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上下册) > 第三篇 秦汉史

第三篇 秦汉史(1/1)

第三篇 秦汉史

一、秦朝

秦王政称始皇帝

秦王政灭六国后把国都定于咸阳。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如再沿用过去“王”的称号就不能显示成功、传之后世,便与群臣商议,更换名号。李斯等人说:“过去五帝管理的地方,也不过一千里。如今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王比五帝强多了!古时有天皇、地皇、人皇,人皇最高贵。大王就称作人皇吧!”

秦王政对人皇还不满足,就将三皇中的“皇”字和五帝中的“帝”字加起来,称为皇帝。他认为秦朝从自己开始称帝,会二世、三世,至于万世永远传下去,于是便自称“始皇帝”,后来人们就称他为秦始皇了。

秦统一以后,天下应当如何治理?丞相王绾对秦始皇说:“六国诸侯刚刚被灭不久,原先的燕国、齐国、楚国离京城都很远,如果不在那里分封王侯,恐怕那些地方很难控制得住,您不如把几个皇子分封到那些地方去做王,协助陛下统治天下。”

李斯反对王绾分封的建议,他说:“当年周武王得到天下以后,曾经大封子弟功臣为诸侯,后来诸侯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如今陛下统一了天下,可以在全国设置郡县。子弟功臣多多赏赐些赋税钱财,不要分封诸侯,这样就容易控制了。”

秦始皇决定采纳李斯的意见,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划分为36郡,郡以下设县。秦始皇还规定中央朝廷里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廷尉、治粟内史等几个重要的官职,协助皇帝治理国家。所有这些官员都归皇帝任免和调动,从国库里领取薪俸,一概不得世袭。秦始皇规定:以后一律使用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铜钱,各国的旧货币全都作废,不许再在市面上流通。

原先六国的度量衡也是不统一的,尺寸、升斗、斤两等,也不大一样。如果一个国家的度量衡和国家的政权不相适应,对人们的生活来说就太不方便了。秦始皇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全国的尺寸、升斗斤两都得一律,这就克服了过去那种换算混乱的局面。

原先六国的车辆和道路也各不相同,车辆有大有小,道路有宽有窄。在统一的局面下,这样也显得太不方便了。于是秦始皇又下令,一要“车同轨”,二要修驰道。

修驰道就是修筑从京城咸阳到全国各个重要地方的大路。全国的交通就方便得多了,也便利了各地之间的文化往来与经济联系。

战国时期的文字统一。秦始皇又下了“书同文”的命令。政府规定了一种叫作小篆的字体,全国使用统一的标准文字。

后来又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作隶书。隶书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始皇帝修筑长城

自从秦国兼并六国以后,中原地区比较平定。可是,匈奴人的骑兵却经常侵扰北部边境地区,严重地威胁着秦王朝的安全。秦始皇委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打败了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

秦始皇决定采用修筑长城的办法,把匈奴骑兵永远隔离在边界的北面。秦始皇下令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民夫,让蒙恬担任总指挥,这一次修筑长城,除了要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还要新造不少城墙。这样从西面的临洮到东面的辽东,连成一条万里长城。

修筑万里长城,虽然耗费了大量财物,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起到了阻止匈奴南侵的积极作用。这座举世闻名的长城,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历史的象征。

始皇帝泰山封禅

封禅是古代帝王最隆重的祭祀仪式。在泰山上修筑土坛来祭天,回报上天的恩德,叫作封。在泰山下面的小山上清理出一块地面祭地,回报地神的功德,叫作禅。按照《尚书》的记载,舜帝就有五年巡视一次的制度,舜帝曾到五岳进行过祭祀,夏禹继承了这种制度。

到了周代,又形成了天子祭祀天下名山大川,以对待三公的礼节祭祀五岳,同时还有诸侯们祭祀自己国境内的名山大川的制度。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到泰山封禅的做法即停止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又开始了这个活动,这是在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史可寻、有物可考的封禅活动。在封禅史上,无论是祭祀的形式,还是祭祀的宗旨均开历史之先河。秦始皇以后,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

修建陵墓宫殿

秦王嬴政即位之初,就开始在骊山北麓营造自己的陵墓。统一六国以后,他又征发70多万人继续修建骊山陵。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骊山陵规模宏大,坟高50余丈,墓中用了大量的铜、水银和黄金等贵重物品装饰。皇陵东侧随葬的兵马俑坑总面积为20多万平方米,有各种陶俑和陶马8000余件。除了修建陵墓,秦始皇还为自己修建豪华的宫殿。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他下令仿照各国宫殿的样式,在咸阳照样建造。

灭掉六国以后,他又在渭河南岸上林苑修建朝宫,仅前殿阿房宫,其规模“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围还有四通八达的阁道通向离宫别馆。这些规模浩大的工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加速了秦国的灭亡。

张良拾鞋得兵书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人。他的祖父和父亲相韩,辅佐五代韩王,也称“五世相韩”。秦灭韩以后,年轻的张良为报国恨家仇,变卖了家产,征求刺客,准备刺杀秦始皇。

公元前218年春天,秦始皇带领大队人马出去巡游,张良埋伏在那里却只砸碎了秦始皇随行的车。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以后,便隐姓埋名,一直逃到了下邳,总算躲过了秦朝官吏的搜查。他就在下邳住了下来。

有一天,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看见一个老头儿,身穿一件土黄色大衫,坐在桥头上。他一见张良过来,有意无意地把脚往回一缩,他的一只鞋子却掉到桥下去了。老头儿转过头来,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听了很生气,真想动手揍他一顿。可是再一看,人家毕竟是个老人,就忍住了气,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子,上来递给老头儿。谁料想这老头儿连接也不接,只是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

张良想了想,既然已经把鞋给捡上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鞋给老人穿上。那老头儿这才微微一笑,连声谢谢也没说,站起来走了。张良觉得这老头儿有点奇怪,便跟在老头儿身后,想看他往哪儿去。老头儿走了里把地,才转过身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不错呀!我倒乐意教导教导你。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再来见我吧。”

张良听他口气,知道是个有学问的人,便连忙行了跪拜之礼,答应:“好,好!”

到了第五天,张良一大早就起来赶到桥上去,谁知老头儿已经先到了。老头儿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家约会,就该早一点儿来,怎么能叫我等你呢!”张良只好认错。那老头儿说:“去吧!再过五天,早一点来。”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就跑到大桥那边,他还没走上桥,就见老头儿已站在桥上。老头儿看了张良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

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到了第四天半夜,就赶到桥上,静静地等着天亮。过了一会儿,只见那个老头儿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一见张良,露出慈祥的笑容说:“这样才对呢!”说罢,从袖里掏出一部书来交给张良,说:“回去好好地读,将来可以给国家出点力。”

等到天亮,张良趁着晨光,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一部周朝初年太公望编的《兵法》。从那时起,他就刻苦钻研兵法等待机会报仇。

秦二世登基为帝

公元前210年10月,始皇率宫室一行人马出游,丞相李斯与监管皇帝印玺的宦官赵高随同前往。秦始皇有20多个儿子,长子扶苏最得信任,但被派往外地监督军队,只有最得始皇欢心的小儿子胡亥要求随同出游被准许。

始皇途中病得很厉害,意识到不久于人世,他命令赵高写诏书给公子扶苏说:“将军队交付蒙恬,与灵柩到咸阳会合举行葬礼,然后安葬。”诏书已封好,还未交给使者,始皇就驾崩了。始皇的遗诏御印都在赵高手中。赵高便扣留了始皇赐给扶苏的盖过印玺的遗诏。

赵高对丞相李斯说:“皇上驾崩,给长子一封诏书,要他到咸阳参加葬礼,并继立为王。他若即位,必定让蒙恬做丞相。”

于是李斯听从了赵高的计谋,并参与策划伪造给丞相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同时将始皇给长子扶苏的遗诏篡改,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被赐死。李斯为了保全爵位,听信奸臣赵高阴谋,使二世胡亥登基。

李斯助纣为虐

胡亥不谙朝政,沉湎于声色犬马,为达到享乐目的,又怕群臣不满,听信赵高严格法律加重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直到剿灭全族。胡亥又下令修建阿房宫,兵役徭役无休无止。李斯多次想找机会劝谏二世,二世都不答应,反而遭到责问。李斯很害怕,又贪恋爵位俸禄,便逢迎二世的想法,来了个180度的转弯,上书称赞二世的做法,二世看了很高兴。于是国内刑法更加严厉。胡亥听信赵高的建议只顾尊贵享乐,不再坐朝接见大臣,而是身居宫中。赵高侍奉左右,一切决断都取决于赵高。李斯上书揭发赵高的短处。

二世把李斯的话私下里告诉了赵高,赵高倒打一耙告李斯与其子李由试图谋反。于是二世说:“你将李斯查办吧!”

李斯受五种刑法,最终被腰斩于咸阳市。与李家相关的三族人全被处死。李斯的死,昭示着由其辅佐秦始皇建立的强秦霸业,开始衰败。

赵高指鹿为马

李斯死后,二世便任命赵高为丞相,赵高的权势更大了。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威信,一天,赵高牵了一头鹿上殿,对二世胡亥说,送他一匹宝马。二世一看,原来是一头鹿,便笑着说:“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坚持说是马,二世问左右的人,要大家讲到底是鹿还是马,有的人怕赵高,默不作声,有的人附和着说是马,也有几个人说是鹿,赵高记下了这几个说是鹿的人,几天后,把这些人都杀掉了。从此后,朝廷中谁也不敢和赵高对着干了。赵高自知握有大权,指鹿为马,挤压大臣,迷惑二世,发展到阴谋逼杀胡亥。

赵高自知天意不许他登位,文武百官也不答应,便召见始皇之孙子婴,把御印给了他。子婴即位,惧怕赵高,托病不能上朝。随后,密谋诛杀了赵高和其同族的人。子婴杀了赵高,当下召集群臣入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夷灭了他的三族,并处死了杀害胡亥的凶手闫乐等人。子婴告祭祖庙,登上皇位。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

按照秦朝的法律,戍卒不按期报到,必被斩首。陈胜、吴广当时在队伍中被指派为屯长,他们为自己和整个队伍的命运商议起来。早有起义之心的陈胜在这事关生死的时候毅然说:“现在我们已不可能如期赶至渔阳,只有死路一条;逃走被抓回去,也不可能有活的希望。干脆不如造反,最多也就是死。与其等死,还不如拼一回命去争夺天下呢!”

于是,两个人密议之后开始行动。当时的人们思想很迷信,想要把他们煽动起来,还要用一些装神弄鬼的办法,取得群众的信任,树立领导者的威望。陈胜和吴广用朱砂在帛条上写下“陈胜王”三个字,然后把帛条藏入一条鱼的肚子里。第二天戍卒买鱼烹食,剖开鱼腹时看到了帛条和上面的红字,大为惊讶。

陈胜的威望借着这种迷信色彩一下子树立起来。陈胜和吴广已经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能干大事的领袖。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中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反秦的洪流。各地的起义军对咸阳形成包围之势。

这时候有一些在秦朝暴政下不得志的地主分子和六国的旧贵族也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他们的加入一度对起义军扩大声势、加强攻打秦朝的力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使战争的形势越来越复杂。

陈胜起义军在陈县设立政权后,兵分三路向秦都咸阳进攻。一路攻打荥阳,由吴广率领;一路正面攻打咸阳,由周文统率,是起义军的主力部分;一路攻打南阳,准备从侧翼进军咸阳。各路人马一开始胜利前进,其中周文所率起义军势如破竹,一度攻到了距咸阳只有百里的地方。

然而,起义军却在这种形势下,从胜利走向了失败。先是周文的部队遭到了秦军几十万武装的反扑。他们深入秦朝统治中心地区而无后援,陷入极大的被动。再加上其中的六国旧宗室贵族各有异心,从中捣乱,牵制了起义军的力量。吴广一时间攻不下荥阳,内部发生分裂,吴广被部下杀害了。陈胜自称王后,骄奢之气日重,后来,陈胜被他的车夫叛徒庄贾给暗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这样失败了。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有领袖人物自身的原因,也有农民起义缺乏经验的弱点,更有六国贵族从内部对起义军力量的耗损和分裂等多方面因素。

项氏率子弟兵抗秦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即今江苏宿迁县人。项氏世世代代为楚将,被楚国封在项地,因而姓了项。项羽从小死了父亲,跟着叔父项梁生活。

有一年,秦始皇巡游路过吴中,百姓们都好奇地挤在路边上,想亲眼看看这个暴虐的皇帝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在人群中的项羽,一点也不害怕,看着这暴虐的皇帝,想起了国恨家仇,不禁脱口说道:“哼!我倒可以取而代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举义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吴中六国的旧地。项梁叔侄听到这个消息,万分激动,便加紧了起兵的准备工作。他们明白,要想起兵,必须首先把驻守吴县的会稽郡守殷通除掉。

9月,会稽郡守突然派人把项梁请到官府里,同他悄声商议道:“江西一带的郡县已经全造反了,我看秦朝已到灭亡的时候了。常言道:‘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我想赶快起兵,扩大势力,打下一块地盘,我当首领,请你当将军,为我带兵,你看怎么样?”

