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 章 大宋“风云” 4(1/1)
【赵祯除了前面的对西夏和辽,“三冗”即冗员、冗兵、冗费,别看宋朝的军队不咋滴,但是人家是以数量取胜,赵祯时期军队的士兵最高达到了一百二十五万,占据着国家收入的一大部分】
【一方面每年要支付西夏和辽的费用,一方面的“三冗”,导致宋朝入不敷出,只好加紧剥削,且宋朝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宋朝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当然也不只有宋朝有土地兼并,其他朝代都有,只是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这点很独特】
【除了这些,宋仁宗在其他地方上也算是可圈可点,他驾崩之时,百姓自动哀悼,据说,他驾崩的消息传到辽之后,燕地百姓,无远近皆哭,耶律洪基哀恸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还给其立了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的历代君主“奉其御容如祖宗”】
【朱棣:少了一个好爹,当然哭了】
【朱元璋:这可是给他们增加钱、绢的好爹】
【李世民:搞半天我大唐最终被大宋给接手了,真丢钱】
【刘彻:说实话,头一次见主动给敌人增加钱和绢的】
【刘秀:前面听秦姑娘也讲过了,你们大宋有钱、武器也有、武将应该也不少,能人也不少,怎么就是不敢干起来】
【刘邦:真不知道咋想的,难道不是现在不行,然后努力发展,干翻西夏和辽吗?怎么到你们大宋就是给人增加钱和绢,继续送?】
【秦始皇:赵祯不愧为“仁宗”连敌人都被感动,只能说是个好人】
当然在各位皇帝全方位批判宋仁宗的时候,也有不少的王公大臣、平民百姓的为宋仁宗说话。
【确实,赵祯的的确确可以用好人来概括,对于他感情很复杂,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等等名留青史之人都对赵祯做出肯定的评价,但对于他在西夏和辽的决议之上,只能说大宋的一贯做法】
【秦始皇:稳定的了一时,稳定不了一世】
【刘彻:本就是敌人,应该要像打匈奴一般击垮他们】
【朱棣:现在不打,苦的可是后代】
这些皇帝对于大宋送钱、送绢的做法尤为不满意,特别是宋仁宗还增加岁币,更是让他们不满意,你说你猥琐发育还行,人唐太宗不也跟突厥签订条约了,但人是猥琐发育,你这是真的猥琐起来,这就不太好了吧。
【宋仁宗因为他没儿子,然后就过继了赵允让的儿子赵曙,宋英宗赵曙的话,没什么好说的,主要是在位时间太短,就四年,直接跳过吧】
赵曙刚想问天幕,凭什么到自己这里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就听见自己就四年的时间,一下子懵了,不是,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了,你居然说我没时间了。
而这边的赵祯同样破大防,因为天幕说他没儿子,这意思不就是说他现在的努力(后宫)不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反正怎么样都没儿子。
王安石等人对视几眼,内心感叹“为何这么好的陛下,在子嗣这么难,虽然陛下很痛苦,但太子一事还是要早做打算”
【下一位是宋神宗赵顼,他主要是能力不行,还是一个挺有抱负的人,立志要“雪数世之耻”赵顼即位时,北宋的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
【他决定变法,与王安石因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变法大概分为三个部分: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
【商鞅:变法艰难】
【王安石:只要陛下支持,再难我也会坚持下去】
王安石这句话可是把宋仁宗说的有点心虚,毕竟他就是那个在变法之中左右摇摆,最后导致变法没有支持下去的人。
【新法一出台,就遭到朝野的指责和谩骂,这时候赵顼坚定站在王安石这一边,罢免许多的官员,王安石继续实行变法,相继推出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保甲法、方田均输法等等,变法虽然受到赵顼的支持,但是反对的声音太多了】
【变法触动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这股反对力量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再加上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也遭到了一些正直的大臣的反对,比如:苏辙、韩琦、司马光等】
【赵顼开始怀疑,再加上王安石由于身体原因、儿子去世的打击,坚持请辞,第二年辞去江宁府的官职,从此以后便再也没有回到朝堂】
【赵顼在位时期,西夏政局不稳,他想要一举灭了西夏,不过,灭西夏之举未能完成,于1085年抱憾而崩,仅仅39岁,抱负有,只可惜能力不够】
【李世民:老宋家挺倒霉的,没出现一个手段强硬的,能改变现状的】
【李治:这很不好评价,总得而言就是能力不够,态度不够坚定】
【李隆基:主要是他们好像寿命都不长,再加上子嗣也不多,要不就一个儿子、要不就没有儿子,儿子太少,所以也就不管其他的,反正能把位子传下去就行,所以,大宋的皇帝是不是有问题?】
而这边的秦始皇吐槽,“这根本就不是少不少的问题,而是精不精的问题,瞧瞧他多少儿子,一个没看上眼的”
李隆基的这一句话,彻底将所有大宋的皇帝全部炸出来,这不反驳简直侮辱了他们男人的尊严。
谁知被一句话怼回来,“你们这么行,怎么要么没儿子,要么就一个”
大宋的皇帝内心小手绢上场,捂着眼睛就哭起来。
(宝子们,想要给老祖宗们放什么电影?这两天有空,可以看看,选出两到三个,等大宋的结束开始搞上,打在评论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