得知了金军已经攻占东京开封,且前锋距离顺昌只有300里的战报。他与知顺昌府陈规商议决定,在顺昌府就地坚守。宋军情绪高涨,“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剑”,企盼与金军决一死战。

陶版四件·金

建筑构件。泥质灰陶,正方形,版面分别刻有武士与夔凤纹。人手持兵器,双目圆睁,神态十分生动,此器对研究金代陶器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月二十五日,金军大将韩常和翟将军的兵马首先到达顺昌城外,在城北30里的白沙龙涡安营扎寨。金军派出数十名游动骑兵涉过颍河,到顺昌城下探听消息。刘设下埋伏,活捉了两名骑兵。从他们口中探听到了金军的情况。当晚,刘派遣千余名士兵偷袭敌营,金军不防,被杀伤数百人。

二十九日,金军包围了顺昌城。刘大开城门,四面出击,城上的守军与冲锋陷阵的将士配合作战,用弓箭射退金军,并乘胜追击。金军被杀伤无数,很多士兵被追进河中溺死。当晚,天降大雨,宋军500人趁雨势偷袭金营。金军乱作一团,士气大伤。

六月,完颜宗弼统帅大军攻打顺昌城,再次将其包围。

宋军在颍河上游和城外草中撒播毒药,金军人马纷纷中毒,战斗力被大大削弱。宋军趁势分派部队轮番出城作战,金军不敌,死伤近2万人。宗弼不得已,退兵城西扎营休整。由于一直天降大雨,宋兵又不断派人来袭击,军中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宗弼无奈,六天后引兵撤离顺昌城。

郾城颍昌之败

顺昌之战后,金军退回东京。

宋廷派大将岳飞乘胜北征收复中原。

天眷三年(1140)闰六月,岳飞先后收复颍昌、陈州、郑州、洛阳等重镇。金军的东西联系被切断,形势紧张。

完颜宗弼为了扭转战势,利用岳飞军一路北上、孤军深入之际,亲率1.5万骑兵,奔袭岳飞驻地郾城,企图一举摧毁岳飞军的统帅机构,粉碎其反攻计划。

七月,金军进至郾城扎营列阵。

岳飞探明了金军情况,派岳云率亲兵与金军鏖战,再派骁将杨再兴出击。双方激战之时,岳飞亲自上阵,射杀金兵无数。宋军士气大振,奋勇抗战。

完颜宗弼见久战不决,派出身披重甲的“铁浮图”、“拐子马”精骑师参战。岳飞派步兵持提刀、大斧入阵,砍斫马足。金军再次陷入被动。从午后战至天黑,伤亡重大。完颜宗弼整合残部仓皇撤离。

郾城失利后,完颜宗弼耿耿于怀,为了扭转战局,又率军攻取与郾城、颍昌相邻的临颍城。然而,再次遭岳家军的猛烈进攻,失利后退守东京。

宋廷没有乘胜追击,于皇统元年(1141),同金达成和议。

此后,双方在力量相当的情况下,维持了一段较长时期的稳定局面。

短暂的宋室北伐

泰和六年(1206),南宋宁宗当政时期,主战派的伐金论调甚嚣尘上。总揽军政大权的韩胄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向金发起北伐之战。虽然声势浩大,但由于诸将不协很快败了下来。金军乘势南下。宋廷迫不得已,杀了韩胄,再一次求和。

女真的没落之役

随着北方蒙古的崛起,金与蒙古的战事不断升温。金的国力衰退,已大不如前。

为了弥补在战争中的损失,金廷于贞五年(1217)分兵向南宋的川陕、荆湖地区发起进攻,均被宋军击退。兴定三年(1219)正月,金国以仆散安贞为统帅分兵三路,倾其全力在西自川陕东至江淮的广大地域,向南宋发起全面进攻。在大安军(今陕西宁强西北)、枣阳(今属湖北)、濠州(今安徽凤阳)等地相继失败,全线进攻南宋的计划彻底破灭。

宋金战争前后持续了百年之久。最初,金的国力处于上升阶段,意气风发,战事连连告捷,直至灭亡了北宋。后期,由于战线的拉长、拓宽,诸多的问题逐渐暴露。随着金国鼎盛时期的衰逝,轻取偏安一隅的南宋,统一南北江山,终于成了一个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梦想。

延伸

金代交钞

金贞元二年(1154),朝廷接受蔡松年的建议,恢复钞引法,开始发行交钞(纸币)。早期的交钞与铜元可以自由兑换,既可以“纳钱换钞”,又可以“纳钞换钱”,故其币值比较稳定。先是七年为限,到期换领新钞,旧的作废;后来取消期限,长期使用,破烂以后即可换领新的。这在纸币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到金代晚期,由于政治、军事及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对发票子失去了控制,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变成“专经交钞愚百姓”。到金朝快灭亡时,落到“百金唯易一饼”的地步,钞票形同废纸,“市肆昼闭,商旅不行”,不数月而国亡。

时间:?~1148

完颜宗弼(?~1148),女真名为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曾多次参与灭辽、灭北宋的战争。皇统八年(1148)病逝。是宋金对峙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出身皇族,恰逢乱世

完颜宗弼作为金太祖第四子,在幼年的时候,即随从阿骨打起兵反辽。

生长于乱世中的完颜宗弼,自小深受其异母兄宗峻、宗、宗望、宗辅等的影响。他们均是金军的重要将领,骁勇善战,在这些猛将身边长大,完颜宗弼逐渐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将领。

天辅五年(1121)十二月,金太祖发动第二次大规模反辽战争,完颜宗弼初次披甲,随从叔父完颜杲出征。

天辅六年(1122)正月,金军克辽中京(今内蒙古赤峰宁城)。在一次偷袭辽天祚帝的行动中,军过青岭,宗望带领宗弼率少数兵马遭遇辽兵。战斗中宗弼弓箭用尽,就夺过辽兵的枪,刺杀8人,生擒5人,显示出过人的本领。

耀州窑鸭莲水丞·金

高5.2厘米,敞口,弧壁,鼓腹,圈足。器外体满施青黄色釉,腹部采用刻花之技法,绘水波游鸭,其图案纹样与宋代相比已趋于简化。

搜山检海,一战成名

金灭辽、北宋后,赵构逃往南方建立南宋。天会六年(1128)七月,金太宗派遣宗辅南下追击逃往扬州的宋高宗。宗辅从河北出发,宗弼率其部为先锋,先后攻占濮州(今河南濮阳附近)、开德(今河南濮阳)、大名等地。金军分道进讨。

宗弼进兵归德(今河南商丘),在城壕上架起火炮,城中守军不战而降。一路过关斩将,沿途宋军非败即降。在长江北岸重镇和州(今安徽和县),又大败郦琼一万余人的守军。宗弼欲从采石矶渡江,在渡口遭到宋知太平州郭伟的阻击,一连三日均不得渡。于是便转向马家渡,大败守军,斩宋统制陈淬。十一月,宗弼率军渡江,进至江宁以西20里的地方,打败宋将杜充率领的步兵、骑兵6万人,宋将陈邦光率江宁府投降。

华严寺飞天壁画·金

宗弼分派诸将攻打附近的城池,自己则统率大军,直奔临安府(今杭州)。宋高宗闻临安不守,又奔往明州(今浙江宁波)。宗弼派阿里、蒲卢浑为先锋领精兵4000追袭宋高宗;又派讹鲁补、术列速取越州,击败宋将周汪部。阿里军连破宋军,渡曹娥江,逼近明州。由于宋守军接连不敌,宋高宗登船逃往海上。宗弼随后率军赶到,取明州城。阿里、蒲卢浑渡海到昌国县(今浙江舟山岛),俘虏宋明州太守赵伯谔,得知宋高宗已取道温州逃往福州,又入海追击。金军南下不久,不惯水战,又受到宋海上水军的阻击,于是退兵。宗弼率军返回临安。天会八年(1130)二月,宗弼搜山检海已毕,带着从江南各地掠夺的大量金银财物沿运河北还。临行前将临安古城付之一炬。

此役,完颜宗弼领兵追击赵构,攻城略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多次大败宋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直把赵构逼往海上遁逃。此番“搜山检海”,终因战线太长,难以作最终的占领,遂北还。

屡败屡战,名将本色

完颜宗弼对宋作战10余年。他与宋军名将韩世忠、吴、岳飞等多次交锋,其中各有胜负。在困顿的战役中,他亦往往百折不挠,展现了一个统帅的魅力。

天会八年(1130),完颜宗弼离开临安北还。韩世忠率水师在镇江截其于焦山、金山之间。完颜宗弼乘夜到镇江金山龙王庙侦察,险被韩世忠伏兵所俘。

此后双方在长江上展开激战,金军多次被宋军重挫。金军溯江而上,韩世忠亦率军沿江追击,且战且行,将金军逼进死港黄天荡,进退无路。10万大军被困长达40日。处境危急中,完颜宗弼得乡人建议,一夜之间凿通老鹳河故道30里,方始逃出黄天荡。撤退到建康(今南京),又遭岳飞阻击,遂折返黄天荡,并决定从此渡江,与来援的金军会师。于是又遇到韩世忠水军,宋军凭舰船优势,再一次获胜。金军宗弼出榜招贤,寻得破敌之计。在四月二十五日,天气晴朗,江上无风时出击,采用火攻,大败宋军,遂得以渡江北归。

黄天荡之战,金军地理陌生,又不习水战,一直处于劣势,完颜宗弼能够及时收集情报,听取当地人的意见,遂反败为胜,但宋水师的威力也让他心有余悸,便主张不再南下攻宋。

天会八年(1130)秋,自江浙回军不久的宗弼,又同宗辅一起转战陕西。

“富平之战”,宗弼以少胜多,战胜由张浚、吴兄弟率领的宋军,占领了陕西五路大部分地区。天会九年(1131)冬,宗弼率部入四川,再次与吴、吴兄弟相遇,大战于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此役宗弼被打得大败而归,损失兵将过千,自己也受了箭伤。天会十一年(1134)冬,宗弼率兵突袭,一举拿下和尚原。此后,宗弼进取仙人关,半路又被吴氏兄弟大败,无奈退往秦中。宗弼见力战吴氏兄弟均无法取胜,遂以智取。利用宋高宗的软弱畏战,于皇统元年(1141),致书宋高宗,要求其召还吴氏兄弟,并许下“所有淮上大军,使至日诸道班还”的空头支票。高宗看了,大喜过望,诏令吴氏兄弟不可再与宗弼作战。宗弼于是不战而胜。

华严寺飞天壁画·金

自天会八年(1130),宗弼从临安北返遭岳飞阻击开始,两人接连在藕塘、颍昌等地多次交锋;郾城之战,完颜宗弼赖以成名的“拐子马”被岳军以麻札长刀打败,主力受挫;朱仙镇,又大败于岳军,令完颜宗弼不禁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面对几乎从来没有赢过的岳家军,完颜宗弼再次利用南宋朝廷对岳飞的猜忌,反间成功。宋高宗自毁长城,杀掉岳飞,完颜宗弼得以长驱直入,渡淮河,破泗州、濠州等地。皇统二年(1142)二月,逼南宋朝廷签订不平等的“皇统和议”,南宋向金称臣,输纳岁币银、绢。

出将入相,安邦治国

完颜宗弼不但是一名难得的军事统帅,也是一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天眷元年(1138),完颜宗磐和完颜宗固先后被杀;皇统元年(1141),宗弼升为左丞相兼侍中,仍任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事。虽总揽军政大权,然积极支持熙宗改革。

金夺回河南、陕西后,行台尚书省从燕京迁到汴京,主要掌管原伪齐(1130年,在完颜宗翰“北人归北、南人归南、中原人归中原”的政策下,金朝册立原宋济南知府刘豫为大齐皇帝,建伪齐政权)统治地区。宗弼在行台革除伪齐弊政,采纳范拱的建议,减旧税三分之一,百姓得以复苏,又令原伪齐诸军将士解甲归田,人心大悦。

在选拔官吏上,宗弼亦有过人之处:先后选拔任用了文人蔡松年、曹望之、许霖、张之周等,这些人直到海陵王、世宗时都是理财名臣。这些积极措施的采取,使北方社会经济得到一定恢复。

宗弼扶植的汉官,大多数是原宋朝旧臣,他们与金初重用的原辽朝汉官韩企先、孟浩、田珏等人有矛盾。皇统元年(1141),宗弼返京师辅佐熙宗,任蔡松年为刑部员外郎,开始在朝廷扶植新汉官集团。皇统六年(1146),右丞相韩企先病卒,田珏被宗弼排挤出朝。皇统七年(1147)六月,又借故杀田珏、奚毅等多人,孟浩等34人亦被指为同党迁徙海上,尚书省为之一空。宗弼扶植的新汉官集团代替了旧汉官集团,也进一步推进了熙宗改革。

《金史·宗弼传》赞曰:“宗弼蹙宋主于海岛,卒定画淮之约。熙宗举河南、陕西以与宋人,矫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宗磐、宗隽、挞懒湛溺富贵,人人有自为之心,宗独立,不能如之何。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世宗尝有言曰:‘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非虚言也。”

时间:1161~1189

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女真名为乌禄,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完颜雍自幼生长在上京,13岁时父亲完颜宗辅去世,由母亲抚养长大。完颜雍性情沉静平和,自小受母亲教诲,饱读诗书,具有很高的汉学修养。另外还擅于骑射,富于谋略,备受国人爱戴。

海陵王南下,世宗登基

海陵王完颜亮当政时期,对宗室异常顾忌,从不委任以重任。并常派人暗加监视。完颜雍为了保全自己,将大量的奇珍异宝献给了海陵王,以此打消他的疑忌。但是完颜亮对其仍不放心,派了心腹高存福担任东京副留守,侦察他的动向。

正隆六年(1161)九月,完颜亮兴师南下侵宋,国内反战情绪空前高涨。西北、东北均陆续爆发了契丹农牧民的起义。义军很快攻陷韩州(今辽宁铁岭),占据咸平(今辽宁开原附近),转而将矛头直指东京。完颜雍觉察形势有变,便派人打造兵甲,以作抵抗。

东京副留守高存福见完颜雍有所举动,立即上奏完颜亮,言其图谋不轨。

得医图壁画·金

完颜雍得知后,感到了危机。想到完颜亮杀太后等贵族的种种残忍之举,愈发紧张。于是便和心腹谋士李石商议对策。李石建议,先杀东京副留守高存福,然后起兵举事。这一年十月,完颜亮的部下完颜福寿由于不愿攻宋,出征途中哗变,率部2万折回东京。完颜福寿杀了留守高存福,拥戴完颜雍继位。

完颜雍登基,改元大定,即为金世宗。

金世宗即位之初,时局极不稳定。西北的契丹大起义如火如荼,与南宋的战争也在进

行中。有海陵王之失在前,想要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统治集团,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

