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黄土地貌(1/1)
“这……”
费了老大气力终于爬上土石山的李文轩还没等喘上一口气,就被眼前之景惊得合不拢嘴:
只见像是被某种足以气吞山河巨兽的钢铁爪牙狠狠地撕扯过一般,就站在这沙石山的最高处鸟瞰,周遭放眼望去的地形在规模高差上十分的悬殊,沟间状的地貌像是一条条巨大盘旋的虬龙蜿蜒曲折,给这片破裂的大地增添一份了无生机的苍凉。
千沟万壑!
这个词像是直接从李文轩的脑中蹦出来似的炸开,而与之几乎是紧密相关的便是那让人有些心悸的地理学名词:
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是指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一特殊的山状堆积物。在世界分布相当广泛,主要位于比较干旱的中纬度地带。
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作用。
它们作用于黄土地面的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或称地下侵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等。
而之所以这种地形能够在这里以如此大规模地呈现,这里特定的土质怕是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黄土结构为“点、棱接触支架式多孔结构”,土体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
黄土中细粒物质在干燥时固结成聚积体,使黄土具有较强的强度,而遇水后随着矿物溶解与分散,土体会迅速分散、崩解;
黄土中孔隙度一般可达45%~50%,尤其大孔隙特别突出,当受水浸润后上体在自重和上部压力作用下,易发生湿陷……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这片大地极易受到来自自然的侵蚀,也造就了现在这个沟谷万千,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
想来刚刚自己险些跌落恐怕也是拜这脆弱的土质吧。
李文轩细细想来,却是有些后怕。
而别看这里现在干涸得看不到丝毫水的踪影,或许在这个史前时代还要久远的多的亿万斯年前,这里也曾是一片汪洋大湖,在持续性的风沙侵蚀与地质构造上的抬升作用下,变成了现在这幅截然不同的模样。
同样是第四纪,相对于当时的冰原环境,这里的境况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冰火两重天。
李文轩这样想到却是没有丝毫懈怠,在真正遇到这里的土著生物之前还说不准哪个时代更加地危险。
李文轩又细致地环视了一下四周,发现他身处的这片区域应该是比较趋近于黄土地貌中的黄土梁:
这个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呈现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是由原本平坦的黄土塬为沟谷分割而成,因而也被称为破碎塬。
像是一个自然精心设计过的巨大迷宫,李文轩发现虽然黄土梁周遭间隔甚多,但是却奇迹班地在各个孤点紧密相连,形成的一道道如同黄土桥一般的构造联系起这几乎破碎的大地。
这就意味着一旦和这里的土著生物相遇,这样破碎的地形根本隔绝不了李文轩和史前异兽的空间与距离。
好在于这个制高点观察片刻,李文轩很快找到了一处藏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