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北平三巨头的矛盾!张信的忧惧(1/1)
张信的面色难看的摇了摇头:“什么消息都没有!”
燕王府最近的这些大动作自然瞒不过他们这些人!
一开始是莫名地圈养起了一群鸡鸭。
好吧,这也能牵强的理解一下,王府想要多一项收入来源!
可是后面的那些动作他们就完全看不懂了!
先是派出王府护卫起兵北上,后来再次派出骑兵,还在顺天府城周围隐隐约约地征调了一群民夫……
这究竟是要做什么??
王府给出的名义是需要加固边防长城、卫所,防止过阵子春耕的时候,草原部族再南下骚扰。
但张昺三人根本就不信!
加固长城用得着这么藏着掖着?
而且这阵子北边的几个卫所更是严防死守,进入了戒严状态。
张昺三人明里暗里派出去的打探消息的人,几乎全都无功而返。
要说这其中没问题,那根本就不可能。
两人对着仅有的情报猜测了一会,但终究还是一无所获。
半晌后,谢贵怒气冲冲地推开门,大踏步地走了进来。
“尽是些大逆不道之辈!”
张昺见他这模样,想也不想就知道,谢贵定然也是在外面吃了闭门羹,什么也没查到。
一旁的张信看着这二人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异样,随即皱着眉头开口猜测道:
“莫非……这真是燕王府在边境加固长城、修建什么防御工事??”
“是咱们小题大做了?”
令士兵保护,然后调派民夫和粮草……
这就是修建防御工事的标准行为,张信只是做的最标准的猜测。
可是张昺却默默摇了摇头:“应该不是!”
“若是燕王想要修建抵御北元余孽的工事,何不向朝廷奏报?为何还要动用自己的士兵和粮草修建?”
“这……在下觉得……”
张信也无法反驳他的话。
一旁的谢贵却突然打断了他的话:“张指挥,令尊的那些旧部那里,也没什么消息吗?”
“没有。”张信苦笑一声:“他们只收到要戒严的消息,其他的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原先和我亲近的那些人,都已经被调离了北平永宁卫。”
他踏上官场的第一步是承袭父职,任永宁卫指挥佥事。
张信的父亲名为张兴,是朱元璋的凤阳老乡,也是中山王徐达麾下猛将,颇为敬重徐达。
而朱棣则是徐达的女婿。
张兴随徐达北伐蒙元之时,曾长时间在北平驻扎,与朱棣交情不浅,且二人也曾多次一同出征漠北。
而北平永宁卫位于居庸关所和密云后卫附近,也属于北方边防的一部分,所以谢贵才有此问。
没得到想要的答案,谢贵脸色并不好看,话中带着几分阴阳怪气:“若张大人有消息,万望提前告知,切莫独享富贵。”
“谢大人是什么意思?”
张信猛地转过头,怒视着他,脸上因愤怒而一片涨红。
谢贵究竟是在说他瞒着情报,准备自己向朝廷立功,还是在暗示……他与朱棣暗中勾结,准备搏一份滔天富贵?
谢贵嗤笑一声,转过头去,不再多说。
张昺眉头微皱,开口道:“青萍兄,大家都是同僚,以后休要再如此。”
“况且张指挥使早于洪武十五年便听太祖高皇帝令,调去了普定卫,后来也一直在贵州、四川播州等地作战,今已十七年矣。”
“近二十载未至北平,人事变迁又有几何?再加上燕王府故意提防,与旧部失联、打听不到消息再正常不过!”
他叹了口气,沉声道:“陛下看重我等,朝中诸公更是予我等如此重任。”
“如今形势未明,前途忧危,可不是内斗之时!”
张昺深吸一口气:“你我受任于鼎革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还希望二公与在下精诚合作,共克时艰。”
张昺的资历非常高,曾在朝中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在场二人和他比起来差了太多。
在他的注视下,谢贵先行软化,拱手应下。
张信也深吸一口气,点点头。
但他目中却带着浓浓的不满。
数次都是谢贵先行挑衅,但张昺无不是两人一起敲打。
看似公平公正,主持公道,实则是偏向谢贵,不想惩处此人!
张信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但如今形势比人强,他只能暂时压下心中的不满……
接下来,房间中陷入了沉默。
谢贵有些烦躁地用手指敲打着桌面,张昺则眸光闪烁,不知道在构思着什么计划。
而一旁的张信已经将不满与愤怒埋回心底,垂下眼睑,瞳孔中不断闪过恐惧和迷茫的神色。
无论如何,方才张昺说的那些话中,有一句他是认可的。
那就是他们三人现在的确“前途忧危”。
张信幼时就曾跟随父亲,生活在北平。
作为朱棣的旧部、与他接触过的人,朱棣在他心目中的威严与能力可比朱允炆这个皇帝强得多。
从开始接到朝廷和皇帝密诏的那天,他就一直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中。
好在张昺和谢贵他们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收获,这才让张信一直心安理得的混到现在。
可是,这种情况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吗??
张信的心中无比迷茫。
……
燕王府,朱瞻壑正坐在明亮的学堂里,看着前方讲台上的老学究絮絮叨叨地讲着他所熟知的四书五经。
虽然他懂,但却不能表现的太夸张。
神童还招人喜欢,但妖孽就只会让人心生恐惧和疏远。
这些天朱瞻壑除了跟高铮一起锻炼,就是在学堂听课。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上次徐氏得知了有希望救回朱高炽他们三个之后,她的的心情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
逢人便打招呼,脸上的笑意也藏不住。
韦弦和张妍都在琢磨,这位婆婆究竟是遇到什么好事了。
可是当她们询问的时候,徐氏只是笑呵呵地告诉她们两个,只要安心等着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她来朱瞻壑这里的次数也变得更频繁了些。
朱瞻壑觉得也很正常,朱棣在装疯,三个儿子被囚禁在应天。
徐氏在这王府中最亲近的人也就只有自己了。
不过徐氏的经常性到来,也变相地督促了朱瞻壑的学业进步。
虽然大明的宗室弟子不允许参加科举,但徐氏对朱瞻壑的要求却很高,常对朱瞻壑说:
“壑哥儿,你以后肯定经常帮你爷爷,肯定也要和那些读书人打交道。”
“若不会他们的东西,岂不要让他们骗的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