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西北大作战 > 二、艰苦创业

二、艰苦创业(1/1)

二、艰苦创业

工人张立国说:“是共产党给我们翻了身,我们当然要报效共产党,争取多采石油!”

工程师说:“你是老内行,在乌苏油矿又跟苏联专家学习过,不妨先试试。”

陆邦干和林裕昌齐声回答道:“只觉得光荣,没有别的想法。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了每个勘探队员的意志。”

油矿确立恢复计划

1950年4月,春天的北京一片生机盎然,正象征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

4月13日至24日,中央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玉门油矿正式纳入国家燃料工业体系。

在此次会议上,玉门油矿军事总代表康世恩、经理邹明、探勘处处长孙健初、炼厂厂长熊尚元、营运处处长高琨等9人代表玉门油矿出席会议。

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次会议召开之时,新中国诞生仅仅6个月。当时,中国工业极为落后,石油工业更是弱小。1949年,玉门、延长、抚顺三地共生产石油产品12万吨,远远低于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这次会议对玉门油矿全体职工在解放前夕护矿和解放后几个月里的发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报告中,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说:

石油工业是一种新兴的事业,我国石油工业现有微弱基础是在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地质勘探人员经常在荒山僻野与沙漠中间工作,冒着生命危险为石油工业献身,其刻苦耐劳的精神实足令人感佩。玉门油矿远处戈壁,克服了交通上的种种困难,始开发为今日全国较大的油田。

陈郁部长强调还说:

玉门油矿解放时没有停止过一小时生产,及时支援了解放军进军新疆。职工觉悟逐渐提高,生产效率已有初步改进,爱护祖国财产的观念也已慢慢树立起来。全矿职工发起节约运动,从废料中捡出200余吨可用的器材,这些器材本身的价值很大,仅就其运费计算,即约合小米240万斤,并又献交公物900余件。

陈郁部长对玉门油矿短短几个月里的工作,作出这样高的评价,大大鼓舞了玉门油矿全矿职工奋发图强,发展石油工业的信心。

接着,孙健初代表玉门油矿在会上提出发展西北石油工业的设想。他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西北地区有着很大潜力,必须集中全力大量投资,向国外增购机器,对有希望之处从速勘探,尽量开发。同时训练人才,作有计划之发展,则自给自足之目标,当不难达到。

最后,康世恩等人还向会议提交了《玉门油矿1950-1952年发展计划》。《玉门油矿1950-1952年发展计划》中提出:

集中全力开发西北油矿。在今后5年内将各地石油工作人员和设备尽量集中西北,同时政府对于石油事业的投资和政策都以全力支持西北为原则,使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集中酉北运用,待西北石油事业建有基础,再注意其他地区的发展,以兔力量分散。

……

同时,为加快石油工业发展,《玉门油矿1950-1952年发展计划》还提出:

中国的石油工业主要在3年内恢复已有的基础,发挥现有设备的效能,提高产量。

……

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勘探与建设等工作,以适应国防、交通与工业的需要。

这是一个宏大的石油工业发展设想,既考虑了眼前,又想到了长远;既设计了老君庙油田自身发展,又描绘了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石油工业的前景。

开展生产立功运动

1950年上半年,新获得解放的玉门油矿,从干部到工人个个喜气洋洋,干劲十足。

面对当时全国各地对石油的渴求,玉门油矿第二次职工代表会议决定在全矿职工中开展生产立功运动。

在油矿工会召开“迎接‘五一’,开展生产立功动员大会”上,康世恩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

康世恩号召油矿全体职工,以自己的生产劳动成果和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献礼。他在报告中指出:

油矿从解放到现在,5个月来,经过处理‘四五’事件。评议工会会员两次群众运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阶级教育,分清了敌我,打垮了反动思想在油矿存在的基础,培养了工人阶级主人翁思想,使工人阶级有可能运用组织力量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听到康世恩的报告后,玉门油矿的工人纷纷表示要带头立功。

工人张立国说:“是共产党给我们翻了身,我们当然要报效共产党,争取多采石油!”