统治初期

世宗分析了当下的形势,首先决定,集重兵镇压契丹农牧民起义。

罗地绣花鞋·金

大定元年(1161)十二月,义军首领窝斡称帝,建年号天正,并领导契丹起义军转战临潢府与泰州(今吉林洮南一带)之间,声势浩大,屡创金军。

大定二年(1162),世宗任仆散忠义为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帅、纥石烈志宁为元帅右监军统率诸军,倾尽精锐镇压窝斡军。六月,金军与其在花道、袅岭一带决战,金军大获全胜。八月,再败之。世宗在派兵镇压的同时,不断派使者进行招抚诱降。义军中的大将军斡里袅、猛安七斤、蒲速越等人先后降金。

契丹起义被镇压后,世宗下诏废除契丹猛安谋克,编入女真猛安谋克中。参加起义的契丹人被陆续迁徙到女真内地,与女真人杂处,接受女真官员的直接统治。不久,河北、山东、河东等路北方各族的起义亦被相继平定,统治秩序很快恢复如初。

虽然国内的形势稳住了,但是对外的战争还没有停止。

世宗吸取海陵王穷兵黩武的教训,将南侵被征的兵士撤编遣散,仅在边界屯守兵力10万。为了能尽快与宋休战,世宗再派使者与宋和谈。

时值南宋孝宗当政,由于急于收复失地,正准备兴师北伐。于是世宗期盼的和谈失败。大定三年(1163),南宋发兵北伐。金调派左丞相仆散忠义、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统率重兵进行反击,宋军连败。五月,双方大战于符离(今安徽宿州),宋军惨败。宋孝宗被迫遣使求和。到十一月,和议基本达成。大定五年(1165),双方正式议和:宋向金称侄,每年给付岁币20万两、帛绢20万匹。从此,双方30年间没有再发生大的战争。

大定治世

局势陆续稳定下来后,世宗开始于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

首先在用人上,世宗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措施。不论曾经是受过海陵王重用还是曾经反对过他又降附的人,也不论是女真贵族、汉人还是渤海人,只要有才干,均一视同仁,予以任用:海陵王时期的尚书令张浩,仍被封太师、尚书令;纥石烈志宁、白彦敬等曾率重兵镇压契丹起义,又谋划进攻完颜雍,并连杀完颜雍派去的使者9人。降服后,世宗爱其将才,不计前嫌,仍令其统兵,委以重任。

这些政策的颁行,深得人心,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很快得以理顺,混乱的局面逐渐结束。世宗在位30年,任用了宗室完颜贵族7人,非宗室女真人15人,汉族14人,契丹、渤海2人。与前朝帝王相比,切实做到了唯贤是举,人尽其才。

在政治制度上,世宗基本沿袭了海陵王时的成制,只是在施政方针上做了相应的变更。海陵王崇尚吏治,刚愎自用;金世宗则务施宽政,虚心纳谏。他多次下诏内外大小官员上书直言,为其选拔人才出谋献计。

世宗还在前朝的官职、礼仪制度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修订。如:海陵王时尚书省宰执为7人,并废除了熙宗时的平章政事官职。世宗则改为增设9人,并恢复平章政事一职。

在文化上,世宗摒弃了先人的一些做法:从前的政令推崇汉学,轻视女真的固有文化。对此,世宗采取兼容并蓄的做法,既不抛弃女真文化,又利用、吸收汉文化以提高女真民族的文化水平。

在经济上,世宗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革。金代以农为本,为了促进农业生产,世宗在平定契丹起义、结束了对南宋战争后,大量撤编裁军,令其归农。由于海陵王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生艰难,世宗即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遇到灾年,则免除租税,减免劳役。

与宋议和后,金陆续恢复并增设了与南宋、西夏的榷场,保证了国内经济、贸易的稳定发展。

世宗统治期间,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仓廪充实,人民生活安定,文化开始走向繁荣。

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金世宗病故中都福安殿,终年67岁。章宗时谥为圣明仁孝皇帝,葬于兴陵。

延伸

全真教

全真教又称全真道或全真派,金代兴起的北方三个新道派中最大和最重要的派别,因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入道者称全真道士而得名。全真教创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全真教是后期道教最大的派别之一,元代以来与正一派一起延续至今。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非常鲜明,这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真教仿效佛教禅宗,不立文字,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内丹修炼,反对符与黄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教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道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这一点和正一道很不相同。

坐龙·金

阿城会宁府遗址,为金上京,这件铜龙即出土于该遗址。龙呈后肢伏地的躬身蹲坐姿态,这种静坐姿态的龙,通常只出现在建筑物等的饰件中。龙的造型较粗放,尖吻,张口露齿,鬃毛向后飘扬,左前足直立踏地,右前足上抬,以足爪扶按云朵,姿态呆滞,具有地方造型特色。

时间:1189~1208

金章宗完颜(1168~1208),女真名麻达葛,是金世宗的嫡孙。11岁的时候,即被封为金源郡王。师从太子侍读进士完颜匡、徐孝美学习女真语言文字及汉学经书。

大定二十五年(1185),金世宗皇太子完颜允恭病逝。完颜以嫡孙的身份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陆续担任了判中都大兴府事、尚书右丞相等职,参与朝政。大定二十六年(1186),被立为皇太孙。

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金世宗去世,完颜即位,是为章宗。章宗在位20年,对金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

谨守祖治,宇内小康

章宗生长在金国的盛世时期,自幼对祖父的文韬武略耳濡目染,加之对儒家文化的融会贯通,即位后,在继承祖父治国方略的同时,极力效仿北魏孝文帝的幡然改进式的汉化改革方式,不再因循祖父的兼融并蓄的做法。

大定二十九年(1189)二月,章宗刚即位,就解决了金国历史遗留下来的奴隶问题。金国的奴隶,地位极其低下。不仅要向国家纳税,又要向寺院纳租。随着向封建制的发展,奴隶制的存在已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严重障碍。章宗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使绝大多数的奴隶变成了平民。

不久,章宗还下令减少民间地税的十分之一,有的地方还减至十分之二,充分照顾了百姓生存的不易。

除了解决民生问题,章宗又根据金国猛安谋克的现状,进行了整改。

猛安谋克是独具女真人特点的军事制度。他们在金国开疆拓土、灭辽伐宋的历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升平日久,猛安谋克的不务正业和自由散漫逐渐暴露出来,对此,章宗吸收了世宗的一些措施,做了新的规定:他剥夺了猛安谋克在世袭制上的特权,并淘汰了一批庸碌无能的猛安谋克。这样,就整体提高了猛安谋克的素质。

随着金国的国力蒸蒸日上,一些官制也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章宗陆续设立了许多新的机构,如学校处、提刑司等。又一进步完善了法制方面的建设。这些措施对于安定社会、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以及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章宗的德政,继承了世宗并发扬光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明昌二年(1191),金国库存金、银数量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亦不断翻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数量亦达到了巅峰:明昌六年(1195),金国境内的女真、契丹、汉户比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增加了100万余户,近千万人。

“治平日久,宇内小康”,金国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

不可避免的衰落

章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然而,他的主要作为几乎都体现在他的文治上。他大力扶持汉学,倡导儒家思想,重视教育、科举。这种以仁治国的理念,将其祖父金世宗所开创的大定盛世延续了几十年,并赢得了“宇内小康”的赞誉。

然而,国内的权力之争仍然没有消除,对外,则边患不断。

13世纪初,北方蒙古族崛起,不断和金发生战事。这时的南宋也不断发动对金的战争。金军一次次遭受重创。

在战争频仍的时候,国内天灾人祸亦接踵而至。从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明昌五年(1194),金境黄河三次决口,泛滥成灾。百姓一次次陷入水灾之中,或死难,或逃亡,无数人背井离乡。

章宗统治后期,政治趋向腐败。由于战争不断,军费开支日巨,朝廷的赋税收入不堪重负,便大量发行纸钞和铸造货币。由于币制陷入极度混乱之中,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人民贫困交加,加上蒙古铁骑不断从北方滋扰,金朝由极盛开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泰和八年(1208)十一月,章宗病死于金中都安福殿,终年41岁。

由于没有子嗣,章宗的叔父卫绍王完颜永济取得皇位。卫绍王尊章宗谥号为“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仁孝皇帝”,葬于道陵。

历史词典

泰和律议

《泰和律议》是金朝法制建设中最具成就的一部法典。它是金章宗时期制定的,以《唐律疏议》为蓝本,并取《宋刑统》的疏议加以诠释,其篇目与唐律相同,共12篇30卷,但内容有所不同。内容共计563条,包括:祠令48条,户令66条,学令11条,选举令83条,封爵令9条,封赠令10条,宫卫令10条,军防令25条,仪制令23条,衣服令10条,公式令58条,禄令17条,仓库令7条,厩牧令12条,田令17条,赋役令23条,关市令13条,捕亡令20条,赏令25条,医疾令5条,假宁令14条,狱官令106条,等等。《泰和律议》是金代常行的法典,但由于金代战事频繁,法律在实际生活中并未很好地贯彻执行。

时间:1213~1224

金代宣宗迁都汴京的历史事件,史称贞南迁。金朝经过章宗短暂的盛世之后,经卫绍王,至宣宗,国势日趋衰弱,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军发动对金国的战争。为苟延残喘,宣宗遣使向蒙古军求和,并不顾群臣的反对,南迁汴京,使金国向灭亡的深渊又迈进了一步。

花瓣形玉环·金

玉环白玉质,外径4.9厘米,内径3.7厘米。环作六瓣状,正面外缘为圆雕微凸起脊,脊内的缘向里凹,边缘有锐感,背面平光。此玉环于1980年出土于北京丰台区王佐金代乌伦古墓。

权奸篡权,宣宗继位

金宣宗完颜(1163~1224),女真名吾补,是世宗之孙,宣孝太子完颜允恭庶长子。完颜自幼受汉族封建教育,读儒家经史,喜作诗文。完颜性格“宽仁大度”,好学又善谈论,经常和文学之士交游,赋诗饮酒。18岁时,封温国公,加特进。大定二十九年(1189),进封丰王,加开府仪同三司,累判兵部、吏部,判彰德军(后升为府,今河南安阳)等职。章宗时进封翼王、邢王、王,赐名从嘉。

至宁元年(1213)八月,权右副元帅纥石烈执中(胡沙虎)和他的党羽发动政变,弑卫绍王。丞相徒单镒等人以王完颜是世宗长孙,劝执中立为帝。于是遣人迎于彰德府。九月,完颜至中都即帝位,改元贞,是为金宣宗。

金宣宗的性格和南唐后主李煜颇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个“合格的文人”,而非称职的君主。因其受儒家学说影响较深,往往成为后世“金因推行儒道而灭亡”的注脚。

懦弱暗昧,消极议和

金宣宗即位时,朝中权臣柄政,蒙古大军又进逼中都,他本人懦弱而无力整顿朝纲。对弑君乱国的纥石烈执中,不但不能果断处置,反而信任有加,拜为太师、尚书令兼都元帅,封为泽王,国政完全操纵在这位权臣手中。贞元年(1213)十月,蒙古军兵临中都城下,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率军迎战,两次战败。在出战前,纥石烈执中就曾警告过术虎高琪,作战失败将拿他问罪。术虎高琪知罪责难逃,于是铤而走险,自率乱军入中都,围执中于宅第,杀死纥石烈执中。对此畏罪犯上的奸臣,宣宗却不辨是非,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责,还任为左副元帅,拜平章政事,后来还升官至尚书右丞相。术虎高琪为相后,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依附自己的人就大加任用,与自己不和的就弃置不用,甚至加以谋害。如此擅权,却深得宣宗信任。所以宣宗屡称继世宗之志,其结果正是相反,金朝陷入更深的衰乱之中。可见他的“善谈论”,完全是赵括一样的纸上谈兵了。

面对蒙古军队的强大攻势,金宣宗放弃积极抵抗的主张,而是执行投降、逃跑的路线。他即位后,马上遣使向蒙古厚贿求和。贞二年(1214)三月,接受蒙古的条件:献纳童男女各500名,绣衣3000件、御马3000匹,大批金银珠玉,并以完颜永济之女为岐国公主归蒙古主。城下之盟的和议达成后,感到金国尚有较强防御能力的蒙古军暂时退兵,中都解围。

避战南迁,金国中衰

虽然解围,金宣宗认为中都离蒙古军太近,随时可能遭受攻击而深感不安,于是以国都破旧,资金和资源都太紧张,中都没法长期驻守为由,决定迁都于南京开封府(今属河南)。朝中的官员和太学生都力陈不可迁都,认为中都是金国的根本,放弃而南迁,北方诸城必将缺乏援助,兵力不足,同时士气大跌,都将无法抵御蒙古军的进攻。如果要迁都,辽东和关中都比开封强,可以凭借险要的形势,做好防御的准备,然后徐图进取。然而宣宗一意孤行,认为大计已定,不可中止。五月十一日,下诏南迁。十八日金主与六宫仓促离开中都,南经涿州、易州,迁往南京。留尚书左丞相兼都元帅完颜福兴、尚书左丞抹尽忠辅太子完颜守忠守中都。南迁,极大地动摇了民心,也增大了蒙古主的戒心。七月,成吉思汗以金迁都违约,再度发兵南犯。贞三年(1215)五月,蒙古军攻克中都,进兵袭南京。

平林霁色图·金·佚名

金中都水关遗址

国失重心,祸乱纷起

金宣宗的南迁,仅以重兵屯驻河南以巩固汴京的防御,不顾北方州县的安危,因而大失人心。致使驻守在东北的金朝将领和汉族地主为了保存自己,与金朝分裂,降附蒙古。贞二年(1214),锦州(今属辽宁)张鲸、张致兄弟聚众十余万叛金,杀节度使自称王,在木华黎率蒙古军攻入东北后投降蒙古。契丹人耶律留哥叛金,与蒙古军联结,自称辽王,成为蒙古军攻占东北地区的先锋军。贞三年(1215)女真人辽东宣抚蒲鲜万奴叛金独立,建立大真国,改元天泰,称天王。金朝在东北的统治随之分崩离析。

金宣宗在南迁以避蒙古军的同时,却盲目往南方扩张,连续发兵攻宋,企图通过剽掠南宋来弥补蒙古军造成的损失。这无异缘木求鱼的军事行动,不但分散了北面抵抗蒙古的兵力,而且进一步给南宋人民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完全失去了金宋携手抗蒙的可能性。哀宗时,宋拒绝金的和议,最终联蒙灭金就证明了此点。

南迁也加重了山东、河北等地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矛盾,高举抗蒙抗金大旗的红袄军起义风起云涌,声势浩大。以山东杨安儿、李全等的起义军为中心,很快席卷河北、河南、山西等地。虽然在宣宗调集兵力的血腥镇压下,起义军屡屡遭受重创,但各地起义军前仆后继,连绵不断,使金朝在蒙古的压力下,仅余的一点较强兵力也消耗殆尽,难以再对蒙古军做出更有力的抗击。

《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以中国第一部木刻版汉文大藏经《开宝藏》和少部分《契丹藏》为底本,历时二三十年完成。因刻于金代,后被供养在赵城县(今属山西洪洞)广胜寺,每卷卷首又加刻广胜寺刊刻的《释迦说法图》,该经书被叫做《赵城金藏》。全世界保存下来的金代全藏刻书极少,全藏约七千卷左右,六千多万字,其他流传下来的金代藏经仅有十几卷,而这部《赵城金藏》约留存4500余卷,较为完整,又是传世孤本,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

