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437章 改革计划(二)

第437章 改革计划(二)(1/1)

朱祁钰也没有怪王直大惊小怪。

摊丁入亩,改丁口税为田亩税,这一招是直接针对天下地主的,王直身为内阁首辅,自然清楚这项政策面临的困难。

皇帝这是在和天下所有地主作对啊!

要知道,天下地主可不仅仅只有文人,还有武勋和藩王,这些人随便拎出来一个,家里都是连阡累陌,跨州连府,数不清的田地。

皇帝直接对田地征税,那就意味着直接从他们手里抢银子,这些人怎么可能接受?

尤其是藩王是皇家的人,理论上是有皇位继承权的,而武勋又是大明军事力量的代表,手里握着大明绝大多数军队,这两个加在一起,那就有了造反的基础,而且还是名正言顺、实力雄厚的那种,真起兵了,皇帝想要剿灭起兵之人都费劲。

王直劝道:“陛下不可,若是改丁口税为田亩税,那就是和天下人开战,即便陛下您如今威望正隆,但是对上天下人,也没有赢的机会啊!”

朱祁钰却是皱了下眉头,道:“你慌什么?朕现在也是在和你商量,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不然朕直接下旨就好了,还和你说干什么?”

王直这才舒了一口气,道:“陛下,此事太过凶险,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您万万不可为之。”

“此事臣也会为陛下保密,绝不会泄露一个字的。”

朱祁钰知道这件事王直肯定是做不到的了,于是道:“王老爱卿多虑了,朕短时间内还不会去做此事的,你也知道朕的习惯,没有合适的机会和布局,朕不会轻易冒险,你就放心吧。”

王直听朱祁钰这么说,也是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臣就不说了。”

接着话题一转道:“臣以为,这开征商税一事倒是可以提前做一做。”

大明重农抑商,这也是太祖定下的国策,但是和后世传说不同的是,大明其实一直是有商税的。

大明商税大体分为内地关税和海关税。

海关税好说,因为大明的海禁政策,只会针对番邦使团朝贡时所携带的私货,而且大明还规定了使团规模,所以这部分的交易额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内地关税则是以市税、过税、船税来征收,其中市税包括门摊税、塌房税、交易契税、竹木抽分等等,以各地税课司征收,过税则是主要针对贩运,包括钞关税、抽分税、门税等等,船税则是只针对水路运输的货物,按照船只大小来收取。

大明建立之时,因为蒙元的横征暴敛,天下商户疲弊,蒙古人手下的色目人控制了大明绝大多数贸易,随着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这些色目人的生意自然也就废掉了,所以朱元璋为了恢复大明的商业,制定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不过随着朱元璋的去世,也就被莫名其妙地固定了下来,从此之后,大明的商税基本上就是按照三十税一执行的。

如果大明是如此低的税率,商业应该比较发达才对,为什么明初百年的商业并不发达呢?

问题还是出在朱元璋这里。

朱元璋在位时对天下人进行了分类,将天下百姓分为了民户、军户、匠户等几个类型,商户自然也在其中,而为了让百姓能够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方便朝廷管控,朱元璋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路引制度,百姓想要去其他地方,需要地方衙门开具的路引,商户自然也要有商引,如此一来,商户就失去了行商最重要的优势——互通往来,毕竟出都出不去,商户能找谁交易?

商引控制在地方衙门手里,而地方衙门又往往和世家大族交好,普通商户很难拿到商引,所以利润最高的异地交易也就落入了世家大族的手里,导致在本地和附近交易的普通商户很难做大,而世家大族因为和朝廷官员的关系,往往又以各种方法偷税漏税,将绝大部分税款隐匿不报,朝廷到最后自然也就收不到什么税款。

对此,王直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才会说可以试一试开征商税,因为他知道,皇帝手里其实是有一个大杀器的,那就是朝廷官员不得经商。

之前说过,太祖朱元璋还没起兵的时候,也是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亲眼看到过蒙元官商勾结,趁着饥荒囤积粮食大肆敛财,逼得无数人流离失所,易子相食,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后,直接禁止官员经商,后来可能是因为自己给的俸禄太低,所以放开了一点,允许地方上低级官员的家属经商,但是四品以上不允许,大明律明确规定,凡公侯内外四品以上官,不得令子弟、家人、奴仆于市肆开张铺店,生放钱债及出外行商中盐,兴贩物货,官员之家,不能于所部内买卖。