其他工人也激动的表示,一定要积极搞好生产,争取多立功。

于是,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军事总代表和工会的号召,一场声势浩大的生产高潮迅速掀起。

在当时,玉门所在的祁连山麓依然冰雪覆盖,冷风喳喳。然而,生产立功运动的热潮,却一浪高过一浪。

白天,白雪衬托的井场、工地,到处演奏着丁丁当当的劳动畅想曲。

夜晚,片片灯光,像天穹的星星,一闪一闪,向人们传递着立功运动的胜利喜讯……

修车厂、矿场装修部及机械部工人,在各自分工会的组织下,早就开始互相挑战应战,开展竞赛。他们向军代表和工会写信提出保证,决心修理报废车辆,要叫“报废车复活”。

原计划修复20部报废汽车,竞赛中大家劳动热情十分高涨,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结果修复了22部。

原计划修复400多件汽车配件,要用700多个小时,现在只用了300小时就全部完成。

矿场各部职工掀起“人人立功”的生产热潮。电测站工务员王曰才,不怕困难,苦心钻研,利用废旧料,研制成功“直流放大器”。过去测井一直是用两种放大器测一条曲线,放大倍数小而又不稳定。

王曰才研制的“直流放大器”测出的曲线非常准确而且稳定,放大倍数高达150倍,并能测出两条曲线。

王曰才富于创造的精神和一贯积极苦于的作风,受到职工的一致赞扬,被评选为劳动模范,还出席了1950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劳动模范大会。

王日才是玉门油矿解放后的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也是知识分子中的第一位劳动模范。

“玉门出了一个劳模!”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整个玉门油矿,玉门石油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受到很大激励和鼓舞。

在当时,玉门油矿采油部为了新建和更换总长为4000多米的两条管线,土方工程很大,任务紧迫,人员不够,采油部的干部和职工都很着急。他们在想:别的部门都进展很快,我们采油部千万别落后啊!

知道采油部面临的困难后,各部门职工踊跃参加义务劳动,支援采油部工作。

当时,分工会主任徐成华、技术员秦同洛等,同工人一起挥镐挖沟。许多职工手上打起了泡,有的甚至出了血,但大家的劳动热情越来越高,大大加快了输油管线的建设速度。

结果,原预计用880个工的工作量,只用了441个工,4月3日提前完成了两条管线的施工任务,正式输油供气,向“五一”劳动节献了大礼。

炼油厂的建设者们也不甘落后,从白天苦干到夜晚,要奋战两个月,依靠自己的力量,安装真空、蒸馏、离心去蜡三套装置,同时开炉,还要保证裂炼厂不停炉。

面对艰巨任务,炼油工人以巨大的热情参加生产立功运动,全厂职工群策群力,周密计划,一部分职工坚持正常生产,一部分职工参加检修开炉,使生产、检修两不误。

在当时,只有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等三套炼油装置,所产油品满足不了解放军西进部队和内地建设需要。

于是,军代表和工会发动大家想办法,在现有炼油装置满负荷的情况下,再找新的增加炼量的办法。

经过工人和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大家决定把解放前从美国购回、尚未安装的达布斯热裂化装置建起来。

决定作出后,大家立即行动,厂长熊尚元、总工程师龙显烈,负责从设计、施工到试车开炉的全部技术工作。

两位老工人王宝山和杜秀全的手艺高超,他们是安装工程的多面手,不管是铆焊活还是钳工活,都干得精巧出色,哪里有难题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成了安装达布斯热裂化装置的主力。

这样的技术活,过去都是在美国工程师指导下由技术人员干,工人根本插不上手,现在工人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页能进行高技术的工作了。就这样,生产立功运动大大加速了工程进展。

这项工程一直延续到1950年10月,终于建成了达布斯热裂化装置,并且试产一次成功,汽油、柴油的炼量和品质大大提高。

为此,全矿召开庆祝大会,石油总局副局长严爽向玉门油矿颁发了锦旗,并向毛泽东写信报喜。

随后,在炼油技术员戴玉如的建议下,油矿决定在炼油厂兴建二级蒸发塔。

这两件大事,后来还被列为新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热火朝天的生产立功运动中,油矿机关的职员们被工人群众的劳动热情所感动,主动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在东岗工人宿舍区修筑了一条两公里长的道路,受到工人群众的欢迎,进一步增强了职工之间的团结。

由于广大职工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各项生产指标一路上升。钻井效率提高30%,汽油产量提高13%,烧砖效率提高43%,修复大量各种废旧器材,缓解了器材配件不足的困难。

在生产立功运动中,群众义务献工的人数达3477人,献工1.8万个,改进和发明机具22种。

5月2日,油矿举行隆重的“五一”生产立功运动庆祝大会,500多名职工立功受奖。

王日才、王宝山等被评为油矿第一批劳动模范。

玉门成功的为新中国献上了第一份五一大礼!