元光二年(1224),金宣宗去世,金朝北方防线全面崩溃,蒙古铁骑轰然南下,国内统治阶层分裂还在加剧,农民起义不断削弱金朝的统治基础,金朝在内外交困下迅速走向衰亡。

《金史》评价宣宗南迁称:“再迁遂至失国,岂不重可叹哉!”可见这次南迁可谓哀宗迁蔡州的前兆,算是彻底关闭了金朝中兴的大门,开启了灭亡的道路。

延伸

金代耀州窑

从考古发掘出来的金代耀瓷标准看,釉色以姜黄色青釉为主,也有黑釉、酱色釉和白釉黑花。瓷器的烧造相当多地采用了砂圈叠烧工艺。金代耀瓷纹饰多为各种折枝花卉,其次还有水波、婴戏牡丹、摩年望月等。总的来说,耀州窑在金代是北方青瓷制作中心,而此时的南宋龙泉窑,由于在制作工艺上进行了改革,将北宋龙泉青瓷的石灰釉改进为石灰碱釉,并利用釉在高温烧造过程中黏度大,不易流动等特点,采用多次施釉和素烧的工艺,烧制出有青玉般光泽和翡翠般美丽的粉青、梅子青釉。龙泉粉青、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青瓷的生产至此时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除官窑瓷器之外民窑青瓷之冠。金代耀州窑青瓷的生产与南宋龙泉窑相比虽无新的成就,但耀州窑在此时却创烧了一种中国陶瓷史上绝无仅有的釉层肥厚莹润、釉色淡青泛白的月白釉瓷器,从釉的外观看,月白釉与龙泉的粉青、梅子青釉一样都属于石灰碱釉,釉中钾、钠等碱性元素的含量增加,钙含量减少,只是铁含量比龙泉青瓷低,因而呈现白色,故有月白釉之称。

时间:1211~1225

金朝后期,外有蒙古军南侵,内部则孕育着大分裂,内外交困,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而金朝廷在山东、河北等地长期向汉人搜刮土地,腴田沃壤尽入权要势家,黑暗的统治激起广大人民愤怒的反抗,终于引发了较大规模的红袄军起义。红袄军不是一个统一的武装集团,而是多部独立作战且时有配合的民众武装。因成员主要来自自耕农、佃户、驱丁(金章宗为适应女真族封建化的完成而解放奴隶,但他仍保留处于农奴地位的驱丁,金末良民被掠为驱丁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和下层商贩,又都以身穿红衲袄为标志,故被统称做“红袄军”。

红袄军各部以益都杨安儿、潍州李全、泰安刘二祖、密州方郭三、真定周元儿、胶西李旺、兖州郝定等部实力较强,最多时达数十万人,影响较大。后来红袄军除少部分投宋或降蒙古,大部分被金军残酷镇压。

益都杨安儿等起义

杨安儿,益都(今山东青州)人,本名杨安国,原为贩卖鞍材的商人,人称杨鞍儿,遂自名杨安儿。

章宗泰和时,杨安儿聚众起义,后降金,受封刺史、防御使等职。大安三年(1211),蒙古军围中都,杨安儿受命领兵戍边,行至鸡鸣山,中途逃回山东,再次起兵抗金,攻打莒州、密州等地。

后金宣宗向蒙古屈膝求和,集中兵力,以最精锐部队“花帽军”镇压山东各地的起义军。益都城东,杨安儿被金宣招使仆散安贞击败。遂率起义军转攻莱阳,金莱阳守将徐汝贤以城降杨安儿。登州刺史耿格开城郊迎红袄军。

杨安儿声势大振,遂称帝,置官属,立年号天顺。进而攻下宁海,进兵潍州。一些女真贵族的家奴也参加了杨安儿军。

白玉花鸟佩·金

告诸姬帖·金·完颜磁州窑白地彩绘牡丹纹碗·金

不久,杨安儿部在仆散安贞与沂州防御使仆散留家、安化军节度使完颜讹论等合兵攻击下,损失惨重,重镇莱州被攻陷,主要将领徐汝贤等被杀,耿格、史泼等降金。杨安儿与部下汲政等乘舟入海,想要退到山(今山东栖霞东北)。船夫曲成财迷心窍,引导金军袭击杨安儿,杨安儿坠水身亡,所有部众由其妹杨妙真率领。

杨妙真号四娘子,勇悍,善骑射,有“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之称,与刘福等收集残部数万人,于马山安营扎寨、构筑城池,建立抗金根据地,成为金人进攻南宋的障碍之一,后与李全军合。

现莒南县东北方与莒县交界处有马山(又名磨旗山)红袄军起义旧址。马山海拔600多米,绵亘数十里,状如奔马。

潍州李全等起义

李全,潍州(今山东潍坊)农民,善使铁枪冲锋陷阵,人称李铁枪。

至宁元年(1213),李全为报母、兄之仇,遂与兄李福等起义,响应杨安儿,攻打临朐,进取益都。刘庆福、国安用、郑衍德、田四、于洋、于潭等率领的起义军陆续加入,不断壮大。杨安儿失败后,刘全、杨妙真等聚集余部万余人与李全军会合。

李全与杨妙真结为夫妇,合兵攻打完颜霆军。李全战败,率部众保东海,李全分军驻上。红袄军继续作战的条件越来越艰苦,在金廷不断加强军事镇压和政治招诱的同时,山东数经战火,赤地千里,人烟杳然,使起义军面临严重的粮荒,以致内部分化,互相火并。如张汝楫、孙邦佐等部分起义军中不坚定分子相继降金。

李全、石、夏全、裴渊等在兴定二年(1218)降宋,宋朝授给李全京东路总管的称号。

李全归宋之初,仍坚持高举反金的旗帜,曾分兵袭密州,擒金将黄掴阿鲁答、夹谷寺家奴。次年又说服张林以青(今属山东)、莒、密、登、莱、潍、淄、滨(今山东滨州西北)、棣(今山东惠民)、宁海、济南(今属山东)等12州、府归宋。同时拒绝金宣宗对他的招降,表示:“宁作江淮之鬼,不为金国之臣。”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地方割据势力,斗争路线逐渐偏离起义的初衷。

李全归宋之后,随着其势力的不断发展,野心不断膨胀,与宋廷的关系不断恶化,最后与宋廷开战。战争初期,李全颇有胜利,自宋绍定四年(1231)正月开始,李全军队败绩连连,宋廷削去了李全的官职,不再发给他钱粮,迫使李全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正月十五日,李全被宋将赵苑、赵葵和赵必胜等杀死。李全死后,其妻杨妙真与养子返回山东老家,数年后病卒于家。

告诸姬帖·金·完颜磁州窑白地彩绘牡丹纹碗·金

直径14.6厘米,敞口,弧壁,圈足。碗里外满施白色釉,外壁光素无纹,内壁在三道弦纹内绘牡丹花纹,纹饰风格粗犷,线条简单豪放。宋金时期磁州窑的装饰品种多样,以白地黑花为典型代表。

磁州窑白地褐彩蝴蝶纹钵·金

高18厘米,敛口,鼓腹,高圈足。外施白色釉至腹下,足无釉素胎,肩、腹部以褐彩绘飞舞的蝴蝶。钵体造型圆浑古朴,装饰纹样简单明了,绘画线条流畅。

泰安刘二祖、彭义斌等起义

泰安人刘二祖领导的当地农民起义是杨安儿、李全以外的又一支红袄军的重要力量。起义后,刘二祖率部转战淄州、沂州。贞二年(1214),仆散安贞军在莱州镇压杨安儿后,乘势向刘二祖等招降。刘二祖面对严峻的形势,拒不投降,坚持战斗。贞三年(1215)二月,仆散安贞派提控纥石烈牙吾塔等攻破巨蒙等四及马耳山。刘二祖部4000余人被杀,8000余人被俘,红袄军将领程宽、程福等被俘。仆散安贞又派兵与宿州提控夹谷石里哥同攻刘二祖军的据点大沫,红袄军5000余人战死。刘二祖在作战中负伤,与参谋官崔天及杨安儿部太师李思温等一起被俘,英勇就义。红袄军余众退保大小峻角子山。金军追击,红袄军万余人牺牲。

刘二祖牺牲后,余部在霍仪领导下继续抗金,霍仪战死后,彭义斌等率余部继续高举反金抗蒙的大旗。

当时江河日下的红袄军已风光不再,降宋后的李全甚至不断兼并起义军,一味扩展个人势力。这使彭义斌在反金抗蒙的同时,还要开展反对李全火并友军的斗争。到正大二年(1225)五月,彭义斌致书沿江制置使赵善湘时,愤怒地说:“不诛逆全,恢复不成。”彭义斌坚持抗蒙,七月,与蒙古军在内黄五马山(今河南内黄西)一场关键性战役中,不幸兵败被俘。蒙古统治者看重他在起义军中的号召力,打算诱降以招抚起义军余部,彭严词拒绝:“我是大宋的臣民,而且河北、山东一带都是宋朝子民,我彭义斌决不会贪生怕死、屈膝侍贼。”于是慷慨就义。

黑釉线纹罐·金

由杨安儿、李全、刘二祖领导的起义军是红袄军的三大主力,另外如密州方郭三、石州冯天羽、兖州郝定等部,都曾发展到数万人,概称为“红袄军起义”。《金史·仆散安贞传》称:“自杨安儿、刘二祖败后,河北残破,干戈相寻。”可见红袄军起义极大地动摇了金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它的灭亡。

延伸

大金国志

记述金代史事的纪传体史籍,四十卷,题宋宇文懋昭撰。全书纪二十六卷,开国功臣一卷,文学翰苑二卷,楚国张邦昌录和齐国刘豫录各一卷,册文等一卷,天文、地理、制度、风俗等七卷,许奉使行程录一卷。据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分析,该书应是伪托宇文懋昭之名,杂采诸书,排比而成。进书表称端平元年正月十五日上该书,而本月十日金亡国,五天时间当然不能草成进献。撰者既为宋臣,而对宋事毫无避讳,也是明显的矛盾。书中对宋、金两国直书其号,而称元朝为“大朝”,元使为“天使”,元兵作“大军”,颇似元人著述。其间《文学翰苑传》二卷,显然脱胎于元好问所著《中州集》小传。卷四十《许奉使行程录》又取自宋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总之,该书是缀集诸书而成,编者当系元中叶书铺中人。在编纂体例上有冗杂失次,轻信伪书的缺陷。尽管如此,它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至哀宗共一百一十九年金国事迹裒集汇次,保存了不少史料。所载制度、服色等或为他书所不载。可与《金史》相参考,是研究金史的重要著作。有扫叶山房、国学基本丛书等印本。

时间:1159~1232

金朝的文学,承上启下,大家辈出。而赵秉文最为知名,执掌文坛30余年。而且他拥有中国文人的传统美德,主张学以致用,力行直言进谏,人品、文风皆为一代楷模。但是他早年的一次言行不谨,却令后人常常为他感到遗憾。

少年才子

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从小即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大定二十五年(1186),进士及第。调任安塞簿,后因表现优秀,升迁邯郸令,随后转任唐山。

父亲逝世后,赵秉文辞官。不久又被推荐,起用为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

明昌六年(1189),赵秉文被召入京,担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上书议论宰相胥持国应当罢免,皇族宗室守贞可以委以重任。章宗召见赵秉文,详加询问,然而对答并不尽如人意。章宗下令大兴府的内族等人对他进行讯问。赵秉文起初不肯招认,遂询问他的仆人,他的仆人供出了常和他交游的人。秉文才承认说:“进言之前,曾经和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人私下议论。”庭筠等人都因此被抓,分别受到处罚。

相关部门认为赵秉文上书狂妄,按照律令应当受到更重的处罚,解除官职。皇上不想因为进言失当就给人定罪,担心从此阻塞言路,于是破例免予处罚。

赵霖昭陵六骏图跋·金·赵秉文

赵秉文的言辞不当,并因此连累他人的行为,被当时的士大夫引以为耻。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话:“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槛,秉文攀人。”从这以后,长时间赋闲在家,后来被起用为同知岢岚军州事,转北京路转运司支度判官。

承安五年(1200)十月,天气连日阴晦。宰相张万公向皇上报告了这件事,皇上看着万公说:“你说天气晦冥,就好像为人君者用人正邪不分,很有道理。就像赵秉文以前因言论不当,被降职,听说他这个人很有才华,字写得很好,文章也不错,而且敢于进言,我并不是弃置不用,而是因为北边有军事行动,希望能借此试一试他的能力。”

泰和二年(1202),章宗召回赵秉文,任命为户部主事,随即改任翰林修撰。十月,任其为宁边州刺史。泰和三年(1203),改任平定州。平定州以前的长官用刑苛刻,每次听说国家准备大赦,总会先把抓获的盗贼打死,然后再宣布皇帝的赦令,赵秉文则一切从宽,不几月,盗贼绝迹。碰到荒年,他就把自己俸禄中的粮食捐出来,号召当地富户响应,用以赈灾,救活了很多人。

透雕双鹤玉饰·金

文人知兵

大安初年(1209),蒙古军入侵,金卫绍王召集秉文和待制赵资道讨论边防策略。赵秉文说:“现在我军聚于宣德,城小,在城外扎营,经过夏天的雨季,器械都坏了,人也有很多生病的。这样一旦秋天到来,敌人接踵而至,就会很不利。可以先派遣一支临潢军队,进攻蒙古军虚弱之处,那山西的围就可以解了。这就是兵法上说的‘出其不意、攻其必救’啊。”然而建议没有被采用。秋天时,金军大败。

不久赵秉文升任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很快又转任翰林直学士。

贞初年(1213),赵秉文向卫绍王进言,称时事可行的有三个:一是迁都,二是开河,三是封建。朝廷基本上遵行。第二年,他上书表示,愿意为国家坚守残破的一州,以表达朝廷体恤人民之意,还说:“陛下不要说书生不懂带兵,颜真卿、张巡、许远这些人以身许国,都是书生啊。”又说:“假如我死而有益于国家,胜过现在浪费俸禄,做无用的人。”皇上勉励他:“你的志向很可贵,但是现在翰苑更缺不了你,你应当在朕左右。”贞四年(1216),升任翰林侍讲学士。

诸天王·壁画·金

文坛元老

兴定元年(1217),赵秉文转任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同修国史,知集贤院事。第二年,负责贡举,由于出现工作失误,被降两级,于是请求辞职。

金自章宗、卫绍王以来,科举中的问题越来越多。由于主考官只是恪守成法,因此所取的文章内容陈腐,仅仅格式符合要求而已,稍微不符,马上被判落第。于是文风极大衰落。

贞初年,秉文负责省试,发现李献能善于写赋,虽然格律稍微生疏,但是词藻很华丽,就提拔为第一。举人们于是大肆喧噪,到台省去控诉,认为赵秉文破坏了文章格式,有的还作诗毁谤,过了很久才平息下来。后来,献能又中宏词科,进入翰林院,秉文却因此而获罪。

兴定五年(1221),又起复为礼部尚书。赵秉文向皇上表示感谢,皇上说:“你虽年岁大了,但是文章最好,还是要用到你啊。”

