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正德风云(全两册) > 第五十九章 乐出巡喜宁王造反 得借口好御驾亲征

第五十九章 乐出巡喜宁王造反 得借口好御驾亲征(1/1)

正德十四年春,官民反对南巡的抗争日趋激烈,京畿之内,官员们上朝受到拦截,乱石如雨。商民罢市,贸易不畅,风潮迅速蔓延,外省多有响应,谣言四起。有说皇帝中了邪,已经无法临朝视政;也有说太庙里的老皇帝神灵显圣,太祖朱元璋的偶像气歪了嘴,太祖皇后马氏脸颊显露有泪痕,深恨子孙不肖,说得有鼻子有眼。总之,如果坚持南巡,撮盐入火,难免暴发惊心动魄的大动乱,连钱宁和江彬也看到形格势禁,劝正德先躲过风头,暂缓出发,等待舆论稍为平息,寻找借口再行启程。

正德急于南下,倍感焦灼,频频下诏加强缉捕镇压,消除南巡的阻力。事态发展却未遂其愿,抗争活动如野火燎原,此起彼伏,越烧越旺,惹得他心烦意乱。

议论未定之间,已是春去夏来。六月的北京异常闷热,正德待在豹房刘良女的住房里避暑,廊檐上悬挂着遮阳帘簟,几个铜盘盛放着巨大冰块,桌上摆放着冰镇过的瓜李,几名小宫女轮流打扇,营造出一个清凉环境,但是改变不了正德的烦闷心情,他显得坐立不安。

突然间一名内侍紧急跪报:“杨阁老和兵部尚书王琼赶到豹房,说有重大军机要务,必须面奏。”

正德纳闷,愠怒道:“什么重大军机要务?干吗在大伏天还来惹乱儿?有事以后再议!”

内传急忙退出。但一会儿又冲撞进来,不及跪下,叫道:“兵部王大人跺脚嚷叫,说有人举兵造反。非面见圣上不可!杨阁老也不肯退下。”

正德一惊,走近案前坐下,吩咐说:“让他们进来吧!”

正德挥手着两个小宫女下去,良女也忙要回避,正德却以手势拦阻,吩咐说:“你就不必走开了!”

良女十分尴尬,退又不敢,留也不是,只好闪缩靠近后墙,低头呆坐在矮杌上。

杨廷和和王琼入室,廷和手上还拿着一份来自江西南赣巡抚王守仁火急送来的奏折,他呈上御览,一边看到后墙角落还坐着一个女人,觉得很不正常,一时也不敢过问,只好开口奏道:“宁王宸濠前日揭旗造反,杀害了江西巡抚孙燧、副使许逵,封授了一批伪官伪将,僭立了年号,还发布出犯上倡乱的檄文,发兵攻取了九江、南康等地,正在围攻安庆,声言要先进占留都南京,然后北伐,不但要清君侧,还要废改帝位,气势嚣张。现在南赣巡抚王守仁和吉安知府伍文定等人已领兵迎击,并飞章告变。”

杨、王二人本以为,皇上听到藩王倡叛、兵连祸结的恶讯,必然会大为震动,立即商议讨逆戡乱的大计,但万想不到,正德却表现得神情兴奋,眉睫之间竟流露出不胜喜悦的颜色。未待奏报完毕,他蓦地站起来,猛拍了一下书案,大声说:“这太好了,太好了!”

二人听到皇帝连声叫好,目瞪口呆,一时说不出话来。连坐在墙角的良女也人感惊异,面露疑惑,不禁仰脸窥望。

正德看到杨廷和和王琼错愕的样子,嗔怪他们不理解自己独一无二的心思和招数,笑道:“这实在太好了,实在太好了!是大喜事哩!”

作为前辅,杨廷和莫名所以,只好请示:“还请皇上明白指示!”

