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中国古代十大后妃就是这么多情 > 韦皇后 盛唐皇后弄权不得善终

韦皇后 盛唐皇后弄权不得善终(1/1)

“桑条韦也,女时韦也乐……”

这首《桑条歌》是唐朝无名氏所做的民歌,在民间广为传唱。但到了中宗李显时期,却被看作李显皇后韦氏可以主掌中宫的祥瑞之兆。

韦皇后,中宗李显之妻,出生名门,六岁入宫。从一个陪读宫女到统领三宫六院的皇后。纵观她的一生,前期颇能含辛茹苦,恪守妇道,在李显被流放时期,她帮助身处逆境的丈夫渡过重重难关。但后期她则热衷权力,极度腐化堕落,中宗在位六年,她干预朝政六载,遍树党羽,淫乱后宫,最后又丧心病狂,毒害亲夫!

韦皇后与婆婆武则天一样野心勃勃,她们都在高位上纵情声色、为所欲为,可是韦皇后却缺少武则天的精明睿智和政治胸襟,所以中宗死后,她仅临朝称制十八天即被杀身亡,并被追贬为庶人。

做得贫贱夫妻、做不得富贵夫妻的韦皇后,膨胀的权力欲望让她忘乎所以,在中宗李显十五年几近流放的岁月中,她是丈夫强大的精神支撑;可中宗复位后,她却淫乱后宫、毒死中宗、临朝摄政,制造了唐朝历史上又一次混乱!

韦皇后这个一直想效仿武则天的疯狂女子,留给世人的将只是一张被权力欲望撑破的脸……

后妃档案

姓名:韦氏(名不详)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生卒年:生年不详,卒于公元710年

身份:唐中宗李显之妻

父亲:韦玄贞

母亲:不详

婚配:中宗李显皇后

子女:一子四女(懿德太子李重润、永泰公主、永寿公主、长宁公主和安乐公主李裹儿)

命中男人:中宗李显、武三思、武延秀、马秦客、杨均、叶静等

公元680年8月这一天,夜幕降临,喧嚣了一天的长安城终于平静下来,

今天是太子李显大婚的日子,满城张灯结彩,喜气冲天,整个皇城都欢腾起来。大婚礼车一波接着一波的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看热闹的百姓换上节日的盛装,把长安街道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人们都想沾一沾这皇家的喜气。

大明宫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经过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繁琐的皇族婚礼仪式后,新人终于被送入了东宫婚房。

凤冠霞帔的太子妃韦氏坐在洞房之内,大红盖头遮住了她的头和脸。她手里攥着一块大红手帕,不停的用手搅动着,自己就这样嫁人了,而且做了太子妃,这是她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虽然自小她就笃定自己一定要嫁给达官贵人,但还没想过会嫁给太子。

十六岁的韦氏是关中地区的名门望族之后,只是这时家族已趋于败落了。然而,高贵的门第出身,在这时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在韦氏六岁时,便因出生名门、颇有灵气而被选进宫,做了太平公主的陪读与玩伴,与太平公主一起习诗书礼仪,与公主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样的身份也使她有了嫁入帝王家的可能。

当得知韦氏要嫁给太子李显时,太平公主兴奋的对韦氏说道:“姐姐现在可是要做我们李家的媳妇了,就要做我的嫂子,咱们的关系可是又进了一层呢……”

韦氏顿时羞红了脸,嘴里说着:“公主不要说笑了……”心里却泛起了波澜,感到浑身发冷。

原来,韦氏心里早就装着一个人,这个人并不是如今的太子李显,而是那已离开人世的高宗李治的第五子、皇后武则天所生的皇长子李弘。

自从进宫那天起,温文尔雅的太子李弘就吸引了韦氏稚嫩的目光。潇洒飘逸的李弘说话总是那样温和,像一位可亲可敬的大哥哥。他经常抚着太平公主和韦氏的头,教她们习文。每当这时,韦氏总是认真的听,李弘的声音是那样悦耳,她常为那声音痴迷。

当李弘太子发现韦氏痴痴望着自己发呆时,他就会用手指轻弹一下她的头,温柔地说道:“又走神了,胡思乱想什么呢?还不赶快读书。”这时,韦氏就会羞红脸,装出认真看书的样子,心却如怀揣小兔般乱跳。

太子李弘是那样富有才学,就连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都对他赞不绝口。他四岁被立为太子,十五岁就同许敬亭、上官仪等人编纂《瑶山玉彩》五百卷,得到了高宗皇帝的赞赏。高宗多病期间,更令其监国,管理朝政。

韦氏越来越崇拜太子李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崇拜转变为一种说不出的情愫。如果几日见不到太子李弘,她就像丢了魂一样,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但等真的见到李弘太子了,她又羞赧得不敢和他搭话。

这种复杂的情感折磨着她,使她经常难以入眠,但又使她倍感甜蜜。她盼望着自己快点长大,她要找机会告诉李弘太子,自己是那样喜欢他。她不奢望李弘会娶她,只希望他了解她的心思。

然而,没等到她找到机会向李弘太子说出心里话,太子李弘就在一个初春的夜晚离开了人世。

韦氏记得那天,天阴沉沉的,当她从宫中太监嘴里听说这个消息后,她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人仿佛傻了一样一动不动。太平公主哭喊着跑去了东宫,人们都向东宫涌去,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了她一个人,她愣愣的坐在地上一会儿之后,便开始无声的抽泣。自己的心里话还没来得及说,太子就死了,从此后,她的一腔柔情将向谁诉?

听太监说太子李弘是死于肺疾,他死时口吐鲜血、痛苦难当。

韦氏怎么也不相信,那高大挺拔的李弘太子怎会因肺病而死?

后来,宫中有了传言,说李弘太子是被皇后武则天毒死的。原因是,李弘太子太善良,替他的两个异母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求情,希望父皇和母后能让这两个已经三十几岁的姐姐出嫁。这两位公主都是萧淑妃所生。被武则天杀害的萧淑妃,临死之际曾留下“要投胎为猫作祟”的咒语,以至于惹怒了武则天,武后把她的两个女儿幽禁在了后宫,禁锢了她们的自由,更别提嫁人了。

高宗李治采纳了太子李弘的建议,下嫁了这两位公主,使得皇后武则天十分愤怒,并把这怒火迁至到李弘身上,她感觉太子不是和她一条心的,于是就对太子动了杀机,在那个寒冷的夜晚毒死了太子。

但韦氏怎么也不相信,一位母亲怎会狠心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

不管怎样,李弘太子死了,她失去了所有的欢乐。

李弘太子猝死,高宗又立武则天的次子李贤为太子,但后来李贤又因“忤逆”罪被废为庶人而流放了。所以,二十四岁的三皇子李显就被立为太子。

武则天亲自为李显甄选太子妃。一直生活在深宫的韦氏聪明伶俐,美丽端庄,深得皇后武则天喜爱。所以,在皇后武则天的旨意下,韦氏被选为太子李显的正妃,择日大婚。

洞房之中红光映辉,大红锦幔围就的喜床上,韦氏静静的坐着,心里却七上八下的。对新立太子李显,她没什么感觉,一直觉得他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并不多话的皇子。在这大明宫中生活了十年,但韦氏与李显接触的机会很少。如今自己竟然要成为李显的妃子,韦氏一时还有些难以接受。她不知道太子李显是怎样一个人,从今后,自己就要与他荣辱与共,成为朝夕相处的夫妻了!

这时,门开了,小太监打着大红灯笼引领着太子李显走了进来,一身大红喜袍的太子李显精神飒爽,由于喝了酒的原因,脸色发红。

“太子殿下,在下告退。”执事太监说完就和众宫女们出去了,并带上了房门。

李显走到床前,韦氏的心仿佛跳到了嗓子眼儿。

李显望着喜床上披着大红盖头的韦氏,心里很是激动。其实这些年来,李显早就注意到了这位容貌俊美、机灵乖巧的韦氏,她与妹妹太平站在一起,就像两朵娇艳的花。

李显一直想亲近韦氏,但韦氏总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他和她说话,她总是礼貌的答应,从不多话。这使得李显总是很怅然。况且那时李显还有赵妃,所以也就没有做过多的非分之想。没想到如今她真的成了自己的新娘,李显难掩心中的兴奋。

他伸出手去,掀开了她头上的红盖头,灯光下,凤冠霞帔的韦氏面若桃花、双颊绯红,樱桃小嘴娇艳欲滴。

“爱妃……”李显柔声喊道。

“殿下……”韦氏起身下拜。

李显赶紧扶住韦氏,并顺势抱住了她。

他在她的耳边低语:“爱妃,我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韦氏羞红了脸,低下了头。

李显双手捧起韦氏的脸,凝视着她。韦氏紧张的不知手该往哪里放,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脸惊恐。

韦氏这样的神态更让太子李显怜爱,他热血沸腾,浑身一阵燥热。猛地,他一把抱起颤抖不已的韦氏,把她轻轻的放在宽大的婚床之上。

韦氏紧闭着双眼,太子李弘那张清秀俊美的脸出现在眼前,他温柔的对她微笑。她心里一阵悸动,满怀柔情。

“爱妃,你真好……”心满意足的李显靠在她身边,在她的耳边说道。李显浓重的呼吸吹得她耳朵发痒。

韦氏觉得自己该说点什么,毕竟这是她与太子的洞房花烛之夜,但她还没想好要说的话,就已经听到太子李显微微的鼾声,他已经进入了梦乡。

韦氏翻身拥被,背对着李显静静的躺着,眼泪不由自主地滑落。她迅速擦干眼泪,强制自己不要抽泣。婆母皇后武则天的话还萦绕在耳旁。

那是大婚的前一天,韦氏被叫到皇后武则天的寝宫。

韦氏跪在地上低着头。武则天站起来,走到韦氏的面前,伸手拉起地上的韦氏,满脸慈爱地着说道:

“儿呀,明天你就要与太子成婚了,这是天大的喜事。这些年,我是看着你长大的,一直把你当亲生女儿看待,你做我的媳妇我很放心……从今后,你要好好辅佐太子,不要去学那赵妃,自找苦吃……”

韦氏一听皇后说到赵妃,她浑身打了个寒颤,赶紧低头说道:“是,奴婢记下了!”

