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章 赴北(1/1)
“狄人夺我山河,欺我百姓,我大冉上国,浩浩中原,岂有不战之理!”
“父兄先人,曾替你我戍守北疆,此一去,不论生死输赢,但清明年关,家祭告翁之时,你我将无愧于心。”
“赴北之士,请共饮一盏——”
“吼!”
登丰城外,无数的人影攒动,一张张的脸庞上,皆是战意弥漫。数不清的酒坛,在长伍中不断递传。
寒意未消,却有抽芽的春草,枯了一冬,又倔强地活了过来。
人群中的陈景,接过前方递下的酒坛,高高举过头顶,豪气地灌入嘴里。他的人生,将要开始第二场的弃笔从戎。
城外相送的人群,胡尊站在最前,约莫也有了些动容,同举酒碗,声音悲恸。
“吾胡尊,一碗薄酒,送我三万南方儿郎,赴北之战旗开得胜!”
“送儿郎——”
四周围间,相送的不少家眷,终于哭出了声音。三万南方军奔赴漠北,无人能知晓,待回来之时,还剩下多少人。
人群中的陈景,急急转过了头,寻着宋钰的方向。
“东家,都在那边。”
陈景侧目,发现宋钰带着不少的村妇和老弱,举着铜镜,站在一处低坡上相送。
古人的说法,高举铜镜,便能照出世间魑魅,无所遁形,保郎君一路平安。
陈景垂下了头。很长的时间里,他都在疲于奔命,在这种世道里,想方设法的,要挣下一份安身立命的资本。但许多时候,似乎都忽略了宋钰。
“东家放心,逍哥儿那边我都去讲了,大爷现在是府台了,定会帮忙照拂的。”
听着邢小九的话,陈景点点头。
他并不担心,庄子里不仅有祝峰,在不远的五湖郡,还有刚擢升府台的林汤。他只希望,这一次跟随他出征的二十个庄人,都能平平安安地回来。
“听我军令,大军开拨——”
作为南方军主将的鲁绣,冲着胡尊拜别后,捋了一把大胡子,终于怒喊开口。
仅短短一瞬,在三万南方儿郎,刚开始迈开脚步的时候,四周围原本断断续续的哭声,一下子响彻了天际。
“送我三万南方儿郎,赴北一战,破狄枭首三千里!”
没有长亭,没有古道,三万的从伍儿郎,在鲁绣的带领下,开始往北面行军。
行军路上,陈景回过头。后方登丰城的城廓,官路密林,以及人群,都慢慢变得一片模糊。
……
京城。
相对于南方的募军,在京城保家卫国的呼声,显得更加高涨。和南方相比,狄国之害,更要明显几分。
甚至是说,原来割地求和,那些岁帛的年贡,也平摊到了京邑数州百姓的身上。
不过眼下,因为与狄国开战,这些东西都不作数了。
京城里的几个官坊,此时都挤满了人,一个两个的脸庞,都是坚毅之色。作为中原王朝的子民,不管如何,骨子里都有一份骄傲与热血。
“大先生出宫了!”
正在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原本熙攘的长街上,忽然起了一阵更热烈的欢呼。
皇宫外的午门,大先生并没有坐车,还是和以往一样,循着长街慢慢回府。这些时日的时间,他都在入宫,和陛下商议与狄国开战的事情。
到最后,终于在朝堂上,定下了赴北大将的人选,乃是年近六十的忠勇侯李充。
十日之后,只等西面,南面,以及东面,各州的大军齐聚,便奔赴漠北,一边操练,一边等待机会,与狄人决战。
认真来说,这一场鼓舞山河的壮举,毫无疑问,是大先生苦心积虑,才成功劝谏陛下。
“我等恭迎大先生!”
四周围间,不管是百姓还是士卒,青壮还是老弱,对于面前,这位走在街上,模样病弱的大先生,都尊崇无比。
从南方到京城,沿途所过之处,依然还有着不少大先生的生祠。
大先生走上一座楼台,垂目相看,这下方的人影攒动,以及声声的高呼,一时间,令他无比动容。
他一直觉得,王朝的兴衰,并非一人一功的事情,而是整个天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才能托起来的一片江山。
现在,他看到了一种希望。便如面前这些百姓,愿意奔赴漠北,与整个王朝共存亡。如此,巍巍大冉,才有社稷牢固的可能。
……
“忠勇侯李充,确是领兵出征的不二人选。他脾气虽然古怪,且年纪大了,但不管如何,亦是朝堂战功的第一人。”回到府中,袁四桥搁下了长剑,剑鞘上还有血迹。
这段时日以来,京城的老世家们,不知派出了多少轮杀手。但无一例外,大先生身边的人,也有不少的高手,都挡住了。
“我已经收到了情报。”大先生声音欢喜,“东面诸州出兵四万,西面两万,在南方的胡尊,也共出三万之军。而京邑一带,算上营军和新兵,更有六万之众。如此,合计十三四万人,添上北疆的守军,那七千义士,几乎有二十万的大军了。”
大先生的话,让旁边不少的维新派官吏,都脸色激动。
二十万大军,虽然掺杂着大部分的新兵,但这场鼓舞山河的盛事,已经足以说明,冉人骨子里的血,还热乎着,并未凉透。
“大先生,若能取胜……再趁热打铁,接下来大兴变法之举,说不得我大冉上国,真能社稷中兴!”太史青在旁,亦是激动地补了一句。
这一句,无疑是锦上添花,让维新派的数人,都心底舒服无比。如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无非是为了匡扶社稷。
“我觉着需派出一人,作为参军比较合适。若无猜错,八大家那边,也定然会派出暗子,说不得,要行破坏的苟且事。”
大先生的意思,即是在变革派中,派出一人,倚为大将,也能提防守旧派的诡计。
“在三万南方军中,那位陈景……入伍了。”袁四桥沉默了会,悠悠开口。
这座副相府邸里,已经不知第几次,听到“陈景”的名字了。
明明,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生意人,但仿佛,却总在王朝的很多地方,都见其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