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干了这杯酒为你送行(1/1)
为了双喜临门干一个!
放下酒杯的马晓眼睛里含着泪水听柳青叫到这里,遂又说道:“后面的你就不知道了吧!我来说.....”
马晓接着说下去:一男一女急匆匆地拉着马晓走出了村庄后就没有再走过大路,捡着山间小路就这么躲躲藏藏的走了三天,马晓都不知道到底到了那里,这天住在了一个农户的家里,他们不知道给马晓吃的什么药,马晓不能说话,吃了晚饭休息了一个晚上好像那胖女人还给了农户家钱,就又开始赶路。也不知道走了几天,到达了到处是黄土的地方,这里没有几棵树,有的是风沙和黄土,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水,这里很难找到水,人嘴唇干得都裂了,水滴还是跟珍珠似的舍不得倒出来喝。由于连续三天干渴,胖女人有一天病倒了,病倒在了行走的小路上,这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捆绑着马晓,因为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即便跑也跑不到哪儿去,他们很轻易的就可以找到。胖女人的病倒让中年男人很是无奈,他不知道怎么照顾女人,就只好背起胖女人向前快速走去,也许是想找个有人住的地方讨点儿水,或者要点儿吃的。就是这个空当,这个小小的机遇让马晓抓住了,马晓跟着中年男人快速的走着,在快要进入一个村庄的时候,马晓在一处荒废的院子中藏了起来,这时候男人只是在想尽快找到人家救醒胖女人,没有注意到马晓的失踪。等中年男人背着胖女人走远了,马晓悄悄出来没有走来时的路,而是朝着一个陌生的路走去,因为她知道,想回到家自己是不可能的了,如果走来时的路迟早会被他们抓回去,这是七岁的马晓所能想到的全部。
马晓自己走了两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方向,终于走到了一个带有集市的地方,她已经不知道几天没有吃饭了,多亏了昨天晚上下了雨才得以喝到水,老远的她就闻到了包子的味道,顺着味道找到了集市中间的包子铺,说是包子铺,其实是为了集市吃包子方便临时搭起的棚子。老远看着大号蒸笼在烧柴的大锅上面呼呼的冒着热气,包子的香味随着热气弥漫着整个集市,马晓远远的望着包子被老板一笼一笼的从热气腾腾的锅上取下,然后一个一个的夹子放到簸箩中放好、盖好,等待着付钱的主人把它领走,而这时候的马晓肯定没有钱,只能远远的忍不住咽下唾沫。过了一会儿,马晓感觉自己站着的地方包子的味道有点儿变小,于是又往前走了大约10步,来到了距离蒸锅10步远的地方站定,这时候大量的蒸锅香气飘到了马晓的身旁,鼻子来不及吸就都已经飘过,让马晓感到一阵浪费的心疼,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拿走自己买的包子,让她觉得自己闻到的味道越来越不够醇厚。于是她又往前走去,这次来到了蒸笼的旁边,呼呼的柴火烧得过里面水咕嘟嘟的开着,热气腾腾的让刚放好的蒸笼迅速传出熟悉的香味,这时候老板攒在簸箩里面的包子已经卖完了,等着买包子的人在马晓的后面排起了长队。
