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吴国的内讧(1/1)
伍子胥抵达吴国后,首先准备拜访姬光王子。当初在斗宝大会,伍子胥曾挺身相救,相信姬光王子应还记忆犹新。
不巧,姬光王子正远游至南方,三十日后方能返吴。伍子胥除了等待之外,亦别无他法。
一日,伍子胥在外闲逛,见堂邑市集里有一阵骚动。
往前仔细一瞧,数十名恶徒手持棍棒,与一巨汉起了冲突。此巨汉身过七尺,双手未持一物,面对数十名恶徒却无惧色,嘴角浮起轻的微笑。
“竟有如此奇人!”
伍子胥惊叹,心想今后欲谋大事,必须多结交奇侠异士。
震慑于巨汉的威严,数十名恶徒仅是叫嚣,却无一人敢向前攻击。
这时,一娇小妇人走上前来,对巨汉说道。
“母亲召唤,夫君快回吧。”
说着便拉着巨汉的衣袖往前走。
谁知此威风凛凛的巨汉竟毫无怒色,看似十分惧内,随妇人离去。
伍子胥失望的苦笑道:
“想不到他竟是个惧内的家伙。”
身旁的人听了摇摇头反驳道:
“此人乃是闻母亲叫唤,故随妻回去,岂是惧内。”
伍子胥闻言一震,又问道:
“可知此人姓何名何?”
原来此巨汉名为专诸,力敌万人,平日侠义助人,颇得好评。
伍子胥向路人打听了专诸的住处,数日后便前往拜访此一奇人。
这天,专诸正在庭前晒谷。
“阁下何人,为何来访?”
专诸的语气似乎不表示欢迎。
“在下楚国伍子胥,今日特来请求壮士援助,共同驱逐恶人。”
专诸一听到来者乃是伍子胥,态度立变,郑重地长揖道:
“专诸素仰将军大名,早欲一睹将军风采。方才失礼之处还请见谅。......将军先进屋再谈吧。”
伍子胥进屋后,将自己的遭遇坦然相告。
“欲报父兄之仇,正需像壮士这般奇人帮助,不知壮士是否愿意助子胥一臂之力。”。
专诸久久不语。然后才说道:
“将军欲报父仇,向吴王借军即可。何需拙劣如我之人呢?”
伍子胥叹道:
“壮士所言甚是。子胥本欲前访吴王之弟姬光王子,然姬光王子远游南下......”
专诸答道:
“既蒙将军如此抬爱,专诸必尽一已之力助将军完成大事。”
“壮士太谦虚了。壮上豪情,子胥永感于心。”
“将军勿再言此。将军不如暂居寒舍,待光王子返国。”
于是伍子胥便在专诸家里住下来了。两人之间情谊深厚。
伍子胥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
姬光王子在吴国的地位仅次于吴王,如此重要人物,为何会远游三十日以上呢?
必定不是单纯的旅行。况且姬光王子所游之处正是吴、楚的边境地带。
难道吴、楚之间有间隙?
伍子胥为了解姬光主子此行的内幕,到处探查,却一无所获。
楚国陨城位于边境,极近吴国。楚平王废蔡王后之后,即将其监禁于此。
蔡王后自被废后,苟活于世,又闻米建太子已死,内心更加怨恨楚平王。
当然,蔡王后本身并无任何势力,但其遭遇却博得人民的同情。吴国若想引起楚国的内争,利用蔡王后不失为一妙计。
另一方面,楚国获得密报,姬光王子在吴楚边境逗留久久不去,心中甚感疑惑。此时又听说伍子胥已越昭关往吴国。
楚平王甚为不安,召费无忌,问道:
“卿可知,伍子胥已潜往吴国?”
费无忌皱皱眉回答道:
“伍子胥已逃入吴国,且大王当初幽禁蔡王后之地陨城亦在吴楚边境,臣恐怕伍子胥将勾结蔡王后,合拥米胜王子夺王位。臣认为,大王应尽快派人杀了蔡王后以除后患。”
楚平王立即召来大将远越,道:
“寡人派你率三千精兵立即前往陨城袭杀蔡王后,且严守边境。”
翌日,远越将军即率三千精兵向陨城出发。
姬光王子获报,在夜里即率百余名兵士潜入陨城,救出蔡王后返回吴国。真是千钧一发,在蔡王后离开后三个时辰之内,远越所率大军就赶到陨城。
一方面伍子胥在吴国待了近三十余归依旧不见姬光王子归吴。
司如此虚度岁月,父兄之仇何时能报?