正德并不答理他,却低头披读王守仁的奏疏,特别是附呈上来宸濠发布的檄文。檄文的开头,宸濠严词声讨正德继位以来的累累罪行,诸如放荡纵欲,暴虐凶残;在禁内建寺,别辟豹房,身着异邦衣饰,杂处胡僧妓女;玩弄边兵,轻启边衅,丧师误国;市井屠夫下流贱品之事,靡不身试;弃置宗社陵寝,造行宫于宣府,称为家里;贪婪无厌,荒游失度;所过抢掠民女,索取赎钱;等等。

正德满不在乎,毫无羞愧之意。看完一段,竟然扑哧一笑,对杨、王二人说:“宸濠收集朕的信息倒真不少,可惜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米,是朕早就听出老茧的屁话!凭这些老谱儿,就想推翻朕的帝位,真是贼胆包天,癞皮狗要吞月亮哩!”

杨廷和正想说话,引入当前如何着手平叛的主题,却见皇帝带着嘲弄的神色,仍在继续宸濠的檄文。想不到,一转眼气氛陡变,正德怒容满脸,目露凶光。二人摸不着头绪,沉默不敢言。过了一会儿,正德猛地将檄文扔到杨廷和面前,气冲冲地骂道:“你来看,宸濠竟用出这一手,真是恶毒已极!”

杨廷和连忙捡起檄文,原来宸濠对皇上的身世大造文章:“孝宗先帝当年为太监李广所误,抱养民间孤儿冒为亲儿,错将村野贱子僭侵龙脉,一误再误,遂使野种窃据帝座。此名为朱厚照之人,实乃冒入帝潢之匪类。其卑鄙淫荡,祸国殃民,亦为本性使然,无足骇异。本藩痛入肝腑者,是我大明列祖诸宗未能享受血食已十有四年,愤奸慝之干命,怨皇统之见替,臣民未戴皇天而履后土,彷徨无依,此可忍,孰不可忍!今奉皇太后密诏,着即兴兵讨贼,誓除鸩毒,扫荡秽乱。本藩奉诏当即誓师南赣,率师北伐,誓必根诛贱类,立斩野种于朝门,正本清源,为祖宗雪耻。行见扫荡淫邪,重开皇明朗朗之天……”

杨廷和看了以后,递给王琼。两人心中有数,知道宸濠这一招,确实捅到了皇帝的痛处,怪不得他暴跳如雷。

宸濠采用这一手,作为克敌制胜的绝招,是接受了心腹谋士刘养正的献计。刘养正利用民间早就散播朱厚照并非张皇后所生嫡子,而是“都人”郑氏金莲所生的传闻,进一步拔高,咬定正德根本就不是朱氏的皇家血脉,而是混充来的“狗崽子”,作为名正言顺的兴兵理由,充分迎合军民普遍对正统血脉的猜疑和重视,炮制出一个震撼性的谣言,煽动军心民望,瓦解朝廷士气。而且他们充分了解,正德生母问题一直疑窦丛生,对张太后深怀怨望,存在强烈的自卑不愤和报复心理。刘养正认为,这一招必然会使正德神志失措。方寸大乱,实是攻心的上策。

果然,这一段檄文确实给了正德沉重的打击。他既不敢公开辟谣,害怕越描越黑,更难洗掉“野种”的污名;另一方面,又害怕谣言扩散,真假莫辨,出乖露丑。他思索了一会儿,决定采取就地灭火,尽量消除影响的办法,反过来对杨廷和二人训斥道:“反贼宸濠伪传檄榜,张扬讪谤,企图摇动人心,尔等不行究办,竟亦入奏,岂不是为敌张目?内阁应即移文江西前线及邻近各省大小衙门,但系宸濠片纸只字,今后一律不许转送,亦无须奏报,即行就地烧毁,不准转抄,不准传言,但有持檄造谣者,一律追查擒治,严惩不贷!”

