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五年(1/1)
[原文]
〔经〕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夏,齐侯、郑伯如纪。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葬陈桓公。城祝丘。
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大雩②。螽③。
冬,州公如曹。
[原文]
〔传〕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
王夺郑伯政②,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③,陈人属焉。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④,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⑤,可以集事。”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以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⑥。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战于葛。命二拒曰:“动而鼓⑦!”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⑧,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仍叔之子来聘,弱也。
秋,大雩。书,不时也。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⑨,始杀而尝,闭蛰而。过则书。
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
[注释]
赴:讣告。②王夺郑伯政,指周桓王罢免郑庄公卿士官职,不让他参与周朝政。③周公黑肩:指周桓公,名黑肩。④枝:支撑。⑤萃:聚。⑥陈:同“阵”,军队作战时的队形。⑦:主将之旗。⑧射:远距离射箭。⑨见:同“现”,出现。
[译文]
五年春天,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陈侯鲍卒。《春秋》之所以记录两个日子,是由于陈国两次讣告日期不同。那时陈国发生内乱,文公的儿子佗杀死太子免而取替他做了国君。正值陈侯重病而出现了动乱,国都城中之人分散,故而再发了一次讣告。
夏天,齐侯、郑伯到纪国朝觐,想借机攻击纪国,被纪国人发觉了。
周天子剥夺郑庄公参预王政的权力,郑伯之后再不动员朝觐。秋季,周王领着诸侯征讨郑国,郑伯出兵抵抗。
周桓王自己统率中军,虢公林父领着右军,蔡军、卫军隶属于右军,周公黑肩领着左军,陈军隶属于左军。
郑国的子元请求组成左方阵来抵御蔡军和卫军,组成右方阵来抵抗陈军,他说:“陈国刚出现动乱,故而民众都缺乏斗志。要是先攻打他们,他们必定奔逃。周王的中军去照顾他们,陈容一定发生混乱。蔡、卫两国军队不能相互支援,也必定纷纷争先奔逃。这时我们便集中兵力进攻中军,便能够获得成功。”郑伯听从了。曼伯做右方阵的主将,祭仲足做左方阵的主将,原繁、高渠弥领着中军护卫郑庄公,摆成一条威武的鱼丽阵势,先摆列二十五辆战车做前锋,又用一百二十五辆战车紧随其后,用以弥补列阵间的缝隙。
在葛进行战斗。郑庄公命令左右方阵的军队说:“令旗一动,便击鼓进军。”最后蔡、卫、陈三国军队溃散奔逃,周王的中军也一时大乱,郑军从左右两边合力夹击,周军最终大败。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不过他仍能指挥军队。祝聃请求郑伯下令追击,郑庄公讲:“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又怎敢欺凌天子呢?要是可以自救,社稷不致倾覆,这便足够了。”夜间,郑庄公派祭仲足看望周天子,并且问候周王的左右随从。
仍叔的儿子前去聘问。《春秋》不记录他的名字,是因为他年轻。
秋季,举办雩祭求雨。《春秋》记录这件事,是因为不合惯例。凡是祭祀,初春举办郊祭,孟夏举办雩祭,孟秋举办尝祭,孟冬举办祭。要是过了规定的时间举行的祭祀,就进行记载,表示不是通常之祭。
冬季,州国的淳于公去到曹国。他观察出自己的国家将出现危难,就没有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