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服私访(1/1)
贞观十二年。
万年县一处茶馆内宾客满座,说书先生则在台上慷慨激昂,台下众人听得聚精会神。
说书先生道:“那时天子尚是秦王,与鄂国公尉迟敬德侦查敌情,竟然直接来到了窦建德大营处,敌军前来驱赶,天子丝毫不惧,抬手一箭,便射死一人。然后大呼道:‘我秦王也!’对面见是秦王亲自挑战,引出五千骑兵出营追击,天子连发五箭,一箭一个,直接射杀六人。”
台下听众有人不乐意了:“老田你又吹起来了,五支箭怎么能射杀六人?”
说书先生摆出一副高深的模样,摇摇手指,说道:“这你就不懂了,秦王那是普通人吗?他射的能是普通箭吗?那五箭里有其中一箭,直接穿过一人的咽喉,然后又射中身后一人,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箭双雕!”
台下众人“切”的一声,喝起了倒彩。其中一位小孩子更是直接站起身来反驳道:“老田头你越来越不像样了,上次还说秦王一个人吓退了颉利可汗十万大军,现在又说秦王五箭射死六个人,牛皮都快吹上天了。”小孩子挺了挺胸,继续道:“你说的一点真实感都没有,还当我三岁小孩呢?告诉你,我已经四岁了!”
众人附和道:“就是就是!老田头你连四岁小孩都骗不了!”
见众人质疑自己的真实性,说书的老田急了:“不是,我说的都是真的……”
“我信你个鬼!”
“退钱!”
老田头百口莫辩:“哎呀,你们怎么不信呢!虽然听起来有点儿假,但这事吧,确实是真的……”
只听咳咳两声,台下一名白面的中年男士站起身来,那人淡定说道:“这位先生讲的没错,那天秦王真的五箭射杀了六个人!我可以作证!”
一名黑脸大汉也站起身说道:“确实是真的,俺也可以作证。”
见有人支持老田头,众人更加怒了:“老田头,不要脸,还学会请水军了!”
说书的老田头急道:“哎呀,你们不要瞎说,到底还听不听了?”
“你要不吹牛我们肯定听啊!”
“就是就是!”
眼见屋内越吵越厉害,刚才的黑面大汉大声喊道:“都给我肃静!不许大吵大闹!老实坐着听书!”
大汉声若震雷,吓得起哄的众人紧身缩颈,乖的都像鹌鹑一般,一时间屋内静的一根针掉地上都听得见。
白面中年男士叫人奉上一贯钱打赏,温和的说道:“先生请继续。”
老田头压住惊骇,但是见有人打赏,只能提起精神继续讲起当年的武牢关大战,但是此时听众们心态发生了些许变化,没人认真听了,待讲到秦王埋伏破敌时,屋内已经呵欠连连。
“说时迟那时快,秦王召集三千骑兵,对着袭来的窦建德十万大军冲杀过去,从上午一直大战到中午,此时是黄沙漫天,直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待得战事结束,夏军十万大军已经全军覆没……”
听到此处,白面中年男士满意的捋了捋自己的胡须,黑面大汉也喜得满面灿烂。但是屋内的众人却一副“我信你个鬼”的表情,尤其是刚才带头反驳的四岁小孩子,看着口若悬河的老田头,一个劲儿的翻白眼。
原因无他,三千破十万,听起来太假了。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老田头说的都是真的。自古以来,那些传奇帝王身上发生的事,后人听起来真的有如神话一般。
武牢关一战,唐太宗李世民活捉窦建德、逼降王世充,奠定了天下大势,经此一役,大唐一统天下便只是时间问题。
老田头继续讲道:“此战我唐军活捉夏王窦建德,斩杀敌将一百员,俘虏士兵近五万人……”
台下听书的黑脸大汉像被搔到痒处,满脸傻笑,简直像菊花一般,而身边另一名膀大腰圆的青面大汉则是一脸不屑。
这时说书先生正讲至佳境,只听屋外有人高声喊道:“县尊开堂审案喽!大家快去看啊!”
听到这话,一时间屋内沸腾了起来。
“什么?县尊亲自审案了?”
“快去看热闹!不听这破书了!”
“就是就是!县尊审案比老田头吹牛有意思多了!”
屋内众人放下正在说书的老田头,纷纷拼命往外挤,黑脸大汉急道:“别走啊!正讲到精彩处呢!接下来还有秦王审问窦建德……”
但是毫无用处,一瞬间屋内便只剩下白面中年男士一行人。
屋内几人大眼瞪小眼,气氛十分尴尬。
青面汉子挠挠头,说道:“不是……这就都走了?”
那面相尊贵的白面中年男士也非常无语,皱着眉头问道:“这到底怎么回事?”