项梁听了,觉得正是时机,他假意说道:“蒙您抬爱,我哪能不效力呢?可惜我只有个将门之后的虚名,您要起兵,最好把原来楚国的大将桓楚请来。可是听说楚国灭亡之后,桓楚逃亡在外,我侄儿项羽大概知道他的隐身之处,您看是不是把项羽召来问问?”

郡守说:“既然你侄儿知道桓楚的行踪,那就请他走一趟,去请桓楚。”

项梁答应了,走出官府,找来项羽,说了自己的打算,然后让项羽带着佩剑,随他去见郡守殷通。项氏叔侄来到殷通跟前时,项羽飞跨一步,抽出佩剑,殷通便人头落地。

项梁提起郡守的人头,摘下他的印授,佩在自己身上。这时府中大乱,卫兵们各持兵器,一拥而上,项羽见拥上来不过百八十人,他大吼一声,如同晴天霹雳,接着挥起宝剑,一口气砍倒几十人。侥幸未死的,被项羽如同下山猛虎一样的气势,吓得丢魂落魄,跪地求饶,项梁拿到了郡守的兵权。

到了这年冬天,陈胜伐秦的主力军被秦将章邯击败,大将周文自尽,副王吴广被害。北方割据称王的武臣等人,只顾自己抢夺地盘,拒不发兵援救。陈胜手下的将领召平听到这个消息,决定说服江东项梁这支义军西进抗秦,援救张楚政权。

项梁早就有此打算,便很高兴地同意了召平的建议,立刻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方前线挺进。各路义军纷纷前来投靠,使这支部队迅速扩大到六七万人。

不久,陈王被害的消息证实了。张楚政权失去了首领,严重地影响着楚地反秦的斗争形势。项梁当机立断,决定召集楚地各路义军首领在萍县开会,拥立新领袖。参加大会的义军首领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就是沛公刘邦。

刘邦斩蛇举义

刘邦,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即今江苏沛县人。公元前256年出生于沛县丰邑中阳里一农民家庭。其父刘太公,勤劳朴实,忠厚老实,颇受乡里人尊重。刘邦生就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相貌堂堂。他自幼游手好闲、整日东游西逛,不事生产作业。然而,他却生性宽厚仁慈,待人大度豪爽,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在乡邻中小有名气。因其待人热情,被乡人推选为泗水亭长。

刘邦与沛县城郊吕公的女儿吕雉成亲后,刘邦再次接到上方指令,命他押送一批刑徒往骊山服役。刘邦心中虽是不满,却又不能抗命不遵,只得启程。

这天夜晚,夜色昏暗。刘邦心事重重,终于刘邦下了决心,他将周围沉睡的刑徒们唤醒,对他们说:“诸位,我知道你们都不愿到骊山服刑,每人都盘算着逃走,与其如此,索性我现在就放了你们,大家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要远走他乡了。”

说罢便将刑徒们一一释放。

刑徒们见此情景,感激涕零,纷纷拜倒在刘邦脚下感谢救命之恩。刑徒们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如此仗义,敢作敢为,心中钦佩,不肯离去,愿与刘邦一同逃亡。

刘邦带领留下来的十几位壮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黑暗中行进。进入一片沼泽地时,走在前面的一位壮士突然高声惊叫着退了回来,惊慌失措地说:“前边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退回去吧!”

刘邦此时酒意正浓,闻听此言,不由勃然大怒道:“壮士行路,何惧虫蛇!”说罢,抽出随身佩带的长剑,趁着酒性冲上前去。借着朦胧的月色,果见一条巨大的白蛇昂头吐舌横卧在路中,刘邦大喝一声,奋力挥剑斩去,顿时血花飞溅,白蛇分为两段。站在后面的壮士们见刘邦如此勇敢,对他愈加钦佩了。此后,刘邦率众人藏匿在芒、砀山中,那里山高林密、杂草丛生,刘邦与众人借山泽岩石隐身,防备官府的搜捕。不久在刘邦身边便聚集了数百人。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民众纷纷杀掉秦官吏响应起义。同年9月,刘邦在萧何、曹参等人拥戴下聚众起义,杀死秦沛县县令,占领县城,刘帮被起义民众拥立为县令,尊称他为“沛公”。

刘邦在沛县县衙大堂举行了隆重的起兵仪式。命人制作了大批红色旗帜,上绣“刘”字,作为本军军旗,并派萧何、曹参等人分头招兵买马,起义军迅速扩展到两三千人。刘邦仍感兵力不足,便率部投奔另一支起义军首领项梁。此后,刘邦与项梁及其他起义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逐渐成为起义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秦军夜袭起义军

公元前208年,项梁、项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渡江之后,东阳起义军首领陈婴率军2万人来归附;渡淮河后英布等首领也率所属起义军前来归附,项梁人马一时达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起义军主力。

项梁大军一路顺风,连战连捷,进入山东薛城。这时,陈胜、吴广等起义军领袖牺牲的消息已被证实,项梁便召集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决定拥立旧楚国怀王熊心为王,仍用楚怀王名号,以统一号令天下各路起义军。

会议之后,项梁统帅大军先后在东阿、定陶等地多次击败秦军。接连不断的胜利使项梁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放松了对秦军的警戒。秦将章邯利用项梁疏于戒备的缺点,在增援部队的支持下,夜袭起义军大营,起义军损失惨重,项梁战死。

项羽当时正在进攻陈留,闻听项梁死讯,八千子弟兵一时放声痛哭,项羽强忍悲痛,与刘邦等起义军首领立即退兵彭城,保卫楚怀王,伺机再起。

项羽率军交战巨鹿

公元前207年12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漳水,援救巨鹿,初战告捷。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断绝秦军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越战越勇。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围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当时,各路将领来救援的有十几路人马。可是他们害怕秦军强大,都扎下营寨,不敢跟秦军交锋。看项羽打垮了秦军,请他们到军营来相见的时候,他们都跪在地下爬着进去,连头也不敢抬起来。大家颂扬项羽说:“上将军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到今没有第二个。我们情愿听从您的指挥。”

打那时候起,项羽实际上成了各路反秦军的首领。

刘邦约法三章

巨鹿大战后,项羽率各诸侯大军浩浩荡荡向关中地区挺进。行至安城附近,恐秦军降卒不服,就将二十余万降卒全部坑杀,随后进军函谷关。

而刘邦军纪严明,“所过勿得掠虏”,又采取了收买秦将的方针,很快瓦解了秦军,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就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在将士们的陪同下,来到豪华的阿房宫。越看越不想离开,这时部将樊哙进来说:“沛公,强大的秦王朝,就是因为贪恋这些奢侈豪华的东西才灭亡了,您还是赶快回到军营去吧!”

张良也劝刘邦说:“樊将军说得很好,可千万大意不得呀!”

刘邦一向是很敬重张良的,听了他的话,带领将士回到了军营霸上。为了争取人心,刘邦把咸阳附近各县的父老和有名望的人们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我来这里是为了解除你们痛苦的。现在我只和大家约法三章:杀人的偿命;伤人的办罪;偷盗的严惩。除此以外,秦国的一切法律禁令一概废除。”

刘邦的“约法三章”,得到了关中百姓的称赞和拥护。

刘邦赴鸿门宴

项羽率领大军向西推进,很快就到达了通往关中的函谷关。谁料关门紧闭,守关的将士说:“我们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项羽一听,非常气恼,一怒之下,便命令猛将英布攻城。项羽进关后,一直向西挺进。当他的军队开到鸿门的时候,天色已晚,只好暂时住下。

项羽的叔叔项伯与刘邦手下的谋士张良交谊很深。知道了项羽明天要出兵讨伐刘邦,担心张良的安全,就连夜溜进刘邦的军营,先找到张良,急忙对他说:“明天项羽就要率大军打过来了,你们不是他的对手。你赶快跟我一起逃走吧!”

张良说:“我奉了韩王的命令来送沛公,现在沛公有难,若我自己逃走,天下人会笑我不义。我一定要把这事告诉沛公。”

张良让项伯在帐中等候,自己去见刘邦。他们经过一阵商讨,才想出让项伯劝阻项羽的主意。

于是,张良把项伯请进刘邦的大帐,摆上酒席,热情接待。酒至半酣,刘邦做出诚恳的样子说:“我进关以来,大事小情都未擅自做主。哪里敢抵御将军呢?望兄长务必在项将军面前代为解释明白。又说明天一早,亲自去向项羽赔罪,请项伯到时多多关照。”

第二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100多个随从,到了鸿门见项羽。守卫的将士只准刘邦带张良一人进帐,其他人都被挡在外边。刘邦见了项羽,恭恭敬敬地行了拜见之礼。

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宴会上,项羽和项伯坐在主位,亚父范增坐在旁边作陪。项羽举杯祝酒,席间,范增一再丢眼神示意,要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却只顾饮酒说话,不予理睬。范增实在忍不住了,便找个借口,到外面找到了项羽的堂弟项庄,要他进帐,佯装舞剑,伺机杀死刘邦。

项庄立刻来到席间,首先给刘邦斟酒祝福,然后征得项羽的同意,便舞起剑来,不断向刘邦靠近。张良见这情形,急用眼色示意项伯,项伯马上站起来,对项羽说了一声,便拔剑与项庄对舞起来。

张良一看形势十分紧张,便悄悄溜到营门外,找到樊哙,说明了帐里的危急情况。樊哙听了,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闯了进去,气呼呼地站在刘邦身边。项羽按着剑问:“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什么?”

张良抢着回答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前来讨赏。”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接着就吩咐侍从的兵士赏他一杯酒,一只猪腿。樊哙一边喝酒,一边气愤地说,项羽不该听信小人挑拨,不但不奖赏刘邦,反而杀害他。项羽听了,无话可说,只好让樊哙在刘邦身边坐下。

过了一会儿,刘邦借口上厕所,带领随从抄小道跑回霸上。

鸿门宴之后,项羽大军进入咸阳,杀了子婴,火烧阿房宫,大封诸侯。从此,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刘邦重用韩信

韩信是江苏淮阴人,早年家境贫寒。生就体格伟岸、英姿勃发,自幼喜爱读书、习武,成年后胸怀大志,一心想成为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军事统帅。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韩信投奔项梁,参加反秦斗争。项梁阵亡后他又转归项羽,任郎中,多次为项羽出谋献策,均未被采纳。

刘邦受封汉王入汉中之际,韩信离开项羽来到刘邦军中,仍未受重用。韩信心中十分郁闷。不久,韩信与丞相萧何相识,萧何发现韩信熟读兵书,满腹韬略,是难得的军事将领,便极力向汉王推荐,仍无结果,韩信心中更加郁闷。这时正值军心涣散,许多官兵开小差,韩信感到前途渺茫,便也离开了刘邦的军队。

韩信走后不久,即有人向萧何报告了这一消息。萧何闻听,顿时焦急万分,未向汉王刘邦禀告,便亲自纵马连夜追赶。

萧何来到韩信身边,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说:“你我一见如故,为何不辞而别?要知道,汉王确实重视人才,你且随我回去,如若再不得重用,你再走不迟。”萧何拉着韩信的手,婉言卑词,万般挽留,终于使韩信回心转意,同萧何返回军营。

返回汉中后,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说:“好吧!既是丞相极力举荐,我就封他个将军吧!”

萧何道:“这还是留不住韩信啊!”

刘邦沉思良久,说:“好,我就拜他为大将军吧!”

萧何说:“拜大将军太好了。但大王应选择良辰吉日,并举行隆重的授封仪式,才能真正留住韩信啊!”