武则天听完笑着抚了抚韦氏的头,以示肯定。

躺在被窝里,想着皇后武则天的话,韦氏心里难以平静。赵妃那惨死的情景反复在脑海中出现。虽然自己没有亲眼见到,但太监宫女们说得十分恐怖吓人。

赵妃本是太子李显的原配妻子,是李显做英王时在高宗武后的主持下娶的王妃。赵妃出身显赫,祖父赵绰,武德年间以战功官至右领军卫将军。父亲赵瑰为左千牛将军,后娶唐高祖女常乐公主,常乐公主把女儿嫁给了英王李显。

后来常乐公主得罪了皇后武则天,赵妃替母亲说话,站在了母亲一边,这激怒了武则天。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初七,赵妃被武后废黜,禁闭在内侍省的一个长年不见光亮的黑屋子里,只有一个小洞口可以送进食物。每日送给赵妃的食物都是生的,看守每日察看她的烟囱是否冒烟,后来几天发现不冒烟了,开门一看,赵妃已经死了,而且尸体已经腐烂了。据见到的人说,赵妃死时面目狰狞,十分恐怖,她是被活活饿死的。

弘太子与赵妃的惨死让生活在后宫多年的韦氏明白,这表面辉煌灿烂的皇宫乃是个是非之地,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只有手中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才可以指挥别人、保全自己。

现在,自己虽然嫁了个自己不爱的人,但他毕竟是东宫太子,未来的君王。如果有一天李显登了基,那自己也就是皇后。所以,为了这一点,她也要擦干眼泪,好好的活下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对于皇后武则天,韦氏在又敬又怕的同时,心里更多的是对她的羡慕。一个弱女子,可以从先皇才人而一跃成为当今圣上的皇后,而且让皇上对自己俯首帖耳,手中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身为皇后的武则天甚至可以与皇上一起临朝听政,并称“二圣”,这是何等的荣耀。如果有一天自己做了皇后,会不会像母后那样风光呢?

想到这里,韦氏不再忧伤,她翻身看了一眼身边的太子,太子李显正睡得香甜。韦氏替他掖了掖被角,然后,她翻过身来,竟不知不觉沉沉地睡去……

婚后的日子是平静的,夫妻二人相敬如宾,看着小夫妻这样恩爱,高宗李治与则天武后也十分高兴。

一年后,韦氏生下长子李重润,孩子长得肉嘟嘟的,十分可爱。对这个皇长孙,高宗李治十分喜爱,孙子李重润只有三个月大,就被立为皇太孙,并修建了宏伟壮观的“太孙府”。也就是说,刚出生的李重润已是法定的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接到圣旨的李显与韦氏十分高兴,夫妻二人从此更是一心一意抚养儿女,李显对韦氏更加宠爱,两人互相扶持,生活得也算幸福。

接下来,韦氏更是接连生下永泰、永寿、长宁三位公主,连续四年,韦氏接连生下四个儿女,荣宠一时。

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病逝贞观殿,高宗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李显做了皇帝,第二年中宗李显改年号为“嗣圣”,尊其母武则天为皇太后。

李显继位之后,册封韦氏为皇后。

韦氏这几年尽心尽责的做着太子妃,为太子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自己终于坐上了大唐皇后的位子。

自己的丈夫是皇上,自己的儿子是皇太子,自己将要坐享那无上的荣耀。

看来,她韦氏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韦氏心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即位后的中宗李显觉得现在应该到了体现自己皇帝威严的时候了,于是脾气一天天见长。

刚当上皇后的韦氏也是春风得意,这对资质尚浅的夫妻认为只要有了帝后的名分,就等于掌握了全盘局势,根本就没有想过虚名与实权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尤其是韦皇后,她日也等夜也盼,现在她终于做了梦寐以求的大唐皇后,她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她这皇后的权力。于是,她立即要求中宗提拔自己的娘家人,而李显也乐于听命于皇后。这几年皇后为自己生儿育女,一心服侍自己,现在自己做皇上了,满足妻子这点要求是应该的。

还有一点就是,李显与韦氏这几年生活在一起,虽然韦氏尽心尽责的做个好妻子和好母亲,但李显总觉得韦氏离自己很远,虽然他挑不出来她有什么错,但却不知道她每日在想些什么,更看不透她的内心。韦氏越是这样对李显若即若离,李显越是离不开她。

做了皇上的李显,为博美人一笑,要尽力满足她的要求。

于是,中宗李显立马将岳父韦玄贞升到了豫州刺史。韦氏仍然觉得不满意,想要让父亲当宰相,李显也满口答应,李显还顺便将自己乳母的儿子平地升至五品。

这样的人事安排发到中书令裴炎手里,裴炎一看,认为不妥,他立即劝阻中宗李显说道:“皇上这样不妥呀,那韦玄贞无功而直升至宰相,不但大臣们不会服气,太后那儿也不会恩准的……”

李显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想:我现在都是皇上了,难道连提拔个人的权力都没有吗?这裴炎对我指手划脚,简直不把我这个皇上放在眼里。想到这里李显就愤怒的说道:

“朕是皇上,想怎样就怎样!韦玄贞是当朝国丈,朕就是把天下让给他都行,提拔他做一个小小的宰相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李显的一席话,本来一方面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另一方面是向皇后表忠心,求得皇后欢心。但却把裴炎吓坏了。为了避免皇上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去做,把这大唐江山拱手送人,更为了自己得罪皇帝性命前途堪忧,裴炎将中宗说的话原原本本报告给了太后武则天。武则天听后大怒。

武则天这才发觉这个表面老实厚道的皇帝原来不但刚愎自用,而且还容易忘本,全不如她想象中的那样听话,于是立即下定了废李显的决心。

公元684年2月这一天,在武则天的旨意下,命裴炎与中书侍郎刘袆之带领羽林军入宫,在朝廷之上,当着百官的面宣布了太后懿旨,废李显为庐陵王,幽于别所,韦氏也由皇后降为庐陵王妃。

李显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无法接受,大喊道:“朕有何罪?”

武则天看了一眼这个没出息的儿子不紧不慢地回答:“你都要把大唐江山拱手送人了,这还不是大罪吗?”

李显一听明白了,这肯定是裴炎告了自己的状,他后悔言语冒失也晚了,只能低头认罪。

就这样,只做了两个月的皇帝,李显就被废黜了。废帝第二天,李显的同胞弟弟李旦被按在了皇帝的座位上,改元文明。

接着,李显年仅两岁的长子李重润由太子被废为庶人,正在做宰相梦的韦氏之父韦玄贞被流放钦州。

3月5日,李显的二哥、废太子李贤在流放地巴州自杀,时年三十岁。

所有的事料理完毕,太后武则天终于有时间去处置三儿子李显了。4月22日,武则天命令李显和妻子韦氏立即前往流放地房州(今湖北房县)。

垂头丧气的李显和韦氏,带着四个哭哭啼啼的儿女离开了他们曾经呼风唤雨的长安城,在重兵的“护送”下向房州前进。

与李显坐在马车之上,韦氏掀开窗帘回望长安,不禁泪流满面。从小到大自己还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这一走,不知有生之日还能否回来。

见妻子流泪,李显受了感染,他边用衣袖拭泪边说道:“爱妃,我对不起你,让你跟我受苦了……”

看着哭哭啼啼的李显,韦氏心里一阵厌恶。自己本指望和他过上好日子,也能像太后那样荣光。可没想到,这李显不但人窝囊无能,竟还不长大脑。才做皇帝两个月就被废黜,还害得自己和孩子们跟他一起受这颠沛流离之苦,虽说李显是因为提拔自己的父亲而被废的,但韦氏一点也不领他这个情。

想到这里,韦氏不再哭泣,她擦干了眼泪。丈夫的软弱无能迫使她不得不坚强起来,他们不能就这样任人摆布,她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再回来的。

就这样,李显和韦氏一行人风餐露宿奔房州而去。

但还没等他们到达房州,太后武则天又改了主意,4月26日,武则天下令将李显等人转押均州(今湖北十堰市)。

接到太后的命令,李显等人不得不改道奔均州。一路上所受之苦自不必说,特别是韦氏自小没出过这么远的门,况且此时的待遇大不如前,落草的凤凰不如鸡。一路颠簸,令她痛苦难当。

他们一行人刚刚在均州站稳脚跟,喘息未定,却又接到了太后的旨意,垂拱元年(公元695年)三月十一日,武则天命令他们从均州再迁回房州。接到命令,李显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此时的韦氏已经怀孕七个多月,怎受得了这一路颠簸之苦?但他又有何办法,李显只能与妻儿再次收拾行囊,走上去房州的路。

