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我亲眼看见(1/1)
“二妹、四妹、小妹,前面是个茶馆,出来也有些时候了,进去喝口茶水,咱们再走走。”
明浩掀开帘子冲着里面说话。
“好啊。”
明玫乐呵得很,第一个赞成,她是这些日子没有出来了,在家里憋坏了。
明姈看了眼明芳,点头,
“听大哥的安排。”
“好,咱们就在前面的茶馆坐上一坐,咱们也听听现在的京城人都在谈论什么,不然总是闷在家里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我想尝尝京城的点心。”
明玫终归逃不出小孩子喜欢的吃食,
“好,今日就让你尝尝。”
一行人被小二迎进了茶馆,在二楼的窗边坐了下来。
“一壶茶,再来两盘茶点,要快。”
茶水、茶点很快被小二送了上来,给几人各倒一杯后,才转身离去。
兄妹四人坐在此处吃茶说话,看街边景色。
“二姐,快看,那人的头发是黄的。”
小妹明玫发现了稀罕景。
明浩、明姈、明芳凑了过去,
“那是前来朝贡新皇登基的西方达来国大臣,不可用手指着人,很不礼貌。”
听到大哥后面的话,明玫赶紧收回了手。大哥虽然疼她,可是涉及学习、礼节问题,可却也是不讲丝毫的情面。
“公子听着不是京城口音,见闻却是不凡。”
他们正说得欢乐,一边桌子上的老者突然插话。
明浩闻声看过去,是位六十多岁的老者,自己一人在喝茶。
“是我们兄妹打扰老人家了,我们新到京城,家妹年幼看什么东西都新奇,恕罪。”
“小姑娘俏皮可爱,公子无须如此。如果不嫌弃,咱们合在一起也让我热闹热闹,家里太冷清了,都没人陪老人家我说话。”
明浩觉得老人家很莫名,看过去也就是个胡子花白的老人家而已,当即笑着请老人过来坐。
“后生,是新到京城的吧?”
老人家上下打量了明浩几眼,明浩点头,
“到达京城不足月余。”
“老人家我在京城生活也有些年头了,看着来往的行商、官员、武将,还有应科取士的举子,前来应试的武举,也是枚不胜数,如过往之卿,能够留下名号的……”
老者伸一只手来晃了晃,没有再言语。
明浩将视线投向街道,抿了口茶水,他能感受得到老者对他的关注始终没有停止过。虽然不知目的为何,却能够感受得出来没有任何的恶意。
他便大大方方的任由着对方打量,
“京城乃是物华天宝之所在,能够在此地留下名号的,从来都不是那些一闪而过,追逐名利之士,无一不是青史留名之辈。”
“后生倒是好志向,咦,”
老者似乎突然发现了什么感兴趣的东西,
“后生,冒昧的问一句,你腰间所挂玉佩由何处得来?不知可否告知?”
明浩抬手托起玉佩,现出怀念之色,
“这是我在初入学堂之时,我的爹爹亲手给我系上去的。至于玉佩的由来,爹爹只告诉我从自小便佩戴在身上。”
这个明姈倒是知道,也在一旁点头。不过她的心中很是疑惑,玉佩竟然没有被徐赵氏所扣下,而是让自己的爹爹一直佩戴着,还会直接传给了自己的大哥。
明姈不是第一次见这玉佩了,看着无甚光华,托在手中也无甚感觉,也许正是这一点吧,才让这枚玉佩留在了自家。
她的想法差不多,她猜中了大部分,却没有想到的是,当初的徐家老爷子的警告,徐赵氏才没有打这玉佩的主意。
再加上,后来徐老爷子给自家长子购了一枚,才让徐赵氏彻底死了心。
当然这些过往,明姈是不会知道的,他们兄妹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可否让老朽仔细看看?”
“好。”
人就在眼前,明浩很爽快的卸下了玉佩递了过去。
老者看得很仔细,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才又递了回来,
“老朽的家人寻来了,咱们有缘再见。”
老者起身离开,门口有个十六七岁的小厮扶着老人家下楼去了。
明浩亲眼看着老者上了一辆普通的蓝布马车离开,
“这老人家可真怪!咱们也该回了。”
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尚老帅,今日他老人家听家人告诉他明家的公子带着弟妹们上街了,这才出来碰运气。
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真的能够跟明家兄妹面对面的说话。
而且他确认了,这就是自己的孙子,不是别的,只那块玉佩便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得到的。
这世间也只有少数几人能够拥有,拥有者无一不制作成了各自家族的徽章图样。
这玉,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够识得的。触手之感不温不热,佩戴在身亦没有任何的感觉。
但是,长期佩戴下来,玉养人,人养玉,玉更为普通。
从外表看来,连一般的玉都不如。
刚才他拿在手里,却感受到了不一般的东西。这种感受,只有同一血脉者才会有所感觉。
回到府内,他立即叫来了尚敬华,
“华儿,你想办法弄些科举相关的材料,再想办法送去明家。”
这个要求让尚敬华很为难,
“祖父,你也知道咱家以向来以武入仕。朝野内外的文人,向来对于武将之家的后辈子弟没有太好的印象。”
尚老帅又是一阵的萎靡,他挥挥手示意尚敬华可以下去了,
“是我为难你了,不过,我提前告诉你个消息。你昔日那个合作伙伴,不是别人,正是你的亲堂妹。”
尚敬华收回了就要迈出去的脚步,来到了尚老帅的身前,
“爷爷,你怎么确认下来的?”
“那枚玉佩在他的身上,今日我已经确认过了。”
老帅的很明确地回答了孙子的问题,而且很是肯定。
面对爷爷,尚敬华没有说出更多的话语,只是,
“爷爷,我去想想办法吧。据说,明家的第五子叫明汉的,已经被棣郡王带入宫中的上书房习文练武。”
“你从何得知?这件事儿你有多大的把握?”
“八九分,我亲眼看着他们一起进了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