刘邦依从萧何的建议,待授封之日,汉王刘邦全身吉服,以大礼拜封韩信为大将军,总领三军,汉军上下震惊。

韩信向汉王献策说:“当今天下,能与大王一争天下的仅有项羽一人。项羽比您强,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首先,项羽是一猛士,他怒吼一声,威震天下。然而,他却不能任用贤人,他的勇猛便只是匹夫之勇。其次,项羽称霸天下,不占据关中的天时地利,却在千里之外的彭城建都,岂不丧失先机,做无用功!还有,项羽违背楚怀王当年之初,称霸天下,以亲疏分封诸侯,不公不平。”

韩信的一席话,听得刘邦心花怒放,连连点头称是,心中暗赞韩信果然为天下奇才。韩信继续说道:“您与项羽正好相反。您入关后军纪严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深得关中百姓爱戴,所以您被分封到汉中,天下百姓都很同情。因此,假若利用军队士卒企望东归的心情,举兵东进关中,夺取关中,推翻三王统治易如反掌。”听完韩信的宏论,刘邦不胜感慨,高声说:“天赐韩信给我啊!”

韩信暗度陈仓

刘邦采纳了韩信的策略,立即着手部署东进关中。当时,从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经由栈道进入关中;另一条是走陈仓小路,那里山高路险、悬涯峭壁、野兽虫蛇出没,路途险恶,已多年无人行走。正因如此,被项羽封到关中西部地区的雍王章邯不曾派兵驻守。韩信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调动大批士卒和民众,大兴土木,日夜抢修栈道。汉王兴师动众修复栈道的消息传到关中,章邯仍是一个有经验的军事将领,他立即加派重兵守卫栈道出口,防止刘邦大军进攻。

韩信见章邯果然中计,便于公元前206年秋天的一天深夜,与汉王刘邦率大军离开南郑,偃旗息鼓,无声无息地扑向陈仓。

这天,章邯正在都城废丘王宫中饮酒作乐,突然传来紧急战报:“汉军已渡过栈道,攻战陈仓。”

章邯闻讯将信将疑,慌忙调动兵马,亲自赶往陈仓抵挡汉军。章邯大败,逃回废丘,闭门不出。汉军遂包围废丘,四面攻打。章邯无力支撑,不久便兵败自杀。章邯死后,汉军攻战咸阳。关中剩下的两个大王司马欣和董翳更加孤立,先后向汉军投降。

汉王刘邦挥师南下,来到洛阳新城时,传来了九江王奉项羽之命杀了楚怀王熊心的消息。他采取了董公的计策。第二天,他举行隆重仪式,为楚怀王熊心大办了丧事。接着,他又派出使者,游说众王,伸张正义,除奸保国。

各诸侯果然立即响应,纷纷派兵支援刘邦。刘邦的队伍一下子就增加到56万人,浩浩荡荡地向楚国首府彭城杀去。这时候,项羽正率领楚军的精锐与齐国打仗,留在楚国的只是一些老弱残兵。刘邦领兵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楚都彭城。

项羽听到彭城失守的消息,焦急万分,再也顾不得与齐国对峙,亲率三万精兵,去夺取彭城。一天早晨,楚军向彭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汉王和他的将士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中午时分,楚军攻入彭城,汉军被彻底打垮,刘邦在众将的掩护下急促奔逃。

汉军见主将奔逃,立时慌乱起来,四处溃散,逃至彭城东北的谷水和泗水时,因船少人多,抢渡不及,十几万汉军在这里被消灭了。这一仗,汉王刘邦伤亡惨重,他的父亲刘太公和老婆吕雉也都被项羽俘虏了。

刘邦好不容易逃到荥阳、成皋一带,收集了散兵。正巧,萧何从关中发来一支兵马,韩信也带着队伍赶到荥阳。经过休整,士气又振作起来,刘邦见楚军阵容强大,先是坚守不出,然后挑选精兵,突然袭击,大败楚军。结果两军在荥阳一带,形成对峙之势。

韩信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楚汉两军在荥阳相持不下。由于一度楚占上风,魏、赵、燕、齐等依附项羽。汉王刘邦的大将、左丞相韩信,率领大军,对这些小国进行痛击。

韩信首先大破西魏兵,生俘了叛汉的魏王豹。接着又同张耳一起,一举歼灭代军,擒住了夏说。之后,韩信率数万大军,准备东出井陉攻赵。赵国的国君赵歇和他的大将陈余,听说韩信就要来进攻,便集结兵力,号称20万人马,准备迎战汉军。

陈余根据自己的战略思想,把赵军的大本营扎在大河东岸较远的山坡上。显然,这是一个圈套:引汉军渡河,背水作战。

韩信派出的侦探悄悄溜进赵国,暗中探听到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赶忙回来报告了韩信。韩信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便筹划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计划。

按照计划,韩信率领部队浩浩荡荡地向井陉进军。这时已是半夜了,韩信率主力部队,趁着月色,越过井陉隘口,渡过大河,在东岸面对赵军、背靠大河扎下大营,摆开阵势。将士们都觉得这样的摆阵法无异于白白送去挨打。然而大家都知道韩信神机妙算,善于用兵,虽然有怀疑,但谁也不好发问。

赵军将领望见汉军背水摆阵,不禁哈哈大笑,议论纷纷。要知道背水摆阵,是兵家大忌,等于断绝自己的退路,使自己陷于绝境,自取灭亡。陈余见韩信中了圈套,心中暗喜。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汉军大营里的号角“呜呜”地吹响了。韩信率领一支精兵,打着帅旗,带着大将的仪仗鼓乐,大吹大擂地向赵军进攻。陈余看到韩信亲自带领汉军来攻,笑道:“韩信,你终于出来了,今天叫你有来无回!”接着,把令旗一摆,大声命令:“全军立即出击!”

赵军打开营门,部队一拥而出,漫山遍野地向汉军杀来,双方展开了一场混战。战斗持续了一段时间,韩信见时机已到,便命令:“全军假意溃逃!”这一来,汉军向水边阵地逃去。赵军见汉军败退,便不顾一切地向前追击。韩信带领的部队退到河边,跟原来背水列阵的主力会合了。这时,埋伏在山坡上的二千骑兵,发起了突然袭击,冲进了赵军大营,遍插汉军的红色旗帜。

在水边的阵地上,韩信指挥着汉军,拼命厮杀。汉军个个精神百倍,勇猛无比。这时,汉军埋伏的两千骑兵,也冲出赵营,左突右攻,配合着背水阵地,两面夹击,把赵军打得大败。斩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接着,韩信又在齐地大败楚军,彭越也在梁地袭击楚军,断了楚军的粮道。霸王项羽陷入进退两难之境。汉王趁机派人来讲和,条件是:“霸王将刘邦的父亲太公、夫人吕氏放回;楚汉双方以鸿沟为界,以西属汉,以东为楚。”霸王同意了这种“楚河汉界”。

楚霸王乌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岁末,汉王刘邦和韩信、英布、彭越等会师追击项羽,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

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项羽的爱妾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陪伴他喝酒解闷。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都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很多。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唱着唱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旁边的侍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来。为了让霸王率众顺利突围,虞姬趁霸王一转身之际,突然拔剑自刎,霎时间香消魂散。

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800个子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5000名骑兵紧紧追赶。项羽一路奔跑,赶到他渡过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100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儿。

项羽和100多个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后来,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带,连道儿都没有了。项羽这才知道是受了骗,赶快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汉兵已经追上了。

项羽再点人数,只有28个骑兵。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围了上来。项羽料想没法脱身,便把仅有的28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跑开去,大家在东山下集合。”

项羽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齐了。项羽又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汉军也兵分三路,把楚军围住。项羽带着26个人杀出汉兵的包围,一直往南跑去,到了乌江。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

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

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也叫兵士们都跳下马。他和26个兵士都拿着短刀,跟追上来的汉兵肉搏起来。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楚兵也一个个倒下。

楚霸王一人杀死了汉军几百人后,自己也受伤10多处,突然看见汉军中的司马将军吕马童。他喊道:“这不是我的老乡吕马童吗?”

吕马童不敢正视项羽,只用手指着项羽对汉将王翳说:“这位就是霸王。”

项羽见状仰天长笑,说:“我知道汉王用千金和万户侯的封赏来购我的头,今天我就送个人情给我的故人吧!”

说完将宝剑往颈中一挥,一代雄主就此消亡。

二、汉朝

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公元前202年,由楚王韩信牵头,群臣共同上书,推尊刘邦称帝。刘邦看了诸侯王的上书,心里美滋滋的,表面上却故意推辞,内外臣僚再三恳请,他才答应。于是刘邦正式做了皇帝,后世称他为汉高祖。起初在洛阳建都,后来又迁都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朝。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叔孙通认为礼仪可以因应时势、人情等因素而做出改变,不必艰难地全盘草创。

叔孙通为汉高祖制定的礼仪即由混合夏、商、周、秦四代的礼乐而成。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鼓励生产、轻徭薄赋的黄老思想为指导。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我国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中期定都洛阳,又称东汉、后汉。

汉高祖封萧何

汉高祖正式登上皇位,臣子们互相争功劳,争执了很久也没争清楚。汉高祖认为萧何功劳最大,率先封他为酂候,他的封地内有8000户人家。

有功之臣们都说:“我们这些人都亲自披着铠甲拿着兵器,多的打过一百多次仗,少的也打了几十次仗,如今萧何没有征战的功劳,反而居于我们的上面,为什么呢?”

汉高祖说:“各位懂得狩猎吗?”

群臣说:“懂得。”

“知道猎狗吗?”

群臣回答说:“知道。”

皇上说:“狩猎时,追击杀死禽兽的是猎狗,发现并指示野禽在什么地方的是人。现今各位只能跑去抓住野兽,功劳相当于猎狗;而萧何,发现目标指示出击,功劳相当于猎人。而且各位只以自身跟从我,多的也不过带来三两个人,萧何带领发动宗族里几十个人都跟从我,功劳不能忘记啊!”

众臣子从此不敢再说闲话了。

请君入瓮擒韩信

刘邦登上皇位,封韩信为楚王。不久就有人上书楚王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向陈平请教,陈平开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刘邦再三追问,并说:“我打算派兵前去讨伐他,你看怎么样?”

陈平说:“军队实力不如韩信,将领又不是韩信的对手,现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打韩信;一旦引起战争的话,胜负就难以预料了。这样做我真是很为陛下担心啊!”

刘邦一听,十分着急。陈平说:“陛下装作出游云梦泽,要在陈州会见各路诸侯。韩信听到天子出游,又到了他的地盘上,他当然会来谒见。当他谒见陛下的时候,您便可以把他抓起来。这样就不用派兵,只需一个武士就足够了。”

刘邦依计行事;韩信果然郊迎在路中央。刘邦便让埋伏下来的武士将韩信捆得结结实实,投入囚车中。后来刘邦把韩信贬为淮阴侯,留居京城,不让他到外地任职,韩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后来,吕后采用了萧何的计谋,把韩信骗到未央宫杀害了,并诛灭了韩信的三族。

汉高祖杀马立誓

在韩信被杀后,刘邦以彭越谋反为借口,把他逮捕,废为庶人,流放蜀地。彭越在半路上遇到吕后,哭诉无罪。吕后答应为彭越说情,便把他带回洛阳。

吕后见刘邦说:“放了彭越是放虎归山,不如杀了他,以绝后患。”

刘邦听了吕后的话,杀了彭越,并把他剁成肉酱遍赐诸王侯。淮南王英布,得知韩信被杀,就惊恐不安,又见到彭越的肉酱,更觉得大祸就要临头。

公元前195年,英布聚集了兵马,发动了武装反叛。刘邦率兵征讨,平定了叛乱,杀了英布。在战争中汉高祖被飞箭射伤,从此一病不起。

就在刘邦征讨英布那一年,燕王卢绾曾经与陈希有过秘密勾结的事暴露了。刘邦派樊哙、周勃率兵征讨。卢绾只带了几千人逃入匈奴。

公元前202年,赵王张耳死,由其儿子张敖嗣继任为王,并娶了刘邦的女儿为妻,后因赵明贯高谋反,受到牵连,被贬为宣平侯。异姓诸侯中就只剩下长沙王吴芮了。他的封地内只有25万户,地少力弱,与汉中央集权的矛盾尚不尖锐。长沙王一直传位五世,到汉文帝时,才因没有子孙可传,被除国。

刘邦先后用了七年时间,削平了主要的异姓王国,解除了汉初分裂割据势力的祸患,巩固了西汉的统一。

汉高祖刘邦在征讨英布的战争中受伤以后,便经常胸痛难忍。到公元前195年春天,病情越来越重,他知道自己不行了。一天,就带领文武大臣到太庙里去宣誓。叫手下人牵来一匹白马,亲自主持了杀马仪式。刘邦端起一杯冒着热气的马血酒,当着祖宗的灵位,带领大家起誓说:“从今以后,凡不是姓刘的人,一概不许封王;没有功劳的人,一概不许封侯。谁违反这个誓约,天下人就共同讨伐他。”

起誓完毕,汉高祖把马血酒洒半杯在地上,剩余的半杯一口喝下去。在场的人都照着他的样子,每人喝了马血酒,发誓一定永远遵守此约。

汉高祖杀马宣誓,是怕异姓王造反,抢他的刘氏天下。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后来造反篡权的,并不都是那些封王封侯的异姓功臣,而是他的妻子吕后和吕氏子弟。

王卫尉雄辩救萧何

刘邦平定天下后,一日,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荒地用来放养禽兽。他觉得太浪费了,便奏请刘邦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

刘邦见了这道奏章,恨萧何想借此事来讨好百姓,命令将萧何抓起来。满朝文武都怕连累自己,不敢替他申辩。

有一个姓王的卫尉,平日敬佩萧何的为人,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

刘邦说:“当年李斯当秦朝丞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竟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讨好百姓,自己得个好名声,不知道把我看成什么样的君主了。”

王卫尉说:“对百姓有利,为民请命,这是相国应该做的事啊!当初您与项羽相争数年,由萧相国镇守关中,他若想取得关中,不过举手之劳。萧相国对这样的大利尚且不图,难道今天会贪图商人的一点贿赂吗?