在路上,由于条件差,又受颠簸之苦,韦氏痛苦难当。走了十几日,这一天,韦氏突然感觉一阵腹痛,而且越来越疼得厉害,豆大的汗珠顺着韦氏的脸颊滑落,韦氏要提前生产了。见韦氏如此,李显吓得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虽然韦氏已生育四个儿女,但李显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他拉着妻子的手,急得泪水直流。

韦氏强忍着疼痛,对李显说道:“王爷,快去叫产婆……”

可是,这荒郊野外哪来的产婆呀?李显急得团团转。韦氏一看,知道此时只能靠自己了。毕竟她已生过四个孩子。

于是,在狭窄的马车内,韦氏自己给自己接生。经过了痛苦的两个时辰的折磨,孩子终于顺利降生,是个粉嘟嘟的小女儿。虽然孩子八个月就降生了,但看起来并无大碍。看着母女平安,李显赶紧跪谢苍天。可孩子生出来了,脐带还连着,韦氏让李显用刀割断脐带。

李显哪做过这样的事?看着血淋淋的脐带,李显哆哆嗦嗦半天下不了手,韦氏没有办法,她一下夺过李显手中的刀,咬牙亲自剪断了脐带。

可是,一身血污的小女儿竟没有一点保暖的被褥或衣物来包裹,慌乱中,李显只能将自己身上穿着的衣服脱下来包裹孩子。并由此给孩子取了她的名字:裹儿,这就是未来的安乐公主。

看着襁褓里被冻得脸色发青的孩子,韦氏心疼的泪如雨下。孩子一出生就受这样的苦,她还是生在帝王家呢,连平民百姓的孩子都不如。韦氏暗自发誓,有一天再返长安,过上好日子,一定让女儿随心所欲,快乐的生活。

俗话说得好:生易养难,父母儿女的感情必须是在亲历抚养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得起来。由于皇族父母基本是只管生不管养的,所以难得有真正的人伦感情。

然而李裹儿的情形却与大多数的皇家子女不同,她的孕育过程,是韦氏五次生育经历中最凄凉痛苦的一次,恐怕也是中宗李显唯一一次亲眼全程目睹自己的孩子如何降生的。由于他们此时的处境与当初已经是天壤之别,李裹儿的养育也就只能由他们夫妻勉力亲为。夫妻俩因此都对这个小女儿百般的宠爱。

公元684年4月,李显一帮落泊之人终于到达了房州。到了房州城内,李显夫妇举目四望。满目疮痍,一片荒凉。连年战火的破坏已经让这里民不聊生。由于房州有治无城,破败不堪,来了这么一大帮人也没地方安歇,所以只得留下工匠建“庐陵王城”,李显等人只能暂时别处安置,人马劳顿,苦不堪言。

李显夫妇这才明白了,太后为什么又把他们迁来这里,就是想让他们经受更大的折磨。

此时,他们夫妇才彻底真正了解了太后武则天的手段。李显只在太子位上待了两年多就匆匆即位了,没有充分与垂帘听政的母亲“过招”的机会,更没有充分认识到太后的厉害,现在想起来,夫妻二人是追悔莫及。

“庐陵王城”在房州建起来了,李显夫妇终于安顿下来。虽然李显还有一个王的封号,但他们夫妇都明白,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流放者和阶下囚,随时都有被处死的可能。从帝王到流放者,这个巨大的落差让李显一下子承受不了,这样的处境更让李显每日都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倒是一天天长大的小女裹儿,给他们灰暗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乐,裹儿活泼可爱,让李显夫妇在担惊受怕的日子里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在房州,李显小心翼翼的做他的庐陵王,再不敢有一点狂放行为。

这一天,李显夫妇在流放地听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太后武则天称了帝,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这年的重阳节,秋高气爽,“神都”洛阳,金鼓齐鸣,彩旗飘扬,武则天头戴冕旒,身加龙袍,登上了则天楼,六十六岁的武则天自称“神圣皇帝”,宣布改唐为周,迁都洛阳。李旦被降为储君迁居东宫,并改武姓。中国历史上一位空前绝后的女皇帝登上了历史舞台。

听到这个消息的李显在震惊之后,开始唉声叹气,这大唐李姓江山竟改了姓武,自己怎对得起先皇,对得起列祖列宗?

倒是韦氏听说太后称了帝,她心潮澎湃。虽然自己现在的处境是太后的旨意,但她并不恨她,这只能怪自己阅历太浅,性子太急,也怪自己的夫君太无能。她一直崇拜婆母武则天,崇拜她的魄力和政治手段。如今太后竟称了帝,这更让韦氏对武则天佩服的五体投地,没想到女人也能做皇帝,太后真的是不简单!

看到李显愁眉苦脸的样子,韦氏轻蔑一笑说道:“王爷也不必忧虑了,这都是造化使然,你们兄弟虽都是母后所生,我看却没有一个像母后的,如今弄得死的死亡得亡、流放的流放,大唐江山姓了武,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王爷忧虑又有什么用呢?”

听韦氏这样一说,李显虽然生气,但并不敢发作。自从来到这流放地,让韦氏与孩子们受了那么多的苦,李显深感自己对妻儿的愧疚,所以,平日里,韦氏埋怨几句,他也就认了。

李显在房州小心谨慎做好他的庐陵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但成为皇帝的武则天并不因为儿子听话,就放松对他的警惕。

在房州清苦度日的李显不但平日被人监视,长安城里的特使还隔三差五的专程前去察看他的情形。两个哥哥惨死的情形让李显本来就整日里活得心惊肉跳。每当有使臣前来,他都以为他们是奉母亲之命来杀死自己的,心中无比恐怖。李显脆弱的精神简直无法支撑他去面见使臣,只要听说使臣来到的消息,他就几乎精神崩溃。

死亡的威胁,再加上妻子不断的埋怨,使李显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一天,中午时分,当韦氏领着孩子们从外面买菜回来之后,刚一推开门,韦氏被吓得“啊”的一声叫,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原来,在屋子里,李显上吊自杀了,韦氏与孩子们吓坏了,拼命的哭喊,负责看护他们的士兵听到动静,闯了进来,从房梁上把李显救了下来。

幸亏解救及时,李显并没有送命,当他苏醒过来后,韦氏扑打他的胸脯哭喊道:“你寻死容易,但你想没想过你若是死了,我和孩子们怎么办,我们还有活路吗?”

已经五岁的李裹儿拉住父亲的手,流着眼泪说道:“父王,你不能丢下孩儿不管啊,孩儿会想念父王的……”

看着可怜的孩子们和伤心不已的妻子,李显更感觉对不起他们,他伸出双臂,搂住妻子和儿女,一家人抱头痛哭。

李显虽然捡回来一条命,但却大病一场,整整在床上躺了一月有余。这期间,韦氏亲自给他端汤送药,小心伺候。

韦氏反复地劝李显说:“祸福无常,人生一世早晚都是个死,你若想通了又何必自己去寻短见呢?况且留着一条命,说不定会有什么转机……”

李显听了妻子的话点头称是,看着妻子为自己忙里忙外,对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对她在愧疚的同时又多了一层感激,没有韦氏,自己恐怕早就没命了。

他拉着韦氏的手许下誓言:“爱妃,假如我真有朝一日能重登皇位,一定不会忘了你的恩情,凡是你想要的、你想做的,我都从你所愿绝不加以禁止……”

听了这话,韦氏虽然觉得这只是苦中作乐,自我安慰罢了。但李显给自己这样的许诺,她也是十分高兴的。李显这次寻短见,给韦氏的打击不小。她这才觉得自己平日里对丈夫有些尖酸刻薄了。如果李显真死了,自己和这五个儿女该怎么办!

这以后,韦氏再也不埋怨李显,夫妻二人互相扶持,苦度流放的岁月……

公元687年4月,这一天,武则天再次派出自己最信任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来到房州监察李显的动向。

李显一听武三思来了,心里非常害怕,他知道身为梁王的武三思不但是皇上武则天的子侄,还是母亲的亲信和当朝红人。此次,母亲派他前来肯定是要他性命的。

所以,李显吓得竟不敢出来见武三思,推说病重,避而不见。韦氏没有办法,只能代替丈夫出来接待武三思。

梁王武三思本是个寡廉鲜耻的小人,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他善揣人意,善阿谀奉承,所以特受武则天信任。他仗着自己姑妈武则天的势力,在朝中大行其道,胡作非为。

武三思来到房州,见李显托词不出来见自己,心里本来有气,正想发作。但当他见到风姿绰约的韦氏时,心里的气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此时的韦氏虽然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但依旧光彩照人,经过岁月的磨练,更多了一种成熟女人的韵味。

武三思当下心猿意马,媚态尽显,说了些不着边际轻薄的话语。韦氏早就看出了武三思的心思,打发走武三思之后,韦氏心里难以平静。她深知丈夫李显胆小怕事、懦弱无能,要想靠他离开这里恐怕是不可能了,看来只能靠她自己想办法,才能使一家人重回京师,让儿女们不再遭受这离乱之苦。

想想白天武三思的形态,韦氏主意已定。她早早把几个孩子打发入睡,又见李显也已经睡熟。于是她这才重新沐浴更衣,梳妆打扮。收拾妥当之后,韦氏悄悄走出家门,奔武三思所住馆驿而去……

此时,在馆舍内,武三思正一个人清酒小酌。他边吃着酒菜边想着白天的情景,韦氏那美丽的倩影一直在脑海里浮现,惹得他心痒难耐。心想:这李显虽然懦弱无能,却娶了位又能干又漂亮的老婆,这小子还挺有福气。这趟房州之行不能白来,得想办法会会这位佳人……

正在武三思浮想联翩之时,忽听手下来报,庐陵王妃求见。

武三思一听真是喜上眉梢,没想到刚想着这位美人,她竟送上门来。不知韦氏找自己何事,赶紧出去相迎。

武三思走出门来,见韦氏一个人站在门外,身边没有带任何随从。

武三思见韦氏的神态打扮与白日所见判若两人,当下已心领神会,他色迷迷地看着韦氏谄笑道:“不知王妃驾到,有失远迎,还请王妃见谅,王妃快屋里请!”

