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1/1)
回到陆家的时候十二点还没到,楚宁讨好的把烤肉放到陆奶奶面前。
“您尝尝,特意给您带的,还热着呢。”
她一进门,陆曼妮就在她身上嗅到了淡淡的烤肉味。
“放着吧,我不吃宵夜。”
“行,我拿到厨房去。”见她没有要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晚回来的原因楚宁的表情瞬间松开下来。
十二点一到,陆曼妮带着楚宁去上香,鞭炮声再度此起彼伏的响起,整个廊山大队都笼罩在烟雾中。
过年是农村人难得松快的时候,相互走走亲戚,和家人坐在一起围着火堆聊天吃东西。
林楠星这几天几乎是一睁眼就往陆家跑,就为了过来听广播。
是的广播。
楚盛杰给楚宁寄的是一台收音机的零件,他说如果寄整机可能会收不到,所以就选择寄零件过来让她自己组装。
楚宁拿着他手写的步骤详解和说明书摆弄了好几天才组装成功。
收音机里传来清晰的声音那一刹那,林楠星高兴得蹦起来搂着她大喊。
要不是意识到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她都没那么快收敛。
倒也不是她没见过收音机,而是自己亲眼看着甚至亲手组装起来的收音机总是特别的。
加上农村没什么乐子,一个能收听很多节目的收音机就显得尤为珍贵。
就连楚宁都跟着听了两天,后面就只挑自己想听的节目听了。
过节的气氛一直到元宵才淡下去,大家又恢复了忙碌而平凡的日子。
在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两张突如其来的调令,打破了廊山大队的平静。
“怎么回事,方知青为什么会突然被调去公社。还有李知青,她怎么突然变成工人了?”
“不知道啊,也没听说他们参加招工考试啊!”
“别是大队长私底下给他们消息了吧?”
“不能够吧?”去招工考试不得请假啊!
“怎么不能,要不然你说他们这工作怎么来的?”
“额……”
“走,去找大队长,我倒要问问是怎么回事!”
消息一传出去,所有人都炸了。
一群人气势汹汹的跑到大队部要说法。
林知青当上老师就算了,毕竟是她自己凭本事考上的,这俩凭什么啊!
这大队长也真是,有好事也不知道多想着点队里人。
大家气愤不已,只有两个当事人难掩激动,终于来了!
江队长把消息放出去就是试探方鹏和李婉盈的,因为他也不知道其中的内情。
拿到调令后,他第一时间就和公社那边联系,询问是怎么个情况。
那边的人说得很含糊,只隐晦的提醒他和队里修的路有关。
他不由想起年前公社领导的突击视察,也许那个时候就有人在布局。
“乡亲们,这件事是公社直接下发调令,事先并没有和我通过气,我也不清楚具体怎么回事。”
“什么,大队长也不清楚?”
“不能吧?”
“就是啊,总不可能是他们自己找的门路吧。”
真有这本事,还用得着在廊山大队待这么多年啊!
想到这点,原本还愤愤不平的人瞬间冷静下来。
不管人家的工作怎么得来的,但调令是真的,以后人家就是公社的干部,是工人了。
闹得太过了,以后人家想给他们使点绊子多容易啊。
为了已成定局的事得罪人不划算。
方鹏和李婉盈很快发现大家对他们态度的转变,眼里的得意几乎掩盖不住。
解气,真解气啊!
让你们看不起我,现在还不是被我压一头。
人群中,楚宁看着他们头上越发浓重的黑雾,微微拧眉。
“难怪最近我总觉得李同志有些奇怪,也不对我阴阳怪气了,原来是憋了个大的啊。”林楠星喃喃道。
“可方同志最近没什么不一样啊?”蒋源不解的说。
王建国的脸色有些难看,倒不是嫉妒方鹏,而是被朋友欺瞒的不悦。
其他知青也都神色复杂,他们瞒得真好啊,在调令下来前,是一点口风都没露。
方鹏为人圆滑,谦逊和煦的和每一个人告别。
对那些想打听他是怎么被调去公社的问题三言两语的糊弄过去。
只是在面对楚宁和冯海的时候面色有一瞬间的不自然。
要不是楚宁一直留意着他都发现不了。
李婉盈虽然享受别人的恭维和羡慕,但表面功夫做的也不错。
两人感谢了大家对他们的照顾,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拿着行李和介绍信离开了廊山大队。
他们这事大伙议论了好几天,说什么的都有,各种猜测各种阴谋论。
不过这些都没证据,谈论了几天就消停了。
知青点少了两个人,日子还是照常过。
林楠星现在的重心都放在教学上,开学前她就忙着去学生家走访,劝那些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学校。
只是客观条件在这,能把孩子送过去认几个字已经是学生家长能做的极限了。
农村六七岁的孩子已经能干很多活了,送去念两年书,回来的时候差不多十岁,勤快的都能算半个劳力了。
半个劳力呢,没多少家庭愿意继续送去念书。
念书要花钱,在家干活不仅能分担家务照顾弟妹还能挣工分,这一对比,多不划算。
别看农民不识几个字,但这么简单的账他们还是能算得清的。
你说念书以后能有大出息,可那得是多少年之后,他们现在连温饱都是问题,哪有功夫考虑那么长远的事。
所以劝学的效果一如既往的不好。
林楠星很沮丧。
楚宁只能尽全力开解,“你淘回来的那些书呢,不打算拿出来了?”
林楠星扶额,“忙晕头,把这个给忘了。”
“你说这些书我是直接拿到学校呢,还是在咱们廊山大队弄一个阅览室?”
一开始她是想送给学校的,可劝学回来,她的思想有了改变。
学习不一定要在学校,如果队里有学习的条件,孩子们在空闲的时候也可以走进阅览室学习。
教学的目的是让人明理,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局限在认字,在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