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准备工作(1/1)
赵成刚等人都是一脸懵:“峰哥,我们是要做局,出老千,赢光朱有才的钱,怎么还跟他做上生意了?”
张晓峰说道:“跟他做生意,只是为了接近他。”
黄昌明不解的问道:“我们可以通过他们村子里的人,或者他认识的人接近他啊。”
张晓峰自然是知道的,这是没有搭桥人的情况下,通用的办法,而且一般做局,都不会是完全陌生的人,总归是有人搭桥,或者在某些地方有过接触的人,像这种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很少有人会去做局,因为成功率不高。
张晓峰不用黄昌明说的法子,自然也是有自己的顾虑:“那样太明显,我们自己跟他接触,也好善后,不容易被人查到。”
李亮是第一次做这个,不太懂行,也不发表意见,赵成刚和黄昌明见张晓峰已经决定了,也不再多说。
菜很快就上来了,四个人没有喝酒,吃过饭其他三个人都去忙张晓峰给他们安排的事情,张晓峰自己也去市场上问了一下价格,又去零售商那里问了一下价格,发现鸡肉价格区别还挺大的,最差的鸡批发只要四块多一斤,好的鸡批发价都要十几块钱一斤。
在市场上逛了两个多小时,了解到一个大概的价格,顺便问了一些批发商和零售商要不要鸡肉,但大多数人都有固定的进货渠道,说话都是模棱两可,总而言之就是要看到张晓峰的货,也要张晓峰出个价,最后一个也没谈成。
张晓峰还在市场逛着,李亮的电话就来了,他已经剪好头发,发色也染了回来,问张晓峰在什么地方。
张晓峰和李亮约了一个地方见面,然后离开了批发市场。
再看到李亮的时候,他几乎是变了一个人,穿着一条休闲裤,一件刚好合身的T恤,看起来还不错,至少张晓峰还是比较满意的,李亮的年龄本来就不大,让他穿得太正经也不好。
“峰哥,怎么样?”李亮有些忐忑的问道,就怕张晓峰不满意:“我还买了一条西裤和短袖衬衫。”
张晓峰笑道:“不用了,随便一点更好,我们先去租一辆车,现在时间还早,你等会就开车去朱有才的养殖场,打探清楚情况,问好活鸡的价格,能接触到朱有才就尽量和他搭上话。”
李亮小心翼翼的问道:“峰哥,难道我们真的去买他的鸡?”
张晓峰拿出一个巴掌大的笔记簿,递给李亮:“当然!这个是我在市场问的批发价、零售价,你去的时候,就假装找货源的,跟他说,你家里开了一个活鸡批发的门面,想从他那里进货。”
李亮打开一看,顿时就愣住了:“就一只鸡还有这么多的道道?”
张晓峰写的那一张纸上,有很多关于鸡的东西,也都是张晓峰在批发市场问到以后,又上网查的,临时买了个笔记簿做了些笔记。
市场上的鸡种类繁多,除了看鸡的种类,比如三黄鸡、乌鸡等。
另外一方面还看养殖方式,有一直圈养在鸡棚里的鸡,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就能上市销售;还有半圈养的;放养的鸡等等。
张晓峰说道:“你把上面的东西看熟了,别到时候一去,别人一问三不知,便宜的鸡可以把量说大一点,反正一天要五千块的货,自己去拉,货款日结,你可以透出一点这个意思,但开始别定下来。”
李亮连连点头:“行,峰哥你放心。”
张晓峰又领着李亮去租了一辆大众朗逸,租太好的车反而不真实,一个刚开始做活鸡搞批发不久的毛头小子开奔驰宝马这个级别的车,太招眼。
租好车以后,让李亮专心记笔记,李亮这小子灵活,十几分钟就已经把笔记记得七七八八,然后开着车去朱有才的养殖场谈生意去了。
李亮刚走没多久,去找小四轮的黄昌明就打电话给张晓峰,说一句到家了,谈了一个小四轮,拉一次货一百块。
朱有权家离县城不算太远,也就十几公里,一来一回一个小时完全够了,一百块一次也不算贵。
下午的时候赵成刚也回来了,一回来就拿出一个大本子,上面记了一大堆,看来他也是用心了的。
李亮从朱有权养殖场回来的时候已经天黑。
张晓峰叫着三人去外面找了一个烧烤摊,点了一箱啤酒,合计着接下来的事情。
李亮从朱有权那边要的价格不算高,但张晓峰压根就没打算自己去零售,那样他们三个人也不用干别的,成天去卖鸡就行了。
这么多活鸡,处理起来就只有两条路,一是给屠宰场或者批发商,价格很低,这样一来,他们每天还要亏两三百。
如果不卖给屠宰场或者批发商,也可以卖给零售商,卖给零售商的话,反而有些赚头,但肯定会有一部分活鸡囤在手上,他们又必须去租一个养鸡的地方。
张晓峰最终拍板,全部丢给屠宰场,亏几百一天,但省心了。
次日,李亮去找朱有权,说好每天过去拉活鸡,货款也答应当日结清。
赵成刚则是去联系了屠宰场,每天送鸡过去,货款则是月结。
局已经布下,接下来就是李亮和赵成刚每天去拉活鸡,然后交给屠宰场,一直持续了半个月,这中间倒是发生了一件小事,就是小货车司机嫌一百块太少了,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最终又给加了三十块一趟。
半个月的时间,李亮没事也会去养殖场走走,偶尔还会请朱有才在县城酒店吃一顿,然后去按按摩。
张晓峰这些日子也一直都在偷偷观察朱有才,越看心理越是怒火中烧,朱有才吃喝嫖赌,也就只有赌不沾了,人品也着实不怎么样。
想着童小菲跟这样一个人在一起,张晓峰心里就好像被堵了一块大石头似的。
算算时间也有半个月了,张晓峰合计了一晚上,觉得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把赵成刚三个人叫到一起,商量接下准备“请君入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