韦氏微笑着袅娜而进。武三思借着酒意伸出手臂搂紧韦氏的腰肢向屋内走去。武三思如今在朝中大权在握,一心想做皇位继承人,似乎姑母武则天也已经有这个意愿,所以武三思更加志得意满,他根本不把李显放在眼里,他的夫人深夜送上门来,他岂有不受之礼!

韦氏并不挣扎,任其搂抱,她冲他嫣然一笑,把身子靠在他身上。进了房门,武三思冲手下使个眼色,手下侍卫在门外合上了房门。

一番急风暴雨式的欢爱之后,韦氏起身穿好衣服,整理好发饰。她坐在桌子旁端起桌子上的酒杯一饮而尽。床上的武三思支着手臂,饶有意味的望着韦氏说道:“王妃好酒量啊!”

“大人,我敬你一杯!”韦氏给武三思倒了一杯酒,又为自己倒满酒。她举杯说道,“大人,喝了这杯酒,大人得帮我一个忙……”

武三思一听这才明白,韦王妃深夜来访主动投怀送抱,原来是有目的的。

见武三思不说话,韦氏接着说道:“大人回京师之后,定要为我们一家在皇上面前多说好话,让我们早日离开这里,这件事我就拜托大人了。” 说着,她仰头又是一饮而尽。

武三思心想原来是这件事,不妨先答应她再说,先哄得美人高兴,至于帮不帮就看他的心情了。于是笑道:“你放心,就凭你我的情义,我怎会不帮呢?”边说着,他又伸出手臂,想拉韦氏过去。

韦氏一转身逃走,几步走到房门前,她手上晃着一块玉佩说道:“大人,我等你的消息,大人可不要食言啊,我在这可一天都不想待了!”

武三思看着那玉佩,那是圣上武则天所赐之物,自己一直随身带着,刚才不知何时被韦氏解了去,武三思刚要起身去夺,韦氏已经笑着走出门外,消失在夜色中。武三思不敢吵嚷,毕竟自己干的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武三思恨得牙齿痒痒,心想:真是小看了这韦王妃,她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

虽然如此,武三思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韦氏想凭一块玉佩挟制他,还真小看了他武三思。

此时,皇帝武则天随着年纪的老迈,由谁来继承江山帝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在立子还是立侄上武则天犹豫不决。

大臣狄仁杰向武则天进谏道:“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刀枪箭镞,平定天下;高宗皇帝将皇子托付陛下,陛下今要将地位让予他族,有违天意。且姑侄与母子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的。”

听了狄仁杰的话武则天觉得很有道理。

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朕梦见鹦鹉两翼折断,是何征兆?”狄仁杰借题答道:“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现在二皇子一个被幽禁,一个被流放,则鹦鹉两翼折断。陛下若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飞。”

至此,武则天方拿定主意,把大唐江山归还李氏。但是立李显还是立李旦,武则天难以抉择,两人都是她的亲生儿子,要说这李旦此时正在京师,而且听话乖巧,从来没做过悖逆的事情,倒是可以让其继位。

此时已经升为内史的武三思听说皇上要把江上归还李唐,他哪里甘心,他几次三番入宫觐见武则天,意图劝阻武则天。但不管他怎样周旋与努力,武则天主意已定,不容更改。

正在这时,武三思收到了韦氏派人送来的密信,要他不要忘了答应过的事。

武三思一见如此,既然自己不能得到皇位,还不如在韦氏那送个人情,日后若李显真的登了基,他武三思也是他的功臣。想到这些,武三思就力劝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并说了李显一大堆好处。

武则天对立李显还是李旦也犹豫不决,听武三思这样一说,她也觉得这些年让李显流落在外对他有些愧疚,于是就下定决心立李显为太子。

圣历元年 (公元698年)三月,武则天假托李显有病需回洛阳治疗,派遣官员召回了李显一家。这样李显夫妻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流放生活回到了洛阳。九月,武则天宣布立李显为皇太子,韦氏重做太子妃。

重新坐上太子之位的李显心有余悸,经过了这样的大起大伏李显已不敢有太大的奢望,做皇帝都可能被废而流放他乡,做太子更是随时都有性命之忧,一切都在母亲武则天的掌控之中,他只不过是她手下的一枚棋子,要受其摆布。

因此,李显变得谨慎成熟,再不敢口出狂言,他有清醒的认识,武则天能把他从房州召回来,同样可以把他再贬回去,甚至将他处死。

回到京师后,李显大小事情都要与韦氏商议,没有妻子,他早就没命了,哪还能有今天的地位,他对韦氏信任不疑。

韦氏知道,他们一家人之所以能重新回来,武三思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她也明白,要想巩固他们的地位,就必须在朝中和武氏家族搞好关系。

于是韦氏劝李显和武氏家族联姻,这样既可以稳固他们的地位,又能和武则天搞好关系。夫妻主意打定,把他们的一个女儿永泰公主嫁给魏王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接着,李显又把自己最爱的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这样一来,李显一家与武氏一家就成了儿女亲家。

本来以为,这样一来,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就会稳固,就会安全了,可是没想到,还是出了事。

公元701年9月,武延基、永泰公主夫妇和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对武则天宠幸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并在私下里议论他们的是非。这件事被“二张”兄弟知晓,他们哪受过这样的气,就跑到武则天那里告了一状,更添油加醋的说永泰公主夫妇和李重润诽谤朝廷、憎恨陛下,似有反意。

武则天大发雷霆,命刑部立即查办此事。刑部的人哪敢得罪“二张”兄弟,查得结果与“二张”所说无二。

这下可惹怒了武则天,女皇拍案而起,她即刻派人把太子李显传到了她的寝宫。

李显“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说:“儿臣罪该万死,请圣上开恩。”李显知道他们一家已经又一次大祸临头。这一次,他们可能难逃一死了。

“你知道欺君是什么罪吗?”武则天拉长了声音严厉地说道。

“圣上,圣上饶命……”李显吓得浑身颤栗。

“既然他们是你的儿女,朕就委托你去处置吧。”

李显答应着,诺诺地走了出来。

李显没有办法,如若不杀儿子女儿,自己一定会被定为他们的同党,那么他们一家人可能都要送命。这一夜,李显与韦氏抱头痛哭,李重润是韦氏所生的唯一的儿子,也是李显的长子,他们夫妇对他给予了厚望。现如今,他们要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这叫他们怎么忍心?但皇上武则天的严威他们早已领教,怎敢不顺从?

第二日,李显下令杀死了儿子李重润。永泰公主与丈夫武延基被逼服毒自杀。

由此,这件事所引起的风波才算平息下来。

李显在这次亲自下令杀死自己儿女的事件之后,沉重的打击使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变得更加畏缩怯懦,不堪重负。而韦氏在这一深刻的打击后变成了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因为被女皇和她的丈夫所夺走的,毕竟是她的亲儿子,是她寄与无限希望的儿子。李显毕竟有过世的那一天,而一旦李显过世,继承王位的就自然是长子重润。儿子做了皇上,她就可以作威作福,做那个无上荣耀的皇太后。

然而她的美梦被打碎了。

这个承载着韦氏未来希望的儿子被杀死了。从此她不再有儿子了!就是李显当了皇帝,继承王位的也不再是她生的儿子。由此她不再理睬李显。她蔑视他。她认为李显根本就不是男人。她视这个软弱窝囊的男人如粪土。她更以此控制李显。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长居迎仙宫,除了张易之、张昌宗二侍臣外别人一概不见,所有旨意都由这二人传达。宰相张柬之等人怕“二张”谋反篡权,就联络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率禁军起事,杀死了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让位于皇太子李显。年迈的武则天只好同意了。她让出了皇宫,自己搬到皇城西南的上阳宫养病。

二月二十三日,李显即帝位于通天宫,第二次成为大唐天子,史称“中宗复位”。他将长安重新定为首都,洛阳去掉了“神都”的名号,还是陪都。

李显再次即位后,给母亲上了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李显恢复大唐国号,立妃韦氏为皇后,皇子李重俊为太子。诏命“诸州百姓免税赋一年,房州百姓给复三年”,“宴房州父老于洛城南门,并各赐勋一级,帛十五段。”

十二月十六日,武则天病逝。

李显复位了,韦氏又做了皇后,太后武则天仙逝后,整个后宫成了她韦皇后的天下,韦氏那隐藏多年的权欲之心开始蠢蠢欲动,她要殚精竭虑,塑造第二个“武则天”……

韦皇后认为,当前首要的大事就是在朝中培植亲信。韦后心里很清楚,要想真正掌权,在朝廷里必须有人支持自己。

公元706年,这日夜间,大明宫内灯火辉煌,中宗李显所居的神龙殿里传出了阵阵笑声。原来,在殿内,韦皇后与武三思正对坐在桌子两边玩双陆。李显坐在旁边拿着一把牙签给他们数输赢的筹码。

韦皇后棋艺高超,几局下来,武三思连连败阵。武三思摆手说道:“皇后棋艺非凡,臣自愧不如,臣认输了!”

