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四名朱元璋(1/1)
说完了刘邦。
秦明顿了顿,脑海中已然浮现出历史最强帝王前四名的名字。
秦皇汉武,唐宗明祖。
此四人,每一个都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当即,秦明悠悠说道:“接下来,便是第四名最强帝王的盘点。”
“盘点华夏历史最强帝王榜第四名,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
大明,洪武十三年位面。
乾清宫,承天门外,朱元璋高高的坐在龙椅之上。下方的宽阔广场上,站满了大明王朝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官员。
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听到了秦明这一句宛若惊雷般的声音。
龙椅上,朱元璋脸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望着天幕,他忍不住激动道:“是咱,咱是第四名!明太祖朱元璋,那是咱的名字!”
“恭喜父皇上榜!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龙椅旁,朱标见状,当即率先躬身向老朱道喜。其余皇子重臣,朱棡,朱棣,李善长,徐达,胡惟庸等人见状,也跟着纷纷向老朱称颂。
老朱嘴角忍不住翘起,望向众人:“众爱卿平身,都好好看看,仙人是如何评价咱一生的功绩的!”
秦明悠悠道:“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用在朱元璋的身上,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
“说起朱元璋,这个用了半辈子完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大业的皇帝,就不得不从他悲惨的童年时代说起。”
“公元1328年,元天历元年,朱元璋出身于安徽濠州凤阳县朱家巷的一个普通穷苦家庭里。”
“当是时,正值元朝末年,内有蒙古皇室为了争夺权力而自相残杀,外有天灾人祸,洪灾旱灾蝗灾不断。朱元璋,就出生于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
“小朱元璋年轻时,名字并不叫朱元璋,而是根据在家族中的顺序取名,父亲给他取了朱重八这个名字。”
“朱元璋少年时代,一直到十六岁之前,一直都过着当时普通百姓人家,给地主家放牛打杂的日子。一家人以此为生,过着贫穷且艰苦的日子。”
“一直到朱元璋十六岁那年,当时的凤阳地方发生了百年难得一遇的瘟疫和旱灾天气,很多人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死。小朱重八家里,自然也不例外。”
“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的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也饿死了。短短的十几二十天内,小朱重八就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几件大事。”
秦明悠悠的说着,如同一个擅长于讲故事的演说家,缓缓地将朱元璋少年时代所经历的一切苦难娓娓向世人道来。
同时,天幕上也跟着展现出了元朝末年所发生的悲惨景象。
那是一个人吃人的黑暗无比的时代。
上层贵族为了贪图享乐,可以毫无底线的盘剥底层的百姓。而与此同时发生的,还有不断发生的天灾和人祸。
举国上下,一片哀嚎。所到之处,民生凋敝,怎一个惨字可以形容。
秦明:“小朱重八的家庭穷到什么地步?家里父母大哥死了,他和二哥两人,竟然找不到一块能够安葬父母的墓地。”
“最后还是村里的好心邻居看到兄弟俩可怜,给予了他们一块地,两个人这才得以把父母安葬。”
“完了,二哥为了活命,也离开了家,四处逃命去了。天地之间,只剩下小朱重八孤零零的一个人。他该何去何从?朱重八自己也不知道。”
…………
与此同时的诸天万界,所有历史位面的人物也都在静静的听着,这个名叫朱重八的少年,他所经历的悲惨的故事。
其中不乏有一些人在听到老朱的悲惨童年后,忍不住发出感慨。
秦朝。
始皇嬴政表示,他本以为自己少年时在赵国为人质时的经历,就已经够悲惨的了。没想到还有人比他更惨。
“朱重八,光是听此人少年时的经历,就足以让人想象,此人少年时究竟是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才最终完成了从一个穷苦出身的黔首,到一代帝王的转变。”
“朕已经有些期待了,想知道此人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从一个黔首走向帝王霸业的征途的。”
汉朝。永平六年。
此时刚刚因为国史牵连不久,幸得弟弟班超解救出狱,被明帝刘庄任命为兰台令史的班固 。
亦在家中一边查阅古籍撰写史书的同时,一边忍不住对头顶天幕中,仙人所提到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少年悲惨生涯进行感慨。
“朱元璋,想不到这个排名在本朝太祖之前的皇帝,年少时,竟然有着这样一段悲惨的过去。”
“年纪轻轻就父母双亡,并且无依无靠,孤身一人。这样的开局,实在无法想象,他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帝王大业的巅峰的?”
班固作为一代史学家,尤其是对帝王传记尤其感兴趣的他,在听到朱元璋的事迹后,忍不住好奇的说道。
而此时和他一样,在家中观看天幕的, 还有小弟班超和小妹班昭。
班超与妹妹班昭来到兄长班固所在的庭院里,兄妹二人向班固行过礼后。
班超不禁仰头看向天幕道:“朱元璋,朱重八。遍观前代史书,夏殷周秦及我大汉开国之君,也没有开局如此悲惨的皇帝。”
“论帝王出身之贫寒,此人怕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
“是啊。”
班昭也在此时开口道:“观天幕所示,那朱元璋所处之世,乃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大乱世。而此人既能排在本朝太祖前面,想来,他定然有什么了不得的功绩才会这样被仙人这样排。”
兄妹三人就这样边看边说,神情中都很期待着,秦明接下来所述说的有关于朱元璋的传奇故事。
秦明:“在经历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后,无处可去的朱重八,最终决定到离凤阳不远处的皇觉寺出家为僧当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