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灭蜀平巴(四)(1/1)
投降这玩意儿很有意思,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于是,葭萌内的守军一片片的投降。
蜀王一看大事不妙,直接撂挑子跑了。
那樗里疾岂能放过他?遂一边亲自率领主力步兵团继续攻城,一边命司马错的骑兵军团追击蜀王。
最终,蜀王在武阳被司马错追上,并当场斩杀。
蜀王已死,蜀国的有生力量也已经全部被秦国人杀光,蜀国完全丧失了抵抗的本钱。蜀国的权贵们直接献城投降,蜀地统一。
统一蜀国以后,秦惠文王将蜀地设为郡,既是蜀郡,命公子通为蜀候,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郡郡守,然后开始移民政策,将蜀地近一半的人都迁到咸阳,并从秦国国内又迁出同样数目的秦国人入住蜀郡,让他们慢慢的同化蜀人,并将先进的农耕技术传到了蜀地。
从此刻开始,天府之国的初步形态算是完成了,从此,秦国进可攻退可守,哪怕南郑以北的秦国被灭,也可以龟缩在蜀地,利用地利以待天时。
按理来说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作战计划已经全部完成,这事儿就算是完了呗。可就在这时,张仪又给秦惠文王出主意了,他阴狠狠的说:“大王!现在苴国和巴国定然对咱们秦国毫无防范,如果现在命樗里疾对这两个国家突然袭击的话,定可一举灭之!”
要不咋说王八对绿豆呢,有啥样的臣下就有啥样的君主,张仪这话一说完,秦惠文王那头想都没想便直接一个字,“善!”
于是樗里疾继续向东挺近,分两路攻击巴国和苴国。
而苴国和巴国这时候在干什么呢?他们正在为“消灭”了蜀国这一大患而举杯同庆呢,他们哪里知道,秦国的魔爪已经在灭了蜀国的同时就向他们伸了过来。
由于两国毫无防范,再加上道路没有蜀地那么艰难,秦国两路大军无人能挡,司马错那边迅速灭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北上与樗里疾合兵一处。
那边的樗里疾本来就占尽优势,现在更是如虎添翼,结果巴国和苴国全部被灭,秦惠文王同时设巴郡,也采用了和蜀郡同样的移民政策。
至此,整个现今的四川盆地全都落入了秦国的手中,而巴蜀这个天府之国也是以后秦国能够统一天下的重要后勤保障。
公元前315年,吞并了巴蜀的秦惠文王自信心超级膨胀,他命司马错为东征军主帅,率军攻取了韩国的石章,并击败了赵国的援军。
同年,燕国陷入了内乱。
之前咱们已经说过,燕王将位置传给了燕国的国相子之,笔者也怀疑是子之逼迫而为之,但别管咋的,反正燕王哙是将位置禅让给了子之,而燕国这个国家虽然从春秋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太杰出的表现,但毕竟是一个百年大国,算一算,燕国从第一任君主燕候克到燕王哙,燕国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可以算得上是最老资格的诸侯国之一。
想当初晋国六卿和齐国田氏那是经过了多少代的努力才能渐渐的取代君主的位置,而他子之一个在燕国并没有根深蒂固的家族想用一代就改变燕国的姓氏那是绝不可能的。
别的不说,燕国的老百姓就绝对不会服你。
再加上,燕王哙的长子太子平一直对子之抢夺了燕国国君的位置非常不满,所以在前315这一年,太子平开始在国内策划动乱了。
由于他是燕国王室的纯种血脉,所以得到了很多文臣武将的支持,这些大臣们为了表达对太子平的忠心,几乎将自己手头上所有的可用之兵全都交给了太子平统帅。
可太子平虽然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但子之毕竟在燕国国相的位置这么多年了,其党羽众多,所以太子平还是没有太大的把握。
那没有把握怎么办呢?太子平只能求外援来帮忙复国,而和燕国相连并且最靠谱的国家那无疑就是齐国了。
想当初在春秋的时候,齐桓公对燕国那真是没说的,又是帮燕国打外邦又是给土地的,给当时燕国的燕庄公感动的老泪纵横,于是燕庄公给燕国公室立下规矩,让以后的后继者们世代和齐国交好,绝对不能主动得罪齐国。
如今几百年过去了,虽然齐国早已经物是人非(姜齐变成了田齐),但也不妨去找齐宣公试一试。
太子平相信齐宣公一定会念着曾经的旧情拉燕国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