韦皇后着一身粉红宫装,粉胸半掩呼之欲出,她把身子向前微倾,用手粘着手里的骰子,眉毛轻佻,杏眼含情,对武三思笑着说:“武大人这就认输了,你不是很强吗?怎么今日这么快就败下阵了呢?”

武三思看着面前的韦皇后,早已是心猿意马、欲火难耐。又见韦皇后言语挑逗,他轻佻地说道:“臣再强悍,也不是皇后的对手,早晚要栽在皇后手下……”

说着,武三思在桌下伸出脚来,与皇后的玉足纠缠,韦皇后被他弄得痒痒,咯咯的笑个不停。

一旁的中宗李显见皇后与武三思言语调情,行为暧昧,他十分尴尬,脸上伴着僵硬的笑容,脸色忽红忽白,他走也不是,坐也不是。

正巧这时内侍太监禀报事宜,李显终于找个借口出去了。

李显一走,韦皇后与武三思就迫不及待地滚倒在床上,神龙殿里传出了他们肆无忌惮的淫笑声。

中宗复位之后,虽然他身为天子,但李显在外流放十几年,他在朝中根基不稳。所以,韦皇后马上给当年那个没做成宰相的父亲韦玄贞封了王,又安排自己的堂兄韦温和族人韦安石、韦巨源当宰相。还把韦氏子弟安插在朝中相当的位置上,一时间,韦氏一族赫赫扬扬,势头堪比武则天当政时期的武氏家族。

可是,光任用娘家人、任人唯亲也不行啊。韦皇后自己也明白,如果想慑服众臣民,还得施展手段,笼络一些能够得到公众认可的大臣。

这时,韦皇后想到了武三思,武则天去世后,武三思在朝中的权力虽有所减弱,但依然掌握实权,在朝中武氏家族占有相当的分量。

但怎样与武三思搭上关系呢?房州那一幕让韦皇后记忆犹新。她相信,凭自己的魅力搞定武三思没有问题。

其实,此时的武三思也正寻找机会向韦氏集团靠拢。姑妈武则天的死,对武三思来说,就是失去了靠山,虽然现在在朝中经过他多年的苦心经营,他还占有相当的分量,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不和李显夫妇搭上关系,他很难在朝中立足。

韦皇后与武三思,一个有心、一个有意,而房州那次春风一度为他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二人心照不宣,没费什么中间环节,就勾搭在了一起。

从此后,武三思出入后宫如入无人之地,更以陪皇后玩双陆为名,在皇后宫中留至深夜,甚至留宿宫中。

中宗李显虽然对韦后与武三思的风流事早已知晓,但胆小懦弱的李显却不敢管。原来领导政变的宰相们见此情景,便秘密觐见中宗,要求诛杀武三思。昏庸的中宗不但不听从,反而将事情告诉了武三思,最后,张柬之等人竟死于武三思之手。没有了作对的宰相,武三思便一手把持了朝政。

中宗之所以如此做,是有他的原因的。

一是他深知武三思在朝中的势力,要不然也不会把自己的两位公主先后嫁给了武三思的两个儿子。所以刚刚重坐上帝位胆小怕事的李显还不敢得罪武三思。

二是李显惧怕皇后韦氏,这些年流放在房州,没有韦氏的照顾与安慰,也许他李显早没命了,特别是,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对韦氏曾经发下誓言:“有朝一日我若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加干涉。”现在他又做了皇帝,韦皇后经常拿这句话压制他,他无话可说。

所以,李显对韦氏言听计从,不敢有违。

况且,韦皇后也明确的告诉他,她与武三思交往的目的,不是对他武三思有情,完全是出于对他们前途命运的政治需要。

李显权衡一下,基于这些考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们所为。

搞定了武三思,韦皇后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她认为还必须在朝中培植除韦氏与武氏集团外的势力,这样才能巩固她手中的权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韦皇后可谓用心良苦,费尽心机。

当时有一个大臣叫窦怀贞,读书人出身,在朝中声望很高,也算是士林领袖之一。韦皇后看中了他的声望和影响力,很想把他纳入麾下,成为自己的亲信。

这一年的除夕,唐中宗召集一些亲信大臣一起守岁。

长夜漫漫,难免要喝上几杯酒。喝到高兴之处,中宗李显就对窦怀贞说:“听说爱卿的夫人已经去世好久了,爱卿难道不寂寞吗?身边也一定缺人打理吧。我已经帮你选好一个新夫人了,今天就是良辰吉日,新夫人已经在里面准备好了,现在我就来给你们主持婚礼!”

话音未落,就见殿中重帘一掀,两队宦官举着烛台、锦帐、宫扇等一应器具,列对走了出来。宫扇的后面站着一个新嫁娘。这新嫁娘身穿凤冠霞帔、大红礼服,脸虽然被宫扇挡住了,但是仍能够看见满头的金钗。

见此情状,窦怀贞心花怒放,皇帝亲自给选的夫人,那肯定是百里挑一的大美人,想不到自己一大把年纪还有这般艳遇。这时候宦官把新嫁娘带到窦怀贞面前,随后就都闪到一旁,只剩下一对宫扇和新嫁娘了。窦怀贞也在这儿准备好了,看到扇子徐徐张开,赶紧满脸堆笑地凑上前去。

可是只看了一眼,他脸上的笑容就凝固了,笑容僵持在脸上,很是不自然。原来,扇子后面不是什么温柔俏佳人,而是一个脸上堆满皱纹的老太太。看到窦怀贞脸色阴晴不定,傻傻地愣在那里,中宗说道:

“窦爱卿,这位夫人是皇后的老乳母,是皇后提议把她许配给你的!”

窦怀贞一听对方来头这么大,脸上的笑容立刻又重新绽放了,心里盘算着:“这老太太虽说老点儿、丑点儿,但是却和皇后关系密切。有她从中斡旋,我就能和皇后拉近关系。这样一来,以后在朝廷里不也就坐稳位置了吗?背靠大树好乘凉,难得皇后抬举,岂有不从之理!”

想到这,窦怀贞马上又欢天喜地了,当即拉着这个老新娘一拜天地,二拜中宗、韦皇后,然后夫妻对拜,结成了一对老鸳鸯。

韦皇后通过这么一个老美人计,就把窦怀贞给笼络了。

就这样,韦皇后通过种种努力,不光得到了自家人以及原来亲信的支持,甚至连本来依附武三思的那帮人也都陆续聚拢到她的麾下。经过这么一番拉拢,韦皇后在朝廷里的势力逐渐壮大了起来。

虽然在朝廷里安插了不少人,也拉拢了一些支持者,但韦皇后还不满足。她从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中懂得了,后宫也是一条重要战线,在后宫里她也得有人才行。

韦皇后思来想去,觉得上官婉儿是后宫备选的头号人才。自小生活在深宫的上官婉儿聪明能干,在武则天手下办事多年,深得武则天信任与器重。她头脑机警,经验丰富,而且在朝廷里和许多重臣过往甚密。

中宗李显上台之后,婉儿做了中宗的昭容,并开始给中宗做秘书,负责替中宗起草诏书,所以当时有内宰相的称号。韦皇后觉得,自己以后肯定用得着她,因此也得把她拉拢过来。

当时婉儿已经是二品昭容了,从职位提拔的角度考虑,上升空间不大。韦皇后决定从生活上着手。韦皇后对上官婉儿的风流韵事早有耳闻,知道她生性多情浪漫,在朝臣之中颇有一些密友,只是因为住在宫中,不方便和这些情人约会。

于是,这天晚上,韦皇后来到了婉儿的寝宫,她没有让太监通报,就直接进入了内室。见婉儿正坐在桌前习文,一身淡紫色衣裙的婉儿,发髻高耸,轻点朱唇,坐在桌前手握朱笔认真的写着字。那美丽的倩影让人生出无限怜爱。再一细看那纸上的笔迹,那飘逸洒脱的字体,俊秀而挺拔。

韦皇后暗自感叹:这婉儿不愧是大唐第一才女,怪不得有那么多男人喜欢她!

韦皇后轻咳一声笑着说道:“妹妹真是好兴致呀!”

认真写字的婉儿被吓了一跳,这才发现皇后驾临,她起身下拜说道:“臣妾不知皇后娘娘驾到……”

没等她说完,韦皇后就一把拉起她,说道:“咱们姐妹还用得着这样客套吗?我今天来就是想与妹妹闲话家常,妹妹不必拘礼……”

上官婉儿答应着站了起来。两人坐了下来。韦皇后笑着说道:“以妹妹的才情,不知让多少男人对妹妹垂涎呢!要是我是男人,拼死也要娶了妹妹……”

这么多年生活在尔虞我诈的深宫中,特别还是陪伴在武则天的身边,养成了婉儿精明强干的特性。她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人的心思。她知道,韦皇后夜晚特意前来,肯定不光是与她闲话家常的。但聪明的她不会主动发问,她要等皇后自己说。

于是就附和说道:“皇后不要取笑我了,臣妾怎能和皇后比……”

韦皇后深知上官婉儿不是等闲女子,跟她说话不用绕弯子,于是就笑着说道:“我知道,妹妹才情过人,在这深宫中生活,甚是寂寞,你我都是女人,我知道妹妹的心。我准备跟皇上提议,在宫外给妹妹另建宫苑,让妹妹宫外去住,妹妹意下如何?”