朱元璋死后,这一条基本上被朝廷忽视了,朝廷百官和藩王勋贵家里都有生意,只不过大家都是用亲戚和家奴的名义经商敛财,用以支持他们的奢侈生活,当年朱祁钰弄的京东号就是这样,在郕王府里找了个亲信冲做掌柜开办的,都察院也知道,不过他们也没有说什么。

但是,这毕竟属于潜规则,太祖的大明律明确规定不得经商,所以现在只是民不举官不纠而已,一旦皇帝和内阁想要追究起来,那还是很简单就可以查清楚这些事情的。

而且按照王直所想的,开征商税其实就是对天下商户重定税率,属于对朝政的调整,动作不会很大。

最重要的是,经商虽然赚钱,但是却只是这些人填补家用的补充部分,属于额外收入,不像他们手中的田地一样敏感,不会触及到他们的根基。

既然没有触及到根基,这些人就要思考,如果因为这笔银子和皇帝反目,那自己该怎么做?毕竟有错在先的是自己,只要朝廷将此事散播开来,那天下人绝对不会支持自己,如果消极怠工或者煽动百姓闹出什么乱子,那皇帝就可以将自己罢官夺爵,没有了官位,自己也不可能保住这些生意。

至于起兵造反?王直相信这些人不会这么做,毕竟不起兵最多丢了生意,身家性命还是无碍的,但是起兵的话,那可就是谋反大罪了,全族的身家性命都会丢掉。

朱祁钰出声问道:“王老爱卿打算如何做?”

王直便笑着道:“此事不难,只要陛下一道旨意即可。”

“什么旨意?”

王直回答道:“陛下不是想重新树立都察院的威势吗?如今正是个机会。”

“陛下只要命都察院严查官员经商之事即可。”

好吧,王直不愧为内阁首辅,算计起来也是熟门熟路的。

都察院被朱祁钰剥夺了监察风纪的权力,在京的监察御史们最近都有些垂头丧气,心里憋着一股火,等着找机会发泄出来呢,如果朱祁钰命他们严查这件事儿,那么就可以将都察院的这股火气宣泄到违纪官员的身上,顺带着还可以恢复都察院的监察风纪之权。

朱祁钰顿住,他已经听出来王直的意思了。

其实这事儿也是朱祁钰有些冲动了,大明朝中说白了也就都察院这么一个监察机构,六科那主要是针对朝廷政务的,和纪律监察没什么关系,朱祁钰原本想要剥夺的也是都察院胡乱伸手的权力,结果阴差阳错,将都察院监察御史们的工作积极性也给打没了。

朱祁钰当然知道这种情况不能长久下去,但是他还是有些犹豫,毕竟他刚下旨没多久,现在就让他收回旨意,面子上实在是有些挂不住。

朱祁钰用手指敲着桌子想了好一会儿,这才问道:“王老爱卿,朕可以同意你这道旨意,但是朕不想做这等自扫颜面的事情,不知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

王直沉吟了一会儿道:“陛下,此事可这样做。”

“陛下可以先拣选一个家中经商的官员,臣找人在早朝上参他一本,然后臣会带人逼陛下下旨彻查,陛下迫于无奈,命都察院彻查这类事情,到时候臣再让王千之去一趟都察院,就说这是臣逼迫陛下给他们的最后机会,若是还胡乱弹劾,那臣就会建议陛下重立御史台,将都察院所有监察御史外放,再从吏部放出消息,外放的监察御史无功不得升迁,相信他们不会再因为一点小事和陛下闹了。”

朱祁钰在心中衡量再三,点头同意:“行,就按王老爱卿说的办,不过再加一条,让王文告诉他们,麓川刚刚平定,那面还有许多缺额,一个都察院都放过去也不是什么难事。”

王直点点头。

王直的这个主意对朱祁钰的影响不大,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收回旨意的危害。

首先,王直是内阁首辅,如今的文官领袖,以他的身份,的确有能力让朱祁钰收回旨意。

其次,王直启动的是彻查官员经商之事,按理来说本就应该由都察院来管,他还能借机向都察院的监察御史示好。

再次,王文去都察院和吏部放消息,也可以让这些人知道王文掌握着他们的仕途,彻查官员经商之事就是他们最后的机会,所以必须要用心去办,谁敢玩忽职守,敷衍塞责,皇帝和王直绝对会让他们生不如死。

最后,也可以让都察院有机会拿回自己的权力,避免了成为礼部那样的废材衙门。

主意商定,二人对视一笑,都对这种融洽的君臣关系感到欣慰。

笑罢,朱祁钰出声问道:“王老爱卿,既然如今你已经找到了动手的理由,那你以为挑选何人做这个人为宜呢?”

