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建造高台的想法(1/1)
小插曲过去后,队伍继续朝北出发。
姜宁感受着身后那恶狠狠的视线,嘴角勾了勾,很是惬意的模样;不过是个小丫头片子而已,何必去在意那么多。
真惹毛了,处理掉就是,她就是这么善良的人呢。
瞪了一眼小六子,没好气道:“今天书看了没有?可有悟到什么,给姐姐算算吉凶来。”
小六子翻了个白眼:“姐姐,你就是一点见不得我闲着,实在太讨厌了。”
“呵呵,希望做熏鱼的时候,你这小家伙的嘴也能这么不乖;还能省下来一口吃的呢。”
想到熏鱼的美味,小六子败下阵来,老实拿着铜钱龟甲开始算;时不时对照着书,小表情认真得很。
姜宁没有催促,一个未来玄学大师,是需要成长的;耐心一点的,她等得起。
半晌,小六子仰着头,一脸自信道:“姐姐,我算出来了,这次是凶,不过可以逢凶化吉;所以不用担心的。”
“哦,是什么凶可以算出来吗?一个真正的大师,是可以算出来;做相应的准备,避开风险的。”
小六子听她这么说,一下子蔫巴下来:“姐姐,这个我不会。”
姜宁伸手摸了摸他脑袋,安慰道:“没事,大师也是需要一步步来的,那能知道是天灾还是人祸不。”
“人祸,姐姐这个我可以肯定,跟天灾没关系的。”
“好,知道了,你去车厢里玩去吧。”
小圆见状小声问:“小姐,你让小主子算这个,真得准吗?”
姜宁笑了笑,小声说着:“不知道呀,反正给他找点事做而已,总比想不开去考科举要好吧;官场多乱不是,还是出家比较安全。”
“······出家安全?”
“对啊,天灾战乱的,都不会波及到寺庙;不是很好嘛,这小子很有佛缘,那就试试呗。”
小圆默了默,莫名对小主子多了几分同情,有个这么跳脱的姐姐;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小姐,我们到了塞北,是去找温家人不;也就是您外公一家,以前温外公可疼你了,还有表少爷。”
“嗯,或许吧,不过要先自己安稳下来;这样才不会给人添麻烦,你说是吧。”
姜宁说着,眸子闪过一道光,她就是去找;也是自己站稳脚跟,到时候再去看看人怎么样,好的话,那当一家人可以。
不好的话,她随时抽身离开就是,毕竟这么多年没见了;人都是会变化的,谁知道跟小时候是不是一样。
队伍走了三日,来到虎牙山,暂时停下来休整;姜宁站在湖边,看着快要干涸的湖泊,眉头皱了皱,看来这北边也受到了影响。
只是不知道,这次的灾难,到底只有离国有;还是整片大陆都有。
午时
姜宁端着蒸好的腊鱼,来到君陌的马车,递过去:“君陌,这个给你。”
君陌扫了她一眼,平时都是那个圆脸小丫鬟送,她今天怎么来了;怕不是有别的事,没事的话可不会过来。
“说吧,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问。”
姜宁勾了勾嘴角,笑眯眯道:“是,君陌你可真是聪明,我是想问这次大旱;是只有离国有,还是其他国都有。”
这两者区别可是很大的,要是只有离国有,那几国还会按捺着;等离国最弱的时候打,这样损失最小。
可若是整片大陆都是这样,那就完了,迫于生存;战乱很快就会来,留给他们准备的时间会非常短。
君陌眼里闪过一丝了然,轻叹道:“是你想的那种,最坏的结果,探子传来消息;其他国也开始出问题了,只是没离国这么严重。”
“所以到了塞北后,招兵买马要提上日程,到时候不仅要面对来自朝廷的压力;还有别国的试探骚扰,腹背受敌。”
姜宁脸色变了变,转念一想,那狗皇帝是不会有饶了君陌;这个威胁到他皇位的人,可那时候,水灾已经来了,就算想做什么,有心无力。
压低声音安慰道:“没事,到时候怕是想打也打不起来,君陌你没忘了水灾吧;一旦发生水灾,你那位父皇就是想杀你,也没办法不是。”
“指望派人来找你,呵呵,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要动手的话,也只能趁现在,你还没到塞北的时候。”
君陌颔首,是这个理,只是水灾一旦来了;到时候粮食缺口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大,那几个家族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他们都有培养死士;最让人担心的是粮食问题,干旱没粮,水灾更不可能有粮。”
姜宁眸子闪了闪,随意道:“君陌,你有没有想过,提前派人去塞北建高台;将土运送到高台之上,这样就算后期地面不能种粮,高台上也是可的。”
君陌闻言眼睛亮了亮,对啊,粮食问题;他就是想尽办法,也只是能将现有的买过来,可那根本不够吃的。
若是在水灾来临后,还可以在高台上种粮,那确实可以缓解粮食压力。
目光灼灼看着她:“宁儿,详细说说。”
姜宁简单将想法说了一遍,她是有种植空间,但没有掩饰的话;那就是正大光明告诉别人,我有宝贝,你们快来抢吧。
那是作死,她是不可能干的。
高台能种粮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她可以偷摸摸放粮;也有了掩饰的借口,不会让人注意到。
姜宁想到红薯,眸子闪过一道光芒,抬起脚直接上了马车;小声说:“关上窗户,我给你看个宝贝。”
君陌乖乖将窗户关好,就见她原本空空的手上,出现一个土疙瘩一样的东西;拧了拧眉,不解道:“宁儿,这个是什么?”
“吃的东西,你尝尝看,这个可以生着吃;也可以蒸着,煮熟都可以,还有可以晒干,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果腹感很强,完全可以作为军队的粮草,关键是这东西一年可以种两次;产量非常高,一亩的红薯,顶得上五亩地的粮食。”
“······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