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中国历史全知道 > 第二章 夏商周的文明进程

第二章 夏商周的文明进程(1/1)

第二章夏商周的文明进程

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启是大禹的儿子。传说舜年老后禅位于治水成功的禹。禹在涂山(今河南西部会稽山)娶涂山氏(可能是当时的一个部落或方国)长女为妻,生子启。

伯益是和禹同时代的人,传说他曾帮助禹治水,并“作井”(发明挖井)、“作占岁”(发明占卜),还负责管理过山林川泽。但是,伯益辅佐禹的时间很短,没有取得天下民众的拥护。禹年老后,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传授给伯益,而不传授给启,但“以启为吏”,给了启很高的职位。后来,禹东巡至会稽而去世。这时,启已经拥有相当大的实力,许多诸侯都反对伯益而拥护启。伯益发觉,拘囚了启。后来启设法摆脱拘囚,率领部下攻击伯益,并杀掉了他,即传说中的“益干启法,启杀之”。启遂继位,作了部落联盟首领,结束了禅让制。启继位后,建立了世袭王权,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因启的部落名夏后氏,故史称夏朝。

夏朝建立后,不少部落对启不服。于是“启有钓台之享”,在钓台(今河南禹县)召开部落大会。还“征西河”征伐反叛自己的西河部落。反叛启的最大的势力是有扈氏。传说中的有扈氏是夏启的庶兄。《史记·夏本纪》:“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甘是在有扈氏境内南郊的一个地方。在讨伐有扈氏之前,夏启在甘这个地方誓师,列举有扈氏的罪状,说:他蔑视国家大法,懈怠所掌管的政事,我执行天的意旨,兴兵剿灭他。同时告诫士兵,如果战车左边的士兵不努力射箭,战车右边的士兵不用戈矛奋力刺杀,驾车的士兵不控制好战车,就都是不服从我的命令,我就要在神位面前惩罚你们,贬你们为奴隶,或者杀死你们。如果都努力英勇,我就在神位面前赏赐你们。这次战争规模很大,战斗也很激烈。最后有扈氏被启击败,夏启君临天下。

夏的建立

夏禹,名叫文命。他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叫黄帝。禹就是黄帝的玄孙和颛顼的孙子。只有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不曾登过帝位,而是做臣子。

当帝尧的时候,滔滔的洪水,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岳,淹没了丘陵,老百姓陷在愁苦中。尧急着要找到能治水的人,群臣、四岳都说鲧可以。尧说:“鲧是个违背上命、败坏同族的人,不可用。”四岳说:“这一辈人员中没有比鲧更能干的了,希望陛下试试。”于是尧采纳了四岳的意见,用鲧治水。费了九年功夫,洪水之患没有平息,治水无功。于是帝尧就再设法寻求人才,另外得到了舜。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职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于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太不像话,就在羽山海边诛杀了鲧。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处理得当。这时舜选拔了鲧的儿子禹,任命他继续从事鲧的治水事业。

尧崩后,帝舜问四岳说:“有能够很好地完成尧的事业、可以担任官职的人吗?”都说:“如果让伯禹做司空,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尧的勋业。”帝舜说:“啊!就这样吧!”因此就任命禹说:“你去平定水土,要好好地干啊!”禹下拜叩头,推让给契、后稷、皋陶等人。舜说:“还是你去担负起这一任务吧!”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仁爱之怀人人可亲,他讲的话诚实可信,发出来的声音自然地如同音律,动作举止自然地可为法度,乃至重要规范准则都可从他身上得出。他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平治水土工作。随着山势树立标识,确定那些高山大川。禹伤痛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自己吃穿都很简朴,但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丰厚尽礼。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不惜耗巨资于修渠挖沟等水利工程。他赶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齿的履。经常随身离不开的东西,就是测定平直的水准和绳墨,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他们,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量九州山岳脉络。同时叫伯益发放稻种,教群众在卑湿地方种植。叫后稷当群众在难以得到食物时发给食物。缺粮少食的地方,便调有余地方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歉均一。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

禹督导治水的行程从冀州开始。冀州:已治理了壶口,接着治理梁山和岐山。已修整了太原之后,接着修整到岳阳地区。覃怀地区也完工了,就到了衡漳水一带。常水(恒水)、卫水也都随河道流畅了,大陆泽周围土地都可耕作了(按这两句原错简在“田赋”下,今译文移正)。这一州的土壤是白壤,田地列在第五等(按此句原错在“赋”下,今译文移正),赋税第一等,不过随年的丰歉杂出第二等。东北的鸟夷族贡纳供贵族享用的珍奇异兽皮毛。他们循海路入贡,在沿海岸(辽东湾西岸)向南航行的航道上,看到右拐角处的碣石便据以转而向西航行,直驶入黄河航道。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兖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河道已畅通了,雷夏洼地已汇聚成湖泽了,雍水、沮水也都会同流到了雷夏泽中,能种桑的土地上已经在养蚕,于是人民得以从躲避洪水迁居的高地下到平地居住。这一州的土壤是黑壤,它上面覆盖着茂盛的长林丰草。田地列在第六等,赋税则为第九等。这一州经过十三年的耕耘,才赶上其他各州。这一州的贡物是漆和丝,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文彩美丽的丝织品。它的进贡道路是由船运经济水、漯水,直达黄河。

东边的海直至西边的泰山,这一地域是青州。已经给居住在东北的夷族划定疆界,使获安居;又疏通潍水、淄水,使这一地区也获得治理。这一州的土壤是白壤,海滨则是咸卤盐场。田地列在第三等,赋税则为第四等。这一州的贡物是盐、精细的葛布、海产品以及磨玉的砺石,并有泰山山谷里出的丝、麻、铅、松、似玉之石和莱夷族所献的畜产,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山桑蚕丝。它的进贡道路是由汶水船运直达济水。(再由济入河。)

东边沿海,北边至泰山,南边至淮水之间的地域是徐州。淮水和沂水都已经治理,蒙山、羽山地方也都可耕种,大野泽也已汇积成湖,东原地区的水潦已去,地已平复。这一州的土壤是赤埴壤,草木繁茂。田地列在第二等,赋税则为第五等。这一州的贡物是五色土,羽山谷中所出的五色雉羽,峄山之阳特产的制琴良材名桐,泗水滨的浮磐石,和淮夷族所献的珍珠贝及鱼产,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赤黑色细缯和白色绸帛。它进贡道路由淮水船运入泗,再通于菏水。(再由菏入济以通河。)

北起淮河,东南到海之地是扬州。彭蠡之域已汇集众水成湖,作为每年雁阵南飞息冬之地。彭蠡以东诸江水已入于海,太湖水域也就安定了。于是遍地长满丛生的竹林,到处尽见美盛的芳草、葱翠的乔木。这一州的土壤是涂泥,田地列在第九等,赋税则为第七等,有时杂出为第六等。这一州的贡物是三种成色的铜,以及瑶琨美玉、竹材、象牙、异兽之革、珍禽之羽、旌牛之尾,和岛夷族所献的一种称为“卉服”的细葛布,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绚丽的贝锦,和妥加包装进贡的橘子、柚子。它的进贡道路是沿着江路入海,再沿海通于淮水和泗水。(然后再沿徐州贡道入河)。

由荆山一线直到衡山以南的广阔地域是荆州。江水、汉水至此汇合奔流入海,至九江地区得地势之中。两水的支津沱、涔诸水都已疏浚通畅,云梦泽水域也已获得治理。这一州的土壤也是涂泥,田地列在第八等,赋税则为第三等。这一州的贡物是珍禽之羽、旄牛之尾、象牙、异兽皮革,三种成色的铜、士(柘)木、栝(桧)木、柏木,精、粗两种磨刀石、朱砂,和云梦泽边三国所献的制箭良材,以及有名的捆扎起来专供宗庙缩酒之用的菁茅。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赤黑色与黄赤色的丝织物和用以佩玉的饰有玑珠称为“玑组”的绶带,更有九江贡纳的大龟。它的进贡道路是用船运经由江水及各支津沱、涔等通于汉水,然后经过陆路运至雒水,再进入南河(冀州以南的黄河)。

荆山和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雒水、璆水、涧水都已疏浚入于黄河,荥播地域横溢之水也已汇积成湖,当水盛时,疏导菏泽之水向南泄入明都泽。这一州的土壤是无块柔土,低下之处是坟垆,田地列在第四等,赋税则杂用第二等,有时可上下浮动。这一州的贡物是漆、丝、精细葛布,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细丝绵,并进贡磨磬的砺石。它的进贡道路是由雒水船运至黄河。

华山之南和黑水之间是梁州。汶山已可种植了,江汉两水的支津沱涔等水都已疏浚了,蔡山和蒙山的山道也都已平治了,西南夷民的安定也已获致成功了。西倾山一带的西北羌民也沿着桓水互相交往了(此句原错简在“贡物”下,今译文移正)。这一州的土壤是青骊,田地列在第七等,赋税则为第八等,还可作上下三种浮动。这一州的贡物是黄金、铁、银、镂钢、石、磬石,和熊、罴、狐、狸,以及诸兽之毛织的毳布与用以制裘的兽皮。它的进贡道路是先用船运经由支津潜水入于沔水,再起岸由陆路运至渭水,再由渭水横渡黄河送达冀州。

黑水和西河之间是雍州。弱水已经西流了,泾水也流入渭水隈湾里,漆水和沮水合为漆沮水也相从入于渭水,沣水同样地入了渭水。渭水之北,东起荆山西迄岐山的迤逦山道已经平治;渭水之南,东自终南山,西越惇物山,更西北直抵渭源鸟鼠之山,这美丽的千里沃野,不论平原,还是浅浅湿地,都已平治竣工,直达都野泽这一肥沃的湖沼地区。三危山已成人民安居乐业之所,被逐迁居至此的三苗人民生活也大为安定了。西边的昆仑、析支、渠搜三个西戎族的人民也归于和顺了。这一州的土壤是黄壤,田地列在第一等,赋税则为第六等。这一州的贡物是称为璆(球)的美玉、带青碧色的琳玉和玉质美石,以及兽毛制成的毳布和用来制裘的兽皮。它的进贡道路是,从积石山下的黄河水上,航行千里,直达龙门山下的黄河,南与渭水航道会于渭水入河处。

然后循行九州各山:首沿渭水北岸,从与会汧山、岐山,直至黄河西岸的北条荆山,越过黄河;从壶口山,经雷首山,直至太岳山;南循砥柱山,东过析城山,直至王屋山;东北自太行山、常山,直至碣石山,山势入于海中。其次,自河、湟沿渭水南岸,从西倾山,经朱圉山、鸟鼠山,直至太华山;接着沿大河之南,循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直至负尾山。再次沿汉水,直至南条荆山;接着从内方山,直至大别山。又再次沿江水,从汶山之南蜿蜒以达衡山;接着再过九江,直至敷浅源。