一夜,伍子胥终于按捺不住心中悲痛,循着月光,爬上山头,以吹箫来发泄自已心中之哀伤。
伍子胥极善于吹箫。在深夜里,寂静的山中一萧声似乎更加悲切感人贤传遍了吴国都城。
“是谁吹出这么悲伤的萧声?”
“萧声中道尽愁苦,如凄如诉,令人闻之鼻酸。”
城里的人民因萧声难以入眠,纷纷议论着。
萧声当然也传入了吴王宫中。
吴缭公起身,问在旁的侍从,道:
“萧声究为何来?寡人极欲一睹此吹箫之人,来人呀,快带此人上殿。”
伍子胥意外地在深夜由大臣引入宫中谒见吴王。
伍子胥正苦无机会谒见吴王,今日竟意外得见,份外惊喜。
(真是天佑我也!)
吴王问道:
“阁下何人,为何心中满怀悲愤,萧声如此凄切动人?”
伍子胥拜伏道:
“报告大王!小民为是楚亡命客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来到贵国,然事事不如意,子胥心中哀痛,故吹箫以抒解心中悲愤之情。”
吴王闻眼前吹萧客名为伍子胥,再次问道:
“阁下就是名闻天下的英雄伍明辅吗?”
“在下正是。”
吴王立即起身,亲手扶起伍子胥。
“寡人素闻伍明辅英勇无敌,今日得见十分高兴。”
吴王立刻命令设宴款待伍子胥。
“伍明辅若能帮助寡人治理国事,寡人必全力协助伍明辅报父兄之仇。”
伍子胥恍如梦中,闻言拜伏道:
“子胥不知该如何报答大王才好。大王若能助子胥完成心愿,子胥必竭诚尽忠,至死不渝。”
“得伍明辅一将,如获千军万马。哈!哈!寡人就任伍明辅为吾国上大夫,佐寡人治理朝政。”
于是,伍子胥一跃而为吴国上大夫,治理吴国朝政。
数日后,姬光王子亦带着蔡王后回到吴国。
伍子胥与姬光王子久别重逢,欣喜自不在话下,最令人感动的还是蔡王后和米胜王子祖孙二人重逢的情景。
蔡王后和米胜王子祖孙二人历尽沧系,如今异域相逢,感触良深,不禁相拥而泣。
伍子胥在一旁安慰道:
“请让子胥服侍王后和米胜王子,共同为目标努力。”
实际上,伍子胥也确实视蔡王后和米胜王子为王后和王孙,尽心服侍他们。
一日,姬光王子来访,在闲话旧日情谊时,顺口道:
“伍明辅今已为吾国上大夫之职,对复仇之事最好不抱太大的希望。”
伍子胥感到惊异,问道:
“吴王已允诺,愿为子胥报此深仇大恨,今王子为何劝子胥勿抱太大希望?”
姬光王子的话仿佛一盆冷水无情地泼在热切期待的伍子胥头上。
姬光王子欲言又止,终于说道:
“吾王生性贪婪,信口之约何足道也。伍大夫还是小心点好。”
伍子胥对姬光王子的话,感到疑惑。
于公,吴王与姬光王子有着君臣之义,于私,吴王与姬光王子则有堂兄弟之亲。
即使吴王性格有缺陷,然以姬光王子之立场,皆不适宜透露给他国之人的伍子胥。更何况姬光王子用的是‘贪婪’这种侮辱性的字眼。一个想法突然进入伍子胥的脑海中。
(莫非姬光王子凯觎王位,欲夺从弟之位。自己到底该如何做才好呢?)
伍子胥想到这里,便又故意试探道:
“王子为何言吴王贪婪呢?是否有事实可告知子胥?”