克服各种建设困难

1950年秋天,祁连山麓已经是白雪茫茫。在玉门老君庙以东14公里处的三撅湾山谷里,寒风凛冽,井架上挂着冰溜,钻台上到处是冰层,在大山的衬托下,好似一幅严寒中的风景画。

这就是孙健初确定的,经过钻探大队地质工作队探测之后,于1950年7月28日开钻的探井I-29井。

施工中,司钻、钻工和技术人员们,满身油渍和泥浆,衣服冻成了僵硬的板块,像是一张铁皮挂在身上。

当钻至760米预计出油的深度时,没有发现油层,职工情绪一时出现波动。

地质师杜博民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采取电测工艺来录取井下资料。经电测录井,发现668米处有“逆掩断层”,必须再下钻百余米。

同时,采纳地质工作队的建议,作地层试验,全队职工一次又一次集中力量钻研,一直持续到第4天才实验成功,把1油层的液体取上来,使钻井工程得到可靠的地质参考资料。

为了保证探井质量,大队长史久光、地质师杜博民等,经常在深夜不顾疲劳研究I-29井的情况,及时解决了许多施工中的难题,860米深的探井,井眼斜度保持在1度左右,创造了探井井斜不超标的新纪录。

10月12日起钻时,天然气和原油突然雷鸣般地从井内喷出。

顿时,钻台上坚持工作的工人们,被原油淋成了“黑人”。

看到三年生产发展计划中的第一口探井喷了油,职工们都高兴得跳起来。

这口井喷油告诉人们:在三撅湾I-29井以西至老君庙油田东缘地带,新增加的产油面积不但很大,而且油藏的原油性质与老君庙生产井的原油性质相似,这对今后3年内开发西北新的油田,在地质工作及钻井工程上得到很多启示。

就这样,玉门油矿第一口探井喷油了。

同时,在三年恢复时期,玉门油矿还开创冬季钻井先河。

玉门油矿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一年中有半年是冰冻期。解放前,冬季不进行钻井作业。

离老君庙油田12公里的青草湾构造,在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决定的勘探工作任务中,被列为甘肃河西地区1952年以前大力开发石油资源的“首要选择重点”,并要求迅速进行勘探。对这个构造,地质专家们都寄予很大的希望。

1950年冬天,刚从司钻提升为钻井队队长的郭孟和,接受了钻探青草湾探区的艰巨任务。

这年冬天特别寒冷,据有人回忆:

暴风雪在千里戈壁上,像醉汉一样游来荡去;天冷得热水倒在地上,弯腰就可以拾起几块薄冰。

接受任务的当天,郭孟和就拿着图纸去找工程师,当时工程师有些为难。

郭孟和说:“苏联可以在冬天打井,我们应该学习。”

工程师说:“你是老内行,在乌苏油矿又跟苏联专家学习过,不妨先试试。”

晚饭后,郭孟和又和队里的同志们一起商量,发动大家克服困难,打好冬季钻井的头一炮。

狂风呼啸着,飞雪不住地打着窗户“沙沙”作响,郭益和的小屋里挤满了年轻的钻井工人。

郭孟和说:“行不行,在人干,人家都说咱们钻井工人是石油工业最勇敢的尖兵,大小困难都不怕。党交给我们光荣任务,我们就要迎难向前,闯出零下30度钻井的路子,结束玉门油矿冬季不能打井的历史!”

接着,郭孟和和他的徒弟、司钻、钻工们商议着,叙说着他曾在苏联当工人的经历,回到祖国后在乌苏油矿,又到玉门油矿的10多年的钻井经验。

大家说着,议论着,琢磨着,如何保温,如何保持泥浆正常循环,如何使柴油机不息火,从井场地面到井架二层平台,桩桩件件,方方面面,都想到了。

然后,郭孟和又一一分工落实到人头。

几天之后,一座高高的钻塔,在青草湾白茫茫的山拗里立起来了,钻机隆隆的声音,有节奏地回荡在群山峻岭上空。

青一井是新探区的第一口井,也是在酒西盆地打的唯一深井。

开钻以后,钻进并不顺利,柴油机经常出毛病。为了尽快打完这口井,了解新构造的含油气情况,钻探大队调技术人员刘荫藩、李虞庚等加强青一井的组织领导和技术工作。

在钻探过程中,遇到高压水层和膏盐层,只好加大泥浆比重,但因膏盐进入泥浆,泥浆流不动。等到起钻时,泥浆四溅,弄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浑身糊满泥水,两腿被泥浆烧得鲜红,设备工具上也到处是泥浆。