杨廷和和王琼赶快答应“遵旨”,但也知道,采取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不过只图得眼前耳根清净而已,谣言还必然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大的范围扩散。所谓欲盖弥彰,防人之口,实难于防川。

正德并不和杨、王商议平叛大计,反而着命他们退下。杨廷和放心不下,再次请示:“有关平叛军务,还请皇上训示。”

正德应声回答:“明日午时,着阁部大臣及京边各军将领,齐集豹房太素殿,朕自有主张。”

杨廷和二人出去以后,良女才怯怯地站起来。从刚才的君臣对话中,感觉到发生了重大的事变。

她刚想告辞入内室,正德却唤道:“良良,你留下来!”

正德走近良女,拉着她的手说:“朕让你留下来,就是要听你的看法啊!”

良女大惊,退后两步:“臣妾女流,哪敢议论国家大事,皇上是和臣妾开玩笑吧!”

正德忘形笑道:“朕就乐意听你说话啊!”又焦急要求:“刚才朕和杨阁老等的对话,你总会有些想法吧!说呀!”

良女无奈说:“臣妾就是不清楚,为什么皇上刚才听到宁王兴兵造反的坏消息,反而连说是大好事呢?”

正德拉良女陪坐御座一旁,良女不敢,仍然侍立。正德夸夸其谈:“实在有两个重大原因,而且都和你有关哩!”

良女慌忙说道:“国家大事,怎么会和俺这样微不足道的乐籍贱妇有关呢?臣妾实在担当不起。”

她要下跪请求收回这样的说法,却被正德一手拉住:“朕从来没有把你看作什么乐籍贱妇!以后不许再这样说了。”

他接着说自己的两大原因:“第一,朕在今年春季,提出要巡视东南,但官民们纷纷反对,聒噪不休,大败了朕的兴致,事情也不得不暂时停搁。现在好了,宁王在江西造反,声言要进攻留都南京,东南几省顿成两军交锋之地,大敌当前,朕焉能旁顾?现在正好前去征讨,岂不是师出有名?什么谏官儒生,草民百姓,看哪一个还敢再多说话!”

他接着说:“宁王困守江西,势单力薄,不堪一击。朕说南征,其实是南巡游幸。你还要听着,朕在南巡过程,都要你相陪在旁,形影不能分开。朕要和你饱览江南胜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

良女已经羞怯难已,无地自容,不敢承受这样的“天恩”。

正德继续说第二个“重大原因”:“朕自小崇尚武道,有志亲率雄师,驰骋疆场,建立不世军功,成为帝王模范。但最痛惜的是,去年亲征北寇,与蒙古小王子交锋于晋北,虽然说凯旋而归,但实际上却是打了一个大败仗,几乎送了朕的性命。现在宁王造反,正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题目,也是朕再试身手,亲擒叛王,洗雪耻辱的最好机会!”

良女听到正德全盘相告,确实感觉得到了非同一般的信任和厚爱,关切问道:“皇上是要再次亲上战场了?”

“对,朕即将宣布,决定御驾亲征!”

他又加重语气说:“呵!你还是听到旨意的第一人呢!”

良女担忧,委婉说道:“兵凶战危,矢石交集,危急的事,交给将军们去办岂不是好?圣驾金宝,不能闪失啊!”

正德摇头回答:“朕天生神武,熟谙韬机,正要在这次平叛战役中摧锋陷阵,一试身手,岂能退缩于阵后?什么将军大臣,谁能及朕的万一?良良,你如果能够深体朕意,岂不更好!”

原来,正德近来一直对良女昵称为“良良”,作为一种特殊的爱称。“良良”和“娘娘”本来同音,宫中人等吃惊不小,还以为皇上居然会叫她为“娘娘”呢!

正德踌躇满志,得意忘形,眼看良女关切之态,不觉大为动情,难以自持,抢过一步,猛地将良女拥入怀中。良女用手推托,被正德用双臂紧紧搂住,弄得鬓横发乱,脸红耳热,只好低声哀求:“皇上不要这样,不要这样!”

