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启动(1/1)
翌日,在了解了养殖场和皮革作坊的情况后,杨易召开高层会议。萧懿、侯成、小蓉、赵依、项爻、方老头、左福、何大、罗青山、郭连、丘三等核心骨干列席会议。并且将自己绘制的密丰简易地图悬挂于墙上。
简要的开场白之后,杨易庄重道,“各位已经知道我已经同朝廷达成协议,将在密丰开办农场。首期规模十万亩,以后还会扩大。何谓农场,我再讲一遍……”
在座诸位认真聆听,为东家大手笔的气势震撼之时,也感觉到了肩上的担子越发的不轻松。
“……首先,我们要将白河、潮河拦截筑坝,抬高水位,利用落差自流灌溉。水库养鱼虾,耕地将以水稻为主,小麦为辅,兼种番薯、高粱、大豆等作物,务必寻求田地的充分利用。山区养殖家禽、牛羊猪马……其次,建立各种工坊,炼铁、煤矿、皮革、造纸、肥皂、水泥、瓷器、木材、印刷、纺织、日用品等各种工坊。这里有河可以利用水力……其三,农场就相当于一座城市,我们生活在那里,就要建立良好的环境。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住房、教育、仓库、道路、管理机构、军队、公共设施等等。别的城市有的,我们都该有……”
杨易又指着地图,“……这里将立起一座拦水坝……这里河水湍急,适合利用水力,可在此建立工坊……这里两河交汇,我们将在此建立起一座十万人的城池……”杨易用手圈了一大片,“这片区域将全部开垦为耕地……”
杨易宏伟庞大的建设计划震荡着每一个人。如果能实现这样的蓝图,那该是多么的荣耀。可是,能做到吗?
他们中除了萧懿有过管理县城的经验,其余人等都是普通的军户而已,大城市都没去几个。除年轻一点的项爻眼中充满激动之色,大部分人则显得信心不足。
杨易感觉到了,大家信心不足。于是鼓励道,“大家不要悲观,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前大家觉着养十万只鸡是多么不可思议,可是现在我们不是做得很好么……刚才我提的计划看似庞大,但是我们把拆解下来,一人负责一片也就不多了。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合理分派,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会实现的。”
听了东家的鼓励,大伙也多了几分信心。
萧懿站起来,“东家有此宏图大愿,属下钦佩之至,也竭力为之努力。但是,如此庞大的建设,需要庞大的财力和人力才能实现。可是,以我们目前的财力恐怕很难完成。”
“萧总管不必担忧,除了目前养殖场和皮革作坊的结余,我会再筹措十万两银子,人力上我们尽量多招募流民。以目前的财力,初期开发应该够了。各种工坊我们可以逐步开展,只要我们熬过了最艰难的开始,后续的不断产出也会为下一步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侯成道,“东家,筑坝是个难题,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我会研发一种新型材料,绝对坚固结实,耗费也不高。现在正值枯水期,正是筑坝的好时候。我大致测量了,水位只需抬高数丈即可。即使溃堤也影响不大。”
杨易的回答解决了农场建设的两个大问题,然后就是一些细节大家作了讨论,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计划。大伙正讨论得热火朝天之时,养殖场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养殖场接待室里。
一个身材高削的汉子穿着长衫带着几名随从,或站或坐。汉子皮肤白皙,但是胳膊粗。面色威严,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和几名随从都腰挎着大刀,虽着常衣,却有杀伐气质。
白皙汉子认真的看着墙上的养殖场管理条例,哑然失笑,“小小养殖场,规矩不少。什么时间喂食,什么时间消毒,什么人防疫,什么组夜班。卢某第一回看见养鸡还有忒多规矩,有板有眼,比之行军打仗还复杂。”
一个随从嗤之以鼻,“大人,这养鸡怎么还扯上行军打仗了。小的估计就是这掌柜吃饱了撑的,搞得神神叨叨的。”
卢大人轻责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有各行的规矩,非是胡来。就说这个养殖场的东家,能聚养十万只鸡而不患鸡瘟,也有其道理,只是我们不能理解罢了。治云,休要胡言。”
杨易跟侯成来到接待室,拱手行礼,客气道,“在下杨易,是养殖场的东家,不知几位来此何事?”
卢大人眼露精光,打量了一番杨易,和气道,“鄙人卢象升,行伍之人,听闻这里的活鸡又多又便宜,也想来买几只!”
杨易身体微颤,卢象升!大名鼎鼎啊!提起明末的历史,卢象升是个绕不开的人物。也不知道这个卢象升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卢象升。不过更担心的是,这个卢象升不会是来占便宜的吧!
杨易尽量控制住激动,“卢大人请坐!侯兄找人上茶!”
卢象升挥挥手笑笑,“不必那么客气!杨东家如果同意,我们参观下你的养殖场可好?”
“没问题,卢兄台请!”杨易带着卢象升一众人等参观养殖场,并亲自解说。
卢象升和随从看得连连称赞。
“没想到一个养殖场居然能办的如此之大,真是开了眼界!”参观完卢象升依然震撼,指着墙上的管理条例,“这管理条例也是你所写?”
“养殖场人员繁多,不易管理,就随意写写,规范管理。”杨易坦承道。
“老夫观你你年纪轻轻,做事如此有条理,倒是可惜了。如果加入行伍,没准儿还能成一代将才!”
“卢大人过奖了,在下手无缚鸡之力,杀人的事做不了,做个小财主倒是适合!哪像卢兄一看就是富贵之人,胸中大志,心怀天下!”