郭孟和看到这种情况,就动脑筋制作了泥浆收回器,既避免了泥浆浪费,又减轻了泥浆对人的伤害。不久,郭孟和钻井队在青草湾钻井获得成功。

接着,老君庙J-21井、E-15井于1951年1月冒着严寒先后开钻,钻进顺利,钻机利用率大大提高,打破了惯例,开创了玉门地区冬季钻井的先河,为高寒地区冬季钻井创出了经验。

玉门油矿工人在克服了寒冷、技术等障碍后,油田面积扩大很快。

1950至1952年,玉门油矿有重点地进行石油地质勘探,共完成地震测线600多公里,做地震剖面100多平方公里。

在河西地区第一次进行这样大面积的勘测工作,主要是由1951年3月在上海筹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地震队完成的。

这支地震队的20名队员,于1952年3月中旬,在队长苏盛甫的带领下来到玉门,执行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关于大力开发西北石油资源的决议。

地震队创建人翁文波专程从北京石油总局来到玉门,亲自指导地震勘探工作。

勘探队员从鱼米之乡的江南,来到荒凉的戈壁滩上,抬眼望去,祁连山巅海拔3000米以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与白云相间云雪难分。

四下远眺,常见有海市蜃楼幻影。

这里没有田园果木,有的是飞沙走石,没有人烟村落,却常见野狼出没……

这就是当年地震队在大西北的险恶环境和艰苦工作条件。

当问到地震队技术员陆邦干和地震队员林裕昌:“你们感到苦吗?”

他们回答:“只觉得光荣,没有别的想法。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了每个勘探队员的意志。”

在玉门矿务局地质处杜博民处长、地质师王鉴之的具体帮助下,勘探队员激情高涨,他们边工作,边在嘴里唱着《勘探队员之歌》: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上了明灯。

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条条的河,汇成了波涛的大海,

把我们无穷的智慧,献给祖国人民。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这批地震队员从山青水秀的南方,来到风沙弥漫的戈壁,住帐篷,喝苦水,粮食不能及时补给时,就喝稀粥,没有蔬菜副食时,就用盐水下饭,文化生活更谈不上。

但就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无论是队长、技术员还是工人,大家都抢着操作仪器,扛炸药,搬运器材,冒着狂风暴雨,顶着烈日酷暑,从春天奔忙到寒冬。

面对困难,他们不无自豪地说:

我们为了给祖国找到石油宝藏,甘愿以苦为荣,以苦为乐!

地震队的英雄队员们,就是以这种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在一年之中踏遍了酒泉盆地的青草湾、戈壁庄、白杨河、文殊山等很多地方,做了大量地震勘探测线,为进一步钻探提供了科学的地质资料。

钻井大队根据这些资料,钻探井18口,钻井进尺1.68万米,扩大了老君庙油田的面积,增加了地质储量,开辟了青草湾、石油沟、大红圈3个新探区,为进一步钻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战场。

推进生产的高潮

1950年7月以前,玉门油矿仍沿用“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的名称。

7月28日,根据第一次全国石油会议关于“大力开发西北石油,及自西而东,东西并举”的开发方针,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成立了西北石油管理局,调康世恩任局长,杨拯民、邹明为副局长,后又任命张俊为副局长。

8月5日,玉门油矿结束军事管制,成立玉门矿务局,杨拯民任局长,熊尚元任副局长。同时,还成立中共玉门矿务局委员会,杨拯民任书记,焦力人任副书记。

新上任的玉门矿务局长杨拯民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长子,1937年参加革命,以后历任关中军分区、延安军分区副司令员,骑兵师副师长兼党委书记,大荔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

1950年4月,杨拯民主动请缨参加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就这样,28岁的杨拯民满怀发展我国石油工业的豪情,来到玉门。

来到玉门后,杨拯民虚心地向油矿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学习,听取他们对建设玉门、发展石油工业的意见。

同时,杨拯民还对油矿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明确地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他特别注重学习生产技术知识,每周都要安排一、二次专门研究地质、钻井、采油、炼油等方面技术工作的汇报,不懂就问,边听边学。