秉文觉得身受厚恩,无以回报,于是便开拓忠言进谏之路、增宽皇上的思路。每次进见时,他都会认真地劝皇上节俭、勤政、谨慎用兵用刑,指出这才是永葆国祚的方法,皇上嘉奖采纳了他的建议。

哀宗即位,赵秉文再次要求辞职,未被获准。改任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兼益政院说书官。赵秉文认为哀宗刚刚继位,应当每天学习经史,以提高修养,于是进献了《无逸直解》、《贞观政要》、《申鉴》等著作。

正大九年(1231)正月,汴京戒严,哀宗命赵秉文作大赦天下的诏文,用以表达悔悟哀痛之意。赵秉文指明事理,表达情义,声情并茂。后来蒙古兵退却,有的大臣建议庆贺,让赵秉文作贺表。赵秉文说:“《春秋》里记载:‘宫殿着火,大哭三天。’现在国都被围,残破如此,从礼上说,当慰勉,而不是祝贺。”

随着年龄日渐老迈,赵秉文每天越发担忧时事,吃饭睡觉时都在惦念。每每看到一件事可以便民,一个人才可以任用,大则立即起草专文上奏皇上,小则在路边和遇到的人说,态度殷切、勤勉、郑重,难以自已。

开兴元年(1232)三月,赵秉文起草的《开兴改元诏》,在街头巷尾被广为传诵,洛阳人拜读完诏书,举城痛哭。同年五月,赵秉文去世,享年74岁,累官至资善大夫、上护军、天水郡侯。

秉文自幼至老,每天手不释卷,著有《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扬子发微》一卷,《太玄笺赞》六卷,《文中子类说》一卷,《南华略释》一卷,《列子补注》一卷,删集《论语解》、《孟子解》各十卷,《资暇录》十五卷,所著文章号《滏水集》者30卷。赵秉文的文章长于辨析,意境明了、透彻,从不因所谓的格式、规范而拘束表达。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泥于韵脚。律诗非常壮丽,小诗精绝。大多作格式比较灵活的近体诗、五言古诗则沉郁顿挫。字画以草书最为遒劲。金朝使者至河、湟时,都说西夏人常常问起赵秉文和王庭筠的起居情况,可见赵秉文在当时声望之隆,为四方所重视。

白瓷剔花牡丹纹大罐·金

延伸

金代科举制度

金代采取科举形式擢用汉士,始于灭辽之前。初无定数,亦无定期。天会六年(1128)定“南北选”制。辽朝旧土儒士试词赋,北宋旧土儒士试经义,分别称为“北选”和“南选”。未久又定三岁一试之制。考试分为乡试、府试和会试(礼部试)三级。金熙宗时,南北选各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海陵王时,增设殿试;并南、北选为一;并曾一度罢废经义科。章宗时取消乡试。府试地点,最初有三处,后来逐次增加为六处、九处、十处。取录进士人数,1160年后,每次都在五百人以上,最多时达到九百余人。取士科目除正科(即词赋和经义)外,还有制举、宏词科以及杂科(经童、律科、策试等)。此外还有武举。世宗时又设立女真进士科,以女真文字试策、诗,同汉人进士三年一试之制,称“策论进士”。

时间:1228~1232

一个王朝覆没的同时,会诞生很多力挽大厦于将倾的英雄,也往往会滋生出更多的误国奸臣。金国的灭亡,很多人便把它和白撒这个名字联系到一起。

出身皇族,骄奢刚愎

《金史》载:“内族白撒,名承裔,末帝承麟之兄也,系出世祖诸孙。”

白撒自幼为奉御,累官知临洮府事兼本路兵马都总管等职,多次参与对宋和西夏的战争,担负金国西部防御几十年,依靠许多得力的下属,同时也是宋和西夏处于比金更腐朽的时期,因此能够多次击败宋和西夏军,这些功劳也成了他日后晋升,直至宰相要职的资本。

白撒本性怯懦无能,独具仪表,性格刚愎、贪婪,尤其独断专行。曾厌恶官厨做的菜不可口,经常让自己的大厨随行。而且他识字不多,但奸猾狡黠有余,来往官府文书簿册和行政措施、法令等,他一看就会。善于空谈、议论、耍小聪明,尤其对搜刮钱财有特殊的喜好。

由于白撒善于揣摩上意,于是渐受重用。位居要职后,他在汴京的西城盖了巨宅,规模堪与皇宫相媲美。里面的奴婢有数百人,全部穿着金丝绣的衣服,即使府中的奴隶,每月拿的例钱也比国家高级将领多,但他仍然觉得不满足。皇上曾经派使者去责问他:“你热心囤积个人家产,难道没有收复黄河以北被蒙古攻占的失地的打算吗?”白撒却毫不悔悟。

金军北渡攻击蒙古军时,沿河的居民全部吓得躲到洞穴里去,后来看到蒲察官奴的军队号令严明,对居民也抚慰有加,秋毫无犯,于是居民们都回归家园。然而,随后经过的白撒军则到处剽掠,强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所过之处哀鸿遍野,他的部下甚至把活人抓来吃掉,有的一餐花费数十金还不够。

临危怯战,无能误国

金军在三峰山和钧州遭受严重失败后,汴京直接面临着蒙古大军的攻击。

正大五年(1228),哀宗紧急召完颜白撒还朝,官拜尚书右丞,后又任平章政事,指望他临危受命,能够有所作为。

事实上,白撒贪怯无能,刚愎自用,根本无法做到团结同僚,共抗大敌。

开兴元年(1232)正月,蒙古兵长途奔袭汴京。令史杨居仁请求乘蒙古军远道而来,出兵攻其不备。白撒不听,派遣完颜麻斤出等率部众万人开短堤,决河水,以守汴京。可惜工程还没完成,蒙古骑兵就已攻到。麻斤出等被杀得措手不及,当场战死,修河壮丁逃回的不足300人。

汴京被围,城中空虚。驻军还不满4万。由于汴京是大城,城周120里,这些兵根本不足以遍守各城口。于是白撒召集了在京军官和防城有功者,共计100多人,都任命为将领,领兵守城。又集结京东西沿河旧屯和卫州迁来的义军约4万人,募集壮丁6万人,分守四面城墙。二月,又征募京师民军20万,分别归各将领统帅。七拼八凑后,基本构建起汴京的防御体系。

明妃出塞图·金·宫素然

宫素然,金代女道士,镇阳(今河北正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善画人物、鞍马,作者重视写生,善于观察生活。传世作品《明妃出塞图》卷,纸本,水墨,纵30.2厘米,横160.2厘米,描绘王昭君出塞故事。该画构图与人物造型近似张《文姬归汉图》,人物形象和服饰以契丹族人为模特,用笔精工,人物神情刻画潇洒生动,线条遒劲酣畅,款署“镇阳宫素然画”,款上钤朱文大印“招抚使印”,图上钤有“笃斋审定”、“竹林书屋”、“棠村”、“蕉林书屋”、“蕉林居士”、“蕉林梁氏书画之印”、“归安陆学源笃斋收藏”、“学原长寿”、“伯鸾后人”、“壶公经眼”、“剑泉平生癖此”、“完颜贤精鉴”、“景氏子孙宝之”、“学源过眼”、“冶溪渔隐”等鉴藏印记。

后来蒙古军接受金国的议和,但仍留一支军队积极作进攻的准备,沿着汴京的护城河设置木栅等工事,并用柴草填塞护城河。白撒等主帅因正在与蒙古议和,不敢出兵,在城上坐视蒙古军备战。军民愤怒,要求出兵而不可得。

蒙古军最终还是向汴京城发动进攻。哀宗命大臣分守四城。白撒守西南角。招募壮士千人,打算从地道出城,渡过护城河,烧毁蒙古军的炮座。约定在城上悬红灯为记号,被蒙古军发觉而失败。又放纸鸢,企图送文书招降蒙古军中的金人。士兵纷纷议论说:“前天点纸灯,今天放纸鸢,宰相靠这个,退敌兵恐怕难了。”

白撒守城的西南,受到猛烈攻击时,望楼上的竹帘被打坏了。白撒于是叫下属弄竹子来修补。下属到处找不到竹子,白撒大怒,要斩他。员外郎张衮附耳对下属说:“钱多好办事,何不去白撒平章政事的府里去问问。”下属赶紧带着300两金子到白撒府中,贿赂他的家僮,果然弄到了竹子。可见在这种时候,白撒惦记的还是中饱私囊。

明妃出塞图(局部)

虽然将帅怯懦无能,但是蒙古军的暴虐人所共睹,守城军民人人激昂,奋勇抵抗。蒙古速不台见汴京城难以攻克,就推说:“已在讲和,还相攻么?”于是领兵退去。

蒙古兵退后,大臣们纷纷议论,要求罢免白撒。白撒自己也感到不安,于是上书请求辞职,哀宗被迫罢去白撒平章政事。军士恨他不战误国,扬言要杀他。白撒吓得一天数次搬家避祸。

后汴京粮尽兵疲,哀宗仓皇出逃,命白撒进攻卫州,夺取其中的粮食。结果白撒磨磨蹭蹭,自蒲城出发,花了8天时间,才到卫州城下。围攻卫州时,又准备不足,缺少攻具,把枪杆接起来当云梯用。守军看到这种情形,知道金兵没什么作为,守得更加严密。连攻3日,徒劳无功。蒙古派大兵来援,白撒弃军逃跑。这时,哀宗在蒲城东三十里。白撒赶到,仓皇对哀宗说:“现在我军已溃,蒙古兵近在堤外,请赶快前往归德。”哀宗在深夜四更匆忙乘船出逃,侍卫都还不知道。次日,金军得知哀宗连夜逃走,更加没有斗志,相继溃散。白撒收聚溃兵2万到归德,哀宗把攻卫之败,归罪于他,下狱7日,饿死。

时间:1213~1234

金国末期,哀宗夙兴夜寐,一度颇有中兴气象。但他劝人进谏又不愿意别人指责自己的过失,而且没有知人之明,所提拔的大臣,多有昏庸腐朽之辈,最为后人唾骂的是白撒,其次则是宰相完颜合周。

铁棍头·金

屡战屡败

完颜合周是金国的宗室,在宣宗朝位至元帅左监军。他出身军伍,但喜欢充斯文,作诗用词粗俗,非但谈不上文采,往往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与他写的诗相“媲美”的,是他的军事才能。中都被围时,宣宗命令他率军驰援,他却畏敌怯战,不但没有解围,反而与蒙古军一触即溃,白白损失了大批精锐,这使宣宗大为恼怒,削了他的爵位,痛责80大板。

可惜他记性不好,好了伤疤忘了疼。过了一年,合周奉命领兵去陕西抵抗蒙古军,他又畏首畏尾,坐失战机,使得军事重镇潼关被蒙古军收入囊中,从而使金国腹地完全暴露在蒙古军的威胁之下。合周一败再败,按律当斩,但他是皇亲国戚,上百个皇族成员纷纷上书为他开脱求饶。宣宗余怒未息,大怒说:“合周上次救中都,还没到达中都就已溃败,导致祖宗陵园沦丧,所犯罪过就已当诛杀。我宽大处理,饶他一命。后来又委任他镇守陕西的重任,不料他再次丧师辱国。罪上加罪,国法难容。” 但是宣宗时,因卫绍王对皇族大加杀戮,人才凋零,因此宣宗对皇族特加保存,遂免从轻处置,削官回家了事。

雀儿参政

被宣宗冷落后,合周在家赋闲了好几年,少做了一些祸国殃民的蠢事。哀宗继位后,他又蠢蠢欲动,耐不得寂寞,企图东山再起。哀宗末期,三峰山兵败之后,蒙古军的铁骑逼近汴京(今开封)。一番围攻后,金朝凭借着汴京强大的防御工事和军民的协作,勉强击退蒙古军的攻势。但是金朝已到油尽灯枯的边缘,汴京城在大战后,由于人口集中,瘟疫流行,更可怕的是,城中严重缺粮,数万大军无以为继。于是,哀宗置局“括粟”,向城中居民强征粮米。括粟官对居民说:“如果一旦粮尽,就拿你们的家人作军食,你们还能吝惜吗?”括粟18日,后改为“进献”。随后,令上党公张开等率步军保护陈留通许间的粮道,停止贫民献粮。这时,百无聊赖的前御史大夫完颜合周终于找到了机会,他向哀宗建议说,京城百姓家中有粮,至少可以征得百万石小米,足够军需了。哀宗利令智昏,竟然采纳这一建议,任命合周为参知政事,和左丞相李蹊共同策划“括粟”事宜,大肆搜括汴京劫后余生的百姓存粮。

完颜合周亲自起草《括粟榜文》,要求每家自报存粮,并规定成年人允许定量存留粮食一石三斗,年幼者减半,余粮统统交公。各家都必须把存粮总数写在门口,如有虚报,将严惩不贷。在合周起草的榜文中,白字连篇,其中写道:“雀无翅儿不飞,蛇无头儿不行。”“儿”字本应写“而”字,合周不学无术,以“儿”代“而”。下属明知有误,却不敢擅自改动,就将错就错贴了出去。京城的人们看了后,哭笑不得,切齿痛恨,于是把合周叫做“雀儿参政”。

疯狂“括粟”

再次括粟开始后,合周下令每家自报存粮。城中36坊,都选严酷官吏主持,向居民括粟。其中又以完颜久住最为残暴。城中有寡妇两口人,交豆六斗,但余粮多出糠皮三升,被完颜久住发现,遂以为功,将寡妇捉去示众。寡妇哭诉说:“我丈夫战死,婆婆年老,为了奉养她,所以夹杂糠皮充饥,是以不敢用来充军粮。而且这三升,只不过是六斗的一点零头。求求你们可怜可怜我们。”久住毫不理会,不听她申诉,并当众把她活活打死。

京城居民为之战栗,有存粮的也都赶快扔掉。有人报告给合周。合周说:“常言道‘花又不损,蜜又得成’。但如今,花不损坏,蜜怎么可能酿成?现在京师危急,是保存国家重要呢,还是保存百姓重要呢?” 合周用大帽子压人,少数正直的官员有话也不敢再说。尽管士兵到处搜索,最终亦仅搜刮到三万石粮食,而老百姓却人人自危,饿死的人横尸街头,到处都是,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状。最后皇帝不得不拿出国家粮库中的米,熬成稀粥赈济饥民。一位士大夫叹息道:“与其现在赐粥,怎如当时不要夺百姓的口粮。”结果被人告发,以诽谤朝廷罪抓入大牢。

合周疯狂“括粟”后,汴京从此家无余粮,甚至兵士也只能自己出城寻粮,全城军民都只有坐以待毙,再也没有了防御蒙古军进攻的能力。合周后被下狱处死。后来哀宗感到汴京无法防守,不得不弃城,逃到归德,后又逃到蔡州,被蒙宋联军重重围困,自杀身亡,金国灭亡。

交钞铜版·金

时间:1161~1223

章宗死后,没有子嗣,他的叔父完颜永济继承了大统。是为卫绍王。卫绍王在位仅6年,便被权臣胡沙虎杀害。至此,金国的7位皇帝中,被逆臣、权臣擅杀的已有3位。权臣、谋逆者,为金国后期政治局势的动荡埋下了隐患,也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养虎遗患