王直想了想,建议道:“会昌伯孙家如何?”

朱祁钰想了一会儿还想起来,反问道:“孙太后的娘家?”

“对。”王直点头道:“会昌伯孙家本就是因孙太后才兴起的,原本不过是一主簿,正统十一年的时候就遭到过弹劾,孙家家奴韩兴在滨州放贷,牟利数倍,地方官员因为孙家的背景不敢过问,百姓苦不堪言,都察院得知此事后出手弹劾会昌伯,却因为孙太后的插手而大事化小,最终的结果是会昌伯不知其事,放贷之事乃是韩兴自作主张,于是特加宽宥,仅将韩兴等定罪,发配辽东铁岭卫戍边。”

“这不是唬人呢吗?当时都察院就这么算了?”朱祁钰不屑道。

韩兴一介家奴,哪里来的银子可以掌握一府之贷,肯定是会昌伯命他做的,而且会昌伯不过是一个国丈而已,手里又没有什么实权,只是身份尊贵些而已,地方官员怎么可能会怕他?

王直也是不屑道:“当然,孙太后插手,英宗皇帝自然不能不偏帮会昌伯,所以命王振强压下了都察院,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事情结束之后,会昌伯倒是老实了些,他的儿子们却是仍旧在行商做生意,只不过有长子孙继宗盯着,生意做得不算太大而已。”

“那他们现在正在做的都有什么生意?”朱祁钰随口问道。

“还能有什么,无非就是容易赚钱的生意。”王直一个一个数了出来:“据臣所知,孙家如今的生意有盐引、粮食和铁器,不过数量都不是很大,偶尔还会有一些海外珍奇,很有可能是孙太后从内库中拿出来赏赐给他们的。”

“内库的东西啊!”朱祁钰想了想,道:“那就是他们了。”

开玩笑,内库的海外珍奇都是番邦入贡时候上贡给大明天子的,只不过之前朱祁镇被俘,孙太后趁着朱祁钰还没登基直接掌握了内库,拿出内库中的东西来贿赂也先,确保自己儿子在草原不会吃苦,没想到她居然还趁机弄出来一些给自己的兄弟。

原本他不知道还好,现在知道了,朱祁钰肯定不会放过,尤其是现在内阁的王直还和自己站一边,一起对孙家出手,相信有了自己和王直的支持,都察院不把孙家查个底掉才怪呢。

王直笑了笑,然后继续道:“其实会昌伯孙家好办,难点在于推广开来的时候,那时候才会受到更大的阻力,到时候还需要陛下出手解决。”

朱祁钰却是摇摇头,道:“不行,此事朕不能插手。”

“为何?”王直疑惑道。

朱祁钰竖起一根手指,道:“其一,朕是你的靠山,也是你的退路,推行商税之事,阻力一定不小,若是朕出手了,一旦出了问题,到时候咱们都没有退路,若是朕不出手,只是观望的话,到时候还有回旋的余地。”

然后又竖起第二根手指道:“其二,王老爱卿不要忘了,开征商税只是最简单的一步,后面还有徭役折银与合并赋役还要继续推行,到时候助力也不会小,所以朕的出手要留到后面。”

王直点点头,出声道:“陛下,臣最后劝您一句,摊丁入亩虽好,却没有施行的条件,陛下不要轻易尝试。”

朱祁钰被王直看出了心思,不过也不尴尬,和王直这群老狐狸在一起久了,被他们看出心思也很正常,笑着道:“王老爱卿放心,朕不会轻举妄动的。”

“那臣就放心了。”王直微笑了一下,将话题拉了回来。

王直问道:“陛下,话说回来,开征商税推广开的时候,以臣的威望恐怕压不住文武百官,不知道陛下打算如何解决反对之声?”