正德如饥似渴,用嘴巴在她的脖子上磨蹭,喃喃说道:“良良,好良良,朕有心事都愿意和你说,你要明白朕的心意呀!”良女无语。

正德长期以来,一直期望着一个纤弱而为他深爱的女人,能够倾听他发自内心不加掩饰的言词,不论对错,不论美恶,都不敢顶撞,不持异议,也不必担心她会在任何场合出卖信任以换取声名。刘良女恰逢其会,不幸被攫入掌中,勉强扮演这样的角色。怨、恨、爱交缠,良女陷在如蹈汤火的感情旋涡之中,畏惧战栗,百身莫赎。

正德狂热渐退,并没有进一步的要求,松开了手臂。良女慌忙整理好发鬓衣裳,请求退回内室,正德并不拦阻。

良女跌撞进入内室,感觉透不过气来,瘫软躺倒在床榻上,满脸泪流,许多意想不到的离奇事件接踵而来,侵袭她的善良,搅乱了她的生活道路,折磨她的情性。正德将自己引为知心人,过分的宠爱,让她弄不清楚是悲是喜,是祸是福。一个小女人,竟然要参与君国大计,实在难以想象,让她不寒而栗。

这一天早朝,为了聚议平叛,内阁阁老以次所有文武大臣都准时上朝。

杨廷和早在前一天就连夜召集梁储、蒋冕、毛纪等三位大学士紧急商议。他们已经预料到,正德要借南征的题目实现南巡的目的,很可能又会打出“御驾亲征”的旗号。如果这样,必然兵连祸结,重蹈晋北战役丧师失利的覆辙。而且皇驾一出,一定劳民伤财,殃祸东南。他们反复斟酌,准备抢先提出一个派出重臣领兵南下征剿的方案,对宦官、将领、部队的配置都安排齐全,还推荐兵部尚书王琼和大宦官张忠二人领军,请授给正副提督军务的名义。杨廷和等认为,王琼和张忠都是正德宠信的人物,让他们领兵,阻力较少,易于得到同意。更重要的是,要借此堵住“御驾亲征”的借口,可谓煞费苦心。

杨廷和为抢占先机,在朝会中首先发言。他侃侃而言,群臣大都认为针对性强,判断准确,特别是注意到不耗财不扰民,运筹廊庙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失为克敌制胜的上策,相继发言赞同。但端坐在御座上的正德却不以为然,低头闭目似听不听,最后问道:“老先生们是要推荐王琼挂帅,让他领兵平叛吗?”

杨廷和躬身答道:“王琼职任兵部尚书,早年曾在江西剿平土寇,对宸濠的虚实亦颇熟悉……”

正德摆手让他住口,指名说:“王琼上来!”

王琼以为要拜受钦命,走近御前施礼。想不到正德质询道:“王琼,你是文科进士出身,在兵部管些粮饷兵仗、卫所兵额的行政事务,虽然当年在江西和一些小草寇接战过,但你有过率大军、打大仗的历练吗?”

王琼跪答:“微臣并无这样的历练。”

正德又逼问:“你对边军延绥等四镇、京军神机等九营各有不同的战史和军力,应该如何搭配安排,用于战阵,发挥其最大威力,你有把握吗?”

这些提问完全出于王琼意外,他免冠叩头,连说:“微臣才识短浅,并无丝毫把握。”

正德并不罢休,给王琼出了一个大难题:“宸濠恶迹昭彰,背叛祖宗,罪不容诛。天兵征讨,锐气不可挫,战机不可失。你既敢挑重担,承担提督军务的重任,就必须在朕面前立下生死军令状。如果一战功成,生擒宸濠来献,朕不吝重赏,定必褒扬庆功;但如果战而失利,损朕军威,必处以极刑,在军前正法!”

正德态度清楚不过,王琼赶紧表白:“授给臣提督军务的重任,不过是阁老们的拟议,臣事先并未知闻。微臣才器浅薄,绝难胜任,不敢就职!”