又巡视九州各水:弱水,西流到合黎山下,它的下游折而北流,没入沙漠中。黑水,通流至于三危山下,最后长流入于南海。河水,通流于积石山下,直至龙门,更南到华山之北,东过砥柱,又东到盟津,东过雒水入河处,再前流就到了大邳山,然后折而北流,经过降水入河处,再前流注入了大陆泽,又自泽的东北流出,分布为九条河道,各河道下游入海口河段都受海水倒灌成为逆河,最后都入于海中。江水,从汶山开始通流,在流程中从它的东边分出支津为沱水,江水的主河道径自折而东流,直至醴水地带,然后流过九江,到达东陵,再自东陵东去,逶迤北流,会于彭蠡泽,然后自泽中再东出称为中江,最后入于海。沇水,通流向东,称为济水,注入黄河,接着越过黄河向南溢出为荥泽,再自荥泽东出到陶丘北,再东流至与菏水相会处,又向东北流,与来注的汶水相会然后向东北长流入海。淮水,从桐柏山开始通流,东流会合泗水和沂水,向东流入海中。渭水,从鸟鼠同穴山流出,长驱向东流,与沣水相会合后,再东北流至泾水入渭处,又东流经漆沮水入渭处,然后东注于黄河。雒水,通流自熊耳获舆山,向东北流,与涧水会合后,又向东流会合伊水,再东北流入黄河。

到这时九州都已同样美好,四方境内都可安居了,九州的水已疏通其源流了,九州低洼沼泽之地都已修筑堤防形成湖泊了,四海之内会同一致了。掌收贡赋的官府可以很好地完成其职责了,所有的领土上都可征收赋税了,但必须谨慎地征取税收,一定要以土地肥瘠为准则来定税额,就在中国九州之内完成征收赋税的任务。上帝赏赐禹以天下的土地,并赐给了他的姓氏。“把敬修我的德业放在最先,不要违背我的一贯行为作风。”

规定在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域称为甸服,其中离国都一百里内的要缴纳连着秸穗的整捆的禾,二百里内的要缴纳禾穗,三百里内的要缴纳去掉了秸芒的穗,四百里内的要缴纳谷粒,五百里内的要缴纳米粒。甸服以外五百里内的地域称为侯服,其中近百里以内为采地,二百里以内为男爵地,其余三百里地封诸侯。侯服以外五百里内的地域称为绥服,其中内三百里地区度势发扬文教,外二百里地区奋力兴办国防。绥服以外五百里地域称为要服,其中内三百里地区住夷族,外二百里地区则安置判处蔡刑的罪犯。要服以外五百里地域称荒服,其中内三百里地区住蛮族,外二百里地区则安置判处流放刑的罪犯。

我们的大地东边浸在大海中,西边覆盖在辽远的沙漠下,北方和南方以能到达的地境为地境,华夏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海的尽头。于是上帝赏赐给禹一个玄圭,用以向普天下宣布大功告成。天下从此太平同治了。

于是任命皋陶为审理刑狱的长官以治理人民。有一天帝舜在朝廷召见大臣,禹和伯夷、皋陶就在舜的面前展开讨论。皋陶阐述他的主张说:“要真诚地引导德教,提出明智的谋议,团结一致地辅佐天子。”禹说:“说得对!但怎样实现你所说的呢?”皋陶说:“啊!要谨慎地修养自身的品德,多从长远考虑,仁厚地团结各氏族,推举众多贤明的人才作辅翼之臣,使清明的政治逐步地由近及远。”禹非常佩服这样的好议论,说:“对呀!”皋陶又说:“啊!这全在于善于知人,全在于安定老百姓。”禹说:“唉!要都能做到这样,连陛下也将感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知人要有知人的明智,才能识拔真正的贤才任职;安民要使人民得到实惠,才能使人民怀恩感德。能够知人善任,又能够施惠于人民,还怕什么欢兜的作乱?还需要什么放逐三苗?还畏惧什么花言巧语善于作伪的坏人呢?”皋陶说:“是呀,啊!人们本应有九种德行,有必要谈谈这九种德行。”于是就列举说:“说人有德,要从他的所有行事来看。宽仁而又严肃,柔和而又坚定自立,谨厚而又有干事之才,治事有为而又谦敬,和顺而又果毅,正直而又温良,简率而又有廉洁操守,刚劲而又踏实,强直无所屈挠而又合于义行,这些品德能昭彰为人所共见而又能经常保持这样做,那就好了。对于这九种德行,如果每天能做到其中三种,从早到晚都能敬勉遵行,就能保有你的家;如果每天能进而抓紧做到其中六种,用以诚信地治理政事,就能保有你的国。应该提倡这九德而普加施行,使备有九德的人都获在位,贤俊之才都能任职,所有官吏都肃敬谨饬,不让邪淫和施阴谋诡计的人得逞。如果不合职位的人占着职位,就叫做乱天事,上天是要讨伐有罪的人的,那就按五刑去分别执行惩罚。我这些话可以成功地贯彻实行吗?”禹说:“你的话完全可以成功地实行的。”皋陶说:“我并没有智能,不过是想阐述治国之道罢了。”

帝舜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好意见。”禹拜手说:“啊!我说什么呢!我只想到每天要孜孜不倦地为陛下工作。”皋陶于是诘问禹说:“什么叫孜孜啊!”禹说:“滔天的洪水,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岳,淹没了丘陵,老百姓都遭受没溺之患。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齿的鞋,循行山岭砍削树木以为表识,和益一道给老百姓稻谷和生鲜食物。我把九州的河流疏通使入海中,把沟渠修通使入河流中。又和稷一道使老百姓在难于得到食物时能得到食物。缺粮少食的地方,调有余地方的粮食来补其不足,广大群众才获得安定下来,万国之地都长治久安了。”皋陶插话说:“对啊!你这话真太好了!”

禹对舜说:“啊!您在帝位上要特别谨慎小心呀!应该安于您所能做到的,不要轻率行动。要辅之以德,使天下都顺应您的教化。要具有清新的意志,昭明以待上帝的宠命。上天就会重新赐给您以美好的命运。”帝舜说:“唉!大臣啊!大臣啊!臣子成为我的手足耳目。我要佑助人民,你们应辅助我完成这样的大业;我要观察古人昭分上下等级的章服彩象,那些日、月、星、辰等等服饰上的文绣图案,你们要把它考订明确;我要谛听六律、五声、八音、七始咏等各种乐律,用以结合于维系伦理五常之言,你们要为我详审听清。我有违失之处,你们要匡正辅弼我。你们不要当面颂扬讨好我,下去就在背地里诽谤我。我敬重前后左右近臣,而那些进谗言邀宠幸的邪恶坏人,只要我真正地履行了规范正道,他们自然都会被清除的。”禹说:“太对了!陛下倘使不是这样,而使贤愚善恶的人同时在位,那么治国就不会成功的。”

帝舜说:“不要像丹朱那样沉溺于淫戏,只知爱好游乐,河中水道不通也强要行船,在家里也肆行淫乱,结果由于这些行为终使他自己的世系断绝了。我们不能像他这样。”禹说:“我娶涂山氏的女儿做妻子,是在辛日,到了甲日就离开了家去治水,以后生了我的儿子启,我不曾在家尽过抚育儿子的责任,所以能全力完成平治水土之功。终于辅助陛下完成划天下为五服的大业,使疆域每方达到五千里,每州内又制定十二师的地方行政区划,外则疆域远至四海,五方诸侯各给建立君长,他们都能各按正途建成事功。最后只有苗民顽劣不就事功,陛下要加以注意。”帝舜说:“我的德教宣导于天下,这些全是你的功劳所致!”

皋陶于是感到禹的德业特别可敬,便命令全民都要以禹作榜样好好学习他。敢有不听话的,就以刑罚加以惩治。这样一来,舜的德业日益昌明了。

到这时,乐官夔举行音乐演奏,感动了祖先神灵全都降临,前来的诸侯也都互相礼让,鸟兽也翩翩飞舞。到演奏《箫韶》大乐章共九章的时候,神鸟凤凰也仪态万方地前来飞翔,地下的百兽也相率舞蹈,百官们也都能配合和谐一致。帝舜因此高兴地作起歌来,序曲说:“勤劳上天的大命,只是在顺时,只是在慎微。”接着唱正曲道:“大臣们欣喜啊,元首奋起啊,百官们和乐于治理啊!”皋陶拜手叩头大声说道:“注意呀!要带头兴起事功,必须慎重您的法令,可千万要诚敬啊!”接着歌唱道:“元首是圣王呀,大臣都是贤良呀,万事就能纲举目张呀。”又唱道:“元首治事琐碎啊,大臣们就会怠惰啊,万事都会堕落啊!”帝舜拜手说:“对啊!去吧,大家好好地敬谨努力吧!”到这时,天下都崇仰禹能昌明度、数和声音乐律,尊奉他为山脉河流百神之主。

帝舜就向上天推荐禹可继任天子。过了十七年,帝舜崩。三年的丧事完毕,禹为了将天子之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便跑到阳城躲起来,但是天下诸侯都离开商均而去朝拜禹,禹于是就即了天子之位,南面以朝见天子,国号叫做夏后,姓姒氏。

禹被立为天子后,即向上天荐举皋陶,并授他以管理政务之任。可是不久皋陶死了,就封他的后代于英、六等国,也有封在许国的。然后拔用皋陶的儿子益,任命他当政。

在位第十年,帝禹到东边巡视诸侯守地,到会稽崩逝,把天下交给了益。三年的丧事完毕,益让给帝禹的儿子启,而自己避居到箕山的南边。禹的儿子启很贤俊,天下都希望他当天子。禹崩逝时虽把天下授给了益,但益辅佐禹的时间不长,还没取得天下的信服,所以诸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这是我君王帝禹的儿子啊!”于是启即了天子之位,就是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是夏禹之子,他的母亲就是涂山氏的女儿。

一个东方的部族有扈氏抗命不服,启挥师讨伐,大战于甘。临战之前作了誓师词《甘誓》,召集左右六大臣申明这一誓言。启说:“嗟!六军用事大臣们,我以誓词告诫你们:有扈氏上不敬五行天象,下不重三正大臣,上天因此要斩绝它的国命。现在我奉行上天的这种惩罚。所有战车左边的战士,如果不好好完成战车左边的战斗任务,战车右边的战士,如果不好好完成战车右边的战斗任务,就是你们不奉行命令;驾驭战车的战士,如果不胜任而贻误了御车的任务,也是你们不奉行命令。努力奉行命令的,就在祖庙里给以奖赏;不努力奉行命令的,就在社坛里杀掉,还要连家属也一起杀、一起做奴隶。”就这样灭掉了有扈氏,天下都来朝贺。

夏后帝启崩逝,儿子帝太康继位。帝太康因荒于游乐失国,他们兄弟五人逃到洛汭等待太康来,作了伤时念乱的《五子之歌》。

太康崩逝后,弟弟仲康继位,这就是帝仲康。帝仲康时,掌天文历法的官员羲和因沉湎于酒,玩忽职守,历日时序都错乱,对一次日食未能准时测报,于是命大臣胤前往征讨他,写了一篇记载此次战事的《胤征》。

仲康崩逝,儿子帝相继位。帝相崩逝,儿子帝少康继位。帝少康崩逝,儿子帝予继位。帝予崩逝,儿子帝槐继位。帝槐崩逝,儿子帝芒继位。帝芒崩逝,儿子帝泄继位。帝泄崩逝,儿子帝不降继位。帝不降崩逝,弟弟帝扃继位。帝扃崩逝,儿子帝厪继位。帝厪崩逝,立了帝不降的儿子孔甲,这就是帝孔甲。

帝孔甲立,专喜向往鬼神迷信之事,又好色淫乱,使夏后氏王朝的统治衰败,诸侯叛离他。这时天降两条龙,雌雄各一,孔甲不知道怎样饲养,又找不到舜时善养龙的豢龙氏的后代。恰巧过去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陶唐氏这一族衰败了,他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刘累的曾经向豢龙氏学得了养龙的本领,就来给孔甲饲养这两条龙。孔甲赏赐他姓御龙氏,并封他于豕韦国,取代原来姓彭的豕韦国君。原来那条雌龙死了,刘累竟把龙弄熟了给夏后孔甲吃。到孔甲想起要看这两条龙,派人来取,刘累吓坏了,只好逃走。

