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右相李林甫(上)(1/1)
皇上处理这次科举舞弊案的手段很精妙,可以说算是公开处刑。
李隆基在花萼楼,重新举办了一次考试。之前通过科考,已经被录取为官员的人,被要求参加这次考试。
当然监考老师就是皇上自己。
考场上其余考生都是悠然自若,唯独张奭一人,战战兢兢如坐针毡。豆大的汗珠,从头顶冒到脚趾尖。
憋了几个时辰,愣是一个字也没憋出来,这不和苏灿一样了嘛。不过虽然张奭凉透了,但他还是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曳白”(交白卷)。
当时的卷子是卷成一卷的,的时候,就是慢慢的从左往右慢慢的拉开,古文里称为“曳开”。
考试结束,皇上看着收上来的一卷卷的试卷,首当其冲就拿起了第一名张奭的试卷。结果一拉开是白的,再来开一点还是白的,一直拉到最后还是白的。
所以在历史上,张奭的卷子就被称为“曳白”,白话文就叫做“交白卷。”
这就过分了啊!你哪怕写几个字糊弄一下皇上呢?
对于李隆基来说,这是什么意思。看不起皇上亲自监考嘛。居然交白卷,是21世纪的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嘛!
皇上把张奭的卷子重重的摔在地上,还没等皇上开口。站在堂下的张奭哐当一声就跪下了。清脆的脑壳碰撞地面的声音,响彻屋瓦。
李隆基大怒,将苗晋卿被贬为安康太守、宋遥被贬为武当太守、张倚被贬为淮阳太守。连组织考试那帮礼部的官员都一起被贬到了岭南去。
说实话,这跟人家礼部那帮出题的官员有毛关系啊。皇上这次处理张奭舞弊,就像扫雷一样,处理一个人,就得“枪毙”一大片。
多年来挤压在心头的科举舞弊事件终于处理了,李隆基终于爽了。
而这一次谁出力最大呢?当然是我们的平卢军节度使安禄山啦。他不为强权,不惜得罪朝中的文官集团也要为国家的正义发声。
这是什么行为?这就是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啊!(我连反串都串不下去了。)
所以第二年,天宝三年(744年),李隆基就升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同时兼领平卢节度使。
安禄山赢麻了,而李林甫也悄悄的又干掉了一个自己的潜在对手。二人第一次合作就显得如此的丝滑。
而安禄山能够坐着东风快递,以十几马赫的速度向上升迁,表面上是皇上给的赏识。其实在安禄山的背后一直都存着这一双手,在不停的操弄着时局。
这双手就是右相李林甫。
李大人既然已经出场了,那我在此就好好的介绍一下,安史之乱主角团成员之一的重要男主角李林甫。
能在中国文化中留下成语的人物,那必然是一名响当当的响当当。李林甫当然就是这样一位响当当。他留下的这个成语也是家喻户晓的贬义词:口蜜腹剑。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旧唐书》: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
李林甫从他的姓氏就可以知道他也出自李唐的皇族,但是李林甫家族和李唐皇室的交集要往上推到唐高祖李渊的时代。
李林甫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兄弟,到了开元年间,李林甫算辈分还比李隆基高一辈。妥妥的李皇叔啊。
李林甫这个人并不像张九龄这种大文豪,他是一个文采平平、资历平平的人。
他能走上高位,除了皇族背景,更重要的一点,他也是从基层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勤奋和精明能干中走出来的。
之前我说过,到了开元中后期,由于军费的开支过大。李隆基非常喜欢使用善于税赋的官员。这时候为皇上身边最红的小红人是善于治理税收的宇文融等人。
这帮户部的官员各个精明干练,善于敛财、收税,所以他们看上了李林甫这股精明强干的劲,便开始向皇上举荐他,提拔他。
就李林甫那种“口蜜”的特点,使得他进入中央之后,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学习,从一个职场菜鸟,变成了一个朝堂老炮。
如同安禄山一样,李林甫也总结出了能够在官场上长生不老的三个要素:背景、靠山和消息。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林甫得到宇文融的举荐,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不想当宰相的官,不是好官。有了一定的地位,李林甫的野心就慢慢的显现了出来。
人最怕的就是有能力无道德,很不幸李林甫就是这样的人。如果非要有个参考的话, 李林甫的道德水准,可能也就比安禄山高出一个史思明吧。
不过当时就光凭他一人的力量,要想从宇文融这帮能人中杀出重围,这困难度,比那天早上在临湖殿同时射死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还难。
所以李林甫决定只注重结果导向,力求强化身份认知,不追求关键路径的归因分析,而是根据差异化人群进行不同赛道的深度串联。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监察部门的官员,不好好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反而是利用自己的皇族身份背景,去和皇上的后宫拉关系。
李林甫选择投奔一个女人,这就是当时最受李隆基宠爱的武惠妃。
此时的朝堂比起开元后期,还算清明。毕竟当时朝廷还是张说(yue)、张九龄这些忠直的大臣在引领。
他们各个为人清廉、堂堂正正,不屑去巴结后宫嫔妃、宦官这些人。在他们眼中,这都是非常龌龊羞耻的事情。
不过对于道德底线稍微低了那么一点点的李林甫来说,这可是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既然这条道你们不走,那我走。
正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李林甫运气也好,当时正好遇上了李隆基对太子李瑛有些不满。而正受宠的武惠妃想要趁此机会把自己的儿子李瑁送上太子之位。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林甫看到了机会。万丈高楼平地起,大起大落靠自己,宁做奸臣传榜首,不做忠诚传舔狗。
上吧,李林甫,能不能遗臭万年,就看现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