姬光王子故作神秘地答道:
“日后,伍大夫必能了解。”
伍子胥对姬光王子的态度感到不安。若与吴国的重要人物姬光王子交恶,日后行事必困难重重。
伍子胥的推测的确没错,姬光王子暗地里早已觊觎着王位。事实上,姬光王子的野心之所以如此之大,也是其来有自。
姬光王子的祖父,当时的吴王寿梦,膝下有四子。
寿梦(初)
季札 余昧4 余祭3 诸樊2
僚5( 现王 ) 姬光王子
依传统,吴王寿梦应将王位传给长男诸樊,再传嫡孙姬光王子。
然吴王临死之前,却遗言将王位传给四兄弟中最贤明的四子季札。
季札谦让,不肯即位。不得已由长男诸樊登基,然后再传二子余祭、三子余昧。
王位的继承本应是直系的世袭继承制度,此早已是不成文的规例。
然吴王寿梦却遗言由四子季札继位,而季札不受,结果吴国王位的继承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兄终弟及制,由诸樊至余祭至余昧循序而立。
三子余昧死后,理应由四子季札继位。季札淡泊名利,不欲为王,因此遁隐山林不再出现。
至此,王位理应传回嫡孙姬光王子。然现任吴王僚却自恃父亲为王,而继承王位。
姬光王子由于王位为堂弟僚所夺,内心愤愤不平,胸中怨恨越积越深。
姬光王子决心重夺回王位。而最大的问题即在于伍子胥,现王有伍子胥此等将才在此,自己的计划势难进行。所以必得先将伍子胥逐出朝廷。
于是姬光王子入宫觐见吴王,说道:
“微臣闻得大王已允诺,为伍子胥复仇,此事当真?”
“伍子胥乃贤弟恩人,若有伍子胥在吴,亦对我国有利,因此与之相约。”
姬光王子不以为然地摇摇头,道:
“大王!恩情怎可与义理混为一谈?”
“王兄认为寡人有违义理。”
“大王!楚平王虽无道,毕竟为一国之君,伍子胥食君俸禄,当尽臣下本分。臣伐君大不义,以大王立场,实不宜助伍子胥伐楚。”
姬光王子的忠义之论,说得头头是道。
吴王本就思虑单纯,自为姬光之言所惑。
“寡人此举不当吗?”
僚公暗自懊悔,又道:
“寡人轻率而为。王兄认为该如何处置伍明辅呢?”
“臣认为,大王应立除伍明辅上大夫之职。”
数日后,伍子胥无来由地被迫卸下上大夫之职。
伍子胥自然明白,背后陷害的就是姬光王子。
(斗宝大会中,若非我伍子胥,你姬光王子早已一命呜呼,今日竟恩将仇报......)
伍子胥怒火难消。一日,姬光王子意外来访。
伍子胥一见姬光王子,多日积压的怒气终于爆发了。
“玉子可还记得斗宝大会之事。伍子胥至吴本欲寻求王子助子胥一臂之力,不知王子竟恩将优报,反背后害子胥。”
姬光王子不但不生气,反而说道:
“伍明辅请息怒。”
“息怒?王子陷害子胥,竟又叫子胥息怒?”
“姬光明白伍明辅的心情。姬光如此做,实有不得已的苦衷,难以开口。......”
“王子有何说不出口的苦衷?难道王子不相信子胥的为人,不敢开口?”
姬光王子见伍子胥始终怒气冲冲,不禁露出狼狈的神情忙道:
“伍明辅千万别误会,姬光当然相信伍明辅的人格。”
伍子胥见姬光王子的神态,大笑道:
“......既是如此,姬光王子又有何不敢言??
姬光困窘地摇摇手,说道:
“此事事关重大,极为机密。今日姬光前来,即欲告知伍明辅此事。”
“那么是子胥错怪王子了!哈!哈!”
伍子胥为打破僵持的气氛,笑着回答。
于是姬光王子详细叙述了吴国王家的继承问题。
“大王夺吾王位,今姬光欲取回王位,因此极需伍明辅之助。若能得位,必倾国力助伍明辅复仇。”
简而言之,两人联手共废吴王。
伍了胥心绪复杂。事实上,僚王心胸窄小,对其忠诚至为不值。若欲复仇雪恨,转附姬光王子,较为有利。
然而参与他国阴谋篡位,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于是伍子胥道:
“王子何不召集群臣,共同商议王位继承问题。王子若欲以武力夺回,必会造成骨肉相残。”
姬光王子摇摇头,答道:
“姬光也知王家骨肉相残乃国家大不幸。然僚王生性贪婪,若知姬光意图,姬光必遭其毒手。”
伍子胥无言,只有沉重地摇摇头。
“王子心意既决,子胥必当竭尽一已之力,助王子图谋大事。王子若欲废王,只需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即可达到目的。”
“简便的方法?伍明辅所言为何?”