孔甲崩逝,儿子帝皋继位。帝皋崩逝,儿子帝发继位。帝发崩逝,儿子帝履癸继位,这就是桀。

帝桀的时候,由于从孔甲以来诸侯多已背叛夏王朝,桀不知道用政治手腕去挽救颓势,却一味用武力去镇压诸侯百族,百族不能容忍。这时桀就把诸侯中最有影响力的汤召来囚禁在夏台狱中,但过后不久又把汤放了。汤能勤修德业,天下诸侯都归服汤,汤就率兵征伐夏桀,桀败逃到鸣条,终于流离逃亡而死。败逃时桀对人说:“我真懊悔没有在夏台把汤杀掉,以致有现在这个下场。”汤于是登上天子之位,取得了夏王朝的天下。但汤封了夏代后裔,传至周代时封在杞国。

太史公说:禹姓姒,他的后代分封,就以所分封的国为姓,所以得氏姓的很多,计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主张实行夏代的历法,所以学者们多半传习《夏小正》一书。从虞夏时代开始,贡纳赋税制度完备地订立起来了。有一种说法是禹曾经召集诸侯到江南以综合核计诸侯功绩等级,就死在那儿,因而就葬在那儿,于是就把那里叫会稽。会稽的意义本来就是会计,即综合核计之意。

殷的建立

殷族始祖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镖娀氏的女子,帝喾的居次位的妃子。她跟另两个女子一起到水边洗澡,看见一个燕子掉下了蛋,就把蛋拿来吞吃了,因此怀孕生下了契。契长大后帮助禹治水有功,帝舜任命契当司徒,舜说:“百姓不相亲睦,家庭关系不和顺,你当司徒,应恭谨地施行伦理道德的教育,要以宽厚为本。”并把他封在商这个地方,赐他这一族姓子。契兴起于唐虞、大禹的时代,给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百姓因此得到了安定。

契死后,儿子昭明继立。昭明死后,儿子相土继立。相土死后,儿子昌若继立。昌若死后,儿子曹圉继立。曹圉死后,儿子冥继立。冥死后,儿子振继立。振死后,儿子微继立。微死后,儿子报丁继立。报丁死后,儿子报乙继立。报乙死后,儿子报丙继立。报丙死后,儿子主壬继立。主壬死后,儿子主癸继立。主癸死后,儿子太乙继立,这就是成汤。

从契到汤,居地迁了八次。汤最终在亳居住下来,这是帝喾住过的地方,《尚书》中的《帝诰篇》就是因为迁居于亳而作的。

汤征伐诸侯。葛伯不奉祭祀,汤首先征伐他。汤说:“我有一句话:人从水能看到自己的形象,观察人民就能知道治理得好不好。”伊尹说:“真明智啊!能听别人的话,治国的道理才有人向你说。君临国家,视民如子,为善的人就都来任职了。努力啊,努力啊!”汤对众人说:“你们如果不能遵从我的命令,我就重重地惩罚你们,决不宽赦。”《尚书》中的《汤征篇》就是这时作的。

伊尹名叫阿衡。他想见汤,苦于没有门路,就去当汤所娶的有莘氏女子的陪嫁奴隶,背着庖厨的用具,通过割烹调味的道理来劝说汤,使他成为天下的圣王。也有人说,伊尹本是个隐士,汤派人聘请他,请了五次他才肯去,跟汤讲无为而治的为王之道以及九种君主的优劣。汤就用他来治理国家。伊尹曾离开汤到夏国去。他看到了夏的丑恶,又回到了亳。他从亳的北门入城,遇到了汤的臣下女鸠、女房,《尚书》中的《女鸠女房篇》就是记伊尹跟他们所说的话的。

商汤外出,看到野外打猎的人四面张网,祷告说:“从天下四方都到我的网里来。”汤说:“嘿!那样就一网打尽了!”就去掉了三面的网,祷告说:“要向左的向左,要向右的向右,不要性命的就到我的网里来。”诸侯们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的德行好得无以复加了,连禽兽都受到恩惠。”

正当这个时候,夏王桀对人民很暴虐,荒淫无道,诸侯里的昆吾氏也常干坏事。汤就发兵率领诸侯去讨伐,伊尹跟着汤,汤亲自拿着大钺去打昆吾,接着就去打夏桀。汤说:“你们大家都来听我讲话。并非我敢起来作乱。夏罪恶多端,我听到你们都说夏有罪。我畏惧上帝,不敢不去惩治。现在夏的罪恶多端,是上天要诛灭他。现在你们大家却说:‘我们的君王不怜恤我们,废弃我们的农事去征伐谁呢?’你们还会说:‘夏有罪,又拿他怎么样呢?’夏王破坏人民的生产,在整个夏国进行掠夺。民众都不听从他,还诅咒他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灭亡?我们愿跟他同归于尽!’夏的德行坏到了这个地步,现在我一定得去征伐他。你们要帮助我奉行上天的惩罚,我将重重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是不会说话不算数的。你们如果不服从誓言,我就要严惩你们以及你们的妻子儿女,决不宽赦。”当时把这些话当作命令告谕全军,吏官记下来就成了《尚书》中的《汤誓篇》。由于汤说“我非常勇武”,就把武王当作称号。

桀被打败,逃奔到鸣条,夏军溃败。汤接着就打三葼,取得了那里的宝玉,义伯、仲伯因此作了《典宝》。汤胜了夏,想改置社神而不能,因此作了《夏社》。伊尹向汤报告了各地的情况。这时候诸侯都归服于汤,汤就即了天子之位,平定了四海之内。

汤在伐三葼后的归途里走到泰卷这个地方的时候,大臣仲虺作了一篇诰,这就是《尚书》中的《仲虺之诰》。汤推翻了夏朝,回到了亳,作《汤诰》:“在三月里,王亲自到东郊,告谕诸侯们说:‘不要无功于民,努力干你们的事。(不然,)我就要重重惩罚你们,你们不要怨我。’又说:‘古代禹和皋陶长年在外辛劳受苦,才能有功于人民,人民才能安定下来。他们东治江,北治济,西治河,南治淮,这四条大川治理好以后,民众才有地方居住。后稷教民播种,努力繁殖百谷。这三位都有功于民,所以他们的后代才能立国。过去蚩尤跟他的臣下危害百姓,上帝就不保佑他。这些都是有事实。大家应该努力按照先代圣王的话去做。’又说:‘如果无道,就不让他统治国家。你们可不要怨我。’”这些话作为命令遍告诸侯。这时还有伊尹作了《咸有一德》,咎单作了《明居》。

汤于是改定建丑之月为正月,把车马等物的颜色改为以白色为上,群臣朝见天子用白昼的时间。

汤死后,由于太子太丁尚未即位就已死去,就立了太丁的弟弟外丙为君,这就是帝外丙。帝外丙在位三年死去,又立外丙的弟弟仲壬为君,这就是帝仲壬。帝仲壬在位四年死去。伊尹于是立太丁的儿子太甲为君。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这就是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为了训诫太甲作了《伊训》、《肆命》和《徂后》。

帝太甲为君三年,不明事理,又很暴虐,不遵守汤的法度,德行败坏。因此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去。时达三年。伊尹自行代理国政,接受诸侯的朝见。

帝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向善,于是伊尹就把他迎了回来,把政权交给他。帝太甲的德行不断好起来,诸侯都归服殷朝,百姓由此得到了安宁。伊尹很赞赏,就作了《太甲训》三篇来表扬太甲,尊称他为太宗。

太宗死后,儿子沃丁继位。帝沃丁的时候,伊尹死去。安葬伊尹于亳的事办完后,咎单就讲说伊尹的行事,作了《沃丁》。

沃丁死后,弟弟太庚继位,这就是帝太庚。帝太庚死后,儿子帝小甲继立。帝小甲死后,弟弟雍己继立,这就是帝雍己。这时殷朝衰落,有些诸侯就不来朝了。

帝雍己死后,弟弟太戊继立,这就是帝太戊。帝太戊任命伊陟当了宰相。在亳都朝廷上忽然有桑树和楮树合在一起生出来,一晚上就长得要用两手围握那么粗。帝太戊很害怕,就去问伊陟。伊陟说:“我听说怪异的事物敌不过好的德行,难道是您治理国家有什么缺点吗?您应该使自己的德行好起来。”太戊听从了他,怪树就枯死而消失了。伊陟向巫咸赞美讲述了这件事,巫咸治理王家也很有成绩,于是作了《咸艾》和《太戊》。帝太戊在宗庙里称赞伊陟,并说为了尊重他不把他当臣下对待,伊陟谦让不敢当,因此作了《原命》。这时殷朝复兴,诸侯归服,所以太戊尊称为中宗。

中宗死后,儿子帝仲丁继立。帝仲丁把都城迁到隞,河亶甲迁到相,祖丁又迁到邢。帝仲丁死后,弟弟外壬继立,这就是帝外壬。《尚书》中的《仲丁篇》已经亡佚不可见。帝外壬死后,弟弟河亶甲继立,这就是帝河亶甲。河亶甲的时候,殷朝又衰落了。

河亶甲死后,儿子帝祖乙继立。帝祖乙即位后,殷朝又兴盛起来,巫贤受到任用。

祖乙死后,儿子帝祖辛继立。帝祖辛死后,弟弟沃甲继立,这就是帝沃甲。帝沃甲死后,立沃甲的哥哥祖辛的儿子祖丁为君,这就是帝祖丁。帝祖丁死后,立沃甲的儿子南庚为君,这就是帝南庚。帝南庚死后,立帝祖丁的儿子阳甲为君,这就是帝阳甲。帝阳甲的时候,殷朝又衰落了。

从仲丁以来,常常撇开嫡子而由王弟和王子们轮流继位,有时王弟和王子还互相争位,接连九世情况都很混乱,于是诸侯就都不来朝见了。

帝阳甲死后,弟弟盘庚继立,这就是帝盘庚。帝盘庚即位的时候,殷都已经迁到了大河之北。盘庚渡河南向,迁回成汤的故居。(到盘庚迁都的时候,)殷朝已经迁了五次都,总是定不下来。殷人都愁叹怨恨,不愿再迁徙。盘庚就告谕诸侯和大臣们说:“过去先王成汤跟你们的先祖一起定天下,他的法则是可以遵循的。舍弃他的法则而不作努力,怎么能弄得好呢!”于是就渡河南迁,定都于亳,遵行汤的治国方法。这样做了以后,百姓由此安宁,殷朝国势重新兴盛,诸侯都来朝见,这就是由于盘庚能像成汤那样行事的缘故。

帝盘庚死后,弟弟小辛继立,这就是帝小辛。帝小辛即位后,殷朝重又衰落。百姓思念盘庚,就作了《盘庚》三篇。帝小辛死后,弟弟小乙继立,这就是帝小乙。

帝小乙死后,儿子帝武丁继立。帝武丁即位后,想复兴殷朝,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助手。因此三年不说话,政事都由太宰决定,暗中观察国情。武丁夜里梦到了一个圣人,名叫说。他察看众多的官吏,没有一个跟梦中所见的人相合。于是就派很多画工等类的人在民间到处寻求,终于在傅险这个地方找到了说。当时说作为刑徒正在傅险服建筑方面的劳役。说被送到了武丁那里,武丁一见就说“找对了”。跟他一交谈,果然是个圣人,就任他为宰相,他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于是就根据傅险这个地名来给他定姓氏,称他为傅说。

