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叔侄入学(1/1)
过完元宵,春假就结束了,腊月十六许老头带着许行丰和许发运去学堂。
许行丰只需要交束脩,方便得很,许老头主要是为着小儿子许发运,所以陪着来的学堂。
许行丰道明了来意,李夫子听完,知道许发运是许行丰平时利用课余时间授课的,心里不由得讶异了几分。
他是知道自己这个弟子的聪慧的,不过五岁之龄,便比自己所见的许多而立之年的人都沉得住,读书又天分非常,自己有时也不由得感叹,要是是自己儿子多好。
却没想到不光在读书一道上自己这个弟子悟性超然,眼界也如此之远。
要不是这是自己亲自启蒙出来的弟子,别人讲予自己听,自己只当是话本里的故事,绝对不敢相信。
李夫子一方面叹息许行丰不是自己亲儿子,不然自己必定竭尽所能去培养他,改换门庭指日可待。
另一方面李夫子又不得庆幸自己是许行丰的启蒙之师,想着若是真有什么造化,自己也与有荣焉。
许行丰不知道李夫子心里早已是九曲回肠,李夫子依着惯例考察了许发运的三百千,《孝经》,《大学》,考察完不由得更加羡慕许家了。
有一个许行丰已经是大气运了,这许发运虽不及,但相信有许行丰相衬,必然也是不错的,而且家族兴旺当然是有出息的子弟越多越好,孤木难支。
许发运被考察的时候感觉心都跳到嗓子眼了,不过随着考察渐入佳境,心里也放松了许多,对着能够入学堂读书越发期盼了。
许行丰对自己小叔能否过考察是有几分把握的,小叔学得扎实,入了学堂,不说能进前三,但是排在中上总是没问题的。
最后许发运果然通过了考验,许老头高兴得不行,他平时是没管子孙的功课的,但刚刚听着李夫子考察的内容,只觉得是极难的,自己儿子都通过了,只觉得自己儿子出息了。
儿子是孙子教的,这样想着,许老头只觉得孙子更是了不得了,心里高兴儿子也能来读书,对于家里能够有大发展的想法越发火热了。
许老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拜师礼,许发运的入学就这样真正敲定了。
因为许行丰和许发文都在学堂,许发运在学堂适应得很快。
而且由于年龄是最大的,许发运在思维的转动上比起其余几人还是有明显优势的,当然许行丰这个成人芯子的除外。
李夫子自从意识到许行丰的种种后,就彻底给许行丰开起了小灶,让许行丰每日中午在自家吃饭,下午加一个时辰课程,给许行丰讲解五经。
许行丰听到李夫子的建议后是极开心的,五经复杂冗长,自学确实有些艰难,有李夫子教导自然是乐意之至。
许家对于李夫子愿意单独开小灶教授自家孩子自然是高兴的,但是受了这么大的恩惠,再在李夫子家吃中午饭,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便给许行丰准备了食盒。
有了许发运学业步入正轨后,大丫小姑的学习就彻底从许行丰转移给许发运了,因此许行丰现在少了一项任务。
加上一个春假的抄书与练字,完成课业速度都快得多,每日增加的一个时辰的学业,倒不显得繁忙。
充实的学习使得时间都似乎过得快些,正月过完,二月也到了,许行丰休假这日,许家打算去县城看铺子了,把买铺子的事提上日程。
买铺子是许家的大事,许家男性都去了,其中自然也包括买铺子的建议人许行丰。
许家一行人吃过早饭就往县城去,走在村子里,村子里的人刚好都准备去地里,正好撞面。
“哎哟,许老头子,你这一大早带着儿子孙子去县城?”
“是呢,正好学堂放假,就想着带着小的去逛逛,买些家里要用的。”
村子里消息是流通的,对于许家送了孙子又把儿子送去读书是知道的,都觉得许家是有本事的。
这村子里总共都没几户送读书的,都知道读书开销大,许家这一送就是两个,村子里少不得有眼红的,想着许家是不是偷偷发迹了。
有那眼皮子浅的,在腊月隔三差五就往许家跑,想着打听打听消息。
但许家每日没什么特别的,天天都在田地里和山里,慢慢打听的人也就少了。
许家倒是不怕,这白糖自家是早就不做了,已经进献给县令了,银子放起来了,总没人会看到。
这村里人过日子,总不可能天天盯着旁家,自家过日子都艰难,哪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去管旁家的事,本来还有点看热闹的心,慢慢的也都消了。
村里人看着许家一行人往县城去也没多议论,不过还是有些酸,觉得许家这还有往县城跑的闲工夫,日子肯定是好过了,不过这也就是田地里忙的时候的闲聊,风一吹也就散了。
到了县城,许家直接往南街去,这是一家人早就商量好的,这东富西贵,自家应该是没那个能力买的,北街乱糟糟的,鱼龙混杂,这南街是最适合的。
对于买铺子,整个村也就村长家买了,本来许老头是打算去问问章程的,但是想着要是问了村长,那这事基本是整个村子都知道了。
家里儿子孙子读书,别人猜不到原因,最后也就归咎于自家省吃俭用出来的。
但是要是买铺子的事村子里的人知道了,那就不是三五日能平息的风波了。
虽然自家没偷没抢,确实不怕别人知道,但是一个村子里生活,不患寡而患不均,太打眼了,还是不好,生活平静总是能省去不少麻烦的。
所以许老头思来想去就没去问村长,想着今日直接来县城里问问,不过多费些波折,总也能知道的。
南街说来其实也是最靠近清水镇的,出了清水镇一进县城就是南街了,这样看起来,买南街无论是价格还是地理位置,应该都是最适合的。
到了南街,许家就往平日打交道最多的粮店去,想着问下掌柜的,看能不能打听点消息。
粮店老板是个生意人,脸上是最和善不过了,听了许家的来意,倒是觉得正常,这底下镇子来县城里买铺子的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就把买铺子的路子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