上官婉儿一听,心里很是高兴,这些年在宫中的生活,她就像一直笼中鸟,先有武则天管着,现在虽然武则天死了,自己又成了李显的昭容。自己还是没有自由,如能出得宫,真是喜事一桩。她知道与皇后她不用客套,这几年,她们心照不宣,在宫中都豢养自己的情人,特别是武三思,更是她们共同的情人,三个人经常一块饮酒作乐。

于是,婉儿笑着说道:“既然皇后美意,臣妾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之后,韦皇后就向中宗建议,让婉儿住到宫外。中宗起初虽不同意,但架不住韦氏三番五次的催请。于是中宗就下旨,在宫外给上官婉儿建了一座宫苑。就这样,上官婉儿以昭容的身份公然搬到了宫外居住,虽然名义上是唐中宗的姬妾,但却和大臣们上朝一样,早上去侍奉皇上皇后,晚上回自己府上,与自己的情人共度良宵。

由此,韦皇后成功地解决了上官婉儿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从而笼络了上官婉儿。

经过对后宫和朝廷里里外外的一番安排,韦皇后觉得自己手下已经是人才济济了。而且她的所作所为也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当年武则天为了提升自己地位,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可是,处处以武则天为榜样,反复琢磨武则天经验的韦皇后还不满足。她心里清楚,要想使自己的势力进一步上升,光有人支持还不够,还得要有更进一步的动作。她要天下人都知道她韦皇后在朝中的地位。

她思来想去,决定举行一项国家盛典。对国家来说最隆重的典礼就是封禅大典了。当年唐高宗和武则天封禅泰山时,唐高宗初献之后,担任亚献的,不再是公卿代表,而是皇后武则天。这件事让武则天大大出了风头,政治地位也进一步提高。

韦皇后想到这件事,羡慕得眼睛都红了,她也想效仿武则天。但就中宗的文治武功来说,根本就不具备封禅的资格,韦皇后觉得封禅不行还可退而求其次。在韦皇后的撺掇之下,景龙元年(公元709年)三月,中宗昭告天下,决定到长安城的南郊举行祭祀天地的大典。

整个大典仪式规程全部按韦皇后所说一一确定。这样一来,继武则天在封禅大典上充当亚献之后,唐朝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次奇事——韦皇后在南郊祭天的时候也充当了亚献!韦后在朝中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影响。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再加上韦皇后的苦心经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又与上官婉儿私通,在宫中沆瀣一气,在宫中,这些人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这使得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中宗李显昏庸无能,皇后韦氏大权独揽,一心梦想着创建韦氏王朝,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安乐公主在父母的宠爱下骄奢淫逸,她卖官鬻爵、无所不为。安乐公主和丈夫武崇训一向对太子采取轻蔑态度,而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一族也看不起李重俊。

身为皇太子却遭宫中人冷眼对待,这一切皆起因于李重俊不是皇后韦氏的亲生子,李重俊知道他这个皇太子迟早会被废。因此,他憎恨韦氏和武氏家族,一直在寻找机会想一举把他们铲除。

景龙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与左御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皇帝旨意,发动左御林军及数千骑兵,实行兵变。

半夜时分,李重俊带领御林军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杀了武三思和他的儿子武崇训,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三千,直趋肃章门,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

但皇太子李重俊虽然有勇气,但思虑欠周,招募的党羽既不多,也没有制订缜密计划,这纯粹是愤怒之下的爆发性行动。

李重俊杀了自己憎恶的武三思和其子武崇训后,带兵冲入了宫中。

此时正在宫中的上官婉儿,与中宗、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迅速避难到玄武门楼。

片刻后,玄武门楼也为李多祚率军包围。

上官婉儿立刻献策给中宗。中宗听从她的话,从门楼栏槛对着下面的包围军队,高喊道:“你们都是朕的宿卫武士,为何听从李多祚的命令而妄动?李多祚是造反者,斩了造反者的人将获得富贵!”

这批士兵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行动的,他们只是服从将军的命令。

他们听了皇上的话后,认为皇帝的命令当然比将军的命令高——更何况还能获得富贵!

因此,将士们阵前倒戈,李多祚及其主要将领,三两下就被部下杀掉。皇太子李重俊连忙逃进终南山,跟随他的部下为了获得重赏而动了心,李重俊最后也被部下所杀。

太子兵败被杀。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上太庙。这时,韦皇后见武三思死了,心中万分凄凉,听说太子首级到京,便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柩前致祭。” 并追赠武氏父子俩为王,中宗还为他们辍朝五天。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自到灵前吊奠。

武三思死了,韦皇后少了一位闺中密友,虽然她与武三思的交往,有其利益需要,有点逢场作戏的性质,但是后来接触多了,难免日久生情。现在武三思突然命丧黄泉,连句遗言都没给她留下,韦皇后内心有几许凄凉。凄凉的是,她清楚的看到了宫廷生活的险恶,像武三思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就这样死于非命了,生活在深宫中,保不准何时危险突然出现,就会大祸临头。

但对武三思的死韦皇后并不难过,事实上,武三思一朝身死,韦皇后倒有几分轻松,因为她终于可以有出头之日了。

李显复位之后,为了震慑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唐中宗李显先是和韦皇后通力合作,然后又一起拉拢武三思,组成了李、武、韦三家政治联盟。在这三方联盟中,李家有名分,武家有实力,而韦家在名分上不及李家,在实力上不及武家,在三方联盟中其实是最弱的一方。虽然韦皇后也效法武则天垂帘听政,同时开始拼命提拔自己的娘家人,但是无论怎么折腾,韦家毕竟人员寡少,根基浅薄,在这个联盟中还是处于劣势。

韦皇后是个极有政治野心的女人,一心想当武则天第二的她不甘心永远屈居人后。可是她心里明白,以武三思在朝中的势力,只要有武三思在,她就永无出头之日,她的理想就只能是空想。现在武三思死了,武家势力严重受挫,三方联盟的力量对比随之发生了变化,她终于看到了机会。所以,韦皇后虽然表面上对武三思的死故作悲戚,背后却幸灾乐祸。

武氏家族力量削弱,韦皇后更加志得意满,愈发嚣张起来。政变之后,韦皇后和唐中宗李显分别得到了一个尊号,唐中宗被尊为应天神龙皇帝,韦皇后则被尊为顺天翊圣皇后,这两个尊号与当年唐高宗和武则天并称天皇天后,十分相似。得到了新的尊号,韦皇后马上信心百倍,接下来她要效法武则天的是她的另一个方面。

公元708年的深秋,美丽动人的安乐公主在为她的亡夫武崇训服丧一年之后,就急不可耐地再度穿上新娘的嫁袍,嫁给了她朝思暮想的武延秀。

韦皇后与中宗李显亲自为女儿主持婚礼。安乐公主的婚礼异常隆重,韦皇后更是把自己的仪仗队和自己的专用车辆借给安乐公主,引导整个婚礼队伍的都是皇帝李显的禁军,皇宫禁军被皇帝派来给安乐公主的婚礼担任护卫。为了庆祝公主再次成婚,中宗还特别大赦天下,以示普天同庆。

洞房花烛之夜,就听门外下人喊道:“驸马,皇后有旨,要驸马宫中议事。”

武延秀一听赶紧起床,皇后深夜招他宫中“议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今天似乎不是时候。他边穿衣服边歉疚地对安乐公主说:“公主,你先歇息,我去去就来。”

“去去就来?恐怕是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吧!”安乐公主拉长了声音生气地说道。

武延秀陪笑着低头在公主的粉颊上亲了一口,说道:“公主不要生气,我这也是身不由己,再说……”

“再说那是我母后,又是当朝皇后,你没有办法!”安乐公主抢着说道,“不要再跟我说这些了,快去吧,伺候我那母后去吧!”

武延秀低头还想亲公主的樱唇,李裹儿厌恶的别过脸去,武延秀顺势在她的胸上捏了一把,然后匆匆的进宫去了。

原来,韦皇后与这位英俊潇洒的女婿早就暗渡了陈仓。

武延秀是武承嗣的儿子,武则天侄孙,当初突厥向唐和亲,武则天命淮阳王武延秀到突厥娶一个突厥公主。没想到武延秀到了突厥后,突厥人却看不上他,借口武家门户低,配不上他们公主,还囚禁了武延秀。这下武则天可太伤自尊了,一气之下,武则天兴兵和突厥人打了起来。

后武延秀被突厥人放回。在突厥的这段生活经历让武延秀学会了突厥语和突厥舞,身上更有一种异域的风情气质。所以当初已经嫁给武崇训的安乐公主一见到这个能说会道,长相俊美的小叔子,就心意摇荡,经常言语挑逗,暗送秋波。而武延秀对这位国色天香、风情万种的公主嫂子也是一见钟情。

于是两人很快勾搭在了一起,并经常躲在公主府里打情骂俏,如胶似漆。驸马武崇训在世时对两个人的事已经知晓,但碍于公主情面也就忍气吞声,装聋作哑。

后来,年轻俊朗、活泼热情的武延秀很快就引起了韦皇后的注意。

在一次宫中宴会上,武延秀大跳突厥舞,为宴会助兴。武延秀豪放的舞姿、健硕的身材让韦皇后难以自持。当晚,韦皇后就以入宫“议事”为名命武延秀侍寝。其实韦皇后在宫中蓄养男宠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武延秀之前,韦皇后早已效仿武则天在宫中养了几个面首。