“派遣刺客刺杀僚王。”
“此点姬光亦曾考虑过,只是苦无人选。”
伍子胥脑海里立即浮起堂邑市集里专诸的面容,于是说道:
“子胥有一好友名为专诸,此人孔武有力,且心思缜密又明义理,不失为一人才。”
姬光王子闻言大喜,翌日即与伍子胥往访专诸。
专诸得知来者竟是姬光王子,神色慌乱。
姬光王子见专诸身材魁梧且生性纯朴,大为激赏。
伍子胥开口道:
“王子闻友不凡,特前来拜访有事相求。”
专诸答道:
“伍明辅深知专诸之能耐,若有效劳之处,必全力以赴,决不推托。”
“此事极危险,随时可能身首异处。”
“专诸家尚有高堂老母,二位若能代为照顾,则专诸不畏死。”
姬光王子感动地握着专诸的手,道:
“此事若成,姬光必侍令堂为亲母,壮士之名亦将永留青史。”
于是姬光王子、伍子胥和专诸开始商讨杀王计划。
“伍大夫,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率行之,应有详细的策划。”
专诸看着两人道。
专诸说得一点也没错,伍子胥询问道:
“你可有什么好方法?”
专诸答道:
“要谋刺僚王,首先须了解僚王身旁的护卫情形。若僚王的护卫武功高强,胜于专诸,专诸怒难达成任务。”
姬王王子答道。
“僚王生性多疑,身旁护卫不是他人,而是其弟掩余、烛庸及其子庆忌王子三人。”
专诸道:
“鸿鹄可飞九万里长天,皆因其羽翼有力,若能断其双翼,也就一无是处。专诸素闻庆忌王子勇猛无比,万夫莫敌,且掩余、烛庸二人,连鬼神不惧。王子若欲刺杀僚王必先除此三人,否则即使僚王死,王子亦难继承王位。”
姬光王子闻言始悟,便道:
“专诸壮士说得极是。还是先想想如何除掉这三个棘手人物吧!”
伍子胥自那日起便住进了姬光王子的属地震泽。
另一方面,楚平王因伍子胥未死,终日惶惶不安如坐针毡,终于身染重病,临终之前,召令尹囊瓦及群臣至床前,道:
“子西虽年长,然为庶子,寡人决定将王位传给年幼赠子米珍(无祥公主之子 ),但望群臣善加辅佐幼主。寡人若崩,伍子胥必派军攻吾国,望众卿严加防卫。”
楚平王死后,群臣欲依先王遗言拥立米珍王子为王。
令尹囊瓦提出反对意见。
“吴国随时可能来袭,王年幼如何抵御强敌,所以囊瓦主张应由年长的子西王子继位。”
子西王子闻言,道:
“子西怎能无视先王遗命,继任王位。米珍王子虽年幼,然有群臣辅佐,当不成问题。”
于是楚国王位依然由十一岁的米珍王子继位,是为昭王。
子西自命左令尹,与右令尹囊瓦合力辅佐新王巩固国基。
至于奸臣费无忌权势并未低落,反而在年幼的昭王面更为得势。从此在朝延肆无忌惮,朝中群臣甚为不满。
伍子胥得知楚平王已死,不禁痛哭:
“子胥尚未手刃平王,平王就死了,天啊,为何如此无情待我伍子胥?”
姬光王子得报,赶往伍子胥处,问道:
“仇敌楚平王已死,伍明辅为何悲哀痛哭?”
伍子胥答道:
“子胥非为平王哀悼而泣,乃是自恨未亲手为父兄报仇而怨愤。”
外伍子胥日夜悲叹流泪,一日忽然灵光一闪,立即找姬光王子,说道:
“王子断鸿鹄双翼的时机已到。”
“伍明辅有计可除庆忌王子、掩余、烛庸等三人?”
“是的。”
“哦!到底是何计略?”