刘邦听了,心里虽不高兴,但想想王卫尉的话毕竟有些道理,所以当天就派使者拿着符节去赦免了萧何。

汉高祖白登被围

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灭亡之后,楚汉相争时,匈奴乘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

汉高祖在位时,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了40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的封地马邑。韩王信抵挡不住匈奴的强大攻势,向冒顿求和。汉高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汉高祖办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汉高祖亲率汉军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敌。

公元前200年冬天,天空下着大雪,天气特别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伤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冻得掉下了手指。但是,汉军和匈奴兵一接触,匈奴兵就败走,汉军一连打赢了几阵。

汉高祖进了晋阳,派出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

汉高祖率领一队人马刚到平城,突然四周涌出无数匈奴兵来,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汉高祖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山。

冒顿单于派出40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高祖和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了七天,没法脱身。

陈平派了一个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阏氏,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阏氏答应了。当天晚上,阏氏对冒顿说:“我们占领了汉朝地方,没法长期住下来,再说,汉朝皇帝也有人会救他。咱们不如早点撤兵回去吧!”冒顿听了阏氏的话,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将包围网撤开一角,放汉兵出去。

当时,天正下着浓雾,汉高祖悄悄地撤离了白登山。陈平还不放心,叫弓箭手朝着左右两旁拉满了弓,保护汉高祖下山。汉高祖逃出了虎口,自己知道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长安。以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很让汉高祖担忧国家的安危。他问刘敬该怎么办?

刘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两方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过日子。”

汉高祖同意刘敬的意见,派刘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同意了。汉高祖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女儿,称作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同时,又送去许多特产及粮食。冒顿就把她立为阏氏。从那时候起,汉朝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起来。

吕后为执政铺路

汉高祖刘邦杀马立誓以后,这病一天比一天重,吕后找了一位当时很有名气的医生来给他治病。汉高祖却不想让医生治,他认为自己已经不行了。他赶紧忙着安排后事。吕后早有野心,现在见高祖就要命归西天,就问:“陛下百年之后,如果丞相萧何也死了,谁能接替他?”

刘邦想了想说:“曹参可以。”

吕后又接着问:“曹参以后呢?”

刘邦说:“王陵能接替,不过他这个人忠厚正直却有些愚笨,可以让陈平来协助他。陈平很有智谋,但他不能够独当一面。周勃办事稳重,为人厚道,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必定是他,可以让他做太尉。”不久,刘邦去世了。吕后把太子刘盈立为皇帝,这就是汉惠帝,汉惠帝17岁,天生软弱无能,身体又不好,这样吕后就掌握了朝中大权。

汉惠帝每日饮酒作乐,不理国家大事,到他即位的第七年就在忧伤里死去了。汉惠帝的张皇后一直没有生儿子,吕后让人从宫中抱来一个婴儿,并把他立为皇帝,历史上称为少帝。

吕后篡位执政

吕后夺了朝中大权以后,想封吕家的人为王,但她又怕大臣们反对,于是就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是个直肠子,他当时就表示反对,对吕后说:“不行!高祖在世的时候,曾经杀白马订盟约,谁不遵守这个盟约,天下人共同讨伐他!如今您要封吕家的人为王,这是违背盟约的,我不能同意!”

吕后听了王陵的话,脸上立即挂了一层霜,冷冷地看着王陵。陈平和周勃见她神色有变,两个偷偷地交换一下眼色,互相微微点头,齐声说道:“高祖皇帝平定天下,曾封子弟为王,今太后掌管朝政,分封吕氏子弟又有什么不可呢?”吕后听了这番话后,立即转怒为喜。

不久,吕后就免掉了王陵右丞相的职务,叫他去做少帝的老师。王陵很生气,说自己有病,告假回故乡去了。吕后立即把左丞相陈平升为右丞相,把自己的亲信审食其提升为左丞相。

接着,吕后又向大臣们放出口风,极力地鼓吹自己的侄子吕台如何如何能干,大臣们顺从了吕后的意见,为吕台请封,吕后就把吕台封为吕王,把济南郡作为他的封国。

不久,吕台死了,他的儿子吕嘉继为吕王。后来,吕后又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台的儿子吕通为燕王,还封了六个吕家的人做列侯。

就这样,由于吕太后的专权,吕氏子侄一个个被破格提拔,吕后恐怕刘吕两姓互相争斗,就想出了一条亲上加亲的政策。

吕后把吕禄的女儿嫁给齐王刘肥的二儿子朱虚侯刘章,又让赵王刘友、梁王刘恢娶了吕氏为妻,以为这样可以使刘吕两姓相处无事。

结果,刘友的妻子到长安告密,说刘友造反,吕后立即把刘友抓住,活活地将他折磨死。梁王刘恢也很快就自杀了。少帝渐渐地长大了,懂了一点儿人情世故。他听说张皇后不是他的母亲,吕后不是他的祖母,他自己的亲生母亲已经被害死了,就愤愤不平地说:“太后怎么杀了我的母亲?我现在还小,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替我母亲报仇!”

这话很快就传到吕后耳朵里,于是,她把少帝偷偷杀害了。

吕后找了一个名叫刘弘的小孩子来做皇帝,也称少帝。这刘弘连个年号都没有,他不过是吕后手中的玩具,朝中大权完全由吕后执掌。

到这时候,吕太后和她的侄子侄孙们,已经把刘姓的天下给篡夺去了。吕后的篡权,不仅误国害民,也为吕氏家族惹来了灾祸。

吕氏诸侯的末路

吕后执政以来,大权牢牢地掌握在吕氏集团手中。多年钩心斗角的朝廷纷争,让吕后的身体愈来愈虚弱,她已无力操劳更多的事情了。

公元前180年3月,吕后为了求福去灾,要到长安城外斋戒沐浴,那时候把这种事叫作祓祭。祓祭这天,从未央宫到长安城外渭水南岸二十多里的路上,全部由吕产指挥禁卫皇宫的南军警戒,长安四郊则由吕禄指挥北军禁卫,吕后身边由吕更始调宫中卫士护驾。一时间,戈矛斧钺,金光耀眼。路上不仅没了行人,连鸟兽也躲得远远的。

吕后身穿红色宽大的祭服,登上事先筑好的祭坛,焚香跪拜,然后步行到渭水边,蹲下用手沾了沾水,往脸上抹了抹,就算是沐浴了。随行人在吕后沐浴之后,也都依次到渭水边,学着吕后的样子沐浴,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才算礼成。这样的迷信活动,当然不会为吕后求福去灾。她在回宫的路上,就觉得十分疲倦,昏昏欲睡。从此便卧病不起。

到了夏末秋初,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自感不久于人世。于是她便发出诏令,封吕产为相国,吕平为未央宫卫尉,吕更始为长乐宫卫尉,又封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种为中将。她又告诫吕产、吕禄说:“你们千万要抓住兵权,守住皇宫。你们不必为我送丧,以防被人暗算。”

吕后一死,吕产在内护丧,吕禄在外巡防,防备得非常严密,到出葬那天,两人遵照遗嘱谁也没去送葬,带着南北两军,护卫宫廷。准备劫持少帝,发起叛乱,篡夺刘氏江山。陈平、周勃等人,想要乘此机会除灭诸吕,但是无处下手,只好耐心等待时机。

齐王刘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是吕禄的门婿,他从妻子那里打听到吕氏要篡夺刘氏天下的阴谋。吕后一死,他赶快派密使去告诉自己的哥哥齐哀王刘襄,让他带兵从外边进攻,自己在京都做内应。

齐哀王刘襄一边出兵,一边写信给诸侯王,控诉吕后一家的篡权罪行,提议联兵讨伐诸吕。吕产等人听说齐哀王出兵打来,便派大将军灌婴带兵阻击。灌婴暗想吕家控制住了关中地区,想要篡夺刘家的天下,我如果去打齐王,这不是违背高祖杀马宣誓的行为吗?于是他把兵带到荥阳,便屯兵不动,并同齐王订了一同除掉诸吕的密约。

周勃安刘除诸吕

周勃和丞相陈平商量除掉诸吕的办法。他们知道曲周侯郦商的儿子郦寄和吕禄是好朋友,便把在家养病的郦商软禁起来,叫郦寄去劝说吕禄交出兵权,吕产交出相印,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并告诉他们只有这样,大家才能过太平日子。吕禄相信了郦寄的话,害怕遭到齐王和灌婴联军的进攻,打算把兵权交给周勃。他找吕产和吕家其他人商量此事,有的说这样做有利,有说这样做不利,争执不下,一时难以决定下来。

周勃一方面从襄平侯纪通那里弄到了进入北军的符节,一方面叫郦寄去警告吕禄,叫他交出兵权。吕禄被迫交出大印,到自己封地去了。

周勃拿了节符和大印,进入北军,立即下命令:“现在吕家要篡夺刘家的天下,你们愿意跟着吕家的,脱下右臂的袖子;愿意帮助刘家的,脱下左臂的袖子!”

将士们本来就不满吕家篡权的行为,现在听从周勃的命令加入了反吕的阵营。这样,北军就全部被周勃掌握了。

这时,吕产还把持着南军的大权不肯撒手。周勃命令刘章守住军门,又命令守卫皇宫的武官,不许相国吕产进入宫门。吕产还不知道吕禄已经交出了兵权,冒冒失失地想冲进未央宫,劫持皇帝,发动叛变。但是皇宫的守卫不让他进去,他只好在皇宫的庭院里徘徊,焦急地思考着该如何行动。

周勃命令刘章:“迅速进宫保卫皇帝,逮捕吕产!”