帝武丁祭祀成汤的第二天,有野鸡飞来站在鼎耳上叫,武丁很害怕。祖己说:“王不要忧愁,先搞好政事要紧。”祖己于是告诫王说:“上天观察下民,主要看他们的行为是否合乎道理,天赐给人的寿命有长有短,(寿命短是由于人的行为不合道理,)并不是天要使人夭折,使人的生命中断。有的人不顺道理,又不服罪,等到上天已经按照他的表现给了他相应的命运,才说怎么办呢,(这就已经迟了。)唉!王应该慎重对待民事,大家都是天的后代,举行祭祀的时候,礼仪要合乎道理。”武丁改善政治,布施恩惠,天下的人都很欢欣,殷朝国势又重新兴盛了起来。

帝武丁死后,儿子帝祖庚继立。祖己赞美武丁能由于怪异的野鸡而修德行善,为他立了庙,尊称为高宗,于是作了《高宗肜日》和《高宗之训》。

帝祖庚死后,弟弟祖甲继立,这就是帝甲。帝甲荒淫败德,殷朝又衰落了。

帝甲死后,儿子廪辛继立。帝廪辛死后,弟弟康丁继立,这就是帝康丁。帝康丁死后,儿子帝武乙继立,殷都又由亳迁到了大河之北。

帝武乙无道,做了假人,把他叫做天神,跟他玩博戏,命令人代他走博棋,天神输了,就侮辱他。还用皮革做袋子,盛了血,(高高挂起,)仰面射他,称为“射天”。武乙在大河和渭水之间田猎,天忽然打雷,武乙被雷震死。儿子帝文丁继立。帝文丁死后,儿子帝乙继立。帝乙即位后,殷朝更加衰弱了。

帝乙的长子叫微子启。启的母亲地位低下,因此启不能继承王位。小儿子是辛,辛的母亲是正后,所以辛成为王位继承人。帝乙死后,儿子辛继位,这就是帝辛,天下人称他为纣。

帝纣天生明察敏捷,耳朵、眼睛都很灵,勇力过人,能徒手跟猛兽搏斗;智慧足够用来驳斥劝谏,口才足够用来掩饰过错;以才能向臣下自夸,以名声来压倒天下,认为所有的人都不如自己。他喜欢喝酒,享乐过度,亲近妇女;尤其宠爱妲己,就听妲己的话。他让乐师涓创作了新的放荡的曲调,还有北里之舞和轻柔颓废的音乐。为了装满鹿台的钱库和巨桥的粮仓,大大加重了各种税收。又大量搜取狗、马和各种珍奇的东西,塞满了宫室。还扩大沙丘的大园子,增建亭台楼阁,取了很多野兽飞鸟放在园子里。他怠慢鬼神。他在沙丘大搞舞乐杂技等表演,用大池子盛酒,把大量的肉挂起来就像个树林,让男男女女光着身子在其中相互追逐,通宵饮酒取乐。

百姓怨恨纣,诸侯也有背叛的,于是纣就加重刑法,还造出了残酷的炮烙之刑。纣任命周君西伯昌、九侯和鄂侯为三公。九侯有个漂亮女儿,他把她献给了纣。九侯的女儿不喜欢淫乱,纣大为恼怒,就杀死了她,还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为这件事跟纣争辩得很激烈,纣把鄂侯也处死,把他的肉做成肉干。西伯昌听到后,私下叹息,被崇侯虎知道,他就向纣告了密,纣把西伯囚禁在羑里。西伯的臣下闳夭等人,搜求美女、珍奇的东西和好马献给纣,纣就赦免了西伯。西伯出狱后献出洛水西面的一块土地,请求纣废除炮烙之刑。纣答应了他,还赐给了弓箭斧钺,使他有权征伐不听令者,让他当西方诸侯的首领。纣任用费仲主持政务。费仲善于拍马,又很贪财,殷人都不喜欢他。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说人坏话,诸侯因此越发跟纣疏远了。

西伯回到自己的国家,暗地修德行善,有许多诸侯背叛纣而投到西伯那里去。西伯不断强大,纣的权威逐渐丧失。王子比干劝谏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贤人,百姓喜欢他,纣却废而不用。等到西伯伐灭了饥国,纣的臣下祖伊知道后,认识到周是殷的大害,非常恐慌,跑去告诉纣说:“上天已经终止了我们殷朝的国运,知道天意的人不敢再说我们有好命运,大卜龟也不再显示吉兆,并不是先王不帮助我们后人,是王荒淫暴虐,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抛弃我们,使我们不能安稳生活。大家都不求知道天性,都不按照常法。现在我们的人民没有不希望我们殷朝灭亡的,他们说:‘上天为什么不降下惩罚,天命为什么还不到来?’现在王准备怎么办呢?”纣说:“我生下来不是有命在天的吗?”祖伊回去后说:“纣已经无法劝谏了。”西伯死后,周武王东征,到了盟津,诸侯背叛殷朝来跟周人会合的有八百个。诸侯都说:“可以讨伐纣了。”武王却说:“你们还没有知道天命。”于是就回去了。

纣的胡作非为越来越厉害。微子屡次劝谏,纣都不听,于是微子就跟太师、少师商量,下决心离纣而去。比干说:“当臣子的,就是要丢命也得据理力争。”就在纣面前极力谏争。纣发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就剖开比干的胸来看他的心。箕子很害怕,假装发狂去当奴隶,纣把他囚禁起来。殷朝的太师和少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带着祭祀时用的乐器逃往周国了。于是周武王就率领诸侯去讨伐纣王,纣也发兵在别都妹邑郊外的牧野抵御周军。甲子那一天,纣军大败。纣逃回妹邑,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而死。周武王砍下纣的头,把它挂在叫做“大白”的旗上,并杀死了妲己。(另一方面,)释放了箕子,给比干的墓加了封土,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门上加了表扬他的标志;又封纣的儿子武庚禄父为君,继续奉祀殷的先人,并要他遵行盘庚的治国方法。殷人十分高兴。于是周武王就当了天子。周朝后来取消帝号,降级称王。殷王的后人封为诸侯,从属于周。

周武王死后,武庚跟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一起作乱,成王任命周公讨伐,杀了武庚,把微子立为宋君,使殷的先人仍有后代继续奉祀他们。

太史公说:我根据《商颂》来叙述契的事迹。从成汤以下,根据《尚书》和《诗经》。契的姓是子,后代分封,以国名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孔子说,殷的路车很好,颜色崇尚白色。

周的建立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子,叫姜嫄。姜嫄是帝喾的第一个配偶。姜嫄到野外去,看见巨人的脚印,心里好喜欢,想去踩它,一踩上去便觉得腹中有什么在动,好像怀了孕一样。她怀胎满月生下个孩子,觉得不吉利,就把孩子丢在小巷子里,但经过的马牛却都躲开不去踩他;把他移放在林子里,又碰上山林里人很多;再换个地方,把他丢在水渠的冰面上,又有飞鸟用它们的翅膀铺在上面垫在下面保护他。姜嫄认为是奇迹,便把他抱回抚养。由于最初想把这个孩子扔掉,所以给他取名叫弃。

弃还是个孩子时,就高大勇武,有巨人之志。他做游戏,喜欢的是栽麻种豆,种下去的麻、豆都长得茁壮茂盛。等他长大成人,也就爱上种庄稼,能根据土地的特性,选择适宜的谷物加以种植培养,人民都仿效他。帝尧听说了,便举用弃为农师,天下的人都蒙受其惠。帝舜说:“弃,百姓们当初忍饥挨饿,全靠你这个后稷播种各种谷物。”所以封弃于邰,号称后稷,另外得姓为姬氏。后稷的出名,全在陶唐、虞、夏几代之间,历任者都很有美德。

后稷死了,其子不窋即位。不窋末年,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官,不再劝民务农,不窋因而失去官职,逃奔戎狄中。不窋死了,其子鞠即位。鞠死了,其子公刘即位。公刘虽身在戎狄之中,却重新恢复后稷的旧业,致力于农作,按照土地的特性加以耕种,从漆、沮二水渡渭水,伐取材木,行路人有盘缠,居家者有储备,人民仰赖他的恩德。百姓感戴他,多迁居而投靠他。周人治道的大兴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诗人用诗歌赞美他,追怀他的恩德。公刘死了,其子庆节即位,建都于豳。

庆节死了,其子皇仆即位,皇仆死了,其子差弗即位。差弗死了,其子毁隃死了,其子公非即位。公非死了,其子高圉即位。高圉死了,其子亚圉即位。亚圉死了,其子公叔祖类即位。公叔祖类死了,其子古公亶父即位。古公亶父重新恢复后稷、公刘的旧业,积德行义,国都中的人都拥戴他。薰育等戎狄部族攻打他,想得到财物,他就把财物给他们。过了一阵又来攻打,还想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都很愤怒,想迎战。古公说:“人民立君长,是求对他们有利。现在戎狄之所以来攻打,是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在我的治下,与在他们的治下,有什么不同?人民是为了拥护我的缘故才去打仗,但靠牺牲别人的父亲和孩子来统治,我不忍心这样做。”因而同他的亲近左右离开了豳,涉漆、沮二水,翻过梁山,定居在岐山脚下。而豳地的人民举国扶老携幼,也全部重新回到古公身边来到岐山脚下。连周围国家听说古公仁慈,也多来投奔他。古公贬斥戎狄的习俗,建造城廓和房屋,分成邑落居住,设立(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种官职。人民都用诗歌赞美他,歌颂他的恩德。

古公有长子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太姜生小儿子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太姜、太任都是贤惠的妻子。太任生子昌,有圣明之兆。古公说:“我的后代当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长子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以便将来能传位于昌,所以两人便逃亡到了荆蛮,(按当地风俗)身刺花纹,剪短头发,而让位给季历。

古公死了,季历即位,就是公季。公季遵循古公留下的原则,笃行仁义,诸侯都顺从他。

公季死了,其子昌即位,就是西伯。西伯即文王,他继承后稷、公刘的事业,遵照古公、公季的法则,笃行仁义,尊敬长者,慈爱幼小。由于他能屈节礼遇贤能,为了接待士人,每天到中午还顾不上吃早饭,士人纷纷投奔他。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听说西伯善于敬养老人,一起投奔了他。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也去投奔了他。

崇侯虎对殷纣讲西伯的坏话说:“西伯积德行善,诸侯归心,将不利于天子。”因而帝纣把西伯囚禁在羑里。闳夭等人很担心,就去搜求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彩色骏马,有熊的九套驾车之马,以及其他种种珍奇之物,通过殷的宠臣费仲进献给纣。纣大喜,说:“有这里面的一件东西就足以令我释放西伯,何况还有其他许多呢!”故赦免了西伯,赐给他弓箭斧钺,使西伯得擅征伐。告诉他说:“说西伯坏话的人,是崇侯虎。”西伯因献洛水以西之地,而请纣废去炮烙之刑。纣答应了他。

西伯暗自行善,诸侯都来请他裁决是非。当时虞、芮两国的人有讼事不能裁决,故前往周。他们进入周的境界,看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民都以谦让长者为美德。虞、芮两国的人还没见到西伯,已觉惭愧,相互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人所耻,还去干什么,去了只是自取羞辱罢了。”于是返回,互相谦让而去。诸侯听说,都说:“西伯当是有上天之命的君主。”

