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祠堂(1/1)
“三弟,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让发文好好读书就是,争取也能早日得个童生功名就最好了。”
“二哥,你让我这说啥好,你放心,我一定不让发文给丰儿添乱。”
许薄开又是一番感谢,最后还是许薄兴给打断了,才停下来,不然估计今晚要谢个没完了。
“今日书童这事给我们许家提了个醒,家里不管是已经在读书的,还是准备送去读书的,都给我压紧了,别让贪玩。
发文发运都快去参加童生试了,如果祖宗保佑,得中童生也就这几年的事了,到时候,书童自然是从家族里选出来的,要是家里后面的不争气,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吗?
所以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就算是勒紧了裤带,也得多送孩子读几年书,还得让他们给我勤奋读书。”
许薄兴这话一出,最有感触的便是万氏同许薄达了。
万氏是想着自己儿子不能拖了,原本想着过两年再启蒙也不迟,不舍得小小年纪的便拘着他。
想着小叔子许发运和许发文要是中了,自家儿子是赶不上了。
但是他们中了,想来堂叔许薄达家的大孙子想来是要去当书童的,到时候万一他中了,自家儿子可不就正好去当书童。
所以不能耽搁了,侄子许行丰当初虚四岁都能去启蒙,儿子明年算是实四虚五了,怎么的也能去了,自己坚决不能心软,不能耽误了儿子。
越想万氏越坚定了明年秋季就将儿子直接送到吴夫子那儿去启蒙。
不知道自己明年就要上学的许行远,还乐呵呵的抱着糯米肉团子在啃,一副不知忧愁的样子。
这书童的事直接让许家气氛更热烈了,都憧憬着自家子孙能有几分天赋,考中童生功名。
第二天,洗漱干净,吃过早饭,许老头便带着三个儿子和许行丰来到祠堂,发现其余三房的人都到齐了,包括昨晚被议论的许发文。
想来许薄开已经将进县学的事告诉了他,许行丰一出现,他便激动地跑了过来。
“行丰,我爹告诉我进县学的事了,你都不知道我听了多震惊,多高兴,我都不知道怎么谢你才好。”
许行丰看许发文确实除了高兴欢喜没有别的别扭心思,心里放下心来。
这当书童,大爷爷他们看着都觉得是好事,但书童听着毕竟是跟班兴致的,要是是比自己年龄小的当自己书童,那还好。
但许发文不仅年龄比自己大几岁,而且还是自己叔辈,所以自己就怕他心里不舒服。
“你是我小叔,跟我说什么感谢呀,之前在李夫子那,你可没少照顾我,怎么的,还不兴我帮你一回呀,以后可别再说感谢之类的了,不然我可不高兴。”
许发文平时挺能言善道一人,被感动得也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了,一时只知道傻笑,好一会才有些不太好意思的开口。
“那行,那我就不说谢了,丰儿,以后但凡你有要我帮的地方,我一定两肋插刀。”
“行,我知道你一直对我好,我还能不信你?”
许发文谢完许行丰,又谢许发运,然后又互相鼓励,说都要通过童生试才好,三人豪言壮志的,谈得颇高兴。
许薄兴让大家都在一起互相聊了会,尽了兴,这才打开了祠堂大门。
说是祠堂,也就是许行丰曾祖建的房子,当初分家留给了许薄兴,许薄兴后来翻新了一番。
然后由于当初许薄兴兄弟三个,加上许发富这一辈,当初曾祖扩建了两次,房屋占地颇广,后来房子分给许薄兴后,房屋便有不少空出来了。
许薄兴便想着把房屋在四分之一处砌了面墙,将房屋的东边分了出来,也就是正屋东面最边上并东边的耳房都并在一起了,许薄兴又将中间两间房打通。
然后在东边中间开了扇门,这便成了许家的祠堂。
这许家的祠堂里供奉的最高辈分的便是许行丰曾祖的祖辈,这是曾祖后来给自己祖辈刻的牌位,再往上曾祖自己也不记得了。
因此现在祠堂里,有曾祖的祖父母及父母,然后便是曾祖夫妻与叔曾祖夫妻。
牌位不多,但许薄兴却是每次初一十五年节都要仔细打扫的,所以祠堂里整齐得很。
许行丰按照辈分站在了最后一排,他看见大爷爷许薄兴打开左侧小房的门,然后出来的时候,手上拿着一个厚厚的用线串在一起的本子,想来便是所谓的族谱了。
“丰儿,你过来。”
许行丰赶紧跑到自己大爷爷身边,等大爷爷吩咐。
“丰儿,你给祖宗他们磕三个头,然后敬上一束香,也让他们知道这个大喜事,保佑你能够科举一路坦途。”
许行丰依言赶紧拿了香,许薄兴帮忙点燃,许行丰手握香束,恭敬地磕了三个头。
许薄兴在许行丰行跪拜礼时,对祖宗诉说着童生功名的事,又让祖宗保佑许发运许发文两人能够早日也获得童生功名,保佑许行丰能继续往高处走,许家子孙都健康顺遂,有出息。
许薄兴说完这才接过许行丰手中的香束,插在香炉中。
接着又将许行丰得中童生的事,详细记载在族谱上,方便子孙后代查阅,激励他们。
接着许家所有人对着祖宗又郑重三叩首,礼才算成了。
祭拜完祖宗,许家便忙着请客人了,这过四日便要摆流水席了,都要通知到位。
旁的同村的人只要通知一声便可以了,但许行丰的外公外婆,却是要许行丰一家亲自郑重地通知的,
柳氏是最开心的,回娘家平时只有年节才有空,这次儿子中了童生这么大的喜事,自己爹娘要是听了,不知有多开心。
许发贵和柳氏带着许行丰和二丫又去村里借了牛车,还是昨日刚还回去的牛车。
牛车主人听到又是来借牛车的,高兴得很,许家大方,借牛车给钱,还给得不少,比起牛牛放家里,划算得多,因此很爽快地便借了。
有了牛车,便快多了,许发贵先赶着牛车跑到县城里,买了一大堆的东西,糕点、糖、肉、鱼、布。
而且这几年柳氏存了不少私房钱,直接给自己娘买了个二两重的银镯子,柳氏半点都没有不舍得,买完乐呵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