卢象升哈哈大笑,也不再纠结于此,“卢某带兵暂驻永平,临近年关,想改善下伙食。不瞒杨掌柜,我等都是军旅之人,薪饷微薄,希望能便宜点!”
“看诸位都是忠勇志士,为国杀敌,杨某敬重。那在下赠送两千只肉鸡,两万鸡蛋就当犒军,也算略尽绵薄之力!如果不够,采购一律按批发价提供。只是肉猪还没到出栏时间,暂时无法提供。”历史上的卢象升忠勇,杨易看在“熟人”的份上,套个交情吧!
卢象升等人一愣,没想到这小东家如此豪爽。
“杨掌柜大义,卢某也就不矫情了。”
卢象升又另外采购了一批肉鸡和鸡蛋,闲聊一番才离去。
看着卢象升离去的背影,杨易感慨道,再强的军队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只能烟消云散。卢象升的天雄军最后就是因为粮草缺乏,不得不与鞑子会战,以至于全军覆没。
安排好员工按卢象升提供的地址送货后,杨易和侯成继续回去参加会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不得不说,虽然这帮手下,大多文盲,但是集思广益之后,提出不少合理意见,丰富和完善了农场规划。杨易很满意。
探讨持续到深夜。
杨易做了整体安排,“……时不我待,转眼就要进入新年,我们必须在春耕前将大部分土地开荒,即日起就要开始对人员的招募,尤其是要选择大量的工匠……大家务必齐心协力……萧懿负责全面督导,侯成负责安全防卫,罗青山负责筑坝,项爻负责测量规划……”安排的有条有理。
农场的建设正式进入筹备。
在密丰开办农场的消息迅速传遍双山。大量员工和家属自发的汇聚到杨易的“办公楼”周边,没有吵闹,静静地、静静地。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担忧,担忧再回到从前的生活。
杨易给双山镇带来了改变,军户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养殖场或皮革作坊上工的亲人。曾经食不果腹的军户们,如今不但能吃饱,而且能吃肉、吃鸡。对于在这个有人吃观音土的时代,这已是很不错的生活了。如果东家要搬迁到密丰,他们怎么办?
黄有发得知消息后,不顾天气寒冷,立马从小妾的温暖被窝里钻了出来。双山的“GDP”全靠杨易了,他要是走了,那帮军户还不得恨死自己。
“杨兄弟……不。杨大哥,你这是咋回事?你可不能走啊,老哥哪里做得不对,你说,马上改……老哥给你降租……不,不要租金……”黄有发顾不得什么面子了,甚至喊出不要租金的话。养殖场和皮革作坊的生意火爆,不但解决了就业,还带来了丰厚的税收,这就是金窝啊!
“黄大哥误会了,咱们相处融洽,哪里有问题。再说,没有你,哪有养殖场的现在”黄有发对自己还算不错的,无非就是贪点小财,别的没毛病。杨易道,“办农场是朝廷下的旨意,不敢违抗啊!”
“要不我们一起上奏,就在双山办农场……老哥别的不敢说,双山所有土地都交给你办农场,没有问题。”
“这个地点是陛下钦定的,能改么?”
黄有发一脸苦瓜相。
杨易看着自发汇聚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自己带给了他们稳定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他们成就了自己。原本杨易是有逐步将养殖场和皮革作坊搬迁到密丰的打算,此刻他改变了主意。
杨易走进人群中间,大声道,“诸位乡亲,养殖场能有今日之成就,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作,也离不开黄大人的帮助和支持。朝廷有令,让我办农场。杨某不是薄情寡义之人,双山养殖场和皮革作坊也将一如既往的办下去。大伙放心,养殖场不会有失。密丰离双山不过几日路程,来去都方便。”
人群中一个年轻人喊道,"东家,农场那边需不需要人手,我们能去吗?"
杨易点点头,"农场规模很大,需要很多人手,如果有愿意去的可以去。"
年轻人很开心,"东家,你的农场做什么啊,我们会不会做?"
"农场里主要就是种地,放牧,工作很简单,大伙去了肯定会做。"杨易解释,"农场的规模比养殖场大,需要很多人。去农场就跟在养殖场一样,领月钱。还需要很多匠人,会打铁,有手艺的匠人待遇从优。毕竟是到异乡异地,大家可以考虑一下。"
杨易接着道,“农场那边百废待兴,要修路、挖渠、建房、采矿,大把的活计。工程量浩荡。有兴趣的商户或者个人,可以过来接活干。朝廷成立了密丰卫,有愿意来农场的军户,可以安排转籍。”明朝卫所制度下,军户们的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要到别的卫所必须转籍,否则就是黑户。
杨易一席话让大伙心里有了底,双山离密云也不远,四百里路,快马两天,来去方便。纷纷回家和家人商量。这几天的双山镇,家家户户都在讨论这件事。
黄有发则愁云惨雾,军户们要是都转走了,自己岂不是光杆司令了。不过好在养殖场在,即使走了一些人,也会有别的人来卫所的。
解决了大伙的后顾之忧,杨易则开始绞尽脑汁了。
庞大的农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现在结余的资金太少,上次偷偷扣下的商队两万两银子还剩下一万两,手头总共不过两万两银子,要支撑农场建设远远不够。尤其是还要赶春耕,必须投入大批资金才能加快进度,怎么筹集大批量资金呢……
各种建设也需要廉价结实的建筑材料,杨易毫不迟疑的想到了水泥……
农场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