一个叫杨均,杨均原是一个大臣家中的厨子,烹调得一手好酒菜。一次韦皇后到臣子家中饮酒,尝得酒菜,觉得味道鲜美,十分赞叹,立刻赏黄金百两,杨均上来叩谢皇后的恩赏,韦后见杨均长得面容俊美,便暗暗地中了心意,下诏把杨均调入宫中,专替韦皇后做酒菜。每到夜深时,韦后就悄悄地把杨均传唤进去,与其共赴巫山云雨,恣意淫乐,杨均因此便得了光禄少卿的官衔。

另一个叫马秦客,原是太医院的御医。韦后一次受了一点风寒,传马秦客进宫去诊脉,谁知因马秦客长得眉清目秀、风流倜傥,把韦后的感冒治好之后,从此,韦后常常把马秦客传进宫去“治病”。

还有一个叫叶静,马贩子出身,在马上的功夫很好。一年的元宵节,京师地方盛行灯会,韦皇后微服出宫,在大臣家的庄楼上赏灯,那一套一套的杂耍从楼下经过的时候,叶静骑在马上搬弄诸般技艺,身手十分灵活。韦后在楼上望去,见叶静好一条大汉,浑身铜筋铁骨,虎背熊腰,魁梧可羡。皇后心里为之一动,便悄悄地传旨左右心腹太监,暗暗地出去把这大汉留下,当夜送进宫去,在皇后跟前玩了许多把戏,最后就上了皇后的床,叶静把韦皇后伺候得十分受用,快乐得似神仙。

杨均、马秦客、叶静做了入幕之宾后,经常追随着韦后,不离左右,把处于如狼似虎年纪的韦皇后调理得面若桃花,越发地有风韵。

但自从韦皇后与武延秀春风一度之后,便觉得那三人都是粗俗之辈,哪比得上见多识广、风流潇洒的武延秀呢!从此后,韦后经常密诏武延秀到她的寝宫与她风流快活。虽然,韦后知道武延秀与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私交甚密,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她已顾不了那么多了,大权在握、骄奢淫逸的韦后,已忘乎所以,不知廉耻为何物。

而武延秀作为男人,爱美人也更爱功名。安乐公主可以给他美,但他爱的功名却是这个美丽的女人给不了的。所以,武延秀对韦后是言听计从,随叫随到。

公主婚礼这天,当韦后见到穿上大红喜袍英姿飒爽的武延秀时,一时情欲冲动,竟不顾是女儿的洞房花烛之夜,立即招自己的女婿入宫侍寝。女儿的洞房夜,女婿却与他的岳母在床上颠鸾倒凤、酣畅淋漓。这样的事情只有韦皇后这样的人物才能做得出来!

武延秀走了,婚房中的安乐公主李裹儿独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其实,她早已知道武延秀和那些御医厨子们一样成了那个权倾天下的女人的男人。但她又能怎样呢?她的母亲在洞房夜抢走她的丈夫,她什么也不能做,因为她的母亲不是一般的母亲,而是握有天下生杀大权甚至是握着她的性命的皇后。

此时,她恨自己的父亲,那个视自己如掌上明珠的父亲,却懦弱无能,才使得母亲为所欲为。安乐公主暗下决心,母亲欠她的,她要父母加倍的偿还她。

第二天,韦皇后与驸马武延秀一夜缠绵之后,自觉对不住她那宝贝女儿。于是韦后与中宗在内殿大宴群臣,并派人去接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来了,先拜皇帝皇后,然后回过身来,说要拜见群臣,慌得大家赶紧离席,都趴在地上给安乐公主磕头。

安乐公主笑了,她拉起身边的丈夫武延秀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这使得一直为女儿担心的韦皇后长出了一口气。

见女儿如此大度,韦皇后也非常高兴。封武延秀为驸马都尉,升任右卫将军。母女之间从此达成了某种默契,母女共用一夫,不仅相安无事,还结成了政治联盟,要为共同的利益尽情挥霍她们手中的权力。

从此,韦皇后在对女儿心存某种愧疚的情况下,更加娇惯李裹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庄园。不惜斥巨资用地三百亩修建她的庄园,她的宫殿富丽堂皇,异常华美。还挖出了一个比皇宫内的昆明池还大的人工湖,取名“定昆池”,供那些骄奢淫逸的公子王孙们来此游乐消遣。

安乐公主的府内夜夜聚集起朝中的要官和文人墨客,他们在此穷奢极欲,醉生梦死。更有年轻俊美者做了公主的面首,与年轻美丽的公主尽享鱼水之欢。公主府内每日车水马龙,那是任何别的公主们所根本不能比的。

李裹儿还仗着父母的宠爱,经常将空白的诏书塞给李显,撒娇弄痴地让父亲在上面盖御印,然后拿回家里,随意填写内容,任命官员。她明码标价,大肆卖官,除了宰相和大将军以外,还没有她不敢下的任命。于是数不清的官员士子,都纷纷奔走于安乐公主府门下。

由于韦后的娇纵,其他公主们更是仿效李裹儿。她们像得到解放一样,活动和权势都超过了皇子们,她们纷纷卖官鬻爵,竞相建造豪华宅第,还像男子拥有众多妻妾一样,广纳男宠。

李唐天下已经混乱不堪,韦后觉得她离心中的目标似乎越来越近了……

时间一长,韦后已经不满足于与中宗平起平坐,垂帘听政了,虽然她在朝中已经是大权独揽,但她还不满足,她要效仿武则天做女皇,成为名副其实的掌权者。

韦后知道,武则天称帝前,据说曾出现了几次祥瑞,预示着女皇要登基,因此,韦皇后也费尽心机制造祥瑞,让上天表达她称帝的意愿。

就这样,各种祥瑞是层出不穷。公元708年2月的一天,皇后寝宫的一个宫女在给韦皇后整理衣箱时。刚打开衣箱,她就惊呼起来:“大家快来看,皇后的衣服上升起了一朵五彩祥云!”

听她这么一叫,宫女们“呼啦”一下子都围了上来,都想一睹祥云的风采。可是大家四下里看了半天,找来找去,谁也没看见祥云在哪里。其他的人心里嘀咕,觉得这个宫女似乎在撒谎。不过大家虽然这样想,可是事关重大,乱说是要掉脑袋的呀!于是,大伙儿都随声附和,赞不绝口,都说看到了五彩祥云。

这下,宫中人人谈论,一片沸腾。片刻功夫,这个好消息就汇报到皇帝那里了。中宗一听,也是欣喜异常,马上命令画工根据宫女的口述,绘了一幅祥云图,把皇后衣服上腾起的五彩祥云益发描绘得花团锦簇,吉祥得无以复加。这幅祥云图先是在朝廷里被大臣们传看,然后又被颁布各州,昭告百姓,一时间天下百姓都知道宫中的皇后身上出了祥瑞。

没过多久,又有一个祥瑞出现了。有一个叫迦叶志忠的人给皇帝进言了。他说:“臣每天在上朝退朝时,在路上总能听到长安城的小孩子们在唱一首歌谣。歌谣的头两句是:‘桑条韦也,女时韦也。’臣觉得这个歌谣大有深意。‘韦’就皇后的姓啊,‘桑条’不就是在歌颂皇后母仪天下,亲自养蚕、采桑,教导天下妇女吗?所以这是皇后得到上天认可的标志啊,就好比当年太宗皇帝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天下就争相传唱《秦王破阵乐》;则天皇后还在后宫,天下就传唱《妩媚娘》;所以臣编了十二首《桑韦歌》,以后可以在皇后亲蚕的时候演奏。”

中宗一听,觉得这建议相当不错,马上就同意了。

祥瑞的问题解决了,接着,韦后为了显示自己的亲民形象,在神龙四年的元宵节,她与李显换上平民的装束,带领几千名宫女与百姓一起赏花灯看烟火,结果一多半的宫女出去后乘乱逃走,李显对这件事心存不满。

这一天,是安乐公主与武崇训的长子武长尊的寿诞。定昆池边早已备下戏台八座,画舫十八艘,云梯八十丈,宴席八百桌,寿酒八千盏,广纳宾客。

首席上坐着韦后与中宗,下面列席者中不仅有李氏、武氏、韦氏三族的皇亲贵胄,还有从正一品到从三品不等的堂上官。末了,凡是长安城内有钱或有地位的人均有一席。

韦皇后抚摸着八岁的外孙的头,对着身旁的中宗李显说:“皇上,裹儿的这个孩子真是机灵乖巧。小小年纪,却如此受人拥戴。”

李显不答,笑着点了点头。他深知满朝文武大臣哪是为拥戴这孩童而来,那是为了谄媚在朝中专横跋扈的公主,谁敢不给这位大权在握的公主面子呢?这样豪奢的场面为一个只有八岁的小孩过寿,李显心中已觉不妥。

这些年,由于房州那段不堪回首的生活经历,李显对韦氏与裹儿母女心存愧疚,放纵她们所为,使得这对母女越发骄纵,在朝中为所欲为。今日,看着这觥筹交错、醉生梦死的场景,李显似乎有了一丝觉醒,他才发现自己造的孽有多深重。

安乐公主听见母亲夸奖自己的孩子,心里美滋滋地说道:“母后若喜欢,就将他带入宫中去。我也就不必担心他的教养了。”

“裹儿幼年时在外面受了不少苦,外面的进学定比不上宫中,我看……”韦皇后又向中宗投以眼色。

中宗会意,无奈说道:“皇后言之有理,就准长尊入宫进学。”

就着几杯热酒,韦皇后对中宗的附和颇为满意。随即她招来承旨太监,站起身来震袖拟旨:“传圣上旨意,封安乐公主之子武长尊为太常卿、爵进镐国公,赐食邑五百户。”

闻言,台下一片唏嘘,承旨太监手中也不敢下笔。

镐国公是承袭先驸马武崇训之爵位,倒也无可非议。但太常卿乃正三品堂上官,九司之首。一个八岁的孩童,如何能当其重任?