次年,伐犬戎。又次年,伐密须。又次年,打败耆国。殷的祖伊听说后,害了怕,把情况报告给帝纣。纣说:“不是有天命助我吗?他能怎么样!”又次年,伐崇侯虎,并开始营建丰邑,从岐山下迁都到丰邑。又次年,西伯死,太子发即位,就是武王。

西伯大概在位五十年。当他被囚羑里时,曾把《易》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从《诗》的作者对西伯的称颂看,似乎西伯是在那一年受命称王,裁决虞、芮两国讼事。十年后去世,谥为文王。从此修改法度,制定正朔。追称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这恐怕是因为称王的吉祥征兆是从太王开始。

武王即位,太公望做他的师,周公旦做他的傅,召公、毕公一班人辅佐武王,遵循文王的遗业。

九年,武王先毕祭祀文王,然后前往东方举行阅兵,到达盟津。设文王的木主,用车子运载,置于军中。武王自称太子发,表示是以文王的名义征伐,不敢独断专行。然后向司马、司徒、司空、诸节告诫:“要小心谨慎,说到做到!我无知,全靠先祖留下的有德之臣,我这晚辈继承祖先的功业,当致力于赏罚,以巩固他们的功业。”终于起兵。师尚父下令说:“集合起你们的部下,带上你们的船只,迟到者斩首。”武王渡黄河,船到河心,有白鱼跳进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拾起用来祭祀。渡过河之后,有一个火团从天而降,落在王的屋顶上,凝固成乌鸦状,它的颜色是红的,降落时声音轰隆隆。当时,诸侯不约而同前来盟津会盟的有八百诸侯。诸侯都说:“纣可以伐了。”武王说:“你们还未知天命,现在还不行。”所以班师回来。

过了两年,听说纣昏乱暴虐更甚于前,杀死王子比干,囚禁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着他们的乐器去投奔周。这时武王才向所有的诸侯宣告说:“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讨伐。”因而遵循文王的遗志,率领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穿戴甲胄的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十一年十二月的戊午日,军队全部渡过盟津,诸侯都来参加,武王说:“要勤勤恳恳,不可懈怠呀!”武王因而作《太誓》,向众人宣告:“现在殷王纣竟然听信妻妾之言,自绝于上天,违背日、月、北斗的运行,疏远自己的同祖兄弟,竟然废弃其先祖的音乐,采用淫乱的音乐去窜改典雅的音乐,以取悦于他的妻妾。所以现在我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要努力呀,男子汉们,不会有第二次了,更不会有第三次了!”

二月甲子日的凌晨,武王一早就赶到商别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举行誓师。武王左手拄着黄色的钺,右手握着以白色旄牛尾为饰的旗,用来指挥。说:“一路辛苦了,来自西方的人们!”武王又说:“啊!我的友好邻邦的君主,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微、彭、濮各族的人民,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宣誓了。”王说:“古人有句话‘母鸡是不叫明的,如果母鸡叫明,必定倾家荡产’。现在殷王纣什么都听女人的,自弃其先祖的祭祀不予回报,抛下自己的家族和国家,放着自己的同祖兄弟不用,反而对四方各国犯罪逃亡的人那么推崇,那么看重,信任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对百姓横施暴虐,对商国大肆破坏。现在我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今天的作战,每次前进不超出六、七步,就要停顿整齐一下,要努力呀,男子汉们!(每次刺击)不超出四、五、六、七下,就要停顿整齐一下,要努力呀,男子汉们!希望大家勇武,有如虎、罴、豺、离,我们是在商郊作战,不可迎击前来投降的人,而要让他们为我西方之人所使,要努力呀,男子汉们!你们谁不努力,我将拿他问斩。”誓师完毕,诸侯派兵参加会盟者共有战车四千辆,列阵于牧野。

帝纣听说武王前来,也发兵七十万抵御武王。武王派师尚父和百夫长挑战,用大卒驰击纣的军队。纣的军队虽然人多,但都无心作战,只盼武王赶快攻入。纣的军队都掉转武器攻纣,为武王做内应。武王驰击纣的军队,纣的军队溃不成军,背叛纣。纣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武王手持大白旗指挥诸侯,诸侯都向武王拜手致敬,武王也向诸侯拱手回礼,诸侯都听从了。武王来到商的别都,城中的百姓都在城郊迎接。于是武王派群臣告诉商的百姓说:“上天将赐福给大家!”商人一齐拜手稽首共两次,武王也还礼拜谢。于是进城,到了纣死的地方。武王亲自用箭射他,射了三发才下车,用轻剑刺他,用黄色的钺砍下纣的头,挂在大白旗上。然后又到纣的两个宠妾那里,发现这两个宠妾都已上吊自杀。武王又射了三发,用剑刺她们,用黑色的钺砍下她们的头,把她们的头挂在小白旗上。武王做完这一切才出城,回到军中。

第二天,清除道路,整修社庙和商纣的宫室,一百名士兵扛着“罕旗”走在前面。武王的弟弟振铎布列“常车”,周公旦手持大钺,毕公手持小钺,夹立在武王的两边。散宜生、太颠、闳夭都持剑环卫武王。武王进了城,站在社庙南面大卒的左边,左右的人们都跟着他。毛叔郑端着“明水”,卫康叔封铺草席,召公奭帮助拿彩帛,师尚父牵祭牲。尹佚朗读竹简上的祭文说:“殷的末代子孙季纣,废弃先王的美德,蔑视神明,不去祭祀,对商城中的百姓昏乱暴虐,这些皇天上帝都已知道得清清楚楚。”于是武王拜手稽首两次,说:“承受大命,革除殷所受之命,得到上天所降光明之命。”武王又拜手稽首两次,然后出城。

武王以殷的遗民封商纣之子禄父。武王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然后又命召公放箕子出狱。命毕公放百姓出狱,在商容的闾门上设立标志以表彰他。命南宫括散发聚集在鹿台的钱财和巨桥的粮食,用来赈济贫苦的野人和贱民。命南宫括、史佚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宝玉。命闳夭为比干之墓培土为冢。命宗祝祭享于军中。然后撤兵回到西方。武王巡狩,记录其政事,作《武成》篇。封诸侯,分赐殷的宗庙祭器,作《分殷之器物》篇。武王追怀古代的圣王,因而嘉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帝尧的后代于蓟,帝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接着又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是被封的第一个。武王封尚父于营丘,为齐。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为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其弟叔鲜于管,其弟叔度于蔡。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

武王召见九州之长,登上豳的高地,遥望商的都城。武王回到周,彻夜不眠。周公旦来到王的住处,问:“为什么不睡?”王说:“告诉你:只因天不受殷的享祭,从发没生下来到现在六十年,远郊和远郊以外到处是麋鹿和飞虫。天不受殷的享祭,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功。上天建立了殷国,殷国进用的贤人有三百六十人,却既不重用也不废弃,所以会有今天。我还没有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哪有工夫睡觉!”王说:“要想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应依靠太室山,把作恶的人统统找出来,加以贬黜,与殷王受同样的罪。日夜慰劳人民,安定我西方,提倡克尽职守,直到我们的德教弘扬四方。从洛水拐弯处到伊水拐弯处,人们定居在平坦之处而非险隘之处,这是夏人的活动中心。我当南面可见三涂山,北面可见太行山,回首可见黄河,还有洛水、伊水,不要远离太室山。”在雒邑营建周城,然后离去。放马于华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放下干戈不用,整顿军队,解除武装: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武王已战胜殷,过了两年,问箕子殷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讲殷的坏话,只以应当如何保存被亡之国相告。武王也感到惭愧,所以只向他问天道。

武王生病。天下尚未和睦,众公卿都很害怕,进行“穆卜”(卜问武王的下一代,)周公因而祓除斋戒,自愿作替身,想代替武王去死,武王的病有好转。后来武王死了,太子诵代之即位,就是成王。

成王幼小,周刚刚平定天下,周公害怕诸侯背叛周,便摄政主持国家大事。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勾结武庚作乱,背叛周。周公奉成王之命,讨伐武庚、管叔,流放蔡叔。用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的后代,定都于宋。收聚了不少殷遗民,用来封武王的小弟弟封为卫康叔。晋唐叔获得吉祥的谷穗,献给成王,成王把它送到周公的驻兵之地。周公在东方受此吉祥的谷穗,并宣布慎之命。

成王将死,害怕太子钊不能胜任,便命召公、毕公率诸侯共同辅佐太子使之即位。成王死后,召公、毕公率诸侯,带太子钊谒见先王的宗庙,向他反复告诫文王、武王创立王业的来之不易,让他一定要注意节俭,不要欲望太多,以笃厚诚实来治理天下,因而作《顾命》。太子钊因此即位,就是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反复宣传文王、武王的功业,因而作《康诰》。所以成、康两王时,天下安宁,刑罚弃置不用达四十多年。康王命作策毕公按等级划分居住范围,组成周的四郊,因而作《毕命》。

康王死,其子昭王瑕即位。昭王之时,王道略有缺损。昭王到南方巡狩未能回来,死在江上。死了也不告丧,是想掩饰。于是立昭王之子满即位,就是穆王。穆王即位,年龄已五十岁了。当时王道衰败,穆王痛心文、武二王之道已缺损,命伯蜸为太仆,以国家政事反复告诫他,作《蜸命》。天下又重新安宁。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劝谏说:“不可以。先王显示给人的是德行,而不是武力。平时积蓄兵力,只在一定时刻才动用,动用就要等到庶民忍无可忍,就像他们乐意拥戴武王,才能于商的牧野列阵而战。所以先王并非有意要去使用武力,而只是因为时刻关怀人民的疾苦,想为民除害。按照先王的制度,邦畿之内是“甸服”,邦畿之外是“侯服”,设置侯、卫的地方叫“宾服”,蛮夷之地叫“要服”,戎翟之地叫“荒服”。属于甸服的要“祭”(祭祀),属于侯服的要“祀”(祭祀),属于宾服的要“享”(祭享),属于要服的要“贡”(进贡),属于荒服的要“王”(奉以为王)。“祭”是以日计,“祀”是以月计,“享”是以季节计,“贡”是以年计,“王”是以终身计。按照先王的遗训,如果不“祭”就要端正其意志,如果不“祀”就要端正其言辞,如果不“享”就要端正其礼法,如果不“贡”就要端正其名分,如果不“王”就要端正其道德,依次做了而仍不能尽其职守,就要施以刑罚。因而才有对不祭者的刑罚,对不祀者的攻伐,对不享者的征讨,对不贡者的谴责,对不王者的告谕天下。因而也才有刑罚的各种规定,才有攻伐的各种武器,才有征讨的各种准备,才有严厉谴责的命令,才有大告天下的文辞。用命令和文辞宣告而仍然不来述职者,则进一步端正其道德,不必劳民远征。这样才能使邻近的国家无不听从,远方的国家无不归顺。现在从犬戎氏二君大毕、伯士去世,犬戎氏能世守其职,前来奉事天下,而天子却说‘我非要按“不享”的罪名加以征讨,而且还要向他们炫耀武力’,这不是抛弃先王的教训,而使您处于危险境地吗?我听说犬戎氏提倡敦厚的风气,遵循前人的德行而能始终如一,他们是有足以抵御我们的东西呀。”但穆王还是出兵征讨,获取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回来。从这以后,属于荒服的国家就不再来了。

