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岭南计划(1/1)
“陛下,这么多人如何南迁?
另外一个,大唐和突厥现在是和平时期,如何才能让突厥接受契丹投靠大唐这一现实?”作为大唐左仆射,房玄龄考虑的自然要多一些。
李世民也感到头大,数十万人南迁,不要说交通不便利的古代,就是现代社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都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想法?”李世民看了一圈所有的人。
李道宗作为鸿胪寺卿,这些事情和他工作息息相关。
契丹突然准备投靠大唐,这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陛下,北上草原出使突厥一事,恐怕需要莒国公走一趟。”李道宗开口说道。
李世民想了想,李道宗的话很有道理,唐俭是赵德言的恩人,此事他出使容易办成。
“茂约,一旦朝廷和契丹达成一致,你就辛苦一趟,去一趟草原。
你是赵德言恩人,此事他应该会帮你促成此事。”
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唐俭站起来拱手说道,“是,臣定会全力以赴。”
“父皇,此事我先来处理,如果年后无动静,再劳烦莒国公跑一趟。”李承乾说道。
“好。”看着年关将至,李世民也没有多说什么。
李道宗接着说道,“陛下,想要如此大规模迁移百姓,恐怕还得中山王出面才行。”
李道宗的话所有的人不解,就是李承乾也是一头雾水。
几十万人,自己如何迁移?
“承范,说说你的理由”。
李道宗说道,“世家豪族和商人手里有不少船只。
只要朝廷拿出钱粮,从渜(nuan)水(今天滦河)入口处用船只接送契丹百姓南下到江南和岭南一带就可以安置。”
李世民笑了笑,“承范说得不错,这事的确只有高明来做才行。”
李承乾一脸无语,“父皇,朝廷必须提供钱粮,否则儿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哎!朝廷也困难重重,土地新政刚刚推广。
今年河北道、关中干旱,粮税全免……”。
李承乾看着一群装鸵鸟的大臣,开口说道,“原本分红已经计算出来了,看来今年无法分红了。”
李承乾话音刚落,房玄龄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朝廷这么大规模人口迁徙,不能让中山王自掏腰包。
传扬出去,有损陛下威严。”
萧禹点了点头,“的确如此,殿下为朝廷已经付出够多了。
朝廷没有理由让殿下出这笔钱粮。”
长孙无忌也附和道,“朝廷虽然有些紧张,但是凑足这些人迁移的钱粮应该问题不大。”
魏征说道,“陛下,这些迁移百姓的钱粮只能借给他们。
其实朝廷花费的主要是船只运输费。
这笔开销,并没有想象那么大。”
………
李世民感到有些无语,自己这个儿子的钱看来不好弄啊?他把这么多大臣捆在一起,自己能怎么办?
“承范,此事你出面和高明一起来办”。
“是。”李道宗和李承乾纷纷领命。
“陛下,岭南一带时有叛乱,朝廷应该抓紧肃清才行。”杜如晦说道。
唐初的南方虽然统一了,但是很多少数民族习俗和中原北方不一样。
这就造成了地方冲突不断。
李承乾站起来说道,“岭南地区,各民族众多,加之此地一直是犯人流放之地,这就造成当地的各种冲突不断。
我们不能完全使用武力镇压地方。
不过,也不能不依靠武力解决地方。
父皇,儿臣以为,应该制定符合当地人利益的政策。
同时,要加强朝廷地方官员监管。
纵观历朝历代,发生叛乱多数是当地官员、地主豪族盘剥百姓所致。”
李承乾的话大家是赞同的。
李世民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儿臣以为,想要解决地方百姓和朝廷冲突。
首先就是对官员选拔一定要慎重。”李承乾并非杞人忧天,这个时代官员考核虽然有,但是,终归这是人治社会,地方官员权柄太重。
李承乾接着说道,“其次,在岭南地区设置一统兵大将,以武力威吓野心之辈。
再一个,就是善待当地百姓,岭南一带山高林密,朝廷应该将这些大山的人想法迁移安置。
人只要生活过得好,谁愿意去造反?
最后就是,此地因为特殊,远离中原,父皇那一套基层设想可以用此地来实验。”
李承乾的话让众人陷入了沉思,最后一条是李承乾献给李世民的,不过,李承乾早就说过,这种事情他如果说出来不妥,只能李世民来说。
基层村通过民众选举村长,选举出监督的人和朝廷一并监督。
乡正由朝廷派遣,但是监督权不仅在朝廷,地方百姓选出的监督人员更有替换乡正的权力。
“陛下,臣以为可行。”魏征率先说道。
“的确可行,契丹人刚好也南下,岭南将来民族很多,地方大族更难独大当地。
朝廷值得花费精力来解决。”杜如晦点了点头,他知道,此事虽然有些麻烦,不过,一旦处理好了,会成为将来朝廷融合周边民族的范例。
“岭南一带土地广袤,人烟稀少。
陛下现在又解决了瘴气问题。
如果大面积开垦土地,加上朝廷的新耕犁和水车等工具。
恐怕很快这里就会变成另一个江南。”房玄龄也认可这种办法。
李世民站了起来,屋内因为火炉,很是暖和。
他走到了门口,这是他多年的习惯。
凡重要事情思考决策时,他都会让自己冷静下来。
门外寒冷的空气,很快就能让他清醒下来。
他在权衡利弊,岭南的确适合这样做。
因为这里不像江南,更不像北方一带,这里大家族很少,规模也有限。
大家族对地方掌控不足,的确适合全新的政策推广下去。
李世民很快就想通其中利弊,他走过来坐了下来。
“中书省拿出一个具体方案出来。
朕有几个要求:
一、岭南要有一套强有力的人员构成,这里的刺史上到三品;
二、这里需要一位经验丰富、胆略十足的将领坐镇;
三、民族众多,岭南政策应该尊重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
四、语言文字必须统一,以长安话为天下标准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