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来自朝廷的回应,反击(1/1)
当天晚上朱棣回来时已经很晚了,但他还是看完了奏疏,并表示十分满意。
其实在朱权的笔下,整篇奏疏的风格十分激进、强硬,处处都是对朝廷的诘问,锋芒逼人。
但这恰恰符合了朱棣的意图。
刚刚击溃朝廷的大军,他就是要展现出强硬来,才能逼迫朝廷,进一步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朱瞻壑本以为朝廷还会如上次一般,当个缩头乌龟,但没想到奏疏上去后没多久,南边便有了回音。
先前李景隆初至北平之时,曾有二人随军至城下,分别是谷王长史刘璟和吏部官员高巍。
今次孤身来到北平的正是后者。
骑着快马,身着厚衣,高巍刚刚抵达卢沟桥,就被燕军的驻军拿下。
如今燕藩正与朝廷交战,往北平地界来的人可不多了,尤其是高巍这般一看就养尊处优、身份不一般的人。
但当高巍表明了身份以及送信的目的后,驻军们反而不敢怠慢了。
先派人去北平传信,随后又派人护送高巍,一路往北。
高巍便跟着燕军的骑兵赶路,穿过寒冷的北境,抵达了北平城外。
在这里,他见到了旗甲鲜明、军容整肃的燕军,有的自营帐中出入,有的在城外巡逻……
刚刚取得大胜的锐气在士卒们身上激荡,看的高巍下意识屏住呼吸,喘气都不敢太大声。
直到来到城门口,他才找回了状态。
高巍暂未获得面见燕王的授权,所以他只能将写好的信交给过来的宦官,请其递送上去,而他自己则被北平的官员安排进了布政使司旁的馆舍中。
燕王府。
“爷爷要见那个高巍吗?”
“见他作甚?”
朱棣摇摇头:“此等摇唇鼓舌之辈,最是善于诡辩,颠倒黑白,与其空废口舌并无任何益处。”
“且此人不是说来送信的吗?只看他的信就好。”
朱瞻壑点点头,此刻朱棣也已经将高巍送来的信展开。
写在最前的是高巍的问候: “国朝处士高巍,参见大王。”
随后才是正文:
“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皆曰:“内有圣明,外
有藩翰,成、康之治再现于今矣。”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
“夫以顺讨逆,胜败之机,明于指掌,今大王藉口诛君侧奸臣,实则吴王濞之故智,其心路人所共知。巍窃恐奸雄无赖乘间而起,万一有失,大王得罪先帝矣。”
“今大王据永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兴兵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蕞尔一隅之地。况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
“果然不出我所料。”
朱棣读到此处冷笑一声:“这个高巍还有几分手段,连威带吓,写的倒颇为唬人。”
“但他把本王当成无知小儿了吗?”
朱棣摇摇头,也不动怒,直接掠过这一段向下看。
“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太
祖在天之灵亦安矣。倘执迷不悟,舍千乘之尊,捐一国之富,恃小胜,忘大义,以寡抗众,为侥幸不可成之悖事,巍不知大王所税驾也。”
“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径庭乎?虽大王有肃清朝廷之心,天下能无篡夺嫡统之议?即幸而不败,谓大王何如人?”
朱棣沉默片刻,高巍的这段话却说到了他担忧的实处,无论如何,事后总会有他篡夺嫡统之议,这是怎样也避免不了的。
不过……
成王败寇,只要最后结果是好的,流言就算消弭不了,也影响不到他。
在信的最后,高巍还特地做了一次秀。
“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
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无愧矣。”
朱瞻壑看完呵呵一笑:“爷爷,我猜这高巍现在肯定忐忑的很。”
朱棣亦是嗤笑一声:“他生怕我看完前面的话,一怒之下把他赐死了,还特地把太祖高皇帝的大旗扯在自己身上,写了这么一堆话……”
“爷爷要如何回他?”
朱瞻壑知道,以朱棣的高傲性格,根本不屑于杀高巍。
“何须回他?”
朱棣冷笑一声:“我还用不着与他一个信使相辩。”
“不过朝廷既然派此人来信,我倒可顺势再发一道檄文。”
他要的是在道义上压过朝廷,就算压不过,也至少得申明自己起兵的合法、合理性,不能被定义为叛乱。
如今高巍作为朝廷的使者来到燕藩送了这么一封信,若他就此沉寂下去,别人还以为朱棣心虚了。
他差宦官请来朱权,二人当场草拟好了一道广布天下的檄文。
朱瞻壑一直在旁边看着,这次的檄文同样写的非常霸气,开头便是是“为报父仇事,谕普天之下藩屏诸王、大小衙门官吏军民人等”。
随后檄文便将矛头对准了朝中的奸臣,“齐尚书黄太卿左班文职等官谗佞君上,恣行不道,苦害军民”,此外还有众多亲王无端被害等等。
最后,二人在檄文上宣布:“今奸臣齐尚书、黄太卿等,余必不与之共戴天,不报得此仇,纵死亦不已。故用钦遵《皇明祖训》法律内一条躬行率领精兵三十万,诛讨左班文职奸臣。”
朱棣还号召:“天下都司,并各处卫所指挥官吏,当思我父皇恩养厚德,同心戮力,整尔士卒,砺尔戈矛,星驰前来,共行捕获左班文职奸臣,献俘于祖宗神明,令受非常之刑宪。上以正其君,下以安其民,使我父皇子孙基业以永万世。”
发布完檄文,朱棣又将目光对准了山西。
只有语言显然力度不够,朝廷已经三番五次遣军来攻,如今必须做出反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