杨拯民虚心好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灵活果断的工作作风,赢得大家广泛的赞誉。

不论是原来甘青分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员,还是继续留在油矿工作的军事代表,包括以后来的军队转业干部,都很愿意和杨拯民在一起讨论问题,研究工作,对油矿的各项工作实施组织领导。

就这样,年轻的局长很快就成为团结全体干部和职工进行生产建设的带头人。

玉门矿务局成立后,在杨拯民的带领下,玉门油矿进一步改革旧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展现出新的活力、新的面貌。

从9月开始,玉门油矿建立起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车间成本管理制度、经济核算制度;改革了旧的工资制度,实行奖励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

为了贯彻第一次全国工业会议提出的“三年恢复”方针,玉门矿务局制定了1950至1952年三年生产发展计划,分别对钻井工程、采油生产建设、炼油装置改建、生产技术改进和企业化制度的建立等主要生产建设项目和工作逐一落实。

这些计划和措施一经群众讨论,很快就变成广大职工创造性发展生产的革命热情。

各个单位纷纷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为此,各基层生产单位首先建立起必要的生产管理制度,相应的成本制度、合同制度、责任制度、安全制度、定额制度也陆续建立起来,对生产建设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许多单位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更具体的规定。

钻探大队制定了《生产井工作定额标准》及《实施生产井钻井工作定额标准奖惩办法》,实行后有效地提高了钻井效率和质量。

玉门矿务局坚决贯彻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基本改变了原有组织结构与某些不合理制度,彻底改革了“半配给制”的历级工资制。

通过生产机构改组,改变了原来“矿、炼、工”三足鼎立的状况,初步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层负责制,经民主推荐,组织批准,大胆选拔了一批工人、低级职员担任各级干部,并在民主改革和劳动竞赛中建立和发展了党、团、工会组织。

在当时,玉门油矿党委有一个党总支,19个直属支部。在不断完善工厂管理委员会工作的同时,充分依靠工会的组织作用,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发动,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在建立新型企业过程中,玉门油矿工会组织在开展生产立功运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更加广泛深人地组织和发动群众,继续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各项工作的进展。

1950年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职工们纷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控诉美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祸国殃民的罪恶,决心加紧生产,多产石油,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全矿职工还踊跃捐款,几天时间就捐献了购买一架战斗机的钱,有关部门将这架战斗机命名为“石油工人号”。

1951年,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解放前迫害石油工人的国民党特党部书记长、特务头子张振邦,矿警大队长李阳义,矿警中队长周雨三等反革命分子被公审处决,广大职工齐声欢呼,坚决以搞好生产的实际行动,巩固新政权,建设新中国。

1952年,在民主改革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中,清除了混在职工队伍中的封建把头和帮会头子,进一步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全局上下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把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作为竞赛的主要目标。

各级工会在组织竞赛时,特别注意把执行各项企业管理制度作为重要的保证条件,逐步使企业管理建立在职工群众自觉的基础上。

钻探大队在钻凿E—15井和J—21井时,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把实行定额管理作为保证条件,各班严格按定额运行。结果,钻井时间分别比以前缩短了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节省了10多只钻头。

机械厂把推行师徒合同作为保证条件,师傅互相比谁教得好,学徒比谁学得快,有效地提高了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

在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中,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工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提倡职工在生产劳动中动脑筋,找窍门,改进生产技术。

这项活动从1951年9月开始,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发展十分迅速,仅1952年一年,全局采纳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就有3036件,创造价值旧币60多亿元。

根据张文吉、刘鹤岭建议研制的新型钻具,在起钻时可以泄流泥浆,冲洗钻头泥包,有震动作用,防止钻头微卡;刘荫藩建议把苏联牙轮取心钻头,加焊硬钢延长钻头寿命,避免了掉牙轮的事故,为国家节约资金达旧币4亿多元;一大批合理化建议,初步改进了钻井技术,提高了钻井速度和钻井质量。

玉门油矿开展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生产班组为单位的工会小组,根据所担负的生产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制定保证完成任务的目标和措施,作为全组人员共同遵守的公约,各小组之间相互挑应战,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小组活动对于加强职工之间的团结、加强企业基层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当时,炼油厂汽油分厂王宽小组,在竞赛中首先实行挂牌巡回检查法,做到了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方面也取得优异成绩,最终提高了油品的产量、质量,节约了器材。