傍晚时分,刘章率领一千精兵来到未央宫,向吕产发动攻击。在未央宫正殿大门外的广场上展开了混战。吕产抢先控制了几处有利地势,以弓箭向刘章等猛射,刘章遵照周勃的安排,采取分割包围的办法,很快便将吕产的军队消灭。吕产匆匆忙忙地逃到郎中府的厕所里躲藏,结果还是被搜出来杀了。

第二天,周勃同其他将军、大臣们商量之后,派军队到吕禄的封地上逮捕了吕禄,把他也杀了。接着,又到各地去搜捕吕氏一族的人,不论男女老少,杀了个一干二净。这样,汉朝的大权又回到刘氏集团手中,经过大臣们的商讨,迎立了代王刘恒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

吕氏篡权的阴谋全部破产了。周勃没有辜负汉高祖的期望,在消灭诸吕叛乱,安定刘氏天下的斗争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后人把这一历史事件,叫“周勃安刘”。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8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24岁做了皇帝。他的母亲是汉高祖的妃子薄姬。薄姬因为害怕吕后,长期和儿子住在封地,不管朝中的事情,他们母子俩没有引起吕后的重视,所以,没有受到吕氏的陷害。

刘恒正式称帝以后,看到老百姓因为受战争残害都很穷,政府收不上来捐税。他想到首先要恢复农业生产。春耕开始的时候,他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到都城郊外去耕地、下种。他还叫皇后、皇妃在皇宫的园地里种桑养蚕,为广大农民做出榜样。

汉文帝知道老年人生产经验比较丰富,应当鼓励人们敬老扶幼。于是,他便下了一道命令:政府要关心无儿无女的老年人,关心没有父母的孤儿。

政府借钱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还从政府的仓库里拨出一部分麻布和丝绵,发给他们做衣服。汉文帝实行的各项政策中,最受人欢迎的是减轻刑罚。他首先废除了一人犯法父母妻子同罪的法律,后来又规定了罚钱赎罪的法律,并且还废除了肉刑。

说起废除肉刑,那是公元前167年的事,当时,一位著名的医生,齐国太仓县的县令淳于意,因治病死了人,犯了法,被判处肉刑。那时候的肉刑有三种:在脸上刺字,割掉鼻子,砍去一只脚。因为淳于意是县令,是现任官吏,要到都城长安,由朝廷的司法机关来执行肉刑。

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跟随父亲去长安。缇萦到了长安,便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了守门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县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为官清廉,齐地人都称他是清官。他犯罪,受到刑罚是应该的。可是,肉刑是一种可怕的刑罚,刺了字,就终生难以抹掉;割掉鼻子,就不能再安上;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当奴婢,替父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觉得小姑娘说得也很有道理,便召集制定法律的官员,要他们用别的刑罚来代替肉刑,后来就改为以打板子来代替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既顺应了民心,又为农业生产保全了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自身的统治,合乎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少女缇萦为救父不畏艰难和强权,勇敢地上书皇帝,又为汉文帝废除肉刑提供了契机,最终促成了肉刑的废止。

汉景帝削弱藩国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因病去世,皇太子刘启继位,就是汉景帝。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

景帝把他的管家晁错提升为左内史,晁错经常向景帝提出一些建议,景帝总是言听计从。不久又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

晁错升任为御史大夫以后,就正式向景帝提出“削藩”的建议。他对汉景帝说:“吴王有病不来朝拜天子,这种狂妄的行为,按照古代的礼法应当杀头。而且,他还违反朝廷规定,炼铜铸钱,煮海为盐,招纳天下亡命之徒,准备兴兵作乱。为了防止祸患,必须削减他的封地。”汉景帝说:“削减他的封地,他造起反来怎么办?”

晁错说:“他已经打定了造反的主意。削他的地,早一点反,危害小一些;不削他的地,他晚一点反,准备得更充分,危害就更大。”

汉景帝觉得晁错说得有道理,就开始实施削弱王国的措施。他先从几个较小的王国下手,先把楚国的一个郡、赵国的一个郡和胶西国的六个县,划归汉朝中央直接管辖。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看到汉景帝已经开始削封地,想到很快就会轮到自己,就决定用武力对抗,他联合楚王、胶西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于景帝三年发动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吴楚七国起兵的名义是“清君侧”,就是要求杀掉汉景帝身边主张削弱王国的晁错。汉景帝看叛军声势很大,有点怕了。想起了文帝临终前的嘱咐,派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尉,统帅16个将军去讨伐叛军。

朝廷中有几个妒忌晁错的人,上奏章诋毁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当腰斩。七国起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杀了晁错,七国就会退兵。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昧着良心,批准了奏章,腰斩了晁错,便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吴楚起兵,杀晁错只是个借口,当然不会退兵。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了。

周亚夫领了诏命便急忙向前线奔去,领兵平叛,军队来到霸上,有个叫赵涉的拦住周亚夫的马车献计:“吴王刘濞占据的地方很富饶,他招兵买马,准备造反已经很久了。这次您出兵征讨,他一定会在半路上的险隘之处设下埋伏。我建议将军不要走东西这条大道,而由此往南走蓝田,出武关,然后去洛阳,这样虽然绕了一点远,多走一两天,但是出乎吴王意料之外,他们一定没有防备,必然使敌方心惊胆战。”

赵涉的建议果然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周亚夫率领的大军很快截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便在昌邑城南深挖沟、高筑墙,扼制吴兵北进。吴兵发现不能北进,只好向西进攻睢阳。可是打了两个多月消耗战,毫无战果,军心逐渐低落。

周亚夫看准反攻的时机,立即命令全部精锐部队四路出击。只一仗,就把吴楚联军打得大败。吴王刘濞想当皇帝的美梦破灭了,便带着自己的儿子,趁夜往江南逃跑,投奔了越国。想去联合东越卷土重来,没想到,周亚夫早已悬赏1000斤黄金购买他的脑袋。所以东越人不但不帮助他,反而乘机杀了他,把他的脑袋献给了周亚夫。吴王的儿子刘驹,逃到了更南边的闽越去了。楚王刘戊,见刘濞扔下自己溜掉了,气得破口大骂。他看自己的军队四散逃亡,自己无路可走,最后只好自杀了。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诸侯国也很快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七国的叛乱就被平定了。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功勋卓著,被汉景帝升迁为丞相。汉景帝灭了叛乱的七国诸侯王,仍旧封了七国后代继承王位,但是从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国征收租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了。

汉武帝“尊儒”

景帝死后,皇太子刘彻继位,这便是我国历史上被称为一代雄主的汉武帝。他在位时期的汉朝最为繁荣和昌盛。武帝继位时16岁。他一登上帝位,就立志做一番事业。他下诏各郡县,举荐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人,其中最著名的是董仲舒。

董仲舒是个精通儒家学说的大学问家,在景帝时做过博士官。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政治上的需要,改造了由孔子创立、经孟子发展的儒家学说,并且把各家学说和阴阳五行等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儒家学说变成了一种为封建政治制度服务的,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理论。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天人三策”的建议。意思是说:“天是有意志的,人世间的事物,是按天意存在和变化的。皇帝是天皇的代表,皇帝的权力是天皇授予的,人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他还说:“诸子百家的学说妨碍皇帝的绝对权威,只有儒家学说才能保持思想上的统一。”汉武帝认为董仲舒的建议很适合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想重用董仲舒。可是,他的祖母窦太后崇信“黄老学说”,极力主张清心寡欲,无为而治,武帝不敢得罪祖母,只好让董仲舒去做江都相。后来他又改任窦婴为丞相,封赵绾为御史大夫,这三个人都是儒家的支持者。

年轻的汉武帝登基不久便搜罗了这么多人才,早已为他的祖母窦氏所不满,窦氏便加紧了对朝廷政事的控制。御史大夫对武帝说:“太皇太后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不宜再多管朝中之事。”不料这话被窦太后知道了,便大发雷霆,立即逮捕了赵绾和王臧,二人被迫自杀。并罢免了丞相窦婴,责备武帝误用匪人,引他不孝,武帝拗不过祖母,眼睁睁地看着一班大臣遭到贬斥和杀戮,却也无计可施。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了,21岁的汉武帝开始独立处理政事。他下令在政府里设置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考试,五经中能学通一经的就可以做官,博士弟子的人数增加到3000人。

依靠儒家学说做了官的人,自然会按董仲舒那一套理论,来帮助汉武帝治理天下,用儒家学说来教育后代。从那时候起,儒家学说几乎完全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领域。这便是历史上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各个王朝的统治者又不断对儒家学说做了补充和发展,使它更适合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学说越来越落后于时代,成为一种顽固保守的学说。

骠骑飞将军李广

李广,陇西人,是汉代著名大将。他身经百战,以高明的射术令匈奴闻风丧胆。在汉文帝时,匈奴入侵上郡,李广就随汉军抗击匈奴,在这场战争中,好几个匈奴首领都命丧他的射术之下,因而他被拜为武骑常侍。汉景帝时,李广又随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立下汗马功劳,名声更是大振。

李广由于机智勇敢,所以很受汉景帝器重,边境上的形势比较紧急,汉景帝就把他派到边境去。李广先后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云中等地的太守。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匈奴就望风而逃。匈奴人给李广起了个外号叫“飞将军”。

因为李广是个难得的将才,所以朝廷也很重视他。一次有个叫孙昆邪的人不无担忧地对皇上说:“李广有胆有识,天下无双,可他太自负好胜,常常硬与匈奴对抗,这样难免会有危险,那样陛下就是一大损失。”

皇上觉得这话有道理,便让李广做了上郡太守,守住京城,不再派他去边关征战。

李广抗击匈奴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贯、李广四路人马出击匈奴。李广率其中一支出了雁门,直逼匈奴营地。李广率领汉兵,如猛虎下山,杀了无数匈奴兵。见匈奴向后溃退,便猛追不舍。结果,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匈奴活捉。

后来李广趁机夺马而逃,匈奴便聚集数百骑随后追赶。李广一面奔驰,一面回身放箭,箭无虚发,射杀不少匈奴兵,始得脱险。

李广打了败仗,做了俘虏又逃回来,按当时的军法应当斩首。好在汉文帝从前立下了罚钱赎罪的规矩,李广才得以交钱赎罪,免去一死,回乡做了平民。又过了几年,匈奴进攻辽西郡,杀了太守,打败了汉将韩安国。汉武帝觉得还是李广能干,重新起用他,派他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李广来到右北平,都惊呼:“汉朝飞将军来了!”纷纷躲避,好几年都不敢来骚扰。

后来,汉武帝又点将对侵犯边境的匈奴大规模用兵。李广作为郎中令率领四千汉兵进击匈奴。被四万匈奴精锐骑兵团团围住。匈奴此时急于消灭李广,一时间箭如雨下。汉军一面英勇抗敌,一面组织突围。汉军的箭很快射完,而且伤亡很大。李广让士兵张弓而不射箭,他自己张开一种叫大黄的硬弓,直射匈奴的将领,一连射倒好几个,直射得匈奴兵放下弓箭不敢再动。但匈奴人仍然死死围住汉军,令汉兵难以突围。

这时,天色已黑,汉兵心中不免发怵。唯有李广神情镇定,沉着应战,士兵在李广的勇气感召下,心中恐惧顿消。

第二天东方刚刚泛白,李广一声令下,汉兵齐力向外冲,这时,汉将张骞的部队终于赶到,与李广部队内外夹击,将匈奴打得大败而逃。这一仗,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李广、张骞回到长安,按照汉朝法令,张骞误事当斩,但因为有可用钱赎罪一说,张骞用钱赎回自己,做了平民。李广由于先败后胜,攻过相抵,所以无赏可封。

李广一生做过七个郡的太守,前后40多年,廉洁奉公。凡得赏赐总是分给手下人,故一生无财产可言。他平易质朴,沉默少言,战场上身先士卒,与将士同甘共苦,深得士卒们爱戴。李广善射,百发百中,令匈奴闻之色变。李广一生参战70多次,从未退缩,为保卫汉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卫青威震匈奴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在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当了一名骑奴。李广在战斗中被匈奴兵俘虏后又逃回的时候,汉军四路人马,只有卫青打了个胜仗,以后,又接二连三地打败匈奴兵,立了战功。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骑兵三万,追到长城外。卫青在夜色的掩护下,急行军六七百里,包围了右贤王。汉兵从四面八方冲进匈奴营地,打得匈奴部队四面逃窜,乱成一团。这一仗,卫青的人马一共俘获了1.5万多个俘虏,其中匈奴的小王10多人。这次战争,右贤王全军覆没,对匈奴单于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汉武帝得到捷报,立刻派使者拿着大将军印,送到军营,宣布卫青为大将军,卫青却推辞说:“我几次打胜仗,都是部下将士的功劳。我那三个孩子还都是娃娃,要是皇上封他们为侯,怎么能够勉励战士立功呢!”

