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统一中原之战,下一个目标(1/1)
“饶命啊,饶命啊!求求你饶我一命,我愿意为你当牛做马做任何事情!”
关押大辰羽林军的营地里回荡着哀求声,然而,太平军士兵们似乎对这样的恳求已经麻木了。他们毫不动容地持刀枪逼近,羽林军的呼救变得无效了。在营地中,紧张的氛围扩散开来。
夜幕笼罩下的营地,暗淡的星光穿过茂密的树林,洒在躁动的人群之上。营地里的火堆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映照出战士们紧绷的面容。太平军的铠甲在月光下闪烁,刀枪的寒光也映衬出他们铁血般的决心。
“m的,反正也是个死字,兄弟们,我们拼了!”一名羽林军士兵咬牙切齿地说道,他的声音开始传遍整个营地。
“没错!”羽林军士兵们回应道,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情绪逐渐高涨,士兵们开始团结一致地反抗。然而,面对着太平军士兵身披铠甲、手握利刃的威胁,他们感到无力。更糟糕的是,被俘后,他们身上一片甲片都没有,毫无防备之下,他们陷入了绝境。
突然间,一道利刃破空而来,一个太平军士兵拔刀斩下了一名羽林军士兵的肩膀和左臂,鲜血飞溅而出。第一滴鲜血的喷溅,激起了太平军士兵们更加凶狠的攻势。
短暂的寂静之后,一场激烈的战斗爆发了。剑光与刀影交错,刀枪相互碰撞的声音回荡在夜空中。士兵们用尽全力地进行着搏斗。
火光映照着血腥的战场,汇聚成一幅惨烈的画面。士兵们的衣甲被撕裂,鲜血染红了大地,每一次挥刀、每一次闪避都伴随着生死的边缘。
在这场生死搏斗中,每个人都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他们不甘心被束缚、被屠杀。
夜深了,战斗的烈焰渐渐减弱,生命的脉搏也变得微弱起来。战场上弥漫着浓郁的硝烟和死亡的气息,一片寂静笼罩了整个营地。
在这片寂静中,三千多人的大辰羽林军俘虏被看管他们的一千人太平军士兵斩杀殆尽。并且太平军士兵们连个伤员都没有。(也算是正常战斗结果了。精锐士兵,有甲打无甲,出个伤员都属于耻辱。)
就在太平军士兵们根据李琦的命令杀光那些羽林军的俘虏时,在这个营地旁边就是大辰新军的俘虏营。
大辰新军的俘虏们听着隔壁营地传来的打斗声和之后的哀嚎,一个个吓得瑟瑟发抖。
不过他们早在之前的攻城战和巷战之中被太平军打得没了脾气。所以,哪怕都明摆着看出来太平军在隔壁杀俘虏,也没有人敢出来带头反抗。他们深知逆来顺受可能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不过,这也算是时也命也,运气不一样。李琦对两部的俘虏态度不一样,羽林军的俘虏是赶尽杀绝,对于大辰新军俘虏他反而是安排了人给他们好生看管,最起码不能饿死。
在大辰新军的俘虏营中,有太平军士兵负责监视着这些被囚禁的士兵。他们被关在简陋的牢房里,几乎没有什么人身自由。士兵们一边忍受着简陋的环境,一边默默地等待着未来的命运。
然而,就在这个看似无望的境地中,有一名大辰新军士兵咬紧牙关,决定不甘心继续被囚禁下去。他感觉继续待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
士兵悄悄地与其他俘虏交流,试图组织一次突围行动,寻找逃生的机会。他们明白,这个计划非常危险,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们觉得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现在,他们感觉终于找到了逃生的机会。
趁着不远处的太平军士兵进行着对羽林军俘虏的屠杀,这些有想法的俘虏兵们趁机怕出围墙,四散奔逃。
这也是两部俘虏的看管环境大不一样。羽林军军俘虏营的看管比新军们严厉些多,再加上现在,太平军步兵们都在注意屠杀羽林军俘虏的任务。
看管新军俘虏们的太平军士兵随时做好了支援的准备,导致自己分心这才给了他们逃跑的机会。
太平军士兵们在意识到发生了逃跑事件后,急忙追击,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在黑夜中,剑光和刀影交织在一起,生命的火花在夜空下绽放。
大辰新军士兵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自由的渴望,艰难地与追击者抗衡。他们奋力拼搏,为了生存和自由而战斗。
最终,只有少数士兵成功逃脱,其他人或是被追击者杀死,或是被重新抓回俘虏营。逃亡的士兵们开始了流浪生活,他们知道,这只是逃脱的开始,他们仍然面临着无尽的艰难和危险。
....................................................第二天一早,当晨曦透过帷幕洒进李琦的房间,一缕温暖的阳光轻轻拂过他的脸庞,唤醒了他疲惫的身心。他伸了伸懒腰,眼睛还有些迷离,然而一声沉重的敲门声却打破了宁静。
李琦迅速穿上衣服,迈开步伐来到门口。门外站着一名太平军士兵,他的面容有些疲惫,却透着一股坚定和忠诚。
太平军士兵向李琦行了一个军礼,恭敬地道:“禀告主公,我奉命将昨晚的情况向您报告。”
李琦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太平军士兵细声道:“昨晚,我们对羽林军俘虏进行了清洗,一切按照书面文件的要求进行。然而,辰军新军俘虏趁机逃跑了。”
报告完之后,这名来报告的太平军士兵将一封小册子交给李琦,那是关于详细情况的报告书。
李琦翻看一下之后皱起了眉头,心中对这些新军俘虏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解。他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讥讽的笑意。
“书面文件写的太过详细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儿,看着费时间。你也应该知道情况才会让你来汇报的,直接说说吧,新军俘虏们的暴动是怎么回事儿?他们借机反抗了?”