诸侯各国中有些国家不太和睦,甫侯把情况告给王,王因而立下各种刑法。王说:“喂,到我这里来!凡是封有国邑和土地的诸侯们,我要告诉给你们如何慎重地使用刑法。如今你们要安顿百姓,应选择的难道不是执法人才吗?应尊重的难道不是刑法本身吗?应掌握的难道不是量刑尺度吗?原告和被告都到齐了,士师就要从(言辞、表情、呼吸、听觉反应和目光)等五辞来观察。通过这些观察摸清情况,即可用‘五刑’来定罪。如果犯罪事实够不上‘五刑’,就用‘五罚’来定罪。如果犯罪事实够不上‘五罚’,被判者不服,就用‘五过’来定罪。属于‘五过’方面的各种问题,如高官显贵不便诉诸刑法的各种讼事,要查核其罪,使罪名与过失相当。凡遇该按‘五刑’治罪而有疑问不得不赦免的讼事,凡遇该按‘五罚’治罪而有疑问不得不赦免的讼事,要仔细查验。取证要从众,审讯要有据。如果没有充分证据便不能定罪,要知道老天在上。属于黥刑而不够定罪的,其罚金为一百率,要查核其罪。属于劓刑而不够定罪的,其罚金为前者的两倍,要查核其罪。属于膑刑而不够定罪的,其罚金为前者的两倍半,要查核其罪。属于宫刑而不够定罪的,其罚金为五百率,要查核其罪。属于大辟之刑而不够定罪的,其罚金为千率,要查核其罪。属于墨刑的罚金条文有上千条,属于劓刑的罚金条文有上千条,属于膑刑的罚金条文有五百条,属于宫刑的罚金条文有三百条,属于大辟之刑的罚金条文有二百条,五种刑罚的有关条文共有三千条。”被称之为《甫刑》。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去世后,其子共王即位。共王在泾水上游玩,密康公服侍在旁,有三个女子来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说:“你一定要把这三个女子献给王。兽,三只以上叫‘群’;人,三人以上叫‘众’,女子,三人以上叫‘粲’。王田猎从不猎取三只以上的兽,公行事必虚心听取三人以上的意见,王的妃嫔没有三人属于同族。粲字,是形容美好的事物。众人以美好的东西送给你,你有什么德行配去享用呢?王都不配享用,更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占有这类东西,终将灭亡。”密康公不肯献出,过了一年,共王灭密。共王死,其子懿王懿即位。懿王在位期间,王室终于衰败,诗人加以讥刺。

懿王死,共王的弟弟辟方即位,就是孝王。孝王死,诸侯又立懿王的太子燮即位,就是夷王。

夷王死,其子厉王胡即位。厉王即位三十年,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落了吧?荣夷公喜欢垄断财利却不知道大难临头。财利,本是天地万物所生所长,要想垄断,害处太多了。天地万物是供大家所取,怎么可以垄断呢?他触怒的人很多,却不防备大难。还用这些来教王,王难道能够长治久安吗?做为人民的王,本应开发财源而遍施其惠。尽管使神、人万物得其所,仍然每天提心吊胆,害怕引起不满。所以《颂》说:‘追念祖先后稷,能够配享于天,安定我众多百姓,’无不合乎其原则。《大雅》说:‘布施赐予,成我周邦。’这不正是广施财利而又畏惧灾难吗?所以能成我周邦,绵延至今。现在王学的是垄断财利,这怎么可以呢?一个普通人垄断财利,尚且要称之为‘盗’,作为王也这样干,愿意附的人就很少了。荣夷公若得重用,周朝必定衰败。”厉王不听,到底还是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让他主持国家大事。

王行暴政,奢侈傲慢,住在国都中的人非议王。召公劝谏说:“人民受不了您的政令了。”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士,派他监视非议王的人,凡是报告上来有属于这种罪的都杀掉。这样非议是减少了,诸侯也不再来朝见。三十四年,王的控制更加严格,国都中的人都不敢说话,走在路上只能以目光示意。厉王很得意,告诉召公说:“我能平息人们的非议,使他们连话也不敢讲。”召公说:“这是因为您把他们的嘴堵起来了。堵人民的嘴可是比堵水还要危险。水被堵塞会决堤泛滥,伤人肯定很多,人民也是一样的。所以管理水的人要对水加以疏导,管理人民的人要让他们畅所欲言。因此天子为了了解下情,要让上至公卿下至列士的人都献诗,让盲乐师献曲,让史官献书,让师规诫,让无眼珠的人叙事,让有眼珠的盲人朗诵,让百工劝谏,让庶人街谈巷议,让近臣都来规劝,让亲戚补察过失,让盲乐师和史官来教诲,让老人们来整理,而后由帝王斟酌,所以政事得以施行而不违背情理。人民有嘴,就像土地上的山川是财货之源,平原沃野是衣食的来源。让人开口讲话,好事坏事都能反映出来。做好事而防止坏事,是财货和衣食的真正来源。人民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讲,才能把事办好。如果把他们的嘴堵起来,又怎么能够长久呢?”王不听,因此国内没有人敢讲话,过了三年,竟一起叛乱,袭击厉王。厉王逃亡到彘。

厉王的太子静躲在召公的家里,四都中的人听说了,便把召公的家包围起来。召公说:“从前我屡次劝谏王,王不听,因而遭此大难。现在如果杀死王太子,王大概以为我是记仇而泄愤吧?奉事主人,虽处危难也不记仇,虽有怨气也不发泄,何况是奉事天子呢!”因而用自己的儿子代替王太子,太子竟然得免于难。

召公、周公两相共同执政,号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在召公家中长大,两相共立之为王,就是宣王。宣王即位,两相辅佐他,修明政治,遵循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遗风,诸侯又重新归附于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见。

宣王废弃天子籍田上的籍礼,虢文公劝谏说这是不行的。王不听。三十九年,王的军队在千亩与姜氏之戎交战,大败。

宣王丧失了征伐南方的军队之后,竟在太原直接统计民户。仲山甫劝谏说:“民户是不可以由王直接加以统计的。”宣王不听,还是对民户进行了统计。

四十六年,宣王死,其子幽王宫涅即位。幽王二年,周西部丰、镐和泾、渭、洛一带都发生地震。伯阳甫说:“周将灭亡。天地二气,不可失去其秩序,如果越出其秩序,是人使之混乱。阳气伏藏而不能出,被阴气压迫不能上升,因而才有地震。现在泾、渭、洛一带发生地震,是因阳气不得其所而被阴气镇伏。阳气失其所而被阴气镇伏,水源必然会堵塞;水源被堵塞,国家必然会灭亡。土壤中的水脉通畅,人民才能得到财利。土壤中的水脉不通畅,人民缺乏财利,国家不亡还等什么!从前伊水、洛水枯竭导致了夏亡,河水枯竭导致了商亡。现在周的德行已如同夏、商二代的末年,其水源又被堵塞,堵塞了就会枯竭。建立国都必须依山傍河,山陵崩颓,水源枯竭,是丧国的征兆。水源枯竭必定会引起山陵崩颓。若亡国的话当不超过十年,因为数是以十为进位。上天如果要抛弃我们是不会超过这个数字的。”当年,泾、渭、洛枯竭,岐山崩颓。

三年,幽王宠爱褒姒。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幽王想废黜太子。太子的母亲是申侯之女,被立为王后。后来幽王得到褒姒,宠爱她,打算废黜申后,并除去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历史记录说:“周将要亡国了。”从前当夏后氏衰败,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庭院而开口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君主。”夏帝卜问究竟是杀掉它还是赶走它或是留下它,都不吉利。卜问是否可以把龙的涎沫收藏起来,才得到吉兆。于是陈设布帛,书于简策,向神龙祷告,龙走后留下涎沫,被盛在匣中收藏起来。夏灭亡,此器被传于商。商亡,此器又传于周。接连三个朝代,都没有人敢打开它。到厉王末年,才打开观看。涎沫流于庭院,除不去。厉王让女人赤身裸体而大声呼叫。涎沫化为黑色的蜥蜴,钻进王的后宫。后宫有个童女刚满七岁,碰上它,到十五岁行过笄礼后怀了孕,因为没有丈夫就生下孩子,感到害怕而把孩子扔掉。宣王时有童女唱歌谣说:“见到山桑做成的弓和箕木做成的箭囊,周国将要灭亡。”当时宣王听到了,正好碰上有夫妇俩卖这两样东西,宣王叫人把他们抓起来杀掉。他们逃跑走在路上,看见后宫童女扔在路边的孩子,听到孩子在夜里啼哭,出于怜悯而收养了她。夫妇俩终于逃脱,跑到褒国。褒国人犯了罪,请求献上童女扔掉的女儿给王以求赦免。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来自褒国,就是褒姒。当幽王三年时,王到后宫,一见到她就爱上了她,和她生下儿子伯服,竟然废黜申后和太子,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说:“灾祸已形成,没有任何办法了!”

褒姒不喜欢笑。幽王想尽一切办法逗她笑,她却偏偏不笑。幽王设有烽燧和大鼓,有来犯者则举烽火。有一次,幽王举烽火,诸侯都来了,来了却没有来犯者,褒姒才大笑。幽王喜欢这个办法,为褒姒多次举烽火。后来,失去信用,诸侯们渐渐也就不再来了。

幽王任用虢石父为卿士,主持国政,国都中的人都很有怨气。虢石父为人能说会道,喜欢阿谀奉承,贪图财利,王却重用他。再加上废黜申后和除去太子。申侯发了怒,联合缯和属于西夷的犬戎攻打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发诸侯的军队,但诸侯的军队都不来。因此他们把幽王杀死在骊山下,掳走褒姒,将周人的财物抢掠一空而去。当时诸侯都到申侯这里来共立从前幽王的太子宜臼,就是平王,以保持周朝的祀统。平王即位,把都城东迁到雒邑,以躲避戎寇。平王在位时,周王室衰败,诸侯强大之国吞并弱小之国,齐、楚、秦、晋开始强大,政令往往出于称霸的君主。

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死,太子早死,立其子林为王,就是桓王。桓王,是平王的孙子。

桓王三年,郑庄公来朝见,桓王不予礼遇。五年,郑使宛与鲁国交换许田。许田,是天子用来祭祀泰山的土地。八年,鲁国杀隐公,齐桓公。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桓王逃跑回来。

二十三年,桓王死,其子庄王佗即位。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打算杀死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报告王,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逃亡到燕国。

十五年,庄王死,其子釐王胡齐即位。釐王三年,齐桓公开始称霸。

五年,釐王死,其子惠王釐即位。惠王二年,当初庄王的宠妾姚氏生下子颓,颓有宠。等到惠王即位,惠王夺其大臣的园林作自己的猎场,因此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策划如燕、卫的军队,讨伐惠王。惠逃奔到温,不久又住在郑国的栎。他们立了釐王的弟弟颓为王。(颓设礼招待五位大夫,)奏了全套的舞乐。郑、虢二国之君非常愤怒,四年,郑国和虢国的国君来讨伐,杀死王颓,重新迎立惠王。惠五十年,赐齐桓公为伯。