1952年6月,矿务局和局工会为了推广他们的经验,特地在《人民油田报》刊登了他们5月份的小组公约,公约内容是:

保证汽油生产任务超额5%,争取再超额2%;

保证彻底执行挂牌检查制度,严格交接班制度,全年不出事故;

保证与其他小组紧密团结,学习先进经验,克服缺点;

重点问题:注意二级蒸发塔的操作,提高油品质量及产率,互相帮助提高技术。

为此,王宽小组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局先进集体,受到西北总工会的奖励。

在王宽小组带动下,玉门油矿各单位都出现了一批先进小组,成为做好企业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础。

在持续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同时,矿务局和工会组织还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

在当时,根据职工群众渴望学习文化技术的要求,从1950年起,油矿开办业余学校,分设文化班和专业技术班,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参加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从开始的200多人发展到上千人。

1951年,油矿又开办了汽车司机训练班,有25名职工家属中的年轻妇女从训练班毕业,成为合格的司机。

1952年,她们驾驶着从苏联进口的新卡车,为兰州运送油料,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被广大市民赞誉为新社会的新鲜事,一时传为美谈。

在西北西北石油管理局和工会的领导下,玉门油矿进行的劳动为玉门油矿三年恢复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恢复生产创造成绩

1952年,解放后短短3年时间,在油矿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生产蒸蒸日上,不断创造新的成绩,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0至952年,原油产量上升。

原油产量之所以不断上升,除了新钻生产井外,还修复了一批解放前报废的油井。

尤其是对1948年完钻后未出油的老君庙第一深井,在苏联专家莫谢耶夫的指导下,经技术人员和采油工人精心分析井下地质资料,采用加热盐水冲洗循环及砂砾填充等措施,起死回生,投入采油。

与此同时,在新的体制建立后,采油厂在全面加强油井生产技术管理中,实施了油井增产技术,对老君庙开发区的油井,采取了间歇注气的措施,使原油中汽油含量从18%提高到21%,大大提高了原油的质量。

随着勘探效果的不断提高,矿区增加生产井30口。1950年全矿平均日产原油264吨,1951年平均日产原油374吨,1952年平均日产原油388吨。3年共生产原油37.54万吨,是玉门油矿1939至1949年10年间原油总产量的73.49%。

随着原有产量的不断提高,玉门油矿的炼油能力也得到的多提高。

新中国成立前,玉门炼油厂的离心脱蜡装置和溶剂油回收装置,未能完工投产。

1950年炼油厂职工在炼建工程队的帮助下,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两个装置的建设,并一次试车成功。

接着,玉门又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达布斯炼油装置扩建工程,使炼油厂的汽油生产能力比1949年提高一倍,汽油收率由32%提高到56.5%。

在安装新装置和改建老装置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炼油工人的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此期间,王宽炼油班创造出的“循回检查法”,1952年在炼油厂各装置推行后,促进了生产,减少了事故,裂炼装置创造了连续安全开炉110天的纪录。

新的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生产。

1952年生产汽油4.9万吨、煤油1.66万吨,与1948年相比,分别提高3倍和4倍。

同时,石油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大幅度降低。1952年比1950年下降13.15%。

玉门炼油厂生产的防冻润滑油,这一时期被迅速调往东北,支援人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

在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具,开掘新油井的同时,玉门还注重对旧、废工具的利用。

解放前,油矿所用配件器材全靠美国进口。解放后,来源断绝,钻井生产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

钻探大队大队长史久光和老工人商量修旧利废,牙轮钻头的牙齿磨秃了,老气焊工用气焊和焊丝在牙轮上堆出一个个牙齿,并且趁热淬火。

这办法虽然土一点,但是解决了问题,维持了生产。石油工业后来推行的修旧利废,还是从玉门开始的。

在1950至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财政虽然非常困难,还是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强石油工业建设。

1950年投资554.22万元,1951年投资1108.81万元,1952年投资2053.86万元。

玉门矿务局珍惜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投资,按照燃料工业部审定的3年发展计划,完成总投资工作量的100%,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为玉门油矿的进一步发展,迎接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大汉王朝(全四册)掀翻棺材板后,玄学卦妃轰动京城庄子:纯美典藏版世界足球先生也从猥琐发育开始至尊神豪SSSSSR孩子们太优秀,重生奶爸躺赢中国茶品鉴全书我是阳间引魂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