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1)
我出生在陕西关中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老人们说起中条山保卫战,他们说村里谁去了中条山打仗,再没有回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谁去了中条山打仗,没过几个月就死了,怎么死的,也没有人知道。
在我还没有出生以前,我家就从陕西黄河滩搬迁到了这座小山村,搬迁的原因是,下游要修建三门峡水库,当年一同搬迁的有几十万人。父亲也说,他出生在黄河滩的那座村庄里,也有不少人牺牲在中条山战场。
那时候,我总在想,中条山保卫战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牺牲?我想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可惜一直找不到。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又参加了工作,一直没有放弃了解中条山保卫战的想法。 我在地图上查找到,中条山位于山西境内,和我所在的陕西关中,仅相隔一条黄河, 于是,我多次前往中条山,去亲眼看了看当年陕西军阻击日军的战场。在查看战场的过程中,还走访了一些当年的抗战老兵和亲历者。
我在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中条山保卫战,前所未有的惨烈悲壮。
15年前,我参加陕西作家培训班时,听到原陕西作协主席陈忠实谈起中条山保卫战。陈忠实那样有名的大作家,也和我一样在关注这场保卫战,让我感到很亲近。十年前,我认识了陕西作家关本满,他是一个非常慈祥善良,又古道热肠的老作家。我通过关本满,认识到了一批研究中条山保卫战的专家、教授,和幸存的抗战老兵。
张恒是西北大学教授,这些年来,他前往中条山踏勘采访几十次,走访了几百人,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但坐实了 “八百男儿跳黄河”的传说,而且挖掘出这次战役中,宁死不降,跳入黄河的,多达三千人。
王忙有是渭南教育学院教授,他长期致力于中条山保卫战的研究,这场保卫战中的每次小规模战斗,每次战斗中连排一级的调防,他都了如指掌。王忙有是我在渭南教育学院上学的老师,现在,这所学校已经与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合并为渭南师范学院。
郭润宇是陕西省社科院专家,他对当年在中条山中担任阻击的另一路陕西军第十七军和军长高桂滋很有研究。
这些教授专家的研究成果,对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写完这本书稿,已经是2011年初冬。窗外寒风呼啸,落叶萧索,想起了我采该过的那些老兵。在这样寒冷的季节,他们的生活好吗?
于右任老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天净沙》,写的是中条山保卫战,就以此作为全书结尾:
中条雪压云低,
黄河浪卷冰澌,
血染将军战史。
北方豪士,
手擒多少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