中宗拽了一下韦后的裙裾,小声与其商量。“皇后且慢下诏,册封之事待朕回宫去再商量?”

韦后一向痛恨李显的优柔寡断,毫无帝王气概,当众大声斥责他说:“说出去的话哪有收回来的道理?今日来时皇上不是已经答应要给裹儿风光荣耀吗?大臣们尚无意见,皇上又何必多虑!”

说完,不再理会中宗,将一双凤目怒对着承旨太监喝到:“还不拟旨?”

一旁的安乐公主怕事情有变,赶紧将长子领到中宗面前跪拜:“谢父皇、母后隆恩!”

中宗无奈,面对韦后,中宗哪怕是一句重话也不敢讲。

自从复位之后,李显一直在兑现着他的承诺。无论是后宫还是朝廷,无一不对韦氏听之任之。她要效法武皇帝,中宗便准她和安乐公主一同登朝垂帘,甚至对她在宫中蓄养男宠、淫乱作乐也都装聋作哑。朝中坊间早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颇有微词,更有讥讽中宗家风不正的传言。

但懦弱的李显已被母亲武则天吓破了胆,也被韦皇后管怕了,他没什么人生追求,只要给口饭吃,让他消消停停地活着,就足够了。他根本就没兴趣,也没力气对这些事深究。

但是今晚,韦氏擅自拟旨不说,还在席间让他颜面荡然无存,怎叫他再坐得下去?

“朕不胜酒力,先行回宫,诸位尽兴。”李显面色凝重地站了起来。

“时辰尚早,为何要回宫?本宫还打算夜宿于此。”韦氏生气地说道。

“皇后可自便。”说完,中宗便自顾摆驾回宫。韦后看着中宗的身影轻蔑地一笑。

安乐公主见父皇离席,便追上中宗的御驾说道:“儿臣来送送父皇。”

安乐公主撒娇的贴上去,双手挎在中宗的左臂上娇声说道:“父皇不开心了?让裹儿陪你走走吧。”

女儿很久没有跟他撒娇了,不过李显深知,但凡这种时候她一定是有所求的。“说吧,有什么事?”

安乐公主摆正了身形,清了清嗓音:“父皇,你看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宾客,足见裹儿我在朝中拥有民心。不如……立裹儿为皇太女?”

先是皇后肆意妄为,而后又轮到公主口出狂言。中宗怎能不恼:“胡闹!”李显大声说道。

李裹儿为自己申辩:“胡闹的不是我。难道父皇还有合适的人选?李重俊因谋反毙于宫门之下,几位皇弟年幼未蒙。唯有裹儿我能当得起监国重任。父皇不也是一直夸奖我不但拥有天下无双的容貌,更有赛过万千男儿的胆识学问?况且,我朝也不是没有公主监国,女人做皇帝的先例,太平公主我的姑母,则天皇帝我的皇祖母不都是最佳典范吗?”

中宗架不住安乐公主的纠缠,虽然觉得为难,但还是答应和大臣商议。

第二天,中宗就找到宰相魏元忠,把事情跟他说了一遍。素以耿直出名的魏元忠,一听这事就火了。当下劝中宗道:“陛下您若立安乐公主当皇太女,那让驸马当什么呀!”

中宗觉得魏元忠说的有道理,只好转回来跟安乐公主讲:“不是我不愿意让你当皇太女,是宰相魏元忠那里通不过。”

这可把安乐公主气坏了。她破口大骂:“魏元忠算个什么东西!我是皇帝的女儿,为什么就不能当皇太女!”

韦皇后劝她说,只有她韦后做了女皇帝,她才有可能成为皇太女。

安乐公主这才恍悟,从此一心帮助母亲争得帝位。于是韦皇后与安乐公主紧锣密鼓地为坐上皇位进行进一步的筹划。

朝中大臣们早看穿了这对母女的野心,如再不阻止,李唐天下将再次难保。

几日后,许州参军燕钦融在朝廷上向中宗进言:“皇后淫乱后宫,干预国政,其行为已经危及大唐的宗庙社稷。朝政纷乱之下,臣子们纷纷结党营私,更有势利小人献媚安乐公主。臣恳请陛下约束家族,以正帝王之法度。”

燕钦融这些话一下说到了李显的心坎上,多年来压抑的委屈齐聚心头。可是即便是如此,他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回答。

李显还来不及发话,他身后帘幕中的韦后喝到:“大胆!燕钦融你这是欺君罔上,其罪当诛!”

燕钦融完全不在乎韦皇后的话,他敢说出这番话来,就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来的。于是他仍旧对着李显义正言辞:“这就是圣上宽容仁慈所造就出来的结果,后宫之乱本是圣上的家务事,臣等万不该过问。但皇后与公主已经用后宫的权威染指朝纲,甚至凌驾于君王之上。圣上并非老弱病残之身,为何让皇后和公主事事越俎代庖?陛下应该清醒了!”

李显终于站了起来,似乎这一生他第一次站得这样直,说话这样铿锵有力:“朕的确不是一个好皇帝。臣等放心,朕自会处理!”

话音刚落,朝臣们纷纷跪地高呼“万岁”。

但朝会上就算李显表现得再坚决,散朝之后也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

冒死谏言的燕钦融刚步出大殿就被羽林军擒下,当即砍死在大殿的庭石上。

在光天化日之下韦皇后擅自下令斩杀忠臣之举,终于触到了李显作为一个帝王的底线。事到如今,他不得不对韦皇后大发雷霆,决心严加管束,重整朝纲。一夜之间,后宫中韦后所有的男宠都被赶出了长安城,但李显还是有所保留,念在多年的夫妻情分,他没有大开杀戒。

然而,李显的手下留情,却没有赢得韦后的丝毫感激,相反却为自己换来了杀身大祸。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宫廷矛盾激化。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商议,想先下手为强,只有杀死李显,韦后才可以早登大位,安乐公主才可以成为梦寐以求的皇太女。

公元710年6月1日,中宗李显在后宫中毒而死。韦后秘不发丧,决意自专政柄。

6月2日,韦后火速征发五万府兵屯驻京城,各路统领皆为韦姓。

6月3日,韦后将各路宰相及皇室成员召至宫中,上官婉儿宣读中宗遗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临朝执政。相王李旦参决政事。

次日,宰相宗楚客及韦后兄长韦温等率诸宰相上表,请奏由韦皇后专决政事,遂罢去相王李旦参政之权,李唐王朝眼看着大势已去。

又次日,中宗灵柩迁至太极殿,集百官发丧。少年太子李重茂在灵柩前传承帝位,是为殇帝,从此韦后临朝称制。

此后,韦后势力迅速膨胀。韦后党羽皆劝韦后效仿武则天,将南北卫军及尚书省各部通通交韦氏一族统领,且广泛组织朝野内外势力归顺韦氏。宗楚客等韦后党羽又秘密上书,奏请韦后尽早登基称帝,并密谋害死殇帝,诛杀相王李旦及太平公主。

韦后的篡权运动紧锣密鼓,只争朝夕。仅仅十几天中,韦后一族势力就遍及朝野,大有一呼百应之势。眼看着韦氏所发动的这场宫廷政变就要大功告成,风雨飘摇中的李唐王朝已经危如累卵。倘李氏家族再没有人挺身而出,举起义旗,先发制人,那百年来的李唐王朝就要断送一尽了。

公元710年,相王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李隆基带领羽林军闯进玄武门,毫无准备的韦后吓坏了,她没想到一直默默无闻的李隆基竟然会发动政变。立刻就意识到她做不成女皇了,她已经危在旦夕。于是她便慌乱地逃出她的寝宫,她不顾一切地往外跑。

几十匹高头大马一拥而上,将她团团围住。韦后再度想跑。但士兵呐喊、马儿嘶鸣,她害怕极了。她高声喊叫着:“你们要干什么?我就要做皇帝了,你们谁敢对我怎样?”

“这就是杀吾皇的毒妇,快斩下她的头颅去领赏!”有人高喊。

“不……”韦后高喊,但一个骑兵手起刀落,韦后的人头滚落在地上。随即,将士们便提着这个弑君罪人的首级,向政变领袖李隆基邀功请赏去了。韦后那无头尸体被抛弃于荒郊野外,成了一缕孤魂!

这个临死都在做女皇梦的女人终于死在了权力欲望的陷阱里。她一直想效仿武则天坐上皇帝宝座,但毕竟是东施效颦,最后竟搭进了自己的一条性命。

接着,李隆基又率兵杀死了正在对镜梳妆、一心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以及韦氏一党全部被铲除殆尽。

李隆基拥立其父睿宗李旦即位。睿宗立李隆基为太子,并撤去韦后的封号,贬其为庶人。

大唐王朝经历了又一场血雨腥风后,各种潜隐的力量正在孕育着一个新的时期——开元盛世!

正所谓:

棋如温玉体如花,十二巫山路不赊。

深悔房州轻一诺,六宫春色属谁家。

非正常军师联盟雷锋十万男儿血:中条山保卫战正德风云(全两册)仵作小娇娘薛家将(青少版)中国历史全知道殡仪馆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