“今楚正值国丧之期,朝政紊乱,王子可建议僚王趁机进兵楚国,且推荐掩余、烛庸分为元帅、大将,再派庆忌王子往卫国觅援军,如此就有机会可袭杀僚王。”
姬光王子还是有点不安地又道:
“但是如今皇季叔札已下山回宫,若袭杀僚王,恐皇叔
震怒。”
伍子胥答道:
“王子不必担忧。不妨令其为王特使,巡访列国,寻求同盟。如此废王既已成事实,量其亦无可奈何。”
姬光王子第二天一早即入宫朝见僚王,道:
“臣闻得楚平王崩逝,幼王及位,费无忌横暴,如今楚国超正紊乱,大王应趁机派遣特使,与诸侯亲善缔结盟约,同时发兵攻楚,大王必能掌握霸权。”
“王兄此计甚是。王兄可有适当人选可率军攻楚,”
姬光王子马上答道:
“掩余、烛庸勇猛无敌,可令他俩率军攻楚,必然攻无不克,而王子庆忌辩才无碍,宜由其往卫商借军援。至于叔季札贤名远播天下,是巡访诸侯订立和约的最佳人选。如此王该总动员,展开对楚之战,必胜。”
僚王果令掩余为元帅,烛庸为大将,率十二万大军伐楚。庆忌王子往卫国商借援军,同时季札奉命巡访各国。
于是,掩余、烛庸率大军,包围楚国潜邑之地,准备发动总攻击。
潜邑大夫宋木紧闭城门,拒不降,同时急报朝廷吴军来袭。
楚王获报,十分惊疑。
“吴军来袭”的消息让左令尹子西紧急召集群臣共商军情。
“吴王趁我王方逝,率军来攻,我国必当应战,挫敌锐气,以维我楚国国威。偏将军伯却宛带兵二万立往潜邑援;囊瓦将军率军船三百往汭水,如此于敌东侧,水陆两面夹击,必打得吴军落荒而逃。”
幼主昭王闻言大喜,立即准允。
于是,伯却宛将军率陆军二万,向吴军猛烈攻击。
两军在潜邑展开一场激战。终于,吴军溃败,掩余对烛庸说道:
“敌军士气旺盛,想陷落潜邑至为不易。”
烛庸答道:
“小弟攻击潜邑西门,兄长上战船率水军至水击东门,如此水陆两面夹攻,必可挽回颓势。”
起初战况十分顺利,可惜仅维持了四、五日,突然楚将囊瓦率军船三百余艘由后以火攻法奇袭。
吴国军船大败。
掩余、烛庸集合残兵败将,重新布置防卫阵线,同时令快马回国请援。
当时,吴国政事皆由姬光王子掌握,因此当掩余、烛庸捐来的求援信函直接到了姬光王子手中,姬光王子立即往见伍子胥,喜道:
“杀僚王的时机到了!”
姬光王子将掩余将军的求救信函递给伍子胥。
伍子胥阅毕,答道;
“该是找专诸的时候了。”
姬光王子和伍子胥赶到专诸家中。
“庆忌王子、掩余、烛庸皆不在国内,正是谋刺僚王的大好时机。”
专诸却显出犹豫之色,久久方开口道:
“专诸非怕死之徒,只是耽心家中高堂老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今若使白发人送黑发人岂更不孝,专诸不为不孝之徒。”
姬光王子失望,道:
“姬光明白壮士心意,姬光必奉令堂如亲母。”
孝子专诸摇摇头道:
“为高堂老母,专诸只得违约,绝对不能去做刺客。”
就在姬光王子和伍子感到绝望之际,专诸的母亲不何时来到了三人面前,怒斥专诸,道:
“我在内室已听到你们的对话,吾儿啊,既已向姬光子誓守忠诚,何能背信。忠孝本为一体,岂能为孝废忠,因小失大,别使老母成为你的负担,尽心抚佐姬光王子。”
八十老母告成专诸后,便进入内室自缢身亡,以除专后顾之忧。
姬光王子、伍子胥和专诸含泪厚葬老夫人,开始计划如何杀僚王。
专诸道:
“听说僚王外出必着双重狮皮甲胄,一般刀剑极难刺
姬光王子当然知道僚王外出必着狮皮甲皆。
姬光王子思索片刻,突然答道。
“姬光曾获一神剑,名唤‘鱼肠’,乃是越国名匠欧冶子呕心沥血之作。此剑长仅当守,故名鱼肠剑,剑极锋利,削铁如泥,必能贯穿狮皮甲胄。”
专诸闻言喜道:
“既是欧冶子所制名剑,专诸就有自信可杀僚王。”
翌日早晨,姬光王子进宫观见僚王,道:
“微臣明日将于太湖亭设川猎之宴,与三五大臣共享垂钓之乐,若大王赐临,对微臣将是无上光荣。”
僚王快活地笑道:
“王兄亲邀,寡人如何能拒绝。太湖有何名鱼?”
