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年代文里摆烂13(1/1)
身后是各种嘲笑和谩骂的话语,她已经顾不上了。
王永梅幸灾乐祸的笑着,找赵娟不仅偷用她东西,还不打水,总是躲着自己偷偷用,她可不会惯着。
下工后,王永梅一回去,赵娟就将裤子扔到她头上,厉声质问:“说,是不是你干的?你怎么这么恶毒?”
王永梅将那条裤子直接扔地上:
“不是你说的,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吗?你自己好好看看那针线,明明就是衣服质量差,开线了,劝你多长长脑子。”
她当时可是小心翼翼的,只剪开了一根线,然后用针一一挑开而已。
上工的时候,走来走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可不就会越来越大。
赵娟将裤子捡起来,仔细查看,确实是线头开了,但这裤子可是新买的,质量怎么可能这么差。
这个年代的衣服,质量都是特别好的,有的穿烂了,也不会开线。
赵娟心里存疑,最终还是认为,是王永梅动的手,可她没有证据。
因为这件事,让她十分丢人,不敢面对外面的风言风语,就请了两天假。
请假的人,村里是不提供饭的,可赵娟很饿,就偷偷去山上,看能不能摘些果子充饥。
她运气不错,找到一棵黄桃树,只不过下面的黄桃都被摘完了,只留下较高的地方。
她试着去爬树,一个没踩住,滑了下来,就要摔在地上的时候,被人抱住了。
对方慌张的将她放在地上,赵娟这才看清对方长相,是张婶家的大儿子张国华,见过几次,为人老实巴交的,还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长相也还周正,是标准的国字脸。
赵娟说了声谢谢,而后试探开口:“国华哥,你能帮我摘两个桃子吗?我还没吃饭呢!”
张国华点点头,利落的爬上树,摘了两个桃子,递给赵娟。
赵娟连连道谢,随后两人结伴下山。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过去了,知青们也没了盼头,有6个已经成婚了。
目前就剩下苏颖沫他们四个女知青,和一个叫李凯的男知青了。
不过李凯和王咏梅已经处了有一年对象了,张国华和赵娟也有些苗头了。
苏颖沫的父亲在一年前就想让苏颖沫回去,但原主的仇没有报,她还不能离开。
这年冬天,赵娟和张国华结婚了,村里生活太苦,赵娟实在吃不消,就同意了张国华的追求。
而且自己年龄也大了,在拖下去,就是村里的老姑娘了。
好在张国华一家对她极好,很崇拜他们这种读书人,自从结婚后,就没在上过工。
家里除了几个嫂子偶尔酸几句,日子过的倒也和谐。
“颖沫,你要和沈宴结婚吗?”
苏颖沫摇摇头:“你呢,这么多年,有中意的对象吗?”
“没有,原本我想考医科大,现在没了指望,就想继承爷爷的医馆。”
“那挺好的,你可要好好学习,我以后有个不舒服,可就靠你了。”
李小雪笑的开怀:“没问题”!
这一年,新的政策下来,大锅饭取消,土地也分给了各家各户,也可以自己做些小生意,黑市的那些人,也可以正大光明的买卖了。
对于他们这些知青,也会分地,只不过比本地的村民要少,分为这样几个等级:
一等,夫妻都是本地村民,分的最多;
二等,本村单身子女;
三等,夫妻中,男方是本地村民;
四等,夫妻中,女方是本地村民;
五等,夫妻都是知青;
六等,单身知青,分的最少。
这个政策一下来,结婚的就特别多。
李凯和王永梅就是这个时候结婚的,他们两个都是知青,去县城,给王永梅买了一件红上衣。
又添置了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家里也帮衬着给了一些钱。
苏颖沫和大队长家的婶子关系好,给划分了一块有地的院子,不用出门,自己就可以种一些粮食蔬菜之类的。
苏颖沫搬进院子后,李小雪就被村卫生所叫走了,虽然没有地,但每月都有工资。
平时也都是住在卫生所里,周围大小有五个村子,就他们这里有正规的卫生所,再好一些,就是去县城。
张娜最后还是嫁给了同村的一个老实汉子,只不过生了孩子后,就去了城里,听说做生意赚了大钱。
苏颖沫好奇,就和几个大娘聊天得知,张娜去了城里半个月,回来后就穿金戴银,还给家里买了电视机。
12寸的黑白电视要400元,这个时候工人一月的工资也就30元左右。
所以400元的电视,那是相当贵了。
而且还买了很多只是听说过的东西,什么洋火,洋碱,万金油之类的。
之后就很多人去打听,张娜说自己在城里开了一个厂子,一天收益都在三四百,很多人都想跟着去那厂里上班。
张娜说选拔很严格,不是什么样的人都收。
一周后,苏颖沫去看了选拔的人,都是村里长得好看的那些人。
张娜看到了苏颖沫,热情的上前攀谈,但眼中的那抹算计,没能逃过苏颖沫的眼。
“苏知青!好久不见,想不想去我的厂里上班?”
“不想”
张娜依旧说道:“一月60块钱,你考虑好了给我打电话。”
其他人就问道:“张娜,你不是说50吗?为什么苏知青就是60?”
张娜嗤笑:“知青识字念过书,在厂里是管理人员,工资当然高。”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赵娟和王永芳也有些心动,但他们两个都怀孕了,只能先歇了心思。
张娜还去找过李小雪,被一口回绝了,苏颖沫从几个婶子那里得知了,张娜都游说过哪些人后。
心中已经大致猜到,张娜开的怕不是厂子,而是一些违规场所。
苏颖沫一直让系统关注着那边的动静,只要那边开始营业,自己就打电话举报。
村里上了年纪的,都继续种地,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瞬间少了很多人。
沈宴去了外地,一两个月才回来一次,苏颖沫得知他在卖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