胡沙虎,汉名纥石烈执中。金世宗大定年间,陆续做过太子护卫、太子仆丞,鹰坊直长等官。章宗执政时,封其为右副点检,他傲然不奉职,被降为肇州防御使。不久,又被升为兴平军节度使。胡沙虎性情暴戾,骄横跋扈,而且贪婪无度。在军中为官时,将士们多有微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世宗到章宗,再到卫绍王,其官运甚为亨通,屡屡封官晋爵。曾有大臣几次对其进行弹劾,皆因有皇上身边的近臣为其美言开脱,从而安然无恙。

胡沙虎是朝廷倚重的权臣,自身也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官。

他曾多次率军与宋作战,皆凯旋。泰和六年(1201)五月,宋军滋扰金国边境,胡沙虎派巡检使周奴领骑兵300进击。他们设伏躲在篁竹中,等宋军走过,发起突袭,连杀10余人。随后追击至县城,火烧宋兵舟船,擒杀士兵500多人,宋军统帅李藻亦被杀。十月,胡沙虎领兵2万在清口迎战宋军,大败之。缴获战舰、战马不计其数。

卫绍王时期,蒙古崛起,并经常对金境骚扰、侵犯。这一年,蒙古大军又蠢蠢欲动。卫绍王任胡沙虎为副元帅,领兵5000在中都城北驻扎,以防边患。胡沙虎虽被委以重任,却不问军事,整天饮酒作乐,出围打猎,并伺机勾结提控宿直将军蒲察六斤、武卫军钤辖乌古论奋剌等军官准备谋反。由于大敌当前,蒙古军已近,卫绍王便派使臣到其军中责问。胡沙虎正在喂饲鹞鹰,听见使臣责问,竟怒气腾腾地将手中的鹞鹰掷死在地,决定发动政变。

白釉刻花龙纹大盘·金

八月二十五日,他兵分三路向都城进发。为了防止城中出兵,他先派一个骑兵疾驰到禁城东华门边大喊:“蒙古军已经杀到北关了,正和我军激战。”随后再派一名骑兵故伎重演,企图借此骗开城门。同时又派人将大兴府尹徒单南平骗出。南平不知兵变,骑马从城中出来,刚到广阳门附近,即被胡沙虎一枪刺死。胡沙虎亲自到东华门叫守城兵卒开门,许以高官厚禄,守城将士不加理睬。胡沙虎下令放火焚烧城门,并架云梯登城。守城士兵见大势已去,便砸开铁索,迎胡沙虎入城。

胡沙虎入宫后,自封为监国都元帅,将宫中的宿卫换成了自己的党羽,并召都转运使孙椿年取出银币犒赏部下。当晚,召来歌伎,大开宴席庆功。第二天,拥兵逼迫卫绍王移居卫邸,诱杀左丞相完颜纲。不久,胡沙虎派宦官李思忠在卫邸杀卫绍王。

卫绍王死后,胡沙虎想立自己为帝,但他不属于完颜氏宗族,担心其他人不服。这时右丞相徒单镒趁机进言说:“翼王是章宗之兄,年已五十,宽仁老成,如果元帅拥立他,乃为万世之功。”胡沙虎采纳,立翼王完颜为帝,是为金宣宗。

宣宗继位后,念胡沙虎拥立有功,封其为太师、尚书令、都元帅等显赫的官职,并封其为泽王。胡沙虎的弟弟也被封为都点检、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随同胡沙虎谋叛的部将也都授予官职。

从此,大权在握的胡沙虎以功臣自居。上朝时,皇上赐座,他也毫不推辞。朝中很多人开始依附胡沙虎,其他朝臣则敢怒不敢言。他先后奏请皇上,要求废卫绍王为庶人,并召集百官讨论。由于卫绍王没有大的过失,所以很多朝臣坚决反对。宣宗开始犹豫不决,说:“正如一个问路,百人说向东,十人说向西,难道行人就要东、西都走吗?或者以人数来判定吗?朕自会思量。”虽然如此说,不久,他还是下诏降封卫绍王为东海郡侯。

溪山无尽图·金·佚名

此时,境外的蒙古军探马已经来到金国的高桥附近。宰臣听说后,急忙面奏宣宗。宣宗于是责问胡沙虎为何不上报,胡沙虎说:“此事我已经筹划好了,皇上不必操劳。”随即怒问宰臣:“我是尚书令,你怎么敢不经我的同意而奏报皇上?”吓得宰臣连连道歉。

虎去狼来

胡沙虎的专擅跋扈,令很多大臣都很气愤。提点近侍局庆山奴、副使惟弼、奉御惟康密奏宣宗请求除掉胡沙虎。宣宗因念其有功,不忍诛杀。

蒙古军压境后,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与蒙古军交战,屡战屡败。胡沙虎十分恼火,斥责高琪说:“今日出兵再无功而回,当以军法论处。” 高琪出战后,又打了败仗,心想回去也是死,不如奋起一搏,于是和庆山奴等人商议倒戈胡沙虎。密谋之后,率军攻入中都,包围了胡沙虎的宅邸。胡沙虎闻知后,慌忙拿箭抵抗。与高琪军对射了一阵后,向后院逃跑,翻墙时摔伤了大腿,被术虎高琪军擒获,乱刀砍死。

高琪提着胡沙虎的人头,进殿向宣宗请罪。由于宣宗忌惮胡沙虎已久,所以不仅没有降罪高琪,反而升其为左副元帅。为了平定胡沙虎部的情绪,宣宗又加封了蒲察六斤、徒单金寿等人的官职。高琪和胡沙虎一样,对权势都有着特殊的喜好与热衷。胡沙虎死后,高琪得势。他立即像胡沙虎一样,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为了能多插手朝政,他在朝廷中肆意安插亲信,与高汝砺相唱和——高汝砺是朝中重臣,久居相位。二人一个把持政务,一个执掌兵权,风光八面。对于依附自己的,予以任用;忤逆自己的,则明褒实贬,千方百计置于死地。高琪的所作所为令朝中的正直之臣痛恨不已。

太府监丞游茂密奏宣宗称,高琪威权太重,为了防微杜渐,应该尽早法办。由于宣宗当时还没有足够的把握除掉高琪,于是含糊说:“既 已 委 之 重任,他的权力又怎么会不大呢?”游茂退下后,越发感到不安、竟去投靠高琪。他上书高琪说:“宰相自有宰相分内之责,如果因此而招致圣上的猜疑、外界的非议,就不妥当了。”又说,“圣上对你的大权已经有所忌惮,如果相公能够重用我,那么这些麻烦就都可以免除了。”高琪知道游茂密奏过皇上,对他根本不信任,于是趁机将这些话散布出去。结果,游茂被免职,并杖打一百,差点送命。

河北昌黎源影塔

源影塔雕刻细部

游茂之后,应奉翰林文字完颜素兰也向宣宗秘密上书。

他说:“高琪本来没什么大的功劳,因为畏惧胡沙虎才起杀心。他嫉贤妒能,结党营私,玩弄权术,无恶不作。去年,有人指责其军队有生乱之嫌,高琪立即杀了那个人。如此专杀跋扈,使得再无人敢言军中之事。以微臣看来,此贼灭乱纲纪,戕害忠良,唯恐天下不乱。希望陛下早日决断,方为社稷之福。”此时,宣宗已有意剪除高琪,于是对完颜素兰说:“朕会仔细思量。”临别,还特地嘱咐道:“千万不可泄漏出去。”

不久,高琪开始撺掇宣宗南下攻宋。不仅如此,他还将精兵强将全部调集驻守河南,置河北要塞于不顾。遇战况紧急时,亦不肯发一兵一卒。平章政事英王完颜守纯看不过去,欲揭发其阴谋,然而还未成事便被右司员外郎王阿里等人泄密。获悉高琪得知后,英王惊惧不已,于是作罢。没过多久,高琪和家人闹矛盾,为了堵住家人的嘴,他致使家奴赛不杀了妻子,然后归罪赛不,将其送到开封府杀人灭口。开封知府畏惧高琪势力,按意杀了赛不。事情败露后,宣宗历数高琪罪恶,终于下诏杀之。

金国频仍的宫廷政变,权势重臣的相互残杀,反映了金内部政局的混乱,封建纲纪已无法为继。此时,境外蒙古铁骑的声浪已日渐逼近了。

时间:1223~1234

金哀宗(1189~1234)完颜守绪,女真名宁甲速。是金宣宗第三子。贞四年(1216)立为太子。元光二年(1224)十二月即帝位。正大九年(1232),金军战败三峰山,主力覆没。蒙古军进而围攻汴京(今河南开封),汴京解围后,逃往归德,随即又弃之逃入蔡州,蒙古联宋军围蔡。天兴三年(1234)正月戊申夜,哀宗为免亡国之君的骂名,匆忙传位于承麟(末帝)。次日,自缢死,庙号哀宗。

哀宗失国不由荒暴

金国虽然在哀宗时灭亡,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同情较多。大都认为他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为大金国早已盛世不再,章宗的“诛求无艺”,造成“民力浸竭”;卫绍王又“纪纲大坏”,以致“亡征已见”;宣宗南迁,严重战略失误,使金都城和大片北方地区相继沦陷,后期,又错误地发动侵宋、夏战争,国力进一步被侵蚀。哀宗继位的时候,外有蒙古侵略、内有王族分裂和红袄军起义,已经是积重难返、回天乏术了。

《金史》称哀宗:“区区生聚,图存于亡,力尽乃毙,可哀也矣。虽然,在《礼》‘国君死社稷’,哀宗无愧焉。”在蔡州之战中,哀宗明知没有胜算,仍然激励将士奋勇向前;自知必死,还传位给当时的统帅承麟,希望他能杀出重围,重整队伍,为保存金国做了最后的努力。也就是说,他也算是为国家尽了力,不愧为一国之君了。

哀宗的救亡图存

面对登基时内忧外患的严峻现实,哀宗不愿当亡国之君,力图振作。即位的第二天,就下诏:“有利于国家时政的措施,想要实行却没来得及的,全部都

开始施行吧。”随即采取一系列实际行动,力图挽大厦于将倾,拯救千疮百孔的大金国于水火。

大定通宝·金

白釉黑彩荷鸭八角枕·金

军事上,他迅速停止对宋、夏的战争,并积极议和,全力抗蒙。

一方面,派枢密官移剌蒲阿领兵到光州,四处张榜,告谕宋界军民,表示从今以后,再也不征伐南宋;并多次警告边境将领,不得妄加侵掠;还把清口宋败军3000人,发给路费后,遣送回宋,表达了与宋修好的诚意,极大缓和了宋金矛盾。

另一方面,又与西夏签订了停战协定,结为“兄弟之国”。

同时,积极争取中间势力,任用抗蒙将相,有效集中了兵力。笼络曾投降蒙古的武仙,封其为恒山公;为抗蒙死难的将佐建立“褒忠庙”;先后起用把胡鲁、胥鼎、完颜合达等主战派,提拔了完颜陈和尚、杨沃衍等名将。

这一系列措施之后,金国开始摆脱三面受敌的困境,集中兵力,向蒙古军发起主动进攻,接连收复了平阳、太原等军事重镇,抗蒙斗争的局势稍有好转。

政治上,他打击奸佞之臣,努力廓清吏治。即位之初,就将声势煊赫、残酷苛刻的吏部侍郎蒲察合住处死,将左司员外郎尼 古华山贬逐出京,这赢得了一片喝彩——“士大夫相贺”;不徇私情,严惩犯法的皇亲国戚,依法处斩倚势杀一主簿的内族王家奴。同时他广开言路,曾传旨:“草泽士庶,许直言军国利害,虽涉讥讽无可采取者,并不坐罪。”

文化和经济上,他倡儒学,课农桑。于内廷置“益政院”,以“学问该博、议论宏远”者数人兼之,并以礼部尚书杨云翼等为益政院说书官,每天以二人值日,以备顾问,“讲《尚书》、《通鉴》、《贞观政要》”;总结前代“治世”与“乱世”的经验教训,命人修纂了《大定遗训》和《宣宗实录》,编订了《尚书要略》;天兴元年(1232),还亲自在汴京“释奠孔子”。改定辟举县令法,“以六事课县令”,即以劝课农桑来考核官吏,收到一定效果。

这些措施的采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民族矛盾,提升了金国的国力,甚至使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幻想“中兴”时代的来临。

可惜哀宗毕竟不是一个英明果决的皇帝,联结宋、夏却缺乏有力的措施,致使宋朝最终拒绝了金的议和,屈服于蒙古的压力反而进攻金国;打击奸佞的同时,却任用白撒、张文寿等奸臣;号称广开言路,又忌讳别人指责自己的过失,喜欢听谄媚的话;任用抗蒙将领,却不能善始善终。进而造成内政外交和军事上的一系列处置失当,最终因其盲目自信,在蒙古军三路齐发大举进攻的时候,以硬碰硬,妄图集结兵力,通过大决战的方式,正面击退蒙古军,导致了三峰山战役失败,大批主要将领战死,金军主力尽没,再也没有能力抵抗蒙古铁蹄的践踏了。

进退失据,哀宗亡国

开兴元年(1232,四月改元天兴)三月,蒙古军围攻汴京。在哀宗的激励、慰劳下,将士“人自激奋,争为效命”,终于打退了蒙古军的进攻,保住了汴京,使金王朝的寿命又延长了两年。

蒙古军退却后,汴京缺粮。为筹集军粮,哀宗又错误地实行“括粟”政策,甚至因此打死守节的寡妇,大失民心。汴京城内,至于人相食,兵士只好出城就食。

哀宗看到汴京援绝粮尽,不待蒙古军来攻,已难以继续维持了,只好于天兴二年(1233)正月出奔归德。

在归德又发生蒲察官奴擅权,甚至企图叛乱,虽然哀宗很快设计将其杀死,但是使金国仅余的一点战斗力更加捉襟见肘。

哀宗感觉归德也不安全了,六月又逃至蔡州。蔡州地处淮水支脉汝水上,与宋朝接壤。蔡州无险可守,并且又面临着宋朝的威胁。因为此时宋朝已和蒙古达成协议:联合灭金,金亡后,河南地归宋,河北归蒙古。宋朝的大兵已经向金朝出发了。

八月,宋兵围攻唐州。攻下唐州后,又进兵息州南。哀宗见宋朝助蒙攻金,派皇族完颜阿虎带去宋朝谈和,说:“蒙古陆续灭掉40多个国家,一直到西夏,西夏灭亡了,又来侵略我金国,金国灭亡了必将轮到宋国。所谓唇亡齿寒,如果和我联合,既有利于金国,也有利于宋。”宋朝拒绝和议。

蒙古军由塔察儿率领,宋军由孟珙率领,分道向蔡州进攻。九月,蒙古兵到达蔡州城下。蔡州危急。哀宗在重九日拜天,对群臣说:“国家自开创以来,养你们100多年。你们或因先世立功,或因功劳起用,都已很多年了。现在国家危急,和我同患难,可以说是忠臣了。蒙古兵将到,正是你们立功报国的时候,纵死王事,不失为忠孝之鬼。以前,你们立功,常常怕不为朝廷所知道,今日临敌,我亲见到了,你们好好努力啊。”说罢,向群臣赐酒。这时,蒙古兵数百骑已到城下。金兵踊跃请战。哀宗分军防守四面。蒙古兵筑长垒,作久困计。可见哀宗始终坚持抗击到底,也算是为国尽力了。