“是大主最喜爱的鲈鱼。”
“好极,寡人必出席川猎之宴。”
姬光王子获得僚王首肯后,急往伍子胥处谋议,决定派近百名力士埋伏于太湖亭附近,另外专诸再乔装为庖丁,藉机接近僚王。
翌日,僚王在参宴之前,向王后说道:
“今日应姬光王子之邀将出席川猎之宴,不过寡人昨夜作梦,似有不祥之兆,心情抑闷,真不知如何是好?”
王后闻言,不安地答道:
“姬光王子近日来行动诡异,颇令人不安。大王若欲前往,必得穿上狮皮甲胄,带护卫兵士前往以防万一。”
“王后说得极是。”
僚王带五百名护卫,来到太湖亭。
酒宴开始,姬光王子亲为僚王斟酒。
“大王大驾光临,微臣甚感荣幸。此酒香醇,大王饮之必长命百岁。”
僚王举起酒杯,看着姬光王子说道:
“昨夜寡人作一恶梦,心感不祥,又不愿毁约,因此携护卫前来,但望王兄莫见怪。”
姬光王子心里一跳,急忙答道:
“微臣不敢,大王地位重要,理应携护卫以维安全,且近日恶徒颇多,大王多多护重龙体。”
姬光王子口是心非的回答,心中十分不安。
护卫的确超乎寻常的严密,不仅僚王身旁站着数位卫士,且每个人身旁都站有一名卫士监视着,接近僚王者都必须经过彻底搜身,方能前行,连斟酒时都有三名卫士监视着。
姬光王子焦急不安,化装庖丁的刺客专诸应知守备严密吧!
专诸此时正为如何接近僚王而苦恼着。突然心中一悟,将姬光王子的三寸名剑‘鱼肠剑’节放入鱼腹中,双手再这捧这盘名菜,向僚王走去。
僚王远远见一魁武大汉,突觉毛骨悚然,急斥道:
“来者何人?不准接近本王。”
专诸只得远远拜伏道:
“草民乃一庖丁,特奉上大王最喜爱的鲈鱼。”
僚王对左右护卫说道:
“来人,将鱼奉上来。别让那人接近寡人。”
专诸将鱼紧紧捧在胸前,说道:
“草民得见吾王,特地料理此名菜,请大王念草民一片赤诚,赐民一见大王。”
僚王不忍拒绝此悲切的恳求,说道:
“好吧!寡人特赐你持鱼上席。”
护卫兵士立即上前搜身。
“大王!没有任何武器!”
于是专诸捧着美味的鲈鱼,一步步接近僚王。
“此鱼何处钓得?”
“于松江钓得,味道十分鲜美。"
“先取鱼刺,寡人再食。”
专诸向吴王一拜,上坛,佯装欲取鱼骨,突然抽出鱼腹中的鱼肠剑,一刀刺向僚王心脏,此剑果然名不虚传,僚王当场毙命。
卫兵立即从四方拥上,专诸亦被跺成肉块。
姬光王子急避身入内室,疯狂的兵士喊道:
“杀了姬光王子。”
此时,早于邻室待机而出的伍子胥立即出现,长剑一挥,数十名卫士应声倒下,其余卫士见状立即四散逃去。
伍子胥护着姬光王子回到王宫。
伍子胥集众臣于一堂,道:
“诸位,自皇叔季札拒绝王位,王位理应由王室嫡长子继承,奈何僚王横夺王位,坏王室法统。今僚王已死,为正法统,王位应由宗孙姬光王子继承,诸位有何意见尽可提出。”
群臣自然表示赞同。于是姬光王子顺利登上王位,就是吴国第二十四代君王阖庐。
姬光王子一即位,立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下军大夫,伍子胥为上大夫,凡事必咨询伍子胥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