二十五年,惠王死,其子襄王郑即位。襄王的母亲早死,后母为惠后。惠后生叔带,叔带逃奔到齐。齐桓公派管仲为戎与周说和,派隰朋为戎与晋说和。王用上卿之礼招待管仲。管仲辞谢说:“臣是身份低贱的官员,现有天子的两个上卿国氏和高氏在。如于春秋两季朝聘之节来受王命,将何以为礼呢?作为诸侯之臣的我请免去此礼。”王说:“作为舅舅家的人,我要奖励你的功勋,不要违反我的命令。”管仲到底还是只受下卿之礼而归。九年,齐桓公死。十二年,叔带又回到周。

十三年,郑伐滑,王派游孙、伯服为滑求情,郑人把他们囚禁起来。郑文公怨恨惠王复国没有送给郑厉公爵,又怨恨襄王帮助卫国替滑求情,所以把伯服囚禁起来。王发怒,准备用翟人伐郑。富辰劝谏说:“我们周人的东迁,全靠了晋、郑两国。子颓之乱,也是靠郑国才平定,今日竟然因为一点小小的不快就抛弃它们吗!”王不听。十五年,王派翟人的军队来伐郑。王感谢翟人,打算以他们的女子为王后。富辰劝谏说:“平、桓、庄、惠四王都受过郑国的帮助,王抛弃本族而亲近翟人,这个办法不行。”王不听。十六年,王废黜翟女之后,翟人来讨伐,杀死谭伯。富辰说:“我屡次劝谏都不听,如果碰上这种情况还不出战,王以为我是在怨恨吧?”竟率其族众殉难。

当初,惠后打算立王子带为王,因此派其党羽充当翟人的内应,翟人因而攻入周。襄王逃亡到郑,郑把王安顿在汜。子带即位为王,带上襄王所废黜的翟后一起住在温。十七年,襄王向晋告急,晋文公送王回国并杀死叔带。襄王因此赐给晋文公圭瓒、弓矢,封他为伯,把河内的土地赐给晋。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与他在河阳、践土会见,诸侯都来朝见,史书加以掩饰,说是“天王巡狩至于河阳”。

二十四年,晋文公死。

三十一年,秦穆公死。

三十二年,襄王死,其子顷王壬臣即位。顷王六年,王臣死,其子匡王班即位。匡王六年,班死,其弟瑜即位,就是定王。

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驻扎在洛,使人问九鼎(之大小轻重)。王派王孙满用言辞对答,楚兵才撤退。十年,楚庄王包围郑都,郑伯出降,不久又恢复郑国。十六年,楚庄王死。

二十一年,定王死,其子简王夷即位。简王十三年,晋杀死他们的国君厉公,从周接回子周,把他立为悼公。

十四年,简王死,其子灵王泄心即位。灵王二十四年,齐国的崔杼杀死其国君庄公。

二十七年,灵王死,其子景王贵即位。景王十八年,王后、太子圣明却早死。二十年,景王宠爱子朝,打算立他为太子,但景王却在这时死掉,子丐一伙人与子朝争立,国都中的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打并杀死猛。猛即悼王。晋人攻打子朝而立丐为王,就是敬王。

敬王元年,晋人送敬王回国,子朝与之争立,敬王不能回国,住在泽。四年,晋率诸侯送敬王回到周都,子朝称臣,诸侯修筑周都的城墙。十六年,子朝一伙人再次作乱,敬王逃亡到晋。十七年,晋定公终于把周王送回周都。

三十九年,齐田常杀死其国君简公。

四十一年,楚灭陈国。孔子死。

四十二年,敬王死,其子元王仁即位。元王八年,其子定王介即位。

定王十六年,赵、魏、韩三国灭智伯,瓜分其土地。

二十八年,定王死,长子去疾即位,就是哀王。哀王即位三个月,其弟叔袭杀哀王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个月,其少弟嵬攻打并杀死思王而自立为王,就是考王。这三个王都是定王的儿子。

考王十五年,嵬死,其子威烈王午即位。

考王把他的弟弟封在河南,就是西周桓公,让他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死,其子威公即位。威公死,其子惠公即位,而把惠公的幼子封在巩,让他奉侍周王,号称东周惠公。

威烈王二十三年,放置九鼎的王城地震。策命韩、魏、赵为诸侯。

二十四年,威烈王死,其子安王骄即位。当年有强盗杀死楚声王。

安王在位二十六年,死后,其子烈王喜即位。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说:“当初周与秦国合在一起又分开,分开五百年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就会有霸王出现。”

十年,烈王死,其弟扁即位,就是显王。显王五年,祝贺秦献公,献公称伯。九年,赐送祭祀文、武二王的祭肉给秦孝公。二十五年,秦在周大会诸侯。二十六年,周赐伯的称号给秦孝公。三十三年,祝贺秦惠王。三十五年,赐送祭祀文、武二王的祭肉给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这以后诸侯都称王。

四十八年,显王死,其子慎靓王定即位。慎靓王在位六年,死,其子赧王延即位。王赧时东周和西周分裂,各自为政。王赧迁都于西周。

西周武公的共太子死了,他有公叔说:“‘秦之所以敢经过周去伐韩,是因为相信东周。您为何不送给周一些土地,派质子到楚?’这样做秦一定会怀疑楚而不相信周,如此也就不会去伐韩国。然后又对秦讲:‘韩硬把土地送给周,目的是为了使秦怀疑周,所以周不敢不接受。’秦必定没有理由让周不接受,这样就能既得地于韩又能使秦也相信。”

秦召西周君,西周君不愿前往,所以派人对韩王说:“秦召西周君,想让他派兵攻打王的南阳,王何不出兵南阳?西周君将以此为理由不去朝秦。如果西周君不到秦国去,秦也就必定不敢越过黄河而攻打南阳了。”

东周与西周交战,韩救西周。有人替东周劝说韩王说:“西周是从前天子的旧都,有许多名贵器物和珍宝,大王如果按兵不动,可以有恩德于东周,而西周的珍宝也一定可以尽归于韩。”

王赧对成君说(下有脱文),楚围攻雍氏,韩向东周征发甲胄和粮食,东周君害怕了,召见苏代而把情况告诉他。苏代说:“您何必为此担心。臣下能让韩不向东周征发甲胄和粮食,又能为您得到高都。”东周君说:“您要真能如此,我要让整个国家都听从您。”苏代去见韩国的相邦说:“楚包围雍氏,曾保证三个月即可攻下,而现在已五个月了却仍然不能拔取,说明楚已损耗严重。现在相邦您竟向周征发甲胄和粮食,等于告诉楚(韩国)也损耗严重。”韩国相邦说:“讲得不错。但使者已经出发了。”苏代说:“何不把高都送给周?”韩国相邦大怒说:“我不向周征发甲胄和粮食就够可以的了,凭什么还得把高都也送给周?”苏代说:“把高都送给周,则周就会转而投靠韩国,秦听说必定会大怒,焚毁出使周的符节,不与周互派使节,这就等于用遭受破坏的高都换取完整的周地。又为什么不可以给呢?”相邦说:“不错。”真的把高都给了周。

三十四年,苏厉对周君说:“秦攻破韩、魏,杀师武,北取赵国的蔺、离石,都是白起所为。白起善用兵,又有天命相助。现在他又率兵出塞攻打大梁,大梁城破则周也就危险了。您何不派人游说白起呢?就说:‘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是个擅长射箭的人。距离柳叶有百步之远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围观的人有几千人,都称赞他善射。唯独有个男子站在他身旁,却说:“不错,可以学射箭了。”养由基大怒,放下弓,握住剑,说:“外来人,你有什么资格教我射箭呢?”外来人说:“我并非真能教您左手执弓右手抠弦。像刚才那样距离柳叶百步远而射之,百发百中,不知道见好就收,用不了多久就会气力衰竭,弓歪矢曲,只要一发射不中,百发也就前功尽弃。”现在就凭攻破韩、魏,杀师武,北取赵国的蔺、离石这些事,您的功劳已太多。现在您又率兵出塞,经过东周、西周,背靠韩国,围攻大梁,一战不胜,就会前功尽弃。您不如告病,不出任将领。’”

四十二年,秦攻破华阳要塞。马犯对周君说:“请派我游说魏国为周筑城。”于是去对魏王说:“周王如果因担心秦伐周而忧患至死,那么犯也必死无疑了。犯请主动把九鼎进献给大王,大王得此九鼎要考虑犯所说的事情。”魏王说:“好。”于是派兵给他,声称是去守卫周城。马犯借此又去对秦王说:“魏派兵并不是去守卫周城,是要攻打周。大王您不妨出兵境外看看情形如何。”秦果然出兵。马犯趁机又对魏王说:“周王的心头病已经好了,犯请等到条件许可时再来报答。现在大王派兵前往周,诸侯都会产生顾虑,以后再搞什么行动人家也不会相信了。不如让士兵帮助修筑周城,以掩盖最初的目的。”魏王说:“好。”于是派兵去修筑周城。

四十五年,西周君前往秦国,有游客对周冣说:“您不如赞誉秦王的孝顺,趁机把应送给秦太后做供养之地,秦王必定会高兴,这样您与秦就有了交情。关系好,西周君必定认为是您的功劳。关系不好,劝周君入秦的人就必定会有罪。”秦攻打周,而周冣对秦王说:“为大王考虑,最好不要攻打周。攻周,其实并不足以获利,而却给天下留下坏的名声。天下因为秦的坏名声而讨厌秦,必定会联合东面的齐。因攻周而损耗兵力,使天下与齐联合,那么秦也就无法称王了。天下为了损害秦,所以劝大王攻打周。秦若接受这种损害,那么号令也就很难通行了。”

五十八年,三晋抵抗秦。周派其相邦到秦国去,因为秦国看不起周,所以推迟了行动。有游客对相邦说:“秦对周的态度尚未知道。秦很想了解三晋各国的情况。您不如赶紧去见秦王说‘请为王刺探东方各国的情况变化’,秦王必定看重您。看重您,秦也就会看重周,周就会与秦亲善;齐国看重周,则本有周冣与齐亲善:这样周就能一直保持与大国的交谊。”秦信任周,发兵攻打三晋。

五十九年,秦夺取韩国的阳城和负黍,西周害怕了,背叛秦,与诸侯合纵,率天下精兵出伊阙山攻打秦,使秦不能通往阳城。秦昭王发怒,派人攻打西周。西周君逃奔到秦,叩首认罪,献上其全部城邑三十六座,人口三万人。秦接受所献,释放西周君使归于周。

周君、王赧死,周的居民因而逃亡到东方。秦取得九鼎等贵重器物,而把西周君迁走。过了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东周、西周都被归并入秦,周从此祀统断绝。

太史公说:学者都说周伐商纣,定都洛邑,从总的来看并不如此。虽然武王曾规划它,成王也派召公占卜其位置,把九鼎放在那里,但周仍然以丰、镐为都。直到犬戎打败幽王,周才东迁到洛邑。所谓“周公葬于毕”,毕便在镐东南的社中。是秦灭亡了周。汉朝建立以来九十多年,天子要在泰山行封禅礼,礼,乐去狩到达河南县,访求周的后裔子孙,封给周的后人嘉三十里之地,号称周子南君,爵位同列侯,以保持对其祖先的祭礼。

大禹治水

世界许多古老的民族,如古巴比伦人、犹太人、古埃及人等中间,都流传着远古洪荒时期有关洪水的神话。在这些神话中,人类往往是在神或上帝的帮助下,战胜了滔天的洪水,才得以生存、繁衍下来。中国也不例外。

