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最“人道”的发明(1/1)
吃完午饭,林衍和莎迪只等了十几分钟,就等来了一辆路过的马车。
看到有马车过来,林衍戴上了早就准备好的面巾。
莎迪有些不解地看着林衍的举动,“那个售票员不是说车两点左右到吗,这辆应该不是,你准备这么早干什么?”
林衍将面巾调整到一个舒服的位置,闷闷的声音从面巾后传来,“万一那辆车提前经过呢,早做准备,有备无患嘛!”
既然林衍都这么说了,莎迪没有再多说,也跟着戴上了她那块褐色的面巾。
直到马车驶近,林衍才看清这只不过是一辆普通的载货马车,为了不让车夫误会,他和莎迪齐齐转过身,背对大路的同时顺手拉下了面巾。
“我就说不是吧,你偏不信,运那么一大车私酒,总得安排几个护卫才对。”这辆马车从他们身旁经过后,莎迪看着林衍一脸幽怨的样子好笑地说道。
“那也不一定。”林衍狡辩道:“人一多目标反而更大,这不就变相告诉别人车上有值钱的东西了嘛,没准有人专门啃这种硬茬子呢...”
莎迪没有说话,但她甩给林衍的那副大白眼似乎在说:你就狡辩吧,老娘信你才有鬼了...
两人在路边又等了十几分钟,这期间只有两名骑马的路人从他们身旁经过,这也间接说明了条路不是什么交通要道,这也让下决心实施抢劫的林衍稍稍放心了些。
又等了一会,一辆由两人看护的货运马车出现在林衍的视线中,且马车的驾驶位坐的也是两个人,两个看穿着就不是专职驾车的普通人。
“来了!”看到目标出现,林衍打起精神,戴上面巾,迅速进入了状态。
骑上马,取出许久未用的步枪,林衍和莎迪并排站在桥头,静静等待马车进入攻击范围。
其实如果可以埋伏的话,林衍也不想就这样暴露在对手的视野中,无奈这附近都是沼泽,连个像样的掩体都没有,他总不能趴在烂泥地里浑身涂满泥巴伏击吧...
直到马车驶到距离林衍五十米远的时候,林衍才举起步枪,开启死神之眼,瞄准驾车的“车夫”扣动了扳机。
车夫应声而倒,另外三人的反应却是极快,在发现前方的路被人挡住的时候,他们就在警觉地将手放在了腰间的枪套上,当林衍射击时,他们也拔出枪朝着林衍的方向射出了子弹。
开启了死神之眼的林衍在这轮对射中接连开出四枪,枪枪命中敌人要害。莎迪在他开枪后也对着敌人射出两发子弹,一发命中一发打偏。而侥幸射出一发子弹的三个敌人依旧发挥着作为敌对NPC的传统优良美德,描边枪法技能点满,没有一枪命中目标。
解决掉这四名敌人,林衍和莎迪趁着暂时没有行人经过,迅速将他们的尸体拖到一边,并顺手清空了他们的口袋,拿走了他们的武器。这些零碎拿到商店应该能卖个十几块,蚊子再小也是肉,林衍现在完全就是操着过日子的心在抢劫。要不是衣服没有哪个商人愿意回收,林衍都想把他们穿的西装扒下来,毕竟他们那身衣服看着也能值个十来块。
接着,由林衍驾车将这车私酒运到了安德鲁的小院中。
看到马车车厢里这满满一车厢的私酒,安德鲁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你真是太厉害了!太厉害了!怪不得德拉吉奇那个家伙会找你帮忙。”他一连称赞了林衍好几声,在此之前林衍还以为搞发明的这些理工男都跟德拉吉奇教授似的不会说奉承话呢。
林衍下车打开车厢的后挡板,然后看了眼这个兴奋的小个子男人,简单地吐出两个字:“搬吧。”
“噢,不用这么麻烦,你把车留在这儿就行。”
对方的回答听得林衍一阵无语,沉默了片刻,他才白了对方一眼,说道:“想什么呢?你不是就要一百加仑吗,那就搬一百加仑下来,剩下的都是我的。除非你把它们都买下来。”
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搬之前,你先把我找酒的报酬给我。”
安德鲁抱起一箱私酒,转移到院子里的空地上。“啊...杰米,你知不知道,你做了件多大的好事。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我写的报道...”
林衍一手扶着马车侧面的车厢,一手叉腰,没等他说完就打断道:“难道你想反悔?”
安德鲁放下正要抱走的第二箱酒,再次试着转移话题道:“我先给你介绍下我的发明吧,我保证这是你见过的最棒的发明,朋友。”
林衍没有说话,只是对他摆出一个数钱的动作。
安德鲁像是没看见似的继续侃侃而谈道:“我正在制作一台不可思议的人道机器,以一种平静的方式镇定那些罪人饱受折磨的灵魂,这种方式能终结公开绞刑的野蛮。我称呼它为电椅,它不是独属我一个人的发明,这里边也有你的一份贡献,我会在发明人一栏里属上我们两个人的名字的。对了,你还没告诉我你姓什么呢。”
林衍抱着肩膀,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他在一旁喋喋不休。在对方无视他要钱的行为,并转移话题的时候,他就知道这钱八成是没戏了,不过好在酒还在,他不付钱林衍大不了再把酒拉走,反正没什么损失。
在安德鲁说到他的发明是电椅的时候,林衍差点笑出声。在他的记忆中,电椅在短短几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一直被人吹捧说是最人道的行刑方式,但用后世的眼光看,这种单纯靠电力致人死亡的“刑具”恰恰是让那些死刑犯死得最痛苦的发明。
见林衍没说话,安德鲁继续说道:“电椅,顾名思义,就是把通了电的铁椅。它能让罪人安宁镇定地面对最终的审判,是这个社会留给他们的最后的体面。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