朱祁钰也不废话,直接放出了答案:“今年你们内阁做的不错,垂拱而治的效果看起来还可以,所以朕打算继续强化一下内阁。”

“明年年初开始,内阁升格为政务院,全面负责大明行政方面的所有政务,朕允许政务院直接下发政令,任免三品以下官员,政务院首理为正一品,为大明文官之首,任何文官不遵政务院政令者,三品以下政务院可以自决,三品以上停职,交由朕来查问处置。”

“政务院?直接下发政令?”王直一愣,旋即大喜。

如今内阁虽然有权,但是政令仍旧需要朱祁钰朱批用印,这是太宗定下的规矩,虽然朱祁钰这一年来放权放得厉害,但毕竟还需要走流程,在文武百官看起来,大权仍旧掌握在朱祁钰手里。

如果政务院成立,可以直接下发政令,那岂不是说,朱祁钰已经彻底将行政大权放手给了文官吗?政务院首理还是正一品,为文官之首,这不就是汉唐之时的宰相吗?只不过换了个名字而已。

而且这事儿的确只有朱祁钰可以做,换了其他人谁都不能干,因为太祖曾经留下祖训,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如果他王直提出的这个政务院,那朱祁钰可以名正言顺的直接砍了他,还不会引起任何波澜,但是朱祁钰提出来,这个就没什么问题了。

朱祁钰是皇帝,没人能拿大明律砍了他,而朱元璋说的也只是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又没说怎么处置,想来以朱元璋的智慧,应当会想到后世子孙肯定不会遵守自己的话吧。

再说了,太祖还说过呢,内臣不许读书识字,不得干预朝政,但是谁听他的了,宣宗的时候就弄了个内书堂,专门教小宦官读书识字,夫子还是由翰林学士充任,英宗更过分,直接让司礼监掌印王振把持朝政,所以,朱祁钰弄一个政务院,也属于继承他们朱老四家的惯性而已。

见王直高兴,朱祁钰继续道:“王老爱卿,朕建议你不要高兴得太早,虽然内阁升格为政务院,手中的权力更大了,但是责任也是要增加的。”

“每年年底,政务院必须提出次年的目标,就像朕对你提出的要求一样,而且不能和当年差不多,必须有所提升。”

“每年年底,政务院也要提出次年的政务重心,也就是政务院明年的政务要放在哪一块,是修河,还是开垦田地,亦或是推行什么政策。这个事情由你们政务院自己想,一个或者几个重心都行,只要能完成,朕不管你们怎么提。”

朱祁钰看着王直,笑着提醒道:“王老爱卿,明年你的重心就有一个开征商税了。”

王直躬身道:“臣明白。”

“另外,政务院的每一条政令都要报备给朕,朕有权力随时叫停政令,并招政务院诸官咨询,看看政令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朱祁钰还是没有放手最终决定权,王直对此也没有任何异议。

朱祁钰继续道:“内政方面政务院可以自决,但是监察之事朕会独立出来,所以在政务院成立之时,整个都察院你们就管不到了,都察院内部的官员任免和调整,由都察院自决,这也是为了避免你们政务院影响监察之事,王老爱卿还请不要介意。”

王直笑道:“陛下放心,原本都察院的人臣就影响不到,如此安排,甚为合理。”

朱祁钰又道:“科道中的六科虽说也是稽查政务,但是并不适合放到都察院,所以还留下政务体系之内,由政务院统管,直接向你们汇报,也是作为辅助你们管理约束六部的一种手段。”

“也就是说,六科以后只负责稽查朝廷政务,都察院独立出来,监察整个朝廷。”王直确认道。

朱祁钰点点头:“对,没错,所以以后六科的封驳之权只会落到你们政务院的头上,不会再给朕找麻烦了。”

好吧,王直表示这样也可以,至少今后六科给事中再封驳政务院的政令,还能在皇帝这里转圜一下。

“哦,对了,回头大理寺也不再由刑部管辖,暂时也归到朕这里,朕另有安排。”

“是。”王直直接答应了下来。

大理寺是朝廷的三法司之一,掌审谳平反刑狱之类的政令,但是不算是朝廷的强力部门,在不在政务院手里也无所谓。

而且今天皇帝和他说的事情有点多,他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脑子已经开始记不住皇帝说的东西,好在大殿里有书吏记录,回头找他们要一份便是。

起手落魂幡,坏了我成邪修了!都市重生:我有一座妖仙塔创造源之暗魔星变这个影帝有点嘴碎开局就有魔兽争霸系统,暴兵能赢废宅的重来人生生而为魔,我要修仙逃离四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