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和徐达的“高谈阔论”(1/1)
第二天,阳光洒在营房的砖瓦上,熠熠生辉。张子豪来到了火器制造营。
他不紧不慢地走进营房,只见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火器,有些还在试验阶段,散发出一股浓厚的火药味。
而张子豪也把自己和陶金瑾之间的感情经过全部给陶广义讲述了一遍,而且对陶广义做了保证,以后绝对会好好对待陶金瑾的!
火药的气息与金属的冷硬相互交融,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战争画面。
张子豪注视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他知道这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关键之一!
在等待了片刻后,陶广义来到了张子豪的面前。
张子豪面带微笑地走上前,对陶广义道:“伯父,近来可好?”
陶广义也微微一笑,拱手行礼:“军师,你真是太客气了,快请屋里坐”
张子豪在军中的地位,比陶广义要高很多。所以陶广义和他交谈时,总是感到一丝丝拘谨。
张子豪随后给陶广义讲述了他与陶金瑾的感情历程。
陶广义这次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肃态度。
陶广义在很多将军口中听到张子豪的为人,知道他是攻占金陵的第一功臣,也知道他是一个忠实可靠的人,所以也就答应了他和陶金瑾之间的婚事。
朱元璋在得知张子豪去见陶广义的事情后,夜晚时刻,特地设下酒宴招待了二人。
夜色已深,朱元璋坐在首位上,他的脸上带着一种神秘的微笑。
他轻声开口:“陶将军,如今子豪大哥即将迎娶你的千金,而子豪大哥又是我的结拜大哥,所以你就是我的伯父,以后军中有什么事情,你尽管开口就行。”
“你不仅对火药、火炮的研制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五行八卦的天文历法也有着深深的热爱。我想,赐你一个新的名字,我看,就叫‘成道’吧,你看如何?”
陶广义听闻,脸上立刻涌出感激之色。
“谢大帅赐名,陶广义必当为大帅尽忠。”
而坐在一旁的张子豪,手中握着的筷子突然跌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整个人都愣住了,仿佛被惊雷击中。
朱元璋和陶广义都看向他,眼中带着疑惑的神色。
张子豪回过神来,忙掩饰道:“没事,陛下,只是我不小心而已。”
而此时的张子豪心中已经是震惊万分,他想不到历史中的那个“万户飞天”的主人公,果然就是陶金瑾的父亲,也就是自己未来的岳父!
第二天,张子豪早早地找到朱元璋,向他表达了想要亲自回滁州一趟,将家人接到应天府的意愿。
朱元璋听了,连忙摆手道:“大哥,你不用亲自去,路途遥远,劳累之苦可不好受。况且我这几天正打算派人去接秀英他们呢。”
张子豪连连摇头,坚决地说:“二弟,我回滁州其实还有点私事要处理,所以还是我亲自前去吧!”
朱元璋见状,也不再勉强,而是拍了拍手,让帐外的侍卫进来,嘱咐他随张子豪前去军中,军中的人马可随意挑选。
众将领的家眷大部分都安置在和州,只有一小部分在滁州。
张子豪去滁州的同时,朱元璋也派冯国胜去了和州,把其他将领的家眷都接到应天府来。
于是,在侍卫的安排下,张子豪带上了陶成道、徐达以及两百骑兵、一百水军。
除此之外,张子豪还特地命人准备了了两艘大船,把马匹都赶上船后,一行人沿着长江水路向西进发。
船舱中,张子豪与徐达相对而坐,两人一边欣赏着江面上的美景,一边对当前的天下大势展开探讨。
徐达神采飞扬地说:“子豪大哥,目前元军士气低迷,战斗力大不如前,我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攻必克、战必胜。依我看,用不了三五年,元璋大哥必定可以一统天下!”
张子豪听后微微一笑,转而问道:“徐达,你认为咱们目前最大的敌人是谁?”
徐达几乎没有犹豫,就脱口而出:“当然是蒙古鞑子朝廷了!他们残暴无道,欺压百姓,我们一定要把他们赶出中原!”
张子豪点了点头,又问:“那除了蒙古鞑子朝廷,你觉得还有没有其他敌人?”
徐达沉吟片刻,然后坚定地说:“没有了!其余的不过是些小鱼小虾,不足为虑。”
张子豪缓缓站起来,他的眼神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决心。
他凝望着窗外长江,仿佛在遥望一个即将到来的风暴。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犹如一颗种子,深深植入每个人心中。
“徐达,我们的敌人不仅是元庭,未来几年,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在西边,那就是徐寿辉。”
徐达眉头紧锁,一脸困惑。他注视着张子豪,眼中充满了疑问。
“子豪大哥,这是何故?”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迷茫。
张子豪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默了一会儿。
他的目光深邃,像是在思考如何最好地表达他的想法。
“徐寿辉,他已经占领了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他的军队已经壮大到三十多万人。而他的身边,有一个我们必须警惕的人——陈友谅。”
徐达的脸色一变,他显然被这个名字震撼了。他看着张子豪,眼中闪过一丝紧张。
“陈友谅?他是何许人也?”
张子豪深深地看了徐达一眼,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预见和警示。
“陈友谅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他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元庭,还有我们。”
“他的野心之大,恐怕日后会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你要记在心中,日后留意!”
徐达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显然已经明白了张子豪的意思。
“我明白了,子豪大哥。我一定会铭记于心!”
张子豪点点头,他看着长江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他知道,几年后一场大的风暴终将要来临。
随后,张子豪和徐达继续探讨义军当前的局势。
张子豪目光深沉。
“金陵城现在仍未完全安全,我们必须攻占镇江、扬州、常州等地,才能真正确保我们的安全。”
徐达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领悟的光芒。
“子豪大哥,听你一席话,真是让我豁然开朗,受益良多啊!”
徐达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张子豪的敬仰和感激。
随后,两人又探讨了一些关于带兵打仗的策略和战略。
张子豪此行带着徐达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徐达的家眷也在滁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与徐达的交流,提高他在天下纷争的形势中的认识和见解。
午时,船终于到达了渡口。徐达安排了200名士兵牵着马匹下船,让剩下的100名水军在船上等候。
随后,他们一行人便向着滁州城疾驰而去。
两个多时辰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滁州城。
城上的守军士兵见到他们后,立刻打开了城门。
陶广义和张子豪分别后,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一会功夫,张子豪带着徐达就来到了自己的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