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怨"(1/1)
当初先帝迟迟不立太子,便是怕肖译会成为众矢之的。
他怕他所经历的那一切,会发生在肖译的身上。
先帝那时是自小养在当时皇后武氏身边的,武皇后虽有嫡子但对这个自小养在身边的养子也是一样的疼爱。
嫡子有的他也有,甚至有时嫡子没有的他有,而且这个嫡兄对他也是极好的。
不会因为武皇后对他偏薄而讨厌他。并不会因为他分享了独属于他的母爱而厌弃他。
反而他还耐心的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心疼他出生时亲生母亲就离世的遭遇。
对其他兄弟也是十分的和善,有人犯错时,他会细心教导他们,并不偏执另一方。
只是这么好的嫡兄却在他被册封太子之后,遭遇了许多明处暗处的刺杀,次次都是置他于死地的刺杀。
只是他始终不相信平时对他那么尊敬,在他面前那么乖张的弟弟们,会为了个皇位对他们做出这种事。
先帝劝告了他好多次要他别再信任那些披着羊皮的狼。
他却反过来骂他,说他心术不正,竟然以那么恶毒的心思想自己的亲兄弟。
之后他死在了行冠礼的年纪,也是那之后武皇后的身子每况愈下,竟没有熬到他登基为帝的时候。
先帝本就做好了一心辅佐嫡兄的准备,却没想到还未等到那一刻他就已经命丧黄泉了。
之后他便开始与那些人争那皇位了,因为他知道,他不争他便会死,他不争这些人也不会放过他。
还不如自己争一争,如此不但可以保住自己的命还能与嫡兄报仇。
之后他便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时刻提防着那些隐在暗处的魔鬼。
他在成为帝王的这条路上走的辛苦,自是怕自己的儿子们再走自己的老路。
所以他一直都没有立太子的意思,对儿子们都是一视同仁,即使他对肖译十分满意。
也很看重他的能力,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帝王人选,他也没有表露一二。
即使在之后被误会时,他也没有躲过解释。
他只是在感觉自己身子越来越不行的时候,怕真哪日倒下了就再也醒不过来。
他才写了一道遗诏。
建立储嗣,崇严国本,承祧守器,继文统业,钦若前训,时惟典常,越我祖宗,克享天禄,奄宅九有,贻庆亿龄,肆予一人,序承丕构。
皇三子肖译体乾降灵,袭圣生德,教深蕴。
往钦哉!有国而家,有君而父,义兼二极,重系万邦。
何好非贤,何恶非佞,何行非道,何敬非刑。
并交给了自己身边的大太监,赵顺德。
告知他一旦他离世了,有人趁乱想谋夺皇位时,无论是谁直接斩立决,并将此遗诏拿出。
本他只是为了预防意外,倒没成想竟真的出了那事。
好在后来肖译顺利登基了。
这些事是先帝驾崩之后,赵顺德将这些事一五一十的告知了太后,她才知晓的。
他没想到他竟然早早的就想好了这些,但是从未没有跟她说过。
她怨他有事,他不直接跟她说,害她白白的误会了他,怨了他那么久。
如果他将那些事都跟她说了,她哪里还会对他有怨言,她心疼他都来不及。
但是他也知道他身为帝王的骄傲,他哪里能放下他的骄傲去跟一个小女子说这些。
所以太后一直都怕肖译像先帝,怕他和先帝一般,有何事都藏在心中,自己扛。
她非常希望有一个能让肖译卸下心防,并真心真意为他着想的女子出现。
太后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有些不好意思。
"瞧哀家,年纪大了,一到这种好日子,就想的事多。倒害得你在这陪哀家这老太婆了。"
"太后哪里就年纪大了,太后与妾走在一起,说是妾的姐姐,别人也是信得。"洛云妤瞧着太后情绪不高的样子,便大着点胆子恭维着。
母亲就喜欢别人说她年轻,每次有人这么夸她她就很开心,太后虽说比母亲要大个几岁,想来应该也喜欢听这话吧。
"你个丫头,竟胡说,哀家头发都白了,还姐姐呢。"太后虽话上嗔怪着,便脸上的笑却是实打实的。
看样子,女人果然不管什么年纪,都喜欢被夸年轻啊。
"本来就是嘛,妾第一次见太后时,都以为太后是昭阳长公主,后来听闻是太后,妾都不敢相信呢。"洛云妤继续恭维着,说着还不好意思的瞧了太后一眼。
"说来,妾一直都想问问太后是用了什么法子保养的,妾好回去学一学呢,只是怕坏了规则,这才一直没敢去问。"
太后被洛云妤这话彻底逗开心了。
"你这丫头,鬼灵精怪的,难怪……"译儿会喜欢。
剩下的话太后是在自己心中说的。
她可不想帮她那老古板的皇儿告诉小姑娘他的心意。
还是让他自己啥时候想通了啥时候自己在说吧。
自己就只管看戏就是了。
"洛宝林闺名是哪两字?"
洛云妤还在想太后未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就听见太后再问她名字。
"回太后,云妤二字。"
"云妤……好名字,那哀家便叫你云儿可好?"
洛云妤受宠若惊:"当然好,妾的荣幸。"
她没想到就这么一会,太后就直接要叫她云儿了,她还以为太后是有何事要教育她呢。
原来还真是单纯的就看她顺眼,便要她来送的啊。
"云儿是第一次没有在父母亲身边过拜月节吧。"
离着慈宁宫还有一段距离,太后的步伐走的也不快。
刚好方便她们两人交谈一二
"回太后,是。"洛云妤如实道。
"想来会不习惯吧,哀家记得刚嫁给先帝时,老是盼着初二、十六,好叫母亲来陪陪哀家。只是宫中的事情太多,每次到了日子,反而没时间见。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即使没有日日相伴,他们还是会见着好的东西就要人给哀家送来。"
洛云妤知道太后这是在拿自己的事情宽慰她,怕她会因为进宫为妃,连时节都见不到父母亲而伤心。
她没想到传言重规矩,庄严的太后会有这么细心的一面。
"妾知晓的。"
太后也知她是聪明人,知道她何意便也没有在说什么。
……
之后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倒并不觉得走的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