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拉投资(1/1)
姜维之所以敢留在武功,是因为他发现,这关中腹地,百姓还没迁干净。
羊祜的坚壁清野,为了配合王乂守陇山,在张华的建议下,没能彻底贯彻下去。
汉军里任谁都没想到,王乂兵败之后,蒋斌竟敢直接追到长安。
更没想到,这一追,还有意外收获。
魏军到这里之后,也没有选择继续进军,而是在原地看着汉军,两边就这么老死不相往来。
姜维自然乐得清闲。既然百姓没来得及迁,冬麦自然也就没有收完。
这也就代表着,大家伙日思夜想的伙食,现在有着落了。
关中不似陇右,所种冬麦,在次年四月底便熟了。
麦一熟,接下来就是到了该交田赋的时候。
所以姜维按汉赋,向百姓征粮。
然后就是效仿诸葛亮出北原故事,拓垦开荒,就地屯田。
先填饱眼前的肚子,再想办法自给自足,可持续发展整得不错。
这么看来,蒋斌的上头,还是好处大于坏处的。
凭着这些粮食,至少能撑到凉州麦熟。
姜维有时候都会问自己,直接打蒋斌屁股,是不是有点儿太不讲道理了。
刘谌来到武功之后,更是在姜维的命令上,又加了一条。
他要求军士改征为借,借粮之时,须立下字据返给百姓。
收复雍州之后,他们可以凭据,到汉军这儿把粮食领回去。
在姜维看来,多少还是狂悖了些。
言外之意无非就是,雍州我要定了。
压根儿就没想过会输。
所以当刘谌吩咐下去之后,姜维劝谏道:
“大王此举是否合理?如今胜负犹未可知,须知骄兵必败啊!”
他是感觉刘谌飘了。
要按这办法,如果输了,难不成你让这些百姓跑到汉中或者凉州去要粮吗?
刘谌也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说大将军过些时日再看。
“未战先言败,这可不像大将军的风格啊!”
果然,数天之后,就已经初显成效。
面对着拿刀弄枪的士兵,百姓又岂敢说不给粮食?
只不过其中少不了拿着算筹扯皮的琐事,耽误时间。
结果听说是借粮之后,慢慢的,汉军收起粮食来,竟然越来越容易。
这也好理解。
刘谌的想法,就不止局限在收粮这一件事上。
自古以来农户种国家的地,给国家交田赋。而关中已经在魏国治下数十年,早就忘了大汉是个什么玩意儿。
你别说按汉赋收,就算按魏赋收,该不认你还是不认。
改征为借之后,要是汉军败了,免不了要向魏国这边再交一份儿,他们也没法找汉军要粮食。
如果帮他们打赢,反而是什么损失都没有。
所以那些先被征粮的人里面,可能有人不以为意,但也肯定有人会生出希望汉军赢的念头。
既然汉军在筹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由他们鼓动身边的亲戚朋友一起借。
一传十十传百,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短期内的粮食问题,还让原本忘汉日久的关中百姓,逐渐开始心向大汉。
刘谌看着逐渐多起来的谷袋,感慨道这就是可爱的天使投资人啊!
当然,刘谌也不会真的去干赔本的买卖,按卫瓘所说,伐汉之时所备谷资,都在长安城中。
只要拿下了长安,自然就有粮食还给百姓了。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粮食的压力缓解了,导致的后果就是,除了卫瓘的两万人,柳隐姜维所部,都派了不少人在渭南地界收粮。
盘桓日久,耽搁了前往长安的时间。
而一想到长安,刘谌心中终于产生了顾虑。
“大将军,如果魏国执意守长安,该当如何?”
从守成都,再到守汉中,刘谌可是亲身经历了两场守城战,深知面对城墙的无力。
如果魏军真的龟缩不出,他还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面对刘谌的疑问,姜维倒显得从容不迫。
“但守大城,必先野战。如果魏军不是太过势弱,便不会一味躲在长安。肯定会先在野外,和我们寻求决战的机会。”
刘谌表示不理解。
都有城了,为啥还要跑出来打架?
姜维耐心解释道:
“如果是陈仓那种小城,深居险要,易守难攻,可以固守待援。可是长安人口数十万,方圆数十里,如果守城日久,城中鱼龙混杂,变数太大。”
刘谌还是疑惑:“可是成都之时,邓艾不也拿成都无计可施吗?”
这次换成霍弋来解释。
“大王有所不知。先战于野,如果战事不利,仍然可以退守城池,算是退路。如果直接守城,相当于是在战前,就先将自己逼至绝路。”
“魏军优势,在于其有骑兵,一味避于城内,反而是弃优就劣。”
“其实攻城,攻为下,困为上,困则易生内变。”
说到这里,霍弋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直言相告。
“至于守成都,除了大王以身作则,将士用命以外,也有战事时日不多,军心士气尚未衰减,以及邓艾兵少,难以围困的原因。”
两位老将的话,刘谌是听明白了。
意思就是,魏军如今很可能先在城外和自己打一架,要是打输了,他们再退回长安呗?
可是无论如何,长安终究是绕不过去的。
先准备起来吧,出去借粮的人,其余人就在武功这里,打造攻城器械。
……
而姜维口中那个易守难攻的陈仓城,在卫瓘带兵到城下之时,倒也没怎么攻。
得益于卫瓘出色的言传身教,城中守军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做出了和卫瓘一样的选择。
不是所有将领,都叫郝昭和郭淮。
陈仓压根儿也没有将领。
王乂作为扶风太守,除了陇山,这陈仓按理说也是他的职责范围。
如今他不在,群龙无首。
扶风郡渭南魏土,当即一空。
而此时,魏国征北将军何曾率骑军步军三万,在风陵渡过黄河,进入冯翊郡。
魏国为了防止鲜卑匈奴南下,常年在北境留兵六万。为了解这关中之围,何曾一下子就带来了一半儿。
而专门替司马昭救火的贾充贾队长,也率司隶援军六万,过扶风,马上到达潼关。
战云密布。
(评论里我的回复大家能看得到不?我被软件弄晕了,我这边明明显示的已经回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