汉武帝经他一提醒,就封了卫青部下的7名将军为侯。

霍去病强击匈奴

公元前123年,匈奴又来进攻西汉边境。汉武帝又派卫青率领六个将军和大队人马去对付匈奴。卫青有一个外甥,叫霍去病,那时候才18岁,非常勇敢,又会骑马射箭,这次也跟着卫青一道去打匈奴。

霍去病还是第一次出来打仗的小伙子,做了个校尉。他带领了800名壮士,组成一个小队,去找匈奴部队。他们向北跑了一阵,一路上没瞧见匈奴兵士,一直赶了几百里路,才远远望见匈奴兵的营帐。他们偷偷地绕着抄过去,瞅准一个最大的帐篷,猛然冲了进去。霍去病眼明手快,一刀杀了一个匈奴贵族。他手下的壮士又活捉了两个。匈奴兵没有了头儿,四处奔逃,800个壮士追上去又杀了2000多名匈奴兵,才赶回大营。

霍去病第一次参加作战,就逮住了匈奴的两个将官,功劳不小,战斗一结束,就被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又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进攻匈奴。霍去病的兵马跟匈奴接连打了六天,匈奴兵抵挡不住,向后败退。霍去病和他的骑兵越过了燕支山,追击了一千多里地。那边还有不少是匈奴的属国,像浑邪、休屠。汉兵到了那里,俘虏了浑邪王的王子和相国,把休屠王祭天的金人也拿来了。

汉武帝为了慰劳霍去病,要替他盖一座住宅。霍去病推辞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为了根除匈奴的侵犯,到了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次派卫青、霍去病各带五万精兵,分两路合击匈奴。卫青从定襄郡出塞,穿过大沙漠,行军一千多里,匈奴的伊稚斜单于亲自率领精兵严阵对抗。

双方展开了一场大会战。激战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沙漠上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夹着沙砾,吹得天昏地暗。卫青顶着狂风,冒着扑面的沙砾,命令骑兵分左右两翼夹攻。伊稚斜单于招架不了,带了几百骑兵向北突围逃去。卫青一直追到秩颜山下的赵信城,这时,匈奴兵已经逃走,城里贮存了不少粮草。卫青让兵士们饱餐了一顿,把多余的积粮烧了,才胜利回师。

另一路,霍去病也横越大沙漠,前进2000多里,大破匈奴左贤王的兵马,一直追到狼居胥山,在那里立了一块石碑留作纪念。这是汉朝规模最大、进军最远的一次追击。自那以后,匈奴撤退到大沙漠以北,沙漠南面,匈奴人不敢来犯了。

汉武帝联合大月氏

汉武帝即位不久,从来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敦煌、祁连一带曾住着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秦汉之际,月氏的势力强大起来,攻占邻国乌孙的土地,同匈奴发生冲突。汉初,多次为匈奴冒顿单于所败,国势日衰。至老上单于时,被匈奴彻底征服。老单于杀掉月氏国王,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酒器。月氏人经过国难以后,被迫西迁,他们想重新建立国家。但他们不忘故土,时刻准备对匈奴复仇,并很想有人相助,共击匈奴。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西域重任的人才。汉代的所谓“西域”是指敦煌、祁连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即今天的新疆地区。天山北麓,是天然的优良的牧场,当时已为匈奴所有,属匈奴右部,归右贤王和右将军管辖。

天山南麓,因北阻天山,南障昆仑,气候特别干燥,仅少数水草地宜于种植,缺少牧场,汉初形成三十六国,多以农业为生,兼营牧畜,有城郭庐舍,故称“城郭诸国”。从其地理分布来看,由甘肃出玉门、阳关南行,傍昆仑山北麓向西,出玉门、阳关后北行,由姑师沿天山南麓向西,经焉耆、轮台、龟兹,至疏勒,为北道诸国。南北道之间,横亘着一望无际的塔里木沙漠。这些国家包括氐、羌、突厥、匈奴、塞人等各种民族,人口总计30余万。张骞通西域前,天山南麓诸国也已被匈奴所征服,并设“僮仆都尉”,常驻焉耆,往来诸国征收粮食、羊马。南麓诸国实际已成匈奴侵略势力的一个重要补给线;30多万各族人民遭受着匈奴贵族的压迫和剥削。

葱岭以西,当时有大宛、乌孙、大月氏、康居、大夏诸国。由于距匈奴较远,尚未直接沦为匈奴的属国。但在张骞出使之前,东方的汉朝和西方的罗马对它们都还没有什么影响。故匈奴成了唯一有影响的强大力量,他们或多或少也间接地受制于匈奴。

从整个形势来看,联合大月氏,沟通西域,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

张骞出使西域

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领100多人,从陇西出发。同行的还有一个跟了张骞多年的蛮族奴隶堂邑父,自愿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他们西行进入河西走廊。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就把张骞一行扣留和软禁起来。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但均未达到目的。10年后,敌人的监视渐渐有所松弛。一天,张骞趁匈奴人不备,果断地离开妻儿,带领其随从一起逃脱了。这种逃亡是十分危险和艰难的。幸运的是,在匈奴的10年留居,使张骞等人详细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他们穿上胡服,很难被匈奴人查获。因而他们较顺利地穿过了匈奴人的控制区。留居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的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又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了解到这一情况,他们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路上经过了数十日的跋涉。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大宛王本来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但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碍,未能实现。汉使的意外到来,使他非常高兴。张骞的一席话,更使他动心。于是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热情款待后,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不料,这时大月氏人,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侵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因此改变了态度。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

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

丝绸之路的开辟

张骞在返回汉朝的途中,为了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行军路线。计划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匈奴人阻留。于是重越葱岭后,他们不走来时沿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北道”,而改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南道”。张骞一行人,经过于阗、鄯善,进入羌人地区,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军臣单于死了,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进攻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失败逃汉。张骞便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长安。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从出发至归汉,共历13年。出发时是100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两人。

张骞这次远征,仅就预定出使西域的任务而论,是没有完成。因为他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如从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成功。

自春秋以来,戎狄杂居泾渭之北,至秦始皇北却戎狄,筑长城,以护中原,但其西界不过临洮,玉门之外的广阔的西域,尚为中国政治文化势力所未及。张骞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自此,不仅现今中国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张骞的“凿空”之功,是应充分肯定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既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张骞第一次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工作。张骞不仅亲自访问了位处新疆的各小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奄蔡、安息、条支、身毒等国的许多情况。回到长安后,张骞将他的所见所闻,向汉武帝做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为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传》中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翔实可靠的记载。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张骞开发西南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获得的关于中原外部世界的丰富知识,在以后西汉王朝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对匈奴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以前,汉代的君臣还根本不知道,在中国的西南方有一个身毒国的存在。张骞在大夏时,忽然看到了四川的土产,邛竹杖和蜀布。他感到十分诧异,追问它们的来源。大夏人告诉他,是大夏的商人从身毒买来的。而身毒国位于大夏的东南方。回国后,张骞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一情况,并推断,大夏位居中国的西南,距长安6000千米,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从身毒到长安的距离不会比大夏到长安的距离远。而四川在长安西南,身毒有蜀的产物,这证明身毒离蜀不会太远。

张骞向汉武帝建议,遣使南下,从蜀往西南行,另辟一条直通身毒和中亚诸国的路线,以避开通过羌人和匈奴地区的危险。张骞的推断,从大的方位来看是正确的,但距离远近的估计则与实际情况不合。当然,在近2000年前张骞达到这样的认识水平,也是难能可贵的。自远古以来,中国西南部,包括现在四川西南,青海南部、西藏东部,云南和贵州等地,为众多的少数民族所聚居,统称为“西南夷”。

公元前122年,张骞派出四支探索队伍,分别从四川的成都和宜宾出发,向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境内前进。最后的目的地都是身毒。四路使者各行一二千里,分别受阻于氐、榨和禹、昆明少数民族地区,未能继续前进,先后返回。

张骞所领导的由西南探辟新路线的活动,虽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对西南的开发是有很大贡献的。张骞派出的使者,已深入到当年庄乔所建的滇国。滇国又名滇越,因遇有战事将士们坐在大象上作战,故又叫“乘象国”。使臣们了解到,在此以前,蜀的商人已经常带着货物去滇越贸易。同时还知道住在昆明一带的少数民族“无君长”“善寇盗”。正是由于昆明人的坚决阻挠,使得汉朝的使臣不得不停止前进。

在此以前,西南各地的少数民族,对汉朝的情况几乎都不了解。难怪汉使者会见滇王时,滇王竟然好奇地问:“汉朝同我们滇国比较,是哪一国大呢?”使者到夜郎时,夜郎侯同样也提出了这个问题。通过汉使者的解释和介绍,他们才了解到汉朝的强大。汉王朝从此也更注意加强同滇国、夜郎及其他部落的联系。至公元前116年,汉王朝正式设置胖柯、越侥、沈黎、汶山、武都等五郡,以后又置益州、交趾等郡,基本上完成了对西南地区的开拓。

张骞抗击匈奴

在张骞通使西域返回长安后,汉朝抗击匈奴侵扰的战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公元前123年2月和4月,大将军卫青两次出兵进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出击漠北。张骞发挥他熟悉匈奴军队的特点,具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地理知识的优势,为汉朝军队做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和扎营布阵的方案,从而保证汉朝军队的胜利。

公元前121年,张骞又奉命与“飞将军”李广,率军出右北平,进击匈奴。李广率四千骑做先头部队,张骞将一万骑殿后。结果李广孤军冒进,陷入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兵的重围。李广率领部下苦战一昼夜,张骞兼程赶到解匈奴围。此战虽杀伤众多敌人,但李广所率士兵大部分牺牲,张骞的部队亦因过分疲劳,未能追击。朝廷论罪,李广功过两抵,张骞却以“后期”罪贬为平民。从此,张骞离开了军队生活。但张骞所开始的事业并未结束。不久,他又第二次踏上了通使西域的征途。

苏武出使匈奴

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兵打败匈奴,使其退到大沙漠以北。有时候匈奴派使者到汉朝来访问,为了表示友好,汉朝也派使者去回访,还送一些中原地方的土特产。可是匈奴单于很不讲信用,经常扣留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为了报复,也扣留匈奴派来的使者。日子一久,双方互相扣留使者的事就有10多起了。这时,西域已经安定,汉武帝便打算给匈奴一点颜色看看。

公元前100年,匈奴放了被他们扣留的汉朝使者路充国,路充国随同匈奴的使者回到了长安。汉武帝立即召见了他,问明情况。路充国奏说:“现在匈奴十分怕汉朝派兵打他,自称:‘我乃儿子,怎么敢对抗汉朝,汉天子是我丈人呢!’并且把原先扣留的汉使全部释放送回,奉书求和。”

汉武帝听了路充国的报告,又招来匈奴使者,让其呈上来书,展阅一番后,觉得匈奴果然还懂道理,决定与匈奴友好相处。就派中郎将苏武为正使、副中郎将张胜为副使,带着助手常惠和100多名士兵,以及许多金银绸缎等礼物,护送以前扣留下来的全部匈奴使者,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把匈奴使者交还给了单于,并且送上礼物。匈奴单于见到汉朝送来那么多礼物,反而骄横起来。苏武为了维护双方的友好,尽量耐着性子跟单于打交道,准备完成任务后,好快点返回汉朝。

正在苏武准备回汉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原来,早在苏武出使匈奴之前,汉朝使者卫律投降了匈奴,并且死心塌地地为单于出谋划策。卫律的部下有个叫虞常的人,是个忠于汉朝的血性汉子。苏武出使匈奴,虞常高兴极了。他本来认识苏武的副使张胜,就暗地和张胜商量说:“卫律这个卖国贼,干尽了坏事。我决定暗地里除掉他。”

张胜很赞成虞常的打算,并资助了他一些财物。但计谋被泄露,虞常被单于逮捕,交给卫律审问。事情发生后,张胜只好把虞常跟他合计的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你才告诉我,看来我也要受牵连了。我是汉朝使者,如果上公堂受审,等于我们汉朝受了侮辱,还不如趁早自杀为好。”

说着,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疾手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卫律审问虞常,虞常受尽了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第二天,卫律又提审虞常和张胜,叫苏武去旁听。在审问的过程中,卫律当场把虞常杀死,以此来威胁苏武。张胜害怕了,跪下投降,并承认了与虞常同谋。

苏武边关牧羊

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听卫律让他投降匈奴,怒气冲冲地说:“卫律你这个无耻之徒。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面来同我说话。”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向单于报告。单于便把苏武下了地窖,不给他饮食,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就扯一些皮带、羊皮片什么的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单于见折磨他也没用,只好把他放出来,说要封他为王,苏武说什么也不答应。

单于只好把他送到北海边去放羊,还说:“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这么说无非是想把苏武长期监禁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边,身旁什么人都没有,和他做伴的只有那一群公羊和那根代表汉朝的旌节。苏武拿着那根旌节从不离手,连晚上睡觉也搂在怀里,他想着总有一天,拿着旌节回到自己的国家。

北海终年白雪皑皑,荒原千里,人迹罕见。为了生存下去,回汉复命,苏武经常取野鼠洞里的草籽来充饥。岁月悠悠,北海的风雪染白了他的须发,冻饿练就了他铮铮硬骨,苏武在北海一待就是19个年头。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奴又跟汉朝进行和议。这时昭帝年纪还小,大臣霍光掌握着朝中大权,他对匈奴使者提出要求说要放回苏武等匈奴扣押的汉朝使者。可是,匈奴人却骗汉朝大臣说苏武已死了。