大约过了5分钟,最上面的一笼蒸包被老板去了下来,一边用夹子夹着放到簸箩里面,一边说着:“这一笼是白菜肉和烫面肉的,谁要?谁要?小姑娘你要什么的?”虽然用余光看到了小姑娘但马晓没有说话,于是定睛一看顿时明白了,大声说道:“不好意思,后面的等等,后面的等一下。”说话间夹了一个包子用纸包好,递给了小姑娘小声地说:“小姑娘,你先拿着这个到那边吃着,那里有热水。”说着用手一指旁边棚子里面的破桌子。马晓接过来就快速的跑到老板指定的位置吃了起来,虽然包子很热,但饥饿使她现在不知道冷与热,一个没来得及狼吞虎咽就没了。这时候老板刚刚把原先排在她后面的一位客户打发走,侧脸看到马晓的样子瞬间明白了这孩子的遭遇。他不再管后面的顾客,用夹子又加了一个发面的包子来到了马晓的面前,伸过夹子去轻轻的把包子放在她手中包包子的纸上,马晓没来得及感谢老板已经转身去照顾其他的顾客,马晓仔细的端详着手里的包子,热泪盈眶的忍着没有再吃下去,眼睁睁的看着老板在忙碌着,等一笼包子卖完了,新包的包子刚刚放到蒸锅的最下层,老板来到了马晓的面前和蔼的说:“姑娘你吃吧!不要你钱,你放心,你吃完了再说,我给你道碗水,记得要喝。”
一个上午,马晓没有再多吃一个包子,而是喝完水后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自从被胖女人强迫离开姥姥的村庄后她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更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水都是不给喝够的,因为他们怕她太健康了会跑掉。
马晓睡梦中可幸福了:穿着厚厚的棉衣,跟妹妹柳青一起玩捉迷藏,虽然在草垛中睡着了,但越睡越暖和,虽然是在路旁有些嘈杂,但妈妈还是在一旁给她挡着....突然一阵热烫到了自己的脸,马晓猛然醒来,原来是一场梦,但身上披着老板给的破棉大衣。
这时候太阳已经过了头顶,包子铺里面已经不忙了,老板正在收拾残留的桌子,那时候的桌子也是很好收拾得,基本上桌子上剩不下吃的,只是不小心刚才在收拾马晓趴着的桌子的时候把碗里面的水弄倒了。
“对不起,刚才不小心弄倒了碗,没有烫到你吧?”老板不好意思地说着,但他说的方言马晓大部分听不懂。
“叔叔,是我对不起您,我吃您的包子还占了您做生意的地方。”马晓毕竟一直在城里长大,说普通话是最基本的,她说的话反而这个包子铺老板能听懂。
“小姑娘,说说你是怎么回事儿?”老板尽量贴近普通话加上比划与马晓沟通着。
“我.....”城里的小孩是不怎么腼腆的,马晓就这么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包子铺老板,那时代的人没有现代人这么多的心机,太多的好心人是出自内心的做好人好事,不像现在的好人好事是别用心的炒作、是宣传、是为了某个经济利益等。老板相信这个7岁的姑娘她不会骗他,依然相信了她的悲惨遭遇。
“小姑娘,我现在没有能力帮你找到家,但我可以先收养你,然后慢慢的我们想办法找到你的家。好吗?”老板又比划了半天。
这时候的马晓对老板已经彻底信任,弄清楚老板说的话后,使劲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始讲述自己这几天的经历,老板一边收拾一边听她讲述,等她讲完已经口干舌燥的了,老板递上一碗热水说:“小姑娘你还没告诉叔叔叫什么名字呢?我也收拾完了,该走了。”
“叔叔,对不起,我叫马哓,是S省坊州市人,妈妈是工人,爸爸是解放军,我是坊州市城东区第一小学的学生。”马晓滔滔不绝地说着。
“小姑娘,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一时半会儿也帮你找不到你的家,你看这样行不行,你跟我我回家,我们想想办法慢慢的找,我相信只要你说的是对的,我们一定会找到你的家的。”老板说完话,也已经全部收拾妥当,有两个在后面包包子的婆娘走了过来,其中一个指着老板说:“你啊!心我知道是好心,可这个年头我们养自己都困难,哪儿还有钱养活她呀!”嘴里说着但还是蹲下身子搂过马晓抱着,开始了跟马晓的聊家常。显然说这话的人是老板的老婆,听她的说法自己家已经有了两个男孩子了。