北京卢沟桥石狮

卢沟桥石狮

十一月,宋将孟珙率两万兵至蔡州,运粮30万石助蒙古军需。宋、蒙会师。十二月初九日,蒙古军攻破蔡州外城。十九日,蒙古军攻破西城。二十四日,哀宗率领兵士夜出东城逃跑,到城栅处,与蒙军遇,被迫退回。

蔡州被围三个月,城中粮尽。哀宗杀上厩马50匹、官马150匹赏给将士食用。城中居民用人畜骨和芹泥充饥。

天兴三年(1234)正月初九日,蒙军在西城凿通五门,整军入城,完颜仲德督军巷战。直到傍晚,蒙古兵暂退。

哀宗看到蔡州眼看是守不住了,悲哀地说:“我为金紫光禄大夫10年、太子10年,人主10年,自己也知道没有大的过失,死了也没什么恨事。只恨祖宗传下来的国家一百多年了,到我这里灭绝了。”又说:“自古以来,没有不灭亡的国家。亡国之君往往被人当俘虏关押起来,或者在胜利者的宫殿堂上受尽凌辱。我绝对不至于此。你们看着吧!”当夜传帝位给东面元帅承麟,说:“我身体肥胖沉重,不便于骑马奔突。你一向身手矫捷,有将略,万一能逃走,使国家不至于灭绝,是我的志愿。”第二天早晨,承麟受诏即皇帝位。正在行礼,城南已树起宋朝旗帜。诸将急忙赶出来作战。宋军攻下南城,蒙古塔察儿军攻破西城。完颜仲德领精兵1000巷战,自卯时坚持战斗到巳时。哀宗见此情景,就自缢而死,承麟也被乱兵杀死,金亡。

时间:1192~1236

金国最后一座城池的守卫者郭虾蟆,其善射和不屈的民族气节可谓彪炳史册,功照千秋。

世代忠良

郭虾蟆(1192~1236),会州(今甘肃靖远南)人,一说名郭斌。他家世代为保护家园的射手。金宣宗时,他与兄禄大都以善射而应募从军。兴定初年(1217),禄大因军功卓著,被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镇守会州,虾蟆随兄在军中。兴定四年(1220),西夏攻会州。禄大远远望见西夏带兵的将领和马均披挂金甲,出入阵中,距其大概有200余步。禄大遥发一箭,正中将领咽喉。又射一人,箭贯穿他的双手,钉在树上,西夏军为之震骇。

后因寡不敌众,会州城被攻破。禄大和虾蟆都被俘虏。西夏人看他们箭术了得,把他们关起来。兄弟俩均誓死不屈。金廷知道这一情况后,特加嘉奖,但是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只好破格任用禄大的儿子伴牛官一阶,授巡尉职,以表彰他们兄弟的忠诚。

其后兄弟俩打算伺机逃往会州,拔掉自己的胡须,被发觉,禄大遭夏军杀害,虾蟆独自逃归。金主感念禄大的忠诚,特下令再次升迁其子,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今甘肃陇西)钤辖。谏议官请求嘉奖、任用禄大的弟弟,于是升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

神射立功

兴定五年(1221)冬,西夏侵犯金国定西,虾蟆领兵击败西夏军,斩首700,获马50匹,以此战功升迁同知临洮府事。

元光二年(1223),西夏人步兵和骑兵,一共几十万攻打凤翔(今属陕西),情况紧急。元帅赤盏合喜以虾蟆总领军事。虾蟆跟从赤盏合喜巡城时,看到护城河外一名西夏将领坐在胡床上,以为箭力无法到达,故意做出蔑视守城者的样子。合喜指给虾蟆看,问他能否射杀这个人。虾蟆测量一下远近,说:“可以。”虾蟆平时射击,惯于射击敌人腋下护甲无法掩盖的地方,射无不中。只见虾蟆开弓、搭箭,等那名西夏将领一抬肘,一箭将他射杀。守城将士士气大振,西夏军则惊骇莫名。

四童戏花葵花镜·金

西夏军退去后,虾蟆被遥授静难军节度使,很快又改通远军节度使,授山东西路斡可必剌谋克,金廷派使者加以赏赐,并在各郡宣扬他的事迹。自熙宗罢汉、渤海人猛安谋克后,只有女真、契丹、奚等族高官显贵才能授猛安谋克世爵。金宣宗末年,为嘉奖战功卓著的将领,汉、渤海等各族人皆可授此世爵。故郭虾蟆受此殊荣,并遍谕缘边诸郡。

这一年冬天,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虾蟆率领骑兵500,身穿红色的衣服,从会州南山而下,西夏军仓促应战,仰望他们误以为是神兵天将。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被虾蟆一箭射去,手、版俱穿,又射死数百人。西夏军震恐,于是出降。会州被西夏占据了近4年,这时才被收复。

洞天山堂图·金·佚名

此图画山谷间白云弥漫,涧流清澈,林木摇曳,楼台隐约,造景幽深雅静,与画幅上所题“洞天山堂”四字颇为切合。本画无款识,清初王铎题为董源之作,不知何据。从全画布置创意看,所画景物范围已比北宋全景山水缩小,近于李唐《万壑松风图》的体制,其时代应相当于南宋。但图中所画宫室的特点又非南宋而近于金元,故此图更可能是金代作品。

正大元年(1224),田瑞据巩州叛金。哀宗诏陕西两行省共同讨伐他。虾蟆率领士兵首先登上城墙,攻破巩州。田瑞开门逃跑,为他的弟弟田济所杀。这一战,虾蟆斩首5000余级,因军功,被遥授知凤翔府事、本路兵马都总管、元帅左都监兼行兰、会、洮、河元帅府事。

正大六年(1229)九月,虾蟆向哀宗进献西夏马两匹,哀宗下诏说:“你武艺超绝。这两匹马可以随你驰骋于战场,我骑它们就浪费了。既然已经进献,就算是皇家圈养的啦,就赐给你吧。”又加赐金鼎、玉兔鹘等许多珍贵的东西。

尽忠报国

天兴二年(1233),开封粮尽,累召援兵不至,将帅稀缺。蒙古大军随时可能围城。哀宗则弃开封逃至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次年又从归德府迁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到蔡州后,哀宗感到蔡州地处淮水支流汝水上,南与宋接壤,无险可守。又打算迁往巩昌府(即巩州),以粘葛完展为巩昌行省。天兴三年(1234)春正月,完展听说蔡州已经被攻破,为安定军心,率众守城以待金朝继立的皇帝,派人装成从蔡州来的使者,说是有圣旨云云。绥德州帅汪世显也知道蔡州城破,哀宗自杀。汪世显历来妒嫉完展压制着自己,想假传圣旨,发兵攻打巩昌。但是又畏惧虾蟆的威望,于是派人约虾蟆合力袭击巩昌。使者到,虾蟆对他说:“粘葛公奉诏为行省,号令谁敢不从。现在主上受围于蔡州,打算迁往巩昌。国家危急的时候,我们既然不能致死赴援,又不能率众奉迎,却要攻击粘葛公,先废主上将要迁幸的地方。主上将迁往哪里呢?你们的主帅若想背弃国家,那就让他自己去做好了,为何要加上我呢?”世显于是攻破巩昌,杀了完展,投降蒙古军,并先后派20多人次晓谕虾蟆以祸福,劝其投降,均被拒绝。

风雪松杉图·金·李山

金代山水画的创立者首推李山。李山,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其画传李、郭笔韵,此图取北宋李、郭笔墨之苍厚、南宋马、夏水墨之雄放,构图精练集中,画松杉挺拔、雪峰伫立,松下的茅斋里有一人围炉而坐,远景以淡墨粗笔渲染,呈现出在野文人慵懒、闲适的生活情趣。

白玉雕荷花鸳鸯炉顶·金

金国灭亡后,西部州府无不归降蒙古,只有虾蟆坚守孤城近3年之久。1236年十月,蒙古大军并力攻城。虾蟆感觉城将不保,仍决意死战到底,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用以反击蒙古军,又杀牛马慰劳战士,烧毁自己的房子和积蓄,以示必死的决心,称:“别留下来给蒙古军。”日夜血战,拼死抵抗。蒙古军也无法很快攻破城池。军士死伤越来越多,眼看城破在即。虾蟆命人堆积柴草在州官署,召集家人和城中将校的妻女,关在一间屋里,准备亲自焚之。虾蟆的一个小妾想要申辩,马上被虾蟆斩杀。火越烧越大,虾蟆率领将士在大火前面拉满弓等待蒙古军攻到。城被攻破,蒙古兵纷拥而至,战斗良久,士卒中有弹矢尽绝的,就挺身跳入火中。虾蟆站到大草堆上,以门板掩护,射出二三百箭,百发百中,箭射完了,就把弓和箭扔到火中,自焚而死。城中无人投降。

木雕加彩菩萨立像·金

郭虾蟆死时45岁。当地人立祠祭奠他。

今靖远县城隍庙故址即为此祠昔日所在,城隍老爷乃郭虾蟆其人。

在强敌面前,中原的汉、女真等民族为保卫家园,都进行过殊死抵抗,最终迫使蒙古军反思自己的军事行为,逐渐改变历来野蛮的屠城、变耕地为牧场等政策,以适应中原地区的形势。后来元攻宋时,破坏即比中原地区小得多。从这一点来说,郭虾蟆为金国120年历史画上一个惨烈句号的守城之战,可谓意义深远。

时间:1234

金王朝在灭辽和北宋后,由奴隶制较快地转向封建制,在其统治的广大领域里出现了短暂的经济、文化繁荣,但随着女真贵族地主的腐朽,在被压迫民族的英勇斗争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这双重打击下,金王朝迅速地走向衰落,并在1234年蹒跚地走完了120年的统治历程,在蒙古的铁蹄下倾覆。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金王朝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抵抗、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表现了中华民族历来反抗压迫的光荣传统,完颜陈和尚和杨沃衍是他们之中最为杰出的两位。

“明白死”的陈和尚

完颜陈和尚,本名彝,字良佐,是金朝末期优秀将领之一。

他20多岁时,被掠至蒙古,但他时刻不忘回归故土。以探望母亲的名义,离开控制他的大部队,与其兄斜烈一起杀掉监视他们的士兵,拉着载着母亲的马车,躲过蒙古军队的追击,成功回到了金国。

在哀宗的一手提拔下,陈和尚任忠孝军提控。

忠孝军是一支由回纥(维吾尔族)、乃蛮、羌族、吐谷浑、汉族和少量女真族人组成的多民族军队,士兵大多来源于被蒙古军俘虏逃归的中原各族人民,待遇高,装备好,大都为骑兵,还有火枪等当时先进的装备。最初的首领为石抹燕山奴、蒲察定住,在他们的率领下这支军队屡建战功。但是,由于组成复杂,桀骜不驯,难以控制。陈和尚统驭有方,军纪严明,在蒙古大举侵金时,屡屡力挽狂澜。陈和尚与这支军队休戚与共,共同见证了金朝衰亡前的回光返照。

钧窑碗·金

直径18.5厘米,敛口,弧壁,圈足。里外以月白色釉为装饰,足底露胎,釉层肥厚,造型规整,制作精细,是金代钧窑产品中较好的作品。

正大五年(1228),陈和尚在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以为数四百人的小部队大破由蒙古名将速不台统帅的八千蒙古铁骑,一战而威震朝野。

三彩荷叶童子枕·金

此后,陈和尚又在倒回谷(今陕西蓝田西南)与卫州(今河南汲县)再次击败蒙古军,使蒙古军侵略的步伐一再受阻,延缓了金朝的灭亡。

据《金史》载,陈和尚是一个爱好儒家文化的将领,他在业余时间喜欢钻研文史,读起《孝经》、《论语》、《春秋左氏传》这些书来,认真程度不亚于一个寒窗苦读的儒生。

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副枢移剌蒲阿统领大军,却贪图小利,不顾大局,军中没有人敢劝止的。陈和尚私下和同僚议论说:“身为大将军,做事却和土匪抢劫没什么两样,今日抢牲口三百,明天抢得牛羊一两千,白白累死我们许多士兵。国家多年积蓄起来的这点力量,迟早要毁在这个人的手里。”蒲阿知道了,就在一次邀请诸将饮酒的时候质问他,陈和尚毫无惧色,从容地说:“不错,是我说的。”蒲阿自知理亏,只好好言相劝:“以后我有什么不对,你就当面说好了,不要背后议论嘛。”

历史词典

三峰山之战

当金朝连年入侵南宋,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实力之时,蒙古人却在它的背后迅速兴起,把金人赶出东北老家,逼迫他们从燕京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退居中原一线。在金人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强大的蒙古兵又向金军发动了全面进攻。三峰山之战,是蒙古灭金的一个重大战役。

1232年,蒙古军队绕过金朝的军事重镇潼关,越过秦岭,出汉中盆地,迂回到南方,然后直奔汴京。金将完颜合达率主力15万前往拦截,双方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州西北)展开会战。蒙古军队采取了疲劳金兵的战术:当金兵进击时,蒙军不战自退;金兵刚扎营寨,蒙军就来偷袭。金兵昼夜不得休息,甚至三天吃不上饭,结果被蒙军包围在三峰山。当时恰逢天降大雪,天气非常寒冷,蒙军在四面烤火煮肉,轮番休息。金兵却披甲僵立雪中,饥寒交迫。蒙军知道金兵急于突围,就故意让出一条路。当金兵争相逃跑之时,蒙军伏兵四起,大败金兵。三峰山一战,金兵主力被歼灭殆尽,金朝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蒙古军队决战,金朝的灭亡已是不可避免了。

由于战略失误,金朝军队在三峰山之战遭到惨败,陈和尚收拾残部避走钧州(今河南钧州)。可惜孤城难支,不久城破。陈和尚带领军队展开巷战。战斗中,陈和尚避入隐蔽的地方,等战事稍微平息才出来,镇定地对搜索战场的蒙古兵说:“我就是金国的大将,有事见你们的统帅。” 于是在骑兵的簇拥下,他被带到蒙古军的统帅拖雷面前。面对敌人,陈和尚将领。

毫不畏惧地说:“我就是忠孝军总领陈和尚。在大昌原打败你们的是我,在卫州和倒回谷大败你们的也是我。我不愿意在乱军之中,被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兵所杀,以免后人以为我畏战潜逃,背负上‘误国’的污名。我要明明白白地殉国,让天下人都知道,金国有个为国而死的忠臣。”蒙古军敬佩他的勇气和才能,开出优厚的条件招降他,被严词拒绝,随后又砍断他的脚,把他的嘴一直割到了耳朵的位置。陈和尚宁死不屈,不停地怒骂而死,时年41岁。