与苏武一同出使的副使常惠被单于流放到别处,现在也活着,他收买了匈奴兵,得到了与汉使见面的机会。常惠告诉使者苏武还活着,并出了一个主意,让汉使救苏武。第二天,使者去见单于,提出放苏武回朝的要求。单于说:“我早说过,苏武已经死了。”

使者脸色一沉道:“你们说想同汉朝和好,我看你们根本无诚意。苏武根本就没有死。有一天,我们皇上在上林苑里射猎,射下一只大雁,那大雁脚上系有一封信,说苏武就在北海牧羊。”

单于听使者这么一说,不觉大惊。只好承认苏武还活着,并派人将苏武从北海接回。公元前81年春天,苏武、常惠等9人才回到久别的都城长安。苏武出使的时候,是个40岁左右的壮年汉子,他在匈奴度过了19年异常艰苦的岁月,回来已经是个须发全白的老年人了。

霍光辅佐昭帝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了,即位的汉昭帝才8岁。按照汉武帝死前的嘱咐,由大将军霍光来辅助他。霍光是前骠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为人沉着精细,公正无私,把国家大事管理得井井有条。霍光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帮助汉昭帝继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税收,减少劳役,把国家大事管理得很好。

上官桀父子、盖长公主都把霍光看作眼中钉,他们勾结了燕王刘旦,想方设法要陷害霍光。汉昭帝14岁那年,有一次,霍光检阅羽林军,并把一名校尉调到他的大将军府里。上官桀他们就抓住这两件事,假造了一封燕王的奏章,派一个心腹冒充燕王的使者,送给汉昭帝。那封信上大意说:大将军霍光检阅羽林军的时候,坐的车马跟皇上坐的一样。他还自作主张调用校尉。这里面一定有阴谋。我愿意离开自己的封地,回到京城来保卫皇上,免得坏人作乱。汉昭帝接到那份奏章,看了又看,把它搁在一边。

第二天霍光要进宫朝见,听到燕王刘旦上书告发他的消息,吓得他不敢进宫。汉昭帝吩咐内侍召霍光进来。霍光一进去,就脱下帽子,伏在地上请罪。汉昭帝说:“大将军尽管戴好帽子,我知道有人存心陷害你。”

霍光磕了个头说:“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汉昭帝说:“这不是很清楚吗?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尉还是最近的事,一共不到10天。燕王远在北方,怎么能知道这些事?就算知道了,马上写奏章送来,还来不及赶到这儿。再说,大将军如果真的要叛乱,也用不着靠调一个校尉。这明明是有人想陷害大将军,燕王的奏章是假造的。”霍光和别的大臣听了,没有一个不佩服少年的汉昭帝的聪明。

汉昭帝把脸一沉,对大臣们说:“你们得把那个送假奏章的人抓来查问。”上官桀怕昭帝追查得紧,他们的阴谋要露馅儿,对汉昭帝说:“这种小事情,陛下就不必再追究了。”

从这时候起,汉昭帝就对上官桀这些陷害忠良的人开始怀疑起来。可是,上官桀等并不就此罢休,他们偷偷地商量好,由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他们布置好埋伏,准备在霍光赴宴的时候刺死他,又派人通知燕王刘旦,叫他到京师来。上官桀还打算在杀了霍光之后再废去昭帝,由他自己来做皇帝,没想到有人早把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让霍光知道了。霍光连忙报告汉昭帝。汉昭帝命令丞相田千秋火速发兵,把上官桀等人全部逮起来处死。这样一来,国家安全多了。

王莽篡夺皇位

王昭君出塞的那一年,汉元帝得重病去世了。他的儿子刘骜即位,史称汉成帝。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手里。公元前16年,由于汉成帝叔叔王商的推荐,王莽拜为新都侯、光禄大夫。又过几年,他的叔叔、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年老退休,王莽就代替他做了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

汉成帝死后,不出10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9岁,王政君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王莽为大司马,总揽朝政。这时的皇室中,仅有成帝、哀帝的外戚,以及王莽自己的一个叔叔王立,能够与王莽争权。为防止他们对王莽的权力构成的潜在威胁变成现实,王莽通过逼他们自杀等各种方法,把他们一个个清除或挤走了。然后,王莽又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亲信,让他们做了大官。王莽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这样,他又多了“国丈”这一身份,地位更加显赫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王莽也因此而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王莽的地位一天天提高,汉平帝也一年年长大了,他已经长到14岁了,多少懂得了一些事情。汉平帝看出王莽的野心不小,内心又是害怕,又是怨恨。王莽也渐渐感到逐渐成年的平帝可能对自己的权力扩张构成不利,因此一直也在寻找机会杀害平帝。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祝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喝了,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说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王莽还当众使劲痛哭了一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14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2岁的幼儿为皇太子,叫作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迎合王莽的心意,劝王莽即位做皇帝。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也不再推让了。于是,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太皇太后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王莽自称“新皇帝”,都城仍在长安。这样,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210年,到这时就结束了。

王莽改制

王莽做了皇帝以后,为了显示他的威德,也为了巩固统治,解决西汉末年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实行了一系列制度上的变革,王莽改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三方面的内容。这在历史上叫作“王莽改制”。

在政治方面:为了表示改朝换代,革汉立新,废刘兴王,王莽根据儒家经典,将一大批政府机构和官职改换名称。在经济方面:实行了王田、私属制和币制改革。对外关系上,王莽妄自尊大,使中央政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恶化,直至爆发连年战争。在王莽的反动统治下,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全国各地又普遍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王莽又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社会矛盾就进一步激化了。

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17年,南方荆州闹饥荒,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泽地区挖野荸荠充饥。人多野荸荠少,引起了争夺。新市有两个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出来给农民调解说:“我们如今这样的惨状,都是地主恶霸和王莽政权的罪恶,大家何不联合起来,与他们打呢?”

这话启发了大家,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大家就公推他们当首领。王匡他们占领了绿林山作为根据地,攻占附近的乡村。不到几个月工夫,这支起义军发展到七八千人。

公元21年,王莽派了两万官兵去围剿绿林军,结果被绿林军打得大败而逃。这时候,另一个起义领袖樊崇带领几百个人占领了泰山。樊崇的起义军很讲纪律,所以,百姓都拥护他。不到一年工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师王匡(和绿林军中的王匡是两个人)和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大军去镇压樊崇起义军。樊崇做好准备,跟官兵大战。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樊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涂上红颜色,作为识别的记号。这样,樊崇的起义军得了一个别名,叫“赤眉军”。

王莽的军队和赤眉军打了一仗。结果,官兵打了败仗,逃散了一大半。太师王匡的大腿被樊崇扎了一枪,逃了回去;将军廉丹在乱军中被杀。赤眉军越打越强,发展到了10多万人。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分别在南方和东方打败王莽军的消息一传开,别的地方的农民也都活跃起来。黄河两岸的大平原上大大小小起义军有几十路。有一批没落的贵族和地主、豪强也乘机起兵,反对王莽。

绿林军的几支队伍缺乏统一的指挥。将士们认为人马多了,必须有个首领,才能统一号令。一些贵族地主出身的将军,利用当时有些人的正统观念,认为一定要找一个姓刘的人当首领,才能符合人心。绿林军里姓刘的人很多,该推谁做首领呢?舂陵兵想推刘演,可是新市和平林兵的将领怕刘演势力太大,一定要立一个破落的贵族刘玄做皇帝。刘演又提出等消灭了王莽、收服赤眉军以后,再立皇帝,也遭到反对。刘演觉得自己力量不够,也只好同意了。公元23年,绿林军各路将士就正式立刘玄做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所以刘玄又称更始帝。更始帝拜王匡、王凤为上公,刘演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其他将领也各有各的封号。从那时候起,绿林军又称为汉军。

王莽见农民起义军已经成为燎原之势,他准备和汉军决一死战。

刘秀大战昆阳

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王凤、王常、刘秀进攻昆阳。他们很快打下昆阳,接着又打下了临近的郾城和定陵。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已经忐忑不安,如今连失了几座城池,更是又急又怕,立即派大将王寻、王邑率领士兵43万人,从洛阳出发,直奔昆阳。为了虚张声势,王莽军物色了一个巨人,名叫巨毋霸,巨毋霸长得个子特别高,身子又像牛那样粗大。他能够驯养老虎、豹、犀牛、大象。王莽让他带了一批猛兽上阵助威。

驻守在昆阳的汉军只有八九千人。有的将领在昆阳城上望见王莽的军队人马众多,怕对付不了,主张放弃昆阳,回到原来的据点去。刘秀没有这样想,他对大家说:“现在我们兵马和粮草都缺少,全靠大家同心协力打击敌人;如果大家散伙,昆阳一失守,汉军各部也被消灭。”众位将领觉得刘秀说得有道理,决定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派刘秀带人马突围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调救兵。这天晚上,刘秀带着12个勇士,骑着快马,趁黑夜冲杀出昆阳城南门。

刘秀搬兵救昆阳

昆阳城虽然不大,但是挺坚固。王莽军凭着人多武器精,认为攻下昆阳不在话下。他们制造一座座十多丈的楼车,在楼车上不断地向城里射箭,箭像雨点一样向城里射来。城里的人到井边打水,也不得不背着门板挡箭。王莽军又用木童车撞城,还挖掘地道想打进城里去。但是昆阳城里的汉军,防守得也很严密,城始终没被王莽军攻破。

刘秀亲自带着步兵、骑兵1000多人组织一支先锋部队,赶到昆阳,他们在离王莽军四五里的地方摆开了阵势。王寻、王邑一瞧汉军人少,只派了几千兵士对付。刘秀趁敌军还没有站稳阵脚,先发制人,亲自指挥先锋部队冲杀过去,一连杀了几十个敌人。汉军前来救援的大队人马赶到,见刘秀的部队打得勇猛,也鼓起了勇气,几路人马一齐赶杀过去,王寻、王邑被迫后退。汉兵乘胜猛击,越战越勇。刘秀又带着3000名士兵,向王莽军的中坚部队冲杀过去。王寻一看汉军人少,不放在眼里。他亲自带着1万人马跟刘秀交战。但是1万人还真打不过刘秀的队伍。打了一阵,王寻的军队开始乱了起来。汉兵越打越有劲儿,大家看准王寻,围上去乱砍乱杀,结果了王寻的性命。昆阳城里的汉军王凤、王常,一见外面的援军打了胜仗,就打开城门冲了出去,两下夹攻,喊杀的声音震天动地。王莽军一听主将被杀,全都慌了神,乱奔乱逃,自相践踏,沿路一百多里,丢下大批王莽军的尸首。

更始帝派大将申屠建、李松率领汉军乘胜进攻长安。王莽惊慌失措,把监狱里的囚犯都放出来,拼凑一支军队,抵抗汉军。这样的军队怎么肯替王莽打仗,还没接触,就陆续逃散了。

攻打长安的汉军很快打到长安城下,从东北方的宣平门攻入城内。城里的居民在少年朱弟、张鱼的号召下起义,跟汉军一同围攻王莽的宫殿,放火烧掉未央宫的大门。大伙儿高声吆喝,要王莽出来投降。王莽走投无路,带了少数将士逃进了宫里的一座渐台。那座渐台,四面是水,火烧不到那里。

汉军把渐台一层层围起来,一直围上几百层,等渐台上的兵士把箭都射完了,汉兵冲上台去,其中有个对王莽改制痛恨入骨的商人杜吴,跑在最前面,一口气冲上渐台,杀死了王莽。汉军将士出于对王莽的仇恨,一块块地分割了王莽的尸体。到此,维持了15年的王莽新朝,最终土崩瓦解了。昆阳大战王莽军的惨败,是导致其消亡的重要因素。昆阳大战中,昆阳内外的汉军不过1万人,却击败了王莽的43万新军,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刘秀建立东汉

刘秀在昆阳大战中消灭王莽主力,立了大功。其兄刘演也打下了宛城,兄弟两人的名声就越来越大了。暂时建都宛城的更始帝怕刘秀兄弟势力强大起来,会威胁自己的皇帝宝座,于是找了个借口把刘秀的哥哥杀了。

这时,刘秀正在别处,听说哥哥被刘玄杀了,内心又悲愤又恐惧。他知道自己的势力敌不过更始帝,就立刻赶到宛城,向刘玄谢罪。有人问起他昆阳大战的情形,他也一点儿不居功,说全是将士们的功劳,还把许多错误都揽在自己身上。他对刘玄也是百依百顺。更始帝刘玄以为刘秀不记他的仇,反倒有点过意不去,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但是仍然不敢重用。后来又把他派到河北去了。没想到,刘秀到了河北,不仅可以保全自己,免遭刘玄杀害,而且得到了一个扩大势力的机会。