正德大笑,令王琼退下,对杨廷和等人说:“老先生们怎么会推荐这样的人统领三军,他配吗?”王琼蒙受羞辱,垂头丧气地回归班列。内阁大学士们目瞪口呆,一时答不上话。

正德认为火候已到,厉声道:“军国大事,朕自有裁夺,不必臣子越俎代庖,更不得强项逼君,有失君臣大体,渎乱皇纲尊严。今日集议戡乱,尚未聆知朕意,汝等即擅提领兵人选,配置部队兵仗,逾规越权,有乖臣道。念是出自公心,可不深究。但望引以为戒,恪守职分,勿违!”

这一来,几位阁老精心策划,企图抢先立案、顶住御驾亲征的奢望便全部泡汤了。

正德自以为得计,从袖背中抽出一张有团龙图像的御用笺纸,原来他早就写好了“御驾亲征”的谕旨,令中书官当众宣读。旨曰:“逆藩宸濠悖逆天道,谋为不法,公然倡乱,杀害巡抚等官,传闻已至湖口,剿贼平叛,实为当前大政。朕朝乾夕惕,志在安民兴邦。即令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寿,亲统京边各军精锐,前往征剿。内阁大学士杨廷和、毛纪留守;梁储、蒋冕随扈,率户、兵、工部属各一员随征;锦衣卫指挥朱宁兼后军副都督护驾,随行参议机要;平虏伯朱彬、左都督朱泰俱挂威武副将军印,朱周、朱晖挂平贼将军军印,俱充总兵官;司礼监太监张永提督军务,假以节制。军行在即,所以顺天应人,化难迎祥。我臣民其各凛遵。”

这是一道奇形怪状的谕旨,也是正德皇帝在位十多年罕有的亲笔,花了脑筋推敲,自认为文情并茂、考虑周详。但其实有着明显的破绽,谕旨的核心是宣布和安排“御驾亲征”,朱寿是正德的自称,谕旨中公然使用“随扈”“护驾”“随征”等词,就是有意表白朱寿的特殊身份,似帝非帝,不伦不类。朱宁即义子班头钱宁,朱彬就是江彬,朱泰即是许泰,朱周即神周,朱晖本名刘晖,被正德视为军中骁将,现在都被赐了国姓,收入义子府,俨然已组建成朱家班御前亲兵。

为了大造声势,正德诏令礼部加紧筹备亲征大典。他还在内教场亲自校阅“外四家”,即四镇边兵,以及京军中的神机、火炮各营。出师前夕,又专门穿戴戎装皮弁,乘坐远程军用的革辂,先后祈告天地、太庙、社稷以及祭拜旗纛、火炮诸神。每一次祭祀活动,都是仪仗严整,军容肃穆,场面壮观,极度渲染皇帝亲征出战的隆重气氛。他多次向臣僚宣讲,当此逆焰嚣张之时,唯有御驾亲征,才能有效震慑,由皇帝亲自运筹决策,才会迅速荡平叛逆。

出师当日,旌旗耀日,金鼓齐鸣,铠甲鲜明,留守的官兵在午门前跪送,从征的官兵则在外金水桥跪候。承天门当中耸立着两杆规模一式的杏黄色大纛,迎风飘扬。右杆是常见的飞龙耀日御驾旗;左杆却别出心裁,旗上亦有龙腾招展,大书“镇国公朱”四个大字,原来是专为朱寿制作的旗号。天无二日,同无二君,自古以来,未见有臣子旗纛与皇上旌帜并列的。但经过连日无效的抗辩折腾,臣僚们也无可奈何了。

辰时三刻,正德戎服佩剑,乘骑出宫。在雄壮的军乐声中,率领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出正阳门南下。

十万男儿血:中条山保卫战雷锋非正常军师联盟中国古代十大后妃就是这么多情仵作小娇娘薛家将(青少版)中国历史全知道殡仪馆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