就这样包子铺三人加上马晓开始往包子铺老板家走,老板用独轮车推着帐篷和几个桌椅,老板娘、另一个包包子的女人和马晓在后面走着,紧跟老板身后。远远的马晓望到前面路边有一个耀眼的标志,那么的熟悉、那么亲切,马晓立刻紧跑几步追上包子铺老板使劲地摇晃着他的推着车子的胳膊,并用手比划着那个耀眼的标志,老马看清楚以后眉开眼笑的说:“姑娘还是你厉害,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呢!有了他们这个不久简单了。”于是老板推着车子进到了派出所院中,姑娘第一个跑了进去扑倒在迎出来的警察身上。
“吴老六,你干什么?到哪儿弄来个丫头?”差点儿被扑倒的警察应该是认识包子铺老板,直呼其名的对他说着。
“在集市傻姑娘捡的,这不来报案吗?”被叫做吴老六的包子铺老板也没有什么做作,直接说道。
“有拣东西的,有捡钱的,没见到你捡孩子的。外面冷,快进屋说吧!”俩人嘴上虽然开着玩笑,警察的礼貌一点儿没有落下。进到屋里拿出纸笔,对着吴老六又说:“热水在那边,你们自己倒,不用客气,先把事情说说,我好整理工作,你们也好早点儿回家休息。”。
吴老六示意现在怯生生地马晓,:“姑娘,不用害怕,就像在集市上你跟我说的一样,好好的讲给叔叔听,警察叔叔你应该是相信的吧!他一定有办法救你。”
“好吧!我说,......”就这样,马晓自己又把这近一个月的经历讲给了警察,自己亲身经历的加上第二遍讲述了,也没什么感觉,但跟听故事一样的老板娘他们则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听完的。
派出所的警察记录完毕后,站起身双手抱着马晓的两个肩膀眼中含着泪说道:“好孩子,你够坚强的,我们一定帮你找到家,也一定严惩人贩子。”,说完话他抬起头看着吴老六说:“孩子还需要你带回去好好照顾,所里实在留她在这里不方便。我会经常去看她的,千万注意她的安全,我怕人贩子会找来。我最近几天会尽快整理出材料上报市里省里尽快帮助她找到家。”。听到警察的说话,包子铺老板一个劲儿的点头说着“谢谢”,也摁着马晓的头说:“晓儿,赶快谢谢你小王叔叔,他会帮你找到家的。”。
等大家回到家已经是半下午,冬天的这个时候就快要黑天了,吴老六媳妇儿开始做饭,而马晓则偷偷的拿出怀里的包子在仔细的端详着。吴老六的两个孩子也是天生的善良人家孩子,吴老六虽然没有嘱咐他们,但他们非但没有欺负马晓反而还处处照顾着马晓,要不坊间流传一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就这样过去了两个月,期间警察小王叔叔每个周末必然会骑自行车来到吴老六家看望在这里的马晓,一是为了给孩子带点儿营养品,那时候又没有收容所之类的,基本是靠警察的人真负责来完成,二是安慰孩子顺便跟孩子说一下事情的进展,也了解一下孩子的一些没有说清楚的家事。在正月末的一天,小王又来到了吴老六的家中,这时候的马晓已经跟小王非常的熟悉了,跑过来接过小王手里的东西,对小王说道:“小王叔叔好,今天就过来了,是不是我家那边有消息了。”乐呵呵的小王看到马晓的眼神突然一边脸,“你怎么知道的?他们马上要来接你了。哈哈哈....”原来小王的变脸是在跟马晓开玩笑,跟往常一样,小王带来了好吃的分给三个孩子,了解完马晓的近期状况就放心的离开了。
晚上,吴刘六让媳妇儿专门做了几个莱,把过年剩下的年货也处理了一下,肉也都炖上了。晚上的饭桌上六莱一汤,在当时的农村那条件可是非常的奢侈了,吴刘六举起酒杯:“来,晓儿,今天让你婶做了几个菜给你送行,听你小王叔叔说,你家里马上就来接你了,我们一起干了这杯酒为你送行。”说着吴刘六举杯干了一口地瓜烧,其他人也跟着喝了自己碗里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