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太监还是多点好(1/1)
“宫内是不是有一个叫魏忠贤的人来着。”
万历只不过是随口一说,很快就有一位小太监说道:
“万岁!臣知道魏忠贤在哪里!”
也是,如果没记错的话,魏忠贤此时在皇宫也混了二十多年的日子了,有人认识他也正常。
“把他给朕找来!”
这位小太监虽然不知道皇帝是怎么认识魏忠贤的,但是不敢怠慢,连忙道:
“是!”
不久后,就听见有人在奔跑,口中喘着粗气,在殿外求见。
此时正是冬季,京师难得下雪了,殿外都是积雪。
或许是因为穷,魏忠贤没有多少衣服,又或者是第一次被皇帝接见,有些害怕,反正就是不停的在发抖。
魏忠贤在殿外不停的发抖,喘气也尽可能地压低身心,但愣是不敢动。
昨日魏忠贤和几个不得志的兄弟一起,喝酒,听一位自称有门道的兄弟说宫内要裁员。
魏忠贤只当一个笑话,但是他现在是真的害怕皇帝把自己给开了。
混了这么多年了,为了出人头地忍了这么多年了,现在要是连皇粮都吃不上了,回到甘肃岂不是让那些混混兄弟笑死。
话说谁家裁员要大老板亲自上啊!都是些小喽啰去得罪人!
万历坐在殿内,手中拿着报表,脸色多多少少有点难看。
就盈余这么点钱?难不成真让我拿自己的钱去养禁军?
“娘的!这些官僚、地主乡绅,都把朕的钱给夺走了!”
“他们拿大头,我拿小头,到底我是皇帝还是他们是皇帝?整个帝国都成了他们盈利的工具了!”
“等着吧!到时候让太监带着禁军把你们全杀了!”
魏忠贤进来恭敬道:
“万岁!小臣魏忠贤在外听候宣旨!”
万历皇帝看了看门外的魏忠贤,随后挥了挥手,便让他入内。
看着瑟瑟发抖的魏忠贤,万历指着正在管理火炉的宫女,随后便有宫女往那里送去了坐垫。
“坐着吧!朕有问题问你!”
“魏忠贤,朕叫你来是有事的!”
魏忠贤还没听懂万历的意思,脑子里发懵,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召见自己。
“二十年前入宫,自行阉割,是个狠人啊!”
“回万岁!论狠臣不如万岁!”
万历这回也是来了兴趣,放下报表,饶有兴趣地说道:
“哦!狠在何处?”
“万岁的数次扫荡犁庭,决战于千里之外,用人之狠,小臣不得不服。”
“陛下更有识人之慧,刘綎、杨稿,李成梁,李如松等忠勇之士皆是陛下培养的啊!”
拍马屁看起来是不错,不知道这人真正干起事来如何。
“朕给你一万两白银,命你重建西厂,你任西厂提督如何?”
“如若你不愿意,朕也不强求,不过呆在女人身边没什么意思吧,与其给后宫的嫔妃干活,不如给朕干活。”
“仔细想想!朕不强求。”
说罢,万历便站起身来,准备离开,前往养心殿,
万历皇帝走得很慢,并非他有腿疾,作为穿越者,自己穿越过来的时候,连身体健康都一起穿越回来了。
如果自己走出大殿,魏忠贤还不表态,那就不再重用了。
“臣定当为陛下尽忠效力!”
万历对此相当满意,他慢慢走向魏忠贤,将跪拜的魏忠贤扶起,拍了拍魏忠贤的肩膀,说道:
“好好干,日后还需要魏公为朕分忧啊!”
“来人!看不见魏公身着单薄吗?把朕的棉袍拿来!”
殿内的宫女没人敢动,魏忠贤也摇了摇头,觉得似乎是自己听错了。
“把朕的棉袍拿来,给魏公公披着!”
一名宫女小跑着将棉袍拿来,万历将黄袍亲自给魏公公披上。
随后万历握着魏忠贤的双手,盯着魏公公双手传来的奇怪的味道,激动地说道:
“听闻公公素来清廉,这样吧,今晚就跟朕在养心殿将就一晚,明日朕就下令所有的宫内基建停止,给公公建个宅邸!”
魏公公听到这里也是忍不住了,身子不住的颤抖,随后跪在地上大哭起来,刚哭一会就反应过来,转向万历,不住的磕头,边哭边磕,嘴里喊道:
“定当不负万岁的信任,日后只要万岁有用的我的地方,臣一定帮助陛下解决问题,哪怕是领军出征臣也干!”
万历深感魏忠贤的忠诚,不过说到这里他就想起了魏公公派高第去驻守辽东,然后高第就把孙承宗辛辛苦苦修建的堡垒群给直接送给了努尔哈赤。
不过好在宁远的袁崇焕运气够好,把努尔哈赤给打中了,不然就靠明朝的那些野战部队去收复失地多少还是有点难度。
刘鍙在穿越之前最不喜欢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万历三十四年李成梁放弃六堡,第二件事就是高第全军撤入关内。
熊廷弼提倡放弃辽东,是为了和女真玩持久战,高第放弃辽东,只是单纯的怂。
现在自己穿越了,肯定不会让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至少也要让努尔哈赤付出巨大的代价。
“起来吧!魏公,今日无人,只有朕与你,明日朕召陈公,让陈公派人帮你,朕的亲军锦衣卫你也可以找他们要人!”
“来人!带魏公去沐浴更衣!”
随后在他人的羡慕下,万历皇帝带着两个随从离开了,一名宫女则是带着魏忠贤去洗浴更衣。
刘鍙倒也不怕这个行为有什么不妥,毕竟历史本位面上,万历皇帝干过的荒唐事可多了。
其中包括让让太监请客,跟着一群小太监睡觉等等。
东厂陈矩干白活,西厂魏忠贤帮自己干一些不光彩的事情,也算是分工合理了。
天太晚了,刘鍙也困了,他也不管刚刚和魏忠贤说过什么了。
只让门卫看见魏忠贤放行,随后就上床睡觉去了。
对于魏忠贤,自己没有任何需要防备的理由,至少现在,魏忠贤没有任何理由杀死自己。
最想自己死的,第一是那些所谓的读书人,第二是地方的那些地主,至于太监,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团结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