这人正是李世民。
今日李世民闲来无事,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几名重臣微服出宫,想要体察一下大唐的风土民情。
此时的大唐在君臣的协力治理下国家强盛、民力富足,君臣数人纵马游玩,不知不觉的已经从长安县来到了万年县,李世民见到街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不由感慨道:“没想到万年县也繁华至此。”
长孙无忌适时的回道:“这都是陛下圣明,天下万民仰慕陛下圣德,天下繁华之地何止长安、万年两地。”
听到这赞美的话,李世民矜持的摸了摸胡须,微微一笑,脸上满是骄傲。
就这样,一行几人四处游玩,走走停停,来到这间茶馆茶馆,见到说书先生正在讲秦王大战窦建德的故事。这一下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致,他让长孙无忌付了茶水钱,然后坐下听书。
作为当事人,听到自己一战擒双王的传奇故事,自然十分开心,想起以前破敌军阵的往事,不由心生豪迈之感。但是之后的事态发展出乎了李世民的意料,讲的正精彩的瞬间,听书的人众竟然纷纷离去,更可气的是,自己精彩的故事竟然还比不上一个县令审案来的吸引人。
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的脸色,心里不由打了个突突,正要劝说,看见台上的老田头正在收拾东西,赶忙问道:“老先生?你要干嘛,我们几个还没走呢?继续说啊!”
他想着就算只有自己一行人,起码把那段光辉的武牢关往事听个完整,也许陛下气就消了。
万万没想到老田头抱拳道:“几位抱歉,我也要去听县尊大人审案去了。”说罢拿起包袱,抬腿就走出了茶馆,边走边自言自语:“唉,这《秦王传奇》越来越没人听了,要不以后讲讲县尊的审案故事算了……”
李世民:“???”
看见李世民憋屈的脸色,黑脸的尉迟敬德怒道:“陛下莫气,我这就把说书那老头抓回来,让他给陛下您说上三天三夜!”
程咬金道:“黑炭头你是不是有病?让陛下自己听他自己的评书有意思吗?那不就是魏征饭后写奏疏——吃饱了撑的吗?”
尉迟敬德气道:“那你说咋办?”
“都住口!”李世民十分努力的让自己没有当场爆粗口,转头看向长孙无忌,咬牙道:“辅机,你去问一下怎么回事。”
长孙无忌赶紧应道:“是,陛下。”
其实也不用问,因为大街上的人流仿佛约好了般,都奔向同一个地方。边跑还边喊:“县尊审案了!快来啊,晚了没位子了!”
长孙无忌赶忙拉住一个人,诧异的问道:“兄台,你们这儿的县令审案有什么特别的吗?这么受欢迎?”
那人身子被拉住,回头看了长孙无忌一眼,不耐烦道:“谁不知道我们县尊五天才升一次堂,哪次审案不是跟过节似的。”
李世民听到这话面沉如水,意有所指地问道:“这万年县的县令竟然如此尸位素餐,五天才升堂审一次案?我们大唐的官员考核怎么做的?”
作为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一时间尴尬无比。
“你们是外地的吧?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们县尊审案那是精明强干、明察秋毫,万年县治安案件大大减少,所以才五天审一次案。”
“竟有此事?”李世民问道,“这么说这县令还是个干吏?”
那人骄傲的说道:“那是当然,哎呀你不要拉我,我得赶紧去,晚了就赶不上好位子了。”说罢一边扯开被拉住的袖子,一边跑开了。
这下李世民都对这个所谓的万年县令起了兴趣,刚才胸中的不爽消散大半。
程咬金最喜欢热闹,他说道:“陛下,咱们快去看审案!”
只有尉迟敬德憨憨地抓了抓头,说道:“一个审案有啥可看的?”
面对这名憨憨,长孙无忌只能耐心解释道:“我们也跟上,去看看那位审案的县令有什么特别。如果真是员干吏,也算是为大唐发掘了一名人才。”
君臣一行四人跟着人流,来到了一条宽阔的大街上,街中一间高大的瓦房便是万年县的县衙,门口耸立着两座石狮子,增添了几分森严之气。
但是门外的衙役说的话却让这几分森严之气荡然无存:“不许拥挤!踩线罚款哈!”
一边说一边对围观的群众示意衙门大门口白灰画就的一条白线。
门外熙熙攘攘的挤了一大堆人,几乎透不过气,幸好李世民有两位勇将护着,加上长孙无忌舍得掏钱开路,竟然顺利的进入第一排。
只见衙门内厅正南墙上一副牌匾,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大字,下面一套桌案,正是县令的位子,内厅东西各有一排值班衙役,手持棍棒矗立两侧,显得威严无比。
但是配上门外执勤的衙役维持纪律的声音,就显得十分荒诞:“肃静!不许吵闹、不许拥挤、不许踩线!违者罚款!”
人群显然已经等了很久,有些焦急,后排的人伸着头往里挤,一股一股的力量袭来,尉迟敬德和程咬金一个没护住,就被人流挤得往前动了一步,李世民一只脚不偏不倚,正好踩在白线上。
衙役和气地看着李世民,伸手道:“交钱吧,十文钱。”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