铜鞭穗·金

“死王事”的杨沃衍

杨沃衍,一名斡烈,赐姓兀林,朔州静边官庄人,本属唐括迪剌部族,是和陈和尚齐名的为了守护民众而不惜自己生命的金末著名爱国杨沃衍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北边屯田的小官,蒙古军大举入侵时,金朝为避锋芒,命令唐括族全部迁往内地。沃衍滞留不走,率本部族的一些志愿者,不断聚集那一带家园被毁的流民,形成一股数千人的势力,多次成功骚扰蒙古军。后来因为缺乏粮食,也干一些抢劫的勾当。金朝派兵也无法剿除,他们还不断转移,波及宁、、武、朔、宁边诸州,给地方造成不良影响。于是朝廷派人招安,沃衍就带领军队归降。适逢宣宗南迁,听说杨沃衍归降,非常高兴,就封他为武州刺史。

木雕加彩菩萨坐像·金

武州多次被兵火毁坏,沃衍入主没多长时间,蒙古军就进攻过来了。杨沃衍奋勇抗击,死守二十七昼夜,蒙古军无功而退。

但是,朝廷认为武州地处偏远,遂放弃防守,命令沃衍把武州的军民全部迁往岢岚州,并任命他为防御使。随后又升岢岚为节镇,沃衍也升任为节度使,朝廷下诏勉励他:“你为国尽忠,屡有功绩,现在超出常规,升为三品。希望你忠于国家,更加奋发有为,团结下属,好好地安定军民,不辜负朝廷的信任。”沃衍非常感激,决心以身许国,并说:“做人,不死王事而死于家,不是大丈夫的作为。”

此后,杨沃衍在抗击西夏的西州之役、武休关之捷,抵抗蒙古军的野猪岭之战、石楼台之战中,均骁勇无敌,享有“不败”之威名。正是由于他与其部将刘兴哥等的英勇抗击,东下侵略的蒙古军直至成吉思汗病逝都难有寸进,遂使窝阔台不得不分兵三路,甚至要借道南宋。

杨沃衍为人耿直。在蒙金禹山之战后,杨沃衍和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等分别率部驰援汴京,在五朵山会合,杨沃衍质问禹山之战的指挥官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战况如何。合达惭愧地说:“我军虽胜,但蒙古大兵渗透过防线,进攻京师去了。”杨沃衍愤慨地说:“平章(合达)、参政(蒲阿),你们蒙受国家厚恩,掌握着兵权,却失去克敌制胜的战机,也没能进行有效防御,竟然纵敌兵深入,还有脸在这里胡说八道啊!”

三峰山之战金军惨败后,沃衍率部坚守钧州。他的部下白留奴、呆刘胜见大势已去,都投降了蒙古军,并向蒙古军统帅请求前往钧州招降杨沃衍。蒙古军留下白留奴作人质,让呆刘胜入钧州见杨沃衍,表明蒙古军的意思,投降则任命为大官。沃衍假装答应,好言抚慰,让呆刘胜靠前说话,乘机拔剑杀了他,悲愤地说:“我出身卑微,蒙受国家大恩,你难道想用这来玷污我的人格吗!”于是招来下属,交待遗言,向着汴京下拜,并痛哭着说:“没有面目见朝廷,只有以死报国啊。”于是自杀。下属把他的尸体和居所一起放火烧掉,跟从他一起殉国的有10余人。沃衍死时年52岁。

木雕菩萨坐像·金

延伸

金代丝织

金代丝织是在宋代北方丝织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沿宋制设立少府监、文绣监,掌管绣造宫廷御用的服饰,织染署掌管织造染色。金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平阳、太原、河间(今属河北)、怀州等处设绫锦院,派官掌管织造等事。金代丝织品的种类繁多,有贡绫、贡罗、无缝锦等,精妙绝伦。山西省大同市西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24件丝织品,系以罗为主,有花素两种。鹤氅、黄褐色罗地、鹤云的绣工精细,针法熟练,风格典雅,堪称金代刺绣工艺的精品。

时间:1215

完颜承晖,字维明,本名福兴。从小勤奋好学,贯通经史。承晖出身富贵,但没有沾染贵族子弟的不良习气。他的居室整洁、朴素,经常悬挂着宋朝司马光、苏轼的画像。他常说:“我以司马先生为师,与苏公为友。”平章政事完颜守贞,敬重承晖年少有为,与之成为忘年交。

大厦将倾

如果一直生长在盛世,完颜承晖很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坛人物,运筹帷幄,风流儒雅。然而他成长的年代,已然是多事之秋了。章宗过后,国运不济,兵灾连连。到了承晖能够独当一面之时,金国的中都已近不保了。

二年(1214)五月,宣宗下令国都南迁。

五月十七日,中都以3000匹骆驼、3万辆车满载着宫室的珠宝文书开始了南行。在滂沱的大雨中,大队的亲兵簇拥着宣宗銮驾,作别了曾经的都城。宣宗离去前,进拜承晖为尚书右丞相兼都元帅,封定国公,与皇太子守忠一起留守中都监国。宣宗迁都的这一举动,极大地动摇了民心。

朝中的投降派将领和受金压迫的契丹、地主土豪等,纷纷叛金降蒙。有的杀掉了金国的主帅,有的起兵中都,有的则在大败金兵,搜罗了大批的衣甲、武器、马匹后,投降了蒙古。不久,宣宗下诏令太子南迁。太子一走,军中愈发人心浮动。右副元帅蒲察七斤随即率军投降了蒙古。中都局势危急。

中都的变故,让刚刚撤军,且与金国订立了“城下之盟”的蒙古军再次蠢蠢欲动:成吉思汗从降蒙的兵将那里得知了宣宗南逃的消息,看清了金国的腐败无能。于是,他立即派大将拔都、降将石抹明安等领兵南下,直取中都。沿途的金军不敌,皆望风而退。

贞三年(1215)正月,蒙古军再次兵临中都城下。

承晖派人向朝廷奏书告急,他指出如果中都一失,辽东、河北之地都将难保,现在这样的死守,无济于事。倘若能尽快调遣援兵,中都或许还有转机。宣宗得知情况后,立即诏令中都附近的将领率军赶去支援。然而,援军相继被蒙古击溃。带粮草驰援的御史中丞李英则因贪酒误事,被蒙军全歼,李英战死,粮草被蒙军悉数劫走。至此,驰援中都的计划全盘破产。远在汴京的术虎高琪,亦因忌惮承晖的势力,作壁上观,拒绝再发援兵。中都岌岌可危。

殉国酬志

中都被围,令承晖焦头烂额。他找军中副帅抹尽忠共同商议对策。

抹尽忠是宣宗在蒲察七斤降蒙之后提拔起来的将领,官至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帅。承晖认为抹尽忠久在军中,熟悉兵事,因此将军事指挥权全部委托给他,自己则总揽大纲,希望这样可以保存中都。

然而,就在中都危在旦夕之际,承晖发现抹尽忠正在和部下策划如何南逃。承晖怒不可遏,愤然回宅。他越想越气,就把尽忠的心腹、元帅府经历官完颜师姑叫来,对他说:“我以为平章尽忠懂得军事,就把兵权交托给他,他也曾发誓与我共生死。没想到今天他却改变了主意。行期是哪一天,想必你不会不知道吧?” 师姑说:“就在今晚。”承晖又问:“你的行李也置办好了吗?” 师姑回答道:“都已办好。”承晖勃然变色,厉声问道:“那么江山社稷怎么办?”师姑无言以对。

承晖悲愤难抑,出门来到家庙先拜谒了先祖,然后召集部下一起饮酒。他说:“事已至此,唯有一死以报国家。”他写下遗书交给了尚书令史师安石。遗书上所写皆为国家大计,为宣宗指出,辨别君子小人乃是治乱之本,并历数当朝正邪之人,其中提及平章政事术虎高琪,指出此人禀赋阴险,窃弄权柄,包藏祸心,终会害及国家。遗书以不能保全都城,向宣宗谢罪告终。交托完遗书,承晖从容取出所有财物,召集了家中仆人,按照年老多寡进行分发,并给他们开具了从良的证明,还其自由身。众人痛哭失声。承晖神色泰然,再次与安石举杯说:“承晖从小接受儒家教育,一生都在尽力恪守,从不欺世盗名。”言罢,一饮而尽。然后拿起笔,写了一张条幅,与安石诀别。写到最后,有两个字颠倒了,于是扔笔叹息道:“字也写不好了,难道真的已经神思错乱了?”就对安石说:“你走吧。”安石刚出门,就听见里面哭成一片,回过头去,承晖已经毒发身亡了。

当天晚上,抹尽忠南逃,中都失守,当时是贞三年(1215)五月初二。

跋苏轼李白仙诗卷·金·刘沂

时间:1232~1234

国运昌盛之时,政体完备,有能有德的人被选拔出来,掌握国家的命脉,奸佞之徒无所用其技;国势衰退后,英才凋零,奸邪凶残之人就有机会窃取高位,祸国殃民,进而加速一个国家的灭亡。金国末期,以市井无赖混至京城防御主帅的崔立,凭借手握重兵之机作乱,窃据高位,并拱手将汴京献给了蒙古军。

崔立叛国

崔立,将陵(今山东德州)人,年轻的时候很穷,而且行为无赖,曾经靠给寺庙里的僧人背钹和鼓为生。后来在兵荒马乱之际入伍,跟随上党公张开,陆续被提拔为都统、提控,直至遥领太原知府。这些职位都是空有头衔,并没有实际上任。正大初年(1224),崔立请求入朝为官,被驳回。从此,常常以未能官居三品为恨事。

汴京被围时,崔立带兵参与防守,被授予安平都尉。天兴元年(1232)冬十二月,哀宗逃往归德之前,授予崔立西面元帅之职。

崔立为人,淫逸狡猾,常常有作乱的念头。

崔立暗中豢养了药安国等人,积蓄实力,并把家搬到西城,准备作乱失败就带家逃走。药安国是管州(今河南郑州)人,20多岁,有勇力。曾经为岚州招抚使,因犯罪被关押在开封的牢里,出来后,穷得吃不上饭。崔立打算作乱,便私下结纳他。安国很能吃,崔立就每天给他大鱼大肉,于是一起谋反。崔立每天都和都尉扬善前往朝中窥探动静,一切布置妥当后,他借吃早饭的机会,先杀了扬善。

天兴二年(1233)正月,崔立带领着200名披甲的士兵,闯入朝中。留守汴京的参知政事兼枢密使完颜申奴和副枢密使完颜斜捻阿不(是为“二相”),听到外面兵变,赶紧出来察看。崔立拔剑问道:“京城被围,处境困难,随时有覆没的危险,你们两个打算怎么办?”“二相”说:“有事好商量。”崔立根本不听,指挥他的党羽杀掉“二相”和其他许多朝臣。随即告示百姓称:“我看‘二相’只是闭门商议,迟迟没有守城的方略,今天我杀了他们,算是为一城的生灵请命。”大家都拍手称快。

玉带·金

带饰·金

出土于黑龙江阿城半拉城子的一座金代墓中。全部带饰以金片模压而成,上饰宝相花纹,式样有圆形、长方形及半月形等。在圆形金的下部,还

饰有一个扁环,可视为由蹀躞向金带

过渡的一种带饰。

崔立到朝中,聚集百官商议推立一个人来主持汴京。崔立说:“卫绍王的太子从恪,他的妹妹和亲到蒙古,可由他来主持汴京事务。”于是派遣他的党羽韩铎,以太后的命令,前去召从恪,又以太后的诰命,封从恪为梁王监国。接着又以监国的名义,把“二相”所佩的虎符送到蒙古军的统帅处,表示投降。崔立于是一手把持了汴京的军政大权。他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出入都乘车,称自己的妻子为王妃,并大封亲信。

祸乱汴京

崔立叛国时,虽然靠安国的勇力成事,但是后来起了猜忌。他听说安国纳了一个都尉的夫人后,就以违约的罪名杀了他。

蒙古大军到达青城时,崔立穿着御衣,带着仪仗队去拜见。蒙军统帅大喜,与崔立一起喝酒议事。崔立以对父亲的礼节对待他。酒食过后,崔立回城,悉数烧毁京城的防御设施。看到火起,蒙古军大喜,确信汴京城真的投降了。

白玉花鸟佩·金

佩作椭圆形,正面略呈弧形凹面,镂雕成多层荷叶和水草纹。中间两片硕大的荷叶脉理清晰,叶中心各雕一龟,琢双阴刻线为龟背纹。造型新奇生动,镂雕精细,是金代玉制品中的代表作。

复原后的蹀躞带·金

崔立在汴京城大肆为祸,百姓和官员都惨遭荼毒。他甚至将很多官员的妻女集中起来,每天选几个供自己淫乱。人人都私下议论:“当初蒙古军攻城之后的七八日之中,汴京城瘟疫流行,死掉的人数百万之多,我们为什么不在那个时候死掉,偏要遭受现在这样的不幸。”

崔立还劝太后写信,陈说天时人事,派哀宗的乳母去归德招降。当时好事之徒都争着援引金国初年太宗帮刘豫建立伪齐的故事,也劝崔立自立为帝。

自食其果

天兴二年(1233)四月壬辰日,崔立驱使太后和皇后、梁王、荆王及其他皇室,还有医生、工匠等500余人,前赴青城。甲午日正式北行时,崔立的妻子王氏以仪仗队恭送两宫到开阳门。蒙古军入城时,崔立在城外迎接。蒙古军先到他家,将他的妻妾连同金银珠宝一掠而空。崔立回家后大哭一场,也于事无补。

崔立的一个下属李琦,山西人,是军中的都尉,在汴京依附崔立的妹夫折希颜。他的妻子20多岁,长相貌美。有人对崔立说,李琦的妻子很有姿色,崔立当即心生邪念。李琦屡次看到崔立想夺人妻的时候,一定会派其丈夫远行。于是每次崔立派他出京时,都将妻子带在身边。这样多次后,崔立大怒,想除掉李琦。李琦因多次被折希颜侮辱,早已对崔立动了杀机,于是联络李伯渊等人,合谋对付崔立。

天兴三年(1234)六月甲午日,谣传附近出现宋军。伯渊等人假装和崔立商量对付的办法。第二天晚上,伯渊等人烧掉开封的外封丘门,以此让崔立确信宋军来了。这个晚上,崔立感觉非常不安,频繁起来又躺下。到了天亮,伯渊等请崔立去查看火情。崔立带着苑秀、折希颜等几个人骑马前往,晓谕京城民众,15岁以上、70岁以下的男子,全部到太庙街点名集合。回来时,走到梳行街,伯渊要求送崔立回二王府,崔立推辞了好几次,伯渊一定要亲自送。在崔立动疑时,伯渊仓卒中在马上抱住崔立。崔立看着伯渊说:“你想杀我吗?”伯渊曰:“杀你有何不可?”当即拔出匕首,横刺过去,洞穿自己抱着崔立的手臂后,刺中崔立,又补一刀,崔立掉下马来。伏兵此时亦一拥而起,杀掉了崔立余党。伯渊把崔立的尸体绑在马后,拖着游街,说:“崔立杀害无辜,劫夺人妻,贪淫暴虐,大逆不道,古今无有,该不该杀?”大家齐声回答:“千历史词典

