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扈三娘有礼了!真有这么大吗?(1/1)
话音未落,众人寻着声音找人的功夫,李三腾空跃起。
在空中使了个燕子抄水,正好踩了一脚正往回走的侯旗的脑袋。
‘格老子的!
谁踩我头,小鬼儿!’
侯旗根本就反应不过来,等他回头看清人影时,李三已经稳稳的落在了前方,而且落地之时声息皆无。
“好轻功!”
“这是小鬼儿李三吧!”
有人惊呼出声,马龙同样一愣,此人并未运炁,仅是身体机能就如此灵活了。
不过此人这尖嘴猴腮骨瘦如柴的模样,有些讨人厌。
但马龙深知不可以貌取人,于是同样报以笑意:“哦!
你也积极发言,来说说看!”
李三见马龙脸色几乎不变,心中夸赞,这才大人物。
以自己这副容貌,谁见了都会先将自己贬三级,更不会有好脸色看。
可马龙却没有如此,反而更加和蔼。
李三连忙抱拳,清了清尖锐的嗓音笑着说道:“嘿嘿!
龙少您大人大量,且听我细细道来。
在下李三,他们都管我叫小鬼儿!
我同样是误入歧途加入了全性鬼混,可我却从不曾加害于人,这一点天地可鉴!
无非是我有点偷鸡摸狗的小毛病,在江湖上不太招人待见而已。
刚才侯旗说我拉他下水,纯属胡扯,他小子天生就是这个尿性,怨不得旁人!
嘿嘿,我说的废话也不少了,咱来看这幅画。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幅写实的画作,它将龙少的英姿飒爽、勇武无双近乎完美的呈现了出来。
这仿佛是驰骋草原的雄狮,震慑山林的猛虎一般,您就是人中之龙!
是我们的精神、灵魂领袖!
您如同太阳一般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引领我们前行!
我的理解只有这些,请龙少批评指正!”
李三鬼心眼不少,他并没有从画本身出发,而是直接夸赞马龙,这样就绝对不会出错了。
马龙听出他意思,无非的要讨好自己,这种溜须拍马的小人物,在大面上还得过得去。
“好!有点独到的见解,你回去吧!”
马龙虽然不喜欢这类人,但对他说的话,还是由心的顺耳。
李三满意至极,抱拳告退之后,昂首挺胸,迈着小方步,纵使是他骨瘦如柴,面前的人也得给他让出一条路了。
李三脸上的皱纹都乐开了花:‘小猴子,怎么样?
三爷这本事够瞧的吧!
龙少夸我有独到的见解,你看看这评价多高!
人家宫主大人大量,眼界之高岂是我们能比。
我能从他嘴里要出一个“好”来,你们那个可以办到?’
侯旗一脸厌恶的撇着嘴:‘哼,小鬼儿!
你就是个溜须拍马的小人,龙少岂会被你哄骗!’
李三听完一笑,捋着自己两撇狗油小胡子,慢条斯理的说道:‘小猴子,你还是太年轻。
这江湖啊,不是你想象的那般。
有道是顺的好吃,横的难咽,你爹将你托付给我,我肯定要让你学好的。’
侯旗继续撇嘴,他的下巴都有些僵硬了,近期已经有人称他是歪嘴猴了。
‘少装大辈了,你才比我大几岁。
我还不知道你,蔫坏的一肚子没有好屎!’
‘你拉个好屎来,给我看看?’
二人在此争吵不提,女眷区域全都支支吾吾,没人敢上前发一言。
‘五丫头,你去问问龙少,这坤坤画的写实吗?
真有这么大吗?’
‘去去去,你怎么不去问?
我要是上去说这事,不得直接射死了?’
‘哎,短见了吧,龙少既然拿出此画展示,必然的有很大的涵养和心理准备。
况且人家都不尴尬,你又何必心里龌龌龊龊的。’
‘三嫂子,你说这么多,你咋不上去问嘞!
净使唤咱们这没过门的黄花大闺女!’
‘瞎说,我是个寡妇,我怎么好意思上前!
你三哥才死了几天啊!’
‘没事,三嫂子你去吧,我三哥在地下有知,一定会支持你的!
你放心,等三哥来找你,我替你跟他说,快去问吧!’
‘别胡闹,我还在守寡呢!’
‘三娘,吴老三死了有一年了吧,守一年意思意思差不多得了!
还真打算让咱娘们儿守一辈子?
想美事吧,这都什么年代了。
我家那口子就是不死,他要是死了,我明天就改嫁!’
‘对啊,扈三娘,你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今年还不到三十吧,抓紧再找一个,何必浪费这大好的青春年华!
咱们女人不就是只有这几年的好风光嘛!’
扈三娘被说的春心萌动,推脱不过只得催动莲步,缓缓上去。
来到前方后,她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低垂含蓄身体微微下沉,给马龙行了个古礼。
“龙少!
这些个姑娘家害臊,只能让我这年纪大点的出来讲话了。”
她声音动听,莞尔动人,既带有少女般的羞涩,又有几分成熟的风韵。
厅内议论之声不断。
‘这位是扈三娘吧?这都多少年过去了,还这么好看?’
‘你们懂什么,这是美人在骨,她一辈子都难看不了。’
‘确实够漂亮的,但是和夏禾长老相比,还是逊色几分呢!’
‘当然,夏禾长老可是宫主大人的。
不过这位嘛,嘿嘿,兄弟们可以努把子力!
我听说她丈夫吴老三死了一年多了。’
‘少放屁,你敢打她的主意?
吴家那个老蛮子可不好惹,你可别找死!’
众人议论纷纷,马龙仔细打量面前这位美妇人,确实令自己心动几分。
好在他心性已经很坚定了,不禁扭头望去,夏禾等人正看着自己,意味深长的笑着。
马龙立刻回神,对着美妇人说道:“呃~可以,你谈谈自己的理解吧!”
扈三娘闻言点头嘴唇轻动不急不慌的开口:“小妇人名叫扈三鮢,大家习惯了管我叫扈三娘。
我是山东胶州吴家堡来的,老家主听闻龙少承天时匡扶大义。
所以派了闺中吴小妹来此历练,小妹胆小故而我作为陪同。
我本一妇道人家,不懂些高雅之物,所幸曾学过几年临摹拓印,见识了些许名人古迹。
我不敢谈此画的思想,只说绘画技法了得,墨笔丹青如渊如瀑,仅是几笔勾勒似云棉,但却绘声绘色,如亲眼所见一般!
我在此代小妹问个问题,此画是否写实?
这点睛之处可曾使用浮夸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