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渚紫笋(1/1)
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茶亦称湖州紫笋、长兴紫笋,是浙江传统名茶,早在1200多年前已负盛名。由于制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名为“紫笋茶”,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该茶有“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赏心”之誉。
顾渚紫笋由来:顾渚紫笋茶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这第一批进贡的茶就被称为“急程茶”。
湖州的当地官员为了赶制急程茶,每年立春前后就要进山,进行全程监督,以保证按期保质地完成任务。当时的交通极不方便,从湖州到长安,相距约4000里,为了确保贡茶如期送到,送茶队伍常常在清明前10天就起程。曾经就有一个湖州刺史叫裴充的,因没有按期送到急程茶而被撤职。
资料记载:紫笋茶史称“顾渚紫笋”,也称“顾渚石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茶。唐代宗广德年间(763-764)毗陵(常州)太守、御史大夫李栖筠在阳羡(今宜兴)督造贡茶,适逢一位山僧献上长城(今长兴)顾渚山产的茶叶,茶圣陆羽尝后认为此茶“芳香甘洌,冠于他境,可荐于上。”遂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770年)正式列为贡茶。
顾渚紫笋也称湖州紫笋、长兴紫笋,是浙江传统名茶。产于浙北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已负盛名。由于其制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名为紫笋茶。顾渚紫笋茶的品质特别好,唐代诗人钱起夸它比流霞山仙酒还好,饮过以后,俗食全消。当时潮州和常州官府专在顾渚山上,设置了境会亭,每到茶季,两州官员聚集境会亭品尝新茶。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夜闻贾常州与崔湖州在顾渚山上的境会亭茶宴时,曾寄诗一首,内云:“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此诗描述了当时境会亭茶宴的盛况,又表达了自己团坠马损腰,身体不适,失去了一次参加境会亭茶宴机会的惋惜心情。
随着时代变迁,紫笋茶的采制方法和产品也在演变,从团茶演变到叶茶。明太祖洪武年间罢贡龙团茶,以芽茶作贡茶。紫笋茶制作方法从蒸青到炒青、产品从饼(团)茶改散茶、芽茶。现在紫笋茶加工主要为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四道工序。
干茶鉴别
顾渚紫笋的品质特点:极品紫笋茶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挺嫩叶稍长,形似兰花。成品色泽翠绿,银毫明显,香孕兰蕙之清,味甘醇而鲜爽;茶汤清澈明亮,叶底细嫩成朵。该茶有“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赏心”之誉。
外形紧洁,完整而灵秀,色泽翠绿,银毫明显,香蕴兰蕙之清,味甘醇而鲜爽,茶汤清澈明亮,叶底细嫩成朵者为最佳品。
顾渚紫笋茶特征
泡茶品鉴
顾渚紫笋外形紧洁,完整而灵秀。开水冲泡,香气馥郁,汤色清澈,茶味鲜醇,回味甘甜,有一种渗人心肺的优雅感觉。
品顾渚紫笋茶要选用透明玻璃杯来冲泡,先用沸水进行温杯,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泡出茶香,将温杯的水倒掉,这时再倒入约杯身四分之一的九十度左右的热水,放入适当茶叶,待干茶充分吸收水分后,可端杯闻其香,然后小口品饮,待杯中剩三分之一水量时再续水,这就是第二泡茶了,此时的茶最为鲜醇味美,是茶中的精华。待这次的品完,可再续第三遍水,一般这种鲜嫩绿茶,三遍过后就滋味寡淡了。
贮藏
日常生活中顾渚紫笋茶,一定要保存在干燥之处、应冷藏,并远离有异味的东西,置于防止挤压的环境中,才不会使之变质变坏。
干燥
可用有双层盖子的罐子贮存,以纸罐较好,其他锡罐、马口铁罐等都可以,罐内仍是须先摆一层棉纸或牛皮纸,再盖紧盖子(棉纸或牛皮纸都能起到防潮的作用)。
冷藏
最好能预备一台专门贮存绿茶叶的小型冰箱,设定温度在-5℃以下,将拆封的封口紧闭好,将其放入冰箱内。一定要注意不要放有异味的东西在小型冰箱中,以免使茶受到异味物的感染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