玉绶带衔花佩·金

玉料呈黄色,间以阴线总缀,通体镂雕成口衔折枝花、展翅飞翔的绶带鸟,湿润可爱。

金代火器制造

金代火器制造业,是在北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技术的发展又胜于北宋。金代火器制造主要是用之于战争的武器,如铁火炮、震天雷、飞火枪等,此外火药也曾应用于其他方面。世宗末年,太原府阳曲县(今山西太原)郑村中社李姓猎户,把火药装入陶罐,挂在腰间备用,遇见狐群把药线点着,猛作大声,“用以捕杀狐群”。金代铁火炮不仅最早见于记载,而且以铁为外壳,口小,说明当时已掌握利用火药性能的转化作用,以发挥火炮发射的威力,标志着对火药利用技能的成熟。

刀万剐都算便宜他了。”于是割下崔立的头,向着承天门祭奠哀宗。军民全部大哭,痛惜金国的灭亡。有的人挖出崔立的心吃掉。崔立、苑秀和折希颜三人的尸体被挂在宫门前的一棵槐树上,树枝难以承重,突然折断。人们纷纷说树有灵性,厌恶被这样的恶人玷污。

不久,有人告发崔立藏匿皇宫中的珍宝,于是崔家立即被抄略一空,连他的妻子王花儿也被送给了丞相镇海帐下的一个士兵。

耳环·金

延伸

金代玉器

金代朝廷用玉并不少于辽、宋。女真族除了保持民族固有的信仰、祭祀等文化传统外,还吸收了辽、宋的典章制度,在祭祀、宝册、车骑及服饰等方面广泛地使用玉器,其盛况不减辽、宋二朝。金代玉器既有近似辽代清素平淡的玉制器皿,又有高度发达的镂雕作品,其镂雕作品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丝毫不逊于宋代玉器。其题材既有宋玉中常见的花鸟形象,又有极富民族传统特色的虎鹿山林、鹰鹘雁鹅。图案装饰兼具绘画和雕塑两重特性,形态生动逼真,形神兼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春水玉”、“秋山玉”是金代玉器的代表作。女真族建立新政权后,承袭了契丹的旧俗,狩猎于春秋的娱乐活动,并将捺钵渔猎活动改称为“春水”、“秋山”。常见的“春水玉”表现为残忍场面,通常是海东青攫天鹅图。秋山玉是表现女真族秋季狩猎,射杀鹿的情景。在金代,秋捺钵也称伏虎林。在雕琢技法上,常留色玉皮作秋色。在表现手法上,秋山玉有繁、简、粗、细之分。场面不像春水少残酷无情,而是兽畜共处山林,相安无事,一副世外桃源的北国秋景。此外,金代玉器的典型器物还有嘎拉哈玉玩具,也是一种充满女真民族情趣的玉具。玉嘎哈拉,是女真贵族儿童的玩具,中间有穿孔,可随身佩带。玉形似羊或狗的髌骨类似汉族童子玉坠,似有希冀少年福祉不断之意。因是羊或狗之骨,是北方主要供食用动物之骨,长年佩带,具兆祥之瑞。

时间:1190~1257

清人赵翼曾言:“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数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少陵指的是诗圣杜甫,遗山就是金元间的元好问。元好问一生坎坷,国破家亡的经历,使他的诗沉挚悲凉,颇具杜诗遗风。

坎坷少年

元好问(1190~1257)生于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他曾在遗山(今山西定襄县城东北)读过书,自号遗山山人。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屡试不第,在家教书,著有《东岩集》。元好问自幼过继给叔父元格为子,元格曾做过陇城县令,视元好问如己出,悉心教导。元好问七岁能诗,时人视其为神童,后从宿儒为师,博通经史。礼部侍郎赵秉文读了元好问的《琴台》等诗后,叹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人称“元才子”。

1214年三月,蒙古军占领金国忻县城,大肆屠城,杀死十万多人,元好问的兄长好古也死于其中。两年后,蒙古军包围太原,元好问携老母仓皇逃往河南,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元好问科举登第,但因政治纷争而未被选官,时年32岁。其后迁居洛阳居十年左右,创作了不少诗文。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元好问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权国史编修郎,住南京(今开封)。正大三年(1226),外放任镇平县(今河南镇平)令。但到任不久,就离职了。正大四年,出任内乡(今属河南)令。第二年因母亲去世而守孝,在该县的白鹿原居住了三年。正大八年(1231),又出任南阳(今属河南)令。几个月后,移家南京,出任尚书省令史。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兵临南京城下,城内疫病肆虐,守军平民死者上百万,元好问在城内凄惨度日,过着“围城十月鬼为邻”的生活。同年十二月,金哀宗南逃。第二年,守将崔立开城乞降,元好问被委以“左右司郎中”的职务。元好问上书耶律楚材,得保金文人54人。不久金亡(天兴三年,即1234年),元好问被关押在山东聊城。两年后,被转押到冠城(今山东冠县),后管制放松,山东文人皆来拜访,他在这个期间创作了许多诗歌作品。

布衣才子

元太宗十年(1238),元好问结束了被关押的生活,回到自己的故乡秀容,闭门读书,过起了遗民生活。他在家乡建起“野史亭”,立志编纂金史。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撰成《中州集》和《壬辰杂编》两书,书中记有大量的金国史料,元人所修《金史》,许多材料都取材于这两部书。在此期间,元好问还创作了大量诗文。

元宪宗二年(1252),元好问为改善儒生的处境,北上求见忽必烈,请他做儒学大宗师,并请求免除儒生的赋役,忽必烈答应了元好问的请求。宪宗七年(1257),元好问死于游学中,时年68岁。元好问著有《遗山集》等传世。有诗1360首,词377首,散曲若干。元好问不仅诗写得好,对诗歌的鉴赏也有独到的见解,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元好问以他的诗笔对诗坛前贤一一做出评价,表明了自己的文学主张。

他称许陶渊明的淳朴自然:“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他激赏《敕勒歌》的豪迈:“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他强调创作须源于生活:“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他指出为人与为文不可一概而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诗中的安仁指晋代文人潘岳,他的《闲居赋》写得格调高雅,但为人却毫无骨气,谄事权贵贾谧,每逢其出,则望尘而拜。元好问对他的鞭挞令人叫绝。

然而,综观元好问的一生,虽然他吟诗作文,控诉战争的残酷,仰慕陶渊明的清高,但也曾为降元叛将崔立撰写碑文,歌功颂德,遭到世人的非议。他曾写道:“百年世事兼身事,樽酒何人与细论。”连自己也感到有口难辩。

这真是“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墨玉镂雕春水纹炉顶·金

时间:1135~1234

金代帝后,大多都有氏而无名,然而自金太祖立国,除一二人之参权乱政后,多有母仪天下之能,匡扶君主之才。尤其是世宗昭德皇后、宣宗明惠皇后,可以称得上是金代贤后的典范了。

干政乱国:悼平皇后

金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1149),名不详。熙宗即位,册为贵妃,后晋为皇后,生皇子济安,不久夭折。

熙宗在位的时候,大臣宗弼、宗翰、宗相继主持政务。熙宗本人在朝沉稳寡言,很少发挥作用。虽然当时是立国之初,国家事务繁多,但因朝廷筹划政策成功,齐国政权顺利被废,宋廷遣使求和。因而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重臣完颜宗弼去世后,从前的老臣也大多故去,裴满皇后开始干预政事,渐渐到了无所忌惮的地步。朝廷官员通过她甚至可以谋到宰相的职位。

裴满皇后对熙宗多加掣肘要挟,熙宗内心非常不满,因而情绪消沉,经常酗酒发怒,醉后即滥杀无辜。史学家研究熙宗时,多认为他此时已精神失常。一次,左丞相完颜亮过生日,熙宗派大兴国赐给他礼物。裴满皇后也附带了赏赐。熙宗听说后大怒,杖责大兴国,并夺回了所赐礼品。完颜亮本来就有谋夺帝位的野心,事后,更加疑虑害怕,开始抓紧制定发动政变的计划。

近侍高寿星按规定应当迁到燕京以南屯田,但他嫌屯田辛苦,于是进宫向裴满皇后诉苦。裴满皇后借故激怒熙宗,令其杀掉了左司郎中三合,杖责平章政事秉德,而高寿星最终没有迁徙。秉德、唐括辩均感到了危机,于是萌发作乱的念头。后被完颜亮加以利用,最终弑君篡位。

天德元年(1149),熙宗在长期的压抑下,精神趋于混乱,终于无法控制,杀死了包括裴满皇后在内的众多嫔妃,并迎纳胙王常胜的王妃撒卯入宫继皇后之位。不久,熙宗即被完颜亮所杀。

副统铜印·金

世宗大定年间,追复熙宗帝号,加谥裴满皇后为悼平皇后,与熙宗合葬于思陵。

悼平皇后的涉足朝政,致使政局动荡,为完颜亮弑君夺位创造了条件,亦使刚刚建国20多年,政体初步完备的金国陷入10余年的混乱时期,延迟了金盛世的来临,给金国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患。

忍辱负重:昭德皇后

金世宗昭德皇后乌林氏,名不详,姓乌林氏。祖先居住在海罗伊河,世代担任乌林部首领,后来率部落归附完颜部,居住在上京,与皇族完颜氏累世通婚。

乌林氏天资聪颖,容貌端庄,仪表肃穆,在闺中的时候,同宗族的人都对其十分敬重。嫁给世宗完颜雍之后,侍奉公婆严谨恭顺,持家井井有条。

乌林氏的政治嗅觉很敏锐。世宗的父亲宗辅伐宋,得到一条白玉带,是皇帝用来佩戴的。宗辅去世后,世宗把这条玉带当宝物珍藏起来。乌林答氏对世宗说:“这不是王府应有的东西,应当献给皇上。”世宗认为有理,就把玉带献给了熙宗,熙宗皇后裴满氏大为高兴。熙宗在位晚年经常酗酒发怒,但对世宗没产生影响,这应归功于乌林氏劝告丈夫谨守臣道的明智之举。

海陵王完颜亮篡位自立,对宗室异常猜忌。乌带进谮秉德,说他有拥立世宗为帝的企图。秉德被海陵王杀掉后,乌林氏为保世宗,多次劝他进献奇珍异物以取悦海陵王。海陵王遂认为世宗恭敬顺从,畏惧自己,由此对他的猜忌疑虑有所减轻。

乌林氏性情平和,很少妒忌,主动帮世宗选择婢妾,以便多生子嗣。即使自己的儿子允恭降生后,这种做法也没有变。甚至患病时也不让世宗长期护理,以避专宠之嫌,由此与世宗感情很好。

洛阳齐云塔

卢沟桥运筏图·金·佚名

世宗在济南任职时,海陵王淫乱无度,征召乌林氏前往中都。

乌林氏不忍受辱,早有死志,但怕在济南自杀,会连累世宗。于是接受诏命,打算离开济南后再寻机自尽。临行对世宗说:“我一定自己努力,不会拖累大王。”召来王府的仆人张仅言,对他说:“你是大王的心腹之人,可以替我到东岳泰山祈祷,我绝不会辜负大王,希望皇天后土明白我的苦心。”又召来众多仆人,告诉他们:“我从年轻时出嫁到现在,从未见大王做过背心离德的事。现在宗室当中很多人受到皇帝猜疑,都因为家中奴仆不是良善之辈,憎恨他们的主人,而加以诬陷的缘故。你们都是先王在世时的旧人,应当怀念先王旧日的恩德,千万不要肆意妄为。如果有谁不听我的话,在阴间我将会看到他的所做所为。”大家悲痛欲绝。

乌林氏离开济南以后,从行的人知道她决意自杀,一定不肯见海陵王,遂多加提防保护。走到良乡,离中都还有70里,从行者的提防稍有放松。乌林氏即伺机自尽。她自杀后,世宗大为悲痛,不但多次赞颂她的德行,而且继位后再没有册立过皇后。

世宗即位以后,于大定二年(1162),追册乌林氏为昭德皇后,单独立庙。追赠三代,让皇太子允恭前去祭奠。

大定八年(1168)七月,太子允恭的儿子章宗完颜降生。世宗非常高兴,对允恭说:“有了社稷嫡传继承人,我高兴的心情无以表达。这都是皇后为你积的阴功啊。”

大定十一年(1171),皇太子过生日,世宗在宴会上说:“乌林皇后,尽妻子职责可谓淋漓尽致。我之所以不再立中宫皇后,就是每每念及乌林皇后的德行,现在无人可及啊。”

昭德皇后持家有方,洞察局势,进劝良言,多次保存了世宗,遂有了金国的盛世。

教子有方:明惠皇后

宣宗明惠皇后王氏,名不详,中都(今北京)人。宣宗在藩邸时,与妹妹一同被选为妃。宣宗即位后,被立为元妃,其妹则贵为皇后。哀宗即位后,下诏尊王氏为皇太后。

王太后性情端庄严谨,博古通今。对哀宗管束极为严厉。即使哀宗已被立为皇太子,犯了错误仍要痛加责罚,直至正式即位。

一天,在宫中进餐,上等的餐具有三套玉制碗碟,一套呈献给王太后,另外两套分别献给哀宗和他的皇后。荆王守纯的母亲真妃庞氏则是用玛瑙餐具进食。王太后看到后,非常不满,叫来主管官员训斥说:“谁让你擅自进行分别,荆王的母亲难道比我的儿媳妇卑贱吗?这要不是饮食方面的小事,你早就被杖责死掉了。”从此以后,宫中的人对真妃侍奉更加周到。

有人告发荆王企图作乱,荆王被关入监狱,罪状已定。哀宗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太后,王太后说:“你只有一位兄长,为什么要听人谗言杀害他呢?章宗杀死了伯父和叔父,结果自己也不得长命,并且没有子嗣。你为什么要效法他呢?赶快赦免荆王,让他来见我。如果荆王不来,我就永远不再见你了。”哀宗起身退下后,荆王来见太后,太后流着眼泪对他进行抚慰。

点检撒合辇教哀宗骑马击球,王太后传旨警告他说:“你身为臣下,应当以正道辅佐君主,怎么教他游戏呢?再听说这样的事,一定要对你痛加责罚。”

哀宗年间,金兵对蒙古作战取得了一些小小的胜利,国势颇有振作的气象。文士中有人上奏,辞赋以“圣德中兴”作为主题。王太后得知,不高兴地说:“皇帝年轻气盛,没有惧怕的心理,就要产生骄傲懈怠情绪。现在侥幸打了几次胜仗,哪里谈得上中兴?你们这些人竟这样向皇帝献媚。”

哀宗正大八年(1231)九月,王太后去世。临终前嘱托埋葬的规模制度要尽可能节俭。

十二月己未日,王太后被下葬在汴京城迎朔门外面五里远的地方,与庄献太子墓毗邻。追谥为明惠皇后。

明惠皇后虽然端庄贤惠,管教哀宗得法,使金国吏治相对清明。但是在蒙古大军南征的滚滚洪流中,金朝的中兴亦仅如昙花一现。

捧壶侍俑砖雕·金

辽·西夏·金

张良演义古灵萌穿越记净边行动姚广孝演义抱歉!美强惨男配他换剧本了我就喜欢背锅白仙缘我欲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