群臣和四方部落的首领(“四岳”)都向尧推荐鲧,说鲧可以治理洪水。尧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鲧这个人,刚愎自用,不听命令,又和族人关系紧张,不适合干此大事。”但四方部落首领都坚持要鲧来干,说:“我们比较过了,没有比鲧更贤明的人,您还是试着用一下。”尧不得已,听从了四方部落首领之言,派鲧去治水。可是,鲧领导治水九年不成功。因为他不顾五常(金、木、水、火、土)之性,对性趋下的水采取堵和埋的办法,哪里有水害,他就指挥在哪里树起屏障,堵塞水流。结果越堵越糟。治水九年,水害仍然不断。尧到晚年,求得了舜作为继承人。舜登基之后,摄行天子之政,到天下四方去巡行。他发现鲧治水多年,全无功效,因此大怒,乃杀鲧于羽山。又一种传说认为,鲧为治水,到天上去偷了天帝的一种叫“息壤”的东西到下界。“息壤”可以生长。如果哪里被水淹没,在那里放上一点,那里就会长出平地。天帝发现息壤被盗,大怒,下令杀鲧于羽山。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渊。还有一种传说认为,鲧在治理洪水之时,听从了鸱龟(实际应是两个以鸱、龟为图腾的部落)的计划,使人相曳、相连接筑堤坝以挡洪水,因而遭到失败。而鲧被杀于羽山之后,尸体三年不腐,剖之,则禹从鲧腹中诞生出来,即“鲧复(同腹)生禹”。

鲧治水失败被杀之后,舜帝更求治理洪水之人。四方部落首领又共同推荐鲧的儿子禹。舜同意了,让禹继承父亲的事业,并勉励禹说:“如(同汝)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接受了这个重任。舜同时命契、后稷、皋陶诸人帮助禹去治水。

禹为人,敏捷勤奋,憨直而不强硬,仁而可亲,言而有信。他以身作则,勤勤恳恳,有章有节,行必中法度,深得民众拥戴。

禹受命治水之后,立刻和协助他的伯益、后稷等人遍喻诸侯,让他们发动民众,动土治水。自己又爬山越川,对山川形势反复观察测量,把天下的高山大川进行分类,并立下木桩作出标记。禹为父亲鲧治水不成被杀而感到伤心,因而治水之时,劳身焦思,辛苦备尝。居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敢入。他自己节衣缩食,十分朴素勤俭,却敬于鬼神之事,祭祀丰洁。他住在简陋低矮的茅房之中,把大部分的费用都用于开辟引水的沟洫。在陆地上奔忙时坐车,在水中巡视时乘船。遇到泥沼,就乘木板橇,在山上奔走则乘檋(qiáo)。一切都按规矩办事,顺从天地四时之宜。他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而改用疏导的办法,“掘地而注之海”,开辟引水河道,把水引到海里去。他“左准绳,右规矩”,量度山川湖海。率民众“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于控制住了洪水。在洪水消退,田野重现之后,禹又让伯益发给百姓稻种,让他们在卑湿的地方种植;让后稷发给百姓难得的食物。食物不够,就在诸侯之间均调有余以补不足。他又走遍天下,行相地之所宜,规定各方土贡。自冀州始,划天下为九州。“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迄于四海。”于是,帝舜赐禹以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大治。禹治水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而禹也因治水之功,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戴。在帝舜之后,被推举为部落首领(“帝”)。

有关洪荒时期的大禹治水之传说,实际上是远古时代人类和自然界作艰苦斗争的反映。在使用耒、耜等木石工具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任何大一点的自然灾害都是他们难以应付的。有关洪水泛滥的神话,必然是远古时期的水灾给古人留下的深刻而长久的记忆。与洪水的斗争,正是远古时期,人类筚路蓝缕、开拓世界,创造文明的一个伟大的写照。

夏桀亡国

夏朝传至十四世孔甲时,开始衰落。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以致诸侯方国纷纷背叛他,史称孔甲乱夏。《国语·周语》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孔甲之后四世是履癸,即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

夏桀在位时,穷奢极欲。《史记·殷本纪》说桀“为虐政淫荒”,《吕氏春秋》说桀“暴戾顽贪”。夏桀弃礼义,淫妇女。据记载,桀遍收倡优、侏儒、狎徒等入宫,做那些稀奇古怪的游戏;桀还广求美女,积之于后宫,以供自己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奢望,耗费大量的粮食酿酒,并蓄酒为池,在池中行船。大臣关龙逢进谏,夏桀不但不听,反而杀了他。还传说夏桀有女乐三万人,都穿非常华丽的衣服。夏桀还宠爱妹喜,并让人创作淫荡的音乐,日夜同妹喜和宫女饮酒取乐,事事听妹喜之言。妹喜喜爱听撕裂丝织品的声音,桀就不断地撕裂丝织品,以使妹喜快乐。《竹书纪年》说:“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产玉门。”还说桀毫不顾念民众的生死,“殚百姓之财”。同时,夏桀还屠杀下民像割草一样随意,并且赋敛无度,民众无法再生活下去了。民众恨透了夏桀,人人声讨夏桀,纷纷造夏桀的反,夏王朝内部阶级矛盾很尖锐。

夏桀时,夏王朝与周围部落、方国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夏桀不顾国力衰微,为掠夺财富和奴隶,屡次发兵征伐周边小国。掠夺战争给被侵扰的国家带来灾难,也使夏朝民众不堪负担。史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夏王朝内部混乱,大小臣僚背叛夏桀的很多;各部落方国也痛恨桀,纷纷反抗。夏王朝岌岌可危,但夏桀竟说:天上有太阳,就好像我统治万民一样,太阳有灭亡的时候吗?太阳灭亡了我才灭亡呢!人们痛恨地对太阳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愿意和你一块灭亡。

就在夏王朝内忧外患加剧的时候,临近夏王朝东部边界的商族,在首领汤的领导下,逐渐强盛起来。不久,商汤起兵灭夏,鸣条一战,夏桀全军覆没。夏桀逃跑,死于南巢,夏王朝灭亡。

夏王朝从启到桀,共传十六世,历时约430年。

玄鸟生商

契是商部族的始祖。商族是黄河下游一个古老的部落,在灭夏以前,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关于商族的起源,有数种说法,一说认为在北方辽河流域,一说认为在东方黄河下游的齐鲁地区,一说认为在今天中原的冀南、豫北地区的漳水流域。

契的母亲是简狄氏,又作简易,因是有娀氏(今在山西永济西)之女,又称娀简。相传她随本氏族的两个姊妹偶然出行,在玄丘水中洗澡,有玄鸟(即燕子)飞来,生下一只鸟卵,简狄误取鸟卵吞食,因有身孕而生下了契。契长大后,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封于商地,赐姓子氏。

以神话传说来叙述本民族起源的,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中国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均有这种情况。简狄误吞了玄鸟(燕子)卵,因此降生了商的始祖契,虽属神话传说,但也说明两个问题。首先,商族原是东夷旁支,以鸟作为氏族的图腾。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是由夷族鸟图腾推衍而来。图腾崇拜是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的一种古老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崇拜是将本氏族的产生,同某一种动物或植物联系起来,认为自己的氏族与它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进而将它当作自己氏族的祖先、保护神或标记。由商代甲骨文中可以找到鸟图腾的证据,卜辞上记载了商王对高祖王亥的询问、祷告或是祭祀,甲骨文写王亥之“亥”字,上面均加一鸟形。王亥是商人的“高祖”,因此将氏族图腾符号“玄鸟”加于其名字之上。除加鸟形之外,更有在旁加手形的,《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作为商的高祖与鸟有密切关系,说明商族确以玄鸟作为氏族的图腾。在东方夷族中不少氏族即以鸟作图腾,如少昊氏就有“以鸟名官”的传说,可见商族也是起源于东方的夷人氏族。其次,商人的始祖是契,契母简狄乃有娀氏之女,为帝喾的次妃,帝喾应是契的父亲。帝喾为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他生下来之后,能自言其名曰岌,所以帝喾又叫帝岌。帝喾有四个妃,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契,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尧),次妃娶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若依此说,当时各族始祖的母亲都是帝喾之妃,帝喾也就不仅是商族的祖先,而是古代几个族的共同祖先。而帝喾与颛顼——夏族、秦族及舜的远祖又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均为黄帝之后。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正妃是嫘祖,嫘祖生二子,一曰玄嚣,一曰昌意,昌意之子便是颛顼,玄嚣之子是蟜极,蟜极之子便是帝喾。颛顼和帝喾又都是几个族的祖先,依此排列,则尧、舜、夏、商、周、秦乃至南方的楚,统统由黄帝与嫘祖繁衍下来,各族均是“黄帝之子孙”,黄帝也就成了汉族的始祖。

商汤灭夏

从契传到汤,共传了十四世。汤早期活动的主要地区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县,时间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族原是臣服于夏的方国,但汤时夏桀暴虐无道,商族在汤的领导下却乘机壮大起来。与夏桀暴虐统治相对照的,是商汤的仁德之政。《淮南子·修务训》说汤“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以致“百姓亲附,政令流行”。在与周围部族关系问题上,商汤力图取得各方国和部落的拥护和支持。《史记·夏本纪》载:“汤修德,诸侯皆归商。”《墨子·非命篇》还说汤时“诸侯与之,贤士归之”。夏桀看出商汤对夏王朝的威胁,于是就把商汤召来,把他囚在夏台(监狱名,又叫钓台,在今河南禹县南),不久又放了汤。

汤任用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准备兴兵灭夏。商族活动的中心地区是亳(今河南商丘北),汤采用伊尹的计策,首先拓展自己的势力,逐个攻灭夏的属国,最后取夏桀而代之。离亳最近的是葛国(今河南宁陵北),汤先以助祭为名,送牲畜给葛国,又派人为葛伯耕田。葛伯杀了为助耕的人送饭的童子,汤以此为借口,出兵攻葛,灭了葛国。接着,汤又大举兴兵,连灭韦、顾、昆吾等夏桀的属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使夏桀失去了依靠力量。

为观察夏桀的反应,汤又采取伊尹的计策,停止对夏桀的贡纳。夏桀大怒,下令“起九夷之师”攻打商族。汤见“九夷”还服从夏桀的命令,便暂时又恢复对夏桀的贡纳,继续积蓄力量。第二年,汤又停止贡纳夏桀。夏桀又大怒,在有仍地区召集属国,举行盟誓大会,准备联合各属国,一起讨伐商国。但“九夷”中的有缗氏带头叛夏,使夏桀更加孤立。汤和伊尹看到“九夷之师不起”,遂正式起兵灭夏。

汤发兵攻夏前,聚集兵士誓师。汤说:并不是我敢发动叛乱,是因为夏桀的罪恶实在太多。我敬畏上帝,夏桀有罪,上帝命我惩罚他,我不敢不去征讨。现在,希望你们跟随我执行上帝的意志,一起去惩罚夏桀。跟随我勇敢作战的,我将大大地赏赐。不听从我的话的,我就严厉惩治你们和你们的家属。

汤起兵后,夏桀率兵迎战,但一触即溃,“未接刃而桀走”。商汤率大军追击。双方在鸣条(今山西境内)又大战,夏桀的军队再次溃退,夏桀大败而逃。汤率大军继续追击。夏桀逃到南巢(今山西中条山),最后死在山中。夏王朝灭亡。

夏王朝灭亡后,商汤继位,建立了商王朝。

薛家将(青少版)仵作小娇娘中国古代十大后妃就是这么多情非正常军师联盟雷锋十万男儿血:中条山保卫战正德风云(全两册)殡仪馆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