王莽的新朝政权被推翻以后,黄河以北的地主势力害怕农民起义的烈火燃烧到他们那里,纷纷组织起了地主武装。他们见刘秀到来,就都前来归附。刘秀到了那里以后,废除了王莽时期的一些苛刻法令,释放了一些囚犯,一面消灭了一些割据势力,一面镇压河北各路起义军。这样,刘秀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在黄河以北站稳了脚跟。

公元25年,刘秀和他的随从官员认为时机成熟,自立为皇帝。

定都长安的更始帝却以为自己的江山已经坐定,整日在宫中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赤眉军的首领樊崇眼看着更始帝不行了,就率领20万人进攻长安,推翻了更始帝。赤眉军进入了长安,声势浩大,长安城里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地来到街上表示欢迎。可是,几十万将士的口粮成了个大问题。富商和地主趁机囤积粮食,结果长安陷入一片混乱,天天都有人饿死。

正在赤眉军陷入困境之时,富有政治斗争经验的刘秀派大将邓禹一路打来,最终使赤眉军被迫投降。刘秀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后,又消灭了割据陇右和蜀地的两个割据政权,从而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最终统一了中国。刘秀把洛阳定为都城。因为洛阳在长安的东边,所以历史上称刘秀建立的汉朝为东汉,又叫后汉。刘秀是东汉第一个皇帝,历史上称他为汉光武帝。

光武中兴

公元30年,光武帝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整顿吏治,惩处贪官,这些举措得到了天下人的称赞,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光武帝有个儿子叫刘庄,已立为皇太子,他很年轻,对于父亲不知疲倦,废寝忘食地处理朝政认为过于刻苦。有一次深夜他进宫见父亲还在伏案批柬,熬得双眼通红,就劝道:“父皇,汉室兴复,大业显赫,应有黄帝、老子修身养性之福德,无须劳神伤体。”

光武帝微微一笑道:“虽济大业乐此不疲,虽见天下稍起成效,何足夸骄。国事权纲须慎重适度,不到之处尚多,岂能无视。封赏开朝功臣,使其少要参与政治,以保太平,多预谋士三思而行,收敛兵刃,放还战马,停止武斗,方称圣贤。可明否?”一席话深使刘庄感到意外,明白了父亲中兴汉朝的雄伟胸怀,顿时暗自羞愧。光武帝生活很俭朴,与历史上的各位帝王有所不同,他对女色看得相当淡漠,后宫只设一名皇后,几名嫔妃,而且她们的吃穿花销都有数量规定,每年的赏赐也很少。

光武帝这样做,大大减轻国家财政开支和人民的负担。但同时他也办了件错事,例如把土地随意赏赐给功臣王侯,造成官僚地主拼命抢占土地,天长日久竟然形成许多庞大的庄园,使社会分化加剧,民众普遍不满,从而留下严重的隐患,在封建社会土地集中极其正常,其主要责任并不在光武帝,但他的做法无疑助长了这种风气的蔓延。

光武帝实行中兴政策最明智的地方在于他谨慎地对待战争,有个叫卢芳的人,他依靠匈奴的势力,占据着今陕北和内蒙一带,宣布称帝。但他打不过光武帝刘秀,先后两次投降又两次叛变,并且都是逃入匈奴避难。

匈奴对东汉政权有所威胁,许多大臣乃至皇太子皆向光武帝建议讨伐匈奴。光武帝为保和平使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坚决不采纳,战事的缓和是中兴的条件之一。相比前朝的君主,光武帝的这种态度是十分正确的。他经历过战乱的岁月,深知百姓疾苦,也懂得王莽的覆灭是因为没有看到人民的力量,在治国之道上极力避免战争,安养民众。在刘秀所统治的10多年间,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经济恢复,人口增加。尽管如此,光武帝仍时常告诫皇太子和文武大臣,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保持和平。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光武中兴”。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是东汉人,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他的父亲班彪曾为光武帝整理西汉历史。班超为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献出了毕生精力。班超是个胸有大志、勤奋好学的人。在少年时代,他读了不少古代书籍,其中深深感染了他的是张骞通西域的故事。班超非常仰慕西汉的张骞,他立志要像张骞那样为国为民干出一番事业来。汉明帝时,国力强盛,汉朝决心解除北匈奴的威胁,扫除和东汉之间交通的障碍。消息传到洛阳,班超慨然扔下手中的笔,感叹到:“大丈夫没有别的志愿和谋划,还是应当以张骞为榜样,立大志,在异域建立功勋,博取封侯,怎能长期生活在笔砚之间呢?”从此他毅然投笔从军。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窦固带领军队,分道出塞,攻打北匈奴,班超跟随窦固出征。在这次战争中,班超初露头角,他以假司马的军职带领一支队伍,出击伊吾卢,大战于蒲类海,建立了赫赫战功。

班超出使西域

窦固很赏识班超的才能。不久,东汉政府为了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决定派官吏前往。窦固便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奉命出使。他率领36名士吏首先到达西域的鄯善国。起初,鄯善王热情地款待班超一行人。可是过了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忽然变得疏远起来。班超心中犯疑,想到其中必有缘故。后来他从侍者口中了解到,原来是匈奴的使者带兵到鄯善已经三天了,正在鄯善进行活动。当晚,夜深之后,班超率领36名吏士向匈奴营舍发动了袭击。他命令10名士兵带着军鼓,潜伏到匈奴营舍后面;其余的人带着刀弓箭弩,来到营舍前面。看到时机成熟,班超命令士兵沿着营舍周围点火。当天恰巧狂风骤起,又是顺风放火,风借火势,火借风威,整个营舍顿时燃烧起来。营舍后面的10名士兵立即拼命击鼓,大声喊叫,以张声势。匈奴使者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天一放亮,班超带领随从提着匈奴使者的人头去见鄯善王。这一果断的行动粉碎了匈奴使者的阴谋,也使鄯善王下决心与匈奴决裂,一心与东汉复通和好。

班超的智勇双全,深得东汉政府赏识。朝廷又命班超作为汉朝使者继续西行到达于阗。这次班超早有思想准备,他以鄯善国为例,先打消了于阗王的顾虑,争取了于阗王。于阗王主动杀了匈奴贵族派在那里的“监护”使者,与东汉和好。公元74年,班超到达疏勒,他派部下杀了兜题,平息了疏勒的政变,随后召集文武大臣,重新扶立原来疏勒王室的人为王,班超的举动,赢得了疏勒人的拥护,使班超在西域获得了很高威望。公元75年,匈奴又大举进攻西域,东汉政府命班超从西域撤回,但西域人民都不愿他离开。疏勒人听说班超要回汉朝,举国忧恐;于阗王侯大臣也极力挽留他,抱着班超坐骑前腿哭泣着不放他走,班超只得又留下来,回到了疏勒。

从公元73年至公元102年,班超始终留在遥远的西域。

尽管东汉政府派兵几次打败匈奴的进攻,但当时匈奴贵族的势力仍很大,经常对西域各小国进行威胁煽动,使这些小国的态度变化无常,而班超的处境则既困难又危险。班超因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班超在西域整整活动了近30个年头。公元102年,71岁的班超上书汉帝,“但愿生入玉门关”,请求回归中原。当年8月,班超回到都城洛阳,拜为射声校尉,9月病卒在洛阳。

刘庄开拓中兴之路

光武帝在位34个春秋,政绩醒目,特别是光武中兴的历史,影响千秋万代。他临终之前下令说,丧事从简,节约费用,各地的官员不许到京城奔丧,要坚守职位。光武帝去世的当天,他的儿子刘庄继承大统,后世称之为明帝。这是刘庄死后追谥的庙号。

刘庄基本上继承了父亲刘秀的遗志,以中兴为主,实行安邦之道。公元58年的新年,刘庄率领大臣公卿朝拜原陵,怀念先帝的丰功伟绩。

随后刘庄便颁布了对农民的政策:各地方官员顺应时节,不许搅扰农业生产,要增加生产力度;假如逃亡者或触犯律法者赎罪返回,可以从轻发落。这一系列的措施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应该说明帝基本上在光武帝创造的条件下,继续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光武中兴,避免战事,刘庄也极力避开战争,但目前的特殊情况只有依靠武力来解决了。他派谒者张鸿出兵金城郡。张鸿由于轻敌,不久就被打败。刘庄认为敌兵太强大,决定派王牌军出征,由中郎将窦固和捕虏将军马成前去平剿羌族。窦固很会打仗,又有马成做助手,经过几个月的战斗,终于讨伐成功,稳定住局面,打败羌族。有一天,刘庄的三妹馆陶公主忽然来拜见他。馆陶公主极其客气地直接说道:“陛下,大统中兴,万民之福。如今陛下已登基,请勿忘同胞,膝下一子,年龄16,可否封侯?”

刘庄一听有些不知所措,原来馆陶公主的意思是给儿子讨个官做,既然是公主的儿子,总不能随随便便封个官算了,而光武帝在世的时候,尽量避免亲戚参与政事,也轻易不肯把权力重大的职位交给亲戚。

刘庄对此也很敏感,于是他学着父亲的经验做出决定:他婉言拒绝了馆陶公主的要求,赐钱千万,算是补偿。从这两件事来看,刘庄治理国家还是有能力的。刘庄为表示自己重视农业生产,永平三年春天,他亲登灵台观测天象,永平四年,他又到洛阳东郊皇家籍田参加耕种,尽管这只是一种象征式的劳动,却表明刘庄对农业极其关注,要走中兴之路,此环节至关重要。

明帝刘庄的各项治国举措是光武帝政策的一种延续,他也提倡节俭,反对厚葬,即使自己的陵墓也不例外,比光武帝的还小很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汉时期的经济状况良好,社会太平,连年丰收,人口逐渐增加,一片兴盛的景象,史称“明章之治”。

黄巾起义失败

张角是巨鹿人,早年信奉黄老学说,汉灵帝建宁年间,疫病流行。张角带着他的两个弟弟,前往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一带,借治病为名,开始传教活动。到汉灵帝熹平年间,张角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传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公元184年2月,起义开始。不久,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纷起响应。起义军头包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军分别为张角三兄弟所领导的黄巾军主力,波才、彭脱所领导的东方黄巾军和张曼成领导的南方黄巾军,这三部分起义军分别和东汉官军鏖战于河北地区、颍川地区、宛城地区和兖州。洛阳处于起义军包围的形势之下,东汉政府急调大军镇压,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组织反动武装配合镇压。黄巾军奋战九个月后失败。这是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

董卓把持朝政

东汉末年,地方军阀董卓奉诏入朝后实行暴政。

汉灵帝死,汉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辅政。何进与贵族官僚袁绍合谋诛杀宦官,不顾朝臣反对私召凉州军阀董卓率西凉军入京。他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并自任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封为郿侯,进位相国。袁绍联合关东各州郡兴兵声讨董卓。董卓见关东联军势盛,乃挟持献帝退往长安,次年,董卓又授意朝廷封他为太师,地位在诸侯王之上,车服仪饰拟于天子。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率兵攻入长安,赶走吕布,杀死王允,大肆报复,吏民死者万余人。随后李傕劫持献帝,郭汜扣留公卿大臣。后来郭汜为其部将伍习所杀,李傕为曹操所杀。

公元189年,董卓在东汉朝政混乱之际乘虚而入,用武力控制了朝政,关东士人不满董卓的残暴统治,于当年12月举兵讨董卓,揭开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局面。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2年4月23日,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杀,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但未能维持住关中的局势。

公元192年6月1日,董卓部将李傕等人击败吕布,占领长安,杀死王允,控制了东汉政权。李傕升为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后李傕又升为大司马,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被封为镇东将军、平阳侯,外出屯驻在弘农。公元195年,李傕杀樊稠而与郭汜相攻。刘协趁李傕、郭汜二人内讧之际逃出长安,在杨奉、董承等的护卫下,进驻安邑。次年,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刘协入驻洛阳,刘协赐曹操节钺,标志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开始了。

随后曹操胁迫刘协迁都到许,改称许都。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

西北大作战大汉王朝(全四册)掀翻棺材板后,玄学卦妃轰动京城庄子:纯美典藏版世界足球先生也从猥琐发育开始至尊神豪SSSSSR孩子们太优秀,重生奶爸躺赢中国茶品鉴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