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兴建辽东贡院刻不容缓(1/1)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李成梁倒是挺符合皇汉主义的。
军事能力出众加上不把蛮族当人,把那些不安分的少数民族分子全都突突了。
不过也正常,戚继光对付的是西蒙古,隆庆议和之后就没什么战事了,而明朝和东蒙古就是真正的零和博弈了。
所以辽东军区的任务明显高于其他军区,是使得原先不是特别出名的辽东系部队硬是卷出了自己的名声。
不过有些时候皇汉的想法有个问题,真的有那么多钱突突吗?
万历打算让李成梁改变一下策略,至少把对辽民的态度改一下,别杀良冒功了。
自己之前的矿税,太监在地方横行霸道,军阀杀良冒功,早就让地方苦不堪言了。
这也是努尔哈赤残暴之心暴露前,女真人为什么一往无前的原因。
朝廷跟辽东的共同利益少了,没什么共同话题,看见一个和自己共同利益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的人,肯定会到一起的。
万历盯着一旁的李成梁缓缓开口道:
“大人这次去辽东,想来必定很困难吧!”
李成梁本想说些为陛下分忧,一切都不困难的场面话,就听见万历接着说道:
“还是你和元敬在的那段时光好啊!后面的辽地总兵可是一个不如一个啊!”
李成梁听到万历夸自己自然是高兴的合不拢嘴,再加上自己的儿子李如梅也算是出将入相了。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那两个字。
“元敬!”
李成梁自然是知道这是谁的,曾经他和戚继光一起在张居正手底下做事,只不过后来自己傍上了申时行的大腿,才没有步了戚继光的后尘。
但是二人的关系则未必能有多好,毕竟李成梁是北军的代表,而戚继光则是南军的代表。
南兵的标准一直在变,嘉靖之前一般说的是南直隶及附近的一些行省,但是到了万历这一时期,基本上就是指浙军了(此时已经不能说是戚家军了。)
南兵和北兵的矛盾也和南北对立有关,不过这都是笔烂账,一时半会也想不到什么解决办法。
现在能指望的就是改善和辽镇的关系,稳住李成梁,同时让他不要把六堡给交出去。
同时在辽东开放科举,团结辽东的读书人。
说来讽刺,全国上下大部分都去都可以在本省考取功名,但是辽东不行。
明朝并没有在东北设立贡院。东北地区的读书人如果想取得功名,必须到外地去参加科举考试。明初时,朝廷认为辽东的考生坐船经过东湾,可以比较快地到山东,加上辽东属山东的管辖范围,因此要求辽东考生到山东去参加乡试。
这就真是见了鬼了,就海上那个阴晴不定的天气,基本上很难到达,大部分人都是用腿走着过去的。
距离也不算太远,区区两三千里吧!
在辽东设立贡院就成为另外一件要紧的事情。
如果是从萨尔浒开始算,明朝和努尔哈赤的斗争还有十八年,但是努尔哈赤早在萨尔浒之前就不听话了。
万历四十四年四月,在坑爹的辽东巡抚李维翰的指挥下,辽军一万人在抚顺以东全部被歼灭,总兵和副总兵战死。
同年七月,清军攻陷了清河堡,明朝在这里的守军被全歼。
所以万历打算从军事上改革,同时和努尔哈赤争夺辽东地区的民心。
辽东和北方一部分地区可以进行免税,和李自成的政策一样,免税三年,恢复民生。
至于南方一些地区则是降低地租和减少征税。
不过这两个想法就要等到海外贸易逐渐趋于平稳,能够带来持续稳定的白银再说了。
“你手下有一个努尔哈赤的女真人!”
李成梁先是顿了顿,随后说道:
“是的,臣的手下还误杀了他的父亲,属下有愧,便让他们和自己并肩作战。”
万历玩味的看了李成梁一眼,随后说道:
“养寇自重虽有战功,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啊!”
此时的李成梁惊出了一身冷汗,经过短暂的思考,他做出了最适合的选择—装傻。
“臣不知陛下为什么这些说,请陛下明示。”
“还需要朕明说吗?朕的意思很简单,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不能太让他们一家独大了!”
“就算大人能制服他,不会认为大人剩下的儿子能对付他吧?”
李成梁越听这些话越觉得不对劲,他有一个可怕的想法。
“领的那笔钱是断头钱?现在还回去还来得及不?”
“我请的人帮一个忙!”
李成梁现在哪里还敢拒绝,现在就是让他带着那些不算经打的辽镇士兵扫荡犁庭他也得去。
“只要陛下开口,不用管哪里臣就打到哪!”
万历看着李成梁,此人倒是个合格武装,虽然能感觉到他在恐惧,但就是看不出来。
“无需打仗,朕打算在辽东修建贡院,这些事情打算让你去解决。”
万历顿了顿,随后又开口道:
“朕予你尚方宝剑,修贡院的钱就从户部那里拿吧,如若不给,你可以斩了他们,或者交给随同前去锦衣卫。”
当听到前面一句话的时候,李成梁便想打断万历了,不过好在万历说话很快,听到了后面就放下了戒备。
“要贡院钱的时候记得多要点,这些文官说的不定又要趁着朕不注意,拖欠军饷,多拿点应急。”
其实这话说的不读,万历要是不默许,能在万历四十四年的时候拖欠九边五百万两吗,不过自己又不是万历,脏水还是泼在别人身上好!
至于多拿钱,万历不相信就连能够壮大他们自身势力的好机会都不会把握。
多拿点钱,团结一下来自于辽东的进士,形成遍布天下的势力集团不好吗?
文官爽了,能够聚集的财富也更多,到时候自己抄家不也能赚到更多的钱吗?
简直是双赢啊,赢麻了。
不过很快万历就会发现,辽东的文人在那群两广两湖一代出生的进士看来,真的不算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