来报告的太平军士兵:“回禀主公,那倒没有。那些新军俘虏们早在攻城战的时候就被我军把胆气都打没了,哪有那个反抗的胆子。”
“而是看管新军俘虏的那些弟兄们想着反正也没有什么额外的任务,担心清理羽林军俘虏那边的同袍会出什么问题。都留心关照着那边。”
“哪成想就这样分神的功夫,就给那些新军俘虏们越狱的机会,他们互相配合爬出了那个不算高的墙体就往外头跑。”
李琦:“这帮俘虏都长没长脑子啊?咱们四处城门都关着,他跑出俘虏营了,还能跑哪去?”
“就算昨晚躲过追击了,现在都出不了城池,躲在居民区那地方太显眼就是找死。就算躲到哪个旮旯角了咱们一搜查,他不照样玩完吗。”
来报告的太平军士兵:“梁成华将军确实已经派人开始在城内搜索那些漏网之鱼了,只不过现在还没拿出什么成果所以报告的优先程度不高,就在您的报告书最后那几行提了一下。”
李琦听后,不禁摇了摇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深吸了一口气,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决然:“这样的工作并不需要梁成华将军亲自去处理。派出数千人留下看管俘虏,同时展开搜索行动,将那些逃跑的漏网之鱼一网打尽。其他的人准备军备,我们要继续前进。”
太平军士兵听后,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和崇敬之色。他向李琦行了一个更加庄重的军礼,然后转身离去,准备执行主公的命令。
李琦看着他背影消失在视野中。
............................................................太平军在占领德宁城之后,展开了土地改革,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会。为了维护城市秩序和看管剩余的新军俘虏,太平军留下了一支由文官和民兵组成的队伍。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和准备,太平军在万康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迅速重新装备好军备,准备向着广中城的城池出发。李琦带领着他的部队,充满信心和决心,准备继续前进,为太平军的胜利助力。
广中城位于湘州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优越,是太平军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的关键之地。李琦深知这一点,他希望能够迅速攻占广中城,巩固太平军在这一地区的控制力。
随着太平军的行进,他们逐渐接近了广中城。在他们的前方,是一片广袤的平原,树木繁茂,土地肥沃。李琦细心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和敌情,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异常激烈,但他相信自己的部队能够取得胜利。
太阳渐渐升高,照耀着李琦和他的部队。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士兵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
李琦拉紧手中的马缰绳,准备指挥部队冲锋陷阵。他对自己的决策充满信心,他相信,太平军的胜利即将到来,他们将会统一中原。
....................................................
广中城的守军,由四千大辰新军和四千五百人的大辰禁卫军组成。(一开始随着万康皇帝封永昌跑来湘州的禁卫军也就三千多人,但又扩招了人训练补充,虽然人数恢复了一些,但质量有所下降)
大辰的禁卫军和新军都属于那种有战斗力还听指挥的部队。再加上这一次,整个大辰朝廷鼎力支持。后勤和武备装备,情况都不错。
李琦的太平军进入湘州后,经历了几次战斗,伤亡人数还不到一千,这与他们最初的二十五万大军相比,没有多大差别。
李琦直接多路进城一起安排。
首先,他调派出一支约一万人的太平军步兵,装备他们各种工具,让他们前往树林伐木。他们开始制作攻城器械,如云梯等,毕竟现在时间充足,没有必要花费金钱去系统商场购买。
李琦也有耐心,等他们现场制作这些攻城器具。
同时,他还调动了五千步兵保护炮兵,将炮兵营地布置妥当。李琦耐心等待,直到他们亲自制作这些攻城器具。
太平军士兵们全力以赴,他们高效地完成了任务。不到两个小时,就来人报告说云梯已经制作完成,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李琦正在帐篷里纳凉,躺在一把摇椅上晃动着。接到士兵的报告,他从摇椅上悠然起身,下达了指令。
"云梯已经准备好了,我想炮兵应该早就准备就绪了。先用大炮对着城门轰击一刻钟,然后步兵冲锋,攻陷城门,最后骑兵跟进。具体的细节交给老杜、老马、老梁和老余四位将军处理。"
李琦说完指令后,走出帐篷,眺望着广中城的壮丽景色。城墙高耸入云,城门巍然屹立,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城墙上,守军如同蚁群般来回穿梭,严阵以待。他们的盔甲闪烁着寒光,威严而凛冽。
李琦仰望着巍峨的城楼。楼顶上,旗帜迎风飘扬,红色的旗帜上绣着大辰的标志。
李琦抬头看着天空,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照亮了整个广中城。城内的居民匆忙行走,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李琦的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决心,广中城他拿定了,耶稣也拦不住他。
李琦看了几眼之后转身回到帐篷,坐下来思考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随着李奇回到帐篷坐下,太平军的炮兵们也开始了他们的进攻,火炮对着广中城发出了怒吼。
“轰隆!”“轰隆!”“轰隆!”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响声,一枚六斤重的实心铁球径直的砸向了城头和城墙上的辰军士兵。
霎时间,城墙上的砖石碎末四处飞溅。